1.體會本文語言幽默風趣,又鋒芒畢露、充滿戰(zhàn)斗力的特點。2.結合演講詞的特點,學習演講詞從演講的目的、場合和對象等方面把握其針對性。3.設想作者演講時的現場氛圍、揣摩演講者的語氣、語調。想象其表情和肢體語言,學會在公共場合表達意見。4.學習革命導師、仁人志士順應歷史潮流,勇于擔當時代使命的精神,樹立正確觀點,加深對“抱負與使命”的認識?! ●R克思和恩格斯明確指出,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人類的徹底解放,實現共產主義。馬克思在《在〈人民報〉創(chuàng)刊紀念會上的演說》中以鏗鏘有力的語言宣告:歷史本身就是審判官,而無產階級就是執(zhí)刑者。1883年3月14日,巴黎,馬克思這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三天后,在倫敦的海格特公墓,他的親密戰(zhàn)友恩格斯發(fā)表了一篇聞名世界的悼詞9,《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恩格斯用英語發(fā)表的這篇講話,代表全世界無產階級對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對馬克思一生為無產階級事業(yè)所做的偉大貢獻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熱情的贊頌。讓我們走進文本,領略偉人的風采,共同見證他們偉大的革命友誼。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氣氛(fēn) 衰頹(shuāituí) 愚鈍(dùn)毋庸(wú)刨土(páo)狡獪(jiǎokuài)二、辨析下列詞語,在空白處填上恰當的詞語。1.包含·包涵[辨詞] “包含”指里邊含有。“包涵”是客套話,請人原諒。[運用]?、僮蛱斓难哉Z多有冒犯,今天特來負荊請罪,請您多包涵。②困難包含著勝利,失敗孕育著成功。2.衰頹·衰敗[辨詞] “衰頹”指衰退,頹敗。適用范圍廣,既可以指(身體、精神等)衰弱頹廢,也可以指枯敗。“衰敗”指衰落,衰弱。形容事物的發(fā)展具有衰退和敗落的樣子。[運用]?、佻F在這深秋的傍晚,更是處處顯得零落衰敗的樣子。②雖然他的嗓音仍然豐潤而甜美,但是精神明顯表現出衰頹的跡象。3.微不足道·不足掛齒[辨詞] 二者都有“不值得一提”的意思。“微不足道”指意義、價值、力量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不足掛齒”有主觀意志,“微不足道”則沒有。“不足掛齒”常用于表示謙虛,“微不足道”就不能這么用。[運用] ①古代社會生產力低下,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只有依靠群體的力量才能生存。9,②同樣一件事,在某些人眼里,簡直不足掛齒,而在另一些人看來,卻是天大的事。4.顯而易見·有目共睹[辨詞] 顯而易見:(事情、道理)非常明顯,很容易看清楚。有目共睹: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見,形容事實極其明顯。二者都有“極其清楚、明顯”的意思。“顯而易見”用于一般的事情或道理,可以用作賓語、定語;“有目共睹”多指許多人可以作證的事情,指直觀的事實或表現,多用于形容具體的事跡,可以用作謂語、定語。[運用]?、傥覀儠r代的生產力與社會關系之間的這種對抗,是顯而易見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爭辯的事實。②當一個崇高的英靈莊嚴地走進另一世界的時候,當一個人張開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飛翔在群眾的上空,忽而展開另外的、看不見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鄉(xiāng)的時候,我們的心中只能充滿嚴肅和誠摯。三、判斷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運用是否正確,錯誤的說明理由。1.這座城市有數條鐵路通向祖國的四面八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軍在敵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潛入敵軍陣地,打了敵人一個驚慌失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正確。四面八方:指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2.錯誤。驚慌失措:由于驚慌,一下子不知怎么辦才好。語境指敵人毫無防備,臨時來不及應付,應用“措手不及”。四、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語病,并改正。我們看到,機器具有減少人類勞動和使勞動更有成效,然而卻引起了饑餓和過度的疲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成分殘缺,“機器具有減少人類勞動和使勞動更有成效”缺少賓語,應在其后補寫出“的神奇力量”。