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古詩閱讀 專項練習(xí)題(Word版,含答案)
ID:50631 2021-10-08 1 5.00元 17頁 76.00 KB
已閱讀10 頁,剩余7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5.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古詩閱讀專項練習(xí)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各題。莎磯張問陶③危磯高并影岧峣,春暖涪江綠未消。入峽似逢雙滟滪①,隔波如望小松寥②。身浮水驛天真險,心急家山路轉(zhuǎn)遙。何處荒村村酒熟,亂泉聲里暫停橈?!咀ⅰ竣黉贉杆械拇笫瘔K、大石堆。滟滪灘,在重慶奉節(jié)縣東五公里瞿塘峽口,舊時是長江三峽的著名險難。②松寥,松家山,位于長江邊。李白有詩“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1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詩的首聯(lián)以描寫旅途風景開啟全篇,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抒情、敘事。B.危險的磯石高峻聳立,碧綠的涪江春水蕩漾,表達了對沿途山水的喜愛。C.詩人以長江風景作比,用“似逢”“如望”兩詞,似實而非,虛實相生。D.詩人浮水行舟,入滟滪石堆,隔波望松寥,照應(yīng)下聯(lián)對行舟觀險的感慨。17.結(jié)合全詩談?wù)勗娙藶楹巍皝y泉聲里暫停橈”?第17頁共17頁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夢陳和仲如平生交①有三言覺而記其一曰錯后亂(宋)方岳②睡殘寒月海東頭,不起斯人孰與游。天下事寧堪幾錯,夢中語亦戒前籌。江湖浩浩二三字,風雨寥寥十五秋。莫向斷云多感慨,孔顏無命不伊周③?!咀ⅰ浚孩倨缴?,指向來交好。如平生交,是指在夢里與陳和仲像以前一樣相交很好。②方岳,南宋詩人、詞人,進士出身。因抗直權(quán)貴而兩遭彈劾罷官,后經(jīng)明行修,隱居不仕,以詩名世。③孔顏,孔子和學(xué)生顏淵的并稱;伊周,分別指商代伊尹和西周周公旦,兩人都曾攝政,故并稱,后亦借指執(zhí)掌朝政的大臣。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微.博橙子.輔導(dǎo)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人感慨在夢中與友人游興未盡,突然醒來,天色未亮,于是寫下這首律詩。B.平生做錯過那么多事,在夢里都不斷地告誡他人,“寧”“亦”更見內(nèi)疚之深。C.詩人將官場比作江湖,將官場中的起伏比作風雨,表現(xiàn)了對仕途沉浮的嘲諷。D.詩人結(jié)句運用典故,從一味的感慨轉(zhuǎn)至對現(xiàn)實生活的坦然與灑脫,襟懷開闊。16.頸聯(lián)巧妙運用“二三”“十五”來表達詩人的精神世界,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6分)第17頁共17頁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微博橙子輔導(dǎo),完成15~16題。登尉佗樓許渾劉項持兵鹿未窮,自乘黃屋島夷中。南來作尉任囂力,北向稱臣陸賈功。簫鼓尚陳今世廟,旌旗猶鎮(zhèn)昔時宮。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萬古風。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lián)寫秦末劉項逐鹿中原,戰(zhàn)禍綿延個絕,身為南海尉事的尉佗在此時審時度勢,選擇了自立為王,偏守嶺南。B.頷聯(lián)概述尉佗的政治經(jīng)歷,將力主獨立的任器與力促統(tǒng)一的陸賈對比,意在表達詩人對不同歷史人物的褒貶之意。C.頸聯(lián)寫時至今日,當?shù)丶漓胛举⒌纳鐝R依然熱鬧,旌旗飄揚猶在過昔日的行宮。突出后人對尉佗的尊重與感念。D.尾聯(lián)化用“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的典故,說明越人實際上已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與影響。16.結(jié)合全詩談?wù)劗數(shù)匕傩諏ξ举褢???