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生物(山東版)一輪總復習專題9遺傳的分子基礎—模擬(有解析)
ID:43044 2021-10-16 1 3.00元 22頁 895.63 KB
已閱讀10 頁,剩余12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3.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專題9 遺傳的分子基礎【5年高考】考點一 人類對遺傳物質(zhì)的探索歷程1.(2020浙江7月選考,12,2分)下列關于“肺炎雙球菌轉(zhuǎn)化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活體轉(zhuǎn)化實驗中,R型菌轉(zhuǎn)化成的S型菌不能穩(wěn)定遺傳B.活體轉(zhuǎn)化實驗中,S型菌的莢膜物質(zhì)使R型菌轉(zhuǎn)化成有莢膜的S型菌C.離體轉(zhuǎn)化實驗中,蛋白質(zhì)也能使部分R型菌轉(zhuǎn)化成S型菌且可實現(xiàn)穩(wěn)定遺傳D.離體轉(zhuǎn)化實驗中,經(jīng)DNA酶處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轉(zhuǎn)化成S型菌答案 D 2.(2019江蘇單科,3,2分)赫爾希和蔡斯的T2(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證實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實驗中可用15N代替32P標記DNAB.噬菌體外殼蛋白是大腸桿菌編碼的C.噬菌體DNA的合成原料來自大腸桿菌D.實驗證明了大腸桿菌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答案 C 3.(2019海南單科,21,2分)下列實驗及結果中,能作為直接證據(jù)說明“核糖核酸是遺傳物質(zhì)”的是(  )A.紅花植株與白花植株雜交,F1為紅花,F2中紅花∶白花=3∶1B.病毒甲的RNA與病毒乙的蛋白質(zhì)混合后感染煙草只能得到病毒甲C.加熱殺死的S型肺炎雙(鏈)球菌與R型活菌混合培養(yǎng)后可分離出S型活菌D.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T2(T2)噬菌體外殼蛋白,在子代噬菌體中檢測不到放射性答案 B 4.(2019浙江4月選考,20,2分)為研究R型肺炎雙(鏈)球菌轉(zhuǎn)化為S型肺炎雙(鏈)球菌的轉(zhuǎn)化物質(zhì)是DNA還是蛋白質(zhì),進行了肺炎雙(鏈)球菌體外轉(zhuǎn)化實驗,其基本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組培養(yǎng)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測加熱不會破壞轉(zhuǎn)化物質(zhì)的活性B.乙組培養(yǎng)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測轉(zhuǎn)化物質(zhì)是蛋白質(zhì)C.丙組培養(yǎng)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測轉(zhuǎn)化物質(zhì)是DNAD.該實驗能證明肺炎雙(鏈)球菌的主要遺傳物質(zhì)是DNA答案 C 5.(2017課標全國Ⅰ,29,10分)根據(jù)遺傳物質(zhì)的化學組成,可將病毒分為RNA病毒和DNA病毒兩種類型。有些病毒對人類健康會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種新病毒出現(xiàn)后需要確定該病毒的類型。,假設在宿主細胞內(nèi)不發(fā)生堿基之間的相互轉(zhuǎn)換。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方法,以體外培養(yǎng)的宿主細胞等為材料,設計實驗以確定一種新病毒的類型。簡要寫出(1)實驗思路,(2)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即可。(要求:實驗包含可相互印證的甲、乙兩個組)答案 (1)思路甲組:將宿主細胞培養(yǎng)在含有放射性標記尿嘧啶的培養(yǎng)基中,之后接種新病毒。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收集病毒并檢測其放射性。乙組:將宿主細胞培養(yǎng)在含有放射性標記胸腺嘧啶的培養(yǎng)基中,之后接種新病毒。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收集病毒并檢測其放射性。(2)結果及結論若甲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組無,即為RNA病毒;反之為DNA病毒??键c二 DNA分子的結構與復制6.(2020浙江7月選考,3,2分)某DNA片段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表示胞嘧啶B.②表示腺嘌呤C.③表示葡萄糖D.④表示氫鍵答案 D 7.(2019天津理綜,1,6分)用3H標記胸腺嘧啶后合成脫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細胞,可用于研究(  )A.DNA復制的場所B.mRNA與核糖體的結合C.分泌蛋白的運輸D.細胞膜脂質(zhì)的流動答案 A 8.(2017海南單科,24,2分)DNA分子的穩(wěn)定性與堿基對之間的氫鍵數(shù)目有關。下列關于生物體內(nèi)DNA分子中(A+T)/(G+C)與(A+C)/(G+T)兩個比值的敘述,正確的是(  )A.堿基序列不同的雙鏈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B.前一個比值越大,雙鏈DNA分子的穩(wěn)定性越高C.當兩個比值相同時,可判斷這個DNA分子是雙鏈D.經(jīng)半保留復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答案 D 9.(2016課標全國Ⅰ,29,10分)在有關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來標記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脫氧)上三個磷酸基團所處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問題:(1)某種酶可以催化ATP的一個磷酸基團轉(zhuǎn)移到DNA末端上,同時產(chǎn)生ADP。若要用該酶把32P標記到DNA末端上,那么帶有32P的磷酸基團應在ATP的    (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帶有32P的dATP作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將32P標記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則帶有32P的磷酸基團應在dATP的    (填“α”“β”或“γ”)位上。 (3)將一個某種噬菌體DNA分子的兩條鏈用32P進行標記,并使其感染大腸桿菌,在不含有32P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若得到的所有噬菌體雙鏈DNA分子都裝配成噬菌體(n個)并釋放,則其中含有32P的噬菌體所占比例為2/n,原因是          。 答案 (1)γ (2)α (3)一個含有32P標記的噬菌體雙鏈DNA分子經(jīng)半保留復制后,標記的兩條單鏈只能分配到兩個噬菌體的雙鏈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個噬菌體中只有2個帶有標記考點三 基因的表達,10.(2020課標全國Ⅲ,1,6分)關于真核生物的遺傳信息及其傳遞的敘述,錯誤的是(  )A.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RNA,也可以從RNA流向蛋白質(zhì)B.細胞中以DNA的一條單鏈為模板轉(zhuǎn)錄出的RNA均可編碼多肽C.細胞中DNA分子的堿基總數(shù)與所有基因的堿基數(shù)之和不相等D.染色體DNA分子中的一條單鏈可以轉(zhuǎn)錄出不同的RNA分子答案 B 11.(2020課標全國Ⅲ,3,6分)細胞內(nèi)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碼子中含有稀有堿基次黃嘌呤(I)。含有I的反密碼子在與mRNA中的密碼子互補配對時,存在如圖所示的配對方式(Gly表示甘氨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一種反密碼子可以識別不同的密碼子B.密碼子與反密碼子的堿基之間通過氫鍵結合C.tRNA分子由兩條鏈組成,mRNA分子由單鏈組成D.mRNA中的堿基改變不一定造成所編碼氨基酸的改變答案 C 12.(2019課標全國Ⅰ,2,6分)用體外實驗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鏈。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碼子是UUU,若要在體外合成同位素標記的多肽鏈,所需的材料組合是(  )①同位素標記的tRNA②蛋白質(zhì)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標記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細胞裂解液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答案 C 13.(2019海南單科,20,2分)下列關于蛋白質(zhì)合成的敘述錯誤的是(  )A.蛋白質(zhì)合成通常從起始密碼子開始到終止密碼子結束B.攜帶肽鏈tRNA會先后占據(jù)核糖體的2個tRNA結合位點C.攜帶氨基酸的tRNA都與核糖體的同一個tRNA結合位點結合D.最先進入核糖體的攜帶氨基酸的tRNA在肽鍵形成時脫掉氨基酸答案 C 14.(2018海南單科,13,2分)關于復制、轉(zhuǎn)錄和逆轉(zhuǎn)錄的敘述,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逆轉(zhuǎn)錄和DNA復制的產(chǎn)物都是DNAB.轉(zhuǎn)錄需要RNA聚合酶,逆轉(zhuǎn)錄需要逆轉(zhuǎn)錄酶C.轉(zhuǎn)錄和逆轉(zhuǎn)錄所需要的反應物都是核糖核苷酸D.細胞核中的DNA復制和轉(zhuǎn)錄都以DNA為模板答案 C 15.(2017課標全國Ⅲ,1,6分)下列關于真核細胞中轉(zhuǎn)錄的敘述,錯誤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從DNA轉(zhuǎn)錄而來B.同一細胞中兩種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時發(fā)生C.