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3構成物質的微粒(1)【學習目標】1.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原子、分子、離子等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2.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質。3.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xiàn)象。4.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5.能根據(jù)原子序數(shù)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6.能正確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7.知道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離子可以互相轉化,初步認識核外電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教學重點】物質的微粒性,分子運動、分子間有空隙的微觀想象的形成;能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xiàn)象?!窘虒W難點】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表象,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點;能用分子、原子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xiàn)象。【教學手段】實驗為主,多媒體為輔【教學課時】3課時【教學用具】硫酸銅濃氨水酚酞試液酒精注射器玻璃棒燒杯濾紙條紅墨水量筒膠頭滴管【教學流程】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前提測評→實驗探究→討論、交流與表達→思維訓練→學生課堂小結。達成學習目標1.2.3,分三步完成:A.情景導入B.教師引導,進行探究,達成目標1.2.3C.鞏固目標1.2.3教學過程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A.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學生閱讀學習目標→學生看書討論→做前提測評練習題[創(chuàng)設情景]教師在教室里噴灑香水[提出問題]為什么能聞到香味?[引入課題][板書]單元3構成物質的微粒展示學習目標布置做前提測評練習題1.思考問題2.閱讀教學目標3.做前提測評練習題激發(fā)興趣學生置身于特定背景的學習情景中,被生動的實驗所吸引,獲得情感的激發(fā),順利切入主題內容的學習。知道學習要求,有的放矢討論、猜想-5-
B.教師提示→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教師指導,得出結論→達成目標1.2.3。[設問]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五彩繽紛的物質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那么,物質又是由什么構成的呢?讓我們通過進一步的實驗去探求和發(fā)現(xiàn)物質內部肉眼看不見的秘密吧。相信換一個角度看世界,變一種觀點解讀物質,能幫助我們揭開許多不解之謎?;顒优c探究:物質的微粒性指導學生實驗探究[板書]一、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講解〕許多實驗表明,物質都是由極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構成的,人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物質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和離子等微粒構成的,有的物質由分子構成,如水、氧氣等;有的物質由原子構成,如鐵、金剛石等;有的物質由離子構成,如食鹽、硝酸鉀等;看課本第35頁圖2-11第一圖,說明:分子、原子等是真實存在的。[設問]: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哪些基本性質?活動與探究:構成物質的微粒的基本性質學生動手看書P34-P35探究實驗1:(1)用放大鏡觀察一塊硫酸銅晶體;(2)將硫酸銅晶體碾碎后,再用放大鏡觀察;(3)將碾碎的硫酸銅晶體溶于水中,再用放大鏡觀察;(4)將(3)所得溶液加水稀釋后,觀察稀釋后溶液的顏色。猜想思考、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硫酸銅是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的??凑n本第35頁圖2-11第一圖看課本第38頁圖2-13閱讀課本第38頁倒數(shù)第二段得出結論:分子、原子、離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掌握科學探究的初步方法,學會合作、交流。引領學生從五彩繽紛的宏觀世界步入充滿神奇色彩的微觀世界。布下的懸念為進一步研究物質的微粒性,埋下線索。強化觀察分析能力,為局部探究。觀察和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初步建立“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能力。掌握科學探究的初步方法,學會合作,交流,培養(yǎng)動手、動腦能力。-5-
