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訓練:第一章第3講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和地球的圈層結構(帶解析)
ID:49397 2021-10-08 1 3.00元 8頁 836.21 KB
已閱讀8 頁,剩余0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3.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一、選擇題在距離地球約4.2光年的某恒星(比鄰星)的宜居帶內運行的一顆行星(比鄰星b)可能擁有廣闊的海洋,這增加了其支持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下表為地球與比鄰星b相關信息比較表。據(jù)此完成1~2題。質量與中心恒星距離溫度、光照空氣、水公轉周期中心恒星表面溫度地球11.5億千米適宜可觀365天6000K左右比鄰星b1.3700萬千米適宜可觀11.2天小于3000K1.下列關于比鄰星b支持生命存在條件的推測,最全面的是 (  )A.適當?shù)馁|量,離中心恒星適中的距離B.適中的公轉周期,中心恒星適當?shù)谋砻鏈囟菴.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液態(tài)水D.適當?shù)馁|量,適中的公轉周期2.下列關于比鄰星的描述,合理的是(  )A.比鄰星正在不斷地進行核聚變反應B.比鄰星的最主要成分是氦C.比鄰星是一顆較大的行星D.比鄰星的主體輻射波長比太陽短解析:第1題,行星上存在生命的條件有四個:一是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二是行星表面適宜的溫度,三是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四是液態(tài)水。故選C。第2題,穩(wěn)定的恒星最主要的成分為氫,氫核聚變是恒星的主要能量來源,A正確、B錯誤;材料信息已經表明比鄰星為恒星,C錯誤;物體的主體輻射波長與物體的溫度呈負相關,由材料信息可知比鄰星的表面溫度比太陽的表面溫度低,所以主體輻射波 長應比太陽長,D錯誤。答案:1.C 2.A(2021·濟南高三模擬)內蒙古西部草原居民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采用太陽能和風能相結合的形式提供家庭能源。下圖為內蒙古西部風能和太陽能各月統(tǒng)計圖及當?shù)啬尘用窦彝ツ茉蠢檬疽鈭D。據(jù)此完成3~4題。3.該家庭能源利用方式能源供應最緊張的季節(jié)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在冬季當?shù)靥柲軣崴骰就S玫脑蛴?  )①白晝時間較短?、跓崴枨笊佟、厶柛叨冉切。栞椛淙酢、芴柲軣崴骷療峁芤變隽选、荻啾╋L雪,晴天少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解析:第3題,本題可采用直選法。內蒙古西部草原位于我國的內陸地區(qū),緯度高,冬季氣溫低,冬季采暖對能源的需求量大,且冬季太陽能不足,其他季節(jié)風能和太陽能的發(fā)電量之和都大于冬季,所以能源供應最緊張的季節(jié)是冬季,D正確。第4題,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內蒙古白晝時間較短,①正確;冬季氣溫低,熱水需求多,②錯誤;冬季,太陽高度角小,太陽輻射弱,③正確;冬季氣溫低,太陽能熱水器集熱管易凍裂,④正確;內蒙古西部氣候干燥,暴風雪少,⑤錯誤。綜上,B正確。答案:3.D 4.B(2021·馬鞍山檢測)年日照百分率是指一地的一年內實照總時數(shù)與同時期可照 總時數(shù)的百分比的累年平均值。下圖為中國年日照百分率圖。讀圖,回答5~7題。5.年日照百分率(  )A.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增B.西藏西部地區(qū)在70%以上C.昆侖山山區(qū)小于秦嶺山區(qū)D.太行山山區(qū)大于陰山山區(qū)6.古人因我國某地日照時數(shù)少而有“□犬吠日”之說,“□”指(  )A.蜀B.桂C.滇D.秦7.影響臺灣島年日照百分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晝夜長短B.季節(jié)變化C.太陽高度D.地形解析:第5題,讀中國年日照百分率圖,再結合我國主要地形區(qū)的分布,可知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先遞增、后遞減;昆侖山山區(qū)大于秦嶺山區(qū);西藏西部地區(qū)可達70%以上;太行山山區(qū)小于陰山山區(qū)。故選B。第6題,成語“蜀犬吠日”出自柳宗元的《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蜀為四川省簡稱,吠意狗叫。“蜀犬吠日”本意是四川晴天的時候狗會對著太陽叫,現(xiàn)多用來比喻少見多怪。故選A。第7題,臺灣島年日照百分率是東部少、西部多,主要是受臺灣山脈的影響。故選D。答案:5.B 6.A 7.D (2021·湖州期中)地球結構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下圖是地球圈層部分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8~9題。8.下列有關圖中地球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圈層主要為土壤提供礦物質B.②圈層是地球最活躍的外部圈層C.③圈層影響土壤厚度和顆粒度D.④圈層的地震波在莫霍界面消失9.當?shù)貢r間2020年1月14日凌晨,日本茨城縣南部發(fā)生里氏5級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  )A.可能在②圈層B.一定在③圈層C.③圈層或④圈層D.