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二 相互作用備考篇【考情探究】課標解讀考情分析備考指導(dǎo)考點內(nèi)容常見的三種力、力的合成與分解1.認識重力、彈力與摩擦力2.通過實驗,了解胡克定律3.知道滑動摩擦和靜摩擦現(xiàn)象,能用動摩擦因數(shù)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4.通過實驗,了解力的合成與分解,知道矢量和標量1.本專題是力學(xué)的基礎(chǔ),是貫穿整個物理學(xué)的核心,在歷年高考中都會重點考查2.受力分析是解決力學(xué)問題的基礎(chǔ)和關(guān)鍵,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更是廣泛應(yīng)用于力、電、磁等各部分內(nèi)容的題目中,這就決定了本專題知識在高考中的重要位置3.本專題知識若單獨出題,主要是選擇題,若與其他專題知識結(jié)合,則主要考查學(xué)生的綜合能力,有選擇題,也有綜合計算題1.牢記基礎(chǔ)知識,熟練基本方法,明確基本題型2.盡量多地積累不同物體、不同環(huán)境、不同運動形式下的應(yīng)用類型及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3.結(jié)合生活實際,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物理模型4.熟悉分析平衡問題的幾種數(shù)學(xué)方法,如相似三角形、正弦定理等受力分析、共點力的平衡能用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分析生產(chǎn)、生活中的問題【真題探秘】命題立意考查臨界狀態(tài)下連接體的共點力平衡問題。山東卷考查臨界問題時多以選擇題和計算題的形式出現(xiàn),涉及多個知識點的應(yīng)用(摩擦力的判斷與計算;力的合成與分解的運用;共點力的平衡),體現(xiàn)山東卷多綜合的特點。考查考生的定量思想,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及科學(xué)推理論證水平。解題指導(dǎo)物塊A、B剛好要滑動時,利用假設(shè)法判斷兩物塊的相對運動趨勢,從而判斷A、B之間,B和斜面之間摩擦力的方向,應(yīng)該是物體A相對物體B向上滑動,物體B相對斜面向下滑動。分別對兩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且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列方程,從而計算動摩擦因數(shù)。,拓展延伸借助臨界條件解決臨界問題,是物理高考的一個重要考查方向。摩擦力方向的判斷可以利用假設(shè)法等判斷。摩擦力方向的判斷也是高考的一個重要考點。多個物體的平衡問題,關(guān)鍵是要對所選取的研究對象做好受力分析,切記不要少力,也不要多力,同時要注意滑動摩擦力中正壓力的求解。[教師專用題組]1.真題多維細目表真題涉分考點題型設(shè)題情境學(xué)科素養(yǎng)常見的三種力、力的合成與分解受力分析、共點力平衡2020山東,83極限平衡單選動摩擦因數(shù)的測定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2020浙江7月選考,33共點力平衡單選飛機起飛模型建構(gòu)、科學(xué)論證2020課標Ⅲ,176共點力平衡單選雙繩掛物模型建構(gòu)、科學(xué)論證2019課標Ⅰ,196動態(tài)平衡多選拉起懸掛物科學(xué)推理2019課標Ⅱ,166極限平衡單選斜面平衡模型建構(gòu)、科學(xué)論證2019課標Ⅲ,166共點力平衡條件單選雙斜面模型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2017課標Ⅰ,216共點力的平衡多選掛物拉起科學(xué)推理2017課標Ⅱ,166摩擦力單選水平勻速拉物塊科學(xué)論證2017課標Ⅲ,176彈力單選彈性繩掛鉤碼科學(xué)論證2016課標Ⅰ,196共點力的平衡多選滑輪連接兩物塊科學(xué)推理2016課標Ⅲ,176共點力平衡單選過環(huán)掛物科學(xué)論證2018課標Ⅰ,225二力平衡實驗測彈簧勁度系數(shù)問題、證據(jù)2017課標Ⅲ,226力的合成實驗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問題、證據(jù)2015山東理綜,166摩擦力單選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科學(xué)推理2.