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治國謀略類文言文對比閱讀專項練習題匯編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對比閱讀(2021·內蒙古通遼·中考真題)文言文閱讀(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抖Y記·大道之行也》(乙)士尹池①為荊使于宋,司城子罕②止而觴之。南家之墻擁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④經其宮⑤而不止。士尹池問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為鞔⑥者也。吾將徙之,其父曰:‘吾恃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處也,吾將不食。愿相國之憂吾不食也?!癁槭枪饰岵会恪N骷腋?,吾宮卑,潦之經吾宮也利,為是故不禁也?!笔恳貧w,荊適興兵欲攻宋。士尹池諫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賢,其相仁。賢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無功,為天下笑?!背屗味ム???鬃勇勚唬骸胺蛐拗趶R堂之上,而折沖⑦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謂也。”(《新序》)(注釋):①士尹池:復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國賢臣。③擁:遮蔽。④潦:積水。⑤宮:院子。⑥鞔(mán):鞋子。⑦折沖:制敵取勝。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1)女有歸(_______)(2)盜竊亂賊而不作(_______)(3)潦之經吾宮也利(_______)(4)已食三世矣(______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2)夫修之于廟堂之上,而折沖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謂也。3.甲文中構想的大同社會,人人得到社會關愛,人人安居樂業(yè),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第75頁共75頁
4.儒家“仁”的主張,閃爍著智慧的光輝,結合這兩篇文章,請你談談施行仁心、仁政對百姓和國家的影響。(2021·廣西八步·)(甲)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立身成敗,在于所染①。陛下貞觀之初,砥礪名節(jié),不私于物,唯善是與②,親愛君子,疏斥小人。今則不然,輕褻小人,禮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遠之;輕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則不見其非,遠之則莫知其是。(節(jié)選自魏征《十漸不克終疏》)(注)①染:熏陶,沾染。②與:贊許。③狎:親昵,親近。5.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誠宜開張圣聽誠:實在B.未嘗不嘆息痛恨痛恨:憎恨C.不私于物私:用私情D.近之則不見其非非:錯處6.下列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愿陛下親之信之B.以光先帝遺德以塞忠諫之路也C.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敬而遠之D.遠之則莫知其是必先苦其心志7.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諸葛亮分析蜀漢的危急形勢,意在引起后主劉禪的高度重視。B.(甲)文諸葛亮指出蜀漢的有利條件是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報效后主。C.(甲)文諸葛亮提議后主劉禪應和“有司”一起處理賞罰之事,以顯示公正嚴明。D.(乙)文強調所處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立身成敗有重大影響,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75頁共75頁
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2)親愛君子,疏斥小人。9.請結合(甲)(乙)兩個文段指出“唯善是與”中的“善”主要包含哪兩個方面的意思。(2021·黑龍江大慶·九年級)古文閱讀。(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乙)唐太宗謂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師②,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③意猶不足,征求不已,兼東征西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滅亡,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⑤”,百姓安樂。夫治國猶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盛。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注釋)①侍臣:周圍的大臣。②京師: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興(今陜西西安市)。③煬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楊廣。④孜孜:勤懇的樣子。⑤稔(rěn):豐收。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實詞的含義。(1)面刺寡人(2)期年之后(3)唐太宗謂侍臣(4)故夙夜孜孜11.下列句中加點虛詞的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皆朝于齊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B.乃下令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C.百姓何得不安樂乎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岳陽樓記》)D.皆以美于徐公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12.請用“/”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只畫一處)百姓何得不安樂乎?第75頁共75頁
13.甲、乙兩文都談到了“治國”的道理。甲文中的齊威王從鄒忌的勸諫中悟出了“治國”要____________;乙文中的唐太宗從歷史的教訓中悟出“治國”要__________。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2)夫治國猶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盛。(2021·內蒙古扎蘭屯·)閱讀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題。(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上(漢文帝)下詔賜民十二年租稅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稅。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吾奉先帝宮室,??中咧我耘_為①!”慎夫人②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間,國家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都鄙③廩庾④盡滿,而府庫余財。(《漢書·食貨志上》)(注釋)①何以臺為:還要露臺干什么呢?、谏鞣蛉耍簼h文帝的寵妃,在宮中與皇后平起平坐。③都鄙:京城和邊邑,借指全國。④廩庾:糧倉。15.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池非不深也(3)服御無所增益(4)國家亡事16.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劃分一處)上下詔賜民十二年租稅之半1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召匠計之,直百金。18.第75頁共75頁
用自己的話說說漢文帝治國的做法及效果如何?甲文中孟子所提倡的什么主張可以體現(xiàn)?(2021·廣西柳江·)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賦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大道之行也》)(乙)唐玄宗以韓休為門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為人峭直,不干榮利。及為相,甚允③時望。上或宮中宴樂,及后苑游獵,小有過差,輒謂左右曰:“韓休知否?”言終,諫疏已至。上常臨鏡,默默不樂。左右曰:“韓休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嘆曰:“吾貌雖瘦,天下必肥。蕭嵩奏事常順旨,既退,吾寢不安;韓休常力爭,既退,吾寢乃安。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保ㄟx自《涉史隨筆》)(注釋)①門下侍郎:官職名,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中書、門下協(xié)商處理政務之意。③允:符合。19.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男有分,女有歸(回家)B.盜竊亂賊而不作(興起)C.及為相(等到)D.何不逐之(代詞,他,指代韓休)20.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A.故人/不獨/親其親B.貨/惡其棄/于地也C.唐/玄宗以韓/休為門下侍郎D.休/為人/峭直21.下列對甲文中劃線句子的翻譯,有錯誤的一項是()A.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譯文: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B.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譯文: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C.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譯文: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不必把自己隱藏起來。D.謀閉而不興。譯文:圖謀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22.結合兩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第75頁共75頁
A.大同社會是中國古代儒家所宣揚的最高理想社會,或者說是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B.“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已”這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但前提是為了自己。C.“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層是全文總括語。D.韓休是個有良好聲譽的官員,他正直而不求功名利祿,一心為國。23.將(乙)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言終,諫疏已至。(2021·遼寧綏中·九年級)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太宗曾罷朝①,怒曰:“會殺此田舍漢②”!”文德后③問:“誰觸忤④陛下?”帝曰:“豈過魏征。每廷爭⑤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⑥?!焙笸硕撷叱⒂谕?,帝驚曰:“皇后何為若是?”對曰:“妾聞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備數(shù)⑧后宮,安敢不賀?”于是太宗意乃釋。(節(jié)選自《隋唐嘉話》)(注釋)①罷朝:中途散了朝。②田舍漢:莊稼漢。③文德后:即長孫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謚文德。④忤:觸犯。⑤廷爭:在朝廷上爭諫。⑥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見被反對而感到難堪(窩火)。⑦具:穿戴好。⑧備數(shù):充數(shù)。常用作謙詞。24.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A.皆以美于徐公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B.聞寡人之耳者妾聞主圣臣忠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豈過魏征D.于是入朝見威王于是太宗意乃釋25.將選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第75頁共75頁
(2)每廷爭辱我,使我常不自得。26.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備數(shù)后宮27.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甲)文的主要內容。28.(乙)文中,太宗盛怒下欲殺直言的魏征,可見君王握有生殺大權是造成(甲)文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這一現(xiàn)象的直接原因。因此,齊威王給予“面刺”者“上賞”,是為了表彰他們的________________(2021·河南新蔡·)閱讀下面語段,回答下面小題(一)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啤!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二)景公為巨冠長衣以聽朝,疾視矜立,日晏不罷。晏子進曰:“圣人之服中,侻①而不駔②,可以導眾,其動作,侻順而不逆,可以奉生,是以下皆法共服,而民爭學其容。今君之服,駔華不可以導眾民,疾視矜立,不可以奉生,日晏矣,君不若脫服就燕?!惫唬骸肮讶耸苊?。”退朝,遂去衣冠、不復服。(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注:①倪(tuì):相宜,適可。②駔(zǔ):同“阻”,阻礙。2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1)臣之妻私臣(2)時時而間進30.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31.語段(一)中,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鄒忌勸諫成果顯著?32.語段(一)中的鄒忌和語段(二)中的晏子分別用怎樣的方法成功勸諫君主的?(2021·廣東河源·九年級)甲第75頁共75頁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币引R威王召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狈庵f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①,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鄄②子不救衛(wèi)③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注]①阿:古地名。②鄄(juàn):古地名。③衛(wèi):周王朝的姬姓諸侯國。3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戰(zhàn)則請從/太守歸而賓客從也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C.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D.公問其故/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34.翻譯甲文下列句子。(1)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2)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35.解釋下列加點詞。(1)毀言日至。(2)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3)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36.下列對兩文分析不恰當?shù)氖牵ǎ〢.甲文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經典戰(zhàn)例,戰(zhàn)斗取勝的原因在于取信于民和正確的戰(zhàn)略防御。B.乙文即墨大夫為官清廉,剛正務實,一心為民。C.甲乙兩文都采用對比手法突出君王的賢明。D.兩文都通過語言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形象。37.請用三條“/”給乙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第75頁共75頁
昔日趙攻鄄子不救衛(wèi)取薛陵子不知38.兩文都采用對比手法凸顯人物。請簡要談談你對曹劌和齊威王這兩個人物的認識。(2021·山東冠縣·九年級)(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啤!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乙)晏子治東阿①,三年,景公召而數(shù)②(shǔ)之曰:“吾以子為可,而使子治東阿,今子治而亂,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將加大誅③于子?!标套訉υ唬骸俺颊埜牡酪仔卸螙|阿,三年不治,臣請死之?!本肮S。于是明年上計,景公迎而賀之曰:“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标套訉υ唬骸扒俺贾螙|阿也,屬托不行,貨賂不至,陂(bēi)池之魚,以利貧民。當此之時,民無饑,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東阿也,屬托行,貨賂至,并重賦斂,倉庫少內④(nà),便⑤事左右⑥,陂池之魚,入于權宗。當此之時,饑者過半矣,君乃反迎而賀。臣愚不能復治東阿,愿乞骸骨,避賢者之路。”再拜,便僻⑦。景公乃下席而謝之曰:“子強⑧復治東阿,東阿者,子之東阿也,寡人無復與(yù)焉?!薄x自《晏子春秋》(注)①東阿:齊國的阿邑,地名。②數(shù):責備。③誅:責罰。④內(nà):納。⑤便:順。⑥左右:君之寬幸。⑦便僻:恭敬得很。⑧強:勉力。39.解釋加點的詞語。①宮婦左右莫不私②時時而間進③臣請改道易行而治東阿④景公乃下席而謝之曰40.翻譯句子。①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②東阿者,子之東阿也,寡人無復與(yù)焉。41.(甲)(乙)兩文中鄒忌進諫和晏子請辭的目的分別是什么?(2021·廣西防城·九年級)(甲)第75頁共75頁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庇谑侨氤娡?,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乙)趙且①伐燕,蘇代②為燕謂惠王③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鲆嘀^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瘍烧卟豢舷嗌?,漁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故愿王熟⑧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選自《戰(zhàn)國策》,有刪改)(注釋)①且:將要。②蘇代:人名。③惠王:趙惠王。他將要攻打燕國。④曝:曝曬。⑤拑:通“鉗”,夾住。⑥喙:鳥獸的嘴。⑦禽:通“擒”,捉住。⑧熟:仔細。4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鄒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陽樓B.臣之妻私臣念此私自愧C.時時而間進漁者得而并禽之D.燕、趙、韓、魏聞之故愿王熟計之也!43.下面句子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A.吾/與徐公孰美B.今齊/地方千里C.兩者/不肯/相舍D.蘇代/為燕/謂/惠王曰44.下面對選文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甲文對鄒忌的描寫,不僅注重形體的細致刻畫,而且注重細節(jié)和對話描寫,表現(xiàn)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B.甲文末尾寫齊王納諫,進諫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無,用的是夸張寫法。C.第75頁共75頁
