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過關檢測(一)(時間:90分鐘 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2020·高考全國卷Ⅱ改編)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雙球菌均可引發(fā)肺炎,但二者的結構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種含有單鏈RNA的病毒。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新冠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跨膜運輸方式屬于被動運輸B.新冠病毒與肺炎鏈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體進行蛋白質合成C.新冠病毒與肺炎鏈球菌二者遺傳物質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新冠病毒或肺炎鏈球菌的某些蛋白質可作為抗原引起機體免疫反應解析:選D。新冠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跨膜運輸方式屬于胞吞,A項錯誤;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沒有核糖體這一細胞器,B項錯誤;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其遺傳物質是RNA,組成RNA的核苷酸為核糖核苷酸,肺炎鏈球菌是原核生物,其遺傳物質是DNA,組成DNA的核苷酸為脫氧核苷酸,C項錯誤;新冠病毒和肺炎鏈球菌的某些蛋白質可作為抗原引起機體發(fā)生免疫反應,D項正確。2.(2021·山東濱州高三檢測)科學家最近發(fā)現(xiàn)了一種在低光照環(huán)境中能吸收光能并釋放氧氣的藍細菌——溫泉擬甲色球藍細菌。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溫泉擬甲色球藍細菌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糖類B.溫泉擬甲色球藍細菌含有核糖體,核糖體中不含有PC.溫泉擬甲色球藍細菌的擬核區(qū)能形成DNA—蛋白質復合物D.溫泉擬甲色球藍細菌吸收光能并釋放氧氣的化學反應是在類囊體薄膜上進行的解析:選C。細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構成的,A錯誤;核糖體主要由rRNA和蛋白質組成,rRNA的組成元素中含有P,B錯誤;溫泉擬甲色球藍細菌的擬核區(qū)能進行DNA的復制,該過程需要DNA聚合酶,故可以形成DNA—蛋白質復合物,C正確;溫泉擬甲色球藍細菌為原核生物,無葉綠體,D
錯誤。3.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而組成生物體元素的差異性也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其中包括( )A.大豆種子相對于玉米種子含有較多的氮元素B.DNA與RNA的元素組成有差異C.植物與動物的主要儲能物質分別是淀粉與脂肪,元素組成不同D.玉米與番茄對鎂離子的吸收速率不同解析:選A。比較不同生物體內同種元素的含量,能體現(xiàn)組成生物體元素的差異性;DNA與RNA的元素組成在種類上相同,且在含量上差異不大,不能體現(xiàn)差異性;淀粉與脂肪的元素組成相同;不同生物對同種離子的吸收速率有差異,但不能體現(xiàn)組成生物體元素的差異性。4.(2021·山東膠州期末)科學家發(fā)現(xiàn)淡水養(yǎng)殖過程中,光合細菌、小球藻可以配合人工飼料使用,以減少水體富營養(yǎng)化造成魚腥藻(一種藍細菌)水華的發(fā)生。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NH中的N可作為藍細菌細胞中的蛋白質、糖類等的構成元素B.吸附有藻藍素和葉綠素的結構增加了小球藻光合作用的位點C.小球藻細胞內有保持細胞形態(tài)及內部結構有序性的細胞骨架D.光合細菌、小球藻和魚腥藻細胞內核糖體的形成與核仁有關解析:選C。糖類中不含N,A錯誤;小球藻是真核生物,其光合色素是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不含藻藍素,B錯誤;小球藻屬于真核生物,其細胞內有保持細胞形態(tài)及內部結構有序性的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細胞骨架,C正確;光合細菌及魚腥藻是原核生物,沒有細胞核,也沒有核仁,D錯誤。5.N、P等元素在植物體內形成的化合物往往不穩(wěn)定,在逆境中可從老葉轉移至幼葉,而Ca、Mn等元素形成的穩(wěn)定化合物不易轉移。某植株成熟葉正常,部分幼葉出現(xiàn)病態(tài),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葉恢復正常。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區(qū)細胞吸收Ca2+、NO和H2O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
