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生物(山東版)一輪總復習專題18免疫調節(jié)專題檢測(有解析)
ID:43075 2021-10-16 1 3.00元 25頁 556.19 KB
已閱讀10 頁,剩余15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3.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專題18 免疫調節(jié)專題檢測A組一、選擇題1.(生命觀念—結構與功能觀)下列屬于第一道防線的是(  )①胃液對病菌的殺滅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對病原體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細胞的胞吞作用;④呼吸道纖毛對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膚的阻擋作用;⑥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⑦抗體與抗原的結合                  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答案 C ①②④⑤發(fā)生在體外,屬于第一道防線;⑥⑦分別屬于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屬于第三道防線;③吞噬細胞的胞吞作用屬于第二或第三道防線,C符合題意。2.(20205·3原創(chuàng)題)人體消滅入侵的病原體,清除體內衰老、破損或異常的細胞,離不開免疫系統(tǒng)。下列關于免疫調節(ji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免疫系統(tǒng)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組成B.抗體是由漿細胞分泌的蛋白質,抗體具有特異性C.效應T細胞可以與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細胞密切接觸,使這些細胞裂解死亡D.監(jiān)控并清除體內已經(jīng)衰老或被破壞的細胞屬于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癌變的細胞不能被免疫系統(tǒng)清除答案 D 免疫系統(tǒng)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三部分組成,A正確;抗體是由漿細胞產(chǎn)生的一種蛋白質,一種漿細胞一般只產(chǎn)生一種特定的抗體,抗體具有特異性,B正確;效應T細胞能與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細胞密切接觸,使這些細胞裂解死亡,C正確;監(jiān)控并清除體內已經(jīng)衰老或被破壞的細胞屬于免疫系統(tǒng)的監(jiān)控和清除功能,癌變的細胞能被免疫系統(tǒng)監(jiān)控并清除,D錯誤。3.(2020江蘇無錫一模,13)如圖表示特異性免疫的部分環(huán)節(jié),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吞噬細胞和T細胞都能特異性識別抗原B.吞噬細胞具有攝取、處理和呈遞抗原的作用C.若圖示表示細胞免疫,則T細胞將進行增殖、分化D.若圖示表示體液免疫,則T細胞將分泌淋巴因子答案 A T細胞能特異性地識別抗原,吞噬細胞能識別所有抗原,所以吞噬細胞對抗原的識別不具有特異性,A錯誤;吞噬細胞在特異性免疫(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具有攝取、處理和呈遞抗原的作用,B正確;若題圖表示細胞免疫,則T細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將進行增殖和分化,產(chǎn)生效應T細胞和記憶細胞,C正確;若題圖表示體液免疫,則T細胞將呈遞抗原,同時分泌淋巴因子,D正確。4.如圖表示人體免疫調節(jié)中某一過程的示意圖,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圖示過程表示特異性免疫中的體液免疫,屬于人體免疫的第三道防線B.圖中②④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C.除免疫細胞外,其他細胞也可能產(chǎn)生免疫活性物質D.HIV侵入人體后,主要攻擊的細胞是④,導致機體出現(xiàn)免疫缺陷 答案 D 題圖所示免疫過程中出現(xiàn)了抗體,說明該免疫過程為體液免疫,屬于人體免疫的第三道防線,A正確;圖中②④分別代表T細胞和B細胞,兩者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B正確;唾液腺細胞等產(chǎn)生的溶菌酶屬于免疫活性物質,C正確;HIV侵入人體后,主要攻擊的細胞是T細胞(②),D錯誤。5.已知某種細菌導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見,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卻多發(fā),這是因為(  )A.這種細菌主要攻擊人體T細胞,導致免疫功能缺陷B.這種細菌破壞免疫系統(tǒng)的防衛(wèi)功能,導致HIV更容易侵入人體C.HIV主要感染和破壞了人體大部分T細胞,降低了免疫系統(tǒng)的防衛(wèi)功能D.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失去了對該種細菌的監(jiān)控和清除功能答案 C HIV主要攻擊人體T細胞,導致免疫功能缺陷,A錯誤;HIV破壞免疫系統(tǒng)的防衛(wèi)功能,導致細菌更易侵入人體,B錯誤;HIV主要感染和破壞了人體大部分T細胞,降低了免疫系統(tǒng)的防衛(wèi)功能,C正確;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使免疫系統(tǒng)的監(jiān)控和清除功能低下,D錯誤。6.(2018北京大興一模,4)破傷風是破傷風芽孢桿菌在缺氧環(huán)境下生長繁殖,產(chǎn)生毒素而引起肌痙攣的一種疾病。破傷風毒素主要侵襲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的運動神經(jīng)元,導致陣發(fā)性痙攣等臨床特征。對于事故中傷口很深和出現(xiàn)開放性骨折的人,醫(yī)務人員要對其注射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針劑。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破傷風桿菌初次入侵時,會被吞噬細胞吞噬處理B.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種抗原,刺激機體產(chǎn)生記憶細胞C.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可以刺激B細胞分化成漿細胞D.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清除人體細胞中的病原體答案 A 抗體又稱免疫球蛋白,是漿細胞產(chǎn)生的,抗體和抗原特異性結合后產(chǎn)生沉淀。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是抗體,B錯誤??乖纱碳細胞分化成漿細胞,C錯誤??乖贵w特異性結合形成的沉淀最終被吞噬細胞吞噬處理,D錯誤。7.(2019北京西城期末,14)如圖表示巨噬細胞攝取、加工和呈遞抗原的過程,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A.巨噬細胞吞噬細菌需要受體的識別和ATP供能B.巨噬細胞的MHC-Ⅱ分子將細菌的抗原呈遞給效應T細胞C.圖示過程可發(fā)生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中D.MHC-Ⅱ分子的加工及定位體現(xiàn)了生物膜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性答案 B 巨噬細胞吞噬細菌需識別細菌,其吞噬細菌的過程屬于胞吞,該過程需要ATP供能,A選項正確。發(fā)生細胞免疫時巨噬細胞的MHC-Ⅱ分子將細菌的抗原呈遞給T細胞,由T細胞增殖分化成效應T細胞,然后進行細胞免疫的后續(xù)過程;發(fā)生體液免疫時,巨噬細胞的MHC-Ⅱ分子將細菌的抗原呈遞給T細胞,T細胞分泌淋巴因子,發(fā)生體液免疫的后續(xù)過程,B選項錯誤,C選項正確。MHC-Ⅱ分子加工及定位過程中涉及膜的融合,體現(xiàn)了生物膜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性,D選項正確。8.(2020河北邢臺一模,20)疫苗通常用滅活和減毒的病原體制成,接種后機體可產(chǎn)生免疫反應,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接種疫苗可激發(fā)人體免疫反應來抵抗各種疾病B.接種疫苗后,機體產(chǎn)生的抗體可一直起防衛(wèi)作用 C.滅活和減毒的病原體保留了其抗原特性但不會致病D.接種疫苗后同種病原體再次侵入時,漿細胞只來自記憶細胞的分化答案 C 接種的疫苗是特定的抗原,能引發(fā)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反應,并不能激發(fā)人體抵抗各種疾病,A錯誤;接種疫苗后,機體漿細胞分泌的抗體可存在一段時間,記憶細胞存在的時間長至幾年甚至終生,B錯誤;病原體滅活或減毒后仍有抗原特性,可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但是不會導致機體患病,C正確;二次免疫時,漿細胞可來自記憶細胞和B細胞的分化,D錯誤。9.(2019江西新余四中第一次月考,20)科研人員為研究脾臟中某種淋巴細胞(簡稱M細胞)在免疫應答中的作用,進行了如表所示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組別處理方式檢測結果實驗組用肺癌細胞抗原與M細胞混合培養(yǎng)后,分離出M細胞與胸腺淋巴細胞混合培養(yǎng),再分離出胸腺淋巴細胞與肺癌細胞混合培養(yǎng)部分淋巴細胞能殺傷肺癌細胞對照組未經(jīng)處理的胸腺淋巴細胞與肺癌細胞混合培養(yǎng)淋巴細胞均不能殺傷肺癌細胞A.實驗組中部分能夠殺傷肺癌細胞的細胞可由T淋巴細胞增殖、分化而來B.若將對照組中未經(jīng)處理胸腺淋巴細胞用抗體處理將得到與實驗組一樣的結果C.M細胞最可能是吞噬細胞,它具有識別、攝取、處理、傳遞抗原的作用D.癌細胞被殺傷主要是通過細胞免疫,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監(jiān)控和清除功能答案 B 實驗組中部分能夠殺傷肺癌細胞的細胞是效應T細胞,可由T淋巴細胞增殖、分化而來,這說明M細胞可能是吞噬、處理抗原的吞噬細胞,A、C正確;抗原(肺癌細胞)可以刺激胸腺淋巴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效應T細胞,而抗體不能,B錯誤;癌細胞被殺傷主要是通過細胞免疫,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監(jiān)控和清除功能,D正確。10.(2019江蘇如東一模,12)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宮等,能容忍外來的抗原而不產(chǎn)生排異反應,這種現(xiàn)象稱為“免疫赦免”,這些部位稱“免疫赦免區(qū)”,該區(qū)域細胞有赦免基因的表達,它能啟動自殺程序讓免疫細胞凋亡。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移植心臟難以存活的主要原因是機體會將移植心臟當作抗原進行攻擊B.“免疫赦免”說明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存在進化缺陷,不利于人類適應環(huán)境C.若使移植器官獲得“免疫赦免”,可利用藥物使人體免疫系統(tǒng)變得敏感D.赦免基因的啟動,使得人體效應T細胞的增殖、分化過程出現(xiàn)異?,F(xiàn)象答案 A 移植心臟難以存活的主要原因是機體會將移植心臟當作抗原進行攻擊,即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A正確;“免疫赦免”現(xiàn)象不能說明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存在一定的缺陷,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是人類適應環(huán)境的表現(xiàn),B錯誤;若使移植器官獲得“免疫赦免”,可利用藥物使人體免疫系統(tǒng)變得不敏感,C錯誤;效應T細胞屬于高度分化的細胞,不具有細胞增殖的能力,D錯誤。11.(2020內蒙古鄂爾多斯模擬,5)免疫系統(tǒng)具有防衛(wèi)、監(jiān)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統(tǒng)功能過強或過弱,都會引起機體的功能紊亂,以下五種情況分別屬于(  )①有的人一吸入某種花粉便打噴嚏、鼻塞②HIV侵入人體后,攻擊T細胞,使人體免疫系統(tǒng)遭到破壞③“重癥肌無力”病人的神經(jīng)與肌肉接頭處的乙酰膽堿受體被當作抗原而受到攻擊,使該受體失去功能④效應T細胞與被新型冠狀病毒入侵的宿主細胞密切接觸,使這些細胞裂解死亡A.