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訓練:第二章第8講常見天氣系統(tǒng)(帶解析)
ID:49384 2021-10-08 1 3.00元 9頁 549.21 KB
已閱讀9 頁,剩余0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3.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一、選擇題(2021·北京高三模擬)在學習“大氣”部分知識時,某校同學連續(xù)記錄了北京市某月連續(xù)48小時的氣溫數(shù)據(jù),如下圖所示。據(jù)此回答1~2題。1.該同學記錄的數(shù)據(jù),最可能是(  )A.6月        B.8月C.10月D.12月2.數(shù)據(jù)顯示,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第三天凌晨3時,以下解釋正確的是(  )A.白天接受太陽輻射少,受冷氣團影響B(tài).臨近日出,地面輻射已經(jīng)消失C.夜晚是多云天氣,大氣熱量損失迅速D.冷鋒剛剛到達,氣溫迅速降低解析:第1題,據(jù)圖中信息可知,三天的最低氣溫在7℃左右,故排除氣溫低于0℃的12月,D錯誤;24小時內(nèi)降溫達到15℃,為冷鋒過境,而6月和8月主要受來自太平洋的暖濕的夏季風影響,A、B錯誤;10月亞歐大陸的蒙古-西伯利亞高壓逐漸強盛,冷空氣開始頻繁南下,因此該同學記錄的數(shù)據(jù)最可能是10月。故選C。第2題,據(jù)圖可知,第二天為陰雨天氣,因此白天獲得的太陽輻射少,再加上受冷空氣影響,在凌晨3時氣溫下降到最低,A正確;據(jù)上題可知是10月份,日出應在6時以后,凌晨3時離日出還有3個多小時,B錯誤;夜晚是多云天氣,保溫作用強,C錯誤;降溫從第一天下午就開始了,D錯誤。故選A。答案:1.C 2.A(2021·唐山高三月考)地面氣旋一般和鋒面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稱之為鋒面氣旋。 它是我國北方中高緯度地區(qū)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F(xiàn)代氣象研究將鋒面氣旋發(fā)展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下圖為鋒面氣旋發(fā)展四個階段的示意圖,圖中陰影為云區(qū),實線為等壓線。據(jù)此完成3~5題。3.圖中鋒面氣旋天氣的發(fā)展過程為(  )A.Ⅰ→Ⅱ→Ⅲ→ⅣB.Ⅳ→Ⅱ→Ⅰ→ⅢC.Ⅱ→Ⅳ→Ⅰ→ⅢD.Ⅳ→Ⅱ→Ⅲ→Ⅰ4.鋒面氣旋發(fā)展過程中,暖氣團全部脫離地面被抬升到空中,低層全部被冷氣團占據(jù)的是(  )A.ⅠB.ⅡC.ⅢD.Ⅳ5.鋒面氣旋天氣在我國北方春季活躍,主要影響因素為(  )A.地形B.氣溫C.植被D.水文解析:第3題,根據(jù)圖中冷暖鋒的位置可知,冷鋒移動速度快,暖鋒移動速度慢,由此可知圖中鋒面氣旋天氣的發(fā)展過程為Ⅳ→Ⅱ→Ⅰ→Ⅲ。故選B。第4題,根據(jù)題干“暖氣團全部脫離地面被抬升到空中,低層全部被冷氣團占據(jù)”,暖氣團如圖繪制所示,根據(jù)圖可判斷Ⅲ圖為正確答案。故選C。第5題,我國北方位于中緯度地區(qū),春季時,中低緯地區(qū)升溫快,高緯地區(qū)尚未明顯增溫,南北溫差加大,氣壓梯度大,大氣運動快,南下的冷空氣與北上的暖空氣頻頻相遇,致使鋒面氣旋天氣活躍。故選B。答案:3.B 4.C 5.B (2021·山東高三模擬)降水相態(tài)與溫度存在密切關系,700hPa以下溫度均高于0℃時為雨,700hPa以下溫度均低于0℃時為雪。近地層溫度(1000hPa以下)在1~2℃時,并且750hPa附近有高于2℃的暖溫層時,降水相態(tài)為雨,若低于2℃則為雨夾雪或雪。下圖示意我國大致在113°E經(jīng)線上的四城市2017年2月21日8時溫度及溫度平流垂直剖面。據(jù)此完成6~8題。6.四城市年均溫產(chǎn)生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B.季風環(huán)流C.地形D.海陸位置7.此時,M到N區(qū)間氣溫的垂直變化主要是由于(  )A.海拔升高B.冷鋒過境C.云量減少D.地面輻射減弱8.降水相態(tài)最可能為雨夾雪的城市是(  )A.宜昌B.南陽C.鄭州D.太原解析:第6題,四城市大致在113°E經(jīng)線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宜昌、南陽、鄭州、太原,緯度逐漸增加,造成年均溫減小,A正確。