解析:選C。由題意可知,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葉恢復正常,說明部分幼葉出現(xiàn)病態(tài)可能是缺乏Ca2+或NO,又由題干信息知,成熟葉正常,這說明缺乏的是不能再被利用的Ca2+;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土壤溶液濃度升高,根細胞吸水能力下降,吸收Ca2+量增加,吸收NO不變,隨細胞吸收Ca2+量增加,細胞液濃度升高,細胞吸水的能力又逐漸增強。6.香蕉果實在成熟過程中,淀粉會不斷轉化為還原糖,使香蕉逐漸變甜。甲和乙試管中分別加入2mL成熟到第2天的香蕉果肉的提取液,丙和丁試管中分別加入2mL成熟到第4天的香蕉果肉的提取液。然后在乙和丁試管中分別滴加適量斐林試劑,并水浴加熱;甲和丙試管中分別滴加適量碘液。預期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A.甲和乙試管內溶液都呈藍色B.丙和丁試管內溶液都呈磚紅色C.甲試管內溶液藍色比丙試管深D.乙試管內溶液磚紅色比丁試管深解析:選C。香蕉果實在成熟過程中,淀粉逐漸轉化為還原糖,故成熟到第2天的香蕉內淀粉含量高于第4天的,而還原糖含量低于第4天。甲和丙試管中分別滴加適量碘液后,兩試管內溶液都呈藍色,但是由于甲試管中淀粉含量高于丙試管,故甲試管內溶液藍色更深;乙和丁試管中分別滴加適量斐林試劑,水浴加熱后,兩試管內溶液都呈磚紅色,由于丁試管中還原糖含量高于乙試管,故丁試管內溶液磚紅色更深。7.若將生殖道支原體細胞的基因全部人工合成,并成功放入動物細胞內構建重組細胞,該重組細胞理論上能夠生存和繁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生殖道支原體的遺傳物質徹底水解產物有4種
B.人工合成支原體細胞的基因時離不開DNA聚合酶C.用基因敲除法可判斷某基因是不是支原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D.重組細胞合成RNA時會出現(xiàn)蛋白質—核酸復合體解析:選A。生殖道支原體的遺傳物質為DNA,其初步水解產物為4種脫氧核苷酸,其徹底水解產物為磷酸、脫氧核糖和4種堿基,A項錯誤?;蚴怯羞z傳效應的DNA片段,人工合成支原體細胞的基因時離不開DNA聚合酶,B項正確。敲除某個基因可判斷其是不是支原體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基因,C項正確。重組細胞通過轉錄合成RNA,轉錄時,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催化核糖核苷酸通過聚合反應合成RNA,因此合成RNA時會出現(xiàn)蛋白質—核酸復合體,D項正確。8.屠呦呦從“青蒿”中提取抗瘧藥——青蒿素,并榮膺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青蒿素分子式為C15H22O5,易溶于有機溶劑,不溶于水。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青蒿素可能是一種脂質B.青蒿素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C.青蒿素的藥用價值體現(xiàn)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D.從青蒿中提取青蒿素時,可采用萃取法解析:選B。青蒿素由元素C、H、O組成,易溶于有機溶劑,不溶于水,故其可能為脂質,不可能為蛋白質,蛋白質合成的場所是核糖體,A正確,B錯誤;青蒿素的藥用價值是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的體現(xiàn),C正確;青蒿素易溶于有機溶劑,不溶于水,由此可推知其可用萃取法提取,D正確。9.植物A被害蟲咬傷后,受傷部位分泌的多肽S與受體結合后,能激活相鄰細胞內蛋白酶抑制劑基因,增加蛋白酶抑制劑的合成,從而抑制害蟲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據(jù)此分析正確的是( )A.多肽S和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B.由于受到害蟲攻擊,多肽S誘導植物A產生基因突變
C.多肽S在植物A細胞間的信息交流中發(fā)揮作用D.多肽S作為化學信息調節(jié)植物A與害蟲的種間關系解析:選C。多肽S中有肽鍵,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呈紫色;由題意可知,多肽S與受體結合后,能激活蛋白酶抑制劑基因,而不是引起基因突變;根據(jù)題干信息“多肽S與受體結合后,能激活相鄰細胞內蛋白酶抑制劑基因”可知,多肽S能在細胞間的信息交流中起作用;多肽S作為信號分子,只在植物個體的細胞間起調節(jié)作用,但蛋白酶抑制劑能阻止害蟲取食,能調節(jié)種間關系,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10.α鵝膏蕈堿是一種環(huán)狀八肽。下列關于該多肽的敘述,錯誤的是( )A.分子中的N只存在于肽鍵中B.能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C.水解時,H2O中H的去向有氨基和羧基D.若組成該多肽的氨基酸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a,則該多肽的相對分子質量為8a-144解析:選A。多肽中的肽鍵能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B正確;水解時,H2O中—H和—OH分別參與形成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C正確;該環(huán)狀八肽含有8個肽鍵,即合成該多肽脫去了8個水分子,故該多肽的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個數(shù)-18×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8a-18×8=8a-144,D正確。11.某蛋白質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1054,若組成該蛋白質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28,在形成該蛋白質分子時脫去的水的總相對分子質量共為1746,則組成該蛋白質的肽鏈數(shù)是( )A.1條B.2條C.3條D.4條解析:選C。已知該蛋白質分子在形成時脫去的水的總相對分子質量為1746,由此可以計算出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目為1746÷18=97(個),假設組成該蛋白質的氨基