分)第17頁共17頁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6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①陳師道側(cè)徑籃舁yú兩眼明②,出山猶帶骨毛清③。白云笑我還多事,流水隨人合有情。不及鳥飛渾自在,羨他僧住便平生。未能與世全無意,起為蒼生試一鳴。[注]①南豐先生:即曾鞏,陳師道敬重仰暮的師長。②側(cè)徑:狹窄的路,籃舁:竹轎。③骨毛清:謂超凡脫俗,具有神仙之姿。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出山之初的曾鞏,展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明凈爽利、風骨秀異的高土形象。B.頷聯(lián)兩句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白云和流水對于曾鞏出山的態(tài)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雖然不能像飛鳥一樣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羨慕。D.陳師道在詩中書寫了曾鞏的人生志趣與處世情懷,筆端飽含敬佩之情。16.在陳師道看來,曾鞏是如何處理“仕”與“隱”的關(guān)系的?請簡要分析。(3分)第17頁共17頁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小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曉雞劉克莊①絳幘②昂然韻節(jié)清,不因風雪廢長鳴。初聞煙岫猶銜月,久聽山城漸殺更。驚起征夫茅店夢,喚回老將玉關(guān)情。年來無復(fù)中宵舞,自笑功名一念輕。【注】①劉克莊:南宋詩人。此詩作于1222年冬詩人辭去廣西經(jīng)略使府幕僚返鄉(xiāng)途中,此前詩人被謗,閑居三年。②絳幘:紅色頭巾。15.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lián)描寫了曉雞英姿勃發(fā)的外貌、清冽激越的鳴聲,以及不因困難而放棄的堅忍精神。B.頷聯(lián)沒有正面描寫雞鳴聲音,而是以詩人的感受側(cè)面描繪其聲效,詩人愈聽愈有感觸。C.頸聯(lián)“茅店夢”化用“雞聲茅店月”的詩句,暗扣詩題“曉”字,寄寓了詩人的情感。D.本詩雖題為“曉雞”,但僅以曉雞觸發(fā)情感,不同于《石灰吟》全詩托物言志的寫法。16.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抒發(fā)的思想感情。(6分)第17頁共17頁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寄李儋元錫①韋應(yīng)物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注]①李儋(dān)元錫: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為作者密友;元錫,字君貺,為作者在長安鄠縣時舊友。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lián)以去歲與友別起,又以花開一年比襯,表現(xiàn)時光流逝之快,更流露出別后境況蕭索的感慨。B.詩人的煩惱苦悶源于對國家命運和個人前途的難料,“茫茫”“黯黯”抒發(fā)了當時的傷感情緒。C.尾句“西樓望月幾回圓”觸景生情,作者抬頭望月,引起了對友人的真切思念和盼望。D.詩歌起于分別,終于相約,以亟盼友人來訪作結(jié)。結(jié)構(gòu)上首尾照應(yīng),渾然一體。16.范仲淹曾嘆“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兩句為“仁者之言”;白居易《觀刈麥》中也有類似詩句:“吏?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試比較兩處情感的異同。(6分)第17頁共17頁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望薊門祖詠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①。少小雖非投筆吏②,論功還欲請長纓③?!咀ⅰ竣偎E城:唐朝的邊疆重鎮(zhèn)。②投筆吏:指漢人班超,曾投筆從戎,終以功封侯。③請長纓:指漢代終軍曾自向漢武帝請求:“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lián)先寫詩人登臨燕臺,卻著一“驚”字,下句點明詩人是因為國家處于戰(zhàn)亂之中而驚懼憂思。B.詩人看見積雪閃著寒光,曙色中旌旗飄揚,這肅穆的景象暗寫出軍營氣勢的莊嚴、軍容的嚴整。