9,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馬克思馬克思(1818—1883),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和國際共產主義的開創(chuàng)者,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創(chuàng)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愿望是對于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馬克思創(chuàng)立了偉大的經濟理論。就他個人而言,他的極其偉大的著作是《資本論》,馬克思確立他的闡述原則是“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認為,這是“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東西,這是“精髓”,后來人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繼續(xù)去研究。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進行斗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度嗣駡蟆肥怯鴳椪屡傻闹軋?,1852年5月由憲章運動的領袖之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瓊斯在倫敦創(chuàng)辦。1856年4月14日,馬克思被邀請作為倫敦的外國流亡革命人士的正式代表,出席了為紀念憲章派報紙《人民報》創(chuàng)刊四周年而舉行的宴會。他利用請他第一個講話的機會,作了這次關于無產階級的世界歷史使命的演說。在這篇演說中,馬克思把1848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將來的無產階級革命以比喻性的評價對照起來,通過列舉大量事實,把無產階級革命的宏偉氣勢、重大意義展示在聽眾的面前。演說者將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論表達得鮮活生動,極具鼓動性和感召力。9,①__________?、赺_________[答案]?、賱莶豢蓳酢、谫Y產階級的執(zhí)刑者任務探究一 提綱挈領統(tǒng)全局——從關鍵詞入手,厘清思路和內容[任務導引]演講面對的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需要與聽眾進行直接的交流。好的演講應該針對聽眾的現實需要提出問題,進而邏輯嚴密地闡釋問題,吸引聽眾,本文就體現了這些特點。學習時,可從關鍵詞入手,厘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容。[任務設計]1.第1、2段各有一個關鍵詞,請根據這兩個關鍵詞概括其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第1段:秘密。第2段:革命氣氛。這兩段從1848年革命入手,指出無產階級解放和革命趨勢即將到來。2.第3、4段最重要的關鍵詞是什么?請解釋其含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最重要的關鍵詞:事實。這個關鍵詞在這兩段中被提及了三次,且用了“偉大”“不敢否認”“顯而易見”“不可避免”“毋庸爭辯”等詞語來修飾。(2)“事實”的含義:工業(yè)和科學的無比巨大的力量與資本主義社會的衰頹;或者說是“現代工業(yè)和科學”與“現代貧困和衰頹”的對抗。簡言之,就是生產力與社會關系的對抗(矛盾)。9,3.第3、4兩段的基本思路是:提出社會矛盾→分析社會矛盾→提出解決辦法。請對此具體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第3段首先提出社會矛盾(事實)是工業(yè)和科學與現代社會的衰頹。(2)第4段上半部分具體分析這種社會矛盾的表現和性質。①表現:機器力量神奇,技術在勝利,同時帶來貧困、道德敗壞、人的異化。②性質:生產力與社會關系的對抗(矛盾)。(3)第4段下半部分提出解決辦法:發(fā)動社會革命,由工人階級掌握“社會的新生力量”。任務探究二 有的放矢看對象——從文體入手,體會演說的針對性特點[任務導引]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演講稿不僅要考慮演講的目的、場合,還要考慮演講的對象,一定要根據不同聽眾的年齡、職業(yè)、文化層次、心理狀態(tài)及興奮點來確定演講的內容。無的放矢,亂寫一通,是萬萬不行的。學習時,要注意體會文章的針對性。[任務設計]4.這篇演講詞,為什么首先從1848年革命談起?請從寫作背景、聽眾和演講詞結構三個方面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造成落差,吸引聽眾。在歐洲,19世紀中葉是一個崇尚革命、追求革命、推動革命的時代,是一個革命氣氛從四面八方包圍著它、壓抑著它的時代。發(fā)表演講時,近代歐洲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范圍最廣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經過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來。馬克思首先從1848年革命談起,稱這場革命“只不過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歐洲社會干硬外殼上的一些細小的裂口和縫隙”。