酸數(shù)目為N,則該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數(shù)目×氨基酸平均相對分子質量-脫去的水的總相對分子質量=N×128-1746=11054,N=100,所以組成該蛋白質的肽鏈數(shù)=氨基酸數(shù)目-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100-97=3(條)。12.某興趣小組采用兩種途徑處理雞蛋清溶液,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所依據(jù)的原理不同,過程②破壞了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和肽鍵B.③④所依據(jù)的原理不同,過程③破壞了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和肽鍵C.在溶解后產生的溶液中分別加入雙縮脲試劑,都會變成紫色D.過程②產生的蛋白塊也可以用③的方法進行溶解解析:選C。過程①屬于蛋白質的鹽析,過程②屬于蛋白質的熱變性,二者原理不同,過程②使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發(fā)生了改變,但并沒有破壞肽鍵,A錯誤。過程③是蛋白質的溶解,不會破壞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和肽鍵,B錯誤。蛋白質在蛋白酶的作用下產生多肽,但多肽中仍有肽鍵的存在,且蛋白酶的化學本質也是蛋白質,因此向過程③④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雙縮脲試劑都會呈紫色,C正確。過程②產生的蛋白塊不能用過程③的方法進行溶解,D錯誤。13.由枯草芽孢桿菌分泌的生物表面活性劑——脂肽,作為高效環(huán)保材料已經在化妝品、洗滌工業(y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其結構如下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化合物的合成至少要經過7次氨基酸之間的脫水縮合反應B.該化合物的合成、分泌過程需要經過核糖體、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等結構C.該化合物需在加熱條件下才能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D.該化合物中游離羧基的數(shù)目與參與構成肽鏈的氨基酸種類有關
解析:選D。脂肽中有7個氨基酸形成七肽,含有6個肽鍵,故需要6次氨基酸之間的脫水縮合反應,A錯誤;枯草芽孢桿菌是原核生物,僅有核糖體,沒有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B錯誤;用雙縮脲試劑鑒定有無蛋白質,不需要加熱,C錯誤;該化合物游離的羧基位于多肽鏈的一端和R基中,氨基酸的種類由R基決定,D正確。14.(2021·福建泉州期末)某同學制作的核酸分子局部模型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①可能是胸腺嘧啶B.圖中②含有C、H、O、N等元素C.圖中①②③表示一個核苷酸模型D.此模型可表示RNA分子的局部結構解析:選D。題圖中含有尿嘧啶,表示的是RNA分子的局部結構模型,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堿基,圖中①不可能是胸腺嘧啶,A錯誤,D正確;圖中②為五碳糖,其元素組成是C、H、O,B錯誤;根據(jù)核苷酸的結構特點,磷酸基團連接在5號碳原子上,①②③不能構成一個核苷酸模型,C錯誤。15.(2021·遼寧撫順高三月考)下列根據(jù)各概念圖作出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A.甲圖中a和b可以表示核糖和單糖的關系B.若乙圖中a和b分別代表DNA和RNA,則乙圖可以代表原核細胞內的核酸C.丙圖中a、b、c可表示磷脂、固醇和脂質之間的關系
D.丁圖中a、b、c可表示激素、酶和蛋白質之間的關系解析:選D。核糖屬于單糖,甲圖中a和b可以表示核糖和單糖的關系,A正確;原核生物含有兩種核酸,若乙圖中a和b分別代表DNA和RNA,則乙圖可以代表原核細胞內的核酸,B正確;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丙圖中a、b、c可表示磷脂、固醇和脂質之間的關系,C正確;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極少數(shù)酶是RNA,有些激素是蛋白質,故丁圖中a、b、c不能表示激素、酶和蛋白質之間的關系,D錯誤。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6.下圖是有關糖類的概念模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①為二糖,則用斐林試劑鑒定①有磚紅色沉淀生成B.若②均由同一種單糖構成,則②都能為人體供能C.若③為尿嘧啶,則④是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D.若③為腺嘌呤,則④可能是ATP的組成成分解析:選D。斐林試劑用于檢測還原糖,若①二糖為蔗糖,蔗糖是非還原糖,用斐林試劑鑒定①不會有磚紅色沉淀生成,A錯誤;若②均由同一種單糖構成,可能是纖維素,則不能為人體供能,B錯誤;若③為尿嘧啶,則④可能是RNA,而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C錯誤;若③為腺嘌呤,如果單糖為核糖,則④可能是ATP的組成成分,D正確。17.