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冊核心知識點復習提綱(含1-6章 期中 期末 共8套試卷及答案全套)
ID:49129 2021-10-08 1 28.88元 117頁 16.90 MB
已閱讀10 頁,剩余107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28.88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冊核心知識點復習提綱第一節(jié)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1.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統(tǒng)一體,是運動、發(fā)展和變化著的物質世界。2.天體(1)概念: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體是恒星和星云。(2)常見的天體及其特征宇宙物質組成(舉例)特點恒星熾熱氣體質量龐大,自身能發(fā)出光和熱星云氣體和塵埃云霧狀,密度小,體積和質量都很大行星金星、地球等繞恒星公轉,質量小,不發(fā)光衛(wèi)星月球繞行星公轉,本身不發(fā)光流星體塵粒、固體塊與大氣摩擦生熱而燃燒發(fā)光,形成流星現(xiàn)象彗星冰物質繞太陽呈周期性運行,體積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霧狀的外表;背向太陽的一面有一條掃帚狀的彗尾特別提醒:天體可分為自然天體(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體(如在太空中運行的人造衛(wèi)星、宇宙飛船等)?!?.天體系統(tǒng)(1)概念: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構成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tǒng)。(2)層次:常見天體系統(tǒng)分為四級。銀河地月(3)天體系統(tǒng)及層次結構天體系統(tǒng)組成特別說明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體,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太陽系太陽、地球及其他圍繞太陽公轉的行星、衛(wèi)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地球是距離太陽較近的一顆行星,日地平均距離約為1.5億千米銀河系太陽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種各樣的天體太陽系與銀河系中心的距離大約為3萬光年河外星系銀河系之外與銀河系相類似的天體系統(tǒng)數(shù)以億計第45頁共117頁,總星系銀河系與河外星系目前所認識的最高級別的天體系統(tǒng)4.八大行星(地球的普通性)(1)結構特征(2)運動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5.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是目前能探測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體(2)存在生命的條件:條件原因影響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太陽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第45頁共117頁,外部條件太陽系中八大行星都可能存在生命穩(wěn)定的太陽光照自生命誕生以來,太陽光照條件沒有明顯的變化自身條件適宜的溫度日地距離適中,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適當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地球原始大氣的演化有液態(tài)的水內部溫度升高→產生水汽→形成海洋第二節(jié)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1、太陽是一顆熾熱的氣體球、主要成分為氫和氦。2、太陽輻射能量來源: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太陽輻射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釋放能量,按照波長由短到長主要分為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三部分,太陽輻射的能量集中在可見光部分(短波輻射)。3、舉例說明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1)太陽輻射對地球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①為地球提供光熱資源②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大氣運動、水循環(huán)③為生產生活提供能量:化石燃料(煤、石油等);直接轉化成熱能、電能。(2)太陽輻射對人類活動的影響:①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②利用太陽能電池發(fā)電③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后積累下來的太陽能4、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的分布及成因:5.太陽活動(1)概念:太陽活動是發(fā)生在太陽大氣層的變化。(2)太陽大氣層的結構及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太陽大氣分層(由里到外)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第45頁共117頁,A日冕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周期:11年B色球日珥和耀斑。耀斑是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多與黑子活動相關)C光球日冕物質拋射、太陽風6、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①擾動地球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信②高能帶電粒子流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xiàn)象③高能帶電粒子流沖進兩極高層大氣形成高緯度地區(qū)美麗的極光。④損害航天器、空間通信、電網(wǎng)、海底輸油管道等。⑤影響地球氣候,誘發(fā)地震、水旱災害等第三節(jié) 地球的歷史1.地球的歷史:約有46億年。2.認識途徑:研究地層是最主要途徑。3.地層(1)含義:具有時間順序的層狀巖石。(2)沉積地層特點(3)分布規(guī)律:分布規(guī)律:①同一時代的地層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②越古老的地層含有越低級、越簡單生物的化石。(4)研究意義:通過研究地層和它們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歷史和古地理環(huán)境。4.地質年代表(1)含義:根據(jù)地層順序、生物演化階段、巖石年齡等,把漫長的地球歷史按照宙、代、紀等時間單位,進行系統(tǒng)性地編年,這就是地質年代表。(2)地質年代表地球的演化歷程1.前寒武紀:自地球誕生到距今5.41億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約占地球歷史的90%。(2)演化特點①大氣演化:由原始大氣的無氧環(huán)境演變?yōu)橛醒醐h(huán)境。②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細胞生物。③地質礦產:重要的金屬礦產成礦時期。2.古生代:距今5.41億年—2.52億年,可分為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和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①地形:聯(lián)合古陸形成。②動物:早古生代:海洋無脊椎動物(三葉蟲)的時代;晚古生代: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③植物:早古生代:孢子(藻類)植物繁盛,晚古生代:孢子(蕨類)植物繁盛和出現(xiàn)裸子植物。④是重要的成煤期;末期物種大滅絕(地球史上最大)。第45頁共117頁,3.中生代:距今2.52億年—6600萬年,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①地形:聯(lián)合古陸開始解體、漂移。②動物:恐龍出現(xiàn),被稱為爬行動物的時代。中后期鳥類發(fā)展。③植物:裸子植物興盛。④是主要的成煤期;末期物種大滅絕。4.新生代:距今6600萬年至今,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 ①地形:造山運動,形成現(xiàn)代地勢起伏的基本面貌,聯(lián)合古陸最終解體。②動物:哺乳動物快速發(fā)展;第四紀,出現(xiàn)了人類。③植物:被子植物高度繁盛。④全球出現(xiàn)數(shù)次冷暖交替變化,目前是溫暖期。[特別提醒]?。?)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均發(fā)生了物種大滅絕事件,成為這兩個時代結束的標志。(2)在海陸演化過程中,不同時代的主要內力作用不同,前寒武紀多巖漿活動;古生代和新生代地殼運動劇烈,而在中生代則是板塊運動劇烈。地球環(huán)境的演化歷史根據(jù)同位素年齡測定法可知,地球形成約有46億年的歷史了。從其形成到現(xiàn)在,地球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可以通過地層的研究認識其環(huán)境的演變過程:1.海陸的演變(1)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現(xiàn),形成最初的海洋、陸地分布狀況。(2)古生代:地殼運動劇烈,形成一塊聯(lián)合古陸。(3)中生代:板塊運動劇烈,聯(lián)合古陸解體,各大陸漂移。(4)新生代:形成現(xiàn)代海陸分布格局。地殼運動劇烈,形成了現(xiàn)代地勢起伏的基本面貌。2.大氣層的演變(1)原始大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氣。(2)現(xiàn)代大氣: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3)演變原因: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因此地球上生命的出現(xiàn)和演化與大氣中氧氣的增多密不可分。3.生物的演化(自主完成生物演化過程)第四節(jié) 地球的圈層結構1.地震波:地震的能量以波動的方式向外傳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p波)和橫波(s波)。縱波傳播速度快,可通過固液氣傳播。橫波傳播速度慢,只能通過固體。在地下2900m處的古登堡界面,縱波突然下降,橫波完全消失。第45頁共117頁,2.地球的內部圈層(1)一個依據(jù):地震波傳播速度。(2)兩個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位置范圍地震波傳播特點特點地殼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體外殼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比較穩(wěn)定 ;到了莫霍面,傳播速度突然增加地殼厚度變化規(guī)律:地球大范圍固體表面的海拔越高,地殼越厚;海拔越低,地殼越薄。地幔地球內部介于地殼和地核之間的圈層,在莫霍界面以下到古登堡界面以上能傳播橫波①具有固態(tài)特征,主要由含鐵、鎂的硅酸鹽類礦物組成,由上而下,鐵、鎂含量逐漸增加;②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的軟流層,是巖漿主要發(fā)源地地核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界面所包圍的球體橫波不能在外核中傳波 ①組成物質可能是極高溫度和高壓狀態(tài)下的鐵和鎳。②分為內核和外核,外核的物質在高壓和高溫下呈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3)三個主要圈層:地殼、地幔和地核。2.巖石圈: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是由巖石組成的,合稱巖石圈。3.地球的外部圈層組成: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對應要素是大氣、水體和生物。4.大氣圈(1)組成:包裹地球的氣體層。(2)密度變化特點:①近地面的大氣密度大。②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密度迅速減少。③在2000—3000千米高空,與星際空間情況很接近,視為大氣圈的上界。第45頁共117頁,2.水圈(1)組成:由液態(tài)水、固態(tài)水和氣態(tài)水組成。(2)按照存在位置和狀態(tài),分為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和生物水。(3)陸地水:①陸地水與人類社會關系最為密切;②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物圈(1)含義: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2)特點:不單獨占有任何空間,分別滲透于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第一節(jié)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一、大氣的組成1.低層大氣的主要成分及作用(一)低層大氣(25千米以下)的組成: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二)干潔空氣的成分、特點及作用(1)氮:含量最多,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2)氧: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3)二氧化碳: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吸收地面長波輻射,調節(jié)地表溫度,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4)臭氧:強烈吸收太陽紫外線,被譽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三)水汽的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固體雜質的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提供水汽凝結的凝結核)2.人類活動對大氣成分的改變及影響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大氣,會影響大氣的成分和含量,產生大氣污染,對生態(tài)系統(tǒng)和人類生存造成不利影響。二、大氣的垂直分層1.依據(jù):根據(jù)大氣的溫度、運動狀況和密度進行劃分。2.分層:大氣自下而上可以劃分為A對流層、B平流層、C高層大氣。3.