細胞中的RNA合成過程不會在細胞核外發(fā)生D.轉(zhuǎn)錄出的RNA鏈與模板鏈的相應區(qū)域堿基互補答案 C ,16.(2017海南單科,25,2分)下列關于生物體內(nèi)基因表達的敘述,正確的是(  )A.每種氨基酸都至少有兩種相應的密碼子B.HIV的遺傳物質(zhì)可以作為合成DNA的模板C.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過程即是蛋白質(zhì)合成的過程D.一個基因的兩條DNA鏈可轉(zhuǎn)錄出兩條相同的RNA答案 B 17.(2020課標全國Ⅱ,29,10分)大豆蛋白在人體內(nèi)經(jīng)消化道中酶的作用后,可形成小肽(短的肽鏈)?;卮鹣铝袉栴}:氨基酸密碼子色氨酸UGG谷氨酸GAAGAG酪氨酸UACUAU組氨酸CAUCAC(1)在大豆細胞中,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zhì)時,除mRNA外還需要其他種類的核酸分子參與,它們是        。 (2)大豆細胞中大多數(shù)mRNA和RNA聚合酶從合成部位到執(zhí)行功能部位需要經(jīng)過核孔。就細胞核和細胞質(zhì)這兩個部位來說,作為mRNA合成部位的是    ,作為mRNA執(zhí)行功能部位的是    ;作為RNA聚合酶合成部位的是    ,作為RNA聚合酶執(zhí)行功能部位的是    。 (3)部分氨基酸的密碼子如表所示。若來自大豆的某小肽對應的編碼序列為UACGAACAUUGG,則該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                。若該小肽對應的DNA序列有3處堿基發(fā)生了替換,但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不變,則此時編碼小肽的RNA序列為            。 答案 (1)rRNA、tRNA (2)細胞核 細胞質(zhì) 細胞質(zhì) 細胞核 (3)酪氨酸-谷氨酸-組氨酸-色氨酸 UAUGAGCACUGG考點四 基因表達與性狀的關系18.(2017海南單科,23,2分)下列關于真核生物遺傳物質(zhì)和性狀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中染色體的數(shù)目始終等于核DNA的數(shù)目B.有絲分裂有利于保持親代細胞和子代細胞間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C.細胞中DNA分子的堿基對數(shù)等于所有基因的堿基對數(shù)之和D.生物體中,一個基因決定一種性狀,一種性狀由一個基因決定答案 B 19.(2016上海單科,29,2分)從同一個體的漿細胞(L)和胰島B細胞(P)分別提取它們的全部mRNA(L-mRNA和P-mRNA),并以此為模板在逆轉(zhuǎn)錄酶的催化下合成相應的單鏈DNA(L-cDNA和P-cDNA)。其中,能與L-cDNA互補的P-mRNA以及不能與P-cDNA互補的L-mRNA分別含有編碼(  )                  ①核糖體蛋白的mRNA②胰島素的mRNA③抗體蛋白的mRNA④血紅蛋白的mRNA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 20.(2020江蘇單科,30,8分)研究發(fā)現(xiàn),線粒體內(nèi)的部分代謝產(chǎn)物可參與調(diào)控核內(nèi)基因的表達,進而調(diào)控細胞的功能。下圖為T細胞中發(fā)生上述情況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丙酮酸進入線粒體后先經(jīng)氧化脫羧形成乙酰輔酶A,再徹底分解成    和[H]。[H]經(jīng)一系列復雜反應與    結合,產(chǎn)生水和大量的能量,同時產(chǎn)生自由基。 (2)線粒體中產(chǎn)生的乙酰輔酶A可以進入細胞核,使染色質(zhì)中與    結合的蛋白質(zhì)乙?;?激活干擾素基因的轉(zhuǎn)錄。 (3)線粒體內(nèi)產(chǎn)生的自由基穿過線粒體膜到      中,激活NFAT等調(diào)控轉(zhuǎn)錄的蛋白質(zhì)分子,激活的NFAT可穿過      進入細胞核,促進白細胞介素基因的轉(zhuǎn)錄。轉(zhuǎn)錄后形成的      分子與核糖體結合,經(jīng)      過程合成白細胞介素。 (4)T細胞內(nèi)乙酰輔酶A和自由基調(diào)控核內(nèi)基因的表達,其意義是            。 答案 (1)CO2 O2 (2)DNA (3)細胞質(zhì)基質(zhì) 核孔 mRNA 翻譯 (4)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教師專用題組]【5年高考】考點一 人類對遺傳物質(zhì)的探索歷程1.(2017江蘇單科,2,2分)下列關于探索DNA是遺傳物質(zhì)的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A.格里菲思實驗證明DNA可以改變生物體的遺傳性狀B.艾弗里實驗證明從S型肺炎雙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爾希和蔡斯實驗中離心后細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爾希和蔡斯實驗中細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體都帶有32P標記答案 C 本題重點考查人類對遺傳物質(zhì)探索過程中的經(jīng)典實驗。格里菲思實驗只是證明了轉(zhuǎn)化因子的存在,沒有證明轉(zhuǎn)化因子是DNA,A錯誤;艾弗里實驗證明了轉(zhuǎn)化因子是DNA,從S型肺炎雙球菌中提取的DNA使R型細菌轉(zhuǎn)化為S型細菌而導致小鼠死亡,B錯誤;赫爾希和蔡斯實驗中離心后細菌出現(xiàn)在沉淀中,對沉淀后的細菌繼續(xù)培養(yǎng),待其裂解后得到的T2噬菌體并不都帶有32P標記,C正確,D錯誤。易錯警示 由于32P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過程中最終得到的子代噬菌體數(shù)量較多,且新合成的DNA單鏈不存在32P,因此只有部分T2噬菌體具有放射性。2.(2016江蘇單科,1,2分)下列關于探索DNA是遺傳物質(zhì)實驗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格里菲思實驗中肺炎雙球菌R型轉(zhuǎn)化為S型是基因突變的結果B.格里菲思實驗證明了DNA是肺炎雙球菌的遺傳物質(zhì)C.赫爾希和蔡斯實驗中T2噬菌體的DNA是用32P直接標記的D.赫爾希和蔡斯實驗證明了DNA是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zhì)答案 D 格里菲思實驗中肺炎雙球菌R型轉(zhuǎn)化為S型是基因重組的結果,A項錯誤;格里菲思實驗證明了S型肺炎雙球菌中含有轉(zhuǎn)化因子,艾弗里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B項錯誤;赫爾希和蔡斯實驗中T2噬菌體的DNA是利用大腸桿菌中含32P的脫氧核苷酸標記的,該實驗證明了DNA是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zhì),C項錯誤,D項正確。易錯警示 解答此題切記T2噬菌體屬于病毒,無細胞結構,不能獨立進行新陳代謝,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不能直接用普通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3.(2015江蘇單科,4,2分)下列關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結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A.孟德爾以豌豆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雜交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了基因分離與自由組合定律B.摩爾根等人以果蠅為研究材料,通過統(tǒng)計后代雌雄個體眼色性狀分離比,認同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C.赫爾希與蔡斯以噬菌體和細菌為研究材料,通過同位素示蹤技術區(qū)分蛋白質(zhì)與DNA,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為研究材料,采用X射線衍射的方法,破譯了全部密碼子答案 D 孟德爾以豌豆為實驗材料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發(fā)現(xiàn)了基因分離與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摩爾根等人以果蠅為研究材料,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B正確;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C正確;沃森和克里克以4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采用物理模型法,發(fā)現(xiàn)了DNA雙螺旋結構,D錯誤。知識歸納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遺傳密碼是尼倫伯格等人利用化學實驗破譯的;此外,克里克在1958年還提出了中心法則。4.(2013課標Ⅱ,5,6分,0.739)在生命科學發(fā)展過程中,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的實驗是(  )①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谀柛墓夒s交實驗?、鄯窝纂p球菌轉(zhuǎn)化實驗?、躎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 ⑤DNA的X光衍射實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答案 C 本題主要考查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的實驗的相關知識。①孟德爾通過豌豆雜交實驗,發(fā)現(xiàn)了“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②摩爾根通過果蠅雜交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③肺炎雙球菌的體外轉(zhuǎn)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④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運用了同位素標記法,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⑤DNA的X光衍射實驗為DNA雙螺旋結構的確定提供了有力的佐證。