命題規(guī)律與趨勢從全國各卷及各單獨命題的地方卷可看出,高考對本專題的考查呈現(xiàn)出如下特點:1.試題多為選擇單個物體或多個物體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充分考慮各力的產(chǎn)生條件和應(yīng)用范圍。利用合成或分解法對力進行處理,應(yīng)用平衡條件,建立等式求解。2.考查考生對本專題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的同時,考查考生的情境分析能力,理解與反思質(zhì)疑的能力,提取信息進行物理圖景建構(gòu)的能力,應(yīng)用基本規(guī)律分析、推理和計算的能力,科學(xué)探究能力。3.考查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對物理觀念的認識、模型建構(gòu)和科學(xué)推理等物理學(xué)科的核心素養(yǎng)。3.備考方法與策略1.本專題涉及的知識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基礎(chǔ),包含許多思想方法,它的應(yīng)用幾乎貫穿整個高中物理。所以,不能因為本專題內(nèi)容獨立考查的較少而有所忽視,恰恰相反,一定要下大力氣扎扎實實地學(xué)好本專題的知識與方法,形成解決物理問題的基本思路。在本專題復(fù)習(xí)過程中多耗一些時間和精力是值得的。,2.牢記基礎(chǔ)知識,熟練基本方法,明確基本題型。盡量多地積累不同物體、不同環(huán)境、不同運動形式下的應(yīng)用類型及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明確物體的平衡條件、臨界條件,掌握好函數(shù)法、圖像法、極限法、隔離法、整體法等解題方法。利用好力的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處理力的矢量問題。3.多觀察生活實際中有關(guān)力或平衡的現(xiàn)象和實例,有應(yīng)用物理知識分析探究這些生活現(xiàn)象或?qū)嵗囊庾R。多培養(yǎng)立體思維分析能力?;A(chǔ)篇【基礎(chǔ)集訓(xùn)】考點一 常見的三種力、力的合成與分解1.如圖所示,在固定于天花板的輕彈簧下端掛一個小球,小球的重力為G?,F(xiàn)使小球靠在傾角為α的光滑斜面上,但輕彈簧仍保持豎直方向,則該斜面對小球彈力的大小為( ) A.Gcosα B.GtanαC.G D.0答案 D 2.如圖所示,粗糙長木板的一端固定在鉸鏈上,木塊放在木板上,開始時木板處于水平位置。當木板向下轉(zhuǎn)動,θ角逐漸增大的過程中,摩擦力Ff的大小隨θ角變化最有可能的是( )答案 B 考點二 受力分析、共點力的平衡1.(2020山東濟南高一期末,11)(多選)如圖所示,兩楔形物塊A、B兩部分靠在一起,A、B之間的接觸面光滑,物塊B放置在地面上,物塊A上端用輕繩拴在天花板上,繩子處于豎直伸直狀態(tài),A、B兩物塊均保持靜止,則( )A.繩子的拉力等于物塊A的重力B.地面受的壓力大于物塊B的重力C.物塊B與地面間不存在摩擦力,D.物塊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答案 AC 2.如圖所示,一長木板靜止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長木板上一人用力推長木板上的物塊,使物塊與長木板間的摩擦力剛好為零,已知人、物塊、長木板的質(zhì)量均為m,人、物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1,長木板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斜面對長木板的摩擦力大小為mgsinθB.斜面對長木板的摩擦力大小為3μ2mgcosθC.長木板對人的摩擦力大小為2μ1mgcosθD.長木板對人的摩擦力大小為2mgsinθ答案 D 綜合篇【綜合集訓(xùn)】拓展一 彈力的分析與計算1.(2020山東省實驗中學(xué)高三月考,4)如圖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腳架上水平放置一質(zhì)量為m的盆栽,三腳架的三根輕質(zhì)支架等長,頂點和輕桿與地面接觸的三個點構(gòu)成了正四面體結(jié)構(gòu),則每根支架承受的壓力大小為( ) A.mg B.mg C.mg D.mg答案 B 2.(2020山東高二學(xué)業(yè)考試,7)一臺空調(diào)外機用兩個三角形支架固定在外墻上,如圖所示,空調(diào)外機的重心恰好在支架橫梁和斜梁的連接點O的上方,重力大小為240N。