乙文通過鷸與蚌相互鉗制,互不相讓,卻讓漁人從中獲利的故事,告誡人們做事要權衡得失。D.《戰(zhàn)國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語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門庭若市”,乙文中的“鷸蚌相爭,漁人得利”。45.請把文中的畫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2)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46.請結合甲乙兩文,簡要分析鄒忌、蘇代諷諫的高明之處。47.鄒忌諷諫齊威王,蘇代諷諫燕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2021·山東單縣·)閱讀《鄒忌諷齊王納諫》和《出師表》完成下列問題(甲)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膚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眨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庇谑侨氤娡酰唬骸俺颊\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乙)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出師表》)48.用“/”標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頓。(僅標一處)今齊地方千里4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朝服衣冠(______)(2)吾妻之美我者(______)第75頁共75頁
(3)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5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51.鄒忌和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勸諫他們的君主,他們希望達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52.勸諫是一門藝術,魏徽以“載舟覆舟”勸諫唐太宗,實現(xiàn)了“貞觀之治”;曹劌用“取信于民”勸諫魯莊公,打贏了“長勺之戰(zhàn)”。因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王老師取消了本班的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你想恢復你們的這些課程,你準備和他(她)怎樣說?(2021·黑龍江富拉爾基·)閱讀下面兩篇短文,完成各題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北村鄭蘇仙,一日夢至冥府,見閻羅王方錄囚①。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稱所至但飲一杯水今無愧鬼神。王譏曰:“設官以治民,下至驛丞閘官,皆有利弊之當理,但不要錢即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飲,不更勝公乎?”官又辯曰:“某雖無功亦無罪?!蓖踉唬骸肮簧硖幪幥笞匀?,某獄某獄避嫌疑而不言,非負民乎?某事某事畏煩重而不舉③,非負國乎?三載考績之謂何,無功即有罪矣?!惫俅罄仟N,鋒棱頓減。(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注)①囚:指去世的人。②植:樹立。③舉:上報(朝廷)。53.用“/”給乙文中劃線句子斷句(限兩處)。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稱所至但飲一杯水今無愧鬼神5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2)但不要錢即為好官5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2)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飲,不更勝公乎?5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寄臣以大事設官以治民第75頁共75頁
B.陛下亦宜自謀無功亦無罪C.攸之、祎、允之任三載考績之謂何D.察納雅言避嫌疑而不言57.甲乙兩文都談到了如何做官的問題,請概括它們所倡導的觀點。(2021·內蒙古阿榮旗·)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曹劌論戰(zhàn)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惫c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保ㄒ遥┏f王欲伐越①。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②弱?!鼻f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③。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shù)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蹻④為盜于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⑤。(節(jié)選自《韓非子》)(注)①越:越國。②兵:軍隊。③睫:眼睫毛。④莊蹻(qiāo):當時民間反對派首領。⑤明:眼睛明亮,引申為明智。58.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停頓,劃兩處。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5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1)肉食者鄙___________(2)小惠未遍___________(3)望其旗靡___________(4)喪地數(shù)百里___________60.下列各句中與“王之伐越”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小大之獄(《曹劌論戰(zhàn)》)B.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八則》)C.至之市(《鄭人買履》)D.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6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第75頁共75頁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2)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62.(甲)(乙)兩文刻畫人物共同采用的方法是什么?63.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甲)文中的魯莊公和(乙)文中的楚莊王,在謀略和性格上的相同之處。謀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1·四川青羊·)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乙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H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64.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臣之妻私臣私:偏愛。B.聞寡人之耳者聞:使……聽到。C.誠宜開張圣聽開張:開始。D.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痛恨:痛心、遺憾。65.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臣之妾畏臣水陸草木之花B.皆以美于徐公能以徑寸之木C.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其此之謂乎D.此先漢所以興隆也間令吳廣之次所第75頁共75頁
旁叢祠中66.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A.皇宮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個整體,晉升、處罰,批評、贊揚,不應標準不同。B.皇宮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個整體,晉升、處罰,贊揚、批評,不應標準相同。C.皇宮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個整體,處罰、晉升,批評、贊揚,不應標準相同。D.皇宮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個整體,晉升、處罰,贊揚、批評,不應標準不同。67.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兩文均勸君主“廣開言路”,方法各異。甲文鄒忌以“比美”趣事對比齊王“之蔽”,委婉勸諫;乙文諸葛亮分析蜀國形勢后,直接提出建議。B.兩文都寫臣子忠君愛國,又個性鮮明。甲文鄒忌勇于勸諫,善于勸諫,有勇有謀;乙文諸葛亮循循善誘、不卑不亢,既是長輩,同時也不失臣子身份。C.兩文均說理有力,但寫法不同。甲文設喻說理,鄒忌以自身經歷設喻,推及治國之道;乙文寓情于理,提建議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先帝的“感激”和“興復漢室”的決心。D.兩文均語言質樸,又各具特色。甲文以一“善”字寫威王接受意見,其欣然納諫之態(tài)躍然紙上,可見樸實的語言也能生動形象;乙多次提及“先帝”“陛下”,既無華麗詞藻,也沒引用典故,懇切忠貞,感人至深。68.(2021·遼寧鞍山·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問題。(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乙)商於子①家貧,無犢以耕,乃牽一大豕②駕之而東。大豕不肯就軛③,既就復解,終日不能破一畦。寧毋④先生過而尤⑤之曰:“子過矣!耕當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塊也,蹄之堅能陷淖也。豕縱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應。寧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不幾顛之倒之乎?吾憫而詔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詩不云乎:乃造⑥其曹⑦,執(zhí)豕于牢⑧。言將以為殽⑨。今子以予顛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顛之。吾豈不知服田⑩必以牛,亦猶牧吾民者必以賢。不以牛,雖不得田,其害??;不以賢則天下受禍,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寧毋先生顧謂弟子曰:“是蓋有激?者也?!保ㄟx自明?宋濂《文憲集》,有刪改)(注)①商於子:作者虛構的人物。②豕(shǐ):豬。③軛(è第75頁共75頁
):車轅前端駕在牛馬頸上的曲木。④寧毋:作者虛構的人物。⑤尤:抱怨,指責。⑥造:到。⑦曹:群,這里指豬群。⑧牢:關養(yǎng)牲畜的圈。⑨殽(yáo):通“肴”,魚、肉一類的葷菜。⑩服田:用牛、馬駕車耕田。?激:情緒激烈、偏激。(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①聞寡人之耳者聞:②時時而間進間:③寧毋先生過而尤之過:④子乃反怒而弗答乃:(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的畫線句子。①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②今子以予顛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顛之。(3)君主若想實現(xiàn)國家大治,從甲、乙兩文中可獲得哪些治國方法?(2021·遼寧東港·)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小題。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乙③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9.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此后漢所以傾頹也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B.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悉以咨之C.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當世之事D.兵甲已足不足為外人道也70.用/給下面句子斷句(兩處)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7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②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72.①從以上兩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第75頁共75頁
②乙文中側重對子孫在__________方面的要求是__________。(2021·河南洛陽·九年級)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一)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二)齊威王召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鄄,子不救;衛(wèi)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73.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1)今齊地方千里(2)臣誠知不如徐公美74.語段(一)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75.下列對本文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寫齊王,惜墨如金,只一個“善”字,既表達了齊王對鄒忌的贊同和納諫的誠意,又恰如其分地顯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貴。B.選文在語言上運用了眾多排比句,增加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種步步進逼的語勢,給人無可辯駁之感。C.本文敘事簡潔、詳略得當,詳細描繪了齊王受蒙蔽的情況,鄒忌比美進諫、齊王納諫施政以及納諫結果等內容則略寫。D.本文與“三”有關的信息非常豐富,選段展示了齊王受蒙蔽情況有三層,進諫情況有三種,進諫進程有三個,獎賞有三個等級,獎賞后有三層成效。76.根據(jù)語段(一)(二)內容,分析齊國能“戰(zhàn)勝于朝廷”并“強于天下”的原因。(2021·廣東潮南·)(A)第75頁共75頁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庇谑侨氤娡酰唬骸俺颊\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啤!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多u忌諷齊王納諫》(B)成侯鄒忌為齊相,田忌為將,不相說。公孫闬(hàn)謂鄒忌曰:“何不為王謀伐魏?勝,則是君之謀也,君可以有功;戰(zhàn)不勝田忌不進戰(zhàn)而不死曲撓而誅。”鄒忌以為然,乃說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役三戰(zhàn)三勝,鄒忌以告公孫闬,公孫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zhàn)而三勝,聲威天下,欲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為人卜者,亦驗其辭于王前。田忌遂走。《戰(zhàn)國策?齊策(一)》7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徐公何能及君也/何不為王謀伐魏B.窺鏡,謂其妻曰/公孫闬謂鄒忌曰C.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明日,徐公來,孰視之D.自以為不如/鄒忌以告公孫闬78.翻譯選文中劃線的句子。(1)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2)鄒忌以為然,乃說王而使田忌伐魏。79.用“/”給選文B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戰(zhàn)不勝田忌不進戰(zhàn)而不死曲撓而誅。80.下列對兩則選文的分析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選文(A)剪裁巧妙,詳略得當。第一自然節(jié)詳寫了比美和鄒忌的自我反省,表現(xiàn)了鄒忌的自知之明也為后文的入朝進諫做了鋪墊。B.選文(A)中“戰(zhàn)勝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證據(jù)是:“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盋.選文(B)中的田忌連戰(zhàn)連捷的好事卻頃刻間變成了壞事,被迫出走的直接原因是鄒忌和公孫闬聯(lián)手歪曲了事實,抹殺了田忌的戰(zhàn)功。第75頁共75頁
D.選文(A)中的威王是廣開言路、善于納諫除弊的賢明君主。選文(B)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將領,被鄒忌、公孫闬所騙而逼走了大將田忌,暴露出偏聽偏信的糊涂一面。81.兩個選文中的鄒忌表現(xiàn)出來的性格差異很大,試分別加以說明。(2021·遼寧阜新·九年級)閱讀下面甲、乙兩段選文,完成各題。(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岳陽樓記》)(乙)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①。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保ㄟx自《孟子·梁惠王下》)(注)①雪宮:齊宣王的離宮(古代帝王在正宮以外臨時居住的宮室,相當于當今的別墅之類)。②非:認為……非,即非難,埋怨。③非:不對,錯誤。8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2)微斯人微:(3)樂民之樂者樂:(4)然而不王者王:8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2)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84.(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是()A.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B.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C.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D.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85.(甲)(乙)兩文都闡釋了古代賢人的憂樂觀,(甲)文用“_____________”表達;(乙)文用“____________”表達。(請分別用文中原句回答)86.(2021·廣西梧州·中考真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甲)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滬,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第75頁共75頁