可能在⑤圈層解析:第8題,圖中顯示,①圈層應表示生物圈,主要為土壤提供有機質,土壤中礦物質最初來源于成土母質,A錯誤;圖中顯示,②圈層應為水圈,一般認為生物圈是地球最活躍的外部圈層,B錯誤;圖中顯示,③圈層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應為地殼,其上部的風化殼厚度影響土壤厚度,其上部成土母質的粒度影響土壤的顆粒度大小,C正確;地震波經過莫霍界面后,橫波和縱波均明顯增強,不會消失,D錯誤。故選C。第9題,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大陸部分平均厚度約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約6千米,高山、高原地區(qū)(如青藏高原)地殼厚度可達60~70千米。題意表明,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為50千米,可能在地殼,也可能在地幔上層。答案:8.C 9.C (2021·平頂山檢測)最新的觀測資料顯示,新一輪為期11年的太陽活動周期已經開始,而隨著太陽黑子活動的逐漸加劇,太陽風暴將在未來數(shù)年逐年增加,屆時全球的電力系統(tǒng),軍用、民用航空通信,衛(wèi)星、全球定位系統(tǒng)信號等都可能受到干擾。據(jù)此完成10~11題。10.下列關于太陽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太陽黑子和耀斑都出現(xiàn)在色球層上②太陽活動的平均周期大約是11年③太陽活動增強與否,對地球無大的影響④耀斑爆發(fā)時間短,釋放的能量巨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當太陽活動到達高峰期時,下列現(xiàn)象正確的是(  )A.黑子活動減少,耀斑活動增強B.黑子活動增強,耀斑活動減弱C.太陽活動產生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會擾亂地球對流層,影響地面無線電通信D.太陽大氣拋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會擾亂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xiàn)象解析:第10題,太陽黑子發(fā)生在光球層,①錯誤;太陽活動的平均周期大約是11年,②正確;太陽活動增強與否,對地球的影響極其深遠,③錯誤;耀斑爆發(fā)時間短,釋放的能量巨大,④正確。據(jù)此選C。第11題,當太陽活動到達高峰期時,也就是太陽活動增強時,黑子活動增強,耀斑活動增強。此時,太陽活動產生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會擾亂地球電離層,影響地面無線電短波通信;太陽大氣拋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會擾亂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xiàn)象。據(jù)此選D。答案:10.C 11.D(2020·溫州高三模擬)下圖為上海和昆明兩地多年平均太陽輻射量統(tǒng)計圖。讀圖完成12~13題。 12.兩地最大太陽輻射量的月份有差異,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緯度B.氣象C.地形D.海陸位置13.昆明太陽輻射量年內變化幅度小于上海,主要是因為(  )A.緯度低,晝長變化小B.植被多,地面反射弱C.氣溫高,大氣對流強D.云量多,吸收作用強解析:第12題,昆明最大太陽輻射量的月份是4月份,此時昆明雨季未到,晴天多,正午太陽高度較大,導致4月份太陽輻射量大;上海最大太陽輻射量的月份是7月份,此時出現(xiàn)伏旱天氣,降水少、氣溫高,云少,太陽輻射強,正午太陽高度較大,導致7月份太陽輻射量大。故選B。第13題,昆明太陽輻射量年內變化幅度小于上海,主要是因為昆明緯度低,晝長變化小,地面得到的太陽輻射變化不大,因此太陽輻射量年內變化小,A正確。答案:12.B 13.A(2021·寧波北侖中學高三檢測)2019年11月29日晚(農歷初四),土星、月亮、金星、木星齊聚天宇,在我國低空排成一條直線,上演“四星連珠”的天文奇觀。圖示為某天文愛好者拍攝的“四星連珠”照片。據(jù)此完成14~15題。 14.圖示時刻,圖中天體距離太陽最近的是(  )A.土星B.月亮C.金星D.木星15.該天文愛好者拍攝時面朝的方向是(  )A.東北B.西南C.東南D.西北解析:第14題,太陽系八大行星,按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距離太陽最近的是金星,C正確。第15題,由材料知,拍攝日期為農歷初四,為上弦月,月球位于西南天空,可判斷出該天文愛好者拍攝時面朝西南方向,B正確。答案:14.C 15.B二、非選擇題16.(2021·衡陽高三月考)讀我國多年平均年日照時數(shù)和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大的原因。(2)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時數(shù)和年太陽輻射總量出現(xiàn)低值的原因。(3)說出我國多年平均年日照時數(shù)的分布規(guī)律。答案:(1)緯度較低,太陽高度大;地勢較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時數(shù)長。(2)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發(fā),空氣中水汽含量多,陰天、霧天較多,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強。(3)總體由東南向西北遞增;四川盆地是我國多年平均年日照時數(shù)最低地區(qū)。
同類資料
更多
2022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訓練:第一章第3講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和地球的圈層結構(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