故正確答案為選項C。5.(2012福建理綜,2,6分)下表是生物科學史上一些經(jīng)典實驗的敘述,表中“方法與結果”和“結論或觀點”能相匹配的是(  )選項方法與結果結論或觀點A觀察到植物通過細胞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觀察到動物受精卵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B單側光照射下,金絲雀草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長也不彎曲生長素具有極性運輸?shù)奶攸cC將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裝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環(huán)境中,用極細光束照射后,細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來自于水D將活的R型肺炎雙球菌與加熱殺死的S型肺炎雙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體內(nèi),小鼠體內(nèi)出現(xiàn)活的S型菌DNA是主要遺傳物質(zhì)答案 A 此題借助幾個經(jīng)典實驗考查考生獲取信息的能力。觀察到細胞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這說明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A正確;金絲雀草胚芽鞘向光彎曲實驗可以說明生長素具有促進胚芽鞘生長和橫向運輸?shù)奶攸c,B錯誤;好氧細菌聚集在水綿被光束照射的部位,這只能說明光合作,用可以產(chǎn)生O2,不能說明O2的來源,C錯誤;在肺炎雙球菌的體內(nèi)轉(zhuǎn)化實驗中,格里菲思僅提出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zhuǎn)化因子,并未指出這種轉(zhuǎn)化因子就是DNA,D錯誤。6.(2011江蘇單科,12,2分)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分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噬菌體B.分別用35S和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培養(yǎng)C.用35S標記噬菌體的侵染實驗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攪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實驗分別說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答案 C 培養(yǎng)T2噬菌體要用活的細菌,不能只用培養(yǎng)基,A錯誤。分別用35S和32P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進行短時間的保溫培養(yǎng),B錯誤。32P、35S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實驗說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沒有說明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D錯誤。7.(2011廣東理綜,2,4分)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雙球菌進行實驗,結果如下表。從表可知(  )實驗組號接種菌型加入S型菌物質(zhì)培養(yǎng)皿長菌情況①R蛋白質(zhì)R型②R莢膜多糖R型③RDNAR型、S型④RDNA(經(jīng)DNA酶處理)R型A.①不能證明S型菌的蛋白質(zhì)不是轉(zhuǎn)化因子B.②說明S型菌的莢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說明S型菌的DNA是轉(zhuǎn)化因子D.①~④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答案 C ①、②組:R+S型菌的蛋白質(zhì)/莢膜多糖,只長出R型菌,說明蛋白質(zhì)/莢膜多糖不是轉(zhuǎn)化因子。③組:R+S型菌的DNA,結果既有R型菌又有S型菌,說明DNA可以使R型菌轉(zhuǎn)化為S型菌。④組:用DNA酶將DNA水解,接種R型菌后只長出R型菌,說明DNA的水解產(chǎn)物不能使R型菌轉(zhuǎn)化為S型菌,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只有S型菌的DNA才能使R型菌發(fā)生轉(zhuǎn)化。故C正確??键c二 DNA分子的結構與復制8.(2014江蘇單科,4,2分)下列敘述與生物學史實相符的是(  )A.孟德爾用山柳菊為實驗材料,驗證了基因的分離及自由組合規(guī)律B.范·海爾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實驗,認為植物生長的養(yǎng)料來自土壤、水和空氣C.富蘭克林和威爾金斯對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D.赫爾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別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和DNA,證明了DNA的半保留復制答案 C 孟德爾用豌豆為實驗材料,驗證了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A錯誤;范·海爾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實驗,認為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yǎng)料主要來自水,B錯誤;富蘭克林和威爾金斯對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C正確;赫爾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別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和DNA,證明了DNA是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zhì),D錯誤。解后反思 本題錯選最多的是B選項,說明學生對科學史實沒有深入全面的了解??茖W史實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素材,也應重視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既要全面了解、體驗重大科學研究的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原理以及科學精神,也要銘記那些科學的結論和為此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們。9.(2014上海單科,15,2分)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實驗中,如果用一種長度的塑料片代表A和G,用另一長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DNA雙螺旋的整條模型(  )A.粗細相同,因為嘌呤環(huán)必定與嘧啶環(huán)互補B.粗細相同,因為嘌呤環(huán)與嘧啶環(huán)的空間尺寸相似C.粗細不同,因為嘌呤環(huán)不一定與嘧啶環(huán)互補,D.粗細不同,因為嘌呤環(huán)與嘧啶環(huán)的空間尺寸不同答案 A DNA分子由兩條反向平行的長鏈盤旋成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兩條單鏈之間由嘌呤和嘧啶組成的堿基對相連,堿基配對遵循互補配對原則。由此可知:DNA分子雙螺旋模型粗細相同,且由嘌呤環(huán)和嘧啶環(huán)構成的堿基對的空間尺寸相似,A正確。10.(2014福建理綜,5,6分)STR是DNA分子上以2~6個核苷酸為單元重復排列而成的片段,單元的重復次數(shù)在不同個體間存在差異?,F(xiàn)已篩選出一系列不同位點的STR用作親子鑒定,如7號染色體有一個STR位點以“GATA”為單元,重復7~14次;X染色體有一個STR位點以“ATAG”為單元,重復11~15次。某女性7號染色體和X染色體DNA的上述STR位點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篩選出用于親子鑒定的STR應具有不易發(fā)生變異的特點B.為保證親子鑒定的準確率,應選擇足夠數(shù)量不同位點的STR進行檢測C.有絲分裂時,圖中(GATA)8和(GATA)14分別分配到兩個子細胞D.該女性的兒子X染色體含有圖中(ATAG)13的概率是答案 C 有絲分裂產(chǎn)生的兩個子細胞是相同的,都具有(GATA)8和(GATA)14,C錯誤;只有不易發(fā)生變異的STR才能作為親子鑒定的依據(jù),A正確;為保證親子鑒定的準確率,應選擇足夠數(shù)量不同位點的STR進行檢測,B正確;兒子的X染色體肯定來自其母親兩條X染色體中的一條,兒子的X染色體含有圖中(ATAG)13的概率為1/2,D正確。11.(2013廣東理綜,2,4分)1953年Watson和Crick構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其重要意義在于(  )①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②確定DNA是染色體的組成成分③發(fā)現(xiàn)DNA如何儲存遺傳信息④為DNA復制機制的闡明奠定基礎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 D 本題考查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特點及相關知識。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特點是:(1)DNA分子由兩條鏈組成,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2)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guī)律:A一定與T配對,G一定與C配對。