愿陛下托巨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①,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②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绷撂槠唬骸俺几医吖呻泞壑?,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苯ㄅd元年,封亮武鄉(xiāng)侯,開府治事。傾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南中諸郡,并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fā),上疏《出師表》。(節(jié)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注釋)①病篤:病重。②嗣子:此指劉禪。嗣:繼承。③股肱:比喻輔佐之臣。(1)下列對乙文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B.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C.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D.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2)下列對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庶竭駑鈍庶:表示期望。B.以彰其咎彰:表彰。C.屬以后事屬:通“囑”,囑托。D.效忠貞之節(jié)效:貢獻,獻出。(3)下列句子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報先帝而忠陛下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B.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殘年余力C.召亮于成都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D.繼之以死公將鼓之(4)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甲文說明出師北伐勢在必行,交代出師后朝政事宜,叮嚀后主牢記“先帝遺詔”。B.乙文以時間為線,主要敘寫劉備托孤,諸葛亮盡心輔佐后主、以圖大志等事宜。C.在寫法上,甲文以敘事為主,輔以描寫;乙文則以議論為主,融以敘事和抒情。D.甲乙兩文,一“表”一“傳”,體裁各異,但都表現(xiàn)了諸葛亮忠于蜀漢之情。第75頁共75頁
(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臨表涕零,不知所言。②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第75頁共75頁
2022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治國謀略類文言文對比閱讀專項練習題匯編解析版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對比閱讀(2021·內蒙古通遼·中考真題)文言文閱讀(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抖Y記·大道之行也》(乙)士尹池①為荊使于宋,司城子罕②止而觴之。南家之墻擁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④經其宮⑤而不止。士尹池問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為鞔⑥者也。吾將徙之,其父曰:‘吾恃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處也,吾將不食。愿相國之憂吾不食也?!癁槭枪饰岵会恪N骷腋?,吾宮卑,潦之經吾宮也利,為是故不禁也?!笔恳貧w,荊適興兵欲攻宋。士尹池諫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賢,其相仁。賢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無功,為天下笑?!背屗味ム???鬃勇勚唬骸胺蛐拗趶R堂之上,而折沖⑦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謂也?!保ā缎滦颉罚ㄗ⑨專孩偈恳兀簭托帐恳?,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國賢臣。③擁:遮蔽。④潦:積水。⑤宮:院子。⑥鞔(mán):鞋子。⑦折沖:制敵取勝。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1)女有歸(_______)(2)盜竊亂賊而不作(_______)(3)潦之經吾宮也利(_______)(4)已食三世矣(______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2)夫修之于廟堂之上,而折沖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謂也。3.甲文中構想的大同社會,人人得到社會關愛,人人安居樂業(yè),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第75頁共75頁
4.儒家“仁”的主張,閃爍著智慧的光輝,結合這兩篇文章,請你談談施行仁心、仁政對百姓和國家的影響?!敬鸢浮?.女子出嫁興起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供養(yǎng),謀生。2.(1)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2)在朝廷做官能夠修政理,在戰(zhàn)場上能夠制敵取勝,說的就是司城子罕這樣的人。3.子罕依靠仁慈賢明的治理贏得民心。(意思對即可)4.甲文孟子構想了一個“大道之行”的社會,乙文通過寫宋國相子罕體恤百姓的兩件事,說明施行仁心、仁政,能使一個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yè)?!痉治觥?.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意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1)女有歸:女子出嫁有歸宿。歸:女子出嫁。(2)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作:興起。(3)潦之經吾宮也利:積水流過我家院子很便利。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4)已食三世矣:我家靠做鞋謀生已經三代了。食:供養(yǎng),謀生。2.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的情況,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順序翻譯,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語序調整。惡:憎惡;于:在;修:修明;廟堂:指朝廷;謂:說。3.本題考查理解文意。解答此題要讀懂兩篇文章,結合相關內容分析文中“南家,工人也,為鞔者也。吾將徙之,其父曰:‘吾恃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處也,吾將不食。愿相國之憂吾不食也。’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宮卑,潦之經吾宮也利,為是故不禁也”等內容可知,南家的墻遮蔽了子罕家的墻,但為不影響南家生計,子罕沒讓他們搬走;西家地勢高,子罕允許西家積水流經自家。子罕對待百姓站在百姓角度想問題,對百姓施行仁政,贏得民心。這也使得“楚釋宋而攻鄭”,宋國老百姓得以安享太平生活。4.第75頁共75頁
本題考查對“仁”意義的理解,解答此題要結合兩篇文章的內容分析。甲文中“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文中寫在大道施行的時候“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孟子在闡明“大同”社會基本特征的基礎上,指出了“大同”社會的美好前景。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會關愛,安居樂業(yè),且各盡所能。乙文中南家的墻遮蔽了子罕家的墻,但為不影響南家生計,子罕沒讓他們搬走;西家地勢高,子罕允許西家積水流經自家。子罕對待百姓站在百姓角度想問題,對百姓施行仁政,贏得民心。這也使得“楚釋宋而攻鄭”。由此可知,一國之君施行仁心、仁政,能緩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促進全社會的和諧,百姓得以安享太平生活;國家能夠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展下去,也提高了國家地位?!军c睛】譯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乙】士尹池為楚國出使到宋國去,司城子罕宴請他,然后停止喝酒。子罕南邊鄰居的墻向前突出卻不拆了它取直,西邊鄰居家的積水流過子罕的院子卻不加制止。士尹池詢問這是為什么,司城子罕說:“南邊鄰居家是工匠,是做鞋的。我要讓他搬家,他的父親說:‘我家靠做鞋謀生已經三代了,現(xiàn)在如果搬家,那么宋國那些要買鞋的,就不知道我的住處了,我將不能謀生。希望相國您憐憫我。’因為這個緣故,我沒有讓他搬家。兩邊鄰居家院子地勢高,我家院子地勢低,積水流過我家院子很便利,所以沒有加以制止?!笔恳鼗氐匠?,楚王正要發(fā)兵攻打宋國,士尹池勸阻楚王說;“不可攻打宋國。它的君主賢明,它的國相仁慈。賢明的人能得民心,仁慈的人別人能為他出力。楚國去攻打它,大概不會有功,而且還要為天下所恥笑吧!所以楚國放棄了宋國而擊攻打鄭國。孔子聽說之后說:“在朝廷做官能夠修政理,在戰(zhàn)場上能夠制敵取勝,說的就是司城子罕這樣的人?!保?021·廣西八步·)(甲)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第75頁共75頁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立身成敗,在于所染①。陛下貞觀之初,砥礪名節(jié),不私于物,唯善是與②,親愛君子,疏斥小人。今則不然,輕褻小人,禮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遠之;輕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則不見其非,遠之則莫知其是。(節(jié)選自魏征《十漸不克終疏》)(注)①染:熏陶,沾染。②與:贊許。③狎:親昵,親近。5.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誠宜開張圣聽誠:實在B.未嘗不嘆息痛恨痛恨:憎恨C.不私于物私:用私情D.近之則不見其非非:錯處6.下列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愿陛下親之信之B.以光先帝遺德以塞忠諫之路也C.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敬而遠之D.遠之則莫知其是必先苦其心志7.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諸葛亮分析蜀漢的危急形勢,意在引起后主劉禪的高度重視。B.(甲)文諸葛亮指出蜀漢的有利條件是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報效后主。C.(甲)文諸葛亮提議后主劉禪應和“有司”一起處理賞罰之事,以顯示公正嚴明。D.(乙)文強調所處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立身成敗有重大影響,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2)親愛君子,疏斥小人。9.請結合(甲)(乙)兩個文段指出“唯善是與”中的“善”主要包含哪兩個方面的意思。【答案】5.B6.D7.C8.(1)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第75頁共75頁
(2)親近愛戴君子疏遠排斥小人。9.①品行端正,有名聲,有氣節(jié)②對朝廷忠誠,以死來報效國家?!窘馕觥?.B.錯誤,痛恨:古今異義詞,痛心、遺憾。故選B。6.A.助詞,無意義/代詞,指代他們;B.連詞,用來/連詞,以致;C.連詞,表轉折,卻/連詞,表修飾;D.都是代詞,他的;故選D。7.C.錯誤,諸葛亮向后主劉禪提出“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應交給“有司”判定他們受罰還是受賞,來顯示公正嚴明,并非提議后主劉禪應和“有司”一起處理賞罰之事。故選C。8.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①此,這些;悉,全,都;貞良死節(jié),忠正賢明,為保全節(jié)操而死。②親,親近;愛,愛戴;疏斥,疏遠排斥。9.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注意通讀兩文,把握文意?!拔ㄉ剖桥c”意思是:只贊許善行?!吧啤笔巧菩?。從【甲】文來看,“善”主要體現(xiàn)在“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上,這里的“善”表現(xiàn)為對國家忠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賢臣和君子;從【乙】文來看,“善”體現(xiàn)在“砥礪名節(jié),不私于物”上,這里的“善”主要表現(xiàn)為有氣節(jié)、講名聲的端正良好品行?!军c睛】譯文【甲】先帝開創(chuàng)的大業(yè)未完成一半?yún)s中途去世了?,F(xiàn)在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國力薄弱,處境艱難,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wèi)臣僚在內勤勞不懈,戰(zhàn)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奮不顧身,這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別的知遇之恩,想要報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實在應該廣泛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來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不應過分的看輕自己,援引不恰當?shù)钠┯?,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皇宮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有為非作歹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和朝廷獎罰方法不同。第75頁共75頁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復興就指日可待了?!疽摇烤恿⑸頌槿说某蓴?,關鍵之一在于受到什么熏陶濡染。陛下在貞觀初年,磨煉修養(yǎng),講究名聲氣節(jié),不把私情用于外人外物,只贊許善行。親近愛戴君子,疏遠排斥小人。今天卻不是這樣了,親近狎褻小人,卻從禮節(jié)角度心懷警戒地過于看重與君子的交往。過于慎重地對待君子,于是敬而遠之;過于隨便地看輕與小人的交往,于是狎褻而親近起來。親近起來就看不到他的錯處了,敬而遠之就看不到他的對處了。(2021·黑龍江大慶·九年級)古文閱讀。(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乙)唐太宗謂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師②,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③意猶不足,征求不已,兼東征西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滅亡,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⑤”,百姓安樂。夫治國猶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盛。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注釋)①侍臣:周圍的大臣。②京師: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興(今陜西西安市)。③煬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楊廣。④孜孜:勤懇的樣子。⑤稔(rěn):豐收。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實詞的含義。(1)面刺寡人(2)期年之后(3)唐太宗謂侍臣(4)故夙夜孜孜11.下列句中加點虛詞的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皆朝于齊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B.乃下令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C.百姓何得不安樂乎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岳陽樓記》)第75頁共75頁
D.皆以美于徐公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12.請用“/”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只畫一處)百姓何得不安樂乎?13.甲、乙兩文都談到了“治國”的道理。甲文中的齊威王從鄒忌的勸諫中悟出了“治國”要____________;乙文中的唐太宗從歷史的教訓中悟出“治國”要__________。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2)夫治國猶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盛?!敬鸢浮?0.(1)當面指責。(2)滿一年(3)對……說。(4)早,早晨。11.A12.百姓/何得不安樂乎?13.采納諫言(廣開言路)以民為本(使百姓安居樂業(yè))14.(1)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傳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獎賞。(2)治理國家就像栽種樹木,不動搖它的根基,它就會長得枝葉茂盛?!痉治觥?0.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做出判斷。(1)句意為: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面刺:當面指責;(2)句意為:滿一年以后。期年:滿一年;(3)句意為:唐太宗對周圍的大臣說。謂:對……說;(4)句意為:因此(我)日夜努力。夙:早,早晨;1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和用法。A.都是介詞,意思是“到”;B.副詞,,于是/副詞,竟然,居然;C.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呢”/語氣助詞,吧;D.動詞,以為,認為/連詞,來,以便;故選A。12.第75頁共75頁