臭氧集中在22~27千米的氣層中,形成臭氧層。第45頁共117頁,臭氧空洞:標準大氣狀態(tài)下千分之一厘米臭氧層的厚度為1個多布森單位(DU)。臭氧含量低于220個多布森單位時,稱為“臭氧空洞”。4.逆溫現(xiàn)象(1)逆溫現(xiàn)象的幾種情況在對流層中,氣溫是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逐漸降低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對流層氣溫會出現(xiàn)下列情況:①海拔上升,氣溫升高。②海拔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幅度小于6℃,這就是逆溫現(xiàn)象。如下圖所示,圖中甲屬于情況②,乙、丙、丁屬于情況①。(2)逆溫現(xiàn)象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①出現(xiàn)多霧天氣:早晨多霧的天氣大多與逆溫有密切的關系,它使能見度降低,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②加劇大氣污染:由于逆溫現(xiàn)象的存在,空氣垂直對流受阻,就會使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從而危害人體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內,將會更加嚴重。③對航空造成影響:逆溫現(xiàn)象如果出現(xiàn)在低空,多霧天氣給飛機起降帶來麻煩。而逆溫現(xiàn)象如果出現(xiàn)在高空,卻對飛機飛行極為有利,因為逆溫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會阻礙空氣垂直對流運動,飛機在飛行中不會有大的顛簸。第二章大氣的受熱過程和大氣運動一、大氣的受熱過程1.能量來源:太陽輻射。2.直接熱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的熱源。3.受熱過程具體過程結果地面增溫過程大部分A太陽輻射透過大氣到達地面使地面增溫大氣增溫過程地面增溫后以B地面長波輻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氣傳遞熱量使大氣增溫第45頁共117頁,3.大氣受熱過程在生活中的應用(1)解釋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對全球變暖的影響(2)在農業(yè)中的應用:①利用溫室大棚生產反季節(jié)蔬菜;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陽短波輻射透射進入棚內或室內,而地面長波輻射卻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熱量傳遞出去,從而使熱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溫室內。②利用煙霧澆水防霜凍;秋冬季節(jié),我國北方常用人造煙霧來增強大氣逆輻射,使地里的農作物免遭凍害。澆可增加空氣濕度,增強大氣逆輻射;水汽凝結釋放熱量;水的比熱容大,澆水可減小地表溫度下降的速度和變化幅度,減輕凍害。③果園中鋪沙或鵝卵石不但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還能增加晝夜溫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積累等。(3)利用大氣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區(qū)太陽能的多寡:如:高海拔地區(qū)——空氣稀薄,大氣的削弱作用弱,太陽能豐富。內陸地區(qū)——距海遠,降水少,晴天多,大氣的削弱作用弱,太陽能豐富。四川盆地——地形封閉,水汽不易擴散,多陰雨天氣,大氣的削弱作用強,太陽能貧乏。二、大氣的兩個作用: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作用(對太陽輻射的削弱最強)、吸收作用、散射作用2.對地面的保溫作用: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絕大部分的地面輻射,使得大氣升溫,形成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指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因與地面輻射的方向相反,稱為大氣逆輻射,大氣逆輻射補償了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特別提醒] 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部分,白天和晚上是始終存在的,并且白天輻射更強。3、晝夜溫差大小的分析天氣狀況:晴朗天氣,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晝夜溫差大。地勢: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晝夜溫差大。下墊面(如海陸分布):陸地比熱容小,白天升溫快,夜晚降溫快→晝夜溫差比海洋大。三、大氣熱力環(huán)流下沉上升1.大氣運動水汽熱量(1)主要形式(2)意義③低壓④高壓2.熱力環(huán)流——大氣運動的最簡單形式②低壓①高壓第45頁共117頁,(1)概念: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2)形成過程:①地面受熱不均→②空氣垂直運動→③同一水平面上氣壓差異→④大氣水平運動→熱力環(huán)流。①A地受熱,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空氣密度減小,形成低氣壓;D處空氣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氣壓。②B、F地冷卻,空氣收縮下沉,近地面空氣密度增大,形成高氣壓;C、E處空氣密度減小,形成低氣壓。③水平運動: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氣由高氣壓區(qū)流向高氣壓區(qū)。[特別提醒]?。?)垂直方向上的氣壓值總是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如上圖:PA>PD,故四地氣壓比較:D>A>B>C,四地氣溫比較:A>B>D>C(2)等壓面狀況:高壓向上凸起,低壓向下凹陷。((3)水平方向空氣總是由高壓流向低壓。3.常見熱力環(huán)流形式的圖示分析及應用(1)海陸風①成因分析——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前提和關鍵②影響與應用:海陸風使海濱地區(qū)氣溫日較差減小,夏季氣溫低,空氣較濕潤,是避暑的好地方。(2)山谷風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熱力變化是關鍵②影響與應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間冷的山風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內形成逆溫層,大氣穩(wěn)定,易造成大氣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區(qū)不宜布局污染工業(yè)。(3)城市風第45頁共117頁,①城市熱島的形成:①建筑密集,道路硬化,吸收太陽輻射多,大氣溫度高;②人口密集,工業(yè)集中,汽車等交通工具多,釋放大量人為熱;③綠地少,對氣溫調節(jié)作用弱。②成因分析——“城市熱島”的形成是突破口②影響與應用:一般將綠化帶布置在氣流下沉處以及下沉距離以內,而將衛(wèi)星城或污染較重的工廠布置于下沉距離之外。4.等壓面圖的判讀方法等壓面是空間氣壓值相等的點組成的面,等壓線是同一水平面上氣壓值相等的點組成的線。等壓面圖表示氣壓的垂直分布狀況,等壓線圖表示氣壓的水平分布狀況。(1)在同一地點不同海拔上,海拔越高,氣壓越低。如圖PA>PE。(2)在近地面,氣溫越高,氣壓越低;氣溫越低,氣壓越高。如圖PA或<)(3)近地面風向②____③(畫箭頭)⑤____⑥(畫箭頭)(4)如果②③表示夏季亞洲東部的海洋和陸地,則③表示____(陸地或海洋)。第55頁共117頁,參考答案1.C2.D3.B4.A5.C6.C7.B8.D9.C10.C11.B12.D13.D14.A15.B16.C17.D18.A19.B20.B21.B22.A23.B24.A25.B26.(1)地面冷熱不均 最簡單(2)高 低 E(3)27.(1)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擴散,空氣中水汽含量大,陰雨天和霧日多,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從而導致太陽能資源匱乏。(2)太陽輻射強的原因:青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且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角較大;晴天多,大氣透明度好;日照時間長,所以太陽輻射強。氣溫低的原因:地面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的熱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少,吸收的地面輻射少,獲得地面的熱量少,且云量少,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弱,所以氣溫低。(3)風能、水能、生物能、煤、石油、天然氣等28.B。晴朗干燥甲甲地等壓線最密集PA>PB>PB′>PB′PA′A。西北風29.(1)b海拔越低,空氣密度越大,氣壓越高(2)C(3)畫圖略,方向為順時針。30.B地和C地A地<←→海洋第65頁共117頁,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冊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檢測試卷(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選題(共50分)水循環(huán)把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有機聯(lián)系起來,構成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水循環(huán)使()A.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增多B.大氣中的水減少上C.陸地上的水體不斷更新D.海洋中的水增加2.下列水體中更新周期最短的是()A.江河B.海洋C.湖泊D.高山冰川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儲存在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排海。之后儲水罐又發(fā)生多次泄漏,日本國內及國際社會對核污水處理的關注不斷升級。核污水排海后的跨境轉移受洋流的影響巨大。下圖為福島及周邊海域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3.日本政府作出將核污水排海決定主要因為()A.存儲核污水已達排海標準B.核污水直接排海費用低C.海水對核污水凈化能力強D.日本的環(huán)境標準要求高4.若福島核污水排海,考慮到洋流影響,開始一段時間內受其影響最大的海域是()A.甲B.乙C.丙D.丁下圖為某地理考察小組在沙漠地區(qū)利用“日光蒸餾法”取水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第65頁共117頁,5.該方法可以模擬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有()①蒸發(fā)②水汽輸送③大氣降水④地下徑流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6.該方法揭示了水循環(huán)的主要動力是()A.風力能B.太陽能C.地熱能D.生物能城市化進程大幅度改變了原有的水文生態(tài)。專家在進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徑流量的相關分析研究時,將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歸納,如圖所示。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該圖反映了()A.與城市相比,農村產生徑流少B.城市化水平越高,產生徑流越少C.城市下水道普及率越高,產生徑流越少D.城市化水平越高,對水體污染越嚴重8.依據(jù)該模式推斷,某地區(qū)1970年時城市化程度為20%,下水道普及率為40%;2010年城市化程度為90%,下水道普及率為80%,若年降水量不變,則2010年產生的徑流量相當于1970年的()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兩倍D.三倍9.圖示地區(qū)城市化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有()第65頁共117頁,①溫室氣體排放多,出現(xiàn)熱島現(xiàn)象②改變局部大氣環(huán)流,使城郊降水增多③城市建筑物面積擴大,增加了生物多樣性④城市建設使地表徑流匯集速度加快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斯瓦爾巴群島(如圖)位于北極地區(qū),這里擁有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群島大部分被冰川覆蓋,65%的地區(qū)都被作為自然公園。1925年,多個國家共同簽署《斯瓦爾巴德條約》,根據(jù)條約,締約國可以在斯瓦爾巴德群島及其領海開展科考活動。正因為此,這一地區(qū)的極地科考活動異?;钴S。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10.科研人員在a水域測量的水溫比同緯度水域高,主要影響的洋流是()A.西風漂流B.北太平洋暖流C.阿拉斯加暖流D.北大西洋暖流11.科研人員在b水域測量了鹽度與有機質含量,與周邊地區(qū)相比結果可能是()A.鹽度低、有機質含量低B.鹽度低、有機質含量高C.鹽度高、有機質含量高D.鹽度高、有機質含量低下圖為某海域洋流模式圖,S線代表某一緯線。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2.圖示洋流可能位于()A.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域B.北半球中低緯度海域C.北印度洋冬季環(huán)流D.南半球中低緯度海域13.該海域地處北印度洋,且②洋流勢力強勁,則此時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第65頁共117頁,14.若該海域地處北太平洋,則①洋流為()A.墨西哥灣暖流B.日本暖流C.加利福尼亞寒流D.加那利寒流下圖為海洋表層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變化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15.圖中表示海洋表層溫度、鹽度、密度的曲線依次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③②16.下列有關赤道附近的表層海水分析描述,不可信的是()A.緯度低溫度高B.溫度高密度小C.降水量大蒸發(fā)量小,鹽度最低D.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鹽度不高17.造成南北緯60°附近海區(qū)鹽度差異較大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量大小B.陸地淡水注入量C.海區(qū)封閉程度D.