第7題,此時是2月21日8時的溫度及溫度平流垂直剖面,M到N區(qū)間等溫線較密集,溫差大,N所在一側(cè)溫度高于M,說明N為暖氣團、M為冷氣團,2月為冬季,M到N區(qū)間氣溫的垂直變化主要是由于冷鋒過境,B正確。南陽位于第三級階梯,海拔不是溫度垂直變化大的原因,A錯誤。M到N區(qū)間氣溫的垂直變化大,天氣變化大,云量較 多,C錯誤。地面輻射減弱會導致底層氣溫較高,不會造成圖中所示的氣溫的垂直變化,D錯誤。故選B。第8題,根據(jù)材料“700hPa以下溫度均高于0℃時為雨,700hPa以下溫度均低于0℃時為雪”,沿700hPa畫水平線,宜昌均溫大于0℃,為雨;太原均溫低于0℃,為雪。南陽和鄭州在700hPa以下均溫有的高于0℃,也有的低于0℃;南陽在750hPa附近均溫有高于2℃的暖溫層,降水相態(tài)為雨;鄭州在750hPa附近均溫低于2℃,最可能為雨夾雪。故選C。答案:6.A 7.B 8.C(2021·河南羅山高三一模)下圖為華北某區(qū)域T1到T3時刻氣旋周圍鋒面的分布與發(fā)展過程示意圖。T3時刻衛(wèi)星云圖顯示該區(qū)域形成很厚的濃云,造成大范圍的雨雪天氣。據(jù)此完成9~11題。9.T1時刻a、b間氣壓變化規(guī)律是(  )10.甲地從T1到T3時段的天氣現(xiàn)象是(  )A.氣壓不斷降低B.氣溫不斷升高C.天氣終未晴朗D.風速一直減小11.下列圖示能正確示意T3時刻甲、乙兩地間鋒面特征的是(  ) 解析:第9題,根據(jù)圖示信息,a的氣壓為1000~1004hPa,b的氣壓為1004hPa以上,故b>a,ab之間的連線的氣壓值是先降至1000hPa以下后又升到1000hPa以上,符合該變化的是乙圖,選B。第10題,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甲地從T1到T3時段經(jīng)歷了氣旋中心天氣(陰雨天氣)、冷鋒后天氣(陰雨天氣)、準靜止鋒天氣(陰雨天氣),因此該時段甲地的天氣一直是陰雨狀況,始終沒有放晴,據(jù)此分析選C。第11題,T3時刻顯示甲、乙兩地間的鋒面是錮囚鋒。結合T1到T3時段的鋒面發(fā)展狀況可知,該錮囚鋒是冷鋒追上暖鋒形成的。該鋒面特征是暖氣團、較冷氣團和更冷氣團相遇時形成的。其中,甲后方為更冷氣團,其前方為冷氣團,在這兩類冷性氣團間為錮囚住的暖氣團,據(jù)此分析選A。答案:9.B 10.C 11.A(2021·浙江高三模擬)秋臺風指發(fā)生于9-11月的臺風,秋臺風更易生成超強臺風。下表為1949-2018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臺風個數(shù)(單位:個)統(tǒng)計表。完成12~13題。統(tǒng)計項目夏季秋季生成臺風個數(shù)815792超強臺風個數(shù)148222超強臺風百分比18.2%28.0%12.影響我國的臺風(  ) A.中心風力在12級以上B.垂直氣流輻合下沉C.多形成連續(xù)性降水D.氣流呈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13.我國秋臺風更易生成超強臺風的主要原因是此時(  )A.熱帶海區(qū)水溫較高B.副熱帶高壓增強C.下墊面摩擦力減小D.地轉(zhuǎn)偏向力更大解析:第12題,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以上的熱帶氣旋,稱為臺風,A錯誤;臺風屬于熱帶氣旋,氣流輻合上升,B錯誤;多形成短時間強降水,C錯誤;氣流呈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D正確。第13題,海水升溫較陸地慢,秋季熱帶海區(qū)水溫較高,A正確;臺風為低壓系統(tǒng),B錯誤;下墊面摩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季節(jié)變化小,C、D錯誤。答案:12.D 13.A(2021·浙江平陽高三模擬)讀全國能見度小于1千米的年日數(shù)分布圖,完成14~15題。14.圖中信息反映出我國地區(qū)能見度(  )A.南方比北方好B.沿海比內(nèi)陸好C.青藏比東北好D.四川盆地最好15.下列關于甲地能見度較差的季節(jié)及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A.春季 大風引起的風沙與浮塵B.夏季 高溫引起的強對流天氣C.秋季 低溫容易引起大霧天氣D.