DNA中堿基對排列順序可以千變?nèi)f化,這為解釋DNA如何儲存遺傳信息提供了依據(jù);一個DNA分子之所以能形成兩個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其原因是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保證復制精確完成,所以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為人們后來闡明DNA復制的機理奠定了基礎。12.(2016課標全國Ⅱ,2,6分)某種物質(zhì)可插入DNA分子兩條鏈的堿基對之間,使DNA雙鏈不能解開。若在細胞正常生長的培養(yǎng)液中加入適量的該物質(zhì),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隨后細胞中的DNA復制發(fā)生障礙B.隨后細胞中的RNA轉(zhuǎn)錄發(fā)生障礙C.該物質(zhì)可將細胞周期阻斷在分裂中期D.可推測該物質(zhì)對癌細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答案 C 本題考查考生是否具有針對特定生物學問題進行分析與判斷的能力,屬于對科學思維素養(yǎng)中演繹與推理要素的考查。因為該物質(zhì)可使DNA雙鏈不能解開,DNA復制時需要解旋,所以若在細胞正常生長的培養(yǎng)液中加入該物質(zhì),會導致細胞中DNA復制發(fā)生障礙,A正確;由于RNA主要是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因此,RNA轉(zhuǎn)錄前需要DNA解旋,B正確;因為該物質(zhì)使DNA復制不能完成,所以可將細胞周期阻斷在分裂間期,C錯誤;該物質(zhì)能抑制DNA復制,因此,可抑制癌細胞增殖,D正確。13.(2012福建理綜,5,6分)雙脫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測序,其結構與脫氧核苷酸相似,能參與DNA的合成,且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NA合成時,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若連接上的是雙脫氧核苷酸,子鏈延伸終止;若連接上的是脫氧核苷酸,子鏈延伸繼續(xù)。在人工合成體系中,有適量的序列為GTACATACATG的單鏈模板、胸腺嘧啶雙脫氧核苷酸和4種脫氧核苷酸。則以該單鏈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長度的子鏈最多有(  )                  A.2種B.3種C.4種D.5種答案 D 此題考查DNA結構的相關知識。在DNA雙螺旋結構中,堿基A與T、G與C分別形成堿基對,胸腺嘧啶雙脫氧核苷酸(假定用T'表示)應與A配對形成氫鍵。故堿基序列為GTACATACATG的單鏈模板在正常脫氧核苷酸環(huán)境中會生成如下雙鏈DNA分子:GTACATACATGCATGTATGTAC ①?、凇、邸、茈p脫氧核苷酸會使子鏈合成終止,因此當DNA復制時若加入胸腺嘧啶雙脫氧核苷酸(T'),可能會在①②③④位置替換堿基T而形成4種異常DNA片段,故可形成5種DNA分子。14.(2012山東理綜,5,4分)假設一個雙鏈均被32P標記的噬菌體DNA由5000個堿基對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堿基的20%。用這個噬菌體侵染只含31P的大腸桿菌,共釋放出100個子代噬菌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過程至少需要3×105個鳥嘌呤脫氧核苷酸B.噬菌體增殖需要細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C.含32P與只含31P的子代噬菌體的比例為1∶49D.該DNA發(fā)生突變,其控制的性狀即發(fā)生改變答案 C 本題主要考查了噬菌體侵染細菌過程的相關知識以及DNA分子的有關計算。首先計算得出一個噬菌體DNA中鳥嘌呤脫氧核苷酸占30%,其數(shù)量是5000×2×30%=3000個,由一個噬菌體增殖為100個噬菌體,至少需要3000×(100-1)=2.97×105個鳥嘌呤脫氧核苷酸,A錯誤;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中,需要細菌提供原料、能量、酶等條件,但模板是由噬菌體提供的,B錯誤;根據(jù)DNA半保留復制的特點可知釋放出的100個子代噬菌體中含有32P與只含31P的子代噬菌體分別是2個、98個,比例為1∶49,C正確;DNA發(fā)生突變,其控制的性狀不一定發(fā)生改變,D錯誤。15.(2011海南單科,25,2分)關于核酸生物合成的敘述,錯誤的是 (  )A.DNA的復制需要消耗能量B.RNA分子可作為DNA合成的模板C.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細胞核中合成D.真核細胞染色體DNA的復制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前期答案 D 真核細胞染色體DNA的復制發(fā)生在有絲分裂間期;DNA的復制需要消耗能量;可以RNA分子為模板通過逆轉(zhuǎn)錄合成DNA分子;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細胞核中合成,少數(shù)核酸在某些細胞器(如葉綠體、線粒體)中合成。16.(2011上海單科,27,2分)某雙鏈DNA分子含有400個堿基,其中一條鏈上A∶T∶G∶C=1∶2∶3∶4。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該DNA分子的一個堿基改變,不一定會引起子代性狀的改變,B.該DNA分子連續(xù)復制兩次,需要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120個C.該DNA分子中4種堿基的比例為A∶T∶G∶C=3∶3∶7∶7D.該DNA分子中的堿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種答案 B DNA分子中腺嘌呤脫氧核苷酸有200×3/10=60個。該DNA分子連續(xù)復制2次,需要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為:3×60=180個;DNA分子另一條鏈中A∶T∶G∶C=2∶1∶4∶3,故該DNA分子中4種堿基比例為A∶T∶G∶C=3∶3∶7∶7;DNA雙鏈間堿基互補配對,即DNA分子中有200個堿基對,故該DNA分子中的堿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種。考點三 基因的表達17.(2020江蘇單科,9,2分)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編碼區(qū)的5'端含有重復序列CTCTTCTCTTCTCTT,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CTCTT重復次數(shù)改變不會引起基因突變B.CTCTT重復次數(shù)增加提高了該基因中嘧啶堿基的比例C.若CTCTT重復6次,則重復序列之后編碼的氨基酸序列不變D.CTCTT重復次數(shù)越多,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zhì)相對分子質(zhì)量越大答案 C 基因內(nèi)部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都會導致基因結構改變,引起基因突變,A錯誤。雙鏈DNA分子中,A=T,C=G,嘌呤堿基數(shù)等于嘧啶堿基數(shù),B錯誤。CTCTT重復序列轉(zhuǎn)錄出來的mRNA不含起始密碼子AUG或GUG,不改變起始密碼子后對應的氨基酸序列,C正確。若基因堿基總數(shù)不變,重復序列越多,可編碼的氨基酸堿基序列越短,編碼的蛋白質(zhì)相對分子質(zhì)量越小;若基因堿基總數(shù)因重復序列的增多而增多,但重復序列中不含起始密碼子,編碼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不變;若因重復序列的增多而影響了基因的表達,編碼的氨基酸序列變短;以上幾種情況都不可能使基因編碼的蛋白質(zhì)相對分子質(zhì)量變大,D錯誤。18.(2019海南單科,4,2分)某種抗生素可以阻止tRNA與mRNA結合,從而抑制細菌生長。據(jù)此判斷,這種抗生素可直接影響細菌的(  )A.多糖合成B.RNA合成C.DNA復制D.蛋白質(zhì)合成答案 D 本題通過抗生素直接影響細菌的什么生理過程分析考查了科學思維素養(yǎng)中的演繹與推理要素。多糖合成不需要經(jīng)過tRNA與mRNA結合,A不符合題意;RNA合成可以通過轉(zhuǎn)錄或RNA復制的方式,均不需要tRNA與mRNA結合,B不符合題意;DNA復制需要經(jīng)過DNA與相關酶結合,不需要經(jīng)過tRNA與mRNA結合,C不符合題意;翻譯過程需要經(jīng)過tRNA與mRNA結合,故該抗生素可能通過作用于翻譯過程影響蛋白質(zhì)合成,D符合題意。19.(2016海南單科,25,2分)依據(jù)中心法則,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編碼序列發(fā)生變化后,相應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序列不變,則該DNA序列的變化是(  )A.DNA分子發(fā)生斷裂B.DNA分子發(fā)生多個堿基增添C.DNA分子發(fā)生堿基替換D.DNA分子發(fā)生多個堿基缺失答案 C 本題以基因突變知識的考查為背景,考查學生運用歸納與概括、模型與建構的方法解決生物學問題,屬于對科學思維素養(yǎng)的考查。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DNA分子發(fā)生堿基替換可能使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序列不變,C正確;DNA編碼序列的堿基增添或缺失均會導致氨基酸序列改變。20.(2015課標全國Ⅰ,5,6分)人或動物PrP基因編碼一種蛋白(PrPc),該蛋白無致病性。PrPc的空間結構改變后成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誘導更多的PrPc轉(zhuǎn)變?yōu)镻rPsc,實現(xiàn)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瘋牛病。