洋流分布圖中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第65頁共117頁,18.納米布沙漠沿海岸線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大氣環(huán)流D.降水19.與納米布沙漠分布特點最相似的區(qū)域是()A.北部非洲大西洋沿岸B.南美洲太平洋沿岸C.澳大利亞印度洋沿岸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下圖為世界局部區(qū)域略圖、圖中虛線代表洋流,完成下面小題。20.圖中①洋流()A.屬于補償流B.在性質上屬于暖流C.冬季強于夏季D.流向由東向西流動21.關于甲島嶼,敘述正確的是()A.夏季高溫少雨B.處于板塊消亡邊界C.常綠闊葉林廣布D.附近為世界著名漁場第65頁共117頁,努沃克湖位于美國阿拉斯加州北部,北部有狹長低矮的長堤與海洋隔開;湖內水體分上下兩層:上層為淡水、下層為咸水。湖區(qū)冬季降雪充足,北部海域多風暴。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2.努沃克湖底層咸水應主要來自()A.地下徑流B.冰雪融水C.地表徑流D.海洋23.努沃克湖咸、淡兩層湖水沒有混合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北部的陸地狹長B.冬季降雪充足C.北部海域多風暴D.湖區(qū)氣候嚴寒2020年9月29日是農歷八月十七,臺風“杜鵑”助力錢塘江大潮,錢塘江沿岸數(shù)十萬當?shù)厝罕姾屯獾赜慰蜖幎闷鋲延^景象。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4.有關錢塘潮敘述錯誤的是()A.它是一種旅游資源B.有時會造成災害C.利用它一天可發(fā)四次電D.日、地、月呈直角時潮勢最猛25.下列海水運動同能量來源組合正確的一組是()A.波浪—密度差異B.海嘯—月球和太陽的引力C.風浪—太陽輻射D.潮汐—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動二、綜合題(共50分)2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水循環(huán)示意圖。材料二:“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城市環(huán)境問題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1)寫出上圖中數(shù)字所代表的水循環(huán)各環(huán)節(jié)名稱:A__B__C__D__.(2)圖中河流參與的水循環(huán)類型主要為__,在目前技術水平條件下,人工降雨干預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__(填字母)。第65頁共117頁,(3)我國中東部夏季的東南季風類似于環(huán)節(jié)__(填字母)。(4)水循環(huán)除了能使陸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義還有哪些________?27.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環(huán)節(jié)⑥的能量最主要是_______,②的名稱是_______,③的名稱是_______,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壞,⑤和⑧的數(shù)量變化情況是:⑤__________,⑧_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少”)。(2)圖中________(填序號)環(huán)節(jié)短時期內增多易導致城市地表徑流水位迅速上升,從而形成城市內澇;南水北調工程主要影響的是________環(huán)節(jié)(填序號);伴隨著大氣水平運動進行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________(填名稱)。(3)水循環(huán)的三種類型中,水循環(huán)總量最大的是_______循環(huán),能使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得到補充和更新的是____循環(huán),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參與的是_______循環(huán)。(4)對水循環(huán)重要意義的敘述,以下選項正確的是______。①使大氣圈、巖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聯(lián)系,在其間進行能量交換和物質遷移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變③使陸地徑流增多,海洋蒸發(fā)減少④使水資源形成不斷更新的統(tǒng)一系統(tǒng)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8.九寨溝位于四川省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擁有奇特的水體景觀。但近年來湖泊、瀑布水位顯著下降,嚴重影響了其獨特的景觀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讀下列材料,運用水循環(huán)原理等知識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九寨溝降水量柱狀、氣溫曲線統(tǒng)計圖。第65頁共117頁,材料二:水循環(huán)示意圖。(1)①②④⑥⑦⑧⑨⑩分別代表水循環(huán)的什么環(huán)節(jié)?(2)九寨溝湖泊1~4月為枯水期,各湖泊水位多在4月份達到年內最小值;5月份各湖泊水位明顯升高。請結合材料一簡析九寨溝湖泊水位出現(xiàn)這種變化特征的成因。29.圖一是部分海域洋流示意圖,圖二是某地地形剖面和水循環(huán)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第65頁共117頁,(1)讀圖二,根據(jù)水循環(huán)發(fā)生的領域,圖中所示水循環(huán)類型是____循環(huán),B環(huán)節(jié)名稱是____。(2)目前人們可以通過____、____等措施來改變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以更好地滿足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3)圖一中洋流甲按性質分類屬于____,其對沿岸____(氣候類型)起到____的作用。(4)圖一中的世界著名漁場是____漁場。該漁場的形成主要是由于____。圖一從歐洲去美洲的①②兩條航線中,順流的是____航線。30.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矁壕俏覈陆貐^(qū)的一種地下水利工程設施??矁壕闹饕ぷ髟硎菍B入地下的水通過山體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進行灌溉,以滿足沙漠地區(qū)的生產生活用水需求。由于新疆人口數(shù)量的增加,人類活動的加劇,導致坎兒井平均每年消失約18條。因此,坎兒井水利工程的保護刻不容緩。下圖示意坎兒井剖面。(1)推測年內蓄水池水位的最高季節(jié)并解釋原因。(2)用水循環(huán)的原理說明暗渠的主要作用。(3)指出加大保護坎兒井水利工程可采取的措施。第65頁共117頁,參考答案1.C2.A3.B4.D5.B6.B7.A8.D9.C10.D11.B12.B13.B14.B15.D16.C17.B18.B19.B20.C21.B22.D23.D24.D25.C26.蒸發(fā)水汽輸送降水下滲海陸間循環(huán)CB①促進各種水體的轉化,維持全球水的動態(tài)平衡;②促進自然界物質的運動,塑造各種地表形態(tài);③促進能量在地理環(huán)境中的轉化與交換27.(1)太陽輻射能降水蒸發(fā)增大減少(2)④⑤水汽輸送(3)海上內循環(huán)海陸間陸地內(4)C28.(1)①—植物蒸騰、②—大氣降水、④—地表水蒸發(fā)、⑥—海水蒸發(fā)、⑦—水汽輸送、⑧—地表徑流、⑨—下滲、⑩—地下徑流。(2)1~4月氣溫低,高山冰雪融水量極少,九寨溝區(qū)域降水較少,導致補給湖泊的地表徑流(⑧)和地下徑流(⑩)量小于湖泊的蒸發(fā)(③或④)和水分下滲(⑨)。至4月這種損失累積至最大,湖泊水位達到年內最小值。5月份,降水明顯增加、氣溫回升致使冰雪融化,湖泊的地表徑流(⑧)和地下徑流(⑩)補給量增加,水位明顯升高。29.海陸間水汽輸送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暖流溫帶海洋性氣候增溫增濕紐芬蘭寒暖流交匯②30.(1)夏季;氣溫高,冰川融水多。(2)暗渠可減少水分蒸發(fā);暗渠可保證地下徑流水量穩(wěn)定(水質優(yōu)越);暗渠中的地下徑流可自流。(3)加大資金投入,積極修繕;加大宣傳教育,提高保護意識;減少對地下水的開采力度;完善相關保護性法規(guī)。第74頁共117頁,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冊第四章《地貌》檢測試卷(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選題(共50分)1.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是以下哪種作用力形成的A.風力侵蝕B.地殼運動C.流水侵蝕D.冰川侵蝕“瑤琳仙境”位于浙江省桐廬縣境內,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圖1為“鐘乳石”景觀圖,圖2是三大類巖石地質環(huán)境和地質作用過程的相互關系示意圖,Ⅰ、Ⅱ、Ⅲ分別代表沉積環(huán)境、熔融環(huán)境和變質環(huán)境。完成下面小題。2.圖1“鐘乳石”景觀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風化作用B.流水沉積C.流水搬運D.流水溶蝕3.當?shù)貛r石的形成環(huán)境及過程,與圖2中數(shù)碼對應正確的是()A.Ⅰ-①B.Ⅱ-④C.Ⅲ-⑥D.Ⅰ-②下圖為四種地貌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第74頁共117頁,4.圖中甲乙丙丁地貌對應的名稱是()A.沖積平原、峽谷、風蝕蘑菇、沙丘B(yǎng).峽谷、沖積平原、沙丘、風蝕蘑菇C.沖積平原、風蝕蘑菇、峽谷、沙丘D.沙丘、峽谷、風蝕蘑菇、沖積平原5.圖中所示四種地貌,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A.甲、丙B.乙、丁C.丙、丁D.甲、乙讀下列四幅地貌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6.圖中所示景觀,屬于喀斯特地貌的是()A.甲B.乙C.丙D.丁7.丁地貌景觀主要分布于()A.河流入海口附近B.溶洞集中分布地區(qū)C.河流出山口附近D.干旱沙漠廣布地區(qū)下圖為某區(qū)域地貌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第74頁共117頁,8.圖示區(qū)域從宏觀上觀察到的地貌為()A.平原B.山地C.盆地D.丘陵9.觀察圖中的次一級地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山坡B.②—山谷C.③—山峰D.④—山脊10.下列關于地貌觀察的敘述,正確的是()A.觀察地貌時,只觀察坡度和坡向B.根據(jù)相對高度也可以劃分山地、平原、丘陵等地貌C.根據(jù)東西方位判斷陽坡和陰坡,根據(jù)南北方向判斷迎風坡和背風坡D.觀察地貌時,應關注地形分布和地表特征11.黃土高原溝萬壑的地表形態(tài)是由()A.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B.流水搬運作用形成的C.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D.風力沉積作用形成的亞洲大陸地理中心(簡稱“亞心”,見下面左圖),海拔1280米,是亞洲大陸范圍內處于均衡位置的點。下面右圖示意“亞心”標志塔,塔身為鋼筋混凝土構造,花崗巖貼面,高14米左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2.“亞心”所在區(qū)域()A.高寒缺氧日照強B.土壤肥沃多黑土C.氣候干旱多大風D.平坦廣闊多沼澤13.“亞心”標志塔塔身為鋼筋混凝土構造,花崗巖貼面,可以抵御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的()A.風化、風蝕B.流水侵蝕C.凍融破壞D.冰川侵蝕讀下列四種地貌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第74頁共117頁,14.四種地貌景觀形成過程中,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內部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四種地貌景觀的成因,與巖石的性質、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密切相關的是()A.①B.②C.③D.④16.與①~④地貌景觀分布的排列能吻合的依次是()A.云貴高原、東非大裂谷、黃土高原、亞平寧半島B.云貴高原、渭河平原、準噶爾盆地、夏威夷群島C.云貴高原、河西走廊、山東半島、臺灣島D.青藏高原、東歐平原、云貴高原、新西蘭北島讀“世界兩條大河的三角洲略圖”完成下面小題。17.關于兩三角洲所在地區(qū)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地為熱帶雨林氣候B.甲地為季風水田農業(yè)C.乙地為季風氣候D.乙地地貌屬于沖積扇18.關于兩圖所示地區(qū)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A.都是所在大洲最長河流B.航運價值很高C.流量季節(jié)變化明顯D.流向相同特克斯峽谷位于新疆伊犁的特克斯河流域,主要由闊克蘇峽谷和庫爾代峽谷組成,是一種迥異于普通峽谷的“平地裂縫式”峽谷。下面甲圖為特克斯峽谷地理位置示意圖,乙圖為特克斯峽谷景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第74頁共117頁,19.圖示地區(qū)河流的水源主要來自()①冰雪融水②地下水③大氣降水④湖泊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形成該地區(qū)“平地裂縫式”峽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蝕B.流水沉積C.風力侵蝕D.地殼下沉下圖示意喀斯特地貌地區(qū)模擬不同降雨強度下,地表徑流量與侵蝕產沙量的變化過程(降雨強度指單位時間內降雨量,單位為mm/h)。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1.降雨強度為40mm/h時,地表徑流量較小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量少B.地面崎嶇C.下滲率大D.降雨歷時短第74頁共117頁,22.降雨強度為140mm/h時,降雨歷時35分鐘后,侵蝕產沙量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層變薄B.流速變快C.土質變松D.流量變大下圖為某山區(qū)等高線地形圖,某校地理研學小組計劃沿圖中虛線進行地貌考察。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3.考察線路沒有經過的地貌是()A.山脊B.山頂C.河谷D.鞍部24.此次地貌觀察記錄表的項目可能有()A.河谷的坡度;河谷的蒸發(fā)量B.河谷的水深;河谷的蒸發(fā)量C.河流徑流量;堆積物粒徑大小D.河谷的坡度;河谷的相對高度25.無法看到甲村的觀測點是()A.①B.②C.③D.④二、綜合題(共50分)26.