冬季 寒潮引起的暴風雪天氣 解析:第14題,讀圖可知,南方地區(qū)的四川盆地能見度小于1千米的年日數(shù)為全國最高值,平均能見度最差,因此南方能見度不比北方好,A錯誤、D錯誤;圖中顯示,北方沿海地區(qū)能見度小于1千米的年日數(shù)在40天左右,而內(nèi)地許多地區(qū)低于20天,因此沿海能見度不比內(nèi)陸好,B錯誤;讀圖可知,青藏地區(qū)能見度小于1千米的年日數(shù)大多在10天以下,而東北地區(qū)大部分在10天以上,因此青藏能見度比東北好,C正確。故選C。第15題,讀圖可知,甲地位于我國塔里木盆地西側(cè),春季當?shù)囟啻箫L,附近沙源豐富,大風容易引起風沙與浮塵天氣,導致能見度較差,A正確;甲地深居內(nèi)陸,水汽少,夏季高溫引起的強對流運動可能會引起高空凝結,對近地面能見度影響小,B錯誤;甲地深居內(nèi)陸,空氣中水汽少,秋季的低溫不容易引起大霧天氣,C錯誤;甲地深居內(nèi)陸,空氣中水汽少,冬季寒潮引起暴風雪天氣的可能性不大,D錯誤。故選A。答案:14.C 15.A二、非選擇題16.(2021·福建莆田期中)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天氣或氣象預報(測)是使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對未來某一地點地球大氣層的狀態(tài)進行預測,往往是使用收集的大量數(shù)據(jù)(氣溫、濕度、風向風速和氣壓等),結合目前對大氣過程的認識(氣象學)來確定未來天氣變化。下圖為亞洲部分地區(qū)2020年冬季某時刻的海平面氣壓分布圖。(1)指出貝加爾湖西南側(cè)高壓區(qū)的氣流運動狀況。 (2)分析圖中東北部低壓中心的形成過程。(3)預報日本北海道西部未來幾天可能發(fā)生的天氣變化。(4)說明我國北方即將遭受的氣象災害及該災害此季節(jié)多發(fā)的原因。解析:(1)高壓區(qū)的氣流運動狀況應從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分別進行描述。水平方向上,高氣壓的水平氣壓梯度力由中心指向四周,氣流呈輻散狀態(tài),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當?shù)匚挥诒卑肭?,順著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形成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的氣流。垂直方向上,由于近地面氣流由中心向四周輻散,高空向地面下沉補充(或空氣冷卻下沉)。(2)圖中顯示,東北部低壓中心緯度較高,位于副極地地區(qū)。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北半球中緯西風和極地東風在60°N附近相遇,輻合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極地低氣壓帶;北半球冬季,副極地低氣壓帶南移至60°N以南;冬季亞歐大陸因降溫快,氣溫低,空氣收縮下沉,形成亞洲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氣壓帶,使其保留在阿留申群島附近的北太平洋上,形成低氣壓中心——阿留申低壓。(3)圖中顯示,日本北海道位于低壓槽,形成冷鋒天氣系統(tǒng),北海道西部正處于冷鋒過境時,一般出現(xiàn)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隨后冷鋒東移,北海道西部天氣轉(zhuǎn)晴,受冷氣團控制,氣溫降低、氣壓升高。(4)圖中顯示,貝加爾湖西南側(cè)形成了強大的亞洲高壓,強大的氣壓將會迫使寒冷氣團由西北向東南移動,我國北方即將遭受大風、降溫的寒潮天氣。冬季,亞洲高壓強大,我國北方離亞洲高壓近,受寒冷氣流影響大;太陽輻射的南北差異大,導致冬季南北溫差大,氣壓差大,水平氣壓梯度力大,冬季風強勁,所以我國很容易受到寒潮影響。答案:(1)水平方向上,近地面氣流呈順時針方向輻散。垂直方向上,由高空向地面下沉。(2)①中緯西風和極地東風在60°N附近相遇,形成近地面的副極地低氣壓帶;②冬季,副極地低氣壓帶南移;③冬季,亞歐大陸上氣溫低,形成亞洲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氣壓帶,使其成為保留在太平洋上的低氣壓。(3)①冷鋒過境時:大風、降溫、雨雪天氣。②冷鋒過境后:氣溫降低、氣壓 升高、天氣晴朗。(4)寒潮?!≡颍孩傥覈狈诫x冬季風的源地近;②冬季南北溫差大,氣壓差大,冬季風強勁。
同類資料
更多
2022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訓練:第二章第8講常見天氣系統(tǒng)(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