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究》專題1班級姓名學號一、知識梳理1.科學探究的題型結構思維模式:2.注意實驗操作(加入某種試劑、對藥品進行加熱等)、實驗現(xiàn)象(有無沉淀、氣體、溶液顏色變化等)、實驗結論(有無某種物質、猜想是否正確等)之間的對應關系:二、考點透視考點1氣體成分的探究例1如圖為某家長帶著小孩在下水道井蓋小孔上點燃鞭炮發(fā)生爆炸的畫面?,F(xiàn)要探究某下水道的可燃性氣體成分:【猜想】(Ⅰ)含可燃性氣體CO;(Ⅱ)含可燃性氣體CH4;(Ⅲ)含可燃性氣體CO和CH4。【收集氣體】用大的可樂塑料瓶裝滿水,打開瓶蓋用繩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鐵鉤將塑料瓶倒轉,使__________,將瓶提到井口迅速蓋好瓶蓋備用。【進行實驗】步驟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結論(1)導出瓶中氣體,通過裝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洗氣瓶目的是除CO2等酸性氣體(2)再通過裝有濃硫酸的洗氣瓶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_(3)將步驟(2)的氣體導出點燃:①用吸附少量無水硫酸銅粉末的石棉貼在小燒杯內壁,再把小燒杯斜罩于火焰上方;②用內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罩于火焰上方①無水硫酸銅__________;②燒杯內壁變渾濁①證明有H2O生成;②證明有_______生成【作出判斷】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甲同學認為猜想Ⅲ正確;而乙同學認為甲的判斷不嚴謹。因為猜想______也有相同的現(xiàn)象。如需進一步確認還應檢驗________的存在,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卣埂咳粜枰と诉M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開下水道井蓋后應首先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键c2固體成分的探究
例2某白色固體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Fe3O4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同學們?yōu)榱舜_定該白色固體的成分,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資料卡片】BaCl2溶液顯中性?!境醪浇Y論】(1)甲同學根據(jù)固體的描述確定樣品中一定沒有__________(填化學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境醪教骄俊客瑢W們的實驗過程及現(xiàn)象如圖所示。【交流討論】(2)同學們認為:無色溶液M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填化學式),向無色溶液M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變成紅色,說明溶液M顯堿性,需對溶液M繼續(xù)探究?!咎岢鰡栴}】使溶液M顯堿性的物質是什么?【猜想與假設】(3)猜想一:是氫氧化鈉;猜想二:是碳酸鈉;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探究與結論】(4)乙同學取無色溶液M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振蕩,靜置,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證明無色溶液M中含有碳酸鈉,此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丙同學為進一步證明無色溶液M中的成分,取乙同學實驗所得上層清液少許于試管中,加入________,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證明猜想三成立。綜合分析,乙同學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的目的:①證明無色溶液M中含有碳酸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論】(6)原白色固體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考點3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探究例3實驗室有一瓶標簽破損的溶液A(如圖),某組同學將硫酸鈉溶液與它進行反應,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后得到澄清濾液。同學們對該實驗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已知:BaCl2溶液顯中性。探究Ⅰ.溶液A中的溶質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①:BaCl2;猜想②:Ba(NO3)2;猜想③:Ba(OH)2。經過討論,同學們認為猜想②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驹O計實驗1】同學們設計了如下方案并進行實驗: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取少量溶液A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鐵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③正確寫出加入氯化鐵溶液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Ⅱ.同學們繼續(xù)實驗,將探究Ⅰ中反應后溶液進行過濾,濾液中有哪些溶質?【作出猜想】猜想一:BaCl2;猜想二:FeCl3和BaCl2;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同學們觀察到濾液為無色,則猜想__________不正確。【設計實驗2】請你針對“你的猜想”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溶液變紅你的猜想正確【反思拓展】為防止標簽被腐蝕,傾倒液體時應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堂訓練1.小明在課外閱讀中得知:氫氧化銅受熱會分解生成氧化銅[Cu(OH)2?CuO+X],于是用CuSO4溶液與KOH溶液反應制取氫氧化銅,并對氫氧化銅進行加熱。(1)生成物X的化學式為________。(2)制取氫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在加熱氫氧化銅時,發(fā)現(xiàn)藍色固體先變成黑色;繼續(xù)高溫灼燒黑色固體變成紅色,同時有氣體產生。為弄清這種紅色固體的成分,進行了如下的探究:【查閱資料】Cu和Cu2O均為紅色固體,且Cu2O+H2SO4===Cu+CuSO4+H2O?!咎岢霾孪搿考t色固體是:Ⅰ.Cu;Ⅱ.Cu2O;Ⅲ.____________?!具M行實驗】操作現(xiàn)象結論①取灼燒后的紅色固體1.44g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加熱并充分振蕩,靜置溶液由無色變藍色,固體減少1.44g紅色固體一定有:________②過濾、洗滌、干燥得紅色固體【結論分析】①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小明認為猜想Ⅲ正確。但有同學認為小明的判斷不嚴謹,因為猜想______也有相同現(xiàn)象。②氧化銅高溫灼燒由黑色變成紅色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要確定1.44g紅色固體成分,還需要補充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通過________得出結論。