C頸聯(lián)前句寫前方烽火連天,表現(xiàn)出征戰(zhàn)的激烈;后句寫薊城背山靠海,可見此地防守非常牢固。D.全詩緊扣詩題中的“望”字,寫望中所見,抒望中所感;與之類似的還有《觀滄?!返摹坝^”字。16.《批點唐詩正聲》評價此詩:“全詩充滿壯健之氣?!闭垙膶懢昂褪闱閮蓚€方面分析本詩的“壯健之氣”(6分)第17頁共17頁 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古詩閱讀專項練習(xí)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各題。莎磯張問陶③危磯高并影岧峣,春暖涪江綠未消。入峽似逢雙滟滪①,隔波如望小松寥②。身浮水驛天真險,心急家山路轉(zhuǎn)遙。何處荒村村酒熟,亂泉聲里暫停橈?!咀ⅰ竣黉贉杆械拇笫瘔K、大石堆。滟滪灘,在重慶奉節(jié)縣東五公里瞿塘峽口,舊時是長江三峽的著名險難。②松寥,松家山,位于長江邊。李白有詩“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1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詩的首聯(lián)以描寫旅途風景開啟全篇,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抒情、敘事。B.危險的磯石高峻聳立,碧綠的涪江春水蕩漾,表達了對沿途山水的喜愛。C.詩人以長江風景作比,用“似逢”“如望”兩詞,似實而非,虛實相生。D.詩人浮水行舟,入滟滪石堆,隔波望松寥,照應(yīng)下聯(lián)對行舟觀險的感慨。17.結(jié)合全詩談?wù)勗娙藶楹巍皝y泉聲里暫停橈”?【答案】16.D17.作者正在經(jīng)歷艱險的航程,同時思鄉(xiāng)之情強烈。但在聞到鄉(xiāng)村里釀酒的酒香后,作者忘卻了所有的艱難,仔細地品味這讓自己迷醉的酒香。從側(cè)面說明了作者對酒的喜愛?!窘馕觥俊痉治觥俊?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內(nèi)容及藝術(shù)特色的賞析能力。D.“入滟滪石堆,隔波望松寥”錯誤。從詩的頷聯(lián)“入峽似逢雙滟滪,隔波如望小松寥”中“似”“如”兩字可知,作者并非真的進入滟滪石堆和隔波望松寥,作者此處是運用比喻,形容自己的航程之險。第17頁共17頁 故選D?!?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在本詩的尾聯(lián)“何處荒村村酒熟,亂泉聲里暫停橈”是本詩的神來之筆。作者在前三聯(lián)中描寫了莎磯兩岸的美景,“危磯高并影岧峣,春暖涪江綠未消”,也寫了在此航行的艱險,“入峽似逢雙滟滪,隔波如望小松寥”,將此處航道與三峽中聞名天下的滟滪堆相提并論,可見作者此番航程的艱險程度。航程艱險還伴著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深深思念之情,“心急家山路轉(zhuǎn)遙”。但這一切都比不上酒香迷人,尾聯(lián)“何處荒村村酒熟,亂泉聲里暫停橈”,在艱險的航程當中,能讓作者停下劃槳的,只有那濃濃的酒香。這一句將一個好酒如命的當世劉伶的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夢陳和仲如平生交①有三言覺而記其一曰錯后亂(宋)方岳②睡殘寒月海東頭,不起斯人孰與游。天下事寧堪幾錯,夢中語亦戒前籌。江湖浩浩二三字,風雨寥寥十五秋。莫向斷云多感慨,孔顏無命不伊周③?!咀ⅰ浚孩倨缴?,指向來交好。如平生交,是指在夢里與陳和仲像以前一樣相交很好。②方岳,南宋詩人、詞人,進士出身。因抗直權(quán)貴而兩遭彈劾罷官,后經(jīng)明行修,隱居不仕,以詩名世。③孔顏,孔子和學(xué)生顏淵的并稱;伊周,分別指商代伊尹和西周周公旦,兩人都曾攝政,故并稱,后亦借指執(zhí)掌朝政的大臣。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微.博橙子.輔導(dǎo)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人感慨在夢中與友人游興未盡,突然醒來,天色未亮,于是寫下這首律詩。B.平生做錯過那么多事,在夢里都不斷地告誡他人,“寧”“亦”更見內(nèi)疚之深。C.詩人將官場比作江湖,將官場中的起伏比作風雨,表現(xiàn)了對仕途沉浮的嘲諷。第17頁共17頁 D.詩人結(jié)句運用典故,從一味的感慨轉(zhuǎn)至對現(xiàn)實生活的坦然與灑脫,襟懷開闊。16.頸聯(lián)巧妙運用“二三”“十五”來表達詩人的精神世界,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6分)15.C。16.