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過敏反應、免疫缺陷病B.過敏反應、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細胞免疫C.過敏反應、過度免疫、免疫缺陷病、體液免疫D.過敏反應、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答案 B?、倩ǚ垡鹑舜驀娞纭⒈侨?屬于過敏反應;②HIV攻擊T細胞使得細胞免疫完全喪失,體液免疫部分喪失,屬于免疫缺陷病;③神經(jīng)與肌肉接頭處的乙酰膽堿受體被當作抗原而受到攻擊,屬于自身免疫病;④效應T細胞與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細胞密切接觸,導致靶細胞裂解死亡,屬于細胞免疫。12.(2020山西運城一模,2)NK細胞是一種淋巴細胞,在人體清除癌細胞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仍然有一些癌細胞能夠逃避機體NK細胞的攻擊,引起癌癥的發(fā)生。中科大魏海明等研究發(fā)現(xiàn),肝癌患者肝臟中的NK細胞內線粒體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明顯變化(碎片化)。研究發(fā)現(xiàn)腫瘤微環(huán)境的低氧狀態(tài)能夠激活腫瘤中NK細胞的mTOR-Drp1信號,導致線粒體過度分裂。下列相關敘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A.NK細胞參與的癌細胞清除過程屬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B.癌組織中NK細胞內線粒體的結構與其功能密切相關C.正常人體內效應T細胞誘導癌細胞裂解死亡屬于細胞凋亡D.若使用mTOR-Drp1信號抑制劑處理,可減少癌癥發(fā)生的幾率答案 A NK細胞參與的癌細胞清除過程屬于細胞免疫,A錯誤;NK細胞內線粒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B正確;體內癌細胞的清除屬于細胞凋亡,C正確;由題干信息可推知,線粒體過度分裂導致線粒體碎片化,從而影響NK細胞對癌細胞的免疫能力,而線粒體的分裂與信號mTOR-Drp1有關,因此,若抑制信號mTOR-Drp1,則會抑制線粒體過度分裂,從而可以保持NK細胞對癌細胞正常的免疫能力,減少癌癥發(fā)生的幾率,D正確。13.(2020山東濟寧線上檢測,11)2019年初,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劍鋒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對發(fā)燒在機體清除病原體感染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機制進行了全新闡述。研究發(fā)現(xiàn)當機體溫度達到高熱(38.5℃)及以上水平時,熱刺激會促使免疫細胞中的熱休克蛋白90表達并轉移到細胞膜上,該蛋白質與alpha4整合素結合后會加速免疫細胞“運動”到感染部位發(fā)揮作用。該發(fā)現(xiàn)讓人們對發(fā)熱的作用及退熱藥的使用有了新的認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熱休克蛋白90與alpha4整合素結合并使免疫細胞作出應答,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退熱藥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從而發(fā)揮作用C.該研究提示我們,在病人身體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讓病人體溫維持在38.5℃以上一段時間,然后再吃退燒藥D.機體清除外來病原體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監(jiān)控和清除功能答案 D 熱刺激會促使免疫細胞中的熱休克蛋白90表達并轉移到細胞膜上,該蛋白質與alpha4整合素結合后會加速免疫細胞“運動”到感染部位發(fā)揮作用,熱休克蛋白90與alpha4整合素結合并使免疫細胞作出應答,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確。體溫調節(jié)中樞位于下丘腦,因此退熱藥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從而發(fā)揮作用,B正確。由題干信息可知,在病人身體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讓病人體溫維持在38.5℃以上一段時間,然后再吃退燒藥,C正確。機體清除外來病原體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防衛(wèi)功能,免疫系統(tǒng)的監(jiān)控和清除功能是指機體清除體內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壞的細胞,以及癌變的細胞的能力,D錯誤。14.(2019福建福州期末,30)無胸腺裸鼠是一種無毛變異小鼠,先天性無胸腺,常作為醫(yī)學生物學研究中的實驗動物。關于無胸腺裸鼠,下列表述中錯誤的是(  )A.患惡性腫瘤概率更大B.應飼養(yǎng)在無菌環(huán)境中C.具有正常的體液免疫功能D.對異體組織幾乎無排斥反應答案 C 胸腺是T細胞成熟的場所,無胸腺會導致T細胞不能成熟,進而影響免疫系統(tǒng)的防衛(wèi)功能和監(jiān)控、清除功能,A正確;無胸腺裸鼠免疫力低下,易感染各種病原體,應飼養(yǎng)在無菌環(huán)境中,B正確;缺乏T細胞,體液免疫大部分喪失,C錯誤;無胸腺裸鼠細胞免疫完全喪失,對異體組織幾乎無排斥反應,D正確。易錯警示 無胸腺,則缺乏成熟的T細胞,會導致體液免疫大部分喪失,細胞免疫完全喪失。15.(2019廣東六校一模,30)樹突狀細胞是一種免疫細胞,TLR是位于其細胞表面的一種識別病毒的重要受體,能有效激發(fā)T細胞應答,其途徑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TLR是一種蛋白質B.樹突狀細胞主要激發(fā)體液免疫C.樹突狀細胞能識別抗原D.圖中體現(xiàn)了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答案 B 本題通過T細胞作用的分析與推理,考查考生的科學思維素養(yǎng)。TLR是位于樹突狀細胞表面的一種識別病毒的重要受體,其化學本質是蛋白質,A、C正確;樹突狀細胞能有效激發(fā)T細胞應答,T細胞既參與細胞免疫也參與體液免疫,B錯誤;從圖示過程看,樹突狀細胞與T細胞通過直接接觸完成了細胞間的信息交流,D正確。易錯警示 T細胞并非只參與細胞免疫。T細胞既參與體液免疫,又參與細胞免疫。若T細胞缺失,細胞免疫功能全部喪失,體液免疫功能只有部分保留。二、非選擇題16.(2020遼寧大連一模,30)(12分)病毒侵入人體,可能會誘發(fā)人體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反應,部分過程圖解如圖。請回答相關問題:(1)圖中甲型免疫與乙型免疫分別指的是    免疫和    免疫;X和Y分別是    細胞和    細胞。?(2)圖中初始B細胞還會增殖分化為       。a的作用是:a可以與病原體結合,從而抑制             。?(3)天花疫苗取自被稱為“牛痘”的活體病毒,接種牛痘病毒能夠預防天花的原因是? 。?答案 (1)細胞 體液 效應T 漿 (2)記憶細胞(記憶B細胞) 病毒(病原體)的增(繁)殖或對人體細胞的黏附 (3)二者具有相同種類的抗原(性),接種牛痘病毒產(chǎn)生的抗體也能抗天花病毒解析 (1)圖中,甲型免疫主要靠效應T細胞直接接觸靶細胞“作戰(zhàn)”,為細胞免疫;乙型免疫主要靠抗體“作戰(zhàn)”,為體液免疫。X可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靶細胞裂解死亡,X為效應T細胞。Y由初始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可合成分泌抗體,Y為漿細胞。(2)初始B細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除形成漿細胞外,還會形成記憶(B)細胞。圖中的a為抗體,抗體可以與病原體結合,從而抑制病原體(病毒)的增(繁)殖或對人體細胞的黏附。(3)天花病毒和牛痘病毒具有相同種類的抗原(性),因此接種牛痘病毒產(chǎn)生的抗體也能抗天花病毒。17.(2020屆天津楊村一中熱身練二,10)近期發(fā)現(xiàn)一種新型細菌M,注入機體的細菌M能引起機體發(fā)生免疫反應,某實驗小組為了探究對細菌M的免疫方式是體液免疫還是細胞免疫,設計了如下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1分)(1)請補充如下的實驗步驟:①將用生理鹽水配制細菌M的培養(yǎng)液注入小鼠甲體內后觀察小鼠甲感染細菌M的情況。②提取小鼠甲的血清注入小鼠乙體內,提取小鼠甲的        (填“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或“吞噬細胞”)注入小鼠丙體內。?③ 。?④一段時間后,觀察乙和丙小鼠的患病情況。 (2)實驗結果分析:若出現(xiàn)的實驗結果為          ,則可以說明對新型細菌M的免疫方式是體液免疫,而不是細胞免疫。?(3)SP是由神經(jīng)細胞產(chǎn)生的能夠影響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信息分子,則SP是一種     ,SP能作用于T細胞和B細胞,促進T細胞和B細胞從外界攝取胸苷,合成DNA分子,以增強機體的     免疫功能。?答案 (1)②T淋巴細胞?、巯蛞液捅∈篌w內注入等量的用生理鹽水配制的細菌M的培養(yǎng)液 (2)小鼠乙不患病,小鼠丙患病 (3)神經(jīng)遞質 特異性(或“體液和細胞”)解析 (1)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對細菌M的免疫方式是體液免疫還是細胞免疫。若為體液免疫,起主要作用的是抗體,若為細胞免疫,起主要作用的是T淋巴細胞,因此應將小鼠甲的血清和T淋巴細胞分別注入另外兩只健康小鼠體內,然后向兩只健康小鼠體內注入等量的用生理鹽水配制的細菌M的培養(yǎng)液,觀察其患病情況。(2)若小鼠乙不患病,小鼠丙患病,說明起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抗體,而不是T淋巴細胞。(3)SP是神經(jīng)細胞分泌的信息分子,因此推測SP是一種神經(jīng)遞質,SP能促進T細胞和B細胞的DNA分子的合成,進而促進其增殖,因此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都有增強作用。18.(2019廣東廣州一模,31)某些被HIV感染的宿主細胞暫時不合成病毒蛋白質,因而不會被免疫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和清除,成為“HIV潛伏庫”,這是導致艾滋病較難根治的原因之一?;卮鹣铝袉栴}:(1)HIV侵入人體后,主要攻擊    細胞。?(2)宿主細胞被HIV感染后,宿主細胞的遺傳信息發(fā)生改變,其原因是?             。?(3)若要清除“HIV潛伏庫”,請?zhí)岢鲆粋€合理的策略:??                    。?(4)在清除“HIV潛伏庫”的同時,還要通過輔助使用某些藥物抑制          過程,進而治療艾滋病。?答案 (1)T (2)HIV逆轉錄出的DNA整合到了宿主細胞的染色體DNA上 (3)誘導激活宿主細胞內HIV所逆轉錄出的DNA的轉錄、翻譯,使其表達出病毒蛋白以被免疫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并清除 (4)HIV侵染宿主細胞及其逆轉錄解析 (1)HIV侵入人體后,主要攻擊T細胞。(2)HIV是一種逆轉錄病毒,侵染宿主后,其逆轉錄出的DNA會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染色體DNA上,宿主細胞DNA上會增加一段額外的DNA序列,進而使宿主細胞的遺傳信息發(fā)生改變。(3)根據(jù)題述信息分析可知,若要清除“HIV潛伏庫”,應設法誘導激活宿主細胞內HIV所逆轉錄出的DNA的轉錄、翻譯,使其表達出病毒蛋白,以被免疫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并清除。(4)為徹底治愈艾滋病,除了要清除“HIV潛伏庫”,還應從根源上遏制,即通過輔助使用某些藥物抑制HIV侵染宿主細胞及其逆轉錄過程。19.(20195·3原創(chuàng)沖刺卷三,31)狂犬病是一種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一旦病發(fā),致死率幾乎是百分之百,因此做好預防措施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注射狂犬病疫苗是預防狂犬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疫苗生產(chǎn)事關公眾安全,疫苗生產(chǎn)企業(yè)應嚴格遵守生產(chǎn)標準。