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可根據(jù)句意及語法結構等斷句。翻譯為:百姓怎么就不能夠安樂呢?主語是“百姓”,后面是謂語,據(jù)此斷句為:百姓/何得不安樂乎?1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根據(jù)甲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可知,齊威王從鄒忌的勸諫中悟出了“治國”要“采納諫言(廣開言路)”;從乙文“夫治國猶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盛。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可知,唐太宗從歷史的教訓中悟出“治國”要“以民為本(使百姓安居樂業(yè))”的道理。14.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1)重點詞語有:謗譏,公開議論指責,沒有貶義;市朝,眾人聚集的公共場所;聞,使……聽到。(2)重點詞語有:夫,發(fā)語詞,引起后文的議論;則,就?!军c睛】參考譯文:(甲)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墒俏业钠拮悠珢畚遥业逆ε挛?,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齊威王說:“你說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上書直言規(guī)勸我的人,給予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傳到我耳朵里的人,給予下等獎賞?!泵顒傁逻_,許多大臣都來進獻諫言,宮門和庭院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之中不戰(zhàn)自勝。(乙)唐太宗對周圍的大臣說:“以前(隋文帝)剛剛平定京師的時候,宮里面美女古玩,沒有一個院子里不充足。(然而)隋煬帝仍然不知足,不斷征求,同時東征西討,濫用兵力武力,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導致了(隋朝)滅亡,這些都是朕親眼看見的。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無事。于是才能不盛行兵役,年年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yè)。治理國家就像栽種樹木,不動搖它的根基,它就會長得枝葉茂盛。君主英明,百姓怎么就不能夠安樂呢?”(2021·內蒙古扎蘭屯·)閱讀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題。(甲)第75頁共75頁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上(漢文帝)下詔賜民十二年租稅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稅。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吾奉先帝宮室,??中咧我耘_為①!”慎夫人②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間,國家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都鄙③廩庾④盡滿,而府庫余財。(《漢書·食貨志上》)(注釋)①何以臺為:還要露臺干什么呢?、谏鞣蛉耍簼h文帝的寵妃,在宮中與皇后平起平坐。③都鄙:京城和邊邑,借指全國。④廩庾:糧倉。15.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池非不深也(3)服御無所增益(4)國家亡事16.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劃分一處)上下詔賜民十二年租稅之半1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召匠計之,直百金。18.用自己的話說說漢文帝治國的做法及效果如何?甲文中孟子所提倡的什么主張可以體現(xiàn)?【答案】15.(1)限制(或使……定居)(2)護城河(3)增加(4)同“無”沒有16.上下詔/賜民十二年租稅之半17.(1)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2)(漢文帝)召見工匠計算露臺的花費,價值百金。18.做法:漢文帝減輕百姓賦稅,節(jié)省宮廷開支。效果: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富足,國庫充盈。第75頁共75頁
體現(xiàn)主張:施行仁政?!驹斀狻?.本題考查文言重點詞語解釋。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做出判斷。(1)句意為: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域:限制(或使……定居)。(2)句意為: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池:護城河。(3)句意為:服御沒有任何增加。益:增加。(4)句意為:國家沒有大事發(fā)生。亡:同“無”沒有。2.本題考查劃分句子節(jié)奏。做“斷句題”要通讀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礎上再根據(jù)文意和常用的斷句方法加以判讀.常見的斷句方法有:語法分析、對話標志、常見虛詞、結構對稱、固定句式等。這個句子的意思是:漢文帝下詔賞賜百姓十二年租稅的一半。這個句子的主語是“上”,有兩個謂語,“下詔”“賜”,因此在兩個謂語間要斷開,故斷句為:上下詔/賜民十二年租稅之半。3.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句子。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1)重點詞語有:固:使鞏固;國:國防;山溪:山河;險:險要的地理環(huán)境;威:震懾;以:憑借,依靠之意;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鎧甲”,比喻“武力、軍事”。(2)召:召見;匠:工匠;計:計算;直:通“值”,價值。4.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和主旨。甲文中的觀點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思是: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其實也就是告訴君主要“施行仁政”。乙文中漢文帝治國的一些做法“遂除民田之租稅”“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吾奉先帝宮室,??中咧?,何以臺為”“以示敦樸,為天下先”,都是在施行仁政。第75頁共75頁
【點睛】【甲】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部團結啊。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反對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疽摇繚h文帝下詔賞賜百姓十二年租稅的一半。第二年,免除百姓農田的租稅。在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沒有任何增加。曾經想造一座露臺,(漢文帝)召見工匠計算露臺的花費,價值百金。漢文帝說:“白銀百兩,相當于十戶一般人家的家產了。我繼承了先帝的宮室,常常擔心使他蒙羞,我還要露臺做什么呢?”慎夫人衣服不拖地,蚊帳沒有刺繡,用來表示儉樸,為天下人的表率……前后七十年,國家沒有大事發(fā)生,除非遇到水災旱災,老百姓自給自足,全國糧倉都是滿的,府庫里面都是多余的錢財。(2021·廣西柳江·)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賦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大道之行也》)(乙)唐玄宗以韓休為門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為人峭直,不干榮利。及為相,甚允③時望。上或宮中宴樂,及后苑游獵,小有過差,輒謂左右曰:“韓休知否?”言終,諫疏已至。上常臨鏡,默默不樂。左右曰:“韓休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嘆曰:“吾貌雖瘦,天下必肥。蕭嵩奏事常順旨,既退,吾寢不安;韓休常力爭,既退,吾寢乃安。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保ㄟx自《涉史隨筆》)(注釋)①門下侍郎:官職名,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中書、門下協(xié)商處理政務之意。③允:符合。19.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男有分,女有歸(回家)B.盜竊亂賊而不作(興起)C.及為相(等到)D.何不逐之(代詞,他,指代韓休)20.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A.故人/不獨/親其親B.貨/惡其棄/于地也C.唐/玄宗以韓/休為門下侍郎D.休/為人/峭直21.下列對甲文中劃線句子的翻譯,有錯誤的一項是()A.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譯文: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B.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譯文: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第75頁共75頁
C.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譯文: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不必把自己隱藏起來。D.謀閉而不興。譯文:圖謀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22.結合兩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大同社會是中國古代儒家所宣揚的最高理想社會,或者說是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B.“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已”這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但前提是為了自己。C.“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層是全文總括語。D.韓休是個有良好聲譽的官員,他正直而不求功名利祿,一心為國。23.將(乙)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言終,諫疏已至。【答案】19.A20.D21.C22.B23.話剛說完,勸諫的文書就遞上來了?!痉治觥?9.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辨析。A.歸:指女子出嫁。故選A。20.本題考查朗讀停頓。A項應為:故/人不獨/親其親。句意為:所以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B項應為:貨/惡其/棄于地也。句意為: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C項應為:唐玄宗/以韓休/為門下侍郎。句意為:唐玄宗任用韓休擔任門下侍郎;故選D。21.本題考查文言翻譯。C.正確譯文為: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據(jù)為己有。故選C。2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B.第75頁共75頁
“但前提是為了自己”錯誤,“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這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但前提不一定是為了自己。故選B。23.本題考查文言翻譯。翻譯時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終,完了,完畢;諫疏,勸諫的文書?!緟⒖甲g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大家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們不僅僅把自己的父母親當作自己的父母親去奉養(yǎng),不僅僅把自己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撫養(yǎng),讓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成長。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女子要及時地婚配。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自己私藏;人們憎恨在集體勞動中不肯盡全力的行為,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會發(fā)生。所以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疽摇刻菩谌斡庙n休擔任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韓休為人嚴峻剛直,不涉及名譽權勢。等到擔任宰相后,所做所為很得當時民心。唐玄宗有時在宮中宴飲歡樂或在后苑中打獵游玩,偶爾玩得過度,就對左右的人說:“韓休知道不知道?”話剛說完,勸諫的文書就遞上來了。唐玄宗常常對著鏡子,默不作聲,不很高興。左右的人說:“韓休擔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為什么不罷免他?”唐玄宗嘆息說:“我的容貌雖然清瘦,天下一定豐饒了許多。蕭嵩稟報事情常常順從旨意,他退下以后,我無法安睡。韓休經常據(jù)理力爭,辭別以后,我睡得很安穩(wěn)。我任用韓休是為了國家,不是為了我自己啊。”(2021·遼寧綏中·九年級)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啤!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太宗曾罷朝①,怒曰:“會殺此田舍漢②”!”文德后③問:“誰觸忤④陛下?”帝曰:“豈過魏征。每廷爭⑤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⑥。”后退而具⑦朝服立于庭,帝驚曰:“皇后何為若是?”對曰:“妾聞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備數(shù)⑧第75頁共75頁
后宮,安敢不賀?”于是太宗意乃釋。(節(jié)選自《隋唐嘉話》)(注釋)①罷朝:中途散了朝。②田舍漢:莊稼漢。③文德后:即長孫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謚文德。④忤:觸犯。⑤廷爭:在朝廷上爭諫。⑥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見被反對而感到難堪(窩火)。⑦具:穿戴好。⑧備數(shù):充數(shù)。常用作謙詞。24.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A.皆以美于徐公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B.聞寡人之耳者妾聞主圣臣忠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豈過魏征D.于是入朝見威王于是太宗意乃釋25.將選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2)每廷爭辱我,使我常不自得。26.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備數(shù)后宮27.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甲)文的主要內容。28.(乙)文中,太宗盛怒下欲殺直言的魏征,可見君王握有生殺大權是造成(甲)文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這一現(xiàn)象的直接原因。因此,齊威王給予“面刺”者“上賞”,是為了表彰他們的________________【答案】24.D25.(1)滿一年以后,(人們)即使想說,也沒有什么可進諫的了。(2)魏征經常在朝廷上爭諫,讓我常常感到不痛快。26.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備數(shù)后宮27.鄒忌進諫,齊王納諫,從而使齊國大治。2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勇敢與智慧【分析】24.本題考查文言實詞辨析。A.比/在;B.使……聽到/聽說;C.過錯/責怪;D.兩個“于是”都表示承接前面的內容;第75頁共75頁
故選D。25.本題考查文言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1)重點字詞:期年,滿一年;言,進言。(2)重點字詞:每,常常;爭,爭諫;自得,痛快。26.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句意為:現(xiàn)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夠直言勸告。我因能在您這圣明之君的后宮而感到慶幸。故斷句為: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備數(shù)后宮。27.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概括。由甲文第一段“于是入朝見威王”可知鄒忌進諫。由第二段“王曰:‘善?!讼铝睢笨芍?,齊王納諫。由第二段“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笨芍瑥亩过R國大治。故答案為:鄒忌進諫,齊王納諫,從而使齊國大治。28.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容。君王握有生殺大權,常常讓大臣不敢進一些“逆耳忠言”,在甲文中就有“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說法,即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也正是這個原因,齊王給予“面刺”者“上賞”的原因就是要鼓勵進諫者的勇氣與智慧?!緟⒖甲g文】【甲】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墒俏业钠拮悠珢畚遥业逆獞峙挛?,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麗。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厲害了?!饼R威王說:“說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獎賞?!闭顒傄幌逻_,所有大臣都來進言規(guī)勸,宮門庭院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一年以后,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之中不戰(zhàn)自勝。第75頁共75頁
【乙】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氣地說:“真該殺了這個莊稼漢!”文德皇后問:“誰惹陛下生氣了?”太宗說:“誰能比魏征更讓我生氣?每次朝會上都直言勸我,弄得我經常不自在?!被屎舐犃送讼氯ゴ┥铣驹谕ピ豪铩L谡痼@地說:“皇后為什么像這樣呢?”皇后回答說:“我聽說君主圣明臣子們就忠誠,現(xiàn)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夠直言勸告。我因能在您這圣明之君的后宮而感到慶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賀呢?”于是太宗才放下殺魏征的想法。(2021·河南新蔡·)閱讀下面語段,回答下面小題(一)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二)景公為巨冠長衣以聽朝,疾視矜立,日晏不罷。晏子進曰:“圣人之服中,侻①而不駔②,可以導眾,其動作,侻順而不逆,可以奉生,是以下皆法共服,而民爭學其容。今君之服,駔華不可以導眾民,疾視矜立,不可以奉生,日晏矣,君不若脫服就燕?!惫唬骸肮讶耸苊!蓖顺烊ヒ鹿?、不復服。(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注:①倪(tuì):相宜,適可。②駔(zǔ):同“阻”,阻礙。2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1)臣之妻私臣(2)時時而間進30.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31.語段(一)中,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鄒忌勸諫成果顯著?32.語段(一)中的鄒忌和語段(二)中的晏子分別用怎樣的方法成功勸諫君主的?【答案】29.(1)偏愛(2)間或、偶然30.滿一年以后,就是想進諫,也沒什么可說的了。31.①齊威王頒布“三賞”法令后,一年內進諫的人數(shù)逐漸變少。②燕、趙、韓、魏都來齊國朝見。32.語段(一)中,鄒忌由家事說到國事,運用類比說理的方法,委婉含蓄地勸諫君主。語段二)中,晏子用“圣人之服”與“君之服”對比,讓景公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意思對即可。)第75頁共75頁