2.請參與下列探究實驗:【實驗探究】步驟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結論或解釋(1)用玻璃棒分別蘸取95%的酒精、蒸餾水置于火焰上酒精____________,蒸餾水____________結論: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2)在鐵片兩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紙片、乒乓球碎片,在鐵片中間加熱乒乓球碎片先燃燒、硬紙片后燃燒結論:乒乓球碎片的_______比硬紙片的低(3)在右圖中打開分液漏斗的旋塞①溶液中產生氣泡;②蠟燭火焰a_______(填“先于”或“后于”)b熄滅現(xiàn)象②的原因是:CO2不助燃;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大燒杯罩住高低兩支點燃的蠟燭①燒杯底部變黑;②蠟燭火焰d比c先熄滅CO2不助燃,蠟燭不完全燃燒;d先熄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堆積的面粉不容易點燃,即使少量點燃也只是小火燃燒;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會發(fā)生爆炸?!靶』鹑紵焙汀鞍l(fā)生爆炸”的原因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到2020年底,我國將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fā)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已知某種塑料的組成元素中有碳、氫兩種元素,還可能有氧、氯元素中的一種或兩種。為了測定其組成,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如下的探究?!静殚嗁Y料】①無水氯化鈣固體可作干燥劑;②有機物中的氯元素燃燒后通常轉化為氯化氫?!驹O計實驗】興趣小組設計并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
實驗過程中,在C裝置中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現(xiàn)象,證明該塑料樣品中含有氯元素,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涗洈?shù)據(jù)】6.25g樣品在A裝置中充分燃燒,反應產物被完全吸收后,測得相關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裝置BCDE反應后裝置增加的質量/g1.803.650.098.80【分析與結論】6.25g樣品中氫元素的質量為________g,該塑料樣品的組成元素是__________?!痉此荚u價】電爐加熱前要先通一會兒氧氣,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居家學習期間,小芳對課本下冊第75頁探究“某些酸、堿、鹽之間是否發(fā)生反應”產生興趣,于是在開學后,她和小組同學進行了下列探究實驗:【提出問題】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是什么?【查閱資料】硝酸鋇溶液顯中性,且Ba2+有毒?!緦嶒炋骄俊俊居涗浐徒忉尅?1)上述五組實驗中,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實驗__________(填序號,下同),產生白色沉淀的是實驗__________。(2)請寫出實驗戊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論】她們通過實驗探究并請教老師后得知,只有當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時,復分解反應才可以發(fā)生?!纠^續(xù)探究】實驗結束后,她們將實驗丁和戊兩支試管中的物質倒入廢液缸中靜置,觀察到廢液缸中產生無色氣體和白色沉淀,將廢液缸中濁液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清液。為了確定白色沉淀和無色清液的成分,繼續(xù)展開探究?!緦嶒?】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分?!咎岢霾孪搿堪咨恋頌椋孩?硫酸鋇;Ⅱ.碳酸鋇;Ⅲ.__________________。小蓮取少量沉淀于試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補充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證明猜想Ⅲ是正確的?!緦嶒?】探究無色清液的成分。①取少量清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變色。②另取少量清液于另一支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硫酸,產生白色沉淀?!緦嶒灲Y論】探究活動結束后,小組內同學通過討論分析,一致認為清液中一定含有的離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咎幚韽U液】為了防止污染環(huán)境,小芳向清液中加入適量的______________(從上述五組實驗涉及的試劑中選擇),對清液進行處理后再排放?!窘涣髋c反思】根據(jù)你對物質溶解性的了解,結合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請寫出一種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可溶性鹽: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參考答案二、考點透視例1【收集氣體】水流出【進行實驗】(1)燒堿(或NaOH)溶液 (2)水蒸氣 (3)變藍色 CO2(或二氧化碳)【作出判斷】Ⅱ CO 將氣體通過加熱的氧化銅(或將氣體通過動物鮮血) 【拓展】鼓風排氣例2 (1)Fe3O4 四氧化三鐵是黑色固體 (2)NaCl(3)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4)有白色沉淀產生 BaCl2+Na2CO3==BaCO3↓+2NaCl(5)酚酞溶液 溶液變成紅色 除盡碳酸鈉,防止對檢驗氫氧化鈉產生影響 (6)BaCl2、NaOH、Na2CO3例3 探究Ⅰ.【作出猜想】硝酸鋇和標簽文字不符【設計實驗1】有紅褐色沉淀生成 2FeCl3+3Ba(OH)2==2Fe(OH)3↓+3BaCl2探究Ⅱ.【作出猜想】BaCl2和Ba(OH)2 二【設計實驗2】無色酚酞溶液【反思拓展】讓標簽對著手心,試劑瓶口緊挨容器口,使液體緩緩流入容器中三、課堂訓練1.(1)H2O (2)(2)CuSO4+2KOH==Cu(OH)2↓+K2SO4(3)【提出猜想】Cu和Cu2O 【進行實驗】Cu2O 【結論分析】①Ⅱ②4CuO高溫2Cu2O+O2↑?、鄯Q量操作②得到的紅色固體質量 計算2.【實驗探究】(1)燃燒起來 沒有燃燒 (2)著火點 (3)先于 CO2不可燃、CO2密度比空氣大 (4)燒杯內產生的熱使CO2氣體上升(或熱的CO2氣體膨脹后密度變小) 【拓展】堆積面粉與空氣接觸面小,燃燒產生的熱量也小;撒向空中的面粉與空氣(或氧氣)接觸面積大(或
充分接觸),同一時間(瞬間)燃燒產生的熱量和氣體多膨脹而爆炸3.【設計實驗】產生白色沉淀 HCl+AgNO3==AgCl↓+HNO3吸收從C裝置中帶出的水蒸氣【分析與結論】0.30 C、H、Cl 【反思評價】排盡裝置內的空氣4.【記錄和解釋】(1)乙 丁和戊 (2)Na2CO3+BaCl2===BaCO3↓+2NaCl 【實驗結論】有沉淀或有氣體或有水 【提出猜想】硫酸鋇和碳酸鋇 滴加過量的稀鹽酸,沉淀部分溶解,有氣泡產生【實驗結論】Na+、NO、Ba2+、Cl-【處理廢液】K2CO3(或Na2CO3)溶液【交流與反思】NaNO3(或K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