請回答下列問題:(1)狂犬病疫苗通常是對狂犬病病毒進行滅活處理制備得到的,在制備狂犬病疫苗時,應      (填“保留部分”或“完全去除”)其致病性。?(2)接種狂犬病疫苗后,機體首先對疫苗發(fā)生反應的細胞是          。注射狂犬病疫苗后,機體發(fā)生的特異性免疫有                  。?(3)接種狂犬病疫苗后,人體血液中可出現(xiàn)抗狂犬病病毒的抗體,這些抗體的作用是? 。?(4)若被犬咬傷,除應注射狂犬病疫苗外,往往還需要同時使用狂犬病病毒抗毒血清,其中,立即發(fā)揮保護作用的是                     。?(5)一些企業(yè)為追求更大的利潤,違規(guī)生產(chǎn)純度不高的疫苗,對于這些企業(yè)應當追究其法律責任,對于已接種這種問題疫苗的個體,從免疫的角度分析,可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 (1)保留部分 (2)吞噬細胞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3)與體內游離的狂犬病病毒結合,抑制狂犬病病毒對人體細胞的黏附,與病毒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后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4)狂犬病病毒抗毒血清 (5)補充接種合格疫苗解析 (1)在制備狂犬病疫苗時,要保留狂犬病病毒的部分致病性,這樣才可以在不對人體造成傷害的情況下使人體獲得免疫能力。(2)病原體進入人體后,最早對疫苗發(fā)生反應的細胞是吞噬細胞。注射狂犬病疫苗后,機體首先發(fā)生體液免疫產(chǎn)生抗體與病毒結合,部分病毒會進入細胞內,這時機體發(fā)生細胞免疫使其宿主細胞裂解釋放出病毒,由體液免疫產(chǎn)生的抗體與釋放的病毒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滅。(3)依據(jù)課本內容,抗體可以與病原體結合,抑制病原體的繁殖或對人體細胞的黏附,抗體與病原體結合形成的沉淀或細胞集團,可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4)狂犬病病毒抗毒血清中含有抗體,可直接與病原體結合起到免疫保護的作用。(5)從免疫的角度分析,應補充接種合格疫苗,促使機體產(chǎn)生對應的抗體和記憶細胞,以獲得免疫能力。20.(2018北京海淀一模,29)寨卡病毒在南美流行,該地區(qū)也是登革熱病毒流行區(qū)域。為研究寨卡病毒流行與登革熱病毒的關系,科研人員進行了實驗。(16分)(1)病毒感染人體后,會引起      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與病毒結合,阻止病毒       宿主細胞。?(2)登革熱病毒與寨卡病毒結構相似。為探究登革熱病毒抗體是否可以特異性結合寨卡病毒,科研人員用血清與病毒進行抗原—抗體雜交實驗,實驗處理及結果如圖所示。①請闡述b組和c組在本實驗中的作用。b組:排除      對實驗結果的影響。?c組:          的參照。?②與對照組分別比較,實驗組抗原—抗體反應強度            ,可得出                     的結論。?(3)科研人員假設:人感染過登革熱病毒后,體內存留的登革熱病毒抗體能與寨卡病毒結合,結合了病毒的抗體與宿主細胞表面蛋白結合,從而幫助寨卡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即存在抗體依賴性增強(簡稱ADE)。為驗證該假設,有人利用下列備選材料設計了實驗方案。備選實驗材料:正常人血清,登革熱康復者血清,寨卡病毒,登革熱病毒,細胞系U(不發(fā)生ADE時,對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低),細胞系W(不發(fā)生ADE時,對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高)。實驗方案:組別實驗處理檢測實驗組將登革熱康復者血清與寨卡病毒共同溫育一段時間后,加入到細胞系W的培養(yǎng)體系中分別檢測實驗組和對照組細胞系對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對照組將登革熱康復者血清與寨卡病毒共同溫育一段時間后,加 入到細胞系U的培養(yǎng)體系中①請指出該實驗方案存在的缺陷:                       。?②請改進本實驗方案(寫出實驗組和對照組處理):??? 。?答案 (1)漿細胞(效應B細胞) 吸附并侵染 (2)①無關抗體(血清中其他抗體) 抗原—抗體陽性反應結果?、诿黠@高于b組,與c組接近 登革熱康復者血清中的抗體能夠與寨卡病毒結合 (3)①實驗組細胞系選用不合理;對照組血清選用不合理(且對照組不足) ②實驗組:將登革熱康復者血清與寨卡病毒共同溫育一段時間后,加入到細胞系U的培養(yǎng)體系中 對照組1:將正常人血清與寨卡病毒共同溫育一段時間后,加入到細胞系U的培養(yǎng)體系中 對照組2:將正常人血清與寨卡病毒共同溫育一段時間后,加入到細胞系W的培養(yǎng)體系中解析 (1)病毒感染人體后,會引起漿細胞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抗體與病毒結合,阻止病毒吸附并侵染宿主細胞。(2)由題干文字信息和曲線圖信息可知,①a組為實驗組,b組為陰性對照組,目的是排除正常人血清中的無關抗體對于實驗結果的干擾;c組是陽性對照組,提供抗原—抗體陽性反應結果的參照;d組是c組的對照。②與對照組分別比較,實驗組抗原—抗體反應強度明顯高于b組,與c組接近,可推知登革熱康復者的血清抗體能夠與寨卡病毒結合。(3)①實驗組細胞系選用不合理;對照組血清選用不合理(且對照組不足)。②改正方案如表所示:組別實驗處理檢測實驗組將登革熱康復者血清與寨卡病毒共同溫育一段時間后,加入到細胞系U的培養(yǎng)體系中分別檢測實驗組和對照組細胞系對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對照組將正常人血清與寨卡病毒共同溫育一段時間后,分別加入到細胞系U、W的培養(yǎng)體系中專題檢測B組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關于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A.溶菌酶只屬于免疫系統(tǒng)的第二道防線B.人體內的吞噬細胞只參與非特異性免疫過程C.免疫活性物質不一定是由免疫細胞所產(chǎn)生的D.T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直接轉變?yōu)樾猅細胞答案 C 唾液、淚液中的溶菌酶殺滅病菌屬于第一道防線,體液中溶菌酶殺滅病菌屬于第二道防線,A錯誤;人體內的吞噬細胞也參與特異性免疫過程,B錯誤;淚腺細胞等也可產(chǎn)生溶菌酶,C正確;T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為記憶細胞和效應T細胞,D錯誤。2.(生命觀念—穩(wěn)態(tài)與平衡觀)下列有關人體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溶菌酶的殺菌作用屬于人體的第一道防線②抗原的化學本質都是蛋白質③T細胞不僅在細胞免疫中起作用,在體液免疫中也可發(fā)揮重要的作用④人體第三道防線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借助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循環(huán)組成的⑤初次接觸過敏原不會引起過敏反應⑥HIV主要攻擊人體的T細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對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過細胞免疫進行的                  A.①④⑤⑦B.①②③⑦C.③④⑤⑦D.②③⑥⑦答案 C 體液中溶菌酶的殺菌作用屬于人體的第二道防線,①錯誤;能夠引起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的物質叫抗原,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質,②錯誤;T細胞在細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在體液免疫中通過分 泌的淋巴因子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③正確;人體第三道防線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借助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循環(huán)組成的,④正確;初次接觸過敏原不會引起過敏反應,要再次接觸同種過敏原才可能發(fā)生過敏反應,⑤正確;HIV主要攻擊人體的T細胞,引起人的免疫缺陷病,⑥錯誤;對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過效應T細胞攻擊,即細胞免疫進行的,⑦正確。故選C。3.(2018北京朝陽期末,10)下列關于免疫活性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B細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產(chǎn)生大量的抗體B.青霉素是一種可導致過敏反應的免疫活性物質C.可用人工標記的抗體對機體組織中的抗原進行檢測D.體液中的溶菌酶參與殺滅細菌的過程屬于特異性免疫答案 C B細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產(chǎn)生抗體,A選項錯誤;青霉素是一種抗生素,不是免疫活性物質,B選項錯誤;體液中的溶菌酶參與殺滅細菌的過程,是機體的第二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D選項錯誤;利用抗原抗體的特異性,可用人工標記的抗體對機體組織中的抗原進行檢測,C選項正確。知識歸納 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體屬于免疫活性物質。4.(2018北京海淀零模,1)淋巴細胞增殖分化和發(fā)育成熟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發(fā)育為乙的主要場所是胸腺B.丙表面形成了特異性抗原受體C.乙增殖分化為丙需要抗原刺激D.丙具有較強的分裂和分化能力答案 C 造血干細胞分化為B細胞和T細胞,其中B細胞在骨髓中發(fā)育成熟,T細胞遷移到胸腺中發(fā)育成熟,A選項錯誤;乙增殖分化為丙需要抗原刺激使其致敏,再在淋巴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為記憶B細胞和漿細胞(丙),C選項正確;丙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細胞,沒有細胞周期,不再分裂,其功能是分泌抗體,其不能識別抗原,細胞膜上不具備識別抗原的受體,B、D選項錯誤。搶分妙招 直接從圖中可以看出丙細胞沒有識別抗原的受體,乙細胞上有識別抗原的受體。5.(2019黑龍江哈爾濱六中第四次月考,33)如圖表示機體的免疫反應清除抗原的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抗原刺激機體后,T細胞和B細胞都會分化,但是不會增殖B.漿細胞與T細胞都具有豐富的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C.抗體有特異性,能夠與相應抗原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D.若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機體,引發(fā)的二次免疫應答比初次免疫應答反應快且強答案 A 抗原刺激機體后,T細胞和B細胞都會增殖、分化為相應的效應細胞和記憶細胞,A錯誤;漿細胞分泌的抗體和T細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屬于分泌蛋白(或肽類),形成過程中需要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的加工,B正確;抗體有特異性,能夠與相應抗原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C正確;若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機體,記憶細胞會迅速增殖、分化,進而使機體產(chǎn)生更多數(shù)量的抗體或效應T細胞,因此引發(fā)的二次免疫應答比初次免疫應答反應快且強,D正確。6.(2018北京延慶一模,3)美洲鈍眼蜱攜帶多種病菌,只要被它咬過的人吃到紅肉,就會產(chǎn)生過敏反應,但吃白肉不發(fā)生過敏反應。據(jù)調查紅肉中含有α-半乳糖甘酵素的成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被美洲鈍眼蜱咬過后人體會產(chǎn)生抗α-半乳糖甘酵素的抗體B.