[板書]二、構成物質的微粒的基本性質?!蔡岢鰡栴}〕分子、原子、離子能用肉眼看見嗎?說明它們的大小是怎樣的?推測一:構成物質的分子等微粒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板書〕1.構成物質的分子等微粒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提示]看課本第35頁圖2-11〔提出問題〕藍墨水滴入水中會有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能聞到濃郁的花香?推測二:構成物質的分子等微??傇诓粩嗟剡\動著指導實驗〔引導思考〕這些現(xiàn)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能提出假設嗎?這說明什么?指導學生得出結論:〔板書〕2.構成物質的分子等微粒在不停的運動著。假設猜想、討論探究實驗2:構成物質的分子等微粒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分為兩個大組)一組:在小燒杯A中加入20mL蒸餾水,滴入2~3滴酚酞試液,在小燒杯B中加入20mL濃氨水,用一只大燒杯把A、B兩只燒杯罩在一起,過一會,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二組:在濾紙條上分別滴三滴酚酞試液,把該濾紙條放入試管,再在試管口放上滴有濃氨水的棉花,過一會,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思考問題,討論分析得出結論:分子等微粒是不停的運動著的。假設猜想,設計實驗方案掌握科學探究的初步方法,學會合作、交流,培養(yǎng)動手、動腦能力。該環(huán)節(jié)通過有趣的開放性實驗和問題思考、討論、爭論達到思想的碰撞,激發(fā)新思維。通過物質及其變化的宏觀現(xiàn)象與微觀本質的聯(lián)系,促成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變,培養(yǎng)良好的微觀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開放的問題設計使學生能用多種多樣的方法達到目的,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參與意識。掌握科學探究的初步方法,學會合作,交流,實驗方案的設計。-5-
〔引導思考〕既然分子等微粒在不停的運動著,它有沒有快慢呢?如果有,它的快慢與什么有關呢?推測三:構成物質的分子等微??傇诓粩嗟剡\動著,溫度越高,運動速度越快。〔板書〕3.構成物質的分子等微粒的運動快慢與溫度有關。〔提出問題〕你能舉出生活中體現(xiàn)分子運動及分子運動快慢與溫度有關的實例嗎?泡糖水時,把糖放到開水中,糖不見了,而杯中的水卻變甜了。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嗎?〔提出問題〕一杯水中放入一大塊方糖,這杯水的體積會怎樣?探究實驗3:在兩只燒杯中分別倒入2/3體積的熱水和冷水,然后同時用膠頭滴管將紅墨水滴入兩杯水中,觀察現(xiàn)象,并進行對比。思考回答回答思考、討論、猜想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和程序通過實驗與觀察、思考與討論自主學習,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在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時,又適時地進行具體指導,使每個探究活動的教育價值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引導思考〕:將硫酸銅晶體放入水中攪拌后,硫酸銅晶體就看不見了,硫酸銅晶體是不是消失了?為什么?這說明了什么?[提示]水是由大量水分子聚集而成,那么,當分子聚集在一起構成水分子時,分子之間是否會有空隙呢?推測四:構成物質的分子等微粒間有間隔。指導實驗〔講解〕事實上,很多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除了有大小不同之外,分子間還有一定的空隙,這樣,小的分子就穿插在另一種較大的分子之間的空隙里了,所以表現(xiàn)為兩種互不反應的物質混合在一起體積減小了。探究實驗4:分子等微粒間有間隔用量筒分別進行下列實驗,事先預測結果并與記錄值進行比對。(表格見《探究活動報告》)思考:10mL酒精+10mL酒精<20mL,為什么會出現(xiàn)體積差異?討論、分析,聽教師點撥講解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學會分析的方法掌握科學探究的初步方法,學會合作、交流。-5-
〔板書〕4分子等構成物質的微粒之間有一定的間隔〔引導思考〕不同狀態(tài)的物質的分子間的空隙是否一樣大呢?分子間的空隙可不可以改變呢?指導學生探究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探究實驗5:同學合作各取兩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將栓塞向外拉,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用手指頂住針筒末端的小孔,將栓塞慢慢推入,哪一支針筒內的物質容易被壓縮?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得出結論:氣體物質間粒子的間隔較大,液態(tài)物質間粒子的間隔較小,間隔最小的是固態(tài)物質,所以氣體往往比較容易壓縮,固體和液體不易被壓縮。從自然、生活到學科知識,再將學科知識應用到解析實際問題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突破了教學的難點。C.學生小結課堂收獲→鞏固練習→歸納總結引導學生課堂小結出示嘗試練習布置課外作業(yè)學生各抒己見,自己課堂小結做練習,進行思維訓練。學生練習,教師評價。學生間可以討論,教師多觀察幫助差生。總結自己的得失,便于及時矯正。獲得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落實所學知識。【板書設計】單元3構成物質的微粒一、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二、構成物質的微粒的基本性質1.構成物質的分子、原子和離子的質量和體積很??;2.構成物質的分子、原子和離子等微粒在不斷地運動;3.構成物質的分子、原子和離子等微粒的運動速度和溫度有關;4.構成物質的分子、原子和離子等微粒間有一定的間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