【分析】29.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做出判斷。(1)句意為:我的妻子偏愛我。私:偏愛;(2)句意為:有時偶爾還有人來進諫。間:間或、偶然;30.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字詞:“期年”,滿一年;“雖”,即使。31.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把握。根據(jù)“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概括得出: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一年內進諫的人數(shù)逐漸變少);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燕、趙、韓、魏都來齊國朝見)。32.本題考查對文本的把握。語段一根據(jù)“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分析,鄒忌由家事說到國事,運用類比說理的方法,委婉含蓄地勸諫君主。語段二根據(jù)“圣人之服中,侻而不駔,可以導眾,其動作,侻順而不逆,可以奉生,是以下皆法共服,而民爭學其容。今君之服,駔華不可以導眾民,疾視矜立,不可以奉生,日晏矣,君不若脫服就燕”分析,晏子用“圣人之服”與“君之服”對比,得出“君之服”不能來引導眾人,不能用以施行于下民的結論。從而讓景公認識到自身的錯誤。【點睛】參考譯文:(語段一)因此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懼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及身邊的侍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人不懼怕您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齊威王說:“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過錯的人,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人,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獎賞。”政令剛一下達,許多官員都來進言規(guī)勸,宮庭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有時偶爾還有人來進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想說,也沒有什么可進諫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內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戰(zhàn)勝敵國。第75頁共75頁
(語段二)景公作了高冠長衣,并穿著聽取朝政。顧視迅速,傲然而立。天晚了還不下朝。晏子進諫說:“圣人的衣服適中,簡單而不長大,可以引導眾人。他們的動作,順乎常理而沒有不合適之處,可以施行于民間。所以,下官都效法他的衣服,百姓都爭相效仿他的儀態(tài)。現(xiàn)在國君的衣服,華麗不能用來引導眾人,顧視迅速,傲然挺立,不能用以施行于下民。天色晚了,君王不如脫去衣服休息吧?!本肮f:“我聽從教導?!蓖顺?,于是脫去衣冠,不再穿了。(2021·廣東河源·九年級)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币引R威王召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狈庵f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①,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鄄②子不救衛(wèi)③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笔侨?,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注]①阿:古地名。②鄄(juàn):古地名。③衛(wèi):周王朝的姬姓諸侯國。3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戰(zhàn)則請從/太守歸而賓客從也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C.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D.公問其故/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34.翻譯甲文下列句子。(1)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2)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35.解釋下列加點詞。(1)毀言日至。第75頁共75頁
(2)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3)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36.下列對兩文分析不恰當?shù)氖牵ǎ〢.甲文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經典戰(zhàn)例,戰(zhàn)斗取勝的原因在于取信于民和正確的戰(zhàn)略防御。B.乙文即墨大夫為官清廉,剛正務實,一心為民。C.甲乙兩文都采用對比手法突出君王的賢明。D.兩文都通過語言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形象。37.請用三條“/”給乙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昔日趙攻鄄子不救衛(wèi)取薛陵子不知38.兩文都采用對比手法凸顯人物。請簡要談談你對曹劌和齊威王這兩個人物的認識。【答案】33.A34.(1)(這)是盡了職分之類的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2)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車印混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35.(1)每天(2)巴結、奉承(3)曾經36.C37.昔日趙攻鄄/子不救/衛(wèi)取薛陵/子不知38.曹劌:愛國、深謀遠慮、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指揮才能。齊威王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反對弄虛作假和阿諛奉承。(意思對即可)【分析】33.本題考查文言實詞、虛詞的辨析。A.兩個“從”都是跟隨跟從的意思;B.前者的意思是“養(yǎng)”/后者表示反問,意思是“怎么”;C.前者的意思是“虛夸、夸大”/后者的意思是“戴上”;D.前者的意思是“原因”/后者的意思是“所以”。故選A。34.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注意:(1)忠:盡力做好分內的事。屬:種類??桑嚎梢?。以:憑借。(2)轍:車輪碾出的痕跡。靡:倒下。逐:追趕,這里指追擊。35.本題考查文言實詞、虛詞的理解。第75頁共75頁
(1)句意:每天都有指責你的話傳來。日:名詞作狀語,每天。(2)句意:這是你不巴結我的左右內臣謀求內援的緣故。事:巴結、奉承。(3)烹死阿地大夫及曾經替他說好話的左右近臣。嘗:曾經。36.本題考查對材料內容的理解。C.“突出君王的賢明”錯。甲文沒有突出君王的賢明,表現(xiàn)的是曹劌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故選C。37.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能力。大意:當初趙國攻打鄄地,你不救;衛(wèi)國奪取薛陵,你不知道。此題可以找出名詞,看是充當句子的主語還是賓語,依據(jù)這個斷句。“昔日趙攻鄄”一句意思完整,“昔日”是時間狀語,“趙”是主語,“攻”是謂語,“鄄”是賓語,在“鄄”后斷開;“子不救”是阿地大夫的做法,“子”是主語,“不救”是謂語,意思完整,后面斷開;“衛(wèi)取薛陵”同樣意思完整,“衛(wèi)”是主語,“取”是謂語,“薛陵”是賓語,后面斷開。38.本題考查對選文人物的分析。注意從“對比”中來鑒賞人物。甲中通過曹劌與其“鄉(xiāng)人”的對話顯示了曹劌關心國事,同時也暗示了他是一個有遠謀的人。然后重點寫曹劌“論戰(zhàn)”,并通過對話將曹劌和魯莊公作對比,突出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乙文齊威王能夠透過表面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的實質,雖然即墨大夫被人詆毀,但他能看到他治理的好,并看出他不巴結內臣;對阿大夫他也看出雖然有人替他說好話,但他治理不用心,只不過買通近臣替他說好話,并獎賞了即墨大夫而烹殺了阿大夫及那些說好話的近臣,可見齊威王賞罰分明、反對弄虛作假和阿諛奉承,并且能夠選賢任能,使得齊國大治,成為最強盛的國家?!军c睛】譯文:甲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自己。他的同鄉(xiāng)說:“打仗的事當權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庇谑侨氤ヒ婔斍f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立命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別人?!辈軇セ卮鹫f:“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濒斍f公說:“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按照承諾的去做。”曹劌說:“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濒斍f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辈軇セ卮鹫f:“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钡?5頁共75頁
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钡鹊烬R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潰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向下看,查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庇谑亲窊酏R軍。戰(zhàn)勝齊軍后,魯莊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zhàn),是靠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所以才戰(zhàn)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設下埋伏。我看他們車輪碾過的痕跡散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決定追擊他們。”乙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責你的話傳來。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卻是田土開辟整治,百姓豐足,官府無事,東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這是你不巴結我的左右內臣謀求內援的緣故?!北惴赓n即墨大夫享用一萬戶的俸祿。齊威王又召見阿地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阿地鎮(zhèn)守,每天都有稱贊你的好話傳來。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見田地荒蕪,百姓貧困饑餓。當初趙國攻打鄄地,你不救;衛(wèi)國奪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來買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說好話!”當天,齊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層級替他說好話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們毛骨聳然,不敢再弄虛假,都盡力做實事,齊國因此大治,成為天下最強盛的國家。(2021·山東冠縣·九年級)(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啤!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乙)晏子治東阿①,三年,景公召而數(shù)②(shǔ)之曰:“吾以子為可,而使子治東阿,今子治而亂,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將加大誅③于子。”晏子對曰:“臣請改道易行而治東阿,三年不治,臣請死之?!本肮S。于是明年上計,景公迎而賀之曰:“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标套訉υ唬骸扒俺贾螙|阿也,屬托不行,貨賂不至,陂(bēi)池之魚,以利貧民。當此之時,民無饑,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東阿也,屬托行,貨賂至,并重賦斂,倉庫少內④(nà),便⑤事左右⑥,陂池之魚,入于權宗。當此之時,饑者過半矣,君乃反迎而賀。臣愚不能復治東阿,愿乞骸骨,避賢者之路?!痹侔荩闫Б?。景公乃下席而謝之曰:“子強⑧復治東阿,東阿者,子之東阿也,寡人無復與(yù)焉?!钡?5頁共75頁
——選自《晏子春秋》(注)①東阿:齊國的阿邑,地名。②數(shù):責備。③誅:責罰。④內(nà):納。⑤便:順。⑥左右:君之寬幸。⑦便僻:恭敬得很。⑧強:勉力。39.解釋加點的詞語。①宮婦左右莫不私②時時而間進③臣請改道易行而治東阿④景公乃下席而謝之曰40.翻譯句子。①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②東阿者,子之東阿也,寡人無復與(yù)焉。41.(甲)(乙)兩文中鄒忌進諫和晏子請辭的目的分別是什么?【答案】39.①偏愛。②間或,偶然。③改變。④道歉。40.①命令剛下達,群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像集市一樣。②東阿,是您的東阿,我不再干涉了。41.鄒忌勸諫齊王廣開言路,虛心聽取建議,去除蒙蔽;晏子希望景公關心天下百姓疾苦。【分析】39.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私:偏愛;(2)句意: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間:間或,偶然;(3)句意:臣子我請求改變方針和辦法來治理東阿。易:改變;(4)句意:景公于是離開座位向晏子道歉說。謝:道歉。40.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能力。解答時一定要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1)“令(命令),若(好像),市(集市)”(2)“子(您),無復(不再),與(干涉)”是句中重點詞,注意根據(jù)語境確定詞義。41.第75頁共75頁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關鍵語句分析概括。鄒忌將生活小事與國家大事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由自己的“蔽”,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婉諷“王之蔽甚”,顯示了鄒忌巧妙的諷諫藝術與嫻熟的從政謀略,鄒忌以自身的生活體悟,委婉地勸諫齊威王廣開言路,改革弊政,整頓吏治。晏子前后兩次治理東阿,表明要客觀公正評價,不能偏聽偏信,不作實際調查研究就輕下結論,要以民為本,關注民生,為政清廉,希望景公關心天下百姓疾苦?!军c睛】[甲]參考譯文: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墒俏业钠拮悠珢畚遥业逆獞峙挛?,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麗。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厲害了?!饼R威王說:“說得真好?!庇谑窍铝艘坏烂睿骸八械拇蟪?、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獎賞?!闭顒傄幌逻_,所有大臣都來進言規(guī)勸,宮門庭院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一年以后,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之中不戰(zhàn)自勝。[乙]參考譯文:晏子治理東阿三年,齊景公召他來并責備他說:“我認為你還可以,才讓你去治理東阿;如今(誰知東阿)卻被你治理得混亂不堪。你退下去自己仔細反省吧,我要對你進行大大地責罰。晏子回答說:“臣子我請求改變方針和辦法來治理東阿,如果三年后還治理不好,就讓我為此事而死?!本肮饝怂_@樣,到了第二年年終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績(進行表彰)時,景公迎上來祝賀晏子說:“您治理東阿很好??!”晏子回答說:“臣子我從前治理東阿,不聽從私人請托,不接受財物送禮;水澤池塘的魚,全用來使貧苦百姓受利。在這個時候,百姓沒有挨餓的,可是國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東阿,聽從私人請托,接受財物送禮,加倍征收賦稅,少上交給國庫,用花言巧語和錢財討好(對方身邊的)近臣,水澤池塘的魚,交給權貴人家。在這時候,挨餓的百姓已超過半數(shù)了,國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賀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東阿了,希望能讓我告老還鄉(xiāng),給有才能的人讓路?!标套诱f罷,拜了兩拜,景公于是離開座位向晏子道歉說:“您再去治理東阿吧。東阿,是您的東阿,我不再干預了?!保?021·廣西防城·九年級)(甲)第75頁共75頁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恚胍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庇谑侨氤娡?,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乙)趙且①伐燕,蘇代②為燕謂惠王③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故愿王熟⑧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選自《戰(zhàn)國策》,有刪改)(注釋)①且:將要。②蘇代:人名。③惠王:趙惠王。他將要攻打燕國。④曝:曝曬。⑤拑:通“鉗”,夾住。⑥喙:鳥獸的嘴。⑦禽:通“擒”,捉住。⑧熟:仔細。4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鄒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陽樓B.臣之妻私臣念此私自愧C.時時而間進漁者得而并禽之D.燕、趙、韓、魏聞之故愿王熟計之也!43.下面句子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A.吾/與徐公孰美B.今齊/地方千里C.兩者/不肯/相舍D.蘇代/為燕/謂/惠王曰44.下面對選文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甲文對鄒忌的描寫,不僅注重形體的細致刻畫,而且注重細節(jié)和對話描寫,表現(xiàn)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B.甲文末尾寫齊王納諫,進諫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無,用的是夸張寫法。C.乙文通過鷸與蚌相互鉗制,互不相讓,卻讓漁人從中獲利的故事,告誡人們做事要權衡得失。D.《戰(zhàn)國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語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門庭若市”,乙文中的“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第75頁共75頁