讀圖,分析回答問題。(1)寫出地貌名稱:甲________;乙________;(2)甲圖地貌是________作用形成的。該地貌組成物質的分布特點是________。(3)丙為新月形沙丘,據(jù)圖描述新月形沙丘的主要景觀特點________。第74頁共117頁,2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高山滑雪被譽為“冬奧會皇冠上的明珠”,是最具觀賞性的冬奧項目之一。該項目要求賽道的坡度為15°-30°(Sin15°=0.2589),在長度3000米范圍內實現(xiàn)800米以上落差。下圖示意2022年北京冬奧會北京延慶小海坨山國家高山滑雪雪道地區(qū)等高線分布。圖中線路甲、乙、丙中最終確定乙作為冬奧會高山滑雪賽道的一條主雪道,長度約為3000米,請畫圖示意該雪道沿途高程的大致變化,并說明確定乙線路作為高山滑雪主雪道的理由。2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皮拉大沙丘(44°30'N,0°30'E)位于法國波爾多市西南部約60千米處,西臨大西洋,其他三面被歐洲最大的沿海森林環(huán)繞。沙丘全長3000米,寬500米,高114米,是歐洲最高、最大的沙丘,現(xiàn)每年向東推進約5米。皮拉大沙丘每年吸引100多萬游客前來觀光,尤其受到滑翔傘運動愛好者的青睞。下圖為皮拉大沙丘位置示意圖。第74頁共117頁,(1)簡述皮拉大沙丘的形成過程。(2)從地質作用角度推測皮拉大沙丘東、西兩測坡度的差異,并說明原因。(3)簡析皮拉大沙丘不斷向東推進對法國的影響。29.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河流所屬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2)根據(jù)圖中②、③兩處的地貌類型分別是、。兩處地貌景觀的共同特點是。形成這兩處地貌主要的自然要素是(選擇填空)。A.氣候B.河流C.土壤D.植被(3)由于人口增長,圖中①、④兩處的森林正在被日益擴大的耕地所取代。說出這一現(xiàn)象發(fā)生對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的主要影響。第74頁共117頁,參考答案1.C2.D3.D4.A5.D6.A7.C8.B9.B10.D11.A12.C13.A14.D15.A16.B17.B18.C19.B20.A21.C22.A23.A24.D25.A26.沖積扇三角洲流水沉積(堆積)作用扇頂粗,邊緣細形狀如新月;有兩個不對稱的斜坡,迎風坡(一側)緩而凸出,背風坡(另一側)陡而微凹;植被覆蓋率低;主要由松散的、顆粒細小的物質組成。(任選3點)27.繪圖如下繪圖要求:縱坐標標注數(shù)值、要素(高程);最高海拔接近2200米,最低海拔1300米;沿途高程變化。原因:滑雪雪道落差約900米,大于800米,長度約3000米,符合該項目賽道的落差和長度的要求;滑雪雪道落差與長度的比值約為0.3(0003000),在0.2589-0.5之間,即坡度在15°-30°之間,符合賽道的坡度要求;主要位于山脊上,有利于高山滑雪各個項目比賽和觀眾觀者(位于山地南坡,陽光較充足,利于觀眾觀看)。28.(1)當?shù)亟K年盛行西風;在西風吹拂作用下,邦克-德阿讓沙洲上的沙粒被吹上海岸;受沿海森林的阻擋,風力減弱,沙粒降落、堆積,逐漸形成高大的沙丘。(2)差異:西坡坡度緩,東坡坡度陡。原因:沙丘西坡為西風的迎風坡,以風力搬運作用為主,坡度緩;東坡為西風的背風坡,加上森林的阻擋,以沉積作用為主,坡度較陡。(3)擴大旅游景區(qū)的面積,增強旅游景點的可視效果,促進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可能埋沒部分交通線路和房屋建筑等:飄揚的風沙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不利影響;破壞地表植被,生物多樣性減少。29.(1)地表徑流(2)三角洲沖積扇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土居較厚地表水較豐富B(3)地表徑流變化增大下滲減少地下徑流減少蒸騰作用減弱。第117頁共117頁,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冊第五章《植被與土壤》檢測試卷(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66分)(2019·湖北巴東一中高一月考)下圖為一地理科考小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葉片。完成1~2題。1.該山地四類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2.③是香樟樹樹葉,是下列哪個地區(qū)的典型植被()A.東北平原B.青藏高原C.華北平原D.長江中下游平原(2020·全國高二課時練習)草皮屋,是北歐地區(qū)流傳千年的建筑方式,留存于挪威、丹麥和冰島等國家。下圖為挪威南部某地草皮屋景觀圖,據(jù)此完成3~4題。3.人們最初在屋頂上種植草皮的主要目的是()A.美化居住環(huán)境B.減輕屋頂壓力C.加強御寒保暖D.削弱太陽輻射4.該草皮屋所處的自然帶是( ?。〢.落葉闊葉林帶B.溫帶草原帶C.針葉林帶D.常綠硬葉林帶有“世界花王”美譽的大王花(見下圖)是一種腐生寄生草本植物,吸取營養(yǎng)的器官退化成菌絲體狀,侵入宿主的組織內,全年均可冒芽。大王花整朵花就是它的全部,花徑最高紀錄可達1.4m,重10多公斤,花期最多只有四天,一生就開一朵花。據(jù)此完成5~6題。5.大王花的生長地()A.冬冷夏熱B.物種單—C.降水集中D.無明顯四季6.大王花開花期間發(fā)出奇怪的臭味,有助于()A.吸引大型動物啃食B.吸引腐食動物為其傳粉C.吸引蝴蝶蜜蜂為其傳粉D.避免人類采摘下圖為拍攝于2018年4月的我國南方某城市街道非機動車道兩側行道樹景觀對比照片。兩側的行道樹為數(shù)年前同時種植,但樹種不同。拍攝當日,一側樹木枝繁葉茂,另一側則枯枝敗葉,毫無生機(附:2018年2月該市月均溫最高值低于多年平均值3℃,月均溫最低值低于多年平均值1℃)。據(jù)此完成7~9題。第117頁共117頁,7.當?shù)刈匀恢脖粚儆冢ǎ〢.常綠闊葉林B.落葉闊葉林C.常綠硬葉林D.季雨林8.造成圖示行道樹景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該非機動車道兩側()A.用地類型不同B.行政管轄不同C.樹種耐寒程度不同D.交通污染程度不同9.每年入冬,圖中行道樹干下方均涂上白色涂料(成分主要為生石灰),其作用是()①整潔美觀;②防治蟲害;③促進生長;④預防凍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蓄水能力是評價土壤水源涵養(yǎng)、調節(jié)水循環(huán)能力的主要指標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貯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飽和后會產生地表和地下徑流。下表為四川盆地東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資料。據(jù)此完成10~11題。林地類型孔隙度(%)有機質含量(%)飽和持水量(噸公頃)總孔隙非毛管孔毛管孔針闊混交林5917454.62503常綠闊葉林6316473.18648楠竹林5212402.08312灌木林7317567.79183310.不考慮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條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濕度條件下,產生徑流時間最長的是()A.針闊混交林B.常綠闊葉林C.楠竹林D.灌木林11.當?shù)毓嗄玖钟袡C質含量高,與其關聯(lián)度最小的是()A.地表徑流大B.植物種類多C.枯枝落葉多D.年均溫較高(2020·全國高考真題)岳樺林帶是長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帶。岳樺林帶氣候寒冷,生長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樺才結實(種子)。岳樺結實的海拔上限稱為岳樺結實線,岳樺林分布上限即長白山林線。監(jiān)測表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白山北坡氣候持續(xù)變暖,岳樺結實線基本穩(wěn)定;林線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趨于穩(wěn)定。據(jù)此完成12~14題。12.目前,長白山北坡林線附近的岳樺多為()A.幼樹B.中齡結實樹C.老樹D.各樹齡組混生13.推測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白山北坡岳樺林帶()A.冬季升溫幅度小,生長季穩(wěn)定B.冬季升溫幅度大,生長季延長C.冬季升溫幅度大,生長季穩(wěn)定D.冬季升溫幅度小,生長季延長14.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長白山北坡林線近年卻趨于穩(wěn)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穩(wěn)定B.水土流失量穩(wěn)定C.土壤肥力穩(wěn)定D.岳樺結實線穩(wěn)定(2020·山東高考真題)第117頁共117頁,山地地形影響氣候特性,進而使山地景觀類型隨海拔升高而變化。太行山區(qū)地處華北地區(qū),其間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區(qū)巖溶地貌發(fā)育,形成了基座相連、異常陡峭的峰叢—洼地集合體。下圖示意兩山區(qū)各景觀類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積占比情況。據(jù)此完成15~17題。15.與黔桂喀斯特山區(qū)相比,太行山區(qū)針葉林()A.垂直分布高差大B.總分布面積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面積占比最大處海拔低16.黔桂喀斯特山區(qū)較低海拔區(qū)針葉林面積占比較高,主要由于該山區(qū)()A.山體陡峭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D.熱量充足17.兩山區(qū)農田分布上限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條件不同B.水熱組合不同C.耕作技術不同D.耕種歷史不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準噶爾盆地中央,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頂部多流沙,植被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對豐富。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發(fā)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穩(wěn)定積雪覆蓋。下圖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圖,據(jù)此完成18~20題。18.沙丘土壤水分最豐富的季節(jié)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9.沙丘1-2m土層土壤水分含量總體變化規(guī)律是()A.坡頂>坡中>坡腳 B.坡頂>坡腳>坡中    C.坡腳>坡中>坡頂   D.坡中>坡腳>坡頂20.位于丘間平地處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調節(jié)氣候 B.涵養(yǎng)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風固沙,保護農田D.保持水土,減輕洪澇災害21.清明節(jié)期間高中生張小明前往我國某森林公園進行研學旅行。在公園里,他發(fā)現(xiàn)有一些樹上深綠樹葉中有些樹葉開始枯黃脫落,而有一些光禿禿樹上開始長出嫩綠葉,他查閱資料繪制了公園里兩種樹的樹葉凋落數(shù)量的逐月變化示意圖(如圖)。甲、乙樹種最有可能屬于(  )第117頁共117頁,A.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C.熱帶季雨林、溫帶落葉闊葉林D.亞熱帶常綠硬葉林、亞寒帶針葉林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區(qū)(如圖1)的群落結構可分為喬木、灌木(根深)、草本(根淺)和苔蘚(無根)四個層次,土壤呈酸性。該林區(qū)曾多次發(fā)生火災。據(jù)此完成22~24題。22.伊勒呼里山以北的典型自然植被屬于()A.常綠硬葉林B.常綠闊葉林C.落葉闊葉林D.針葉林23.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區(qū)火災后,短期內林下植被生長條件受到的影響包括()A.光照條件改善B.養(yǎng)分短時驟減C.土壤酸性增強D.地表夏溫降低24.推測高強度火災后能快速生長成為優(yōu)勢物種的是()A.喬木B.灌木C.草本D.苔蘚(2018·襄垣縣第一中學校高一月考)“銀杏黃時秋意濃”,每至暮秋,銀杏樹便“盡換黃金甲”,當秋風襲來,遍地碎金,如夢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觀賞。下圖為我國主要銀杏觀賞地分布及某地銀杏大道景觀,據(jù)此完成25~26題。第117頁共117頁,25.湖州的地帶性植被屬于()A.常綠闊葉林B.針闊葉混交林C.落葉闊葉林D.針葉林26.與浙江湖州相比,遼寧丹東的銀杏最佳觀賞期較短,其原因是()A.丹東緯度高,氣溫低,銀杏葉黃得早B.湖州離海近,氣溫高,銀杏葉黃得晚C.丹東受冬季風影響大,銀杏葉掉落快D.湖州秋季陰雨天氣多,銀杏葉掉落慢樹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劑(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將樹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綠化植物養(yǎng)護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目的是確保綠化植物安全越冬。近日,綠化部門對城區(qū)主要道路、景區(qū)、游園等地的樹木進行了統(tǒng)一涂白,行道樹樹干刷白高度統(tǒng)一控制在離地面1.5米處,視覺上達到整齊劃一、美觀大方的效果(如圖所示)。據(jù)此完成27~28題。27.綠化部門對城區(qū)行道樹涂白的目的是(  )①殺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殺蟲、防蟲,減少下一年病蟲害的發(fā)生;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④防凍害、避免早春霜害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28.關于樹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有效減少地面長波輻射,防止地面熱量大量流失B. 使得樹干白天和夜間的溫差不大,減少樹皮開裂C. 使得樹木萌芽和開花提前,以躲過早春低溫凍害D. 增加樹木對陽光的吸收率,減少凍害發(fā)生的概率(2019·湖北巴東一中高一月考)土壤的淋溶作用與降水有著直接的關系,降水越多,淋溶層越厚。圖1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與有機質的質量百分比關系示意圖。圖2是不同氣候下(濕潤、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發(fā)育示意圖。讀圖完成29~30題。第117頁共117頁,29.與土壤有機質的來源密切相關的因素是()A.生物B.地形C.降水D.