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3個專題知識點 解題模板與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
ID:48923 2021-10-08 1 8.00元 37頁 3.39 MB
已閱讀10 頁,剩余27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8.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2022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生物的變異、育種與進化解題模板與練習題匯編【解題模板】一、生物變異類型的分析1.不同變異類型的判斷宏觀角度:看生物種類;看變異性狀的傳遞;看變異個體數(shù)量微觀角度:細胞分裂類型;基因;顯微觀察2.基因突變類型的判斷(1)堿基對變化種類確定:a.比序列:對比基因突變前后堿基序列或多肽鏈的氨基酸序列b.找位置:依據(jù)對比結果,在變化點找出突變位置b.定變化:確定基因突變類型(2)顯性突變與隱性突變的判斷交配實驗:突變體自交:后代是否出現(xiàn)野生型突變體與野生型雜交:后代是否出現(xiàn)突變體二、常染色體基因定位與育種分析1.常染色體基因定位2.育種分析(1)明確目標分析變量:目的品種性狀的顯隱性、基因型(2)選擇源種構建親本模型:依據(jù)目的品種和材料選擇源品種(3)選擇方法推導過程:依據(jù)各育種法的特點、育種要求、品種的繁殖特點制定育種方案(4)進行預測汰劣留良:依據(jù)生物的遺傳特性和性狀特點選擇合適的篩選方法三、現(xiàn)代生物理論核心問題分析1.基因頻率與生物進化的關系(1)計算:基因頻率(區(qū)分常染色體基因頻率與性染色體基因頻率)第37頁共37頁 (2)推斷:生物是否發(fā)生進化2.生物進化與物種形成【練習】1.倒位的兩條染色體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也可能發(fā)生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交換。如圖為果蠅精原細胞中倒位染色體發(fā)生交換的部分圖示,已知染色體所含基因不完整時配子無活性。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隨機斷裂”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B.配子細胞中所含染色體會發(fā)生染色體片段缺失C.該精原細胞能產(chǎn)生4種染色體正常的配子D.倒位的遺傳學效應可能抑制基因重組的效應2.深海中生存著一種通體透明的超深淵獅子魚,它與棲息于海岸巖礁的獅子魚相比,色素、視覺相關基因大量丟失,與細胞膜穩(wěn)定有關的基因也發(fā)生了變化,增強了該魚的抗壓能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超深淵獅子魚視覺退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了定向改變B.超深淵獅子魚與棲息于海岸巖礁的獅子魚可能存在生殖隔離C.深海環(huán)境的定向選擇提高了與超深淵獅子魚細胞膜穩(wěn)定有關基因的頻率D.超深淵獅子魚個體間在爭奪食物和棲息空間中相互選擇,共同進化3.線蟲的npr-1基因編碼一種G蛋白偶聯(lián)受體,該基因突變?yōu)镹PR-1,其編碼的蛋白質第215位氨基酸殘基由纈氨酸變?yōu)楸奖彼?,導致線蟲覓食行為由“獨立覓食”變?yōu)椤熬奂捠场?。在食物匱乏時,“聚集覓食”使線蟲活動范圍受限,能量消耗減少,有利于交配,對線蟲生存有利。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食物匱乏誘發(fā)npr-1基因突變,使線蟲覓食行為發(fā)生改變B.npr-1基因發(fā)生的突變可能是由于堿基對的增添或缺失引起的C.食物匱乏直接作用于線蟲覓食行為引起NPR-1的頻率提高D.G蛋白偶聯(lián)受體的結構變化是決定線蟲覓食行為改變的根本原因第37頁共37頁 4.果蠅的兩條X染色體可以連在一起,成為一條并聯(lián)的X染色體,帶有一條并聯(lián)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的果蠅(品系C)表現(xiàn)為雌性可育。對于果蠅來說,帶有一條并聯(lián)X染色體和一條正常X染色體是致死的,沒有X染色體也是致死的。用化學誘變劑誘導正常的野生型雄果蠅,然后讓該雄果蠅和品系C進行雜交,以下對雜交結果的分析正確的是()A.子代雌果蠅都帶有并聯(lián)X染色體,子代雄果蠅X染色體來自親代雄果蠅B.若子代雄果蠅有某突變性狀而雌果蠅沒有,則該突變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C.若子代雌果蠅有某突變性狀而雄果蠅沒有,則該突變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D.若子代果蠅都出現(xiàn)了某突變性狀,則該突變基因最有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5.海綿等足蟲棲息在海生海綿的中央腔中,雌蟲的外觀都一樣,雄蟲的形態(tài)有大、中、小3種類型,且這3種不同形態(tài)的雄蟲會釆取不同的生殖對策:大雄蟲傾向于用戰(zhàn)斗來保衛(wèi)海綿中央腔中的多個雌蟲;中雄蟲會模擬雌蟲,與大雄蟲共處一室;小雄蟲回避大雄蟲并埋伏在其周圍,伺機與雌蟲交配。研究表明,大、中、小雄蟲的體型差異主要由一個基因的3個等位基因a1、a2、a3的表達差異所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3種雄蟲的平均繁殖成功率一定存在顯著差異B.大、中、小雄蟲存在生殖隔離,分屬三個種群C.3種雄蟲具有不同的生殖對策是不同雄蟲間共同進化的結果D.經(jīng)歷很長時期后,種群中a1、a2、a3的基因頻率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6.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東南亞湄公河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163個新物種,其中之一就是野生香蕉,如圖為野生香蕉和食用香蕉的染色體核型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雌雄同體的野生香蕉的染色體組和基因組都涉及11條染色體B.據(jù)圖可知,食用香蕉的形成涉及了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和結構變異C.栽培的食用香蕉屬于三倍體,其成熟果實中通常不會出現(xiàn)種子D.用生長素處理野生香蕉得到無子香蕉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7.食人蠅可以依靠吸食鮮活的生物肌體而活,是家畜的毀滅性物種。為了根除食人蠅之害,科研人員在實驗室里對兩組數(shù)量相同的食人蠅進行不同的處理:一組使用殺蟲劑;另一組使用電離輻射照射食人蠅的幼蟲,得到雄性不育的食人蠅群體,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第37頁共37頁 A.殺蟲劑會誘使群體中的食人蠅產(chǎn)生抗藥性突變,殺蟲劑效果下降B.長期使用殺蟲劑處理食人蠅,殺蟲劑決定了食人蠅進化的方向C.使用殺蟲劑和電離輻射均可以改變食人蠅種群的基因頻率D.用電離輻射處理食人蠅幼蟲的方法可以根除食人蠅之害8.慧星蘭的花矩長達30cm,只有底約4cm處才有花蜜。達爾文曾預測肯定存在這樣的昆蟲,它們生有同樣細長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從花矩中吸到花蜜。大約50年后,研究人員果然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蛾類昆蟲——非洲長喙天蛾,它長著25cm長的口器,其在盡量伸長口器去吸花矩底部的花蜜時,身體會擠壓到花冠,花粉會沾到身上,因此,在這樣的情形下,蘭花的花矩越長,它就會沾到更多的花粉,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根據(jù)資料推測消費者對植物的傳粉和種子的傳播等可能具有重要作用B.非洲長喙天蛾的口器越來越長是自然選擇使基因發(fā)生定向變異的結果C.花矩高度特化的慧星蘭將自身的遺傳物質傳遞給后代的概率更高D.慧星蘭與非洲長喙天蛾的某些形態(tài)特征彼此相適應,是共同進化的結果9.正常栽培水稻不能越冬,而野生稻卻具有抗寒性等特點,科學家運用這兩種水稻培育出了新品種“傻瓜水稻”,該水稻能夠實現(xiàn)無性繁殖并具有較強的抗病性等,類似于韭菜,割完后的稻茬第二年還能再生長,并能收獲種子。如圖為“傻瓜水稻”的培育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過程①②的目的是將親本的優(yōu)良性狀集中在一起,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組B.由圖可知“傻瓜水稻”是多倍體,過程④的作用是選出雜合的“傻瓜水稻”C.可以通過基因工程育種方式定向改造“傻瓜水稻”的性狀D.割完后的稻茬第二年再生長出的新苗沒有發(fā)生性狀分離10.果蠅體內(nèi)兩條X染色體有時可融合成一個X染色體,稱為并連X(記作“X∧X”),其形成過程如圖所示。一只含有并連X的雌蠅(X∧XY)和一只正常雄蠅雜交,子代的基因型與親代完全相同。子代連續(xù)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稱為并連X保持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第37頁共37頁 A.形成X∧X的過程中發(fā)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B.染色體組成為X∧XX、YY的果蠅胚胎致死C.在并連X保持系中,親本雄蠅的X染色體傳向子代雌蠅D.利用該保持系,可“監(jiān)控”雄蠅X染色體上的新發(fā)突變11.費城染色體指人類異常的22號染色體,因其首先在美國費城一例白血病患者中發(fā)現(xiàn)而被命名。