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歷史復習第一部分中國古代史課時訓練03秦漢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試題及參考答案
ID:52310 2021-10-27 1 3.00元 10頁 114.72 KB
已閱讀10 頁,剩余0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3.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課時訓練(三) 秦漢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一、選擇題1.[2019·淮安]“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號為皇帝”,與此相關的人物是(  )A.秦始皇B.漢武帝C.唐太宗D.明成祖2.[2019·山西]有學者指出,秦始皇所創(chuàng)造的事業(yè),不僅為中國設立了以后版圖的基本框架,也為中國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礎。秦始皇開創(chuàng)的制度是(  )A.王位世襲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權制3.[2019·玉林]下圖反映的史實出現(xiàn)于(  )A.夏朝B.西周C.秦朝D.西晉4.[2019·連云港]“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笔紫炔扇∵@些措施的是(  )A.西周B.東周C.秦朝D.西漢5.秦簡記載:“五人共同盜竊,贓物在一錢以上,斷去左足,并在臉上刺刻涂墨,判為刑徒?!贝硕尾牧险凵涑銮爻y(tǒng)治者的治國思想受到以下哪家學派的深刻影響(  )A.法家B.道家C.墨家D.儒家6.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兩千多年來給后人無盡的思考。秦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有(  )①徭役繁重?、诮y(tǒng)一貨幣 ③罷黜百家?、苄塘P殘酷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2019·臨沂]“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統(tǒng)治者在起義軍的包圍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顯赫的秦朝,僅存在十幾年就滅亡了?!碑敃r,“統(tǒng)治者”是向誰投降(  )A.陳勝B.吳廣C.劉邦D.項羽8.[2019·陜西]“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局面出現(xiàn)的共同因素是(  )A.嚴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國B.獎勵耕織,推廣鐵器牛耕C.整頓吏治,嚴懲外戚宦官D.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9.[2019·南京]“今諸侯或連城數(shù)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則逆節(jié)萌起,前日晁錯是也?!睘榇?漢武帝(  )A.分封諸侯B.廣設郡縣C.實施“推恩令”D.設立“三司”10.[2019·煙臺]“秦王朝開創(chuàng)的華夏民族大一統(tǒng)的國家偉業(yè)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睗h武帝為實現(xiàn)“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而采取的措施是(  )A.焚書坑儒B.削減侯國數(shù)量C.推行郡縣制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1.[2019·濟寧]下圖漫畫反映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與其實施者對應正確的是(  )A.“削藩”——漢景帝B.“推恩令”——漢武帝C.休養(yǎng)生息——隋煬帝D.“杯酒釋兵權”——宋徽宗12.[2019·鹽城]公元26年,即光武帝稱帝的第二年,“下詔書,令民間釋放奴婢”。材料中的“漢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A.西周B.東周C.西漢D.東漢 13.[2019·東營]對下圖所反映歷史現(xiàn)象,準確的理解是(  )A.諸侯強大,威脅中央B.社會局面比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無權D.外戚宦官交替專權14.[2019·連云港]“無有張騫通異域,安有佳種自西來?!痹娭忻枋龅默F(xiàn)象開始出現(xiàn)于(  )A.漢高祖時期B.漢文帝時期C.漢景帝時期D.漢武帝時期15.[2019·泰安]1877年,西方學者首次使用了“絲綢之路”一詞,用于描述漢代時期的中國和中亞、西亞以及印度之間的絲綢貿易交通線。這里介紹的是“絲綢之路”的(  )A.產生背景B.主要行人C.路線走向D.開通前提16.[2019·新疆]新疆古稱西域,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開始于設置(  )A.西域都護府B.安西都護府C.伊犁將軍府D.北庭都元帥府17.[2019·福建]“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許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是因為“蔡侯”(  )A.改進了造紙術B.發(fā)明了印刷術C.研制了指南針D.配制了火藥18.[2019·大連]我國古代科技領域的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的進步貢獻巨大。在古代世界四大發(fā)明中,出現(xiàn)于漢朝的是(  )A.造紙術B.火藥C.印刷術D.指南針19.[2019·濟寧]“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司馬遷編撰《史記》的宗旨,這部史書記述歷史的起止時間是(  )A.黃帝—漢武帝B.黃帝—漢高祖C.西漢—東漢D.戰(zhàn)國—五代 20.[2019·賀州]《后漢書·華佗傳》記載:華佗對他的學生吳普說:“動搖則谷氣得銷,血脈流通,病不得生。”據(jù)此可知,華佗(  )A.善治傷寒雜病B.開創(chuàng)了中醫(yī)臨床理論C.擅長外科手術D.認識到運動有益健康二、非選擇題21.[2019·咸寧]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追始皇吞并六國,統(tǒng)一宇內,統(tǒng)治時期雖極短促,于“古人之道法,無不革除,后世之治術,悉已創(chuàng)導”?!幾酝鮼喣稀吨袊倭耪窝芯俊凡牧隙∠聢D是秦始皇為鞏固國家統(tǒng)一而采取的一種措施。(1)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國,統(tǒng)一宇內”是在哪一年?秦朝哪項制度“創(chuàng)導”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為鞏固統(tǒng)一而采取的什么措施?