橫梁AO水平,斜梁BO跟橫梁的夾角為37°,sin37°=0.6。假定橫梁對O點的拉力總沿OA方向,斜梁對O點的支持力總沿BO方向。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如果把斜梁加長一點,仍保持連接點O的位置不變,橫梁仍然水平,這時橫梁對O點的作用力將變大B.如果把斜梁加長一點,仍保持連接點O的位置不變,橫梁仍然水平,這時斜梁對O點的作用力將變大C.橫梁對O點的拉力為160ND.斜梁對O點的支持力為400N答案 D 拓展二 摩擦力的分析與計算1.(2020山東德州高一期末,7)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木塊在拉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由靜止開始做直線運動。已知木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F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重力加速度為g,那么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 )A.μmg B.μFsinθC.Fcosθ D.μ(mg-Fsinθ)答案 D 2.(2020山東日照高三6月聯(lián)考,6)一個質(zhì)量為15kg的物體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現(xiàn)用方向可變的拉力F作用在物體上,使之做勻速運動,已知F的最小值為75N,g=10m/s2,設(shè)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最小拉力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則( )A.μ=,θ=0° B.μ=,θ=30°C.μ=,θ=37° D.μ=,θ=60°答案 B 拓展三 力的合成與分解 (2020山東威海高三二模,7)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刀來劈開物體。如圖是刀刃的橫截面,F是作用在刀背上的力,若刀刃的橫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刀刃兩側(cè)面的夾角為θ,刀的重力可以忽略,則刀劈物體時對物體的側(cè)向推力FN的大小為( )A. B.C.Fcos D. 答案 B 拓展四 受力分析 磁性車載支架(圖1)使用方便,它的原理是將一個引磁片貼在手機背面,再將引磁片對準支架的磁盤放置,手機就會被牢牢地吸附住(圖2)。下列關(guān)于手機(含引磁片,下同)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汽車靜止時,手機共受三個力的作用B.汽車靜止時,支架對手機的作用力大小等于手機的重力大小C.當汽車以某一加速度向前加速時,手機可能不受支架對它的摩擦力作用D.只要汽車的加速度大小合適,無論是向前加速還是減速,手機都可能不受支架對它的摩擦力作用 答案 B 拓展五 “輕繩”“輕桿”“輕彈簧”模型1.如圖所示的四個圖中,AB、BC均為輕質(zhì)桿,各圖中桿的A、C端都通過鉸鏈與墻連接,兩桿都在B處由鉸鏈連接,且系統(tǒng)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用等長的輕繩來代替輕桿,能保持平衡的是( )A.圖中的AB桿可以用輕繩代替的有甲、乙、丙B.圖中的AB桿可以用輕繩代替的有甲、丙、丁C.圖中的BC桿可以用輕繩代替的有乙、丙、丁D.圖中的BC桿可以用輕繩代替的有甲、乙、丁答案 B 2.如圖所示,一條細繩跨過光滑的定滑輪連接兩個小球A、B,它們都穿在一根光滑的豎直桿上,不計滑輪的質(zhì)量,當兩球平衡時OA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2θ,OB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B球的質(zhì)量為m,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A.A球的質(zhì)量為B.A球的質(zhì)量可能小于B球的質(zhì)量C.滑輪受到細繩的作用力大小為D.細繩上的張力大小為答案 C [教師專用題組]【綜合集訓(xùn)】 ,1.如圖所示,物體A放在水平地面上,在兩個水平力F1與F2的作用下保持靜止,已知F1=10N,F2=2N,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若去掉F1,則A一定向左運動;若去掉F2,則A一定向右運動B.