如圖為費城染色體形成過程,ABL1基因控制合成酪氨酸激酶,當ABL1基因和22號染色體上的BCR基因形成BCR一ABL1嵌合基因后,細胞內(nèi)酪氨酸激酶活性異常增高,活化了許多調(diào)控細胞周期的蛋白和酶,細胞分裂加速,進而致癌。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費城染色體的形成是染色體結構變異和基因重組的結果B.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圖示變異及BCR-ABL1嵌合基因的位置C.細胞內(nèi)酪氨酸激酶直接控制細胞分裂,若其活性升高,可能致癌D.圖示變異會同時導致9號和22號兩條染色體上基因的數(shù)目、排列順序改變12.吖啶類染料是一類重要的誘變劑。若這類物質插在模板鏈上,新鏈合成時必須要有一個堿基與之配對;若在合成的DNA新鏈中誘變劑取代一個堿基,在下一輪復制前該誘變劑丟失,則復制形成的DNA分子中將會減少一個堿基對,該類誘變劑引起移碼突變的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第37頁共37頁 A.基因中發(fā)生上述變化會使基因在表達時提前或延遲終止B.上述增加或缺失突變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C.上述增加或缺失突變會導致某一個氨基酸發(fā)生改變D.上述增加或缺失突變可能會導致該細胞中基因數(shù)目增加或減少13.水稻是我國主要的農(nóng)作物之一。兩用核不育系水稻(夏季高溫條件下,表現(xiàn)為雄性不育;秋季低溫條件下,恢復育性可以自交產(chǎn)生子粒)在農(nóng)業(yè)上與正常水稻雜交,用于生產(chǎn)高產(chǎn)雜交水稻。請回答下列問題:(1)現(xiàn)有兩個兩用核不育系的水稻,其雄性不育的起點溫度分別為23.3℃和26℃。在制備高產(chǎn)水稻雜交種子時,由于大田中環(huán)境溫度會有波動,應選用雄性不育起點溫度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寫出用A與H(正常水稻)獲得兩用核不育系水稻A和持續(xù)培育高產(chǎn)水稻的方法(用遺傳圖解表示并標明適用的溫度條件)。(3)在兩用核不育系大田中偶然發(fā)現(xiàn)一株黃葉突變體X。①將黃葉突變體X與正常水稻H雜交,F(xiàn)1均為綠葉,F(xiàn)1自交得F2,F(xiàn)2中綠葉、黃葉之比為3︰1。由以上可以推測,自然黃葉突變體X的黃葉性狀由________基因控制,這一對葉色基因的遺傳符合基因的________定律。②為確定控制黃葉基因的位置,選用某條染色體上的兩種分子標記(RM411和WY146),分別對F2中綠葉群體的10個單株(10G)和黃葉群體10個單株(10Y)進行PCR擴增,之后對所獲得的DNA進行電泳,電泳結果可反映個體的基因型,結果如下圖所示。從圖示可以看出,每個圖中10G個體中的基因型有________種,其中________(填“圖1”或“圖2”)的比例與理論比值明顯不同,出現(xiàn)不同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與普通兩用核不育系相比,利用此自然黃葉突變體培育出的黃葉兩用核不育系在實際生產(chǎn)中應用的優(yōu)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7頁共37頁 14.我國科學家袁隆平院士在雜交水稻領域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培育雜交水稻并大面積應用于生產(chǎn)的國家,為解決我國的糧食自給難題做出了重大貢獻。三系法雜交水稻是我國研究應用最早的雜交水稻,由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種水稻培育而成,如下圖所示。不育系A的花粉不育,這種雄性不育性狀由細胞質基因cms控制,細胞核含有雄性不育保持基因rf。保持系B能保持不育系的細胞質雄性不育性,其細胞質基因Cms正常可育,能夠自交結實。恢復系R含有恢復雄性可育的核基因Rf,與不育系雜交產(chǎn)生的三系雜交稻正常可育且具有雜種優(yōu)勢,即A×R→F1,因為F1的子代的育性、農(nóng)藝性狀等會發(fā)生分離,所以F1種植后不再使用,需每年利用不育系育種。(1)在培育雜交水稻時,選育雄性不育植株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細胞質不育基因可能存在于_______(細胞器)中。繁殖不育系時,不育系A只能做______(填“父本”或“母本”);不育系與恢復系間行種植并單行收獲的原因是_________。(3)由上圖可知,若三系雜交稻中不育系的基因型表示為cms(rfrf),則保持系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恢復系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4)在三系法雜交育種中,選育恢復系非常關鍵。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幾株性狀優(yōu)良、純度高但不含Rf基因的水稻植株(D),現(xiàn)利用基因工程的技術將兩個Rf基因導入不同的植株D中來培育恢復系,為確定Rf基因導入的結果,研究人員的思路是將植株D作為親本與不育系混合種植,單株收獲不育系植株所結種子后,再種植并統(tǒng)計后代的育性情況及其數(shù)量比例,請依據(jù)上述思路完善結果分析:①若____________,則說明兩個Rf導入到保持系D的一條染色體上。②若____________,則說明兩個Rf導入到保持系D的一對同源染色體上。③若____________,則說明兩個Rf導入到保持系D的非同源染色體上。15.2020年11月2日新華社長沙電,袁隆平團隊研發(fā)的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chǎn)突破1500公斤大關。水稻是典型的自花傳粉作物,雌雄同花。水稻具有雜種優(yōu)勢,依靠雄性不育的特性,通過異花傳粉的方式可以生產(chǎn)大量的雜交種。第一代雜交水稻是以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為遺傳工具的“三系法”雜交水稻,水稻的雄蕊是否可育,是由細胞核和細胞質中的基因共同決定的。細胞核的不育基因用r表示,可育基因用R表示;細胞質的不育基因用S表示,可育基因用N表示,無不育基因個體的基因型可表示為N(RR)。只有當細胞核不育基因純合且與細胞質不育基因同時存在時,植株才表現(xiàn)為雄性不育?!叭怠奔葱坌圆挥怠⑿坌圆挥3窒岛托坌圆挥謴拖?。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兩個遺傳組成不同的親本雜交產(chǎn)生的雜種F1優(yōu)于雙親的現(xiàn)象稱為雜種優(yōu)勢。水稻雜交種的優(yōu)點在于雜種優(yōu)勢,培育雜交種的原理是_________。第37頁共37頁 (2)雄性不育系的基因組成是_________。保持系與恢復系的自交種子可繼續(xù)作為保持系和恢復系使用。保持系與不育系雜交,獲得的不育系種子供來年制種和繁殖用,推測保持系的基因組成是_________。不育系與恢復系雜交,獲得的雜交水稻種子供下季大田生產(chǎn)用,推測恢復系的基因組成是_________。(3)第二代雜交水稻是以光溫敏型不育系為遺傳工具的兩系法雜交水稻。光溫敏型不育系的特點是雄性不育主要受細胞核內(nèi)一對隱性基因控制,而且這種不育性隨日照長短而發(fā)生變化,即在夏季長日照條件下表現(xiàn)為雄性不育,可以作為配制雜交種的母本。在秋季短日照條件下雄性可育,可以自交結實,對比“三系法”,這樣的不育系本身就是_________,一系兩用。(4)從信息傳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的角度分析,光溫敏型不育系體現(xiàn)了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由題圖可知,染色體片段“隨機斷裂”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同源染色體分離時,A敘述正確;由題圖可知,該精原細胞經(jīng)減數(shù)分裂可產(chǎn)生四種配子,即ABCDE、ABCD、A、ADCBE,其中ABCD和A均發(fā)生了染色體片段缺失,所含基因不完整,配子無活性,B敘述正確,C敘述錯誤;ABCD和A為倒位交換后新出現(xiàn)的類型,但由于配子不具有活性,沒有存活的后代,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交換屬于基因重組,即倒位后基因重組產(chǎn)生的新類型配子可能不具有活性,故倒位可能會抑制基因重組的效應,D敘述正確。2.答案:D3.答案:C4.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基因突變的相關知識以及獲取信息的能力。用X2表示一條并聯(lián)X染色體,則子代雌果蠅(X2Y)都帶有并聯(lián)X染色體,子代雄果蠅(XY)的X染色體來自親代雄果蠅,Y染色體來自親代雌果蠅,A正確;若子代雄果蠅(XY)有某突變性狀,而雌果蠅(X2Y)沒有,則該突變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B錯誤;若子代雌果蠅有某突變性狀而雄果蠅沒有,則該突變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C錯誤;若子代果蠅都出現(xiàn)了某突變性狀,則該突變基因最有可能位于常染色體上,D錯誤。5.答案:D第37頁共37頁 解析:本題考查生物進化的相關知識點。3種雄蟲的3種生殖對策能相互協(xié)調(diào),平均繁殖成功率沒有顯著差異,A錯誤;大、中、小雄蟲都能與同一類雌蟲交配繁殖,不存在生殖隔離,屬于一個種群,B錯誤;共同進化發(fā)生在不同物種以及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此處沒有共同進化,C錯誤;3種雄蟲能分別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繁殖并將基因傳遞給后代,互不干擾,經(jīng)歷很長時期后,種群中a1、a2、a3的基因頻率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D正確。6.