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義務教育學校如何落實“雙減”原稿與中小學義務教育“雙減”意見專題學習教師心得體會稿2021年義務教育學校如何落實“雙減”原文稿教育部7月13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提出,無論課后服務還是暑期托管,學校都要發(fā)揮好主渠道、主陣地作用。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提出,減輕學生負擔的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做到應教盡教,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要鼓勵支持學校開展各種課后育人活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據教育部統(tǒng)計,截至5月底,全國已有10.2萬所義務教育學校開展課后服務。同時,不少地方的暑假托管服務措施也紛紛出臺。開展暑期托管是否意味著教師的寒暑假取消了?這是最近社會上討論得最為熱烈的話題之一。今天,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給出了答復:“這樣的說法是沒有依據的。”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支持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要統(tǒng)籌合理安排教師志愿參與托管服務的時間,依法保障教師權益,既要保障教師暑假必要的休息時間,也要給教師參與暑期教研、培訓留出時間。,呂玉剛說,對志愿參與的教師應給予適當補助,并將志愿服務的表現(xiàn)作為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參考。呂玉剛還指出,在鼓勵教師志愿參與暑期托管服務的同時,也要調動、支持社會專業(yè)人士參與托管服務工作。既可以把社會志愿者引到學校來,和老師一起為學生提供暑期托管服務,也鼓勵社會志愿者積極承擔社區(qū)、共青團、婦聯(lián)組織的托管服務。“比如海南三亞,在組織暑期托管時就吸引了許多大學生志愿者來參與,這也是大學生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呂玉剛說?!锻ㄖ芬蟾鞯匾獜谋镜貙嶋H出發(fā),鼓勵有條件的學校積極承擔學生暑期托管服務工作。同時,教育部門還應積極會同共青團、婦聯(lián)、工會、社區(qū)等組織,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形式多樣的暑期托管服務。也有家長擔心“暑期托管變成第三學期”。“這種提法也是不符合實際的。”呂玉剛說,一方面,學校的托管不是學生暑期生活的全部;另一方面,托管服務的內容也不同于正常的學期教育教學內容。“假期不能把孩子們全圈在學校里,還要讓他們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呂玉剛說。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丁大偉介紹,北京市已經啟動暑期托管服務,從7月19日開始至8月20日結束,共分為兩期,每期12天。這樣的安排既給有需要的學生提供了暑期的托管服務,也給學生留出了自由時間。,《通知》提出,托管服務應以看護為主,確保學生能夠得到充分休息。學校要開放教室、圖書館、運動場館等資源設施,合理組織集體游戲活動、文體活動、閱讀指導、綜合實踐等。還要積極拓寬資源渠道,充分利用當地紅色教育基地、博物館等社會教育資源,積極吸納大學生志愿者、社會專業(yè)人士等參與學校托管服務,使學生更好地利用暑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有專家提出,假期托管要解決低齡學生暑期“看護難”問題,但不能滿足于此,而是要以學生的健全成長為目標,也需要以此為標準對托管服務進行規(guī)劃、實施、選擇和要求。“假期托管的對象是鮮活有個性并處在成長中的未成年人,前提應該是保障安全,但又不能止于保障安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家長、托管方和管理方都必須明確,家長是托管服務的間接對象,為家長解難不是最終目標;學生是托管服務的直接對象,學生的健全成長才是最終目標,是比安全更高層次的需求和要求,不能本末倒置地為了安全而忽視、壓制學生的健全成長。另外,教育部提出學校提供了暑期托管服務并不意味著家長就可以“一推了之”。“我們希望家長能夠更多地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呂玉剛說。除了寒暑假,課后“三點半”問題也是中小學生學業(yè)負擔重的另一重要原因。,長期以來,為了減輕學生在校的學習負擔,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小學基本在下午3點半左右放學,而此時大部分學生家長還沒有下班,一些家長不得不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訓機構,于是造成“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現(xiàn)象。今天的會上,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提出,各地各校要將課后服務作為解決家長“急難愁盼”問題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來抓,要確保今年秋季開學后實現(xiàn)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并努力實現(xiàn)有需要的學生全覆蓋。