“二三”與“十五”是數(shù)詞,既照應(yīng)上聯(lián)中的“夢中語”與“天下事”,又巧妙運用對比,將詩人誤入宦海十五年的深深內(nèi)疚與一覺頓悟人生二三字真言的灑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微博橙子輔導(dǎo),完成15~16題。登尉佗樓許渾劉項持兵鹿未窮,自乘黃屋島夷中。南來作尉任囂力,北向稱臣陸賈功。簫鼓尚陳今世廟,旌旗猶鎮(zhèn)昔時宮。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萬古風。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lián)寫秦末劉項逐鹿中原,戰(zhàn)禍綿延個絕,身為南海尉事的尉佗在此時審時度勢,選擇了自立為王,偏守嶺南。B.頷聯(lián)概述尉佗的政治經(jīng)歷,將力主獨立的任器與力促統(tǒng)一的陸賈對比,意在表達詩人對不同歷史人物的褒貶之意。C.頸聯(lián)寫時至今日,當?shù)丶漓胛举⒌纳鐝R依然熱鬧,旌旗飄揚猶在過昔日的行宮。突出后人對尉佗的尊重與感念。D.尾聯(lián)化用“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的典故,說明越人實際上已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與影響。16.結(jié)合全詩談?wù)劗數(shù)匕傩諏ξ举褢???分)15.(3分)B第17頁共17頁 【解析】任囂是尉佗“南來作尉”的支持者,而“力主獨立”無據(jù),作者只是客觀交代對尉佗的決定有影響的兩個人,沒有“褒貶之意”。16.(6分)①尉佗避亂為王,偏守一隅,護佑嶺南,使百姓獲得一方安寧;(首聯(lián))②尉佗借任囂之力代行南海尉、借陸賈之力稱臣漢朝,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帶給南越安寧;(頷聯(lián))③尉佗引入中原文化教化越地百姓,促進民族融合,成就了南越的平安祥和。(尾聯(lián))(每點2分。如果學(xué)生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6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①陳師道側(cè)徑籃舁yú兩眼明②,出山猶帶骨毛清③。白云笑我還多事,流水隨人合有情。不及鳥飛渾自在,羨他僧住便平生。未能與世全無意,起為蒼生試一鳴。[注]①南豐先生:即曾鞏,陳師道敬重仰暮的師長。②側(cè)徑:狹窄的路,籃舁:竹轎。③骨毛清:謂超凡脫俗,具有神仙之姿。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出山之初的曾鞏,展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明凈爽利、風骨秀異的高土形象。B.頷聯(lián)兩句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白云和流水對于曾鞏出山的態(tài)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雖然不能像飛鳥一樣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羨慕。D.陳師道在詩中書寫了曾鞏的人生志趣與處世情懷,筆端飽含敬佩之情。16.在陳師道看來,曾鞏是如何處理“仕”與“隱”的關(guān)系的?請簡要分析。(3分)第17頁共17頁 15.【答案】C【解析】頸聯(lián)“不及鳥飛渾自在”是說曾鞏出山從政,不如飛鳥自在,而不是說僧人不如飛鳥自在。16.【答案】①在曾鞏那里,仕與隱并非截然對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1分)②曾鞏向往離世高蹈、超凡脫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蒼生,原意承擔社會責任,有深厚的濟世情懷。(2分)【解析】首聯(lián)“兩眼明”“骨毛清”是說曾鞏出山,有仙風道骨;頷聯(lián)“白云笑我還多事”,借白云自嘲從政是多管閑事,白云代表的是隱逸者的價值觀,隱逸者主張遠離世俗,潔身自好;“流水隨人合有情”,流水卻跟隨曾鞏一路出山,應(yīng)該是飽含深情;這里以“流水”比曾鞏,正因為對百姓“有情”,所以放棄隱居生活,出山“隨人”;出山之后,入境問禁,入鄉(xiāng)隨俗,當然“不及鳥飛渾自在”,不如隱居時逍遙快活了;“羨他僧住便平生”,也還有點羨慕和尚們在山里一住就是一輩子,慧遠和尚三十年足不出廬山。