答案:D解析:雌雄同體的野生香蕉無性染色體,因此,染色體組和基因組都涉及每對同源染色體中的1條,共涉及11條染色體,A正確;與野生香蕉的染色體形態(tài)相比,食用香蕉的部分染色體結構發(fā)生了變化,說明發(fā)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另外,食用香蕉屬于三倍體,說明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B正確;三倍體的食用香蕉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紊亂,通常不會產(chǎn)生正常配子,所以通常不會形成種子,C正確;用生長素處理獲得無子果實的原理是生長素促進子房發(fā)育成果實,D錯誤。7.答案:A解析:食人蠅種群在使用殺蟲劑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抗藥性基因突變,在殺蟲劑的作用下,抗藥性基因頻率增大,因此殺蟲劑效果下降,A錯誤;長期使用殺蟲劑處理食人蠅,食人蠅會發(fā)生定向進化,B正確;使用殺蟲劑處理食人蠅,食人蠅種群中抗藥性基因頻率增大,而電離輻射由于能得到雄性不育的食人蠅群體,顯著降低食人蠅種群的數(shù)量,故也能改變食人蠅種群的基因頻率,C正確;用電離輻射處理食人蠅的方法可以使食人蠅的種群數(shù)量隨世代延續(xù)逐漸降低,直到滅絕,因此可以根除食人蠅之害,D正確。8.答案:B9.答案:B解析:過程①②均為雜交育種,目的是將親本的優(yōu)良性狀集中在一起,雜交育種的原理是基因重組,A正確;過程③在低溫誘導下發(fā)生了染色體變異,過程④的作用是選擇出純合的“傻瓜水稻”(多倍體),B錯誤;基因工程是在人為的操作下導入目的基因,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狀,C正確;割完后的稻茬第二年再生長出新苗時進行的是有絲分裂,后代與親本的性狀一致,D正確。10.答案:C11.答案:D解析:由圖可知,費城染色體是染色體結構變異形成的,A錯誤;圖示變異為染色體結構變異,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但不能觀察到BCR-ABL1嵌合基因的位置,B錯誤;細胞內(nèi)酪氨酸激酶并不直接控制細胞分裂,它通過影響調(diào)控細胞周期的蛋白和酶而影響細胞分裂,導致細胞癌變,C錯誤;圖示變異會導致9號染色體上基因數(shù)目減少,而22號染色體基因數(shù)目增加,和正常染色體相比,基因數(shù)目增加或減少也導致其上的基因排列順序改變,D正確。12.答案:A第37頁共37頁 13.答案:(1)23.3;不育起點溫度越低,受粉時出現(xiàn)雄性可育的情況越少,不易出現(xiàn)自交和雜交種混雜的現(xiàn)象(2)(3)①隱性;分離;②2;圖1;待測樣本數(shù)少(4)在苗期即可篩選出雜交種中混有的自交種解析:本題考查了基因分離定律在水稻育種方面的應用。(1)分析題干信息可知,兩用核不育系水稻在溫度不同時育性不同,故可利用該特性進行高產(chǎn)植株的選擇及培育。因不育起點溫度越低,受粉時出現(xiàn)雄性可育的情況越少,不易出現(xiàn)自交和雜交種混雜的現(xiàn)象,故應選擇雄性不育起點較低的溫度23.3℃。(2)在高溫條件下,以A為母本,H為父本進行雜交,收獲A植株上所結的種子即為生產(chǎn)中所用雜交種;因A為兩用核不育系,在秋季低溫條件下,恢復育性可以自交產(chǎn)生子粒,故可在低溫條件下使其自交,收獲種子,以備來年使用,遺傳圖解見答案。(3)①將黃葉突變體X與正常水稻H雜交,F(xiàn)1均為綠葉,則綠葉為顯性性狀,黃葉為隱性性狀,由隱性基因控制;F1自交后代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說明該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②結合前面分析可知H為顯性純合子,X為隱性純合子,由圖中條帶分布可知,每圖中10G個體中條帶分布類型有2種,故對應的基因型有2種;據(jù)上述分析可知,10G個體為綠色植株,其中的基因型應為雜合子︰純合子=2︰1,圖1的比例為1︰1,與理論比值略有不同;出現(xiàn)不同的最可能原因是待測樣本數(shù)少(10個單株)。(4)因黃色植株性狀較為明顯,故與普通兩用核不育系相比,利用此自然黃葉突變體培育出的黃葉兩用核不育系在實際生產(chǎn)中應用的優(yōu)勢是在苗期即可篩選出雜交種(綠葉)中混有的自交種(黃葉)。14.答案:(1)省去人工去雄,(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種子質量)(2)線粒體、葉綠體;母本;間行種植易于不育系與恢復系之間雜交,單行收獲可以分別獲得恢復系和雜交種(3)Cms(rfrf);Cms(RfRf)或cms(RfRf)(4)①后代雄性不育植株:雄性可育植株=1:1;②后代植株均為雄性可育植株;③后代雄性不育植株:雄性可育植株=1:3解析:15.答案:(1)基因重組第37頁共37頁 (2)S(rr));N(rr);S(RR)或N(RR)(3)保持系(4)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解析:(1)利用遺傳組成不同的親本雜交培育雜交種的原理是基因重組。(2)由題干可知,只有當細胞核不育基因純合且與細胞質不育基因同時存在時,植株才表現(xiàn)為雄性不育,故雄性不育系的基因組成為S(rr)。由“保持系與恢復系的自交種子可繼續(xù)作為保持系和恢復系使用”可知,保持系與恢復系均為純種。由題意可知,保持系與不育系雜交可獲得不育系種子,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作母本,其一定會將細胞質不育基因S傳給下一代,若想使雄性不育植株所結的種子保持S(rr)的基因組成,父本的細胞核基因必須是rr,則父本的細胞質基因一定是N,故雄性不育保持系的基因組成為N(rr)。由題意可知,不育系與恢復系雜交,獲得的雜交水稻種子供下季大田使用,故該雜交水稻種子的基因組成為S(Rr),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作母本,其一定會將細胞質不育基因S傳給下一代,則恢復系的細胞核基因為RR。讓基因型為N(RR)或S(RR)的植株作父本與雄性不育植株S(rr)雜交,子代基因型均為S(Rr),故雄性不育恢復系的基因組成為N(RR)或S(RR)。(3)光溫敏型不育系在夏季長日照條件下表現(xiàn)為雄性不育,在秋季短日照條件下表現(xiàn)為雄性可育,對比“三系法”,這樣的不育系本身就是保持系。(4)從信息傳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的角度分析,光溫敏型不育系體現(xiàn)了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第37頁共37頁 2022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細胞呼吸與光合作用解題模板與練習題匯編【解題模板】一、細胞呼吸1.細胞呼吸類型的判斷2.影響細胞呼吸的因素分析(1)識標:弄清橫、縱坐標的含義,區(qū)分自變量、因變量(2)曲線上的特殊點,如起點、拐點、交點、終點等隱含的生物學含義(3)折線:依據(jù)曲線走勢確定因變量隨自變量的變化規(guī)律,分析多條曲線間的關系3.細胞呼吸計算(以氧化底物為葡萄糖為例)依據(jù)底物與產(chǎn)物確定呼吸類型,然后尋找物質間的比例關系,依據(jù)反應式進行計算二、光合作用1.實驗色素帶異常原因分析(“倒推法”探究色素帶異常原因)2.色素種類的判斷一看位置、二看顏色、三看吸收光譜3.光合作用物質與能量轉化分析第37頁共37頁 4.光合作用相關曲線分析(1)識標:弄清橫縱坐標含義,理清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關系(2)明點:注意曲線拐點、與橫縱軸的交點、拐點及不同曲線交點含義(3)析線:依據(jù)曲線走勢確定因變量隨自變量的變化規(guī)律,分析多條曲線間的關系5.光合速率測定方法分析6.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綜合分析7.光合速率日變化曲線分析【練習】1.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都能生存,屬于兼性厭氧菌。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A.酵母菌細胞內(nèi)丙酮酸可在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內(nèi)膜被消耗B.可以根據(jù)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是否變成黃色,判斷酵母菌進行何種呼吸方式C.在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丙酮酸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中,少部分生成ATPD.用酵母菌使葡萄汁發(fā)酵產(chǎn)生葡萄酒,當酒精含量達到12%~16%時,發(fā)酵就會停止第37頁共37頁 2.酵母菌是研究細胞呼吸的好材料,其體內(nèi)發(fā)生的物質變化過程可用圖1表示,圖2則表示其在不同O2濃度下的O2吸收量和無氧呼吸過程中CO2的釋放量。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1過程②產(chǎn)生的CO2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檢測B.過程③發(fā)生在細胞中的具體場所是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nèi)膜C.圖2中乙曲線所代表的生理過程可用圖1中過程①③表示D.在甲、乙曲線的交點,若甲消耗了Amol葡萄糖,則乙此時消耗的葡萄糖為mol3.智能溫室可實現(xiàn)立體栽培、無土栽培,并通過科學的環(huán)境控制手段實現(xiàn)雨水、二氧化碳的全面回收利用,實現(xiàn)高產(chǎn)、節(jié)水。圖1為智能溫室的結構示意圖,圖2、圖3表示某種溫室作物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CO2吸收或釋放速率的變化情況。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1中,立體種植能有效利用溫室內(nèi)的空間和光照條件,提高作物種植密度和產(chǎn)量B.