美洲鈍眼蜱的唾液中可能含有α-半乳糖甘酵素C.過敏反應特點是發(fā)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D.白肉中同樣含有α-半乳糖甘酵素答案 D 本題以過敏為背景考查體液免疫、過敏反應,主要考查考生獲取信息、推理的能力,體現(xiàn)了對科學思維中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等要素的考查。過敏原第一次進入機體后,誘發(fā)機體產(chǎn)生免疫應答,產(chǎn)生相應抗體,但該抗體會吸附在某些細胞表面,當機體再次接觸同種過敏原時,引發(fā)過敏;據(jù)題干信息可知,該過敏原是紅肉中的α-半乳糖甘酵素,當人體被美洲鈍眼蜱叮咬之后,吃紅肉會產(chǎn)生過敏反應,可推測美洲鈍眼蜱的唾液中可能含有α-半乳糖甘酵素,使人產(chǎn)生抗α-半乳糖甘酵素的抗體,A、B正確;過敏反應特點是發(fā)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引起組織損傷、具有遺傳傾向等,C正確;據(jù)題干信息,人體進食白肉之后不引發(fā)過敏反應,可知白肉中無α-半乳糖甘酵素,D錯誤。7.(2020廣東佛山質檢,4)宮頸癌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引起的癌癥。HPV疫苗已獲批在我國上市,半年內進行3次注射,可以有效預防宮頸癌。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HPV侵入人體后可引起機體產(chǎn)生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B.檢查宮頸癌可通過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來輔助診斷C.已接種HPV疫苗的人仍有可能患宮頸癌,也要定期進行篩查D.第2、3次注射疫苗時機體內的記憶細胞能迅速產(chǎn)生大量抗體答案 D HPV作為抗原,侵入人體后可引起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反應,即產(chǎn)生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A正確;癌細胞的特征之一是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改變,因而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來進行輔助診斷,B正確;HPV病毒為RNA病毒,容易發(fā)生變異,因此已接種HPV疫苗的人仍然要定期進行篩查,C正確;抗體是漿細胞產(chǎn)生的,D錯誤。8.(2018廣東六校聯(lián)考,4)燒傷后的傷口容易化膿的主要原因是受綠膿桿菌的感染,頭孢菌素是臨床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抗生素。用藥前一般會對病人做過敏實驗和細菌耐藥實驗。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藥前做耐藥實驗的原因是抗生素濫用誘導細菌發(fā)生耐藥突變B.吞噬細胞處理綠膿桿菌后會將相關信息呈遞給其他免疫細胞C.B淋巴細胞接受綠膿桿菌刺激后形成的漿細胞會使綠膿桿菌裂解死亡D.對頭孢菌素過敏的患者使用頭孢菌素后機體不再發(fā)生免疫反應答案 B 細菌的耐藥突變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了,抗生素的使用對耐藥細菌進行了選擇,A錯誤;綠膿桿菌侵入人體后,經(jīng)吞噬細胞的攝取、處理,暴露出這種病原體所特有的抗原,然后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B正確;B細胞產(chǎn)生漿細胞,漿細胞產(chǎn)生抗體,抗體與綠膿桿菌特異性結合形成細胞集團或沉淀,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C錯誤;對頭孢菌素過敏的患者來說,頭孢菌素是過敏原,當過敏患者使用頭孢菌素后機體會發(fā)生免疫反應,D錯誤。9.(2019江蘇南京、鹽城三模,14)如圖為人體免疫系統(tǒng)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過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甲為B細胞,細胞甲、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B.細胞丙參與的免疫過程一定屬于人體的特異性免疫C.與細胞乙相比,細胞丙的高爾基體和溶酶體都更發(fā)達D.細胞丙消化抗原—抗體得到的部分產(chǎn)物可被細胞利用答案 D 分析題圖,根據(jù)圖中抗體推測該免疫為體液免疫,細胞乙為漿細胞,它可來自甲B(淋巴)細胞的增殖、分化,細胞丙為吞噬細胞,其中漿細胞不能接受抗原的刺激,A錯誤; 吞噬細胞既可參與特異性免疫,又可參與非特異性免疫,B錯誤;由于細胞乙漿細胞能合成和分泌抗體,細胞丙吞噬細胞能消化處理抗原,因此與細胞乙相比,細胞丙的溶酶體更發(fā)達,但細胞乙的高爾基體更發(fā)達,C錯誤;細胞丙消化抗原—抗體得到的部分產(chǎn)物如氨基酸等可被細胞利用,D正確。易錯警示 ①吞噬細胞既參與非特異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線,又參與特異性免疫。②免疫細胞中漿細胞是唯一不能識別抗原的細胞,它也是唯一能產(chǎn)生抗體的細胞。10.(2020河南開封一模,5)吞噬細胞通過胞吞作用攝入胞外抗原,運至溶酶體,溶酶體酶使抗原片段化。用氯化銨溶液和氯喹溶液分別處理吞噬細胞,可以提高溶酶體內的pH,使酸性水解酶失活。如表是探究兩種物質處理對抗原攝取、分解和傳遞過程影響的實驗結果。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  組別控制    項目    對照組觀察結果(%)10mmol/L氯化銨溶液0.1mmol/L氯喹溶液觀察結果(%)抑制率(%)觀察結果(%)抑制率(%)抗原攝取151313150抗原分解2913551452抗原加工前T細胞—吞噬細胞結合7026633057抗原加工后T細胞—吞噬細胞結合8470176024A.抗原傳遞的效率只與抗原原本的空間結構有關B.兩種物質處理對抗原的傳遞都能起部分抑制作用C.抗原的分解利于抗原在免疫細胞間的傳遞D.0.1mmol/L氯喹溶液處理對抗原的攝取無影響答案 A 表格顯示抗原加工前、后及是否經(jīng)氯化銨溶液、氯喹溶液處理對比,抗原傳遞效率不同,說明抗原的傳遞效率與抗原的空間結構以及抗原是否被加工有關,A錯誤;數(shù)據(jù)顯示,吞噬細胞經(jīng)氯化銨溶液和氯喹溶液處理,抗原傳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B正確;從抗原加工前和抗原加工后的對照組結果可以看出,抗原的分解利于抗原在免疫細胞間的傳遞,C正確;0.1mmol/L氯喹溶液處理組的抑制率為0,因此0.1mmol/L氯喹溶液對抗原的攝取無影響,D正確。11.(2020河北張家口一模,5)1970年,科學家用結合有綠色熒光染料的抗體標記小鼠細胞膜表面的H-2抗原,用結合有紅色熒光染料的抗體標記人細胞膜表面的HLA抗原,然后將兩種細胞融合,最初融合細胞一半發(fā)綠色熒光,另一半發(fā)紅色熒光。在37℃下經(jīng)過40min,兩種顏色的熒光均勻分布。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用不同顏色的熒光分別標記不同種細胞,利用了抗原—抗體專一結合的原理B.與抗體同屬于免疫活性物質的還有淋巴因子和溶酶體等C.骨髓中發(fā)育成熟的淋巴細胞在初次免疫時,可增殖、分化形成能分泌抗體的細胞D.抗病毒抗體可特異性地與血漿中游離的病毒結合,抑制病毒對宿主細胞的黏附答案 B 用不同顏色的熒光分別標記抗體,讓之與相應的細胞膜上的抗原結合,利用了抗原—抗體專一結合的原理,A正確;與抗體同屬于免疫活性物質的還有淋巴因子、溶菌酶等,而不是細胞器——溶酶體,B錯誤;骨髓中發(fā)育成熟的是B淋巴細胞,在初次免疫時,B淋巴細胞可增殖、分化成記憶細胞和分泌抗體的漿細胞,C正確;抗體可特異性地與血漿中游離的病毒結合,抑制病毒對宿主細胞的黏附,D正確。12.(2019江蘇南師附中、天一、海門、淮陰四校聯(lián)考,13)哥本哈根大學研究人員表明,通過剖腹產(chǎn)的小鼠幼崽只擁有較低數(shù)量的用于增強免疫系統(tǒng)的細胞類型,此細胞類型在防止反應性免疫細胞對來自機體本身、飲食分子和無害腸道細菌的響應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關免疫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免疫活性物質可以由淋巴細胞產(chǎn)生也可以由吞噬細胞產(chǎn)生B.吞噬細胞、記憶細胞起作用時均具有特異性 C.無害腸道細菌與人體之間的關系為互利共生D.自然分娩嬰兒可能比剖腹產(chǎn)嬰兒出生時遇到更多的抗原刺激答案 B 本題主要考查考生運用生命觀念解釋生活中的生命現(xiàn)象的能力。免疫活性物質淋巴因子可以由淋巴細胞產(chǎn)生,溶菌酶可以由吞噬細胞產(chǎn)生,A正確;吞噬細胞起作用時不具有特異性,B錯誤;無害腸道細菌與人體之間的關系為互利共生,C正確;題干信息表明通過剖腹產(chǎn)的小鼠幼崽只擁有較低數(shù)量的用于增強免疫系統(tǒng)的細胞類型,由此推斷自然分娩嬰兒可能比剖腹產(chǎn)嬰兒出生時遇到更多的抗原刺激,D正確。易錯警示?、僬`以為只有淋巴細胞才能產(chǎn)生免疫活性物質,或誤以為只有淋巴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質,而忽略了溶菌酶。②誤以為吞噬細胞吞噬抗原時,表現(xiàn)為能特異性識別抗原,其實這一過程只有識別但沒有特異性。13.(2019河北定州中學第四次周測,2)如圖表示人體內某種免疫失調病的致病機理。據(jù)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細胞是漿細胞,a細胞及分泌的抗體均具有識別功能B.紅細胞膜上的抗原與抗紅細胞抗體特異性結合C.b細胞是效應T細胞,特異性地裂解抗原—抗體復合物D.青霉素過敏反應與該免疫失調病的致病機理相同答案 B 本題通過對自身免疫病的發(fā)生機理模型分析與判斷,考查考生的科學思維素養(yǎng)。圖中漿細胞(a細胞)產(chǎn)生的抗體與人體紅細胞結合,為一種自身免疫病,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A錯誤;抗體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B正確;抗體與紅細胞結合而成的沉淀或細胞集團由吞噬細胞(b細胞)吞噬消化,C錯誤;圖示免疫功能異常病為自身免疫病,與青霉素過敏反應不同,D錯誤。14.(2020北京西城二模,7)腎上腺皮質分泌的皮質醇能夠抑制巨噬細胞的抗原呈遞,從而抑制T細胞的增殖分化及分泌淋巴因子。在病毒感染引發(fā)的免疫反應過于強烈時,會使用皮質醇進行治療。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皮質醇通過體液運輸?shù)竭_靶細胞并與相應受體結合B.外源皮質醇作用于患者下丘腦和垂體促進皮質醇分泌C.皮質醇治療使患者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都受到抑制D.皮質醇治療使患者被其他病原體感染的可能性增加答案 B 皮質醇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通過體液運輸?shù)竭_靶細胞并與相應受體結合,作為一種信息分子,對生物體的生命活動起調節(jié)作用,A正確;腎上腺皮質分泌皮質醇受下丘腦和垂體的分級調節(jié),結合甲狀腺激素的分級調節(jié)及負反饋調節(jié)可知,外源皮質醇注射后作用于患者下丘腦和垂體,抑制其分泌相應的促皮質醇激素釋放激素和促皮質醇激素,使皮質醇分泌減少,即負反饋調節(jié),B錯誤;由于皮質醇可以抑制巨噬細胞和T細胞的正常功能,而巨噬細胞和T細胞又是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不可缺少的免疫細胞,故皮質醇治療使患者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都會受到抑制,進而抑制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使患者被其他病原體感染的可能性增加,C、D正確。15.(2020河北正定中學三模,6)淋巴細胞存在兩種狀態(tài):活化狀態(tài)和未活化狀態(tài)。如圖是未活化的B淋巴細胞(a圖)和活化的B淋巴細胞(即漿細胞)(b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未活化的B淋巴細胞轉化為活化狀態(tài),涉及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B.漿細胞分泌抗體過程中會出現(xiàn)膜融合現(xiàn)象,且該過程會加快細胞中ATP的合成C.