45.請把文中的畫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2)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46.請結合甲乙兩文,簡要分析鄒忌、蘇代諷諫的高明之處。47.鄒忌諷諫齊威王,蘇代諷諫燕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答案】42.D43.B44.A45.(1)所有大臣官吏以及百姓,能夠當面指出我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的獎賞。(2)一只河蚌正從水里出來曬太陽,一只鷸飛來啄它的肉。46.鄒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設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國事,以小見大,說服力強,讓人易于接受。蘇代用寓言故事來喻事明理,生動形象、直白明了。讓趙惠王能夠清楚地明白當前的形勢和自己國家所處的境地,放棄攻打趙國。47.鄒忌是為了讓齊威王接受群臣吏民的勸諫,蘇代是為了讓燕惠王停止討伐趙國?!痉治觥?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A.長(高)/修建;B.偏愛/私下;C.表修飾關系/表順承關系;D.代詞,這件事;故選D。43.本題考查文言文朗讀節(jié)奏劃分。先分析這個句子各成分間的關系,理出這個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語、謂語、賓語各是什么。再按照主語與謂語之間停頓,謂語與賓語之間停頓的原則進行劃分。B.有誤,句意:現(xiàn)在齊國的土地方圓縱橫千里?!敖瘛笔菭钫Z,“齊地”是主語,“方千里”是謂語,在“齊”“方”之前劃開。即:今/齊地/方千里。故選B。4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A.“不僅注重形體的細致刻畫”說法錯誤,文章不注重形體刻畫,而是注重細節(jié)和對話描寫。故選A。45.第75頁共75頁
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1)重點詞語有:面,當面;受,同“授”,給予,付予;(2)重點詞語有:方,恰好;曝,曬太陽;4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分析。甲文鄒忌的進諫集中在選文的第一、二段。由第二段“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可知,鄒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設喻,由第二段“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可知,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國事,以小見大,類比說理,說服力強,讓人易于接受。乙文“今者臣來,過易水……”蘇代用“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寓言故事來喻事明理,具體形象,簡單直白。由“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可知,讓趙惠王能夠清楚地明白如果不放棄攻打趙國的念頭,強大秦國就會“漁翁得利”。最后,“惠王曰‘善!’乃止”,趙惠王打消了念頭。47.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由甲文第二段“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可知鄒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體悟,目的是為了讓齊威王接受群臣吏民的勸諫,委婉地勸諫齊威王廣開言路,改革弊政,整頓吏治,從而收到很好的效果。乙文“今者臣來,過易水……”蘇代用“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寓言故事來喻事明理,蘇代目的是讓燕惠王停止討伐趙國。他通過講鷸與蚌相互鉗制,互不相讓,卻讓漁人從中獲利的故事,告誡燕惠王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味地相互鉗制往往顧此失彼,讓他人鉆空子?!军c睛】【參考譯文】【甲】鄒忌身長八尺有余,而且形象外貌光艷美麗。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呢?”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齊國的最美的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問他的小妾說:“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妾說:“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钡诙欤锌腿藦耐饷鎭戆菰L,鄒忌和他坐著談話,鄒忌問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啊?!庇诌^了一天,徐公前來拜訪,(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他美麗;照著鏡子里的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時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小妾認為我美,是懼怕我;客人贊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第75頁共75頁
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齊威王說:“說得真好?!庇谑窍铝艘坏烂睿骸八械拇蟪?、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獎賞?!闭顒傄幌逻_,許多大臣都來進獻諫言,宮門和庭院像集市一樣熱鬧;幾個月以后,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一年以后,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戰(zhàn)勝了敵國。【乙】趙國將要進攻燕國,蘇代為燕國去跟趙惠王說:“這次我來,路過易水,一只蚌剛好出來曬太陽,而一只鷸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殼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蚌。’蚌也對鷸說:‘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會有死鷸?!瘍蓚€都不肯放掉對方。(一個)打漁人把它們一起捉住了。現(xiàn)在趙國馬上要起兵進攻燕國,燕趙兩國長期互相攻戰(zhàn),而使民眾勞苦貧困,我深恐強大的秦國會成為那個打漁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細考慮考慮!”惠王說:“好!”于是中止了這件事。(2021·山東單縣·)閱讀《鄒忌諷齊王納諫》和《出師表》完成下列問題(甲)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膚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眨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ā多u忌諷齊王納諫》)(乙)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第75頁共75頁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ā冻鰩煴怼罚?8.用“/”標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頓。(僅標一處)今齊地方千里4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朝服衣冠(______)(2)吾妻之美我者(______)(3)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5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51.鄒忌和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勸諫他們的君主,他們希望達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52.勸諫是一門藝術,魏徽以“載舟覆舟”勸諫唐太宗,實現(xiàn)了“貞觀之治”;曹劌用“取信于民”勸諫魯莊公,打贏了“長勺之戰(zhàn)”。因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王老師取消了本班的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你想恢復你們的這些課程,你準備和他(她)怎樣說?【答案】48.今齊地/方千里49.穿戴認為……美時表明50.皇宮中和朝廷中都是一個整體,提升、處分、表揚、批評、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51.都希望他們的君主能廣開言路,接受意見。52.王老師,您取消了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我們理解您的做法——目的是讓我們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復習文化課上。只是,現(xiàn)在復習太緊張了,有道是“勞逸結合”,您能不能恢復我們的這些課程?我們向您保證一定會認真復習的。【分析】48.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謂語和賓語間要停頓。如果是幾個句子的組合,句與句間要停頓。根據(jù)句意“如今齊國的土地,方圓千里”,則可停頓為:今齊地(主語部分)/方千里(謂語部分)。49.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理解,注意結合語境理解詞義。(1)句意: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詞作動詞,穿戴。(2)句意:我的妻子認為我美的原因。美:意動用法,認為……美。(3)句意: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秋:時候。第75頁共75頁
(4)句意: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昭:表明、顯示。50.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注意下列重點詞語的意思:俱:都;為一體:是一個整體;陟罰臧否:提升、處分、表揚、批評;宜:應該。51.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從甲文“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知,鄒忌由家事到國事,得出“王之蔽甚矣”,希望齊王能廣開言路,不受蒙蔽弊;從乙文“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諸葛亮希望后主劉禪能開張圣聽,多多聽取君臣的意見。故他們共同的目的都有希望他們的君主能廣開言路,接受意見。52.本題考查實際運用能力。學習文段中鄒忌與諸葛亮的勸說風格給班主任王老師提建議。由于王老師是長輩,所以勸說時要委婉,說話要有禮貌,不能生硬。勸說時要注意緊扣主題。示例:王老師,我知道我們臨近中考時間很急迫,您也很著急,所以想用副科課的時間來給我們復習考試的知識,所以我們也在每一節(jié)課上去您和其他奮戰(zhàn)在中考上的老師積極配合,因為我們的積極配合,導致我們的大腦永遠在高速運轉著,有時候需要放松一下。老師,雖然中考學習緊張,但是在學習要勞逸結合才能提高效率,音樂體育等課程可以放松我們的身心,使我們更好的學習,所以恢復這些課程好嗎,謝謝老師?!军c睛】參考譯文:甲: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艷美麗。早晨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他的妻子說:“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問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妾回答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問客人:“我和徐公比,誰更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著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再照鏡子看著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時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妾認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認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薄 〉?5頁共75頁
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 齊威王說:“你說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上書直言規(guī)勸我的人,給予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傳到我耳朵里的人,給予下等獎賞?!泵顒傁逻_,許多大臣都來進獻諫言,宮門和庭院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之中不戰(zhàn)自勝。乙:先帝開創(chuàng)的大業(yè)未完成一半?yún)s中途去世了?,F(xiàn)在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國力薄弱,處境艱難,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wèi)臣僚在內勤勞不懈,戰(zhàn)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奮不顧身,這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別的知遇之恩,想要報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實在應該廣泛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來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不應過分的看輕自己,援引不恰當?shù)钠┯?,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 皇宮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有為非作歹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和朝廷獎罰方法不同。(2021·黑龍江富拉爾基·)閱讀下面兩篇短文,完成各題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北村鄭蘇仙,一日夢至冥府,見閻羅王方錄囚①。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稱所至但飲一杯水今無愧鬼神。王譏曰:“設官以治民,下至驛丞閘官,皆有利弊之當理,但不要錢即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飲,不更勝公乎?”官又辯曰:“某雖無功亦無罪?!蓖踉唬骸肮簧硖幪幥笞匀?,某獄某獄避嫌疑而不言,非負民乎?某事某事畏煩重而不舉③,非負國乎?三載考績之謂何,無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狽,鋒棱頓減。(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注)①囚:指去世的人。②植:樹立。③舉:上報(朝廷)。53.用“/”給乙文中劃線句子斷句(限兩處)。第75頁共75頁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稱所至但飲一杯水今無愧鬼神5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2)但不要錢即為好官5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2)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飲,不更勝公乎?5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寄臣以大事設官以治民B.陛下亦宜自謀無功亦無罪C.攸之、祎、允之任三載考績之謂何D.察納雅言避嫌疑而不言57.甲乙兩文都談到了如何做官的問題,請概括它們所倡導的觀點。【答案】53.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稱所至但飲一杯水/今無愧鬼神54.(1)怠慢(2)只55.(1)(如果)沒有效果,那就治我的罪,來祭告先帝的在天之靈。(2)立個木偶在公堂上,它連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潔嗎(不更勝過你嗎)?56.B57.關鍵要答出“勤政盡責”,“廉潔”這點不答出也可。示例:為官不但要廉潔,更要勤政,要做實事,敢于擔責。不能空占其位,不謀其政,整天無所事事混日子?!痉治觥?3.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注意限斷兩處。句意為:有一官員身穿官服昂首挺胸地走進殿來,聲稱自己生前無論到哪里都是只喝一杯水,現(xiàn)在來冥府報到無愧于鬼神;故斷句為: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稱所至但飲一杯水/今無愧鬼神。54.本題考查重點詞語的含義。解答此類題目時,應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據(jù)句子的翻譯推斷詞語的意思。①句意為:就責罰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慢,怠慢。第75頁共75頁
②句意為:只說不要老百姓的錢就是好官。但,只。55.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1)效:效果;以:來;告:祭告;之:的。(2)植:樹立;于:在;飲:喝水;勝:勝過。56.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把/為了;B.都是“也”;C.結構助詞,的/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翻譯;D.言論,名詞/表態(tài),動詞。故選B。57.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題需在通曉兩文大意的基礎上,結合題目的提示,抓住關鍵語句來分分析。結合甲文內容,從“受命以來,夙夜憂嘆”“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中可知,為官者要做到在其政謀其事,要勤政擔責。結合乙文內容,從“但不要錢即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飲,不更勝公乎?”這句可以看出僅僅廉潔不一定是好官;從“無功即有罪矣”中可知,做官要勤政(實干),不能空占其位,混日子,不作為。據(jù)此回答即可。【點睛】參考譯文: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只怕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xiàn),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xiàn)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員裝備已經充足,應當激勵、率領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漢朝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于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第75頁共75頁