該措施有何作用?22.[2019·賀州]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與有關國家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歷史上,自從張騫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商人們載著漢朝的絲綢等貨物,從長安穿過河西走廊,經西域運往中亞、西亞,再轉運到更遠的歐洲。這條溝通歐亞的陸上交通道路, 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通過這條道路,漢朝的絲綢、漆器等物品,以及開渠、鑿井、鑄鐵等技術傳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等,以及多種樂器和歌舞等傳入中國。漢武帝還大力開辟海上交通。其中,從山東沿海出發(fā)的船只穿過黃海,可到達朝鮮、日本。更重要的一條航線是從東南沿海港口出發(fā),經中南半島南下,繞過馬來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通往孟加拉灣沿岸,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武帝時期絲綢之路發(fā)展的表現(xiàn),并簡析漢武帝時期絲綢之路發(fā)展的原因。23.[2019·青島]大一統(tǒng)的漢朝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它的強盛給我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許多啟示。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材料一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計,令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一語徹底實行了。封建政體反動的余波,至此才算解決?!幾訹美]阿爾伯特·克雷格《哈佛極簡中國史》材料二 漢武帝在開發(fā)利源方面最重要的還是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包括……新貨幣的發(fā)行以及鹽、鐵、酒的專利等,這套新經濟政策的設計者是桑弘羊、孔僅等?!幾愿禈烦伞吨袊ㄊ贰凡牧先√ぶ崎L的鈴聲,一支支駝隊馱著中原絲織品、服飾、銅鏡、瓷器、茶葉去了,馱著造紙術、冶鐵術、灌溉術去了。穿過大漠茫茫的風沙,一支支駝隊馱著皮毛、琥珀、苜蓿、石榴來了,馱著佛經、樂器、雜技藝術來了。這條絲綢之路,穿過歲月的風塵,永遠鐫刻在人類文明的史冊?!幾浴抖迨吩斀狻?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計”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新貨幣的發(fā)行以及鹽、鐵、酒的專利”分別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3)根據(jù)材料三,分析絲綢之路開通的影響。(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朝興盛的因素。24.[2019·玉林]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該著作成書于西漢時期,主要包括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種體裁,其中本紀記述歷代帝王的事跡;表是春秋以來歷代帝王和侯國的大事記;書記述天文、水利、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情況;世家主要記述諸侯王國的事跡;列傳記述各種重要人物的事跡。材料二 該著作繼承了以往歷史著作的傳統(tǒng),把幾千年間零碎、散亂的歷史資料,加以整理、審核、排比;在整理歷史材料時,作者“采經摭傳”“涉獵者廣博”,有書本的,有檔案的,也有自己采訪的,對這些豐富的材料,盡可能地進行選擇和考訂。該著作“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創(chuàng)造了紀傳體的形式,成為一部不朽的史學著作。——摘編自朱紹侯等《中國古代史》(1)根據(jù)材料一、材料二,判斷指出該著作的名稱及作者。 (2)根據(jù)材料一,指出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的事跡可能會集中記錄在哪種體裁之中。(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該著作的歷史貢獻。 【參考答案】1.A [解析]依據(jù)題干信息“盡并兼天下諸侯”“立號為皇帝”可知,與此相關的人物是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六國,自立為始皇帝,創(chuàng)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故A項符合題意。漢武帝、唐太宗、明成祖都與題干無關,故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2.D [解析]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開創(chuàng)了中央集權制,故選D。3.C [解析]題干給出的圖片反映的是秦朝統(tǒng)一文字。秦滅六國以后,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的規(guī)范文字,后又推行書寫更為簡易的隸書。4.C [解析]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建立了秦朝,為了更好地對全國進行統(tǒng)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度量衡,車同軌,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fā)展,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5.A [解析]“五人共同盜竊,贓物在一錢以上,斷去左足,并在臉上刺刻涂墨,判為刑徒”這一記載反映出秦朝的法律嚴苛。法家主張實行嚴刑酷法,說明秦朝統(tǒng)治者的治國思想受到法家學派的深刻影響。6.B [解析]依據(jù)所學可知,徭役繁重、刑法殘酷都是秦朝統(tǒng)治殘暴的表現(xiàn)。統(tǒng)一貨幣促進了各地經濟交流,罷黜百家是漢代加強大一統(tǒng)的措施,故②③不合題意,含有②③的A、C、D三項不符合題意;①④符合題意。故此題選B。7.C [解析]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戰(zhàn)中,項羽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為滅亡秦朝奠定了基礎。隨后,劉邦率兵直抵秦都咸陽,秦朝滅亡。8.D9.C [解析]據(jù)題干信息可知,西漢初年,諸侯王勢力強大,嚴重威脅到中央集權統(tǒng)治。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下詔規(guī)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他子弟作為侯國。