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B淋巴細胞可以由未活化狀態(tài)轉變成活化狀態(tài)D.b圖所示細胞相對表面積的增大有助于提高其物質運輸效率答案 D 只有活化狀態(tài)的B淋巴細胞才能分泌抗體,從未活化的B淋巴細胞到活化狀態(tài)的過程存在基因的選擇性表達,A正確;抗體的加工、分泌過程中存在囊泡與高爾基體膜、細胞膜融合,該過程需要ATP供能,B正確;B淋巴細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C正確;從圖示分析可知,活化后的B淋巴細胞體積增大,相對表面積減小,物質運輸效率降低,D錯誤。知識總結 大多數(shù)病原體經(jīng)吞噬細胞等攝取和處理后,暴露出抗原,抗原刺激T細胞產(chǎn)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促進B細胞進行增殖、分化;少數(shù)抗原直接刺激B細胞進行增殖、分化。二、不定項選擇題16.(2020山東青島二中期末,19)(不定項選擇)如圖所示為HIV在人體細胞中的一些變化以及在人體內環(huán)境中的相關反應,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a是子代HIV,其RNA有的來源于RNA復制過程B.③⑥⑦⑧過程產(chǎn)生的細胞和物質均有特異性識別功能C.④過程是c進入靶細胞內,使靶細胞裂解,并消滅子代HIVD.某人注射了HIV疫苗,但隨后仍然感染了HIV患病,說明其b異常導致了自身免疫病答案 ABCD a是由子代RNA和蛋白質組成的子代HIV,由圖可知,子代HIV的RNA來源于雙鏈DNA的轉錄,A錯誤。⑥過程是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的過程,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沒有特異性識別功能,B錯誤。④過程是c(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靶細胞裂解,將子代HIV釋放到內環(huán)境中,因而被吞噬、消滅,效應T細胞不能消滅HIV,C錯誤。如果接種疫苗一段時間后再次感染HIV,可能是由于抗體和記憶細胞失活而患病;也可能由于HIV為單鏈RNA病毒,容易發(fā)生變異,而抗體和記憶細胞具有特異性,因此再度感染后仍可能患病。注射了HIV疫苗,隨后仍然感染了HIV并患病,不能說明b(抗體)異常導致了自身免疫病,D錯誤。知識總結 從六個角度整合艾滋病的相關知識17.(2020山東菏澤一模,19)(不定項選擇)抗體種類很多,結構類似于Y型,由四條肽鏈組成,其中有多個二硫鍵,抗體的上部與抗原結合,如圖所示,吞噬細胞識別抗體的尾部,從而發(fā)揮免疫作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抗體分解后的產(chǎn)物總相對分子質量大于四條鏈相對分子質量之和B.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后可阻斷病毒、胞內菌等進入細胞C.吞噬細胞識別抗體并直接將其吞噬依賴于細胞膜的流動性D.一種抗體只能由一種漿細胞產(chǎn)生是抗體具有專一性的原因答案 AB 抗體分解后的產(chǎn)物為氨基酸,在分解過程中有水參與反應,所以抗體分解后的產(chǎn)物總相對分子質量大于四條鏈相對分子質量之和,A正確;抗原與抗體結合后可阻止病毒對宿主細胞的吸附以及胞內菌侵入宿主細胞,B正確;吞噬細胞吞噬的是抗原—抗體復合物,不直接吞噬抗體,C錯誤;抗體的專一性體現(xiàn)在一種抗體只能與相應的抗原結合,D錯誤。知識總結 抗體的化學本質是糖蛋白,只能由漿細胞合成、分泌。18.(2020河北廊坊二聯(lián),48)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A)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病。研究人員分別測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種淋巴因子的平均含量,結果如圖1所示。已知有些淋巴因子能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促進免疫炎癥反應;而另一類淋巴因子則抑制免疫炎癥反應。糖皮質激素(GC)是治療RA的藥物之一,其分泌的調節(jié)途徑如圖2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圖1圖2A.慢性自身免疫病是機體免疫功能過強引起的B.IL-6最可能是促進免疫炎癥反應的淋巴因子C.GC可將下丘腦細胞和垂體細胞作為靶細胞D.GC可以抑制TNF-α、IL-4和IL-10的產(chǎn)生而治療RA答案 D 自身免疫病是將自身組織作為免疫對象來處理,屬于機體免疫功能過強,A正確。圖1中,RA患者中淋巴因子TNF-α、IL-6的含量明顯高于健康人,說明這些淋巴因子能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促進免疫炎癥反應;淋巴因子IL-4和IL-10含量低于健康人,說明這些淋巴因子能抑制免疫炎癥反應,B正確。圖2中GC的分泌調節(jié)屬于分級調節(jié),GC含量過多時,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關激素,下丘腦和垂體可作為GC的靶細胞,C正確。GC可以抑制TNF-α、IL-6的產(chǎn)生而治療RA,D錯誤。三、非選擇題19.(2019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四模,34)(10分)“胃腸型感冒”在醫(yī)學上又稱“嘔吐性上感”,主要是由一種叫“柯薩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時伴有細菌性混合感染。它的發(fā)病癥狀主要是嘔吐、腹瀉、發(fā)熱等。(1)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質進入胃部,非條件反射導致胃體肌肉收縮,將胃內容物排出體外,該反射弧中效應器是                   。劇烈而頻繁的嘔吐引起大量消化液的喪失,造成水分大量流失,使機體的內環(huán)境滲透壓升高,    中的滲透壓感受器會感知此變化,將興奮傳到      從而產(chǎn)生渴覺。? (2)當體內有炎癥時會出現(xiàn)發(fā)熱現(xiàn)象,這有利于吞噬細胞和殺菌物質等轉移到炎癥區(qū),抵御病原體的攻擊,此過程屬于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第    道防線。若注射疫苗預防該疾病,其機理主要是使機體產(chǎn)生相應的    和    ,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3)如果發(fā)熱持續(xù)穩(wěn)定在39℃,此時機體產(chǎn)熱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熱量。?(4)免疫調節(jié)不僅積極應對外來抗原的入侵,同時也隨時應對體內衰老和癌變的細胞,這說明免疫系統(tǒng)具有       和清除功能。?答案 (1)傳出神經(jīng)末梢及其支配的胃體肌肉 下丘腦 大腦皮層(2)二 抗體 記憶細胞(3)等于(4)防衛(wèi)、監(jiān)控解析 本題通過對“胃腸型感冒”的分析考查科學思維中的演繹與推理能力。(1)根據(jù)題意分析,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質進入胃部,非條件反射導致胃體肌肉收縮,該反射弧中效應器由傳出神經(jīng)末梢及其支配的胃體肌肉組成。滲透壓感受器在下丘腦,渴覺在大腦皮層產(chǎn)生。(2)當體內有炎癥時會出現(xiàn)發(fā)熱現(xiàn)象,這有利于吞噬細胞和殺菌物質等轉移到炎癥區(qū),抵御病原體的攻擊,此過程是人生來就有的,針對多種病原體起作用,為非特異性免疫,屬于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第二道防線。注射疫苗可以使機體產(chǎn)生相應的抗體和記憶細胞,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3)如果發(fā)熱持續(xù)穩(wěn)定在39℃,此時體溫恒定,因此產(chǎn)熱量與散熱量相等。(4)免疫調節(jié)不僅積極應對外來抗原的入侵,同時也隨時應對體內的異常細胞如衰老和癌變的細胞,這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防衛(wèi)、監(jiān)控、清除功能。20.(2020廣東五校聯(lián)考,9)(10分)HIV侵入人體后會大量破壞T細胞,致使人體免疫力下降甚至喪失。請回答下列問題:(1)HIV侵入人體后,在HIV的刺激下,T細胞增殖分化成效應T細胞和      。效應T細胞具有                    的功能。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細胞增殖分化成          ,最終使HIV數(shù)量下降。以上說明,免疫系統(tǒng)可以通過          方式來消滅大多數(shù)的HIV。?(2)在感染后期,多數(shù)HIV感染者直接死于由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等疾病,其原因是? 。?(3)向小鼠注射某種病原菌(V1),一段時間后分離得到B細胞并制成細胞懸液,將其平均分為甲、乙兩組。向甲組B細胞懸液中注入V1,乙組B細胞懸液中注入另一種病原菌(V2)。檢測后發(fā)現(xiàn),甲組有抗體產(chǎn)生,乙組無抗體產(chǎn)生,其原因是? 。?答案 (1)記憶細胞 識別并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其裂解死亡 漿細胞和記憶細胞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或特異性免疫) (2)HIV大量破壞T細胞,使人體免疫系統(tǒng)幾乎全部喪失監(jiān)控、清除和防衛(wèi)功能,從而無法及時監(jiān)控并清除入侵的病原體及癌變細胞 (3)兩種病原體的抗原不同,經(jīng)V1免疫的小鼠的B細胞能識別V1而增殖分化產(chǎn)生漿細胞,而不能識別V2解析 (1)HIV侵入人體后,在HIV的刺激下,T細胞增殖分化成效應T細胞和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具有識別靶細胞并與靶細胞緊密接觸,使其裂解死亡的功能。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細胞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最終使HIV數(shù)量下降。以上說明,免疫系統(tǒng)可以通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或特異性免疫)方式來消滅大多數(shù)的HIV。(2)在感染后期,HIV大量破壞T細胞,使人體免疫系統(tǒng)幾乎全部喪失監(jiān)控、清除和防衛(wèi)功能,從而無法及時監(jiān)控并清除入侵的病原體及癌變細胞,導致多數(shù)HIV感染者直接死于由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等疾病。(3)檢測后發(fā)現(xiàn),甲組有抗體產(chǎn)生,乙組無抗體產(chǎn)生,其原因是兩種病原體的抗原不同,經(jīng)V1免疫的小鼠的B細胞能識別V1并迅速增殖分化產(chǎn)生漿細胞,但V2為新的抗原,B細胞不能識別V2。21.(2019湖南懷化二模,30)(12分)某實驗小組為了探究低溫處理對同種異體跟腱移植時免疫排斥反應的影響,將60只兔隨機分為6組,將A組經(jīng)超低溫處理的跟腱20條移植給C組,將B 組經(jīng)普通低溫處理的跟腱20條移植給D組,將E組在常溫下處理的跟腱20條移植給F組,一段時間后C、D、F組小鼠體內相關指標檢測結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組別吞噬細胞中發(fā)揮吞噬功能的比例(%)淋巴細胞增殖能力C組63.940.18D組72.940.28F組85.380.38(1)本實驗因變量是 。?(2)被移植的跟腱在免疫學上相當于    ,其中參與移植排斥反應的主要是T細胞,其成熟部位是在    。?(3)表格中吞噬細胞功能相對于原來有所減弱,表明           免疫比原來減弱。淋巴細胞數(shù)目相對于原來也有所減少,表明       免疫比原來減弱。?(4)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有             。?(5)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為? 。?答案 (1)吞噬細胞中發(fā)揮吞噬功能的比例(%)和淋巴細胞增殖能力(或低溫處理對同種異體跟腱移植時免疫排斥的影響) (2)抗原 胸腺 (3)特異性和非特異性 特異性 (4)防衛(wèi)、監(jiān)控和清除(答全記分) (5)低溫處理能降低異體移植的免疫排斥反應,并且超低溫處理對免疫排斥反應的抑制作用更強解析 本題通過免疫功能的實驗探究考查考生的結果分析能力,屬于對科學探究素養(yǎng)的考查。(1)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低溫處理對同種異體跟腱移植時免疫排斥反應的影響,根據(jù)表中信息可知,本實驗因變量是吞噬細胞中發(fā)揮吞噬功能的比例(%)和淋巴細胞增殖能力。(2)被移植的跟腱在免疫學上相當于抗原。T細胞在胸腺中發(fā)育成熟。