哺乳動物的降鈣素是甲狀腺濾泡旁細胞分泌的由32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一條鏈狀多肽類激素,其生理作用之一是降低血鈣和血磷含量。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甲狀腺濾泡旁細胞內經過轉錄和翻譯合成降鈣素B.降鈣素由高爾基體合成,至少含有一個游離的氨基和一個游離的羧基C.氨基酸分子形成降鈣素時,氨基酸的相對分子質量至少減少558D.高血磷患者宜口服降鈣素,以維持機體血磷含量相對穩(wěn)定解析:選AC。降鈣素是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鏈狀多肽類激素,其合成通過基因的轉錄和翻譯過程實現(xiàn),A項正確。蛋白質或多肽都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降鈣素至少含有的游離的氨基數(shù)和游離的羧基數(shù)由鏈狀多肽的條數(shù)決定,即至少含有一個游離的氨基和一個游離的羧基,B項錯誤。32個氨基酸分子經脫水縮合形成一條鏈狀多肽時,需要脫去31個水分子,在此過程中氨基酸相對分子質量至少減少量由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決定,即相對分子質量至少減少18×31=558,C項正確。降鈣素為鏈狀多肽類激素,口服后會被消化分解而失去功效,所以高血磷患者不宜口服降鈣素,D項錯誤。18.載脂蛋白A1(apoA1)是一種血漿蛋白,主要在肝臟合成,基本功能是運載脂類物質,其含量下降會導致膽固醇在血管中堆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膽固醇可以參與構成各種細胞的細胞膜B.apoA1比多肽的空間結構更復雜C.動脈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huán)境是組織液D.apoA1可通過囊泡在細胞內運輸解析:選AC。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apoA1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多肽鏈經過盤曲、折疊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因此apoA1比多肽的空間結構更復雜;動脈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huán)境是組織液和血漿;apoA1是一種血漿蛋白,屬于分泌蛋白,其分泌過程需要借助細胞內的囊泡來運輸。19.(2021·山東濟寧高三檢測)下圖中丙表示某些生物或某些細胞結構,甲和乙是其主要構成物質,其中甲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甲+乙―→丙
A.若乙是DNA,則丙可以表示HIV,也可以表示T2噬菌體B.若乙是纖維素,則丙可以表示細胞壁,也可以表示受體C.若丙在有絲分裂后期數(shù)量加倍,則乙的組成元素中含有PD.若丙是蛋白質的合成場所,則乙的合成需要核仁的參與解析:選ABD。HIV主要是由RNA和蛋白質構成的,若乙是DNA,丙不可能表示HIV,A錯誤;構成受體的糖蛋白中的糖類不是纖維素,B錯誤;若丙在有絲分裂后期數(shù)量加倍,說明丙是染色體,則乙是DNA,DNA的組成元素中含有P,C正確;若丙是蛋白質的合成場所,說明丙是核糖體,乙應是rRNA,對于原核細胞來說,乙的合成不需要核仁的參與,D錯誤。20.將小麥幼苗在缺少無機鹽X的完全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出現(xiàn)了葉片發(fā)黃的現(xiàn)象。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與正常幼苗相比,該幼苗葉綠體內的NADPH的合成速率升高B.對照實驗應使用含無機鹽X的完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小麥幼苗C.據(jù)實驗結果推測,無機鹽X可能是一種含鐵元素的無機鹽D.實驗結束時,培養(yǎng)液中某些無機鹽離子的濃度可能會增加解析:選BD。將小麥幼苗在缺少無機鹽X的完全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出現(xiàn)了葉片發(fā)黃的現(xiàn)象,根據(jù)現(xiàn)象推測此無機鹽X可能是鎂元素,當植物缺鎂,葉綠素減少時,光反應減弱,葉綠體內的NADPH的合成速率降低,A、C錯誤。本實驗的自變量是無機鹽X,實驗組缺乏無機鹽X,則對照組應使用含無機鹽X的完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小麥幼苗,B正確。植物吸收無機鹽具有選擇性,若植物吸水強度大于吸收某種無機鹽離子強度,實驗結束時,培養(yǎng)液中某些無機鹽離子的濃度可能會增加,D正確。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21.(8分)(高考海南卷)水在植物的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風干種子只有吸收足夠的水才能進行旺盛的代謝活動,使胚生長。小麥種子萌發(fā)過程中吸水量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細胞中的水通常以結合水和自由水兩種形式存在。風干種子細胞中的水主要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經階段Ⅰ吸水后,種子中的水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2)在階段Ⅱ,種子吸水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階段Ⅰ,呼吸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階段Ⅰ。