若去掉F1,A一定仍保持靜止,且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為2N,方向水平向右C.若去掉F2,A一定仍保持靜止,且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為10N,方向水平向左D.由于不知道動摩擦因數(shù)及A的質(zhì)量的具體數(shù)值,所以以上說法都不對答案 B 對A有:f=F1-F2=8N,方向水平向左,知最大靜摩擦力大于等于8N。若去掉F1,此時F2與靜摩擦力平衡,A仍然靜止,根據(jù)二力平衡,所受靜摩擦力f'=F2=2N,方向與F2相反,向右,故A、D錯誤,B正確。若去掉F2,物體受到F1=10N與摩擦力的作用;如果最大靜摩擦力大于10N,則A仍然靜止,如果最大靜摩擦力小于10N,則物體A所受合外力不為零,物體會運動,故C錯誤。2.如圖所示是我們衣服上的拉鏈的一部分,在把拉鏈拉開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個三角形的東西在兩鏈中間運動,使很難直接分開的拉鏈很容易拉開,關(guān)于其中的物理原理,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拉開拉鏈時,三角形的物體增大了分開拉鏈的力B.拉開拉鏈時,三角形的物體只是為了將拉鏈分開并沒有增大分開拉鏈的力C.拉開拉鏈時,三角形的物體增大了分開拉鏈的力,但合上拉鏈時減小了合上的力D.以上說法均不正確答案 A 拉開拉鏈時,三角形的物體在兩鏈間運動,手的拉力在三角形的物體上產(chǎn)生了兩個分力,如圖甲所示,在α角很小的情況下,F1=F2>F,即分力大于手的拉力,所以很難直接分開的拉鏈可以很容易地被三角形物體分開。合上拉鏈時,手的拉力在三角形物體上產(chǎn)生了拉拉鏈的兩個分力,如圖乙所示,根據(jù)邊角關(guān)系,仍有F1=F2>F,即增大了合上的力,所以只有A正確。3.(2020福建莆田3月質(zhì)檢)如圖,某同學(xué)將一足球靜止擺放在收納架上。他測得足球的直徑約為20cm,質(zhì)量約為0.48kg,收納架兩根平行等高的橫桿之間的距離d約為12cm。忽略足球的形變以及球與橫桿之間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則可估算出一根橫桿對足球的彈力約為( )A.2.4N B.3.0N C.4.0N D.4.8N,答案 B 設(shè)每根橫桿對足球的彈力方向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α,由幾何關(guān)系可知cosα==0.8,對足球豎直方向有2FNcosα=mg,解得FN=3.0N,B正確。規(guī)律歸納 接觸面的彈力方向一定沿垂直于接觸面的方向,當接觸面是曲面時垂直于曲面的切面,接觸面是球面時沿球面半徑方向。4.(2020山東棗莊期末)國際拔河比賽根據(jù)每隊8名運動員的體重分成若干重量級別,同等級別的兩隊進行比賽。比賽中運動員必須穿“拔河鞋”或沒有鞋跟等突出物的平底鞋,不能戴手套。比賽時當運動員身體向后傾斜、跟地面的夾角很小時,地面對人體的作用力才能與身體共線,確保穩(wěn)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比賽時繩子拉力處處相等,故沒必要對人的體重做出限制B.不準戴手套是為了增大手與繩之間的摩擦力C.雙方相持時,若繩子拉力變大,則運動員受到地面的彈力變大D.雙方相持時,若繩子拉力變大,則運動員受到地面的作用力變大答案 D 體重越大,則最大靜摩擦力也越大,在相同拉力的情況下,越難拉動,為了保證比賽公平,故有必要對人的體重做出限制,故A錯誤;戴手套可以增大摩擦力,故不準戴手套不能增大手與繩之間的摩擦力,故B錯誤;雙方相持時,對人受力分析,水平方向有f=T,若繩子拉力T變大,則靜摩擦力f變大,豎直方向有N=mg,支持力N不變,即運動員受到地面的彈力不變,故C錯誤;雙方相持時,若繩子拉力變大,運動員受到地面的作用力等于支持力N與摩擦力f的矢量和,由以上分析可知N不變,f變大,所以運動員受到地面的作用力變大,故D正確。易錯警示 地面對人的作用力包括支持力與摩擦力,兩個力之間夾角不是鈍角時,其中一個力增大,合力一定增大,否則兩力中較大的力增大時合力增大,而較小的力增大時合力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5.(2020江蘇常州前黃國際中學(xué)學(xué)檢二)粗細均勻的電線架在A、B兩根電線桿之間。由于熱脹冷縮,電線在夏、冬兩季呈現(xiàn)如圖所示的兩種形狀,若電線桿始終處于豎直狀態(tài),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冬季,電線對電線桿的拉力較大B.