(3)表中信息顯示:各項檢測指標由高到低的順序為F組(常溫處理組)>D(普通低溫處理組)>C組(超低溫處理組),說明低溫處理使吞噬細胞發(fā)揮吞噬功能相對于原來有所減弱,而吞噬細胞在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中均發(fā)揮作用,進而表明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比原來減弱;同時也說明低溫處理使淋巴細胞數(shù)目相對于原來也有所減少,而淋巴細胞在特異性免疫中發(fā)揮作用,進而表明特異性免疫比原來減弱。(4)免疫系統(tǒng)具有防衛(wèi)、監(jiān)控和清除功能。(5)設置F組的目的是提供常溫下異體移植相關指標的數(shù)據(jù)作為參考,屬于對照組。在C、D、F組中,F組的各項檢測指標均最高,C組(超低溫處理組)的各項檢測指標均最低,說明低溫處理能降低異體移植的免疫排斥反應,并且超低溫處理對免疫排斥反應的抑制作用更強。專題檢測C組一、單項選擇題1.(2020重慶育才期中,11)下列與免疫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鼻黏液中的溶菌酶屬于保衛(wèi)人體的第二道防線B.淋巴細胞包含吞噬細胞、B細胞等多種細胞C.T細胞、漿細胞和效應T細胞都能特異性識別抗原D.艾滋病患者易患惡性腫瘤,是因免疫系統(tǒng)監(jiān)控、清除功能低下答案 D 鼻黏液中的溶菌酶屬于保衛(wèi)人體的第一道防線,A錯誤;吞噬細胞屬于免疫細胞,但不屬于淋巴細胞,B錯誤;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C錯誤;艾滋病患者易患惡性腫瘤,是因免疫系統(tǒng)監(jiān)控、清除功能低下,D正確。2.(20195·3原創(chuàng)沖刺卷一,1)機體血漿中含有抗體、淋巴因子等多種免疫活性物質,這些免疫活性物質(  )A.都是由漿細胞中的高爾基體合成的B.都能與抗原特異性識別并形成沉淀C.合成過程需多種酶和RNA的參與D.在非特異性免疫過程中發(fā)揮清除功能 答案 C 本題以免疫活性物質為載體,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與功能,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生命觀念素養(yǎng)。免疫活性物質包括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體等,這些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與分泌過程依次經(jīng)過的細胞器為核糖體、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贵w是由漿細胞的核糖體合成、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加工的,能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識別并結合,在特異性免疫過程中發(fā)揮作用;淋巴因子與溶菌酶不是由漿細胞合成的,它們不能與抗原特異性識別并結合,A、B、D不符合題意??贵w、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質是在mRNA、tRNA、rRNA和多種酶等的作用下,由氨基酸脫水縮合而成的分泌蛋白,C符合題意。3.(2020屆山東臨沭月考,22)如圖是有關接受器官移植的人體內免疫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若發(fā)生感染,HIV進入人體后,主要侵染圖中的細胞BB.移植的器官在受體體內主要通過⑩發(fā)生排斥反應C.⑨和⑩兩種免疫方式分別為人體的第二、三道防線D.人體細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為細胞E,此過程與細胞B無關答案 A HIV主要侵染T細胞,即圖中細胞B,A正確;移植器官在受體體內主要通過細胞免疫(⑨)發(fā)生排斥反應,B錯誤;⑨(細胞免疫)和⑩(體液免疫)兩種免疫方式均為人體的第三道防線,C錯誤;人體細胞C(B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為細胞E(漿細胞),此過程還與細胞B(T細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有關,D錯誤。4.(2020北京西城一模,1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是人體內一種參與血壓調節(jié)的蛋白,在肺、心臟、腎臟和腸道細胞中廣泛存在。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其表面的刺突蛋白可與人體細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結合,然后入侵人體細胞。以下關于新型冠狀病毒引起人體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A.吞噬細胞能夠特異性識別新型冠狀病毒B.新型冠狀病毒不能激發(fā)人體的細胞免疫C.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會導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病D.康復的病人體內會有相應的記憶T細胞和記憶B細胞答案 D 吞噬細胞能識別抗原,但沒有特異性,A錯誤。病毒無細胞結構,需寄生在活細胞中,剛進入人體時,暴露在體液中,此時可以激發(fā)人體的體液免疫,產(chǎn)生對應的記憶B細胞和漿細胞,漿細胞分泌抗體,抗體與新型冠狀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特異性結合,阻止新型冠狀病毒吸附并侵染人體細胞;少量的新型冠狀病毒會躲過抗體的追殺,與人體細胞細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結合后進入細胞,從而激發(fā)人體的細胞免疫,產(chǎn)生對應的記憶T細胞和效應T細胞,效應T細胞會識別并結合被新型冠狀病毒侵染的細胞(靶細胞),使其裂解釋放病毒,重新暴露在體液中的病毒會被抗體結合形成沉淀等,最終被吞噬細胞吞噬并徹底分解,因此康復的病人體內會有相應的記憶T細胞和記憶B細胞,B錯誤,D正確。自身免疫病是指機體把自身物質當成外來異物進行攻擊而引起的疾病,會對對應的組織和器官造成損傷,而新型冠狀病毒為外來病原體,機體對其免疫為正常免疫,不會使人患自身免疫病,C錯誤。5.(2018廣東佛山質檢,3)雞霍亂病原菌易致雞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雞霍亂病原菌對雞群進行注射,意外發(fā)現(xiàn)全部雞存活。再次培養(yǎng)新鮮病原菌,并在第一次注射雞群的基礎上擴大注射范圍,結果僅有部分雞存活。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久置的雞霍亂病原菌已經(jīng)失去了抗原性B.第二次注射存活的雞中,絕大多數(shù)接受過第一次注射C.如果繼續(xù)對存活的雞注射新鮮病原菌,結果是僅有少部分雞存活D.第一次注射時,雞體內沒有相應的記憶細胞,因此只能發(fā)生非特異性免疫答案 B 第一次注射時雞全部存活的原因是久置的雞霍亂病原菌毒性減弱或失去毒性,但在第二次注射新鮮病原菌時,有部分雞存活,說明第一次注射的久置的雞霍亂病原菌仍然具有抗原性,A錯誤; 第二次注射后存活的雞中,絕大多數(shù)接受過第一次注射,且產(chǎn)生了相應的抗體與記憶細胞,致使第二次注射病原菌時雞發(fā)生二次免疫反應,能快速、高效地產(chǎn)生大量抗體,B正確;如果繼續(xù)對存活的雞注射新鮮病原菌,由于存活的雞體內有相應的抗體及記憶細胞,雞會發(fā)生二次免疫反應,快速產(chǎn)生大量抗體,結果是大部分雞都能存活,C錯誤;第一次注射久置的雞霍亂病原菌后,雞體內產(chǎn)生了相應的抗體與記憶細胞,說明發(fā)生了特異性免疫,D錯誤。6.對如圖所示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A.B系鼠的皮膚對于子代A系鼠而言是抗體B.子代A系鼠的漿細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膚C.C系鼠的皮膚沒有引起子代A系鼠的免疫應答D.注射淋巴細胞使子代A系鼠的基因型發(fā)生改變答案 C B系鼠的皮膚對于子代A系鼠而言是抗原,A錯誤;子代A系鼠的效應T細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膚,B錯誤;子代A系鼠未對C系鼠的皮膚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即未發(fā)生免疫應答,C正確;通過實驗對比說明將C系鼠的淋巴細胞注射給A系胚胎鼠是子代A系鼠未對C系鼠的皮膚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的原因,因C系鼠的淋巴細胞不是誘變劑,故注射淋巴細胞不能使子代A系鼠的基因型發(fā)生改變,D錯誤。7.(2020安徽淮北二模,5)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會引起人體發(fā)生細胞因子風暴(CS),其過程是病毒入侵機體后,受感染的上皮細胞和免疫細胞產(chǎn)生多種細胞因子幫助抵御病毒,細胞因子會引起更多免疫細胞透過毛細血管并激活這些免疫細胞,被激活的免疫細胞則會產(chǎn)生更多的細胞因子,導致細胞因子風暴。由于肺部毛細血管極為豐富,因此血管通透性增加后將產(chǎn)生極其嚴重的后果,除此以外CS還會引起多種器官的衰竭。以下有關新冠肺炎的敘述錯誤的是(  )A.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會導致肺部組織水腫B.新冠肺炎患者富含毛細血管的器官(如腎臟)也可能受CS損傷C.新冠肺炎患者產(chǎn)生細胞因子風暴(CS)是一個負反饋調節(jié)過程D.服用使免疫細胞增殖受阻的藥物(如類固醇)可緩解患者的癥狀答案 C 根據(jù)題干信息,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外滲,會導致肺部組織水腫,A正確;由題干“細胞因子會引起更多免疫細胞透過毛細血管并激活這些免疫細胞,被激活的免疫細胞則會產(chǎn)生更多的細胞因子”可知,新冠肺炎患者富含毛細血管的器官也可能受CS損傷,B正確;由題干信息“病毒入侵機體后,受感染的上皮細胞和免疫細胞產(chǎn)生多種細胞因子幫助抵御病毒,細胞因子會引起更多免疫細胞透過毛細血管并激活這些免疫細胞,被激活的免疫細胞則會產(chǎn)生更多的細胞因子,導致細胞因子風暴”可知,細胞因子風暴(CS)是一個正反饋調節(jié)過程,C錯誤;服用使免疫細胞增殖受阻的藥物可減少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進而可緩解患者的癥狀,D正確。8.(2020福建福州一模,3)疫苗研制必須遵循嚴格程序,包含病原體分離確認、動物和人體實驗等過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研究該病原體的基因序列和蛋白質組成,有利于確定抗原的成分及結構B.對照組接種病原體、實驗組接種疫苗,實驗組血清檢測到淋巴因子說明疫苗研制成功C.對照組不接種疫苗、實驗組接種疫苗,實驗組血清檢測到相應的抗原說明疫苗研制成功D.若疫苗研制成功,接種后人體依靠產(chǎn)生相應的效應T細胞吞噬分解抗原答案 A 大多數(shù)的抗原是位于病原體和腫瘤細胞上的蛋白質分子,研究該病原體的基因序列和蛋白質組成,有利于確定抗原的成分及結構,A正確;對照組和實驗組血清中均能檢測到淋巴因子, 不能說明疫苗研制成功,B錯誤;對照組不接種疫苗、實驗組接種疫苗,實驗組血清檢測到相應的抗體說明疫苗研制成功,C錯誤;若疫苗研制成功,接種后人體一般不發(fā)生效應T細胞參與的細胞免疫,疫苗會引起機體產(chǎn)生抗體,抗原抗體結合后會被吞噬細胞吞噬分解,D錯誤。知識拓展 疫苗  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產(chǎn)物,經(jīng)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轉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制劑。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tǒng)的特性。9.(2020湖北荊門一模,2)早在19世紀末有醫(yī)生發(fā)現(xiàn),癌癥患者手術后意外感染釀膿鏈球菌,其免疫功能增強、存活時間延長,從而開啟了“癌癥免疫療法”的大門?!鞍┌Y免疫療法”是指通過自身免疫系統(tǒng)來抗擊癌細胞的療法。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患者免疫功能增強是因為釀膿鏈球菌侵入癌細胞使其裂解死亡B.釀膿鏈球菌激活患者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從而消滅癌細胞C.癌癥免疫療法主要是通過增強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來殺死癌細胞D.