圖2中,夏季晴朗的中午可使用遮陽棚和風扇降低溫度至30℃,以維持較高凈光合速率C.圖2中,該作物呼吸作用最適溫度高于光合作用最適溫度;F點時作物的光合作用強度為0D.圖3中,中午12時可使用CO2發(fā)生器增加室內(nèi)CO2的濃度,以維持較高凈光合速率4.某實驗小組為探究細胞中ROCK1(一種蛋白激酶基因)過度表達對細胞呼吸的影響設置了兩組實驗,對照組為正常成肌細胞,實驗組為ROCK1基因過度表達的成肌細胞。向體外培養(yǎng)的成肌細胞中加入不同物質檢測細胞耗氧率(OCR,可一定程度反映細胞呼吸情況),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第37頁共37頁 A.加入寡霉素后,OCR降低的值可代表機體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用于ATP合成的耗氧量B.FCCP的加入使細胞耗氧量增加,細胞產(chǎn)生的能量均以熱能形式釋放C.ROCK1過度表達只增加細胞的基礎呼吸,而不增加ATP的產(chǎn)生量D.抗霉素A加入后,成肌細胞只能進行無氧呼吸,無法產(chǎn)生[H]和CO25.PSBS是一種類囊體膜蛋白,它能感應類囊體腔內(nèi)的高質子濃度而被激活,激活了的PSBS抑制電子(e-)在類囊體薄膜上的傳遞,最終將過量的光能轉換成熱能釋放,從而防止強光對植物細胞造成損傷。下圖是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字母代表物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光合色素位于類囊體薄膜上,在用無水乙醇進行提取時加入碳酸鈣主要是為了使研磨更充分B.若植株既不吸收也不釋放CO2,則植株中所有圖示細胞產(chǎn)生的A物質全部用于該類細胞的呼吸C.膜蛋白PSBS的激活會抑制C3的還原過程,使光能不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D.抑制反應Ⅰ中的Z蛋白的活性、阻斷反應Ⅱ中的C3還原過程均有利于膜蛋白PSBS發(fā)揮作用6.花生是我國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在鹽堿地種植花生可有效緩解我國糧油爭地矛盾現(xiàn)象。針對鹽堿地花生開花期易遭遇干旱和鹽雙重脅迫現(xiàn)象,研究人員采用外源NaCl盆栽實驗,模擬農(nóng)田干旱和鹽脅迫環(huán)境,探究花生開花期在干旱、鹽脅迫條件下對花生生長發(fā)育及光合特性的影響,實驗結果如下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第37頁共37頁 處理方式葉綠素含量真光合速率干物質量對照組土壤含水量75%++++++++++++干旱脅迫組土壤含水量45%+++++++++鹽脅迫組?+++++++++干旱、鹽雙脅迫土壤含水量45%、NaCl含量0.3%+++A.表中鹽脅迫組的處理方式為土壤含水量75%、NaCl含量0.3%B.干旱、鹽脅迫都能降低花生產(chǎn)量,干早、鹽雙脅迫會加劇減產(chǎn)C.干旱、鹽雙脅迫下,葉綠素含量降低,吸收光能減少,光反應速率下降D.干旱時,若細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則不利于增強細胞的吸水能力7.在對弱光照條件下菊花葉片光合作用減弱的機理分析中發(fā)現(xiàn),其他條件不變時,菊花葉片最大凈光合速率隨著光照減弱以及弱光照射時間的延長呈下降趨勢,光補償點(特定條件下,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時的光照強度)逐漸升高,光飽和點(特定條件下,光合作用速率達到最大值時的最低光照強度)逐漸降低。氣孔對于光照強度減弱的響應較為靈敏,隨著弱光照射時間的延長,氣孔開度減小,從而使空氣中CO2分子擴散進入葉肉細胞和溶解于液體中的概率減小。同時,菊花葉片內(nèi)部通過氣孔經(jīng)蒸騰作用擴散于大氣中的水分也相應減少。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弱光處理可通過同時抑制光反應和暗反應,顯著降低菊花葉片的光合速率B.光補償點的升高,說明弱光條件下植物細胞呼吸可能加快或利用弱光能力下降C.光飽和點的降低,說明弱光條件下植物細胞呼吸加快或利用弱光能力下降D.氣孔開度減小,可影響CO2分子的進入、水分的蒸騰和礦質養(yǎng)的運輸8.光合作用是唯一能夠捕獲和轉化光能的生物學途徑,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它是一切生命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下圖是棉花葉肉細胞的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磷酸丙糖轉運器的活性受光的調(diào)節(jié),適宜光照條件下,其活性較高。(1)棉花葉片中光合色素有_________。在光照開始一段時間后,棉花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能夠同時、快速、穩(wěn)定進行的原因是_________。第37頁共37頁 (2)由圖分析可知,C3被還原為磷酸丙糖后,下一步利用的去向是_________。通常情況下,Pi與磷酸丙糖通過磷酸丙糖轉運器嚴格按照1:1反向交換方式進行轉運。在環(huán)境條件由適宜光照轉為較強光照時,短時間內(nèi)磷酸丙糖的轉運速率會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則更有利于_________(填“淀粉”或“蔗糖”)的合成,原因是_________。(3)為探究CO2濃度對棉花幼苗光合速率的影響,研究人員將棉花幼苗分別進行不同實驗處理:甲組提供大氣CO2濃度(375μmol·mol-1);乙組先在CO2濃度倍增環(huán)境(750μmol·mol-1)中培養(yǎng)60d,然后在測定前一周恢復為大氣CO2濃度,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在晴天上午測定各組的光合速率,結果乙組光合速率比甲組低,原因可能是長期高濃度CO2環(huán)境會降低RuBP羧化酶(固定CO2的酶)的活性。設計實驗加以驗證這一推測。材料用具:甲、乙兩組棉花葉肉細胞RuBP羧化酶提取液,一定濃度的C5溶液,飽和CO2溶液,試管等。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預測結果:__________________。9.在植物體內(nèi),制造或輸出有機物的組織器官被稱為“源”,接納有機物用于生長或貯藏的組織器官被稱為“庫”。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其植株最后長出的、位于最上部的葉片稱為旗葉(如圖所示),旗葉對籽粒產(chǎn)量有重要貢獻?;卮鹨韵聠栴}:(1)旗葉是小麥最重要的“源”。與其他葉片相比,旗葉光合作用更有優(yōu)勢的環(huán)境因素是________。在旗葉的葉肉細胞中,葉綠體內(nèi)有更多的類囊體堆疊,這為________階段提供了更多的場所。(2)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與暗反應相互依存,依據(jù)是________?!霸础惫夂献饔盟圃斓挠袡C物一部分用于“源”自身的________和________,另一部分輸送至“庫”。(3)籽粒是小麥開花后最重要的“庫”。為指導田間管理和育種,科研人員對多個品種的小麥旗葉在不同時期的光合特性指標與籽粒產(chǎn)量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結果如表所示。表中數(shù)值代表相關性,數(shù)值越大,表明該指標對籽粒產(chǎn)量的影響越大。表不同時期旗葉光合特性指標與籽粒產(chǎn)量的相關性抽穗期開花期灌漿前期灌漿中期灌漿后期灌漿末期第37頁共37頁 氣孔導度*0.300.370.700.630.350.11胞間CO2濃度0.330.330.600.570.300.22葉綠素含量0.220.270.330.340.480.45*氣孔導度表示氣孔張開的程度。①氣孔導度主要影響光合作用中________的供應。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在________期旗葉氣孔導度對籽粒產(chǎn)量的影響最大。若在此時期干旱導致氣孔開放程度下降,籽粒產(chǎn)量會明顯降低,有效的增產(chǎn)措施是________。②根據(jù)以上研究結果,在小麥的品種選育中,針對灌漿后期和末期,應優(yōu)先選擇旗葉________的品種進行進一步培育。(4)若研究小麥旗葉與籽粒的“源”“庫”關系,以下研究思路合理的是________(多選)。A.阻斷旗葉有機物的輸出,檢測籽粒產(chǎn)量的變化B.阻斷籽粒有機物的輸入,檢測旗葉光合作用速率的變化C.使用H218O澆灌小麥,檢測籽粒中含18O的有機物的比例D.使用14CO2飼喂旗葉,檢測籽粒中含14C的有機物的比例10.某科研小組在研究玉米和水稻的光合作用時發(fā)現(xiàn):在炎熱夏季的中午水稻植株會出現(xiàn)“光合午休”現(xiàn)象,而玉米則不會出現(xiàn)。通過查閱資料,繪制成圖1的光合作用過程流程圖,PEPC、Rubisco為兩種酶?;卮鹣铝袉栴}:(1)據(jù)圖1的光合作用過程流程圖可知,玉米細胞中與CO2結合的物質為_______,若對玉米和水稻的葉片進行酒精脫色,然后用碘蒸汽處理,呈現(xiàn)藍色的部位分別為_______。(2)科研小組成員認為,玉米不出現(xiàn)“光合午休”現(xiàn)象,應與玉米存在PEPC酶有關。已知L-Asp是PEPC酶的抑制劑,欲證明PEPC酶能增強玉米的光合速率,實驗組玉米應添加_______,對照組玉米添加_______,在不同光照強度下測定并比較兩組玉米的_______。(3)科研人員將PEPC基因導入了原種水稻,水稻的單株產(chǎn)量提升了14%~22%。測定不同光照強度下原種水稻和轉PEPC基因水稻的氣孔導度(氣孔張開的程度)和光合速率的變化,變化曲線如圖2、圖3所示。第37頁共37頁 ①分析圖2、圖3可知,當光照強度小于700μmol·m-2·s-1時,轉基因水稻與原種水稻相比,氣孔導度增加,但兩者的光合速率卻非常接近,由此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②當光照強度大于1000mol·m-2·s-1時,圖2、圖3中的曲線可描述為_______,分析轉PFPC基因水稻光合速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11.