(3)從細胞膜組成和結構的角度來推測,水分可經過細胞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細胞外進入細胞內。解析:(1)風干種子失去了大部分自由水,細胞中的水主要以結合水的形式存在。經階段Ⅰ吸水后,種子中的水主要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2)在階段Ⅱ,種子吸水量變化不大,吸水速率小于階段Ⅰ,但自由水含量增加,代謝增強,呼吸速率大于階段Ⅰ。(3)細胞膜由磷脂雙分子層構成基本支架,由于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少量的水分子可以經磷脂分子間隙進入細胞,大部分應經過水通道蛋白進入。答案:(1)結合水 自由水(2)小于 大于(3)磷脂(或脂質)雙分子層 水通道22.(12分)(2021·山東泰安模擬)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的國家。胰島素對于糖尿病,特別是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治療至關重要。其合成過程如下:剛合成的多肽稱前胰島素原,在信號肽酶的作用下,前胰島素原的信號肽被切除,而成為胰島素原。最后胰島素原通過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島素和一個多肽C(如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前胰島素原可與________________試劑產生顏色反應,前胰島素原水解所需的水中的氫用于形成________________。(2)胰島素分子由51個氨基酸經脫水縮合的方式形成兩條肽鏈,這兩條肽鏈通過一定的化學鍵,如圖中的________________相互連接在一起。這些氨基酸形成蛋白質后,相對分子質量比原來減少了________。(3)從理論上分析,胰島素分子至少有________個—NH2。(4)由前胰島素原最終生成胰島素的過程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細胞器)的參與。解析:(1)前胰島素原可與雙縮脲試劑產生顏色反應,前胰島素原水解所需的水中的氫用于形成—NH2和—COOH。(2)胰島素分子由51個氨基酸經脫水縮合的方式形成兩條肽鏈,這兩條肽鏈通過一定的化學鍵,如圖中的—S—S—相互連接在一起。這些氨基酸形成蛋白質后,相對分子質量比原來減少的質量=脫去的水分子的質量+形成3個二硫鍵失去的分子質量=(51-2)×18+6=888。(3)從理論上分析,胰島素分子有兩條肽鏈,故至少有2個—NH2。(4)由前胰島素原最終生成胰島素的過程需要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的加工和修飾、線粒體提供能量,故要有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和線粒體的參與。答案:(1)雙縮脲 —NH2和—COOH (2)—S—S— 888 (3)2 (4)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和線粒體
23.(12分)(2021·廣東揭陽高三模擬)下圖表示細胞內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組成及其相互關系,甲、乙、丙、丁、戊、己代表不同的物質,1、2、3、4代表組成大分子物質的單體。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1所代表的物質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細胞中的1與2相比特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要全面)。(2)甲的特異性取決于____________________,甲通過乙控制丙的合成來控制生物性狀的過程叫作____________。少數(shù)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后,會發(fā)生由乙指導甲合成的過程,該過程叫作__________。(3)細胞中的乙除了圖示作用,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兩點)的功能。(4)己和丙參與構成生物膜結構,其中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的________決定。丁、戊都是動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相同質量的丁、戊含能量多的是________。(填代號)(5)5為絕大多數(shù)生命活動直接供能。通常5供能后形成的產物有____________。在綠色開花植物的根尖細胞中,形成5的結構有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結合題目信息及題圖中“染色體”“核糖體”以及元素組成等可推出甲為DNA,乙為RNA,丙為蛋白質,丁為多糖,戊為脂肪,己為磷脂,1為脫氧核苷酸,2為核糖核苷酸,3為氨基酸,4為葡萄糖,5為ATP。(1)脫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主要區(qū)別是前者的五碳糖為脫氧核糖,后者的五碳糖為核糖;此外,前者特有的堿基為胸腺嘧啶,后者特有的堿基為尿嘧啶。(2)甲為DNA,其特異性取決于堿基對的排列順序(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DNA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性狀的過程,叫作基因的表達。少數(shù)RNA病毒有逆轉錄酶,當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后能夠由其RNA逆轉錄形成DNA。(3)細胞中的RNA
