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降實“五項治理”治理制度范文為了進一步做好中小學作業(yè)、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項治理,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營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讓學生的責任回歸學校,讓家庭的責任回歸家庭,家校共育,標本兼治,綜合施策,全面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小學制定出臺了加強中小學生“五項治理”的措施。一、加強作業(yè)治理1.嚴格作業(yè)設計。學校分學段、分學科指導教師從學與教的視角思量作業(yè)內涵,嚴格作業(yè)設計,研制作業(yè)內容,規(guī)范作業(yè)布置的質與量,合理作業(yè)評價,嚴禁布置機械性、重復性、懲處性、隨意性等低效作業(yè)。2.嚴把作業(yè)難度。嚴格執(zhí)行國家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科學制定并仔細降實教學計劃,不隨意增減課程難度,不隨意加快教學進度,不布置難度水平超過課標要求的作業(yè)。3、嚴控作業(yè)總量。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yè),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yè)不超過60分鐘。學校各科作業(yè)實施三級審核制度:班主任、備課組長、教導處,每天、每周對作業(yè)的質與量、多少舉行審核,簽字確認。學校定期和家長了解情況。,4、嚴肅作業(yè)批改。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yè),提倡作業(yè)全批全改、要留就批改、個別輔導可以面批面改等方式舉行,以便充分掌握學情,不得只布置不批改,不得對付性批改。不得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yè)檢查任務,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yè)。5、規(guī)范班級交流。學校制定班級微信群、QQ群、釘釘群規(guī)范使用規(guī)定,班級群只能用作學校教師和家長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溝通和相關緊急事項的通知,除因疫情防控等原因有特別要求外,嚴禁老師在班級群布置家庭作業(yè)。每一個群的群主是主要責任人。二、加強睡眠治理1.減輕課外負擔。家長依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挑選適當?shù)募彝ソ逃绞?,不拔苗助長,不給學生安排太多的家庭作業(yè)和輔導班,給孩子們更多的時光進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定期組織針對家長的培訓,達到家校思想一致。2.保證睡眠質量。學生到校時光不得早于7:40,家長保證學生每天10小時的睡眠時光。三、加強手機治理1.有限帶入校園。原則上學生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禁止將手機帶入課堂。2.規(guī)范作業(yè)布置。加強課堂教學和作業(yè)治理,教師應通過課堂板書方式給學生當面布置作業(yè),不得用手機布置作業(yè),不得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yè)。,3.加強教育引導。通過國旗下講話、班隊會、心理輔導、校規(guī)校紀等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引導,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并合理使用手機,提高學生信息素質和自我治理能力,幸免簡單粗暴治理行為。4.做好家校溝通。家長應履行教育職責,加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催促治理,嚴格操縱學生居家使用電子產品,防止學生沉迷網絡。家長老師及時保持溝通,掌握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形成家校協(xié)同育人合力。四、加強讀物治理1.激發(fā)閱讀興趣。學校強化對學生閱讀的深入研究與指導,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習慣。學校組織開展讀書節(jié)等全民閱讀系列活動,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經典,夯實學生文化知識基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2.推舉優(yōu)秀讀物。參照《教育部推舉新課標中小學課外閱讀書目》,結合實際制定適合本校學生閱讀能力的推舉書目,向學生推舉經典類和前沿類的優(yōu)秀讀物。3.加強圖書建設。每班教室設置圖書角、圖書柜、小書箱等,方便學生閱讀,豐富閱讀體驗。五、加強體質治理,1.開展體育運動。學校開展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每天陽光運動不少于1小時。每個學生掌握至少2項日常鍛煉的體育技能,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體質健康水平切實得到提高。教師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課,保證學生每節(jié)課間歇息并舉行適當身體活動,減少靜態(tài)行為。2.綜合防控近視。非學習目的的電子產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鐘后,應歇息遠眺放松10分鐘。幸免不良用眼行為,監(jiān)督并隨時糾正孩子不良讀寫姿勢,應保持“一尺、一拳、一寸”要求,讀寫延續(xù)用眼時光不宜超過40分鐘。3.加強健康教育。通過有計劃地開展學校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意識與公共衛(wèi)生意識,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自覺地采用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減少或消除影響健康的驚險因素,為一生的健康奠定堅實的基礎。解讀“要求學校加強作業(yè)、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等五項治理”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了《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以下簡稱《評價指南》)?!对u價指南》著力構建以進展素養(yǎng)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把學生進展質量評價作為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的核心,扭轉“唯分數(shù)、唯升學”不良傾向。,***介紹,《評價指南》從縣域、學校、學生三個層面提出了指標體系??h域義務教育質量評價主要包括價值導向、組織領導、教學條件、教師隊伍、均衡進展等五方面內容,學校辦學質量評價主要包括辦學方向、課程教學、教師進展、學校治理、學生進展等五方面內容,學生進展質量評價主要包括學生品德進展、學業(yè)進展、身心進展、審美素質、勞動與社會實踐等五方面內容。“制定《評價指南》,把促進學生全面進展、健康成長作為一條紅線貫通始終。”***說,“比如說在縣域教育質量評價當中,我們把價值導向作為一個重要的評價內容,重點考察這個地方是不是降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不是樹立了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念和正確的政績觀,是否做到了不給學校下達升學指標,不單純地以升學率或者考試成績來評價學校、評價校長、評價老師。”***特殊提到,教育部此前要求學校加強作業(yè)、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等五項治理,看上去似乎是小事,實際上是“小切口大改革”。“這五項治理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全面進展和健康成長,這也是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這次把這些內容都作為評價學校的重要內容,也是回應了社會和各方面的廣泛關注和期待。”《評價指南》要求,在實施工作中要注重結果評價與增值評價相結合,既要關注合格程度,又要關注進步程度、努力程度;注重綜合評價與特色評價相結合,既要關注整體成效和全面進展,又要關注特色進展和個性進展。,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認為,《評價指南》在評價中強調了“變化情況”,例如要求“關注學生進展、學校辦學、縣域義務教育進展合格程度的同時,關注其進展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進步程度,科學評判地方黨委政府、學校和教師的努力程度”。這些要求符合我國的教育實際,能讓所有教育人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希翼。董奇談到,評價的目的不是要分三六九等,而要因地制宜,符合實際,看起點、看進步、看增值。實事求是考察不同地區(qū)與學校在經濟社會進展條件、教育進展水平、師資生源等方面的差異,強調在自身原有基礎上的進展變化和進步貢獻,有利于調動全體教育系統(tǒng)的領導、教師們的積極性、制造性,做到更加公平公正。《評價指南》明確,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行縣和校自評、市級復核、省級評價、國家抽查監(jiān)測,并強調要不斷完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結果運用的機制,充分發(fā)揮評價結果對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引領和促進作用,將學生進展質量評價結果作為學校辦學質量評價和縣域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的重要根據(jù),將學校辦學質量評價結果作為對學校獎懲、政策支持、資源配置和考核校長的重要根據(jù),將縣域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結果與縣級黨政領導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進展認定等工作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