科研人員對栽培作物油桃和大豆的光合作用進行了相關研究,得到的結果如下。甲圖為晴天時露天栽培和大棚栽培油桃的光合速率(Pn)日變化情況乙圖為在不同CO2濃度下(其余條件均適宜)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情況。請回答下列問題。(1)研究發(fā)現(xiàn)對露天油桃進行適時灌溉可以增加土壤濕度,使M點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N點__________(填“上”或“下”)移,從而增加有機物的積累。(2)由圖可知,在7~8時棚栽油桃的Pn值比露地栽培的要__________(填“大”或“小”),推測其原因主要是油桃__________,加快了光合作用暗反應的速率。另外夜間適當降溫也有利于大棚油桃增產(chǎn),原因是___________。(3)研究表明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同種植物細胞內(nèi)的葉綠體大小和數(shù)目不同。試比較生活于山南側向陽處與山北側背陰處油桃的成熟葉肉細胞中二者的關系。葉綠體大小:向陽處__________背陰處(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葉綠體數(shù)目:向陽處__________背陰處(填“多于”“少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__。(4)分析圖乙,在CO2濃度倍增時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此時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回答兩種因素)。12.某科學家研究高溫脅迫對藍莓光合作用影響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其中高溫脅迫是指將藍莓植株置于40℃、其他條件適宜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恢復是指將高溫脅迫12天的藍莓植株轉移到25℃、其他條件適宜環(huán)境下恢復3天。第37頁共37頁 (1)應選取多株___________的藍莓植株進行實驗處理,選取多株藍莓進行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圖1實驗結果可以看出高溫脅迫對凈光合速率的影響是__________。(2)高溫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包括氣孔限制因素(CO2供應不足影響光合作用)和非氣孔限制因素(非CO2因素限制光合作用)。由圖2、圖3結果分析,隨高溫脅迫時間延長,9-12天高溫對光合作用的影響主要是______________(填“氣孔限制因素”或“非氣孔限制因素”),判斷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3)qP是一個反映植物的光反應系統(tǒng)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能力指標。據(jù)圖4分析,高溫脅迫9-12天,光合速率較低的原因是光反應有關酶活性下降,生成的_________不足限制了暗反應。13.多肉植物的共同特點是很多肉肉,比較飽滿,比較可愛。某班同學在窗臺上養(yǎng)了一盆多肉植物,課余時間同學們查閱大量文獻后發(fā)現(xiàn)該植物在正常和長期干旱(白天氣孔關閉、晚上氣孔開放)條件下的光合作用途徑不同,如圖甲(1)所示;圖甲(2)表示該植物葉肉細胞CO2吸收速率的日變化情況。乙圖表示種植番茄的密閉大棚內(nèi)一晝夜空氣中的CO2含量變化曲線。請據(jù)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第37頁共37頁 (1)長期干旱條件下,多肉植物在白天會關閉氣孔,主要是為了防止__________。在正常條件下,若上午11時突然增加環(huán)境中CO2濃度,則短時間內(nèi)多肉植物葉肉細胞中C5含量會_____(填“增加”或“減少”),消耗CO2的具體場所是__________。(2)在長期干旱條件下,圖甲(2)中0~4時無光照,但該植物葉肉細胞的CO2吸收速率大于0,該時段內(nèi)吸收的CO2_____(填“能”或“不能”)被直接用來合成(CH2O),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圖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的點是__________。(4)乙圖中,經(jīng)過一晝夜后,番茄植株體內(nèi)有機物含量__________(填“增多”“減少”或“不變”)。(5)將一株生長正常的番茄幼苗對稱葉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處理(如丙圖所示),并采用適當?shù)姆椒ㄗ柚箖刹糠值奈镔|和能量的轉移。在適宜光照下照射6第37頁共37頁 h后,在a、b的對應部位截取相等面積的葉片,烘干稱重,分別記為Ma、Mb。若M=Mb—Ma,則M的確切含義可以描述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過多的光能會誘導活性氧的產(chǎn)生,對植物造成傷害。當光能過剩、跨膜質子梯度增高時,紫黃質(葉黃素的一種)在酶的催化下轉化為玉米黃質,玉米黃質將吸收的過剩光能直接轉化為熱能,從而減輕光能對光合器官的傷害,同時導致最大光合效率下降,在弱光時,玉米黃質在酶催化下轉變成紫黃質。(1)紫黃質存在于葉綠體的______上,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比葉綠素______,夏季晴朗的中午,植物光合午休時玉米黃質/紫黃質的值會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變”)。(2)科研人員利用毛竹進行不同強度光照脅迫的實驗,得到如圖所示實驗結果,欲研究葉黃素循環(huán)對強光脅迫后毛竹恢復機制的影響應選擇______μmol·m-2·s-1的強光為脅迫條件,選擇此強光的理由是_______。(3)研究發(fā)現(xiàn)D1蛋白的合成在植物葉片光脅迫防御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為驗證該結論,某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將長勢相似的毛竹平均分成兩組,測定毛竹正常光照下的最大光合效率,一組施加一定量的鏈霉素(D1蛋白合成抑制劑)溶液,另一組施加等量清水,兩組在一定強光下處理一段時間后進行弱光恢復(12h),恢復后測定兩組最大光合效率并比較,請預測實驗結果:_______。15.對于小麥、水稻等大多數(shù)綠色植物來說,葉肉細胞能在固定二氧化碳的同時完成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即光反應和暗反應在白天同時進行。許多起源于熱帶的植物,如景天科等植物的葉肉細胞能實現(xiàn)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在時間上的分離,夜間CO2固定進入葉肉細胞,在細胞質基質中轉化為蘋果酸,并暫時儲存于液泡中,白天蘋果酸可進入細胞質基質分解產(chǎn)生CO2,CO2進入葉綠體進行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完成光合作用過程,如圖1。原產(chǎn)于熱帶地區(qū)的玉米、甘蔗等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則由葉肉細胞和維管束鞘細胞共同完成,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在空間上有分割。在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固定CO2形成四碳化合物,隨后四碳化合物進入內(nèi)層的維管束鞘細胞,在維管束鞘細胞中,四碳化合物再釋放出CO2進行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在白天完成光合作用過程,如圖2??茖W家通過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圖2中PEP酶與CO2的親和力遠大于Rubisco酶。結合材料和圖示回答下列問題:第37頁共37頁 (1)結合CO2進入葉肉細胞的途徑,從生物進化的角度推測景天科植物只有在夜晚時,CO2才能進入葉肉細胞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從細胞代謝的層面分析,_______的晝夜調(diào)節(jié)使蘋果酸晚上合成,白天分解。大液泡中蘋果酸的積累可以提高細胞液的濃度,進而提高了作物對_______的適應能力。(2)圖1中葉綠體的結構是不完整的,漏繪的結構是_______,物質a可以進入線粒體直接參與有氧呼吸,推測物質a可能是_______。(3)圖2中,由葉肉細胞葉綠體生成,通過胞間連絲進入維管束鞘細胞,且直接參與光合作用的物質,除C4化合物外,還有________。熱帶植物為了防止水分過多蒸發(fā),常常關閉葉片上的氣孔,但研究發(fā)現(xiàn)玉米和甘蔗在夏季晴天的正中午,光合作用強度并沒有明顯減弱,猜測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7頁共37頁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2.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細胞呼吸相關知識。