希望陛下能夠把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的任務托付給我,如果沒有成功,就懲治我的罪過,(從而)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振興圣德的建議,就責罰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自行謀劃,征求、詢問治國的好道理,采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我感激不盡。今天(我)將要告別陛下遠行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也不知說了些什么。(選自諸葛亮《出師表》)北村有位叫鄭蘇仙的人,一天做夢夢見自己到了冥王府,看見閻王爺正在登記剛抓到冥府的人。有一個穿官服的人氣昂昂地進了大殿,自稱在世時所到之處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現(xiàn)在對鬼神沒有愧疚。閻王微笑著說:“設立官制是為了治理國家、造福百姓,下到管理驛站、閘門的小官,都是按著理法來權衡利弊。只說不要老百姓的錢就是好官,那么立個木偶在公堂上,它連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潔嗎?”這官聽了又辯解道:“我雖沒有功勞,但也沒有罪呀!”閻王又說:“你一生處處求的是保全自己,某個案子,你為了避開嫌疑沒敢說話,這不是辜負了百姓嗎?某件事情,你怕麻煩沒有上報朝廷,這不是辜負了國家嗎?(對為官者,)三年要考察一次政績,為什么?無功就是罪啊!”當官的大吃一驚,非常不安,剛來時的傲氣一下子就消減了。(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2021·內蒙古阿榮旗·)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曹劌論戰(zhàn)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惫c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保ㄒ遥┏f王欲伐越①。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②弱?!鼻f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③。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shù)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蹻④為盜于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蓖跄酥?。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⑤。(節(jié)選自《韓非子》)(注)①越:越國。②兵:軍隊。③睫:眼睫毛。④莊蹻(qiāo第75頁共75頁
):當時民間反對派首領。⑤明:眼睛明亮,引申為明智。58.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停頓,劃兩處。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5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1)肉食者鄙___________(2)小惠未遍___________(3)望其旗靡___________(4)喪地數(shù)百里___________60.下列各句中與“王之伐越”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小大之獄(《曹劌論戰(zhàn)》)B.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八則》)C.至之市(《鄭人買履》)D.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6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2)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62.(甲)(乙)兩文刻畫人物共同采用的方法是什么?63.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甲)文中的魯莊公和(乙)文中的楚莊王,在謀略和性格上的相同之處。謀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8.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59.淺陋。這里指目光短淺遍及、普遍倒下丟掉,指被侵占的土地60.D61.(1)大大小小的訴訟事件,即使不能件件做到明察,一定以誠心判斷。(2)可見楚國在兵弱政亂方面,并不比越國差。62.語言描寫63.謀略上,都見識淺陋,“未能遠謀”只能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不能作出長久的規(guī)劃和打算。性格上,都能夠采納謀士的正確意見和建議,不剛愎自用,知人善任?!痉治觥?8.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jù),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句意為:莊子勸諫道:“大王為什么要攻打越國呢?”故停頓為: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第75頁共75頁
59.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1)句意:當權的人目光短淺。鄙:淺陋。這里指目光短淺。(2)句意: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遍:一作“徧”,遍及,普遍。(3)句意:望見他們的軍旗也已經倒下了。靡:倒下。(4)句意:喪失土地數(shù)百里。喪:丟掉。60.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虛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了解常見虛詞的幾種基本用法,然后結合句子進行分析?!巴踔ピ健敝械摹爸庇梅ㄊ牵河糜谥髡Z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A.之:結構助詞,的;B之:代詞;C.之:去,到;D.之: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故選D。61.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1)重點詞:獄,訴訟案件;雖,即使。(2)重點詞:之,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非,不。6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的能力。細讀這兩則文本可知,文本之中主要是兩人的對話,也就是用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甲】文主要通過曹劌于魯莊公的對話來塑造人物形象,【乙】文主要通過寫莊子與楚莊王的對話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63.本題考查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從【甲】文中第一段的“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和【乙】文中的“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可知,他們在謀略上,都見識淺陋,“未能遠謀”只能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不能作出長久的規(guī)劃和打算。從【甲】文第二段“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和【乙】文中“王乃止”可在,他們性格上,都能夠采納謀士的正確意見和建議,不剛愎自用,知人善任?!緟⒖甲g文】【甲】第75頁共75頁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準備迎戰(zhàn)。曹劌請求進見,他的同鄉(xiāng)對他說:“大官們自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其間呢?”曹劌說:“大官們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入宮進見魯莊公。曹劌問魯莊公:“您憑什么條件同齊國打仗?”莊公說:“衣食這類用來養(yǎng)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跟從您的?!鼻f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不敢虛報,一定對神誠實?!辈軇セ卮鹫f:“這是小信用,還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會保佑您的?!鼻f公說:“對于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我雖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誠心誠意來處理?!辈軇セ卮鹫f:“這是忠于職守的一種表現(xiàn),可以憑這個條件打一仗。作戰(zhàn)時請讓我跟從您去?!濒斍f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一開始,魯莊公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說:“還不行?!饼R軍擊鼓三次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被打得大敗。魯莊公就要下令驅車追擊齊軍,曹劌說:“還不行。”曹劌下車看了看地上齊軍戰(zhàn)車輾過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遠望齊軍撤退的情況,說:“可以追擊了?!庇谑亲窊酏R軍。戰(zhàn)勝以后,魯莊公問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打仗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的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后士兵的勇氣就消耗完了。他們的勇氣已經完了,我們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zhàn)勝了他們。但大國難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們戰(zhàn)車的車輪痕跡很亂,望見他們的軍旗也已經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薄疽摇砍f王想攻打越國,莊子勸諫道:“大王為什么要攻打越國呢?”楚莊王說:“因為越國政事混亂,軍隊軟弱?!鼻f子說:“我雖說很無知,但深為此事?lián)鷳n。見識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卻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軍隊被秦、晉打敗后,喪失土地數(shù)百里,這說明楚國軍隊軟弱;莊蹻在境內作亂,官吏無能為力,這說明楚國政事混亂。可見楚國在兵弱政亂方面,并不比越國差。您卻要攻打越國。這樣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見眼睫毛一樣?!背f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頭。因此要想認識到困難,不在于能否看清別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說:“自己認識到自己才叫做明察?!保?021·四川青羊·)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乙第75頁共75頁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H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64.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臣之妻私臣私:偏愛。B.聞寡人之耳者聞:使……聽到。C.誠宜開張圣聽開張:開始。D.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痛恨:痛心、遺憾。65.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臣之妾畏臣水陸草木之花B.皆以美于徐公能以徑寸之木C.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其此之謂乎D.此先漢所以興隆也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66.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A.皇宮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個整體,晉升、處罰,批評、贊揚,不應標準不同。B.皇宮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個整體,晉升、處罰,贊揚、批評,不應標準相同。C.皇宮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個整體,處罰、晉升,批評、贊揚,不應標準相同。D.皇宮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個整體,晉升、處罰,贊揚、批評,不應標準不同。67.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兩文均勸君主“廣開言路”,方法各異。甲文鄒忌以“比美”趣事對比齊王“之蔽”,委婉勸諫;乙文諸葛亮分析蜀國形勢后,直接提出建議。B.兩文都寫臣子忠君愛國,又個性鮮明。甲文鄒忌勇于勸諫,善于勸諫,有勇有謀;乙文諸葛亮循循善誘、不卑不亢,既是長輩,同時也不失臣子身份。C.兩文均說理有力,但寫法不同。甲文設喻說理,鄒忌以自身經歷設喻,推及治國之道;乙文寓情于理,提建議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先帝的“感激”和“興復漢室”的決心。D.兩文均語言質樸,又各具特色。甲文以一“善”字寫威王接受意見,其欣然納諫之態(tài)躍然紙上,可見樸實的語言也能生動形象;乙多次提及“先帝”“陛下”,既無華麗詞藻,也沒引用典故,懇切忠貞,感人至深。【答案】第75頁共75頁
64.C65.A66.D67.A【解析】64.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含義。理解句意,推斷文言文實詞含義。A.句意:我的妻子偏愛我。私:偏愛;B.句意:并傳到我耳朵里的人。聞:使……聽到;C.句意:陛下你實在應該廣泛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了。開張:擴大;D.句意: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遺憾的。痛恨:痛心、遺憾;故選C。65.本題考查虛詞含義。A.之:助詞,的/助詞,的;B.以:動詞,認為/動詞,用;C.其:代詞,他們/表推測,大概;D.所:與“以”連用,表示原因/名詞,處所\地方;故選A。66.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重點詞:陟,提升、獎勵;罰,懲罰;臧否,善惡,這里用作動詞,意思是評論人物好壞;不宜異同,不應標準不同;這句話正確翻譯為:皇宮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個整體,晉升、處罰,贊揚、批評,不應標準不同。故選D。67.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理解。A.甲文從頭至尾一直用三層排比的手法來寫。妻、妾、客是三層;“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層;“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百姓,又是三層;上、中、下賞,是三層;“令初下”“數(shù)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層;鄒忌現(xiàn)身說法進行諷諫,由自身受妻妾客的蒙蔽,聯(lián)想到“王之蔽甚矣”屬于,類比的手法,來勸諫齊威王廣泛的聽取建議;并非“甲文鄒忌以‘比美’趣事對比齊王‘之蔽’,委婉勸諫”;故選A。第75頁共75頁
【點睛】甲譯文: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墒俏业钠拮悠珢畚遥业逆ε挛?,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齊威王說:“你說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上書直言規(guī)勸我的人,給予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傳到我耳朵里的人,給予下等獎賞?!泵顒傁逻_,許多大臣都來進獻諫言,宮門和庭院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之中不戰(zhàn)自勝。乙譯文:先帝開創(chuàng)的大業(yè)未完成一半?yún)s中途去世了?,F(xiàn)在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國力薄弱,處境艱難,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wèi)臣僚在內勤勞不懈,戰(zhàn)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奮不顧身,這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別的知遇之恩,想要報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實在應該廣泛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來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不應過分的看輕自己,援引不恰當?shù)钠┯鳎远氯已赃M諫的道路?;蕦m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有為非作歹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和朝廷獎罰方法不同。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復興就指日可待了。68.(2021·遼寧鞍山·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問題。(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乙)商於子①家貧,無犢以耕,乃牽一大豕②駕之而東。大豕不肯就軛③,既就復解,終日不能破一畦。寧毋④先生過而尤⑤之曰:“子過矣!耕當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塊也,蹄之堅能陷淖也。豕縱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應。第75頁共75頁