有的作為翻譯的模板指導蛋白質合成,有的作為核糖體的組成成分,有的作為運輸工具識別并轉運氨基酸,有的作為酶催化代謝過程等。(4)各種生物膜在結構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雙分子層構成基本支架,蛋白質分子鑲嵌其中。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蛋白質決定。丁是多糖,在動物細胞中丁為糖原,脂肪中H的相對含量較糖原中的多,故相同質量的脂肪和糖原含能量多的是脂肪(戊)。(5)ATP供能后形成的產物有ADP和磷酸基團。由于綠色植物的根尖細胞不進行光合作用,但進行呼吸作用,故形成ATP的結構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答案:(1)脫氧核苷酸 脫氧核糖、胸腺嘧啶(2)堿基對的排列順序(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基因的表達 逆轉錄(3)識別并轉運氨基酸、催化(答案合理即可)(4)丙 戊(5)ADP和磷酸基團 細胞質基質、線粒體24.(11分)下圖甲表示真核生物細胞中有機物的組成和功能,圖乙表示組成細胞內某化合物的單體。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橫線上相應的元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2)動物細胞內,物質E是________。選用花生種子檢測物質F時對實驗材料的處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圖乙中,化合物b對應圖甲中物質________(填字母);若a為核糖,則化合物b構成的物質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中。答案:(1)①C、H、O?、贑、H、O、N (2)糖原 切取子葉切片 (3)D 細胞質25.(12分)(2019·高考江蘇卷)
為探究玉米籽粒發(fā)芽過程中一些有機物含量的變化,研究小組利用下列供選材料用具進行了實驗。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試劑,雙縮脲試劑,碘液,緩沖液,淀粉,淀粉酶等;研缽,水浴鍋,天平,試管,滴管,量筒,容量瓶,顯微鏡,玻片,酒精燈等。請回答下列問題:(1)為了檢測玉米籽粒發(fā)芽過程中蛋白質(肽類)含量變化,在不同發(fā)芽階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別加入________試劑,比較顏色變化。該實驗需要選用的器具有________(填序號)。①試管?、诘喂堋、哿客病、芫凭珶簟、蒿@微鏡(2)為了檢測玉米籽粒發(fā)芽過程中淀粉含量變化,將不同發(fā)芽階段的玉米籽??v切,滴加________,進行觀察。結果顯示,胚乳呈藍色塊狀,且隨著發(fā)芽時間的延長,藍色塊狀物變小。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了驗證上述藍色塊狀物變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結果,設計了如下實驗:在1~4號試管中分別加入相應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圖所示),40℃溫育30min后,分別加入斐林試劑并60℃水浴加熱,觀察試管內顏色變化。請繼續(xù)以下分析:①設置試管1作為對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試管2中應加入的X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提取液。③預測試管3中的顏色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試管4未出現(xiàn)預期結果(其他試管中結果符合預期),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常用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的存在,紫色深淺的變化可代表蛋白質(肽類)含量的變化。檢測組織中的蛋白質時,先向含有組織樣液的試管內加入雙縮脲試劑A液1mL,搖勻后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3~4滴,因此要用到試管、滴管和量筒,不需要酒精燈加熱,也不需要借助顯微鏡觀察。(2)淀粉遇碘變藍色,常用碘液檢測生物組織中淀粉的存在。隨著發(fā)芽時間的延長,藍色塊狀物變小,
說明玉米發(fā)芽過程中會不斷消耗胚乳中儲存的淀粉,使胚乳中的淀粉逐漸減少。(3)在驗證藍色塊狀物變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結果的實驗設計中,要嚴格遵循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等。設置1號試管的主要目的是排除用于實驗的淀粉溶液中含有還原糖,試管2中應加入發(fā)芽前玉米提取液。試管3與試管4對照,預期二者的顏色變化都是藍色→磚紅色,說明發(fā)芽玉米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并催化淀粉水解成還原糖;如果試管4沒有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最可能的原因是淀粉酶已失活。答案:(1)雙縮脲?、佗冖邸?2)碘液 玉米發(fā)芽過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漸減少 (3)①排除用于實驗的淀粉溶液中含有還原糖?、诎l(fā)芽前玉米?、鬯{色→磚紅色 淀粉酶已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