圖1過程②產(chǎn)生的CO2既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檢測,也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檢測,A正確;過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階段,發(fā)生在細胞中的具體場所分別是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nèi)膜,B正確;圖2中乙曲線所代表的生理過程為有氧呼吸,可用圖1中過程①③表示,C正確;圖2中在氧濃度為b時,甲、乙曲線的交點表示有氧呼吸的O2吸收量與無氧呼吸的CO2釋放量相等,即有氧呼吸的CO2釋放量與無氧呼吸的CO2釋放量相等,此時,有氧呼吸、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若無氧呼吸消耗了Amol的葡萄糖,則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為mol,D錯誤。第37頁共37頁 3.答案:C解析:立體種植能有效利用溫室內(nèi)的空間和光照條件,提高作物種植密度和產(chǎn)量,A項正確;如圖2實線所示溫度超過30℃時,植物的凈光合作用開始減弱,故可使用遮陽棚和風扇降低溫度至30℃,以維持較高凈光合速率,B項正確;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為40℃,大于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30℃,F(xiàn)點時作物的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表現(xiàn)為凈光合強度為0,C項錯誤;圖3所示中午12時植物吸收CO2的速率最大,且溫室內(nèi)CO2濃度開始下降,此時使用CO2發(fā)生器增加室內(nèi)CO2的濃度,可以有效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D項正確。4.答案:A解析: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細胞中ROCK1基因(一種蛋白激酶基因)過度表達對細胞呼吸的影響,據(jù)圖分析,加入寡霉素和抗霉素A后,OCR都下降,加入FCCP后,OCR上升。圖中加入寡霉素前可代表細胞的正常OCR,即基礎呼吸,寡霉素是ATP合酶抑制劑,加入寡霉素后,OCR降低的值可代表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用于ATP合成的耗氧量,A正確;由圖可知,F(xiàn)CCP加入后,OCR值升高,細胞耗氧量增加,又因為FCCP可作用于線粒體內(nèi)膜,使線粒體不能產(chǎn)生ATP,故線粒體內(nèi)膜上產(chǎn)生的能量均以熱能形式釋放,而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基質中產(chǎn)生的能量還可儲存在ATP中,B錯誤;據(jù)圖分析可知,ROCK1過度表達增加了細胞的基礎呼吸,細胞基礎呼吸增加,細胞中ATP的產(chǎn)生量也會增加,C錯誤;抗霉素A加入后呼吸鏈被抑制,會使[H]積累從而使細胞只能進行無氧呼吸,但無氧呼吸也會產(chǎn)生[H],故仍能產(chǎn)生[H],D錯誤。5.答案:D解析:光合色素存在于類囊體薄膜上,可用無水乙醇進行提取,在提取時加入碳酸鈣主要是為了防止葉綠素被破壞,A錯誤;若植株既不吸收也不釋放CO2,則說明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植株中有不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葉肉細胞產(chǎn)生的物質A(O2)除用于自身的呼吸外,還用于其他細胞的呼吸,B錯誤;分析題干信息可知,膜蛋白PSBS的激活會抑制電子(e-)在類囊體薄膜上的傳遞,使電子(e-)不能傳遞給D,抑制C3的還原過程,但是最終過量的光能被轉換成熱能釋放,C錯誤;由圖可知,抑制反應Ⅰ中的Z蛋白的活性、阻斷反應Ⅱ中的C3的還原過程都將提高類囊體腔內(nèi)的H+濃度,從而有利于膜蛋白PSBS發(fā)揮作用,D正確。6.答案:D7.答案:ABD8.答案:(1)葉綠素、類胡蘿卜素(或胡蘿卜素和葉黃素);NADP+與NADPH之間、ADP和Pi與ATP之間不斷迅速轉化,且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第37頁共37頁 (2)轉化為C5,或合成淀粉和蔗糖;降低;淀粉;一方面,葉綠體內(nèi)磷酸丙糖積累使?jié)舛壬撸瑥亩龠M淀粉合成;另一方面,由細胞質基質轉入葉綠體的Pi減少,促進磷酸丙糖向產(chǎn)生Pi和淀粉的方向進行(答出第一方面即可)(3)實驗思路:取兩支試管編號A、B,各加入等量的一定濃度的C3溶液和等量的飽和CO2溶液,再分別加入等量的甲組、乙組棉花葉肉細胞RuBP羧化酶提取液,一段時間后,檢測并比較A、B兩組溶液中C3的含量;預期結果:A組中C3的含量高于B組解析:9.答案:(1)光照強度(或:光照強度和CO2濃度);光反應(2)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NADPH,暗反應為光反應提供ADP、Pi和NADP+;呼吸作用;生長發(fā)育(3)①CO2;灌漿前;合理灌溉;②葉綠素含量高(4)ABD解析:(1)與其他葉片相比,旗葉位于植株的最上部,能充分接受光照。類囊體是光合作用光反應的場所,旗葉葉肉細胞的葉綠體內(nèi)有更多的類囊體堆疊,這為光反應階段提供了更多的場所。(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NADPH,暗反應為光反應提供ADP、Pi和NADP+。葉肉細胞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一部分用于“源”(葉片)自身的呼吸作用和生長發(fā)育,另一部分輸送至“庫”。(3)①氣孔是氣體進出葉片的主要途徑,氣孔導度主要影響光合作用中CO2的供應。表中數(shù)據(jù)顯示,在灌漿前期氣孔導度和胞間CO2濃度與籽粒產(chǎn)量的相關性均最大,說明這一時期需要較多的CO2,此時的旗葉氣孔導度對籽粒產(chǎn)量的影響最大。若在此時期因干旱導致氣孔開放程度下降,籽粒產(chǎn)量會明顯降低,所以應在灌漿前期合理灌溉,避免因干旱造成減產(chǎn)。②根據(jù)以上研究結果,在小麥的灌漿后期和末期,籽粒產(chǎn)量與氣孔導度和胞間CO2濃度的相關性下降,而與葉綠素含量的相關性增加,因此針對灌漿后期和末期,應優(yōu)先選擇旗葉葉綠素含量高的品種進行進一步培育。(4)阻斷旗葉有機物的輸出,檢測籽粒產(chǎn)量的變化,若籽粒的產(chǎn)量有所下降,說明旗葉為籽粒提供有機物,A合理;如果旗葉和籽粒之間有“源”“庫”關系,阻斷籽粒有機物的輸入,旗葉會因有機物積累引起光合作用速率下降,B合理;使用H218O澆灌小麥,H218O會進入小麥全身細胞,無法確定籽粒中含18O的有機物是否來自旗葉,C不合理;使用14CO2飼喂旗葉,旗葉進行光合作用將14C固定在有機物中,檢測籽粒中含14C的有機物所占的比例,可以證明旗葉是否為籽粒提供有機物,D合理。10.答案:(1)C3、C5;維管束鞘細胞、葉肉細胞(2)一定量的L-Asp;等量的清水;凈光合速率(合理即可)第37頁共37頁 (3)①在一定光強范圍內(nèi),轉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增加不是通過氣孔導度的增大實現(xiàn)的(合理即可);②兩種水稻氣孔導度開始下降,原種水稻光合速率基本不變,而轉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卻大幅增加PEPC酶能提高CO2的利用效率,從而提高光合速率解析:11.答案:(1)右;上(2)大;經(jīng)過一夜的細胞呼吸,大棚內(nèi)積累了大量的CO2;降低了(呼吸作用)有機物的消耗(3)小于;少于;背陰處光照強度較低,生活在此處的植物為更充分地吸收光能,細胞內(nèi)的葉綠體體積較大,數(shù)目也比向陽處的植物細胞內(nèi)葉綠體數(shù)目要多(4)NADPH和ATP的供應受限、固定CO2的酶活性不夠高、C5的再生速率不足、有機物在葉綠體中積累較多等解析:12.答案:(1)生長狀況相同;控制無關變量,防止生物自身等偶然性因素的出現(xiàn),以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抑制了凈光合作用(2)非氣孔限制因素;9-12天氣孔導度和7-8天相同,但胞間CO2濃度比7-8天高(3)[H]和ATP13.答案:(1)因蒸騰作用過強而散失大量水分減少葉綠體基質(2)不能沒有光照,光反應不能進行,無法為暗反應提供ATP和[H](3)B、D(4)增多(5)b葉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時內(nèi)(或實驗過程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總量14.答案:(1)類囊體薄膜;大;升高(2)1200;該光照脅迫后毛竹最大光合效率下降明顯,弱光恢復后毛竹能夠恢復原本最大光合效率(3)清水組毛竹經(jīng)弱光恢復后最大光合效率與原本最大光合效率基本一致,鏈霉素組毛竹的最大光合效率則無法恢復到原本水平解析:(1)葉黃素等捕獲光能的色素位于類囊體薄膜上,紙層析法分離色素時由于葉黃素的溶解度較大,比葉綠素擴散的快,色素帶位于葉綠素上方。當光能過剩、跨膜質子梯度增高時,紫黃質(葉黃素的一種)在酶的催化下轉化為玉米黃質,植物光合午休時玉米黃質/紫黃質的值會升高。(2)研究葉黃素循環(huán)對強光脅迫后毛竹恢復機制的影響,一要光脅迫現(xiàn)象明顯以便于對比;二要最大光合效率能恢復到原本水平,以避免過強的光照造成的細胞結構損傷,使葉黃素恢復時,最大光合效率也無法恢復,影響判斷。故選用圖中1200μmol·m-2.s-1的強光為脅迫條件。第37頁共37頁 (3)D1蛋白的合成在植物葉片光脅迫防御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清水組毛竹D1蛋白的合成不受影響,因此弱光恢復后最大光合效率基本恢復,而鏈霉素組毛竹由于無法合成D1蛋白,造成植物葉片無法有效對光脅迫產(chǎn)生防御,細胞結構受到損傷,這時其最大光合效率無法恢復到正常水平。15.答案:(1)起源于熱帶的景天科植物,經(jīng)過高溫環(huán)境的長期自然選擇,植物中那些白天氣孔關閉,晚上氣孔開放的植物生存了下來;酶活性;高溫和干旱(2)基粒;丙酮酸(3)ATP和NADPH;PEP酶對CO2有很強的親和力,即使夏季晴天的正中午氣孔關閉,其也能夠結合葉片內(nèi)細胞間隙中含量很低的二氧化碳解析:(1)CO2通過葉片上的氣孔進入葉肉細胞,起源于熱帶的景天科植物,只有在夜晚時,CO2才能進入葉肉細胞的原因可能是經(jīng)過高溫環(huán)境的長期自然選擇,植物中具有白天氣孔關閉,夜晚氣孔打開特點的植株生存了下來。