據(jù)此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朊粒侵入機體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與肺炎雙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質(zhì)空間結構的改變可以使其功能發(fā)生變化D.PrPc轉(zhuǎn)變?yōu)镻rPsc的過程屬于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答案 C 根據(jù)題干信息知,朊粒為蛋白質(zhì),不可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組中,A錯誤;由題干可知,朊粒的增殖是通過誘導更多的PrPc的空間結構改變實現(xiàn)的,而肺炎雙球菌的增殖方式為二分裂,B錯誤;蛋白質(zhì)功能發(fā)生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C正確;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是指在核糖體上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zhì)的過程,而PrPc轉(zhuǎn)變?yōu)镻rPsc的過程是空間結構的改變,不符合上述特點,D錯誤。易錯提醒 PrPc的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不是DNA。21.(2015課標全國Ⅱ,2,6分,0.447)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質(zhì)組成,該酶能結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條鏈。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大腸桿菌擬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質(zhì)為RNA聚合酶C.正常人細胞的每條染色體兩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體細胞的端粒DNA隨細胞分裂次數(shù)增加而變長答案 C 原核生物不具有染色體,不含端粒,A項錯誤,C項正確;由題意可知,端粒酶可以自身的RNA為模板合成DNA的一條鏈,故其中的蛋白質(zhì)為逆轉(zhuǎn)錄酶,B項錯誤;正常體細胞的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細胞分裂后會縮短一截,故正常體細胞的端粒DNA隨著細胞分裂次數(shù)的增加而變短,D項錯誤。知識拓展 端粒由簡單的DNA高度重復序列組成,用于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周期。DNA分子每次分裂復制,端粒就縮短一點,一旦端粒消耗殆盡,細胞將會立即激活凋亡機制,即細胞走向凋亡。所以端粒的長度反映細胞復制史及復制潛能,被稱為細胞壽命的“有絲分裂鐘”。22.(2015安徽理綜,4,6分)Qβ噬菌體的遺傳物質(zhì)(QβRNA)是一條單鏈RNA。當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QβRNA立即作為模板翻譯出成熟蛋白、外殼蛋白和RNA復制酶(如圖所示),然后利用該復制酶復制QβRNA。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QβRNA的復制需經(jīng)歷一個逆轉(zhuǎn)錄過程B.QβRNA的復制需經(jīng)歷形成雙鏈RNA的過程C.一條QβRNA模板只能翻譯出一條肽鏈D.QβRNA復制后,復制酶基因才能進行表達答案 B 單鏈QβRNA的復制過程:先以該RNA為模板合成一條互補RNA,再以互補RNA為模板合成子代的QβRNA,故此過程中不需要逆轉(zhuǎn)錄,但可形成雙鏈RNA,A項錯誤,B項正確;由圖知以該RNA為模板合成了多種蛋白質(zhì),故一條單鏈QβRNA可翻譯出多條肽鏈,C項錯誤;由題干信息可知,侵染大腸桿菌后,QβRNA可立即作為模板翻譯出RNA復制酶,D項錯誤。23.(2015四川理綜,6,6分)M基因編碼含63個氨基酸的肽鏈。該基因發(fā)生插入突變,使mRNA增加了一個三堿基序列AAG,表達的肽鏈含64個氨基酸。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M基因突變后,參與基因復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B.在M基因轉(zhuǎn)錄時,核糖核苷酸之間通過堿基配對連接C.突變前后編碼的兩條肽鏈,最多有2個氨基酸不同D.在突變基因的表達過程中,最多需要64種tRNA參與答案 C 在基因中嘌呤堿基與嘧啶堿基配對,基因發(fā)生插入突變后,嘌呤堿基數(shù)仍會等于嘧啶堿基數(shù),故A錯誤;在M基因轉(zhuǎn)錄時,核糖核苷酸之間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B錯誤;若AAG插入點在密碼子之間,突變前后編碼的兩條肽鏈,只有1個氨基酸不同,若AAG插入點在某一密碼子中,則突變前后編碼的兩條肽鏈,最多有2個氨基酸不同,故C正確;因與決定氨基酸的密碼子配對的反密碼子共有61種,故基因表達過程中,最多需要61種tRNA參與,D錯誤。,24.(2014四川理綜,3,6分)將牛催乳素基因用32P標記后導入小鼠乳腺細胞,選取僅有一條染色體上整合有單個目的基因的某個細胞進行體外培養(yǎng)。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小鼠乳腺細胞中的核酸含有5種堿基和8種核苷酸B.該基因轉(zhuǎn)錄時,遺傳信息通過模板鏈傳遞給mRNAC.連續(xù)分裂n次后,子細胞中32P標記的細胞占1/2n+1D.該基因翻譯時所需tRNA與氨基酸種類數(shù)不一定相等答案 C 小鼠乳腺細胞中的核酸有DNA和RNA兩種,共包含5種堿基和8種核苷酸,A正確;遺傳信息可通過轉(zhuǎn)錄過程傳遞給mRNA,B正確;親代細胞僅一條染色體上的一個目的基因進行了標記,所以連續(xù)分裂n次可得到2n個子細胞,其中含有32P標記的細胞有2個,占1/2n-1,C錯誤;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一種氨基酸可能由多種tRNA轉(zhuǎn)運,所以翻譯過程中tRNA與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不一定相等,D正確。25.(2013課標全國Ⅰ,1,6分)關于蛋白質(zhì)生物合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種tRNA可以攜帶多種氨基酸B.DNA聚合酶是在細胞核內(nèi)合成的C.反密碼子是位于mRNA上相鄰的3個堿基D.線粒體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質(zhì)的合成答案 D tRNA具有專一性,一種tRNA只能攜帶一種特定的氨基酸,A錯誤;DNA聚合酶是在細胞質(zhì)中的核糖體上合成的,B錯誤;反密碼子是位于tRNA上可以與mRNA上的密碼子互補配對的3個堿基,C錯誤;線粒體中含有DNA、RNA、核糖體以及相關的酶,能完成轉(zhuǎn)錄和翻譯過程,因而線粒體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質(zhì)的合成,D正確。26.(2013海南單科,12,2分)甲(ATGG)是一段單鏈DNA片段,乙是該片段的轉(zhuǎn)錄產(chǎn)物,丙(A—P~P~P)是轉(zhuǎn)錄過程中的一種底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乙、丙的組分中均有糖B.甲、乙共由6種核苷酸組成C.丙可作為細胞內(nèi)的直接能源物質(zhì)D.乙的水解產(chǎn)物中含有丙答案 D 甲是一段單鏈DNA片段,甲(ATGG)的轉(zhuǎn)錄產(chǎn)物是乙(UACC),丙是直接能源物質(zhì)ATP,甲、乙、丙的組分中均有五碳糖,A、C正確;甲(ATGG)與乙(UACC)共有6種核苷酸,B正確;乙的水解產(chǎn)物中含有AMP,不含有ATP。D錯誤。27.(2012安徽理綜,5,6分)圖示細胞內(nèi)某些重要物質(zhì)的合成過程。該過程發(fā)生在(  )A.真核細胞內(nèi),一個mRNA分子上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合成多條肽鏈B.原核細胞內(nèi),轉(zhuǎn)錄促使mRNA在核糖體上移動以便合成肽鏈C.原核細胞內(nèi),轉(zhuǎn)錄還未結束便啟動遺傳信息的翻譯D.真核細胞內(nèi),轉(zhuǎn)錄的同時核糖體進入細胞核啟動遺傳信息的翻譯答案 C 本題主要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質(zhì)合成的相關知識。真核細胞中,在細胞核中發(fā)生轉(zhuǎn)錄形成mRNA,mRNA從核孔進入細胞質(zhì),與多個核糖體結合。原核細胞內(nèi),轉(zhuǎn)錄還未結束,核糖體便可結合在mRNA上進行肽鏈的合成,即轉(zhuǎn)錄還未結束便可啟動遺傳信息的翻譯。圖示信息顯示,轉(zhuǎn)錄還沒有完成,多個核糖體已結合到mRNA分子上,說明該細胞為原核細胞。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28.(2011海南單科,15,2分)關于RNA的敘述,錯誤的是(  ),A.少數(shù)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B.真核細胞內(nèi)mRNA和tRNA都是在細胞質(zhì)中合成的C.mRNA上決定1個氨基酸的3個相鄰堿基稱為密碼子D.細胞中有多種tRNA,一種tRNA只能轉(zhuǎn)運一種氨基酸答案 B 真核細胞內(nèi)的mRNA和tRNA主要是在細胞核內(nèi)合成的;少數(shù)RNA是酶,具有催化作用;m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3個相鄰堿基稱為一個密碼子;tRNA具有特異性,一種tRNA只能轉(zhuǎn)運一種氨基酸。故B錯誤。29.(2011海南單科,16,2分)關于核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只有細胞內(nèi)的核酸才是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zhì)B.DNA分子中兩條脫氧核苷酸鏈之間的堿基一定是通過氫鍵連接的C.分子大小相同、堿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攜帶的遺傳信息一定相同D.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觀察到DNA和RNA的分布答案 B 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其內(nèi)的核酸也是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zhì);DNA分子中兩條單鏈之間的堿基對是由氫鍵連接而成的;分子大小相同、堿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中堿基的排列順序不一定相同,所以其攜帶的遺傳信息也不一定相同;病毒體內(nèi)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所以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對病毒染色不能觀察到DNA和RNA的分布。