成土母質30.能代表草原地區(qū)土壤發(fā)育情況的組合是()A.甲與ⅠB.甲與ⅡC.乙與ⅡD.丙與Ⅰ(2020·全國高一課時練習)有機質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標志,一般土壤有機質含量為5。左圖為我國東部某地土壤剖面圖,右圖為該土壤有機質分布圖。讀下圖回答31~32題。31.關于該地表層土壤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表枯枝落葉多,有機質含量較高B.人工增施有機肥,有機質含量較高,C.受流水侵蝕作用,有機質含量較低D.氣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機質含量低32.針對該土壤的特性,該地宜采用的農業(yè)技術是()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C.大棚溫室D.礫石壓土(2018·浙江高考真題)土壤是各種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低反映了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征。完成33題。33.下列地區(qū)土壤有機質含量最高的()A.山東半島溫帶森林B.大興安嶺西側草原C.西雙版納熱帶森林D.內蒙古高原西部荒漠泥炭是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殘體長期積累起來的物質。大九湖濕地(下圖)平均海拔1730米,泥炭資源豐富,歷史上當?shù)剞r民對其進行了大量的采挖。據(jù)此完成34~35題。第117頁共117頁,34.大九湖濕地泥炭豐富的主要原因是()A.氣候濕熱,植被覆蓋率高B.河湖較多,植物殘體分解慢C.山地地形,植物種類豐富D.土壤肥沃,植物生長速度快35.歷史上當?shù)剞r民采挖泥炭主要用作()A.沼氣原料B.牲畜飼料C.作物肥料D.建筑材料土壤有機碳是土地利用過程中地表動植物殘體在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與土壤顆粒結合的化合物,泥沙沉積和農業(yè)耕作是影響區(qū)內土壤有機碳含量空間變化的主要因素。下圖示意豫東平原黃河泥沙影響區(qū)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垂直分布(黃泛指黃河泛濫區(qū),故道指黃河古河道,其他指除黃泛和故道以外的黃河泥沙影響區(qū))。據(jù)此完成36~38題。36.圖中()A.黃泛區(qū)土壤最肥沃B.其他區(qū)土壤有機碳垂直變幅最大C.故道土壤顆粒最大D.三個區(qū)土壤有機碳垂直變速相同37.黃泛區(qū)土壤有機碳含量小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土壤顆粒B.土層深度C.農業(yè)耕作D.泥沙沉積38.提高黃泛區(qū)和故道區(qū)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可行措施是()A.合理使用化肥B.實施免耕技術C.推廣秸稈還田D.改變耕作制度(2017·浙江高考真題)下圖為“小尺度范圍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圖”。完成39~40題。第117頁共117頁,39.圖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大氣、生物、地質、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對土壤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影響要素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40.圖示區(qū)域()A.土壤肥力與生物活動密切相關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礦物養(yǎng)分主要來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高于草地土壤耕作和秸稈覆蓋對蘋果園土壤保蓄水性能及土壤肥力有一定影響,其研究對農業(yè)生產、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現(xiàn)實指導意義。下圖位渭北旱塬某區(qū)5月和10月果園1米土層內,不同土壤耕作方式與覆蓋組合中土壤含水率變化圖,讀圖完成41~43題。41.土壤保蓄水效果最好的是()A.旋耕覆草B.旋耕裸地C.免耕覆草D.翻耕覆草42.該果園的耕地深度可能是()A.40cmB.60cmC.80cmD.100cm灌區(qū)土壤次生鹽漬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過了臨界水位和強烈的自然蒸發(fā)作用,使含有鹽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細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fā)后鹽分滯留在土壤表層。隨著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綠色覆蓋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層的可溶性鹽分逐漸減小。下圖示意甘肅秦王川地區(qū)不同綠色覆蓋下土壤鹽分垂直分布。據(jù)此完成43~44題。第117頁共117頁,43.4~7月間,導致該地表層土壤鹽分變化的主導因素是()A.地上生物量B.水分蒸發(fā)量C.大氣降水量D.灌溉用水量44.近年來,該地采取春小麥/毛苕子(牧草)套種(在春小麥生長后期的株行間播種毛苕子的種植方式)的種植模式助力農民發(fā)展多種經營、脫貧增收,這種種植模式抑制土壤鹽堿化最顯著的時段是()A.4-7月B.7-10月C.10-12月D.12-4月二.綜合題(40分)45.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丹霞梧桐在“中國物種紅色目錄”中被列為極危等級,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屬于落葉小喬木,樹干挺拔,根系特別發(fā)達。通過對獅子巖-陽元山景區(qū)(圖甲)的初步調查發(fā)現(xiàn),受生存環(huán)境與種間競爭等因素的影響,丹霞梧桐在丹霞山頂和山麓地帶極少分布,反而在丹霞崖壁上成群散布較多(圖乙)。根據(jù)這一分布規(guī)律,可以推測更大范圍區(qū)域丹霞梧桐分布的可能地帶。(1)推測丹霞梧桐在圖甲橢圓部位分布較多而周圍分布較少的主要原因。(6分)第117頁共117頁,(2)分析丹霞梧桐根系特別發(fā)達的主要原因。(4分)(3)為保護丹霞梧桐提出合理化建議。(4分)46.(2013·全國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原產澳大利亞東北部熱帶雨林中的幾種高大按樹,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這幾種桉樹適應性強,生長迅速,3-5年即可成材,統(tǒng)稱“速生桉”,我國西南地區(qū)某地引種速生桉作為造紙原料。圖中a、b分別示意該地速生桉種植前、后的變化。(1)讀圖a,分析當?shù)卣訚色@得穩(wěn)定水源的原因及過程。(6分)第117頁共117頁,(2)讀圖b,分析種植速生桉后當?shù)仄渌脖坏淖兓霸颉#?分)(3)簡述我國西南地區(qū)引種速生桉發(fā)展造紙業(yè)的理由。(4分)(4)就降水條件簡述我國西南地區(qū)不適宜大面積種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第117頁共117頁,參考答案1.D【解析】如圖所示,此題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異。山地中,隨著海拔升高,熱量條件逐漸變差。“楓樹秋天葉兒紅”,楓葉屬于溫帶落葉闊葉林,秋季會枯黃、發(fā)紅,并落葉。冷杉喜溫涼、寒冷,有較強的耐陰性,屬于針葉林。樟樹是大家所熟悉的樹種,我們學校處處都有,大街上也比比皆是。同學們不妨在課后仔細觀察一下,我們教學樓下方的樟樹林依舊青翠,葉闊而茂。樟樹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典型樹種。圖④草在山地中一般為林帶之上的山地草甸或高山草原。故在山地的垂直分異中,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草、冷杉、楓葉、樟樹葉。2.D【解析】香樟樹葉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典型樹種。東北平原與華北平原地帶性樹種為溫帶落葉闊葉林,而青藏高原為高原山地氣候,環(huán)境高寒,高原面上主要是高山草原。3.C【解析】草皮屋是北歐傳統(tǒng)建筑,流傳千年。產業(yè)革命之前,人類社會生產力水平極其落后,生存乃是第一要務。故本題選擇加強御寒和保暖。草皮增加了屋頂?shù)膲毫?,此處緯度偏高,冬季寒冷,故不是為了削弱太陽輻射。美化居住環(huán)境,在過往千年中難以占主導地位,不會是千年前此地居民們的初衷。4.A【解析】挪威、冰島和丹麥皆位于歐洲西部沿海地區(qū),受西風帶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這些地區(qū)主要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故其自然帶為落葉闊葉林帶。5.D【解析】大王花全年均可冒芽,說明其生存地無明顯四季。圖中有多種植物,故該地物種復雜多樣,一點都不單一。大王花主要產自馬來西亞、印尼的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的熱帶雨林中。6.B【解析】大王花開花時發(fā)出奇怪的臭味,大型動物一般都不會去啃食,因為太臭了。蝴蝶蜜蜂體積小,以采蜜為主。而大王花直徑可達1.4m,重10多公斤,發(fā)出臭味主要是為了吸引腐食動物前來為其授粉。7.A【解析】當?shù)貫槲覈戏侥吵鞘校瑢賮啛釒Ъ撅L氣候區(qū),故其自然植被/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8.C【解析】樹種耐寒程度不同。能耐寒的,葉子就可以繼續(xù)掛在枝丫上。不能耐寒的,葉子就枯萎凋落了。因此行道樹景觀出現(xiàn)差異。行道樹用途一致,都是城市綠化用地。行政管轄與交通污染程度對林木景觀差異影響不大。9.D【解析】生石灰顏色潔白,可令環(huán)境整潔美觀。生石灰CaO可以消滅害蟲。涂上生石灰涂料,可以反射太陽光,減小晝夜溫差,保護樹木的皮層,預防凍害。白色涂料反射光線,不會促進樹木萌發(fā)生長。10.D【解析】顯而易見,灌木林毛管孔隙度最大,飽和持水量也是最大的,保蓄水量最大,所以產生徑流的時間最長。11.A【解析】地表徑流大會侵蝕、搬運并帶走有機質。題目告知當?shù)毓嗄玖钟袡C質含量高,故與其關聯(lián)度最小的當屬地表徑流大。植物種類多反映養(yǎng)分多且活躍??葜β淙~多可以增加有機質。年均溫較高,則化學和生物風化增強,有機殘體歸還較多,利于增加有機質。12.A【解析】新的林線以下70-80米為新生岳樺林,據(jù)題目材料可知。13.C【解析】由于岳樺林林線上升了70-80米,說明全球氣候變暖,長白山北坡冬季升溫幅度大。而岳樺結實線基本穩(wěn)定,結實線不變,說明了生長季穩(wěn)定。岳樺結實線與生長季長短有關。14.D【解析】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岳樺結實線穩(wěn)定不變,令長白山北坡林線近年趨于穩(wěn)定。如若氣候變暖+降水穩(wěn)定,則林線會繼續(xù)上升。林線附近海拔高,土壤封凍期長,加上降水較少,水土流失量很少。氣候變暖,有機質加快分解并消耗,會令土壤肥力下降。15.B【解析】仔細讀圖,太行山針葉林總分布面積占比比黔桂喀斯特山區(qū)針葉林占比小,且分布的海拔也要窄一些。16.A【解析】黔桂喀斯特山區(qū)較低海拔地區(qū)本來應該為闊葉林。但由于巖溶地貌發(fā)育,山體異常陡峭,導致水土流失快。水、土、熱等條件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故較低海拔區(qū)針葉林占比高。第117頁共117頁,17.B【解析】兩山區(qū)緯度不同,氣候不同,水熱組合不同,故農田分布上限也存在差異。18.A【解析】18.該區(qū)降水集中于5-9月,但夏季炎熱,蒸發(fā)量大,土壤水分并不多。在冬季,該區(qū)積累了20-30cm穩(wěn)定的積雪,冬雪量大,且氣溫低。開春之后,氣溫回升,冬季積累的季節(jié)性積雪消融,沙丘土壤水分最豐富。19.C【解析】讀圖,觀察沙丘植被的分布,不難得出坡腳水分條件最好,坡頂主要是流沙,植被少,水分差。20.B【解析】丘間平地處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涵養(yǎng)水源,增加土壤水分。本區(qū)氣候干旱,幾乎無洪澇。沙漠區(qū)氣候干旱,梭梭等植被不能增加降水。本區(qū)為盆地中央沙漠區(qū),氣候干旱,無農田分布。21.B【解析】甲樹種因冬溫低,降水少,春季氣溫回升,舊葉凋落,新葉萌發(fā)。乙樹種秋季落葉最多,冬季無樹葉,故為溫帶落葉闊葉林。22.D【解析】圖示區(qū)域為黑龍江北部,屬寒溫帶,地帶性植被為你亞寒帶針葉林。23.A【解析】火災后,森林郁閉度降低,林下光照條件改善。24.B【解析】灌木根深,不易被火災危害。草本根系表淺,易為火災所害。喬木被焚毀后,由于該區(qū)氣溫較低,熱量不足,大樹難以快速生成。而灌木對生長養(yǎng)分需求量少,火災之后能快速生長成為優(yōu)勢物種。25.A【解析】“”蘇湖熟,天下足。”湖州地處江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26.C【解析】觀賞銀杏,是為進行時。秋風颯颯隨風舞,漫天金黃遍地金。遼寧丹東受冬季風影響大,銀杏葉掉落快,故觀察窗口較短。湖州秋季陰雨天氣多,則銀杏葉凋落加快。27.C【解析】同樣的題,又來了。①②③④都是對的。28.B【解析】樹木涂白,白色反光,白天升溫不大。于是,晝夜溫差減小,利于保護樹皮。樹木涂白對地面長波輻射影響不大,與環(huán)境氣溫也無太大關系。白色反射所有顏色的光,減少了樹木對陽光的吸收率。29.A【解析】生物是形成土壤的主導因素。在各種自然地理環(huán)境要素的支持下,生物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質。30.D【解析】根據(jù)題意,降水越多,淋溶層越厚。故森林最后,荒漠最薄。草原多分布于半干旱地區(qū),降水量介于200-400mm之間,淋溶層厚度居中。草類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則根系的集中程度遞減,為土壤表層提供了大量的有機質。森林根系深,直接提供給土壤表層的有機質不多,主要以枯枝落葉的性質將有機質還給地表。31.C【解析】地表枯枝落葉需要經過分解,方能形成有機質。該區(qū)為我國東部。看右圖,可以發(fā)現(xiàn),該地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于5%,是由于該地降水豐富,表層土壤有機質受流水侵蝕,進入淋溶層。32.B【解析】由于該地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低,而淋溶層有機質含量高,故可以通過深耕改土措施,改善土壤性狀。33.B【解析】大興安嶺西側草原緯度偏高,氣溫低,有機質分解慢,積累多。34.B【解析】大九湖濕地泥炭豐富,是由于該區(qū)河湖眾多,水體隔氧,植物殘體分解慢,積累多。35.C【解析】泥炭為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殘體,富含有機質,可以作為肥料。36.B【解析】三類地區(qū),其他區(qū)土壤有機碳垂直變幅最大,而垂直變速不同,可自行測量并計算。37.D【解析】由題目可知,影響土壤有機碳含量空間變化要素主要有三個,分別是泥沙沉積、農業(yè)耕作和生物殘體。泥沙沉積和農耕可以改變地表土壤結構和有機碳含量水平。黃泛區(qū)人類影響小。38.C【解析】黃泛區(qū)和故道區(qū)有機碳含量少,故可以通過推廣秸稈還田,增加有機碳的含量。