但是,曾鞏畢竟不是僧人,而是儒家知識分子,“未能與世全無意”,不能完全忘懷世間蒼生,他們心中從未忘記孔子的話“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隱居山中與鳥獸同群的生活終究不可取,我不與民眾同在又能與誰作伴呢?所以曾鞏要“起為蒼生試一鳴”,出山從政,為百姓而吶喊。(二)古代詩歌閱讀(本小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曉雞劉克莊①絳幘②昂然韻節(jié)清,不因風雪廢長鳴。初聞煙岫猶銜月,久聽山城漸殺更。驚起征夫茅店夢,喚回老將玉關(guān)情。年來無復(fù)中宵舞,自笑功名一念輕。【注】①劉克莊:南宋詩人。此詩作于1222年冬詩人辭去廣西經(jīng)略使府幕僚返鄉(xiāng)途中,此前詩人被謗,閑居三年。②絳幘:紅色頭巾。15.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lián)描寫了曉雞英姿勃發(fā)的外貌、清冽激越的鳴聲,以及不因困難而放棄的堅忍精神。第17頁共17頁 B.頷聯(lián)沒有正面描寫雞鳴聲音,而是以詩人的感受側(cè)面描繪其聲效,詩人愈聽愈有感觸。C.頸聯(lián)“茅店夢”化用“雞聲茅店月”的詩句,暗扣詩題“曉”字,寄寓了詩人的情感。D.本詩雖題為“曉雞”,但僅以曉雞觸發(fā)情感,不同于《石灰吟》全詩托物言志的寫法。16.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抒發(fā)的思想感情。(6分)15.B頷聯(lián)“以詩人的感受側(cè)面描繪其聲效”理解錯誤,“煙岫猶銜月”“山城漸殺更”在此處都是指時間,不是聲效。16.對曉雞不因為風雪之嚴寒而放棄打鳴的堅忍精神的贊美;雖遭誹謗閑居,卻仍懷報國之志;對如今自己不再發(fā)奮、看輕功名而自我嘲諷。(三個要點,每一點2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寄李儋元錫①韋應(yīng)物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注]①李儋(dān)元錫: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為作者密友;元錫,字君貺,為作者在長安鄠縣時舊友。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lián)以去歲與友別起,又以花開一年比襯,表現(xiàn)時光流逝之快,更流露出別后境況蕭索的感慨。B.詩人的煩惱苦悶源于對國家命運和個人前途的難料,“茫?!薄镑鲼觥笔惆l(fā)了當時的傷感情緒。C.尾句“西樓望月幾回圓”觸景生情,作者抬頭望月,引起了對友人的真切思念和盼望。D.詩歌起于分別,終于相約,以亟盼友人來訪作結(jié)。結(jié)構(gòu)上首尾照應(yīng),渾然一體。16.范仲淹曾嘆“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兩句為“仁者之言”;白居易《觀刈麥》中也有類似詩句:“吏?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痹嚤容^兩處情感的異同。(6分)第17頁共17頁 15.C尾句應(yīng)是“以景結(jié)情”。16.相同點:①都表達了作者看到百姓苦難后,對自己茍取俸祿的愧疚心情;②都對蒙受苦難的百姓寄予了深切同情。(2分)不同點:①白詩作為諷喻詩,也是對竊位茍祿的整個官僚貴族社會的批評。②韋詩表達了作者有志無奈、進退兩難的矛盾苦悶之情。詩人因身體多病想辭官歸田,想到自己轄區(qū)內(nèi)還有百姓流離失所,自己未盡職責,于國于民問心有愧,所以不能一走了事。(4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望薊門祖詠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①。少小雖非投筆吏②,論功還欲請長纓③?!咀ⅰ竣偎E城:唐朝的邊疆重鎮(zhèn)。②投筆吏:指漢人班超,曾投筆從戎,終以功封侯。③請長纓:指漢代終軍曾自向漢武帝請求:“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lián)先寫詩人登臨燕臺,卻著一“驚”字,下句點明詩人是因為國家處于戰(zhàn)亂之中而驚懼憂思。B.詩人看見積雪閃著寒光,曙色中旌旗飄揚,這肅穆的景象暗寫出軍營氣勢的莊嚴、軍容的嚴整。C頸聯(lián)前句寫前方烽火連天,表現(xiàn)出征戰(zhàn)的激烈;后句寫薊城背山靠海,可見此地防守非常牢固。D.全詩緊扣詩題中的“望”字,寫望中所見,抒望中所感;與之類似的還有《觀滄?!返摹坝^”字。16.《批點唐詩正聲》評價此詩:“全詩充滿壯健之氣。”