30.(2011江蘇單科,7,2分)關于轉(zhuǎn)錄和翻譯的敘述,錯誤的是(  )A.轉(zhuǎn)錄時以核糖核苷酸為原料B.轉(zhuǎn)錄時RNA聚合酶能識別DNA中特定堿基序列C.mRNA在核糖體上移動翻譯出蛋白質(zhì)D.不同密碼子編碼同種氨基酸可增強密碼的容錯性答案 C 核糖體在mRNA上移動翻譯出蛋白質(zhì)。31.(2011安徽理綜,5,6分)甲、乙圖示真核細胞內(nèi)兩種物質(zhì)的合成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乙所示過程通過半保留方式進行,合成的產(chǎn)物是雙鏈核酸分子B.甲所示過程在細胞核內(nèi)進行,乙在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進行C.DNA分子解旋時,甲所示過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D.一個細胞周期中,甲所示過程在每個起點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答案 D 甲過程表示多起點的DNA的半保留復制,合成的產(chǎn)物是雙鏈DNA分子,該過程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內(nèi),在一個細胞周期中,DNA只復制一次;乙過程為轉(zhuǎn)錄,合成的產(chǎn)物為單鏈RNA分子,該過程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內(nèi),在一個細胞周期中,乙可起始多次;DNA的復制和轉(zhuǎn)錄均需解旋酶。32.(2018江蘇單科,27,8分)長鏈非編碼RNA(lncRNA)是長度大于200個堿基,具有多種調(diào)控功能的一類RNA分子。如圖表示細胞中l(wèi)ncRNA的產(chǎn)生及發(fā)揮調(diào)控功能的幾種方式,請回答下列問題:,(1)細胞核內(nèi)各種RNA的合成都以          為原料,催化該反應的酶是        。 (2)轉(zhuǎn)錄產(chǎn)生的RNA中,提供信息指導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鏈的是   ,此過程中還需要的RNA有      。 (3)lncRNA前體加工成熟后,有的與核內(nèi)     (圖示①)中的DNA結合,有的能穿過   (圖示②)與細胞質(zhì)中的蛋白質(zhì)或RNA分子結合,發(fā)揮相應的調(diào)控作用。 (4)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感染細菌時,造血干細胞核內(nèi)產(chǎn)生的一種lncRNA,通過與相應DNA片段結合,調(diào)控造血干細胞的    ,增加血液中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吞噬細胞的數(shù)量。該調(diào)控過程的主要生理意義是             。 答案 (8分) (1)四種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2)mRNA(信使RNA) tRNA和rRNA(轉(zhuǎn)運RNA和核糖體RNA)(3)染色質(zhì) 核孔(4)分化 增強人體的免疫抵御能力解析 本題以lncRNA對基因表達的調(diào)控機制圖解為信息載體,考查了基因表達所需的條件及調(diào)控特點,體現(xiàn)了科學思維素養(yǎng)中的歸納與概括要素。(1)合成RNA的原料是四種核糖核苷酸。催化RNA合成的酶是RNA聚合酶。(2)翻譯過程需要的RNA有mRNA、rRNA和tRNA,其中mRNA是指導肽鏈合成的模板,tRNA識別并轉(zhuǎn)運特定的氨基酸,rRNA參與組成核糖體。(3)圖中細胞核中合成的lncRNA有兩種去向,一種是與核內(nèi)染色質(zhì)結合,另一種是通過核孔與細胞質(zhì)中的蛋白質(zhì)或RNA分子結合。(4)造血干細胞核內(nèi)產(chǎn)生的lncRNA與相應DNA片段結合后,可以調(diào)控相關基因的表達,使造血干細胞分裂分化形成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吞噬細胞。吞噬細胞數(shù)量的增加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抵御能力。知識拓展 具有調(diào)控作用的lncRNAlncRNA又稱長鏈非編碼RNA,是近幾年發(fā)現(xiàn)的具有調(diào)控細胞周期和細胞分化功能的RNA分子,屬于非編碼RNA,不能被翻譯成蛋白質(zhì)。類似的非編碼RNA還有小干涉RNA、反義RNA等。33.(2015江蘇單科,33,8分)熒光原位雜交可用熒光標記的特異DNA片段為探針,與染色體上對應的DNA片段結合,從而將特定的基因在染色體上定位。請回答下列問題:圖1,圖2(1)DNA熒光探針的制備過程如圖1所示,DNA酶Ⅰ隨機切開了核苷酸之間的      鍵從而產(chǎn)生切口,隨后在DNA聚合酶Ⅰ作用下,以熒光標記的      為原料,合成熒光標記的DNA探針。 (2)圖2表示探針與待測基因結合的原理。先將探針與染色體共同煮沸,使DNA雙鏈中    鍵斷裂,形成單鏈。隨后在降溫復性過程中,探針的堿基按照      原則,與染色體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較穩(wěn)定的雜交分子。圖中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中最多可有    條熒光標記的DNA片段。 (3)A、B、C分別代表不同來源的一個染色體組,已知AA和BB中各有一對同源染色體可被熒光探針標記。若植物甲(AABB)與植物乙(AACC)雜交,則其F1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中可觀察到    個熒光點;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兩個子細胞中分別可觀察到    個熒光點。 答案 (8分)(1)磷酸二酯 脫氧核苷酸 (2)氫 堿基互補配對 4 (3)6 2和4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DNA的結構、復制、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相關知識。(1)DNA酶Ⅰ可使DNA分子斷裂成為片段,為限制酶,其作用為切開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合成DNA分子的原料為4種脫氧核苷酸。(2)DNA分子受熱變性,氫鍵斷裂,解旋為單鏈。探針的堿基與染色體上的特定基因序列按照堿基互補配對的原則,形成雜交分子。由于每條染色單體含有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可以有2條熒光標記的片段,所以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中最多有4條熒光標記的片段,但只能觀察到兩個熒光點。(3)植物甲與植物乙的雜交后代F1為AABC,在有絲分裂中期已完成了DNA復制,并且A和B都可以被熒光探針標記,所以可觀察到6個熒光點。F1AABC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兩個子細胞分別含有A、AB,因此分別可觀察到2和4個熒光點。錯因分析 (1)“酯鍵”錯寫為“脂鍵”較多;很多學生被復雜背景迷惑,填寫為DNA聚合酶或聚合酶;(2)可能由于是最后一題,部分考生來不及作答,空白較多;(3)部分考生沒能正確審題,“分別”意味著該空有兩個數(shù)字,考生對于減數(shù)分裂和有絲分裂的知識遷移不夠,在新情境下不能靈活運用相關知識,對于熒光點的去向和數(shù)量搞不清楚,出現(xiàn)了2或4、6、3等多種答案。34.(2013天津理綜,7,13分)腸道病毒EV71為單股正鏈RNA(+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之一。下面為該病毒在宿主細胞內(nèi)增殖的示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物質(zhì)M的合成場所是        。催化①、②過程的物質(zhì)N是    。 (2)假定病毒基因組+RNA含有7500個堿基,其中A和U占堿基總數(shù)的40%。以病毒基因組+RNA為模板合成一條子代+RNA的過程共需要堿基G和C    個。 (3)圖中+RNA有三方面功能,分別是 。 (4)EV71病毒感染機體后,引發(fā)的特異性免疫有                。 ,(5)病毒衣殼由VP1、VP2、VP3和VP4四種蛋白組成,其中VP1、VP2、VP3裸露于病毒表面,而VP4包埋在衣殼內(nèi)側并與RNA連接,另外VP1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壞。若通過基因工程生產(chǎn)疫苗,四種蛋白中不宜作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    ,更適宜作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     。 答案 (13分)(1)宿主細胞的核糖體RNA復制酶(或RNA聚合酶或依賴于RNA的RNA聚合酶)(2)9000(3)翻譯的模板;復制的模板;病毒的重要組成成分(4)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5)VP4 VP1解析 本題考查基因的表達、核酸中相關堿基的計算、特異性免疫等相關知識。(1)腸道病毒只能營寄生生活,物質(zhì)M是翻譯的產(chǎn)物包括衣殼蛋白、蛋白酶等,因此其合成場所為宿主細胞的核糖體。過程①、②為合成RNA的過程,參與催化過程的相關酶為RNA復制酶。(2)以病毒+RNA為模板通過過程①合成-RNA,再通過過程②合成+RNA,即該過程需合成2個RNA分子,+RNA中G+C占60%,則該過程共需要堿基G和C的數(shù)目為7500×60%×2=9000個。(3)從圖示可以看出,+RNA可以作為翻譯的模板翻譯成多肽或蛋白質(zhì),也可以作為復制的模板,還可以與衣殼一起組成腸道病毒EV71。(4)當機體感染病毒后,機體可產(chǎn)生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來專門對付該病毒感染。(5)由于VP4包埋在衣殼內(nèi)側并與RNA連接,因此其不宜作為抗原制成疫苗??诜呙鐟艿挚刮敢褐形杆岬钠茐?因此VP1更適宜作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35.(2013江蘇單科,32,9分)圖①~③分別表示人體細胞中發(fā)生的3種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細胞中過程②發(fā)生的主要場所是    。 (2)已知過程②的α鏈中鳥嘌呤與尿嘧啶之和占堿基總數(shù)的54%,α鏈及其模板鏈對應區(qū)段的堿基中鳥嘌呤分別占29%、19%,則與α鏈對應的DNA區(qū)段中腺嘌呤所占的堿基比例為    。 (3)由于基因中一個堿基對發(fā)生替換,而導致過程③合成的肽鏈中第8位氨基酸由異亮氨酸(密碼子有AUU、AUC、AUA)變成蘇氨酸(密碼子有ACU、ACC、ACA、ACG),則該基因的這個堿基對替換情況是    。 (4)在人體內(nèi)成熟紅細胞、漿細胞、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中,能發(fā)生過程②、③而不能發(fā)生過程①的細胞是    。 (5)人體不同組織細胞的相同DNA進行過程②時啟用的起始點    (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選擇),其原因是    。 答案 (9分)(1)細胞核(2)26%(3)T//A替換為C//G(A//T替換為G//C)(4)漿細胞和效應T細胞(5)不完全相同 不同組織細胞中基因進行選擇性表達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過程,注意區(qū)分DNA分子復制和DNA分子轉(zhuǎn)錄過程所用模板鏈的區(qū)別。(1)過程②以DNA分子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α鏈為RNA鏈,該過程為轉(zhuǎn)錄,其發(fā)生的主,要場所是細胞核。(2)α鏈及其模板鏈對應區(qū)段的堿基中G分別占29%、19%,則α鏈中G+C占48%,則α鏈對應的DNA區(qū)段中G+C占48%,A+T占52%,A=T=26%。(3)根據(jù)題干中信息可以看出,mRNA上相應堿基的變化是U→C,則該基因的這個堿基對的替換情況是A//T替換成G//C。(4)過程①、②、③分別為DNA復制、轉(zhuǎn)錄和翻譯。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任何細胞器,不能發(fā)生過程①②③。記憶細胞受抗原刺激時,會發(fā)生增殖和分化,因此可以進行過程①。效應T細胞和漿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細胞,不能進行增殖,可以進行蛋白質(zhì)合成,所以能發(fā)生過程②、③而不能發(fā)生過程①的細胞是效應T細胞和漿細胞。(5)轉(zhuǎn)錄是以基因為單位的,由于不同組織細胞中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不同細胞表達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因此人體不同組織細胞的相同DNA進行轉(zhuǎn)錄的起始點不完全相同??键c四 基因表達與性狀的關系36.(2017課標全國Ⅲ,6,6分)下列有關基因型、性狀和環(huán)境的敘述,錯誤的是(  )A.兩個個體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綠色幼苗在黑暗中變成黃色,這種變化是由環(huán)境造成的C.O型血夫婦的子代都是O型血,說明該性狀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D.高莖豌豆的子代出現(xiàn)高莖和矮莖,說明該相對性狀是由環(huán)境決定的答案 D 本題通過基礎判斷的形式考查基因型、性狀與環(huán)境的關系,屬于對科學思維素養(yǎng)的考查??刂粕砀叩幕蛐屯耆嗤膬蓚€人,可能會因營養(yǎng)等環(huán)境因素的差異而身高不同,反之,控制身高的基因型不同的兩個人,可能會由于環(huán)境因素而身高相同,A正確;在黑暗的環(huán)境中,綠色幼苗由于葉綠素合成受阻而變黃,這種變化是由環(huán)境造成的,B正確;O型血夫婦的基因型均為ii,其后代的基因型仍為ii,表現(xiàn)為O型血,這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C正確;高莖豌豆的子代出現(xiàn)高莖和矮莖,主要是由遺傳物質(zhì)決定的,也可能是由環(huán)境影響的,D錯誤。37.(2017海南單科,23,2分)下列關于真核生物遺傳物質(zhì)和性狀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中染色體的數(shù)目始終等于DNA的數(shù)目B.有絲分裂有利于保持親代細胞和子代細胞間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C.細胞中DNA分子的堿基對數(shù)等于所有基因的堿基對數(shù)之和D.生物體中,一個基因決定一種性狀,一種性狀由一個基因決定答案 B DNA未復制時及著絲點分裂后,一條染色體含一個DNA,間期DNA復制后,一條染色體含兩個DNA,A錯誤;體細胞有絲分裂產(chǎn)生的子細胞含有一套與母細胞相同的遺傳信息,可保證親代細胞和子代細胞間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B正確;細胞中基因通常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沒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不是基因,故細胞中DNA分子的堿基對數(shù)大于所有基因的堿基對數(shù)之和,C錯誤;生物體中,一個基因可能決定多種性狀,一種性狀可能由多個基因決定,D錯誤。38.(2015重慶理綜,5,6分)結合題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生物的遺傳信息儲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達出相同的蛋白質(zhì)C.遺傳信息傳遞到蛋白質(zhì)是表現(xiàn)型實現(xiàn)的基礎D.編碼蛋白質(zhì)的基因含遺傳信息相同的兩條單鏈答案 D 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或RNA,遺傳信息儲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A正確;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通過轉(zhuǎn)錄和翻譯,表達出相同的蛋白質(zhì),B正確;DNA或RNA上的遺傳信息只有傳遞到蛋白質(zhì),性狀才得以表現(xiàn),C正確;基因的兩條單鏈間的堿基互補配對,兩條單鏈所含遺傳信息不同,D錯誤。易錯警示 遺傳信息是指DNA或RNA的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雙鏈DNA分子的兩條鏈的核苷酸排列順序不同,遺傳信息不同。,39.(2013海南單科,14,2分)對摩爾根等人提出“果蠅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這一結論沒有影響的是(  )A.孟德爾的遺傳定律B.摩爾根的精巧實驗設計C.薩頓提出的遺傳的染色體假說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則答案 D 摩爾根等人提出“果蠅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的結論是建立在孟德爾的遺傳定律、薩頓提出的“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及摩爾根利用白眼果蠅進行的實驗基礎上;該結論與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即中心法則無關。40.(2011天津理綜,5,6分)土壤農(nóng)桿菌能將自身Ti質(zhì)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體DNA上,誘發(fā)植物形成腫瘤。T-DNA中含有植物生長素合成酶基因(S)和細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它們的表達與否能影響相應植物激素的含量,進而調(diào)節(jié)腫瘤組織的生長與分化。據(jù)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當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的比值升高時,誘發(fā)腫瘤生芽B.清除腫瘤組織中的土壤農(nóng)桿菌后,腫瘤不再生長與分化C.圖中腫瘤組織可在不含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D.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謝,進而控制腫瘤組織生長與分化答案 B 由題中信息知,基因S不表達,基因R表達,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比值升高,誘發(fā)了腫瘤生芽;土壤農(nóng)桿菌將自身Ti質(zhì)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體上,誘發(fā)了植物腫瘤的形成,故清除腫瘤組織中的土壤農(nóng)桿菌后,腫瘤仍可繼續(xù)生長、分化。含有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的培養(yǎng)基影響腫瘤的分化,不影響腫瘤組織的生長;S(R)是通過控制生長素(細胞分裂素)合成酶控制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的合成。故D正確?!?年模擬】時間:50分鐘 分值:5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8分)1.(2020山東萊州一中月考,16)下列有關生物遺傳物質(zhì)的敘述,錯誤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鏈球菌轉(zhuǎn)化實驗沒有證明具體哪一種物質(zhì)是遺傳物質(zhì)B.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能說明“DNA作為遺傳物質(zhì)能夠指導蛋白質(zhì)合成”C.遺傳物質(zhì)復制過程中均會發(fā)生的堿基配對是A—T、C—GD.利用酶的專一性可探究某未知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還是RNA答案 C 2.(2021屆山東濟寧鄒城期中,14)如圖為某DNA分子片段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①②③是構成DNA分子的基本單位B.DNA復制時,④的形成不需要DNA聚合酶C.①和②交替排列構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DNA分子中堿基對⑨越多,其熱穩(wěn)定性越低答案 A 3.(2021屆山東諸城一中月考,11)最近某科研小組在某動物體內(nèi)發(fā)現(xiàn)一種新型病毒,為了確定該病毒的分類,科研工作者們進行了如下討論,正確的是(  )A.甲的方法是檢測病毒核酸中嘌呤和嘧啶的數(shù)量,若嘌呤數(shù)≠嘧啶數(shù),則為DNA病毒B.