癌癥免疫療法通過改變癌細胞的遺傳信息來達到治療目的答案 C 患者免疫功能增強是因為釀膿鏈球菌侵入導致發(fā)生自身免疫而攻擊癌細胞,A錯誤;釀膿鏈球菌激活患者的特異性免疫功能從而消滅癌細胞,B錯誤;癌癥免疫療法主要通過增強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殺死癌細胞來達到治療目的,D錯誤,C正確。知識總結 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10.(2019山東濟南模擬,5)發(fā)熱激活物能激活動物體內產(chǎn)致熱原細胞釋放致熱原,致熱原能引起恒溫動物發(fā)熱。用牛血清蛋白使家兔致敏,然后將致敏家兔的血清轉移到正常家兔體內,再將牛血清蛋白注射到受血家兔體內,引起該兔的發(fā)熱反應;但將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兔體內,無發(fā)熱反應。據(jù)此推測正確的是(  )A.牛血清蛋白可以激活致敏家兔體內的產(chǎn)致熱原細胞從而引起發(fā)熱B.致敏家兔血清中的牛血清蛋白抗體屬于發(fā)熱激活物C.抗原—抗體復合物激活了受血家兔體內的產(chǎn)致熱原細胞D.將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兔體內無發(fā)熱反應的原因是沒有發(fā)生免疫反應答案 C 將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兔體內可使家兔致敏(發(fā)生了過敏反應即免疫反應),D錯誤;牛血清蛋白可以使家兔致敏并產(chǎn)生抗牛血清蛋白的抗體,但無發(fā)熱反應,說明牛血清蛋白不可以激活致敏家兔體內的產(chǎn)致熱原細胞從而引起發(fā)熱,也說明致敏家兔血清中的牛血清蛋白抗體不屬于發(fā)熱激活物,A、B錯誤;對接受了致敏家兔的血清的正常家兔注射牛血清蛋白的過程相當于過敏原再次刺激致敏個體,引起受血家兔發(fā)熱,說明抗原—抗體復合物激活了受血家兔體內的產(chǎn)致熱原細胞,C正確。11.(2019河北石家莊一模,4)宮頸癌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引起的發(fā)病率較高的癌癥之一。2018年4月,九價HPV疫苗批準進入我國,該疫苗能預防9種類型的HPV,建議接種年齡在16至26歲,半年內需進行3次注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HPV侵入人體宮頸等細胞內才能增殖B.九價HPV疫苗具有與9種HPV相似的抗原結構C.注射疫苗后產(chǎn)生的效應T細胞能識別和消滅HPVD.3次注射可獲得大量的抗體和記憶細胞答案 C 本題通過對九價HPV疫苗作用特性的分析與判斷,考查考生的科學思維素養(yǎng)。病毒為專性寄生,HPV侵入人體宮頸等細胞內才能增殖,A正確;由題意知,九價HPV疫苗能預防9種類型的HPV,這說明九價HPV疫苗具有與9種HPV相似的抗原結構,B正確;效應T細胞能與靶細胞密切接觸, 使之裂解,效應T細胞不能直接消滅抗原(HPV),C錯誤;初次免疫產(chǎn)生的抗體和記憶細胞相對較少,而二次免疫可刺激記憶細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新的記憶細胞,漿細胞產(chǎn)生大量抗體,故3次注射可獲得大量的抗體和記憶細胞,D正確。12.(2020北京三月適應性考試,11)抗原與抗體形成的復合物可激活血清中的C蛋白,從而形成C蛋白復合物。后者可在被抗體結合的細胞膜上形成親水性穿膜孔道,使細胞發(fā)生破裂。用綿羊紅細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臟中產(chǎn)生能分泌特異性抗體的漿細胞。將免疫小鼠的脾臟細胞、綿羊紅細胞、C蛋白混合后,觀察綿羊紅細胞裂解的相對量,用以評估產(chǎn)生抗體的漿細胞的功能。對此實驗原理及結論的分析,錯誤的是(  )A.綿羊紅細胞膜上有刺激小鼠產(chǎn)生抗體的抗原B.小鼠體內漿細胞的產(chǎn)生過程中有T細胞參與C.C蛋白復合體參與了綿羊紅細胞的裂解過程D.裂解的綿羊紅細胞數(shù)量與抗體的數(shù)量成反比答案 D 用綿羊紅細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臟中產(chǎn)生能分泌特異性抗體的漿細胞,說明綿羊紅細胞膜上有刺激小鼠產(chǎn)生抗體的抗原,A正確;在體液免疫過程中,抗原被抗原呈遞細胞攝取、處理后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發(fā)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為記憶B細胞和漿細胞,且輔助性T細胞產(chǎn)生的淋巴因子可以促進該過程,B正確;根據(jù)題干中“免疫原理”可知,抗體與綿羊紅細胞膜上的抗原結合形成的復合物可激活血清中的C蛋白,從而形成C蛋白復合物,C蛋白復合物可在被抗體結合的綿羊紅細胞膜上形成親水性穿膜孔道,使綿羊紅細胞發(fā)生破裂,且抗體數(shù)量越多,結合并被裂解的綿羊紅細胞數(shù)量越多,即裂解的綿羊紅細胞數(shù)量與抗體的數(shù)量成正比,C正確,D錯誤。13.(2018廣東肇慶三模,5)下列對免疫調節(jié)的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破壞動物胸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將全部喪失B.破壞動物骨髓,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不會全部喪失C.進入機體的抗原能被效應T細胞和漿細胞識別D.特異性免疫主要通過淋巴細胞發(fā)揮作用答案 D T細胞在胸腺中發(fā)育成熟,破壞動物胸腺后,細胞免疫功能喪失,體液免疫功能不會全部喪失,A錯誤;B細胞和T細胞都由骨髓造血干細胞增殖、分化而來,破壞動物骨髓,造血干細胞不能產(chǎn)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將全部喪失,B錯誤;漿細胞只能產(chǎn)生抗體,不能識別抗原,C錯誤;特異性免疫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體液免疫主要依靠漿細胞分泌抗體消滅抗原,細胞免疫主要依靠效應T細胞裂解靶細胞,D正確。14.甲、乙、丙三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壞,其中甲組僅有體液免疫功能,乙組和丙組喪失了特異性免疫功能。現(xiàn)給三組小鼠分別輸入造血干細胞,發(fā)現(xiàn)僅有乙組恢復了細胞免疫功能,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是(  )A.甲組骨髓被破壞,乙組胸腺被破壞,丙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壞B.甲組胸腺被破壞,乙組骨髓被破壞,丙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壞C.乙組骨髓被破壞,丙組胸腺被破壞,甲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壞D.丙組骨髓被破壞,甲組胸腺被破壞,乙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壞答案 B 參與體液免疫的淋巴細胞有T細胞和B細胞,參與細胞免疫的淋巴細胞有T細胞,甲組僅有體液免疫,輸入造血干細胞后,其細胞免疫功能也沒有恢復,說明其骨髓正常,破壞的是胸腺;乙組輸入造血干細胞后,恢復了細胞免疫功能,說明其胸腺正常,缺少造血干細胞,被破壞的是骨髓;丙組輸入造血干細胞后,特異性免疫功能仍沒有恢復,說明其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壞,B正確。二、不定項選擇題15.(2020山東德州期末,18)弓形蟲是一種胞內寄生蟲,會引起人畜的弓形蟲病。為研究單克隆抗體對弓形蟲的作用,將弓形蟲在含一定濃度抗體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1小時,再與能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共同培養(yǎng),測得細胞數(shù)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接觸抗體的弓形蟲與細胞共同培養(yǎng)的組為對照組B.弓形蟲進入機體后不會引起機體發(fā)生細胞免疫C.口服單克隆抗體類藥物可有效治療弓形蟲病D.實驗表明抗體能減弱弓形蟲對細胞增殖的抑制答案 AD 本實驗研究的是單克隆抗體對弓形蟲的作用,因此不接觸抗體的弓形蟲與細胞共同培養(yǎng)的組為對照組,A正確;弓形蟲是一種胞內寄生蟲,會引起機體發(fā)生細胞免疫,B錯誤;單克隆抗體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口服會使蛋白質被水解而喪失活性,因此口服單克隆抗體類藥物不能有效治療弓形蟲病,C錯誤;由圖可知,單克隆抗體能減弱弓形蟲對細胞增殖的抑制,D正確。16.(2020廣東深圳二測,6)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是三種常見傳染病,分別由三種致病菌導致。我國政府在兒童中推廣“百白破”三聯(lián)體疫苗的免費接種,大大降低了發(fā)病率,接種后(  )A.吞噬細胞產(chǎn)生三類相應的淋巴因子B.成功的標志是相應記憶細胞和抗體的產(chǎn)生C.效應T細胞對疫苗進行攝取、處理和呈遞D.體內出現(xiàn)一種能抑制上述三類致病菌的抗體答案 B 淋巴因子是由T細胞產(chǎn)生的,吞噬細胞不能產(chǎn)生,A錯誤;接種疫苗成功的標志是產(chǎn)生了相應的記憶細胞和抗體,B正確;吞噬細胞對疫苗進行攝取、處理和呈遞,C錯誤;抗體具有特異性,一種抗體只能抑制一類病菌,D錯誤。17.(2020屆山東青島二中期中,19)癌癥是當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員利用與癌細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進行了抗腫瘤的免疫學研究。研究人員進行的系列實驗如下:免疫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緩沖液,連續(xù)4周。取免疫組和空白組小鼠的血清分別與iPSC、DB7(一種癌細胞)和MEF(一種正常體細胞)混合,檢測三種細胞與血清中抗體的結合率,結果如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細胞細胞與抗體的結合率/%  血清iPSCDB7MEF免疫組77828空白組1089A.免疫組數(shù)值明顯高于空白組數(shù)值,說明iPSC刺激小鼠產(chǎn)生了特異性抗體B.表中DB7和iPSC與免疫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檢測數(shù)據(jù)無明顯差異,說明DB7和iPSC表面有相似的抗原C.表中MEF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該細胞表面沒有抗原而無法與血清抗體結合D.給免疫組和空白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形成腫瘤。隨后空白組小鼠腫瘤體積逐漸增大,免疫組小鼠腫瘤體積逐漸縮小,由此推測:抗iPSC抗體介導的體液免疫可以殺死癌細胞答案 AB 免疫組細胞與抗體的結合率明顯高于空白組的,免疫組小鼠用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緩沖液處理過,從而說明iPSC作為抗原,刺激小鼠的B細胞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產(chǎn)生了能與iPSC結合的特異性抗體,A正確;表中DB7和iPSC與免疫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檢測數(shù)據(jù)無明顯差異但都高于空白組,說明iPSC刺激小鼠產(chǎn)生了能與iPSC結合的特異性抗體,且血清中能與iPSC結合的特異性抗體也可與DB7結合,推知DB7有與iPSC相似的抗原,且該抗原可與iPSC刺激小鼠產(chǎn)生的特異性抗體結合,B正確;表中MEF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該細胞表面抗原很少,C錯誤;體液免疫不能殺死癌細胞,D錯誤。 三、非選擇題18.(2020陜西寶雞二模,30)(14分)免疫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哺乳動物特別是人體對病原性物質的侵害所形成的特殊防御機制。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表示將抗原(病原性物質)注射到兔子體內后抗體產(chǎn)生量的變化。當注入抗原X,抗體產(chǎn)生量的變化是曲線A。若第8天,同時注射X和抗原Y(抗原Y首次進到兔子體內),圖中表示抗原X抗體產(chǎn)生量的是曲線  ,這是因為初次免疫反應時產(chǎn)生的    細胞的作用,表示抗原Y抗體產(chǎn)生量的是曲線    。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則表示以后抗原X抗體產(chǎn)生量變化的是曲線    。?