請從寫景和抒情兩個方面分析本詩的“壯健之氣”(6分)第17頁共17頁 【分析】(1)這是一道綜合考核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題目,幾乎涵蓋了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shù)效果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2)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與賞析。先要分析寫景句如何體現(xiàn)出“健壯之氣”,再從情感的角度分析?!窘獯稹浚?)A.首聯(lián)中的“驚”并非“驚懼”,而是震驚、震撼。詩人為邊塞豪壯的景象而“驚”:漢營中笳鼓喧喧,震天動地;邊塞萬里的積雪、飄揚的旌旗等景色雄奇?zhèn)?;雖然烽火連天,但是薊門穩(wěn)如磐石,異常雄壯。這一切,讓詩人產(chǎn)生了巨大的心靈震撼,讓他心潮翻涌。另外,“國家處于戰(zhàn)亂之中”的說法也不妥。(2)寫景角度:本題二、三聯(lián)寫景,描繪了登臺所見的緊張情況:萬里積雪籠置著冷冽的寒光,邊塞曙光映照著飄動的旌旗。戰(zhàn)場烽火連天遮掩邊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衛(wèi)著薊門城。整幅畫面壯麗遼闊,體現(xiàn)“壯健之氣”。情感角度:詩開始就用“心驚”二字,表示詩人對國事的擔憂;接著寫聽到軍中不斷傳來鼓角聲,使人感到濃厚的戰(zhàn)爭氣氛;中間四句進一步具體地描繪了登臺所見的緊張情況,從而激發(fā)了詩人投筆從戎、平定邊患、為國立功的壯志;最后一聯(lián)借用典故,詩人渴望像終軍一樣,自動請纓,建功立業(yè)。整首詩抒發(fā)立功報國的壯志,體現(xiàn)“壯健之氣”。答案:(1)A(2)①寫景的角度。首聯(lián)中“笳鼓喧喧”寫出了軍營的威風,頷聯(lián)中寫到閃著寒光的萬里積雪、四方曙色中高高飄揚的旌旗,頷聯(lián)中寫到連天的烽火、氣勢宏偉的薊城,所選意象雄奇闊大,景象雄壯奇麗。②抒情的角度。前三聯(lián)通過寫雄壯奇麗的景象,抒發(fā)了內(nèi)心的“驚”,即震驚、震撼,壯懷激蕩;尾聯(lián)借用典故,抒發(fā)了想要像終軍一樣主動請纓、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白話譯文:??第17頁共17頁 登上燕臺眺望不禁感到震驚,笳鼓喧鬧之地原是漢將兵營。萬里積雪籠罩著冷冽的寒光,邊塞的曙光映照著旌旗飄動。戰(zhàn)場烽火連天遮掩邊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衛(wèi)著薊門城。少年時雖不像班超投筆從戎,論功名我想學(xué)終軍自愿請纓。詩歌鑒賞:??這首詩寫作者到邊地見到壯麗景色,抒發(fā)立功報國的壯志。全詩一氣呵成,體現(xiàn)了盛唐詩人的昂揚情調(diào)。??????燕臺原為戰(zhàn)國時燕昭王所筑的黃金臺,這里代稱燕地,用以泛指平盧、范陽這一帶。“燕臺一去”猶說“一到燕臺”,四字倒裝,固然是詩律中平仄聲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筆即用一個壯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詩的氣勢。詩人初來聞名已久的邊塞重鎮(zhèn),游目縱觀,眼前是遼闊的天宇,險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滿懷。一個“驚”字,道出他這個遠道而來的客子的特有感受。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開出下文三句。??客心因何而驚呢?首先是因為漢家大將營中,吹笳擊鼓,喧聲重疊。此句運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詩意:“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表現(xiàn)軍營中號令之嚴肅。但僅僅如此,還未足以體現(xiàn)這個“驚”字。三四兩句更進一步,寫這笳鼓之聲,是在嚴冬初曉之時發(fā)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況又下雪,何況又是多少天來的積雪,何況又不止一處兩處的雪,而是連綿千萬里的雪;這些雪下得如此之廣,又積得如此之厚,不說它是怎樣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兩眼生花?!叭f里寒光生積雪”這一句就這樣分作四層,來托出一個“驚”字。這是往遠處望。至于向高處望,則見朦朧曙色中,一切都顯得模模糊糊,唯獨高懸的旗幟在半空中獵獵飄揚。這種肅穆的景象,暗寫出漢將營中莊重的氣派和嚴整的軍容。邊防地帶如此的形勢和氣氛,自然令詩人心靈震撼了。??