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畢業(yè)致辭: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要把自己當回事兒
ID:45297 2021-10-21 1 6.00元 4頁 15.25 KB
已閱讀4 頁,剩余0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6.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大學教授畢業(yè)致辭: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要把自己當回事兒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2021屆畢業(yè)典禮。我謹代表全校老師向全體畢業(yè)生致以最誠摯的祝賀!  你們當中,大部分是即將走出校園參加工作的同學,還有一部分是已經考上碩士生或博士生繼續(xù)求學的同學。我這里主要想對即將走向社會的同學說幾句自己對“走出校園之后”的理解。至于繼續(xù)留在校園求學的同學,很快就會有新的開學典禮等著你們。當然,如果你們想試著先從畢業(yè)典禮開始,走一段不一樣的新征程,或許也可聽一聽。  我本來想找一些文采燦然的詩句為大家壯行,找來找去,突然發(fā)現,走出校園之后,會漸漸將分行的詩句拉成流水的散文。于是,我想到了大家熟悉的“靈魂三問”: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到哪里去?這里便想跟大家討論一下校園內外的“靈魂三問”問題。,  校園里,我們是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校園外,我們是社會人,無論走向哪里,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創(chuàng)造價值。校園內的主要關系是線性的,確定的東西太多;校園外的主要關系是立體網狀的,不確定的東西太多,而且會不斷浮現出新的復雜性。有一本書叫《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我深以為然。這就要求我們在復雜的世界中力求做一個有良心、有追求、有規(guī)則的人,這是不確定中所應堅守的確定的一面。不管社會有多么不確定,一定有基本的原則和規(guī)則,我們要力求在析美、求真、行善中生存和發(fā)展。這就是信念。我們要做一個有信念的人。有了信念,才有使命感,才有責任心,才能走在大道上。,  校園里,常常是稍作努力便有成果;校園外,有時倍加勤奮也未必獲得成就。校園里,評定高低成敗的往往是分數;校園外,評定得失成敗的往往是價值,不見了直觀的試卷和絕對的分數,更需要持續(xù)的砥礪前行才能有成就。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更多的情況是,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因此,我們首先要堅持不懈地將一件一件手邊的事做到位,做出感覺,做出自信,讓成功助力成功;同時學會在失敗的裂變中孕育新的能量,重新找到前進的方向和賽道。這就是韌性。我們要做一個有韌性的人。有了韌性,才有定力,才能塑造成功,才會發(fā)現只有不得已的失敗才有經驗的意義,那種因漫不經心、固執(zhí)己見、墨守成規(guī)、恣意妄為而帶來的失敗只會招致更多的失敗?! ⌒@里,所學的多是一種存量知識。走入社會以后,我們很快就會發(fā)現,在大學里獲得的那點存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不斷地增加流量,優(yōu)化增量。大學里學到的知識,如果不是接著做學問,能夠直接用之于社會的并不多(當然,這部分非常核心)。要想成為一個有增量的人,所應具備的最根本的思維方式是:創(chuàng)設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路徑。不要簡單地將問題拋給別人,更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問題。關于增量,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方面,就是它既包括知識的增量,也包括協(xié)作關系的增量。不要總是希望別人懂你、幫助你,而要在協(xié)作過程中用踏實的行動來讓別人了解你、支持你,哪怕他最終并不理解你。這些都是增量。我們要做一個有增量的人。有了增量,才能自我賦能,才能獲得加持,才能走到更復雜的網絡關系中去為社會提供增量?! ∩厦孢@三個方面,就是我這些天從已經畢業(yè)的學生那里和我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審視靈魂三問的一些思考。其實,有信念、有韌性、有增量,都存在于底線思維中,有了這些做人做事的底色,無論我們走到哪里,母校都踏實,老師都放心!,  在過度強化內卷、焦慮、躺平這些概念的當下,我們要用信念對抗躺平,用韌性稀釋焦慮,用增量消解內卷。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要把自己當回事兒,讓有限的人生,活出創(chuàng)造性的意義;但也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兒,這個世界并不以你為軸心。現實的生活是散文,很難成為騷賦樂府、律詩絕句。但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賦予詩意,這便是散文詩。  過去已去,凝成回憶;未來在來,充滿期待。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是正在行走的你,是優(yōu)雅、堅韌、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你。今天,秉承“德行言語,敦睦天下”的校訓,我們重新上路啦?! ∽詈?,將我每次學術講座的最后一句話奉獻給已經整裝待發(fā)的你們:  祝大家:每天都能見到藍天白云,流水拂柳,自然的,心靈的。
同類資料
更多
大學教授畢業(yè)致辭: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要把自己當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