(2)HIV是具有包膜的RNA(逆轉錄)病毒,入侵人體后,引起         綜合征之免疫性疾病。除此之外,免疫性疾病還有        和          等。?(3)免疫缺陷相關的疾病,一般可通過骨髓移植和基因治療等方法進行部分治療。①骨髓移植,其實質是      移植,能替代受損的免疫系統(tǒng),實現(xiàn)免疫重建。?②基因治療,是指將       導入靶細胞(如淋巴細胞),再回輸體內,以            有缺陷的基因而達到治療目的。?答案 (1)B 記憶 C D (2)獲得性免疫缺陷 過敏反應 自身免疫病 (3)①造血干細胞(干細胞)?、谕庠凑;颉√娲?、修復或糾正解析 (1)實驗兔在第二次注射抗原前,已經(jīng)注射了抗原X,第8天同時注射抗原X和抗原Y后,由于抗原X引起的免疫屬于二次免疫,因此表示抗原X抗體數(shù)量的曲線為B曲線。而針對抗原Y屬于初次免疫,產(chǎn)生抗體數(shù)量相對注射抗原X產(chǎn)生的抗體數(shù)量少,所以表示抗原Y抗體數(shù)量的曲線為C曲線。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則機體內的抗體數(shù)量會逐漸減少,為曲線D。(2)HIV主要攻擊人體的T淋巴細胞,使機體的免疫能力降低甚至完全喪失,使人患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免疫性疾病包括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3)①骨髓移植的實質是將造血干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使其分化形成的正常細胞代替病變的細胞,以達到治療目的。②基因治療是指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替代、修復或糾正由基因缺陷或異常引起的疾病,從而達到治療目的。19.(2019安徽黃山二模,31)(10分)登革病毒是登革熱的病原體,該病毒入侵人體后,人體主要的免疫反應如圖所示:(1)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包括            。登革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后,    細胞能識別靶細胞并使其裂解,這種免疫方式為    。?(2)M抗體和G抗體的化學本質都是    ,它們在功能上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3)給患者注射    (填“M抗體”或“G抗體”或“兩種抗體”)有利于患者的康復,請結合題圖簡要分析原因: ? 。?答案 (10分)(1)防衛(wèi)、監(jiān)控和清除(2分,答到一點得1分,回答完整得2分) 效應T 細胞免疫 (2)蛋白質 控制合成它們的基因(遺傳物質)不同(2分) (3)G抗體 M抗體促進病毒在患者體內增殖,從而加重病情;G抗體能中和病毒,有利于患者的康復(2分) 解析 本題通過免疫功能的實驗探究考查考生的結果分析能力,屬于對科學探究素養(yǎng)的考查。(1)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包括防衛(wèi)、監(jiān)控和清除。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后,效應T細胞能識別靶細胞并使其裂解,釋放病毒,這種免疫方式為細胞免疫。(2)M抗體和G抗體都是抗體,其化學本質都是蛋白質,M抗體和G抗體是不同的蛋白質,它們在功能上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它們的基因(遺傳物質)不同。(3)由圖分析可知,M抗體促進病毒在患者體內增殖,從而加重病情;G抗體能中和病毒,有利于患者的康復,故給患者注射G抗體有利于患者的康復。20.(2020廣東惠州調研,31)(10分)腫瘤細胞通過表達PD-L1分子,與活化態(tài)的T淋巴細胞產(chǎn)生的PD-1特異性結合,從而抑制T淋巴細胞持續(xù)活化,來逃避T淋巴細胞的殺傷,稱為“PD-L1介導的免疫逃逸”。機理如圖所示:圖示說明:①T細胞表面的TCR與腫瘤細胞表面抗原MHC結合,刺激T細胞活化;②活化的T細胞合成淋巴因子IFN-γ;③長時間處于活化狀態(tài)的T細胞會產(chǎn)生PD-1,同時,淋巴因子IFN-γ誘導腫瘤細胞產(chǎn)生PD-L1。(1)該圖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          的功能。?(2)IFN-γ是一種分泌蛋白,則參與IFN-γ合成和分泌的細胞器有                     。?(3)人體主要是通過第三道防線的    免疫殺傷腫瘤細胞,這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      功能。?(4)某化學物質X因可以與PD-L1特異性結合,被用來作為治療腫瘤的新型藥物。據(jù)材料信息推測該新型藥物能抗腫瘤的機理是:? 。?答案 (1)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識別) (2)核糖體、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線粒體 (3)細胞 監(jiān)控和清除 (4)化學物質X與PD-L1特異性結合,導致PD-1和PD-L1不能結合,因而T細胞持續(xù)活化(避免腫瘤細胞免疫逃逸,活化的T細胞殺死腫瘤)解析 (1)該圖體現(xiàn)了細胞間信息傳遞的過程,說明細胞膜具有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的功能。(2)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是氨基酸首先在核糖體上發(fā)生脫水縮合形成多肽,經(jīng)過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的加工后分泌到細胞外,其中能量主要由線粒體提供。因此參與IFN-γ合成和分泌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線粒體。(3)人體的第三道防線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癌變細胞的識別和清除是細胞免疫,這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監(jiān)控和清除功能。(4)據(jù)材料信息推測該新型藥物能抗腫瘤的機理是:化學物質X與PD-L1特異性結合,導致PD-1和PD-L1不能結合,因而T細胞持續(xù)活化。21.(20205·3原創(chuàng)題)冠狀病毒是一類具有包膜、基因組為線狀單鏈正鏈的RNA病毒,新型冠狀病毒屬于其中的一種。據(jù)研究,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后,其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與人呼吸道上皮細胞及肺組織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ACE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識別并結合,病毒由此進入宿主細胞并增殖。(1)依據(jù)新型冠狀病毒侵染宿主細胞的過程分析,新型冠狀病毒只能侵染特定種類細胞的原因是                             。病毒侵染機體突破前兩道防線后,可引發(fā)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物質稱為   。體液免疫反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物質是   ,其與該病毒抗原特異性結合的意義在于               ,這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    功能。? (2)當病毒突破前兩道防線后,B細胞受刺激后可在      的作用下,大部分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chǎn)生抗體。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后,要依賴細胞免疫產(chǎn)生的      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其裂解死亡,從而釋放病毒。?(3)患者治愈后,一般在短時間內不會再被感染患病,原因是             。但仍有再次感染患病的可能,因為                             (回答兩點)。?答案 (1)并非所有細胞表面都具有S蛋白可識別并結合的特異性受體ACE2 抗原 抗體 抑制病毒對人體細胞的黏附 防衛(wèi) (2)淋巴因子 效應T細胞 (3)其體內有相應的抗體和記憶細胞 抗體和記憶細胞在體內存在的時間有限;也可能是病毒發(fā)生了變異解析 (1)因新型冠狀病毒表面的S蛋白與細胞表面的ACE2識別并結合后才能侵染細胞,即病毒只能侵染表面有ACE2的細胞。引起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是抗原,體液免疫反應過程中抗體起重要作用??贵w與病毒結合后,可以抑制病毒對人體細胞的黏附,還可形成沉淀,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這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防衛(wèi)功能。(2)受到抗原刺激的B細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大部分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小部分增殖分化為記憶細胞。病毒進入細胞后,效應T細胞可接觸靶細胞,致其裂解釋放病毒。(3)患者治愈后,體內有相應抗體和記憶細胞,同種病毒再次侵染可引發(fā)二次免疫反應。若體內抗體、記憶細胞數(shù)量太少或病毒發(fā)生變異,治愈后的患者再次感染同種病毒時也可能發(fā)病。22.(2019北京東城期末,32)近年來,圍繞著免疫檢查點分子的癌癥免疫治療研究取得了很多進展。(10分)(1)CTLA-4是代表性的免疫檢查點分子,對T細胞的活化起負向調節(jié)作用。當T細胞膜表面的    識別到抗原信號后,T細胞表面的CD28分子與抗原呈遞細胞的B7分子結合,T細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          。被激活后的T細胞表面會表達CTLA-4,CTLA-4與CD28結構相似,因此         的結合會阻斷活化的T細胞增殖分化及其免疫作用。這種負向調節(jié)作用可以避免因過度免疫應答而引發(fā)的       病,以維持免疫穩(wěn)態(tài)。?(2)癌細胞是不受機體控制能夠     的細胞。正常細胞發(fā)生癌變的根本原因是         。機體主要依賴細胞免疫清除癌細胞。CTLA-4免疫抑制劑能夠緩解CTLA-4對T細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療癌癥,但同時也可能引起強烈副作用。?(3)研究發(fā)現(xiàn),癌細胞會召集大量Treg細胞進入腫瘤中,導致腫瘤生長。Treg細胞表面能持續(xù)性地表達CTLA-4,抑制T細胞活化,并使T細胞分泌IL-2的能力降低(IL-2可促進T細胞增殖)。在臨床試驗中,嘗試采用誘導Treg細胞凋亡的方法治療癌癥,但患者的病情并沒有得到改善??蒲腥藛T研究了3種細胞對T細胞分泌IL-2的影響。結果如圖:由上圖結果推測,導致臨床治療效果不佳的原因是? 。?答案 (1)受體 效應T細胞和記憶T細胞 CTLA-4與B7 自身免疫(或過敏) (2)無限增殖 遺傳物質發(fā)生變化 (3)已凋亡Treg細胞導致T細胞分泌的IL-2更少,對T細胞活化的抑制作用更強解析 (1)細胞表面的受體與抗原結合;T細胞被激活后,在細胞免疫過程中分化成效應T細胞和記憶T細胞。據(jù)題意,CD28分子能與B7分子結合而活化T細胞,使T細胞增殖分化,而CTLA-4與CD28 分子結構相似,所以CTLA-4與B7的結合會阻斷活化的T細胞增殖分化,以此來避免過度免疫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或過敏)。(2)癌細胞的特點是在適宜條件下能夠不受機體控制而無限增殖,其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變,也就是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3)據(jù)題意,IL-2可促進T細胞活化,而T細胞的活化有利于清除癌細胞。根據(jù)實驗結果圖可知已凋亡Treg細胞導致T細胞分泌的IL-2更少,所以T細胞數(shù)量相對更少,進而治療效果不佳。能力解讀 本題(1)、(2)考查辨認、解讀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3)考查信息獲取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同類資料
更多
2022高考生物(山東版)一輪總復習專題18免疫調節(jié)專題檢測(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