夏季,電線對電線桿的拉力較大C.夏季與冬季,電線對電線桿的拉力一樣大D.夏季,電線桿對地的壓力較大答案 A 對電線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平衡條件有2Fcosθ=Mg,由于夏天氣溫較高,電線因膨脹長度增加而使夾角θ變小,F變小,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A正確,B、C錯誤。由于電線的質(zhì)量一定,由整體受力平衡可知夏季、冬季桿對地面的壓力相等,D錯誤。技巧點撥 曲線中某處張力方向是沿該點的切線方向的。兩側(cè)結(jié)點位置等高,電線關(guān)于最低點對稱,最低點兩側(cè)張力大小相等。6.(2020浙江杭州二中月考)跳傘運動員在空中打開降落傘一段時間后,保持勻速下降。已知運動員的重力為G1,圓頂形傘面的重力為G2,在傘面邊緣有24根均勻分布的相同輕細拉線與運動員相連,每根拉線和豎直方向都成30°角。設(shè)運動員所受空氣阻力不計,則每根拉線上的張力大小為( ),A. B.C. D.答案 A 如圖,以一根拉線為例,每根拉線豎直向上的分力F1=Fcos30°=F;由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可知:24F1=G1,解得:F=G1,故A正確。技巧點撥 對稱性是物理解題中的一種重要思想,三維空間多個作用力的平衡問題中常常應(yīng)用對稱性。7.(2020寧夏石嘴山三中一模)疊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四個完全相同的排球如圖所示,質(zhì)量均為m,相互接觸,球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則( )A.上方球與下方3個球間均沒有彈力B.下方三個球與水平地面間均沒有摩擦力C.水平地面對下方三個球的支持力均為D.水平地面對下方三個球的摩擦力均為答案 C 對上方球分析可知,排球受重力和下方球的支持力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以上方球一定與下方球間有彈力的作用,故A錯誤。下方球由于受上方球斜向下的彈力作用,所以下方球有運動的趨勢,故下方球受摩擦力作用,故B錯誤。對四個球整體分析,豎直方向整體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而處于平衡,所以每個下方球所受支持力均為mg,故C正確。三個下方球受到的是靜摩擦力,故不能根據(jù)滑動摩擦力公式進行計算,故D錯誤。8.(2020遼寧遼南協(xié)作體二模)疫情期間,同學(xué)們用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學(xué)習(xí),但研究發(fā)現(xiàn)在低頭用手機時,會讓頸椎承受很大的壓力。經(jīng)常低頭用手機會引起如背痛、頭痛等疾病,危害很大。當人體直立時頸椎所承受的壓力大小等于頭部的重力;低頭玩手機時,頸椎受到的壓力會隨之變化。某同學(xué)低頭看手機時,頭部的重心在P點,頭部在可繞O轉(zhuǎn)動的頸椎OP(輕桿)的支持力和沿PQ方向肌肉拉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低頭時PO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PQ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60°,此時,頸椎受到的壓力約為直立時頸椎受到壓力的( )A.1.7倍 B.3.3倍 C.2.0倍 D.4.2倍答案 A 由題意可明確人的頭受力情況,如圖所示,則由幾何關(guān)系和三角形正弦定理可知,===,所以F≈1.7G,A正確。方法總結(jié) 合成法中,直角三角形可利用三角函數(shù),非直角三角形中可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菱形的性質(zhì)、相似三角形等,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選用合適的方法。9.(2020江蘇蘇州五校月考)質(zhì)量為M的磁鐵,吸在豎直放置的磁性黑板上靜止不動。某同學(xué)沿著黑板面,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輕拉磁鐵,磁鐵向右下方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磁鐵受到的摩擦力f( )A.大小為Mg B.大小為C.大小為F D.