以上四句已將“驚”字寫足,五六兩句便轉(zhuǎn)。處在條件如此艱苦。責任如此重大的情況下,邊防軍隊卻是意氣昂揚。笳鼓喧喧已顯出軍威赫然,而況烽火燃處,緊與胡地月光相連,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織成一片,不僅沒有塞上苦寒的悲涼景象,而且壯偉異常。這是向前方望?!吧硤龇榛疬B胡月”是進攻的態(tài)勢。詩人又向周圍望:“海畔云山擁薊城”,又是那么穩(wěn)如磐石。薊門的南側(cè)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脈,帶山襟海,就像天生是來拱衛(wèi)大唐的邊疆重鎮(zhèn)的。這是說防守的形勢。這兩句,一句寫攻,一句說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這樣有力有利氣勢的感染下,便從驚轉(zhuǎn)入不驚,于是領(lǐng)出下面兩句,寫“望”第17頁共17頁 后之感。詩人雖則早年并不如東漢時定遠侯班超初為傭書吏(在官府中抄寫公文),后來投筆從戎,定西域三十六國,可是見此三邊壯氣,卻也雄心勃勃,要學(xué)西漢時濟南書生終軍,向皇帝請發(fā)長纓,縛番王來朝,立一下奇功了。末聯(lián)連用了兩個典故。第一個是“投筆從戎“:東漢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嘆說,大丈夫應(yīng)該“立功異域“,后來果然在處理邊事上立了大功。第二個是“終軍請纓“:終軍向皇帝請求出使南越說服歸附,為表現(xiàn)自己有足夠的信心,他請皇帝賜給長帶子,說是在捆南越王時要用它。祖詠用了這兩個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氣頓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驚”,水到渠成,完滿地結(jié)束全詩。??這首詩從軍事上落筆,著力勾畫山川形勝,意象雄偉闊大。全詩緊扣一個“望”字,寫望中所見,抒望中所感,格調(diào)高昂,感奮人心。詩中多用實字,全然沒有堆砌湊泊之感;意轉(zhuǎn)而辭句中卻不露轉(zhuǎn)折之痕,于筆仗端凝之中,有氣脈空靈之妙。此即駢文家所謂“潛氣內(nèi)轉(zhuǎn)”,亦即古文家所謂“突接”,正是盛唐詩人的絕技。【點評】如何鑒賞詩歌:(一)關(guān)注標題,明確內(nèi)容和情感標題是解讀詩歌內(nèi)容和形式的關(guān)鍵。因為詩歌的標題一般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情感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內(nèi)容,可以讓人明了是哪一類詩歌,進而明了全詩的結(jié)構(gòu)及表現(xiàn)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詩歌。(二)關(guān)注作者,知人論世多關(guān)聯(lián)讀詩講究“知人論世”,所以,一定要重視詩歌的作者。要盡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處的時代特點,及創(chuàng)作傾向、主要內(nèi)容、作品風格特點等。(三)關(guān)注注釋隱含義高考所選詩歌大多附有注釋。注釋或解釋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考生讀懂詩句;或介紹寫作背景,暗示詩歌的思想主題;或介紹相關(guān)詩句,幫助考生理解詩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紹作者,暗示詩歌的思想情感或?qū)懽黠L格。(四)關(guān)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寫詩喜歡用一些意象傳達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關(guān)注關(guān)鍵詞句情感意關(guān)鍵詞主要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它們通常體現(xiàn)詩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體現(xiàn)在只言片語上,要善于把握這樣的詞句,借此領(lǐng)悟情感。第17頁共17頁
同類資料
更多
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古詩閱讀 專項練習(xí)題(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