廣告為了保證課后服務時間,教育部將在各地推行課后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結束時間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對家長接孩子還有困難的學生,應提供延時托管服務。教育部同時要求,學校要結合辦學特色、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積極開發(fā)設置多種課后服務項目,切實增強吸引力和有效性。,對于部分家長提出的希望課外服務提供“培優(yōu)補差”的要求,呂玉剛回應,課后服務要更好地為學生們提供多種途徑的學習、興趣、拓展活動。他提出,課后服務要做好4件事:指導學生認真完成好作業(yè);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扶指導答疑;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拓展的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閱讀活動、社會實踐、勞動實踐、興趣小組、社團活動。2021年中小學義務教育“雙減”意見專題學習教師心得體會1500字文稿落實“雙減”劃好“雙槳”“雙減”政策的落地引發(fā)了社會的極大關注,給廣大學生和家長釋放了利好的信號,同時也給學校和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義務教育階段的老師,我深深感受到身上的壓力與責任并重,同時也認為,要想真的落實好“雙減”,減負的同時又做到增效,必須要劃好學校學習的“雙槳”——向課堂和作業(yè)要質量。一、課堂教學提質量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學生知識的接受、方法的提煉、語言的淬煉、思維的碰撞以及價值觀的養(yǎng)成,皆在40分鐘的課堂中得以發(fā)生并收獲??梢哉f,課堂的效率決定了學生學習的質量、作業(yè)的質量與速度以及思維的提升。所以,我認為,作為教師,首先要扎扎實實、盡心盡力的備好每一堂課,課前充分了解學生學情,預設學生問題,做到因材施教,課堂上充分的尊重學生,給予并鼓勵學生有表達與思辨的機會,不做“填鴨式”的教學,做到“以點帶面”、精講精練,重方法的引導與提煉,輕知識的傳授與說教。,二、課間交流潤心靈《三國志》有云:“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學習之事亦是如此。課堂學習是雙向發(fā)生,教師是引導者,學生為主體,并非教師備好課就一定能上好課,如果學生不配合或狀態(tài)不好,再好的課也會沒有質量。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成長歷程,他們的感受、認知、思考方式都不盡相同。所以,如果不關注學生個體,皆如對待生產線出來分毫不差的產品一般,那教育就會顯得冰冷而沒有溫暖?;诖耍以谡n堂上不僅是教授學生,同時更注重與學生的心靈交流,努力與他們處在平等的位置,去傾聽他們,與他們打成一片。而且我特別重視課間交流,課間10分鐘看似很短,但是能夠做到按時下課,將這些時間留給學生,留給自己與學生輕松的交流,在輕松的氛圍中了解他們、走近他們,學生的心暖了,他們的勁就更足了,課堂就會更專注了。三、作業(yè)布置有指向,我是一名數學老師,布置作業(yè)時完全可以“簡單粗暴”一點。比如,今天學習了乘法的筆算,完全可以布置n道豎式計算回去讓學生去練習,但是,如果都是這樣的話,學生的收獲不大。所以,作業(yè)的布置一定要動動腦筋,不能太“簡單粗暴”,要讓學生明白作業(yè)布置和練習是有指向的,而不是單純的讓學生熟悉一項技能,掌握一門知識。我們要讓自己布置的作業(yè)是是充滿了生機的、多元的,讓學生不是為了完成作業(yè)而作業(yè),而是通過作業(yè)的過程提升能力。比如,在教授筆算時,我除了布置筆算練習外,還增加了讓學生跟自己的父母去講算理的過程,并要求他們來錄視頻或音頻,這樣的作業(yè),讓學生與家長增強了互動,又在互動中鞏固了知識,提升了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四、課后輔導抓本質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明白的一點就是,無論你的課堂多么高效,跟學生的交流多么和諧,作業(yè)布置多么有指向,并不意味著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都很好。所以,課后輔導對于學生也是至關重要的。我認為,給學生的課后輔導不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而是要學會診斷“抓本質”,重知識的梳理和方法的提煉,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比如,有一次,一個學生問我關于比的題目,我在跟他交流中,明白了其實他是對比的意義還不夠理解,所以我先幫他把比的知識進行了一些梳理,結合除法以及分數與比之間的練習,讓他更好的明白,最后,我沒教他這道題,他說他已經會了。“雙減”的落地,意味著社會以往對學生“揠苗助長”的態(tài)勢說再見,意味著我們要對自身教育教學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意味著我們要把學生達到能力培養(yǎng)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學校,我會做到劃好作業(yè)與課堂的“雙槳”,為學生的學習路保駕護航,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