從細胞代謝的層面分析,酶活性的晝夜調(diào)節(jié)使蘋果酸晚上合成,白天分解。大液泡中蘋果酸的積累提高了細胞液的濃度,提高了細胞的吸水能力,進而提高了作物對高溫、干旱的適應能力。(2)葉綠體是由雙層膜、葉綠體基質和基粒組成的,圖1中的葉綠體沒有畫出基粒。蘋果酸可進入細胞質基質分解產(chǎn)生CO2和物質a,物質a可以直接進入線粒體參與有氧呼吸,由此推測物質a可能是丙酮酸。(3)由圖2中的信息可知,葉肉細胞葉綠體有類囊體,能進行光反應,生成ATP和NADPH,維管束鞘細胞的葉綠體沒有類囊體,不能進行光反應,還原三碳化合物所需要的NADPH和ATP來自葉肉細胞,其通過胞間連絲進入維管束鞘細胞。由題干信息“PEP酶與CO2的親和力遠大于Rubisco酶”,推測PEP酶與CO2有很強的親和力,能夠結合低濃度的二氧化碳,所以玉米和甘蔗在夏季晴天的正中午,光合作用強度并沒有明顯減弱。第37頁共37頁 2022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細胞的生命歷程解題模板與練習題匯編【解題模板】一、有絲分裂1.細胞周期的表示與判斷方法看時間:長短看時期: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2.判斷各時期物質、結構的變化規(guī)律3.有絲分裂抑制劑作用結果的判斷看細胞比例變化:a.核DNA含量為4a的細胞比例增大,細胞一分為二過程被抑制b.核DNA含量為2a的細胞比例增大,間期DNA復制過程被抑制二、細胞分化、與細胞衰老、凋亡、癌變的分析第37頁共37頁 【練習】1.研究表明,持續(xù)的肺部炎癥會導致休眠癌細胞的周圍出現(xiàn)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NE)和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能將肺部組織中的層粘連蛋白切割,暴露出一個名為“表位”的新表面,附近的休眠癌細胞能識別“表位”并被喚醒。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休眠癌細胞能通過特異性受體蛋白識別“表位”B.NE和MMP9的分泌過程伴隨有生物膜的轉化C.被喚醒的癌細胞細胞周期會縮短,自由水含量會增加D.為防止癌癥復發(fā),應大量使用抗生素來根治器官炎癥2.細胞周期包括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與DNA合成后期(G2期)和分裂期(M期),若某動物細胞的G1、S、G2、M期經(jīng)歷的時間依次為10h、7h、3h、1h。研究人員利用DNA合成阻斷劑3H-TdR(只影響DNA合成,不影響其他生命活動)可使細胞周期同步化(即利用一定方法使細胞群體處于細胞周期的同一階段),進行的部分實驗如下:用含3H-TdR的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該動物細胞群,經(jīng)X小時后獲得細胞群甲;隨后將3H-TdR洗脫,轉移至不含3H-TdR的培養(yǎng)液中繼續(xù)培養(yǎng)得到細胞群乙,Y小時后,加入3H-TdR可獲得細胞周期同步化的細胞群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X必須大于或等于7hB.細胞群甲均停留在S期C.Y應大于14hD.細胞群丙均停留在G1/S交界處3.一個細胞周期可為分裂間期(G1、S、G2)和分裂期(M)。如圖1所示,一個細胞周期存在多個檢驗點,只有經(jīng)過各檢驗點檢驗合格后,細胞才能順利進入下一個時期。研究發(fā)現(xiàn),細胞中存在一種有絲分裂促進因子(MPF),可使A時期細胞順利通過檢驗點4進入B時期(已知DNA復制是在D時期完成的),圖2表示MPF在細胞周期中的活性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B、C、D的順序可表示一個細胞周期B.若用某種藥物抑制DNA復制,則細胞不能通過檢驗點4C.若向A時期細胞顯微注射適量的MPF,可使G2期細胞進入M期的時間提前D.若用某種藥物抑制細胞紡錘體的形成,則細胞不能通過檢驗點5第37頁共37頁 4.磷酸化的Cdc2發(fā)生去磷酸化后才能被激活從面使細胞進入分裂期,Cdc2的磷酸化受基因Cdc25和基因Weel調(diào)節(jié)。裂殖酵母經(jīng)過自身延長后從中間斷裂進行生殖,科研人員通過培養(yǎng)野生型、Weel突變體和Cdc25突變體裂殖酵母進行了細胞周期的研究,表現(xiàn)型如下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基因Cdc25表達、基因Weel不表達時細胞才能正常分裂B.基因Weel和基因Cdc25分別抑制和促進了Cdc2的去磷酸化C.正常細胞中磷酸化的Cdc2發(fā)生去磷酸化后,核膜解體D.基因Cdc25在分裂期表達,基因Weel在間期表達5.動粒是位于姐妹染色單體著絲粒兩側的多蛋白結構(如圖所示),負責將著絲粒與紡錘絲連結在一起。近期研究發(fā)現(xiàn),纖維冠(corona)主要是由圍繞在動粒外層的促使染色體分離的馬達蛋白組成,與紡錘絲微管連接,支配染色體的運動和分離。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在正常情況下,圖中所示的姐妹染色單體含有等位基因B.若動粒外層的纖維冠缺失,可導致核DNA無法平均分配C.紡錘絲變短導致著絲粒分離,姐妹染色單體移向細胞兩極D.有絲分裂后期,秋水仙素能作用于動粒抑制紡錘體的形成6.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正確分離需要細胞內(nèi)的監(jiān)控機制來保證,如下圖所示。紡錘體組裝檢驗點依賴SAC蛋白(該機制的重要蛋白質),它監(jiān)控著紡錘絲與著絲點之間的連接。一開始SAC蛋白位于②上,后來脫離,當所有的SAC蛋白都脫離后,細胞進入圖D所示的時期,APC被激活。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圖示細胞分裂方式為有絲分裂B.圖示①中心體是在間期復制形成的C.圖示中SAC蛋白與APC的激活沒有關系第37頁共37頁 D.APC被激活與保證細胞染色體平均分配有關7.WDR26蛋白在真核生物中廣泛存在,該蛋白與調(diào)控細胞增殖的某信號途徑密切相關。為研究WDR26蛋白對細胞增殖的影響,某團隊以HeLa細胞為材料進行研究,實驗組為WDR26蛋白過量表達的HeLa細胞,對照組為WDR26蛋白正常表達的HeLa細胞,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由圖1可知,WDR26蛋白能促進HeLa細胞增殖B.WDR26蛋白可以使HeLa細胞周期變長C.圖2中M點包含的HeLa細胞在細胞周期中所處的時期是分裂期D.在實驗組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劑,圖2中N點對應的細胞數(shù)量將增多8.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壽命超過100歲的人中許多都擁有FOXO3基因的不尋常的版本,該基因可以保護大腦中的神經(jīng)干細胞(NSPC)免受應激的有害影響,阻止大腦中的神經(jīng)干細胞(NSPC)分裂直到環(huán)境支持新產(chǎn)生的細胞生存,從而保存了大腦的再生能力。大腦中缺乏該基因的小鼠受到不利因素的影響時腦細胞逐漸死亡。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神經(jīng)干細胞產(chǎn)生新的腦細胞是特定基因表達的結果B.人體衰老可能與FOXO3基因有關,該基因會影響腦細胞數(shù)量C.不利的環(huán)境因素可能導致NSPC保持休眠狀態(tài),保存了分裂、分化能力D.過度激活FOXO3基因可產(chǎn)生更多腦細胞,長壽的人該基因一直處于開啟狀態(tài)9.在胚胎發(fā)育期間,秀麗新小桿線蟲有1090個體細胞,但在發(fā)育過程中有131個體細胞程序性死亡。研究發(fā)現(xiàn)細胞程序性死亡與4組共15個基因共同作用有關,如下圖所示。遺傳學研究發(fā)現(xiàn):ced-3、ced-4、ced-9這3個基因在所有131個程序性死亡的細胞中都起作用,ced-9可阻斷ced-3、ced-4的作用,防止細胞死亡;ced-3或ced-4突變體中,應該死去的131個細胞都活下來了;nuc-1突變體中,DNA裂解受阻,但細胞仍然死亡。根據(jù)以上信息,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第37頁共37頁 A.健康細胞接受內(nèi)外信號從而啟動程序性死亡B.組1兩個基因對ced-9基因的開啟與關閉具有調(diào)控作用C.ced-9與ced-3、ced-4在細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D.ced-3、ced-4、nuc-1中任意1個基因發(fā)生突變都會導致細胞凋亡受阻10.最新研究報告稱:在人類腫瘤細胞中存在大量環(huán)狀染色體外DNA(即ecDNA)。腫瘤細胞分裂時,ecDNA被隨機分配到子細胞中;ecDNA部分攜帶癌基因,還能夠改變癌基因的表達模式,促進腫瘤細胞的惡性增殖,并且在腫瘤快速生長和抵御威脅(比如化療、放療和其他療法)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ecDNA為環(huán)狀DNA,游離磷酸基團的數(shù)目為0B.腫瘤細胞可以發(fā)生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C.不同腫瘤細胞中ecDNA的數(shù)目不同,其癌基因的數(shù)目也可能不同D.研發(fā)能降解ecDNA的藥物,是治療癌癥的新思路11.科學家對于衰老起因的研究仍在摸索前行,《衰老生物學》中將衰老的定義修正為“衰老是由時間推移,以及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分子、細胞和機體結構與功能的隨機改變,衰老增加死亡的可能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衰老細胞的細胞膜通透性降低,物質運輸能力也減弱B.細胞的死亡不利于機體更好地實現(xiàn)自我更新C.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細胞會衰老,但不會凋亡D.細胞衰老后可通過細胞自噬將其清除,這與細胞內(nèi)溶酶體有關12.