乙的方法是用含放射性胸苷的宿主細胞培養(yǎng),若子代病毒有放射性,則為DNA病毒C.丙的方法是檢測病毒增殖時產(chǎn)生酶的種類,若有RNA聚合酶,則為RNA病毒D.丁的方法是用蛋白酶和RNA水解酶處理病毒,若病毒失去侵染能力,則該病毒為RNA病毒答案 B 4.(2021屆山東多校二聯(lián),11)如圖甲、乙分別表示真核細胞內(nèi)某物質(zhì)的合成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甲乙A.圖中甲、乙過程分別表示轉(zhuǎn)錄和翻譯B.圖中甲、乙過程可以發(fā)生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C.圖甲中的酶為RNA聚合酶,其結合位點在RNA上D.乙過程在核糖體中進行,合成方向為從左向右答案 C 5.(2020山東濰坊壽光一中月考,8)圖1中m、n、l表示哺乳動物一條染色體上相鄰的三個基因,a、b為基因的間隔序列;圖2為l基因進行的某種生理過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圖1中a、b、m、n、l都能控制蛋白質(zhì)的合成B.m、n、l基因在不同的細胞中表達情況可能不同,C.圖2中甲為RNA聚合酶,丙轉(zhuǎn)錄的方向是從右向左D.若丙中堿基A+U占36%,則乙鏈中堿基G占32%答案 B 6.(2021屆山東濟寧嘉祥一中期中,10)如圖為中心法則圖解,a~e表示相關生理過程。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所有過程都可在細胞內(nèi)發(fā)生B.b、d過程只能在細胞分裂時進行C.圖中能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的只有a、b、cD.結構完整的活細胞都可以發(fā)生a、b、d答案 A 7.(2021屆山東濟南濟北中學月考,3)許多基因的啟動子內(nèi)富含CG重復序列,若其中的部分胞嘧啶(C)被甲基化成為5-甲基胞嘧啶,就會抑制基因的轉(zhuǎn)錄。下列與之相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在一條單鏈上相鄰的C和G之間通過氫鍵連接B.胞嘧啶甲基化導致表達的蛋白質(zhì)結構改變C.基因的表達水平與基因的甲基化程度無關D.胞嘧啶甲基化會阻礙RNA聚合酶與啟動子結合答案 D 8.(2021屆山東菏澤月考,16)物質(zhì)a是一種來自毒蘑菇的真菌毒素,可能會抑制真核細胞RNA聚合酶Ⅱ、Ⅲ參與的轉(zhuǎn)錄過程,但RNA聚合酶Ⅰ以及線粒體、葉綠體和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對其均不敏感。如表為真核生物三種RNA聚合酶(化學本質(zhì)均為蛋白質(zhì))在細胞核中的分布、功能及特點,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酶細胞內(nèi)定位轉(zhuǎn)錄的產(chǎn)物對物質(zhì)a的敏感程度RNA聚合酶Ⅰ核仁rRNA不敏感RNA聚合酶Ⅱ核基質(zhì)hnRNA敏感RNA聚合酶Ⅲ核基質(zhì)tRNA對物質(zhì)a的敏感程度存在物種差異性注:部分hnRNA是mRNA的前體,核基質(zhì)是細胞核中染色質(zhì)與核仁以外的成分A.三種酶的識別位點均位于DNA分子上,三者發(fā)揮作用時都需要溫和的條件B.翻譯過程和三種酶直接參與的轉(zhuǎn)錄過程中發(fā)生的堿基互補配對方式不完全相同C.使用物質(zhì)a會導致肺炎鏈球菌細胞內(nèi)核糖體數(shù)量明顯減少而影響其生命活動D.RNA聚合酶Ⅲ的活性減弱會影響真核細胞內(nèi)RNA聚合酶Ⅰ、Ⅱ的合成答案 C 9.(2021屆山東棗莊三中月考,13)將某一細胞中的一條染色體上的DNA用14C充分標記,其同源染色體上的DNA用32P充分標記,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經(jīng)過連續(xù)兩次細胞分裂(不考慮互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若進行減數(shù)分裂,則四個細胞中均含有14CB.若進行有絲分裂,某一細胞中含14C的染色體可能是含32P染色體的兩倍C.若進行有絲分裂,則四個細胞中可能三個有放射性,一個沒有放射性D.若進行減數(shù)分裂,則四個細胞中可能兩個有放射性,兩個沒有放射性答案 C 二、不定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12分),10.(2021屆山東棗莊三中月考,18)用32P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侵染一段時間后攪拌、離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檢測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約占初始標記T2噬菌體放射性的30%。在實驗時間內(nèi),被侵染細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離心后大腸桿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來自T2噬菌體的DNAC.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溫時間過長D.并非所有病毒都像噬菌體一樣只將核酸注入宿主細胞答案 ABD 11.(2021屆山東多校二聯(lián),19)某DNA片段中共有a個堿基,其中一條鏈中A+T占該鏈堿基總數(shù)的50%。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該DNA片段復制時,解旋酶和DNA聚合酶不能同時發(fā)揮作用B.該DNA片段中A+T占堿基總數(shù)的50%C.若該DNA片段發(fā)生基因突變,則會影響嘌呤和嘧啶的比例D.該DNA片段的另一條鏈中A+G=T+C=a/4答案 ACD 12.(2021屆山東棗莊三中月考,17)將一個沒有放射性同位素32P標記的大腸桿菌(擬核DNA呈環(huán)狀,共含有m個堿基,其中有a個胸腺嘧啶)放在含有32P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檢測到如圖Ⅰ、Ⅱ兩種類型的DNA(虛線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脫氧核苷酸鏈)。下列有關該實驗的結果預測與分析,不正確的是(  )A.DNA第二次復制產(chǎn)生的子代DNA有Ⅰ、Ⅱ兩種類型,比例為1∶3B.DNA復制后分配到兩個子細胞時,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離定律C.復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數(shù)目是(2n-1)(m-a)×0.5D.復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脫氧核苷酸單鏈為2n+1-2答案 ABC 13.(2021屆山東青島黃島期中,17)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種RNA病毒,其宿主細胞是肝細胞。HCV復制產(chǎn)生的新基因組RNA與各種結構蛋白包裝成新的病毒,經(jīng)胞吐的方式離開“現(xiàn)任宿主細胞”,再去感染“后任”宿主細胞??茖W家以“移花接木”的思路成功開發(fā)了治療丙肝的藥物——某種核苷酸類似物,能阻止HCV的復制。如圖為HCV在宿主細胞內(nèi)增殖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NS5B識別+RNA上的起始密碼子后才能啟動①過程B.+RNA與-RNA都可以作為HCV的遺傳物質(zhì)C.各種蛋白與+RNA包裝成新病毒并離開細胞可能與高爾基體有關D.核苷酸類似物藥物能“蒙騙”過RNA聚合酶代替正常原料摻入答案 AB 三、非選擇題(共20分)14.(2021屆山東濟南一中期中,26)(11分)如圖表示真核細胞中進行的一些重要的生理活動,請據(jù)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①過程發(fā)生的時間為            ,圖中能夠發(fā)生A與U配對的過程有    (填序號)。 (2)一個細胞周期中,②過程需要           酶進行催化。 (3)在研究圖甲細胞的DNA復制時,開始將其放在低劑量3H-dT(脫氧胸苷)的培養(yǎng)基中,3H-dT可以摻入正在復制的DNA分子中。幾分鐘后,再轉(zhuǎn)移到高劑量3H-dT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取DNA進行放射性檢測,結果如圖乙所示。據(jù)此圖推測,圖甲細胞DNA的復制起始區(qū)在        (填“高放射性”或“低放射性”)區(qū)域,復制的方向是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 (4)若AUG后插入三個核苷酸,合成的多肽鏈中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個氨基酸,其余氨基酸序列沒有變化。由此說明            。若要改變⑤過程中合成的蛋白質(zhì)分子,將圖中纈氨酸變成甘氨酸(甘氨酸密碼子為GGU、GGC、GGA、GGG),可以通過改變DNA模板鏈上的一個堿基來實現(xiàn),即       。 (5)已知某mRNA中(A+U)/(G+C)=0.2,則合成它的DNA雙鏈中(A+T)/(G+C)=        。 答案 (1)有絲分裂末期和減數(shù)分裂Ⅱ末期?、堍荨?2)解旋酶、DNA聚合 (3)低放射性 b→a,b→c (4)一個密碼子由三個堿基(核糖核苷酸)組成 A→C (5)0.215.(2020山東濟寧期末,21)(9分)細胞周期中的分裂間期分為G1、S和G2期,蛋白復合物CDK2-cyclinE能促進細胞從G1期進入S期。如果細胞中的DNA受損,會發(fā)生如圖所示的調(diào)節(jié)過程,圖中數(shù)字表示過程,字母表示物質(zhì)。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示過程發(fā)生于細胞分裂間期中的    期。 (2)圖中過程①所需要的原料是       ,過程②表示    。過程①與過程②相比,特有的堿基配對方式是      。 (3)活化的p53蛋白發(fā)揮作用的主要場所是     ,p21蛋白對DNA復制起    (填“促進”或“抑制”)作用。 (4)若細胞中的DNA受損,會發(fā)生題圖所示的調(diào)節(jié)過程,其生理意義是                            。 答案 (1)G1 (2)四種核糖核苷酸 翻譯 T—A (3)細胞核 抑制 (4)避免DNA損傷的細胞進行細胞分裂,產(chǎn)生變異而造成不良后果
同類資料
更多
2022高考生物(山東版)一輪總復習專題9遺傳的分子基礎—模擬(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