此時,1848年革命的壯烈場面、浩大聲勢還深深印在聽眾的心中。因此,從聽眾的接受心理來看,9,馬克思對1848年革命的這種評價就與聽眾的接受期待產生了巨大的落差,從而一開始就緊緊地抓住了聽眾。(2)形成對照,突出無產階級革命。在這篇演講詞里,馬克思意欲以1848年革命來對照、反襯由它“暴露”出的無產階級解放運動。他把無產階級解放運動比喻為“一片汪洋大海”,一旦它洶涌動蕩起來,就能把“由堅硬巖石構成的大陸撞得粉碎”。馬克思把1848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將來的無產階級革命以比喻性的評價對照起來,這就把后者的宏偉氣勢、重大意義藝術地展示給了聽眾,震撼著聽眾的心靈。5.請從聽眾的角度分析第4段結尾“我知道英國工人階級……執(zhí)刑者”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因為聽眾主要是英國的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友,所以這段文字實際上是在鼓勵與激勵他們,從兩個層面進行:先充分肯定了英國工人階級的先鋒作用,高度贊揚了英國工人運動的成果,暗示同仁們不要因為斗爭被掩蓋和隱瞞就放棄革命理想;再以“菲默法庭”作喻,鏗鏘有力地提出資產階級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無產階級擔負著歷史的“執(zhí)刑者”這一偉大的歷史使命,通過描繪這樣一幅廣闊的無產階級革命圖景,激發(fā)戰(zhàn)友們的戰(zhàn)斗激情。任務探究三 合理設計巧鼓動——從語言入手,體會演說的力量[任務導引]增強演講的鼓動性、感染力,需要一定的語言技巧。開場時,語言設計要能迅速抓住聽眾的注意力,使聽眾產生強烈的傾聽欲望,收取“鎮(zhèn)場”的效果。演講過程中,語言設計上可以大量地使用排比、呼告、反問、設問、感嘆等表現手法,強化聽覺效果。演講稿中既要力避平鋪直敘,也要避免高潮迭起,要在能引發(fā)聽眾強烈反響和共鳴的地方合理設置高潮,從而達到“快者掀髯,憤者扼腕,悲者掩泣,羨者色飛”的境界。學習時,要注意體會。[任務設計]6.為了將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論表達得清楚、生動、鮮活,文章運用了一些表達技巧。試分析下列句子中表達技巧的具體運用及表達效果。(1)在看來似乎堅硬的外表下面,現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動蕩起來,9,就能把由堅硬巖石構成的大陸撞得粉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運用了比喻手法。“堅硬的外表”比喻“資本主義社會關系貌似強大,但已是外強中干”,“汪洋大海”比喻“無產階級解放運動”,“堅硬巖石構成的大陸”比喻“依然比較強大的資產階級統(tǒng)治勢力”。整句話多處運用比喻,說明無產階級革命一旦發(fā)動起來,將會產生摧枯拉朽的強大力量,從而徹底摧毀資產階級的反動統(tǒng)治,創(chuàng)立無產階級的宏基偉業(yè)。(2)可是我們不會認錯那個經常在這一切矛盾中出現的狡獪的精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運用了比喻和用典。“狡獪的精靈”出自莎士比亞喜劇《仲夏夜之夢》,用在此處喻指生產力和社會關系之間的矛盾。比喻和典故的運用,生動形象地闡明了馬克思深刻的理論,即工人階級是化解這一矛盾的不二人選,工人階級將推動社會的新生力量高效發(fā)揮作用。(3)在那些使資產階級、貴族和可憐的倒退預言家驚慌失措的現象當中,我們認出了我們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兒羅賓,這個會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榮的工兵——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運用了比喻和用典。“好人兒羅賓”出自莎士比亞喜劇《仲夏夜之夢》,此處用來喻指造福于勞動大眾的革命。“這個會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榮的工兵”出自莎士比亞悲劇《哈姆萊特》,此處用來喻指革命。這些手法的運用使文章表達生動形象而又不乏幽默,表現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強大力量。(4)為了報復統(tǒng)治階級的罪行,在中世紀的德國曾有過一種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畫上了一個紅十字,大家就知道,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決。現在,歐洲所有的房子都畫上了神秘的紅十字。歷史本身就是審判官,而無產階級就是執(zhí)刑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運用了比喻和類比手法。這里將“歷史”比作“審判官”9,。同時,將德國的秘密法庭給畫紅十字的房子的主人實施判決,與歷史將會給歐洲的資產階級給予公正的審判進行類比,生動、鮮明地指出了無產階級是一種新生的人類,必將承擔起執(zhí)行歷史法官的判決的重任,并通過革命實踐徹底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