39.C【解析】氣候、水文、生物都比較活躍。地形和地質(影響母質)比較穩(wěn)定。40.A【解析】生物是成土主導因素。土壤肥力與生物活動密切相關。一般而言,草地土壤表層的有機質比林地要高。林地因降水多,淋溶作用強,腐殖質分解較快。41.C【解析】圖中圖例,由上到下,分別是:旋耕覆草、旋耕裸地、翻耕覆草、翻耕裸地、免耕覆草、免耕裸地。以左圖5月為例,免耕覆草土壤含水率最高。42.B第117頁共117頁,【解析】大約在60cm深處,大部分土壤含水率曲線發(fā)生了方向變化。在20-60cm,大致是減少。在60-100cm,大致是增多。故果園耕地深度可能是60cm.43.A【解析】圖例中,4月為菱形,7月為三角形,10月為圓點。不難發(fā)現(xiàn),4-7月,土壤表層的鹽分減小。有材料可知,生物量增加,鹽分會下降。由此推知,4-7月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了水鹽上升,表層土壤鹽分減小。4-7月水分蒸發(fā)量增加,土壤表層鹽分更易富集。該區(qū)7月降水多,而4月和10月降水都較少,而4月和10月鹽分差異大,故不是大氣降水量。灌溉用水量增加,會導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鹽分富集于土表。44.B【解析】4-7月春小麥尚未成熟,小麥的遮陰作用較強。7-10月春小麥收割,小麥遮陰作用消失,土壤裸露,且此時氣溫較高,故選擇7-10月。10月之后氣溫較低,蒸發(fā)并不明顯。45.(1)地勢陡峭,多丹霞崖壁,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少(或答周圍的景區(qū)山頂和山麓地帶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多);丹霞崖壁土壤、水分條件差,具有競爭優(yōu)勢的其他植物難以生存(或答周圍的山頂和山麓地帶土壤、水分條件相對較好,具有競爭優(yōu)勢的其他植物生長較多)。(2)固定樹身,維持本身的生長發(fā)育;最大限度地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以適應崖壁干旱、貧瘠的環(huán)境。(3)進一步深入調查和驗證,掌握丹霞梧桐的數(shù)量和分布;建立丹霞梧桐重點保護地帶;加強宣傳教育,增強游客和當?shù)孛癖姷沫h(huán)保意識。46.(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叢能涵養(yǎng)水源。(2分)過程:截留大氣降水,減緩地表徑流,增加雨水下滲(1分),(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積地帶,)(通過地表徑流和地下水)為沼澤提供穩(wěn)定的水源(1分)。(2)植被變化:天然次生林和灌叢退化(1分);沼澤萎縮(1分)。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1分)。(3)速生桉適應性強,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紙原料(2分)﹔發(fā)展造紙業(yè)能增加就業(yè),創(chuàng)造產值,帶動相關產業(yè)發(fā)展(2分)。(4)(我國西南地區(qū)屬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低于熱帶雨林區(qū)(2分);(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時間較長,降水較少(2分)。第117頁共117頁,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冊第六章《自然災害》檢測試卷(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2018年1月初“霸王級”寒潮橫掃中國近一周,全國各地紛紛經歷了2017年冬季以來的“最冷周”。據(jù)此回答下面小題。1.圖中表示寒潮路徑的是()A.甲B.乙C.丙D.丁2.臺風和寒潮共同的天氣特征是()A.沙暴B.大風C.干旱D.強烈降溫2020年新一輪寒潮于12月26日正式登場,28日寒潮勢力會傾瀉南下,北方各地氣溫急轉直下。兩天后,寒潮勢力可能會全面覆蓋南方。據(jù)此回答1~2題。3.寒潮是我國常見的天氣,它可以造成(   )A.西北地區(qū)常年干旱B.江南地區(qū)的雨雪冰凍C.東南沿海地區(qū)的臺風D.江淮地區(qū)的梅雨4.本次寒潮的發(fā)源地可能是(   )A.我國的東北地區(qū)B.日本海C.俄羅斯的西伯利亞D.我國青藏高原俗話說水火無情,洪水災害往往在短時間內造成巨大損失。據(jù)此完成下題。5.下列不屬于洪水形成原因的是(   )A.冰雪融化B.冰凌堵塞河道第117頁共117頁,C.人為因素導致垮壩D.嚴寒的天氣6.下列人類活動會誘發(fā)或加劇洪災的有(   )①建筑物占據(jù)河道②流域內植被受到破壞③大規(guī)模退田還湖④上游山區(qū)大量陡坡開荒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讀某地理專題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統(tǒng)圖層,回答下面小題。7.疊加甲圖層與乙圖層,最可能應用于預防()A.泥石流B.地震C.臺風D.寒潮8.若利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制定水污染突發(fā)應急預案,則需要疊加的圖層有()A.甲與乙B.丙與乙C.丙與丁D.乙與丁在山區(qū)公路和鐵路道旁經常可以看到如下圖所示的工程建設。讀圖,回答下面小題。9.圖中的防護工程主要是針對下列災害中的()①地震②滑坡③泥石流④崩塌⑤山洪第117頁共117頁,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0.圖中邊坡上網(wǎng)格狀建設的主要功能是()A.加速徑流B.保持水土C.促進蒸發(fā)D.美化環(huán)境下圖是我國某地區(qū)氣象災害成因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1.圖中甲、乙、丙氣象災害分別是()A.春旱、寒潮、沙塵暴B.寒潮、臺風、沙塵暴C.伏旱、暴雪、沙塵暴D.伏旱、洪澇、凍害12.該地區(qū)最有可能是()A.青藏高原B.東北平原C.華北平原D.東南丘陵2020年7月11日晚11時,四川阿壩州小金縣春廠壩“北斗智慧云公共監(jiān)測平臺”的人工智能預警廣播系統(tǒng)發(fā)出了滑坡預警(在地質災害發(fā)生前,當原本固定在某個區(qū)域的傳感器發(fā)生沉降或偏移時,衛(wèi)星能夠感知其運動變化,實現(xiàn)全天候全自動在線監(jiān)測預警),當?shù)馗刹咳罕娛盏酵ㄖ蟪晒M織避險。結合資料,完成下面小題。13.監(jiān)測傳感器沉降或偏移主要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遙感B.地理信息系統(tǒng)C.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D.數(shù)字地球14.下列是村民建議該地可進行的滑坡防范措施,其中不合理的是(   )A.保護坡地植被B.在坡體軟弱面修建排水溝C.修建大型水庫D.在滑坡底腳修建抗滑擋墻15.遇到滑坡災害,我們應該做的是(   )A.出現(xiàn)滑坡征兆時,立即跑回室內緊閉門窗B.處在滑坡體上時,迅速朝滑坡方向撒離C.在滑坡停止后,立即回家檢查情況D.無法逃離高速滑坡時,抱住身邊大樹等固定物體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題,共55分。第117頁共117頁,16.下圖是云南省多年平均干旱災害分布圖,讀圖回答問題。(14分)(1)從氣候、地形、經濟狀況等角度分析云南干旱災害東西差異的原因。(8分)(2)干旱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巨大,試為云南農業(yè)提出三條防旱抗旱措施。(6分)17.讀我國主要氣象災害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23分)(1)在各種氣象災害中,我國分布最為廣泛的是_________。(2分)第117頁共117頁,(2)我國華南地區(qū)雖然緯度較低但有時也會受到低溫凍害的影響,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6分)(3)干旱是一個突出的世界性問題。我國華北地區(qū)的旱情以_________季最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4)臺風是我國夏半年的主要氣象災害,但它在給我國帶來災害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有利的影響,臺風的有利影響主要有哪些?(6分)(5)為減少上述各種氣象災害可能帶來的損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多選)()(3分)A.修建水庫和分洪工程B.禁止在災害多發(fā)區(qū)居住C.建立災情監(jiān)測預報系統(tǒng)D.建立健全保險救災體系18.讀我國地震帶與泥石流多發(fā)區(qū)分布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8分)(1)泥石流形成的條件有哪些?(6分)(2)圖中顯示地震帶與泥石流多發(fā)區(qū)的分布有明顯的相關性,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3)下列地區(qū)中形成泥石流的水流與其他三地不同的是()(3分)A.云南B.廣西C.新疆D.臺灣第117頁共117頁,(4)近年來,長江上游地區(qū)泥石流加劇,其主要的人為原因是_____。(3分)(5)我國地質災害嚴重,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地質災害的表現(xiàn)形式還有哪些?(3分)第117頁共117頁,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A;2.B解析:1.寒潮是指來自北方的強冷空氣迅速南下導致明顯降溫的天氣,圖中甲表示偏北風。2.臺風會帶來大風、暴雨和風暴潮等現(xiàn)象,寒潮會帶來大風、降溫、雨雪天氣,所以兩者共同的天氣特征是大風。答案:3.B;4.C解析:3.由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西北地區(qū)常年干旱是因為深居大陸內部,水汽難以到達,A錯誤;寒潮是冷空氣快速南下,導致大幅度降溫的一種自然災害;主要表現(xiàn)為大風、霜凍、雨雪天氣,江南地區(qū)出現(xiàn)雨雪冰凍,B正確;東南沿海地區(qū)的臺風發(fā)生在夏秋季,與題目中“2020年新一輪寒潮于12月26日正式登場”不符,C錯誤;江淮地區(qū)的梅雨發(fā)生在每年的6、7月份,與題目中“2020年新一輪寒潮于12月26日正式登場”不符,D錯誤。故選B。4.由材料中“寒潮勢力會傾瀉南下,北方各地氣溫急轉直下”可知,發(fā)生地應該我國北部的冷源地俄羅斯的蒙古-西伯利亞地區(qū),C正確;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南,D錯誤;我國的東北地區(qū)、日本海都位于我國東北部,A、B錯誤。故選C。答案:5.D;6.D解析:5.洪水可能是由暴雨、冰雪融化引發(fā)特大地表徑流溢出河道而形成的,也可能是冰凌堵塞河道、人為導致垮壩而形成的。嚴寒的天氣與洪水的關系不大。6.流域內破壞植被、上游山區(qū)陡坡開荒、建筑物占據(jù)河道會加劇洪災;而大規(guī)模退田還湖會減輕洪災。答案:7.A;8.D解析:7.甲圖層為地形圖層,乙圖層為河流圖層,兩圖疊加可研究地形與河流的關系,最可能應用于預防泥石流。8.水污染主要考慮水域和人口居住區(qū),與公路和地形關系不大。若利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制定水污染突發(fā)應急預案,需要疊加的圖層有乙與丁。答案:9.C;10.B解析:9.挖方邊坡、建設護欄、阻擋碎落臺可以防止滑坡、崩塌;排水邊溝可減輕泥石流和山洪災害危害。10.挖方邊坡上網(wǎng)格狀工程建設可以減緩地表徑流,攔截泥沙,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答案:11.A;12.C解析:11.根據(jù)甲氣象災害形成的四個成因可知,體現(xiàn)了春季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故為春旱。乙受冬季風影響,且是沙塵暴的成因之一,故為寒潮。丙的成因之一為接近沙源地,故為沙塵暴。12.根據(jù)上題中的災害種類,可以判斷出該地區(qū)是氣象災害的多發(fā)區(qū)——華北平原。第117頁共117頁,答案:13.C; 14.C; 15.D解析:13.傳感器屬于點狀地理事物,其位置的沉降或偏移主要利用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GNSS)來進行監(jiān)測,C正確;遙感技術主要用于面狀地理事物的獲??;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查詢、分析、處理,材料重在體現(xiàn)傳感器位置的沉降或偏移;數(shù)字地球是將地理信息數(shù)字化后,借助計算機系統(tǒng)來進行管理的技術,均不是監(jiān)測傳感器沉降或偏移主要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故選C。14.修建大型水庫易誘發(fā)地質災害,不利于滑坡的防范,C選項不合理,符合題意;其他選項均屬于防范滑坡的有效措施。故選C。15.出現(xiàn)滑坡征兆時,應立即撤離滑坡地帶,而不是跑回室內緊閉門窗,A錯;處在滑坡體上時,迅速朝與滑坡方向垂直的高處撒離,B錯;在滑坡停止后,有可能還會發(fā)生二次災害,不能立即回家檢查情況,C錯;無法逃離高速滑坡時,可以抱住身邊大樹等固定物體,D正確,故選D。16.答案:(1)①云南地處我國西南,夏季受西南季風,降水量由西向東減少;②西部山地,山高谷深,城鎮(zhèn)、人口稀少,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干旱影響??;③東部高原,地勢相對平緩,城市、人口密集,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干旱影響大;④東部喀斯特地貌,地表水難以保存,加劇干旱災害。(2)①興修水利,搞好農田建設;②選育抗旱品種,提高抗旱能力;③節(jié)約用水,合理灌溉;④植樹造林,提高土壤保水能力。解析:(1)從氣候、地形和經濟狀況等角度分析云南干旱災害東西差異的原因分別是:云南地處我國西南,夏季受西南季風,降水量由西向東減少;西部山地,山高谷深,城鎮(zhèn)、人口稀少,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干旱影響較??;東部高原,地勢相對平緩,城市、人口密集,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干旱影響大;東部喀斯特地貌,地表水難以保存,加劇水旱災害。(2)干旱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巨大,為云南農業(yè)提出三條防旱抗旱措施如:①興修水利,搞好農田建設;②選育抗旱品種,提高抗旱能力;③節(jié)約用水,合理灌溉;④植樹造林,提高土壤保水能力等。17.答案:(1)暴雨(2)冷空氣勢力強(或春季陰雨天氣多)農事活動早(3)春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fā)強,而降水少;春季是農作物播種和生長時期,需水量大。(4)帶來豐沛降水,緩解旱情;降溫解暑。(5)ACD第117頁共117頁,解析:本題對我國各地區(qū)多發(fā)的商然災害進行綜合考查,考查學生對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特點和原因的掌握情況。