方向水平向左答案 B 由題意可知,磁鐵受向下的重力、向右的拉力的作用,二力的合力為F合=;由力的平衡條件可知,摩擦力應(yīng)與二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則磁鐵受到的摩擦力f=F合=,故B正確。方法點撥 本題考查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和摩擦力的計算問題,要注意滑動摩擦力可以根據(jù)滑動摩擦力公式計算,也可以由平衡條件計算。10.(2020山東濟南外國語學(xué)校月考)如圖所示,山坡上兩相鄰高壓塔A、B之間架有勻質(zhì)粗銅線,平衡時銅線呈弧形下垂,最低點在C。已知弧線BC的長度是AC的倍,而左塔B處銅線切線與豎直方向成β=30°角,則右塔A處銅線切線與豎直方向成角α應(yīng)為 ( )A.30° B.45° C.60° D.75°答案 B 設(shè)A、B兩端銅線上拉力分別為FA、FB,銅線質(zhì)量為m,在水平方向,銅線受力平衡,有:FAsinα=FBsinβ,在豎直方向,BC段受力平衡,有:FBcosβ=mg;在豎直方向,AC段受力平衡,有:FAcosα=mg,聯(lián)立解得:tanα=tanβ,因為β=30°,所以α=45°,B正確。規(guī)律總結(jié) 輕質(zhì)的細線、繩、鋼絲、鏈條等柔軟體是呈直線狀態(tài)的,張力方向沿著柔軟體,任一處的張力大小相等。非輕質(zhì)的情況下細線、繩、鋼絲、鏈條等柔軟體是呈曲線狀態(tài)的,不同位置處的張力大小不同,方向沿該處曲線的切線方向。11.如圖所示,物體的質(zhì)量m=4.4kg,用與豎直方向成θ=37°的斜向右上方的推力把該物體壓在豎直墻壁上,并使它沿墻壁在豎直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與墻壁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推力F的大小(sin37°=0.6,cos37°=0.8)。答案 88N或40N,解析 若物體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受力如圖甲所示。Fcosθ=mg+fFsinθ=FNf=μFN故推力F==N=88N。若物體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力如圖乙所示。Fcosθ+f=mgFsinθ=FNf=μFN故推力F==N=40N。12.(2020山東歷城二中模擬)如圖所示,一本大字典置于桌面上,一張A4紙(質(zhì)量和厚度均可忽略不計)夾在字典最深處。假設(shè)字典的質(zhì)量分布均勻,同一頁紙上的壓力分布也均勻,字典總質(zhì)量M=1.5kg,寬L=16cm,高H=6cm,A4紙上、下表面與書頁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1=0.3,字典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各接觸面的最大靜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動摩擦力,水平向右拉動A4紙,當A4紙夾在字典中離桌面的高度h為2cm時,字典恰好能被拖動。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字典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2)若將A4紙夾在字典最深處,且離桌面高度為3cm,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將A4紙從字典中勻速抽出,寫出拉力F與A4紙位移x的函數(shù)表達式(函數(shù)表達式使用題中字母表示即可,在抽出A4紙的過程中,只有與A4紙上方重疊部分的字典才對A4紙有壓力)。答案 (1)0.4 (2)F=μ1Mg解析 (1)字典剛好被拖動,A4紙對字典的摩擦力f=f桌而f桌=μ2Mgf=2μ1mgm=M代入數(shù)據(jù)得μ2=0.4(2)A4紙夾在離桌面的高度為3cm處,高于2cm,所以字典拖不動,當A4紙抽出位移為x時,A4紙受到的壓力FN=此時A4紙受到的拉力大小F=f=2μ1FN即F=μ1Mg易錯警示 滑動摩擦力及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成正比,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guān),但當接觸面積的大小影響接觸面間壓力大小時,摩擦力就與接觸面積有關(guā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