細胞的生命歷程包括:細胞分裂、細胞分化、細胞衰老和細胞凋亡等過程,人類深入研究的細胞衰老和細胞凋亡機制可為延長人類壽命及治療癌癥等提供理論依據(jù)。請閱讀以下資料:資料1:研究發(fā)現(xiàn),NSD2酶可調(diào)節(jié)許多基因的表達,同時能夠阻止細胞衰老;通過進一步實驗表明,抑制正常細胞的NSD2酶的功能會導致細胞衰老加速,衰老細胞中NSD2酶的數(shù)量明顯減少。第37頁共37頁 資料2:當?shù)蛲稣T導因子與細胞膜受體結合后,通過細胞內(nèi)信號傳導激活凋亡相關基因,細胞凋亡的關鍵因子Dnase酶和Caspase酶被激活,Dnase酶能切割DNA形成DNA片段,Caspase酶能切割相關蛋白質形成不同長度的多肽,導致細胞裂解形成凋亡小體,凋亡小體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清除。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NSD2酶通過調(diào)節(jié)基因的表達會導致細胞新陳代謝的速率減慢B.細胞裂解后形成的凋亡小體通過胞吞的方式進入吞噬細胞內(nèi)C.增加癌細胞中Caspase酶的活性可為癌癥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D.處于衰老階段的細胞和處于凋亡階段的細胞中表達的基因相同13.MTT比色法是一種檢測細胞存活的方法,其檢測原理為活細胞的線粒體中存在的某種酶,可將黃色的MTT還原為結晶狀的藍紫色甲瓚,而死細胞中此酶無活性。二甲基亞砜(DMSO)能溶解細胞中的甲瓚,用酶聯(lián)免疫檢測儀在540nm波長處測定溶解了甲瓚的DMSO的光吸收值(OD540值)?;罴毎麛?shù)量與光吸收值成正比。研究人員采用MTT比色法檢測不同濃度的姜黃素對離體肝癌細胞增殖的影響,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有關分析錯誤的是()A.本實驗的自變量是姜黃素的濃度和處理時間,因變量是OD540值B.姜黃素能抑制肝癌細胞增殖,且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溶液濃度的增加而增大C.與其它時間段相比,在48~72h間姜黃素對肝癌細胞增殖抑制作用最明顯D.為觀察姜黃素對肝癌細胞的作用,后續(xù)相關實驗可將姜黃素處理時間限定在48h14.在生殖系細胞和癌細胞中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質形成的復合體),能夠將變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長(端粒酶作用機理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端粒中“AAUCCC”重復序列有利于保護正?;蛐蛄蠦.將雙縮脲A液與B液混合后滴加到待測端粒酶樣液中可以鑒定端粒酶的成分C.體細胞不能無限正常分裂的原因是不含端粒酶基因D.端粒酶可以連接兩個脫氧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第37頁共37頁 15.結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結腸干細胞中轉錄活化因子(STAT3)異?;罨髸е缕錈o限增殖。研究發(fā)現(xiàn),毛鉤藤堿可通過抑制細胞周期蛋白CyclinD1(過度表達可導致細胞增殖失控)的活性、促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基因的表達來抑制結腸癌細胞的增殖,促進其凋亡,為結腸癌的治療提供新思路。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結腸干細胞既有分裂能力又有分化能力B.結腸癌細胞存在細胞周期,在分裂后期形成細胞板C.STAT3可能通過促進CyclinD1基因的表達來發(fā)揮作用D.結腸癌細胞中控制Caspase-3合成的基因不表達,從而不會發(fā)生凋亡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2.答案:D解析:第一次用含3H-TdR的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動物細胞群,可使細胞停留在S期或G1/S交界處,所以X應大于(G2+M+G1)對應的時間,即X大于14h,A、B錯誤;對細胞群乙進行處理時,應使原來處于S期的細胞度過S期且不進入下一個S期,使原來處于G1/S交界處的細胞度過S期,故Y應該大于S期對應的時間但小于(M+G1+G2)對應的時間,即大于7h小于14h,C錯誤;DNA合成阻斷劑3H-TdR只影響DNA合成,不影響其他生命活動,所以第二次加入阻斷劑后,所有細胞均停留在G1/S交界處,D正確。3.答案:AB第37頁共37頁 解析:本題以細胞周期為背景,考查細胞周期的概念和細胞周期中各時期的特征。已知核DNA的復制是在D時期完成的,則D時期為S期,A時期為G2期,則B為分裂期(M),C為Gl期C→D→A→B表示一個細胞周期,A錯誤;若用某種藥物抑制DNA復制,DNA復制不完全,則細胞不能通過檢驗點2,B錯誤;若向A時期(G2)細胞顯微注射適量的MPF,因MPF可使A時期細胞順利通過檢驗點4進入B時期,故G2期細胞進入M期的時間提前,C正確;若用某種藥物抑制細胞紡錘體的形成,則細胞不能通過檢驗點5,D正確。4.答案:AD5.答案:B6.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細胞有絲分裂過程。題圖為有絲分裂過程,A正確;中心體的復制是在間期完成的,B正確;由圖可知,無活性的SAC蛋白都脫離后細胞進入圖D所示時期,APC由無活性轉為有活性,SAC蛋白與APC的激活有關系,C錯誤;激活APC后,細胞進入后期,從而保證姐妹染色單體都能平均分配進入子細胞,維持子代細胞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D正確。7.答案:A解析:由圖1可知,實驗組細胞數(shù)比對照組多,說明WDR26蛋白可以促進HeLa細胞增殖,A正確;分析圖1,相同時間內(nèi)實驗組細胞數(shù)多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HeLa細胞分裂次數(shù)較多,即實驗組HeLa細胞周期短,B錯誤;從圖2可以看出,圖中M點包含的HeLa細胞在細胞周期中所處的時期是間期,C錯誤;如果在實驗組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劑,則會抑制DNA的合成,N點對應的細胞數(shù)量將減少,D錯誤。8.答案:D解析:神經(jīng)干細胞具有分化的能力,分化為新的腦細胞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A正確;FOXO3基因可阻止大腦中神經(jīng)干細胞的分裂,影響腦細胞的數(shù)量,而人體衰老的過程中神經(jīng)干細胞的分裂、分化能力降低,腦細胞的數(shù)量減少,B正確;不利的環(huán)境因素下神經(jīng)干細胞的分裂能力下降,可能導致NSPC保持休眠狀態(tài),保存了大腦的再生能力,C正確;不利的環(huán)境條件下,F(xiàn)OXO3基因可阻止大腦中NSPC分裂,過度激活FOXO3基因不能促進腦細胞大量產(chǎn)生,長壽的人該基因不會一直處于開啟狀態(tài),D錯誤。9.答案:D10.答案:B第37頁共37頁 解析:本題考查細胞癌變與信息提取能力。正常染色體DNA為雙鏈結構,非環(huán)狀,游離磷酸基團的數(shù)目為2,而ecDNA為環(huán)狀DNA,游離磷酸基團的數(shù)目為0,A正確;腫瘤細胞不能進行減數(shù)分裂,不能發(fā)生基因重組,B錯誤;由題干信息“腫瘤細胞分裂時,ecDNA被隨機分配到子細胞中”和“ecDNA部分攜帶癌基因”可知,不同腫瘤細胞中ecDNA的數(shù)目不同,癌基因的數(shù)目也不同,C正確;ecDNA部分攜帶癌基因,還能夠改變癌基因的表達模式,促進腫瘤細胞的惡性增殖,并在腫瘤快速生長和抵御威脅(如化療、放療和其他治療)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因此研發(fā)能降解ecDNA的藥物是治療癌癥的新思路,D正確。11.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細胞衰老和死亡的特征及意義。衰老細胞的細胞膜通透性改變而非降低,A錯誤;細胞凋亡于機體有利,其也屬于細胞死亡,B錯誤;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有的細胞會衰老,有的細胞會凋亡,C錯誤;在一定條件下,細胞會將受損或功能退化的細胞結構通過溶酶體降解后再利用,D正確。12.答案:AD解析:細胞衰老時,細胞新陳代謝的速率減慢,NSD2酶能夠阻止細胞衰老,故不會導致細胞新陳代謝的速率減慢,A錯誤;凋亡小體通過胞吞的方式進入吞噬細胞內(nèi),B正確;根據(jù)資料2可知,增加Caspase酶的活性,可促進細胞凋亡,故增加癌細胞中Caspase酶的活性可為癌癥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C正確;在細胞的生命歷程中,處于不同階段的細胞中均有與其所在階段相關的基因進行表達,即不同階段細胞表達的基因存在一定的差異,D錯誤。13.答案:C14.答案:D15.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細胞的生命歷程。結腸干細胞同時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A正確;結腸癌細胞能連續(xù)分裂,存在細胞周期,但動物細胞沒有細胞板,植物細胞在分裂末期形成細胞板,B錯誤;由題意可知,CyclinD1過度表達可導致細胞增殖失控,STAT3異?;罨髸е录毎麩o限增殖,說明兩者之間有一定的關聯(lián),推測STAT3可能通過促進CyclinD1基因的表達來發(fā)揮作用,C正確;毛鉤藤堿通過促進Caspase-3的表達來促進結腸癌細胞的凋亡,因此,結腸癌細胞中控制Caspase-3的基因不表達,其不會發(fā)生凋亡,D正確。第37頁共37頁
同類資料
更多
2022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3個專題知識點 解題模板與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