(1)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六大地區(qū)都有暴雨災害。(2)我國華南地區(qū)由于位于我國南部沿海,因此,農事活動較早,而一旦北方冷空氣較強,就會使得我國華南地區(qū)的農作物受到影響。(3)干旱在我國的分布較廣,但各地出現(xiàn)的時間不同,華北地區(qū)的干旱主要出現(xiàn)在春季。(4)夏秋季節(jié)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由于經常受到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容易形成高溫少雨的天氣,造成高溫和干旱,而臺風可以帶來豐沛的降水,同時又可以降低溫度,緩解夏季東南沿海地區(qū)的高溫天氣,因此,臺風不僅給我國帶來災害,同時還可以帶來一些有利的影響。(5)減少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庫和分洪工程、建立災情監(jiān)測預報系統(tǒng)、建立健全保險救災體系等。18.答案:(1)流域內具備大量的易于搬運的松散物質;具備豐富的能夠在短時間內匯集在一起的水流;具備比降較大的溝谷;流域內植被覆蓋率低。(2)地震活動頻繁的地區(qū),地殼活躍,巖石易破碎。(3)C(4)植被破壞(5)火山噴發(fā)、滑坡、地面沉降。解析:(1)陡峭的溝谷、大量松散的碎屑物、充足的水源、植被覆蓋率低都是泥石流形成的條件。(2)地震活動頻繁的地區(qū),一般地殼也很活躍,巖石易破碎。(3)新疆的泥石流多發(fā)生在春季,積雪融化形成大量水流,引發(fā)泥石流;其他三地都是大氣降水形成的水流引發(fā)泥石流。(4)近年來,長江上游地區(qū)的植被破壞越發(fā)嚴重,導致該地區(qū)泥石流加劇。(5)我國地質災害多發(fā),除了地震和泥石流外,還有火山噴發(fā)、滑坡、地面沉降等。第117頁共117頁,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冊期中檢測試卷范圍: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節(jié)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共計50分。)德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太陽系附近有三顆“超級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這三顆行星圍繞天蝎座的一顆恒星運行,距離地球僅22光年?;卮?-3小題1、“超級地球”應屬于()A.地月系B.太陽系C.銀河系D.河外星系2、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條件之一。“超級地球”上存在大氣的原因是因為它具有()A.適中的質量與體積B.適中的晝夜更替周期C.與恒星的距離適中D.適中的自轉周期3、液態(tài)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之一,下列敘述中與地球“液態(tài)水存在”有密切關系的是()①地球上晝夜更替的周期較適中②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③地球處于一種比較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之中④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比較適中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2019年1月14日,國新辦發(fā)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介紹,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于2020年前后實施。據(jù)此回答4~5題。4、火星的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既稀薄又寒冷?;鹦谴髿獗鹊厍虼髿鉁囟鹊偷淖钪饕蚴?  )A.比地球質量小B.比地球密度小C.距離太陽遠D.比地球體積小5、相對于地球來說,火星更易遭隕石襲擊,主要原因是(  )A.火星公轉速度快B.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帶C.火星大氣密度小D.火星的宇宙環(huán)境不安全讀太陽及其大氣結構示意圖,完成6-7題。6、關于太陽大氣層,敘述正確的是(  )A.①層是色球層B.太陽黑子多發(fā)生在①層C.②層是光球層D.太陽耀斑多發(fā)生在③層第117頁共117頁,7、太陽活動增強時,用收音機收聽短波廣播,聲音常常忽大忽小,甚至中斷,主要是因為( )A.太陽大氣拋出的帶電粒子流擾亂了地球磁場B.太陽發(fā)射的電磁波擾動了地球大氣層C.短波在大氣中傳播時,被空氣分子吸收D.短波到達電離層后,被全部反射回地面下圖是不同緯度和地點太陽黑子活動與年降水量變化的關系圖。讀圖完成8-9題。8、根據(jù)圖示,可知()A.太陽黑子活動呈現(xiàn)周期性變化,周期大約15年B.年降水量與太陽黑子相對數(shù)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C.年降水量與太陽黑子相對數(shù)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D.年降水量與太陽黑子相對數(shù)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9、太陽活動()A.黑子和耀斑是主要標志B.主要干擾無線電長波通訊C.為地球提供光熱資源D.與旱澇災害沒有關系2020年6月1日,位于堪察加半島的克柳切夫火山噴發(fā),煙柱高達5500米?;鹕交覊m蔓延到火山以東180千米的地方。據(jù)此完成10-12題。10、組成該山體巖石的物質直接來自(  )A.巖石圈B.地核C.地殼D.軟流層11、火山灰向東蔓延的力量來自(  )A.大氣圈B.水圈C.巖石圈D.生物圈第117頁共117頁,12、下列地區(qū)中地殼厚度最小的是(  )A.喜馬拉雅山B.黃土高原C.四川盆地D.太平洋讀圖完成13-16題。13、下列生物中,出現(xiàn)最早的是(  )A.爬行類B.鳥類C.魚類D.兩棲類14、爬行類動物物種最多的地質年代是()A.古生代B.元古代C.中生代D.新生代15、下列有關生物與環(huán)境變遷的關系,敘述正確的是( ?。〢.環(huán)境變遷只會導致生物滅絕,不會導致生物進化B.生物衰退和滅絕與環(huán)境變遷有直接關系C.生物滅絕是孤立事件,與地理環(huán)境其他要素沒有關系D.生物滅絕在地質歷史時期只有一次16、大量的鐵、金、鎳、鉻等礦藏往往存在的地層是(  )A.前寒武紀地層B.古生代地層C.中生代地層D.新生代地層隨著電影《中國機長》的熱映,川航3U8633緊急迫降的事跡展現(xiàn)在大眾面前。飛機從重慶起飛,在9800米高空,風擋玻璃無預警脫落,劉傳建機長借助自己一百多次來回飛川藏線的經驗和從業(yè)30年的技術,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機人的生命。據(jù)此,完成17-18題。17、擋風玻璃脫落時,飛機正處于大氣的A.平流層上層B.平流層中層C.對流層D.高層大氣18、機長迫降時面臨的困難可能有①被風擋玻璃砸傷②機內溫度過低③飛機顛簸強烈④太陽輻射強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第117頁共117頁, 讀北半球等壓線圖(單位:hPa),完成19-20題。19、如果圖示等壓線位于近地面,F1、F2、F3為A處空氣所受的外力,則F1、F2、F3依次為(  )A.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B.摩擦力、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C.地轉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氣壓梯度力D.摩擦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20、如果圖示等壓線位于高空,則風向是( )A.①B.②C.③D.④生活中,我們在切大蔥或洋蔥的時候,會忍不住“淚流滿面”。為此,我們可以在切菜的時候在旁邊點燃一支蠟燭,便可極大的緩解眼部的不適感。下圖為切大蔥或洋蔥示意圖。據(jù)此完成21-22題。21、從熱力環(huán)流的角度看,點蠟燭后,切大蔥或洋蔥處()A.空氣受熱上升B.空氣遇冷下沉C.空氣遇冷上升D.空氣受熱下沉22、下列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能反應上圖蠟燭附近空氣環(huán)流的()A.B.C.D.在對流層中,大氣的組成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據(jù)此回答23-24題。23、大氣中含量雖很少,卻是天氣變化重要角色的物質是(  )A.二氧化碳和臭氧B.氬和氖C.水汽和雜質D.氮和氧24、由于人類活動造成的大氣污染,已導致大氣中一些成分比例發(fā)生明顯變化,表現(xiàn)在(  )A.臭氧增多B.氧氣增多C.水汽增多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第117頁共117頁,25、在交通的十字路口處,我們經常見到下圖所示的交通信號燈,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設置這種交通信號燈效果會更好A.安慶B.重慶C.哈爾濱D.拉薩二、綜合題(4題共50分)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3分)材料一:2020年4月11日,HiRISE科學團隊發(fā)布了一張由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拍攝的非常有趣的火星照片,照片中火星西南部淺色物質展現(xiàn)出形似傳說中中國龍的動物形態(tài)。據(jù)研究,火星上有水存在的痕跡。材料二:金星、地球和火星的主要數(shù)據(jù)。金星地球火星軌道半徑(天文單位)0.7201.0001.524公轉周期0.62年1年1.88年自轉周期243天23時56分1.03天相對質量(地球=1)0.821.000.11相對體積(地球=1)0.861.000.15平均溫度(固體表面)480℃32℃-23℃大氣主要成分CO2、N2N2、O2CO2、N2(1)按天體的基本類型劃分,金星、地球和火星都屬于________星;(1分)三者所在的最低一級天體系統(tǒng)是________。(1分)(2)從結構特征看,金星、地球和火星屬于________行星。(1分)(3)根據(jù)數(shù)據(jù)推測,金星、地球和火星三顆天體中,表面溫度最高的是_______(1分),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4)根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以及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條件,分析比較移居金星和火星的利弊條件,并完成下表。(4分)有利條件不利條件金星質量、體積與地球接近大氣共性:溫度高第117頁共117頁,缺乏②火星①________周期與地球接近;平均溫度與地球差別不大③______小,④______小,大氣稀薄(5)人類對火星的探測情有獨鐘,為什么?(4分)27、讀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12分)(1)圖中E、F代表的地球圈層分別是____、____。 (2分)(2)圖中P界面是____;Q界面是____。 (2分)(3)圖中A圈層厚度大陸比大洋____(厚或薄),當?shù)卣饋砼R時,大洋上的船員感覺到船____。 (2分)(4)圖示F圈層物質呈____狀,G圈層物質呈____態(tài)。 (2分)(5)說出地震波由上至下通過P界面和Q界面時的主要特征。 (4分)28、讀“大氣的垂直分層示意圖N"和“某地的氣壓狀況圖P”,圖P是圖N中A層的某地,該地位于北半球。(13分)回答下列問題。第117頁共117頁,(1)A為____層,其直接熱源是____,該層大氣溫度隨高度升高而____(升高或降低)。(3分)(2)甲、乙兩處氣溫較高的是____處,氣壓較高的是____處。(4分)(3)若圖P表示海濱地區(qū)晴熱白天的熱力環(huán)流圖,則甲地為____(海洋或陸地);若表示城市和郊區(qū)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則乙地為____(城市或郊區(qū))。(4分)(4)若圖P表示中緯度某平原地區(qū),則甲、乙兩地之間的風向為____。(2分)29、讀某區(qū)域水循環(huán)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1)圖示水循環(huán)的類型為________。(2分)(2)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②名稱為________;南水北調是對________環(huán)節(jié)的利用改造。(2分)(3)能夠使③環(huán)節(jié)的水量增大的條件有哪些?(3分)(4)簡述該區(qū)域實施大規(guī)模退耕還林工程對環(huán)節(jié)③④⑤的影響。(3分)(5)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試列舉圖中城市建設中為了吸水、蓄水、滲水可以采取的措施。(3分)第117頁共117頁,高一地理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共計5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AACCBBDADADCCB題號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CBCABACD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計50分)26、(13分)(1)行 太陽系(2分)(2)類地(1分)(3)金星 金星是三顆行星中距離太陽最近的(2分)(4)①自轉 ?、谏粑璧腛2③質量④體積(4分)(5)火星的體積、質量適中,有大氣層;表面溫度較為適宜;八大行星中與地球環(huán)境最相近的行星,火星上有水存在的痕跡,有存在生命的可能等。(任答對2點得4分,答案合理即可)(4分)27.(12分)(1)下層地幔  外核(2分)(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2分)(3)厚  上下顛簸(2分)(4)熔融  固(2分)(5)通過P界面時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都逐漸加快,通過Q界面時橫波完全消失,縱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下降。(4分)28、(13分)(1)對流層地面降低(3分)(2)乙甲(4分)(3)海洋城市(4分)(4)西北風(2分)29(12分)(1)海陸間循環(huán)(1分)(2)水汽輸送 ④(2分)(3)降水強度小,時間長;地面坡度小;植被覆蓋率高。(3分)(4)大規(guī)模退耕還林,使③(下滲)增加,⑤(地下徑流)增加;④(地表徑流)減少,季節(jié)變化減小。(3分)(5)道路多采用透水材料;留出足夠的綠化用地;建設一定的蓄水設施(答案合理即可)(3分)第117頁共117頁,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冊期末檢測試卷(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第一卷 選擇題(共6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40題,請將正確答案填涂在答題紙中)1、地球在太陽系中的特殊性主要是指()A.地球上有生命          B.地球上有大氣C.地球上有液態(tài)水         D.