由此,諸侯王實力大減,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得以加強。故選C。10.D11.B [解析]依據(jù)題干可知,漫畫反映了統(tǒng)治者將諸侯的封地分成了若干塊小的封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指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漢武帝下詔規(guī)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他子弟作為侯國,結果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而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故B項符合題意。12.D 13.D [解析]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種惡性循環(huán)最終動搖了東漢的統(tǒng)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故圖片反映的是外戚宦官交替專權。14.D [解析]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為了聯(lián)合大月氏共同抗擊匈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開辟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15.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的認識。“絲綢之路”被用于描述漢代時期中國和中亞、西亞以及印度之間的絲綢貿易交通線,這屬于絲綢之路的路線走向,故選C。16.A [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包括今新疆地區(qū))正式歸屬中央政權,A項符合題意;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元帥府分別是唐朝和元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設置的行政機構,B、D兩項不符合題意;伊犁將軍是清朝政府在新疆設置的行政機構,C項不符合題意。所以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17.A [解析]由材料“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許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對造紙術的描述。東漢時期,蔡倫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漁網(wǎng)做原料,改進了造紙術,使紙的使用日益普遍,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因此人們把這種紙稱為“蔡侯紙”,所以A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18.A [解析]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在古代世界四大發(fā)明中,出現(xiàn)于漢朝的是造紙術?;鹚幊霈F(xiàn)于唐朝;印刷術出現(xiàn)于隋唐時期;指南針出現(xiàn)于宋朝。A項符合題意。19.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歷史巨著,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000年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故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20.D [解析]由材料“動搖則谷氣得銷,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可知,這里強調的是運動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即華佗認識到運動有益健康。21.(1)時間:公元前221年。制度:郡縣制。(2)措施:統(tǒng)一文字。意義: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夠順暢溝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22.表現(xiàn):開辟了陸上、海上絲綢之路(或答:絲綢之路路線多、長,經過的國家和地區(qū)多);絲綢之路進行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絲綢之路所交流的物品種類繁多(或答:絲綢之路貿易發(fā)達);成為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或答: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與文化交流)。(答出其中三點即可)原因: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或答:漢武帝從政治、經濟、思想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tǒng)局面);漢武帝采取積極開放的對外交往政策;張騫通西域, 開創(chuàng)了漢朝和西域各國友好交往的局面;漢朝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處于當時世界的領先地位;軍事上反擊匈奴的勝利;互通貿易的利益驅動和商人的開拓精神。(答出其中兩點即可)23.(1)實行“推恩令”。削弱了王國勢力,大大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2)把鑄幣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專賣。(3)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和文化交流。(4)漢武帝在政治、經濟、思想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tǒng)的局面,加強國家管理,積極開展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言之有理即可)24.(1)著作:《史記》;作者:司馬遷。(2)體裁:書。(3)歷史貢獻:《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司馬遷在《史記》中公正記事,愛憎分明,秉筆直書,對中國史學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妒酚洝肺墓P優(yōu)美,所記人物形象生動,在文學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同類資料
更多
中考歷史復習第一部分中國古代史課時訓練03秦漢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試題及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