地表有固體硬殼2、假若地軸與黃道平面垂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北半球冬半年的天數(shù)長于夏半年的天數(shù)B.南半球冬半年的天數(shù)長于夏半年的天數(shù)C.廣東的四季更加分明D.北京與紐約的晝夜長短一樣3、下列城市中,其所在地的地球自轉線速度最慢的是()A.哈爾濱B.北京C.重慶D.廣州4、在晨昏線上()A.時刻為0點B.時刻必然是6點或18點C.太陽高度角等于0°D.看不到太陽5、液態(tài)水的存在是地球上生命起源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之一,下列敘述中與地球上液態(tài)水的存在有密切關系的是()①地球上晝夜交替的周期適中②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③地球處在一種較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中④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6、下表為地球在公轉軌道不同位置時公轉速度的變化資料,據(jù)此比較北極和南極極夜的持續(xù)天數(shù)()時間日地距離角速度線速度第117頁共117頁,1月初(近日點)1.471億km61′/d30.3km/s7月初(遠日點)1.521億km57′/d29.3km/sA.北極極夜的持續(xù)天數(shù)多于南極的B.北極極夜的持續(xù)天數(shù)與南極的相等C.北極極夜的持續(xù)天數(shù)少于南極的D.北極極夜的持續(xù)天數(shù)與南極的相比時多時少圖示斜線部分表示7月7日,非斜線部分表示7月8日,每條經線之間的間隔相等,箭頭表示地球自轉方向,據(jù)此回答7-9題。7、此時北京時間是()A.7月8日15時B.7月8日14時C.7月8日20時D.7月7日16時8、有關A、B、C三點正午太陽高度角的關系正確的是()A.C>B>AB.A>B>CC.B>A>CD.B>C>A9、有關A、B、C三點晝長狀況的關系正確的是()A.A>B>CB.C>B>AC.B>A>CD.B>C>A10.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A.太陽活動造成的B.月球的引力C.海水的熱脹冷縮D.高低緯度間的溫度差異下圖是某地地下室采光示意圖,①②③箭頭分別代表該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光線照射情況,通過朝南的反光鏡的角度調節(jié),可以保證室內獲得充足的陽光;且陽光如①②③箭頭所示從正南方照射時,北京時間是14點。據(jù)此完成11-12題。11、該地位于()A.熱帶B.北溫帶C.南溫帶D.北寒帶第117頁共117頁,12、該地的經度是()A.70°EB.30°WC.90°ED.150°E13、關于太陽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A.活動周期為10年B.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C.在黑子數(shù)目最多的時期和地方,耀斑就很少出現(xiàn)D.太陽大氣層從里到外分為光球、色球、日冕三部分,黑子和耀斑都出現(xiàn)在光球層14、關于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fā)生偏轉現(xiàn)象的敘述,正確的是()A.由于地轉偏向力很小,所以對氣流水流的作用不明顯B.由于地轉偏向力的作用,長江北岸較長江南岸侵蝕嚴重C.北京開往廣州的火車對西側鐵軌的磨損較大D.在赤道兩側,向兩極運動的氣流向西偏15、如果用a表示晨線,b表示昏線,下圖中表示正確的是()16.下圖中各點的大氣運動和氣壓狀況,敘述正確的是()A.A點上空的空氣運動方向向下B.B點氣壓大于D點的氣壓C.近地面大氣由A點流向C點D.A、B、C、D四個點中C的氣壓最高17、關于莆田(25.4ºN)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敘述正確的()A.北半球夏至日,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都達一年中的最大值B.5月1日至7月1日這段時間,白晝先漸短又漸長C.國慶節(jié)至元旦節(jié)期間,正午太陽高度先漸大后漸小D.春、秋分日,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小值讀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構造圖,完成18—20題。第117頁共117頁,18、關于地震波的敘述,正確的是()A.縱波能通過固體、液體傳播,橫波的傳播只能通過液體B.縱波和橫波傳過C時,波速突然下降C.縱波和橫波在B中波速明顯減小D.B均為固體,所以縱波和橫波都能通過19、B層上下兩層名稱分別為()A.地幔和地殼B.巖石圈和地殼C.地幔和地核D.地殼和地核20、從地殼到地心()A.壓力越來越大B.溫度越來越低C.密度越來越小D.波速越來越快21、從北京到烏魯木齊的直達班機,飛行時間約三個半小時,返航約三個小時,原因是()A.地球自轉的影響B(tài).中緯度上空西風的影響C.兩地時差的關系D.水平氣壓梯度的影響22、季風環(huán)流的正確敘述是()A.季風環(huán)流是大氣環(huán)流的一個組成部分B.氣壓帶、風帶的移動是形成東亞季風的最主要原因C.風向季節(jié)變化是形成季風環(huán)流的主要原因D.東亞的夏季風來自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東南部23、你認為應加強對太陽活動的研究和關注太陽活動的預報的部門是()①通信部門②航天部門③氣象部門④鋼鐵部門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4.2007年4月,歐洲天文學家首次發(fā)現(xiàn)一顆有生命跡象的太陽系外行星。該行星可能適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據(jù)是()A.行星上有巖石與土壤B.行星上有液態(tài)水與適宜的溫度C.行星的表面比較平坦D.行星接受來自恒星的輻射能量25、大氣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有保溫作用的是()A.氮B.二氧化碳C.氧D.臭氧第117頁共117頁,26、若只考慮晝夜和云量狀況,下面地區(qū)氣溫排列正確的是()A.a>b>c>dB.a>b>d>cC.b>a>c>dD.b>a>d>c27、恒星日與太陽日相比()A.恒星日是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B.太陽日的時間是23時56分4秒C.恒星日比太陽日長3分56秒D.恒星日是晝夜交替的周期時間是24小時28、通常,大氣對流層的厚度取決于當?shù)乜諝鈱α鬟\動所能達到的高度,那么下列地區(qū),對流層厚度最薄的是()A.10°NB.20°SC.60°ND.80°S29、下列現(xiàn)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內在聯(lián)系對應正確的是()A.拂曉和日落后的傍晚天仍明亮——大氣的反射作用B.深秋到次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容易形成霧——大氣的逆輻射弱C.夏季天空多云時,白天不會太熱——大氣的散射作用D.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大氣的反射讀右圖,回答30~31題。30、若此圖為熱力環(huán)流側視圖,甲乙為相距不遠的陸地,圖中箭頭表示氣流運行方向,則甲、乙、丙、丁四處氣壓的關系為()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乙>甲>丁>丙D.丙>乙>甲>丁31、若此圖為三圈環(huán)流的低緯環(huán)流側視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甲為副熱帶高壓帶②甲為赤道低壓帶③乙為副熱帶高壓帶④乙為赤道低壓帶⑤甲→乙代表西風帶⑥甲→乙代表信風帶⑦丙→丁的氣流不受地轉偏向力影響A.②③⑥B.①④⑥C.②⑤⑦D.①⑥⑦下圖中甲、乙兩地的緯度相同,讀圖完成32~33題。32、a處氣溫比近地面氣溫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第117頁共117頁,B.太陽輻射是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C.a處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比近地面強D.a處的太陽輻射比近地面弱33、b處氣溫比同緯度平原地區(qū)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到達b處的太陽輻射少②b處的大氣逆輻射較強③b處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少④b處大氣的保溫效益差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34、讀風向示意圖,當風速穩(wěn)定后,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等壓線數(shù)值a<b<c B.A是地轉偏向力  C.此風形成于南半球  D.該風形成于高空35、關于影響大氣水平運動的幾個力的敘述,正確的是()①地轉偏向力的方向都和風向垂直②水平氣壓梯度力只影響風速不影響風向③摩擦力只影響風速不影響風向④在上述三個力的共同作用下,風向最后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個夾角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36、下圖是“等壓線分布示意圖”,其中表示南半球風向的是()37、王教授日記片段:“今日風止天晴,氣溫始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蓋了一層厚厚的塵土,有的大棚塑料被撕裂,有的大棚被吹塌了。在附近的麥田里,不少農民正在燃放一堆一堆的柴草,濃煙遮蓋了田野。”農民燃放煙霧的目的與利用的原理是()A.除霉、增強太陽輻射B.殺菌、增強紫外線輻射C.防御霜凍、增強大氣逆輻射D.促進小麥生長、增加CO2含量38、當氣壓分布如下圖所示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處是大西洋,此時受低壓控制B.1月份時,北半球海陸氣壓分布呈圖中所示C.此時A處吹東北風,C處吹西北風第117頁共117頁,D.圖中海陸之間的氣壓差異是太陽直射點季節(jié)移動造成的39、關于氣壓帶和風帶氣流運動狀況正確的敘述是()A.凡高氣壓帶均盛行上升氣流B.各風帶中,只有中緯西風是由較低緯度吹向較高緯度C.凡氣流上升的氣壓帶均不利于降水的出現(xiàn)D.從較高緯度吹向較低緯度的風一般比較濕潤40、“嫦娥一號”繞月衛(wèi)星于北京時間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在西昌發(fā)射成功。此時,駐守加拿大首都渥太華(45°N,75°W)的我國大使館工作人員要看現(xiàn)場直播的話,他們應該在何時準時打開電視機()A、24日7時05分B、25日7時05分C、24日5時05分D、23日5時05分第二卷 綜合題(共40分)41、完成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陽照射的示意圖。(6分)在圖中繪出:A.赤道B.晨昏線C.南回歸線D.北回歸線E.北極圈F.南極圈,并在圖中相應的位置上標上字母表示。42、讀某日正午太陽高度緯度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4分)第117頁共117頁,(1)該日為___月____日前后正午太陽高度分布圖。此日全球正午太陽的分布規(guī)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此日,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是____________,北極圈上的太陽高度是___________。(2分)43、讀圖當A點正午太陽高度角為0°時,回答下列問題。(8分)(1)若此刻A點正值正午,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在_____(緯度),______(經度)。(2分)(2)分析圖中B.C.D.E四點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按大小順序用“>”排列:________。(2分)(3)分析圖中A.B.C.D四點的晝夜長短狀況,按白晝時間長短用“>”排列:________。(2分)(4)將圖中B.C.D各點地球自轉線速度,由大到小排列_________。(2分)44.讀下圖回答:(8分)(1)該圖表示北半球季的大氣環(huán)流狀況,判斷的理由是。(3分)(2)A點比B點降水量,原因是。(3分)(3)極鋒是哪種風帶的氣流交匯而成的?和(2分)45、讀某半球風帶、氣壓帶圖回答(8分)(1)該圖表示半球圖。判斷理由為。(2分)(2)圖中三個風帶,從低緯到高緯分別是、、。(3分)(3)繪制南半球近地面的風向。(3分)第117頁共117頁,46、在下面2題中任選一題作答:(6分)問題(1):根據(jù)你所學的知識,設計簡易測量當?shù)啬橙照缣柛叨龋ń牵┑姆桨福ㄊ褂霉ぞ?、過程步驟、結論等,必要時可畫圖說明)。早在公元前六世紀,畢達哥拉斯就認為地球是一個球體,亞里斯多德也從月食時月面上的影子證明了這一點,但在人們的感覺中,地面不象是球面,而象是平面。亞里斯多德認為,這是因為地球太大了,那么,地球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呢?公元前三世紀,亞歷山大城圖書館館長愛拉托色尼常有機會來往于亞歷山大和其南方的城市塞恩(今阿斯旺城附近)之間,他發(fā)現(xiàn),兩地的太陽高度不一樣,特別是夏至這一天,塞恩城中午太陽正好在頭頂上,地上竟沒有影子,陽光可筆直照到水井的底部,但在亞歷山大,夏至日中午的太陽在頭頂之南,他巧妙地測出了太陽的“天頂距”,并根據(jù)塞恩和亞歷山大兩地的距離計算出了地球的半徑,終于第一次讓人們知道了地球究竟有多大,其數(shù)值與今天利用現(xiàn)代手段測出的數(shù)值相差無幾。(摘自《宇宙索奇》)問題(2):請你按愛拉托色尼的思路,計算地球半徑。第117頁共117頁,參考答案一、選擇題(60分)12345678910ADACACBCBD11121314151617181920BCBCBDADDA21222324252627282930BAABBCADBA31323334353637383940BACBDACBBC二、綜合題(40分)41、略第117頁共117頁,42、(1)12月22日南回歸線上達到最大值(90度)并向南北兩側遞減。(2)90度0度43、(1)北緯23度26分東經120度(2)C>B>D>E>A(3)D>C>B>E>A(4)B>C>D(90-兩地緯度差=當?shù)卣缣柛叨?,可得太陽直射點和南極圈緯度差90度,判斷太陽直射點為北回歸線)44、(1)冬氣壓帶、風帶南移,赤道低氣壓帶移至赤道以南。(2)大(或多)A處副極地低氣壓帶,氣流上升,易形成降水;B處副熱帶高氣壓帶,氣流下沉,天氣晴燥。(3)盛行西風和極地東風45、(1)南風向相對水平氣壓梯度力向左偏(2)東南信風盛行西風極地東風(3)圖略46、(1)使用工具:標竿、卷尺、細繩、鐘表等。測量步驟:①使用標竿、卷尺、細繩、鐘表等工具確定標竿影子最短時的北京時間,此即當?shù)卣鐣r刻。②測量當?shù)卣鐣r刻的竿影長為A。③測定竿長為B。④如下圖所示,可根據(jù)數(shù)學公式計算得出當?shù)啬橙盏恼缣柛叨取gH=B/A,H=arctgB/A(2)因為c=2πr所以800KM=2πr×7.2/360r=6369KM第117頁共117頁
同類資料
更多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冊核心知識點復習提綱(含1-6章 期中 期末 共8套試卷及答案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