寧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不幾顛之倒之乎?吾憫而詔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詩不云乎:乃造⑥其曹⑦,執(zhí)豕于牢⑧。言將以為殽⑨。今子以予顛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顛之。吾豈不知服田⑩必以牛,亦猶牧吾民者必以賢。不以牛,雖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賢則天下受禍,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寧毋先生顧謂弟子曰:“是蓋有激?者也?!保ㄟx自明?宋濂《文憲集》,有刪改)(注)①商於子:作者虛構的人物。②豕(shǐ):豬。③軛(è):車轅前端駕在牛馬頸上的曲木。④寧毋:作者虛構的人物。⑤尤:抱怨,指責。⑥造:到。⑦曹:群,這里指豬群。⑧牢:關養(yǎng)牲畜的圈。⑨殽(yáo):通“肴”,魚、肉一類的葷菜。⑩服田:用牛、馬駕車耕田。?激:情緒激烈、偏激。(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①聞寡人之耳者聞:②時時而間進間:③寧毋先生過而尤之過:④子乃反怒而弗答乃:(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的畫線句子。①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②今子以予顛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顛之。(3)君主若想實現(xiàn)國家大治,從甲、乙兩文中可獲得哪些治國方法?【答案】(1)①使……聽到;②間或,偶然;③經過;④竟然,卻。(2)①一年以后,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②您認為我顛倒是非,我還認為您顛倒是非呢。(3)廣開言路,積極納諫;選賢舉能,任用賢良?!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①句意為:能傳到我耳朵里的。聞:使……聽到。②句意為: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間:間或,偶然。③句意為:寧毋先生經過時責備他說。過:經過。④句意為:您竟然發(fā)怒還不搭理我。乃:竟然。(2)第75頁共75頁
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1)句中的“期年(滿一年)、雖(即使)、欲(想要)”幾個詞是重點詞語。(2)句中的“今(現(xiàn)在)、子(您)、顛(顛倒)、亦(也)”幾個詞是重點詞語。(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文章中的具體的語句概括作答。從【甲】文“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可知,治國要廣開言路,積極納諫,這樣就能及時裨補缺漏,讓政治清明。從【乙】文借物喻人,借古喻今,把朝廷任用無德無才的人充當?shù)胤焦倮舯茸魇邱{馭豬耕田,生動形象地抨擊了統(tǒng)治者不用賢人這一社會問題,從中可知,治理國家要選用那些賢良、有才能的人。據(jù)此概括作答?!军c睛】參考譯文:【甲】齊威王說:“說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獎賞?!闭顒傄幌逻_,許多大臣都來進獻諫言,宮門和庭院像集市一樣熱鬧;幾個月以后,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一年以后,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戰(zhàn)勝了敵國?!疽摇可逃谧蛹液茇毟F,又沒有牛耕田,他就牽一頭大豬自西向東耕田。大豬不肯被套上軛,一套上又被掙脫,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塊田。寧毋先生經過時責備他說:“你錯啦!耕地應當用牛,憑借牛巨大的力氣能夠使土塊耕起,憑借牛堅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豬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于子怒目而視但沒搭理他。寧毋子先生說:“如今您用豬來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顛倒了嗎?我同情你才告訴您,您竟然發(fā)怒還不搭理我,是為什么呢?”商于子說:“《詩經》不是說過嗎?‘向豬的祖先祭告,在豬圈中抓豬,’說的是要抓豬去殺了吃肉。如今您拿它來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顛倒了嗎?您認為我顛倒是非,我還認為您顛倒是非呢。我難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須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須用賢人一樣。不用牛,雖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處??;不用賢人,那么天下遭受禍害,它的害處大。您怎么不用責備我的話去責備治理百姓的人啊?”寧毋先生回頭對弟子說:“這原來是對現(xiàn)實有不平之氣的人。”(2021·遼寧東港·)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小題。甲第75頁共75頁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乙③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9.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此后漢所以傾頹也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B.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悉以咨之C.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當世之事D.兵甲已足不足為外人道也70.用/給下面句子斷句(兩處)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7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②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72.①從以上兩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②乙文中側重對子孫在__________方面的要求是__________?!敬鸢浮?9.B70.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71.①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盡忠心于陛下的職責本分。②不遵從我的意愿,就不是我的子孫。72.知恩圖報、忠君愛國、有政治眼光從政(仕途)清廉【分析】69.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A.表示原因/用來;B.都是“全、都”;C.因為/把、拿;D.充足,足夠/值得;第75頁共75頁
故選B。70.本題考查文言文句讀。解答此類題,首先要大致理解句意、文意;然后根據(jù)具體語句,找出名詞代詞,它們一般充當主語和賓語,在句首或句尾;然后找一些虛詞,有些虛詞居句首,如“若夫、至于”等,有些虛詞在句尾,如“焉、乎、也”等;最后,根據(j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來斷,如判斷句式“……者……也”等。解答此句,先明意思:“(子孫中)有貪贓枉法的人,不得放歸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可大致理出句子的節(jié)奏;再用“者”字來斷定第一處停頓;“本家”是名詞,根據(jù)前面“放歸”這個動詞,可以判斷為“不得放歸本家”是一個完整的主謂句,故可斷定第二處停頓在“本家”之后;兩處判定后,再讀一遍,順暢即可。71.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第①個句子要譯出重點詞語“所以、報、職分”等,所以:用來;報:報答;職分:職責本分。第②個句子要譯出重點詞語“從、若”,從:聽從,遵從/若:或,或者;要把句首省略的主語“子孫”加上;這是一個判斷句,要加上“是”。72.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和內容理解。第①題考查人物形象。“由是感激”表明他非常感激劉備的知遇之恩,所以才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極力伐魏,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可見諸葛亮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其次,他“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能把報答知遇之恩當做一生踐行的準則,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見他的忠君報國;他能客觀分析天下形勢“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的有利條件下,可以伐魏,說明他有政治眼光。第②③兩個小題考查內容理解。細讀全文可知所敘之事都是包拯做官時如何的清正廉潔,剛正不阿?!昂笫雷訉O仕宦”一句,可看出他對子孫的要求側重在從政(仕途)上;對“有犯贓者”的懲戒,可以斷定他對子孫從政的要求是不得貪贓枉法,要清廉。【點睛】譯文:甲文: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駕來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第75頁共75頁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只怕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xiàn),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xiàn)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員裝備已經充足,應當激勵將領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興復漢室的任務托付給我,返還舊都。這是我用以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乙文:包拯性情嚴峻剛正,憎惡辦事小吏茍雜刻薄,務求忠誠厚道,雖然非常憎恨厭惡(他們),但從來沒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隨意附和,不巧言令色取悅人,平常沒有私人信件,連朋友、親戚都斷絕來往。雖然地位高貴,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食物跟當百姓時一樣。(他)曾經說:“后代子孫當官從政,(假若)貪贓枉法,不得放歸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遵從從我的意愿,就不是我的子孫。”(2021·河南洛陽·九年級)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一)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二)齊威王召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鄄,子不救;衛(wèi)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73.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1)今齊地方千里(2)臣誠知不如徐公美74.語段(一)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75.下列對本文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寫齊王,惜墨如金,只一個“善”字,既表達了齊王對鄒忌的贊同和納諫的誠意,又恰如其分地顯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貴。B.選文在語言上運用了眾多排比句,增加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種步步進逼的語勢,給人無可辯駁之感。C.本文敘事簡潔、詳略得當,詳細描繪了齊王受蒙蔽的情況,鄒忌比美進諫、齊王納諫施政以及納諫結果等內容則略寫。第75頁共75頁
D.本文與“三”有關的信息非常豐富,選段展示了齊王受蒙蔽情況有三層,進諫情況有三種,進諫進程有三個,獎賞有三個等級,獎賞后有三層成效。76.根據(jù)語段(一)(二)內容,分析齊國能“戰(zhàn)勝于朝廷”并“強于天下”的原因。【答案】73.(1)土地方圓(2)確實74.一年以后,就是想進諫,也沒什么可說的了。75.C76.示例:①有善于進諫盡職盡責的謀臣。②齊威王虛心納諫。③齊威王不偏聽,明察秋毫。④齊威王對“飾詐”有整治力度?!痉治觥?3.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1)句意為:現(xiàn)在齊國土地方圓千里。地方:土地方圓。(2)句意為: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誠:確實。7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注意重點詞語“期年:滿一年。雖:即使”的翻譯要準確。75.本題考查內容分析。C.本文詳細描繪了鄒忌比美進諫、齊王納諫施政以及納諫結果等內容,齊王受蒙蔽的情況則略寫。故選C。76.本題考查內容分析。從(一)文中“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可以看出,齊威王手下有善于進諫、盡職盡責的鄒忌等謀臣;從“王曰:‘善。’乃下令……雖欲言,無可進者”可以看出,齊威王能聽取別人的意見,知錯能改;從(二)文中“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可以看出,齊威王明察秋毫,沒有偏聽偏信;從“封之萬家……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可以看出,齊威王賞罰分明,使“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盡其情”,從而得以大治。【點睛】譯文:第75頁共75頁
(一)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墒俏业钠拮悠珢畚?,我的妾懼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麗。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厲害了。”齊威王說:“說得真好?!庇谑窍铝艘坏烂睿骸八械拇蟪?、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獎賞。”政令剛一下達,所有大臣都來進言規(guī)勸,宮門庭院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一年以后,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二)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責你的話傳來。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卻是田土開辟整治,百姓豐足,官府無事,東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這是你不巴結我的左右內臣謀求內援的緣故。”便封賜即墨大夫享用一萬戶的俸祿。齊威王又召見阿地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阿地鎮(zhèn)守,每天都有稱贊你的好話傳來。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見田地荒蕪,百姓貧困饑餓。當初趙國攻打鄄地,你不救;衛(wèi)國奪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來買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說好話!”當天,齊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說好話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們毛骨悚然,不敢再弄虛假,都盡力做實事,齊國因此大治,成為天下最強盛的國家。(2021·廣東潮南·)(A)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庇谑侨氤娡酰唬骸俺颊\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啤!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多u忌諷齊王納諫》(B)成侯鄒忌為齊相,田忌為將,不相說。公孫闬(hàn)謂鄒忌曰:“何不為王謀伐魏?勝,則是君之謀也,君可以有功;戰(zhàn)不勝田忌不進戰(zhàn)而不死曲撓而誅?!钡?5頁共75頁
鄒忌以為然,乃說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役三戰(zhàn)三勝,鄒忌以告公孫闬,公孫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zhàn)而三勝,聲威天下,欲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為人卜者,亦驗其辭于王前。田忌遂走?!稇?zhàn)國策?齊策(一)》7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徐公何能及君也/何不為王謀伐魏B.窺鏡,謂其妻曰/公孫闬謂鄒忌曰C.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明日,徐公來,孰視之D.自以為不如/鄒忌以告公孫闬78.翻譯選文中劃線的句子。(1)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2)鄒忌以為然,乃說王而使田忌伐魏。79.用“/”給選文B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戰(zhàn)不勝田忌不進戰(zhàn)而不死曲撓而誅。80.下列對兩則選文的分析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選文(A)剪裁巧妙,詳略得當。第一自然節(jié)詳寫了比美和鄒忌的自我反省,表現(xiàn)了鄒忌的自知之明也為后文的入朝進諫做了鋪墊。B.選文(A)中“戰(zhàn)勝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證據(jù)是:“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盋.選文(B)中的田忌連戰(zhàn)連捷的好事卻頃刻間變成了壞事,被迫出走的直接原因是鄒忌和公孫闬聯(lián)手歪曲了事實,抹殺了田忌的戰(zhàn)功。D.選文(A)中的威王是廣開言路、善于納諫除弊的賢明君主。選文(B)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將領,被鄒忌、公孫闬所騙而逼走了大將田忌,暴露出偏聽偏信的糊涂一面。81.兩個選文中的鄒忌表現(xiàn)出來的性格差異很大,試分別加以說明?!敬鸢浮?7.B78.①命令剛剛下達時,許多大臣爭相進諫,門口和庭院熱鬧得像市場一樣。②鄒忌認為他說得有理,于是勸說齊威王派田忌討伐魏國。79.戰(zhàn)不勝/田忌不進/戰(zhàn)而不死/曲撓而誅。80.B81.選文(A)中的鄒忌有著自知之明并且勇于進諫善于進諫,是個賢能的臣子。選文(B)中的鄒忌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缺乏容人的度量,采用公孫闬的伎倆,因私廢公。(因一己私利而使齊國人才外流,使國家利益蒙受了損失。)【分析】77.第75頁共75頁
A.怎么/為什么;B.都是對……說;C.誰/仔細;D.認為/把;故選B。78.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關鍵詞語:(1)初,剛剛;門庭若市,門口和庭院熱鬧得像市場一樣。(2)然,對,正確;乃,于是;說,勸說。79.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的前提是對文意的領會。首先通讀全文,了解文意,依據(jù)語境斷句。可借助標志性詞語斷開比較明顯的地方,分清謂語動詞的界限,注意對稱句式,常見虛詞的位置及詞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斷句。本句意思是:一旦戰(zhàn)敗,田忌就不會再威脅您了;如果田忌僥幸在戰(zhàn)場上沒有死,回國也必定枉死在軍法之下。因此斷句為:戰(zhàn)不勝/田忌不進/戰(zhàn)而不死/曲撓而誅。80.B.選文(A)中“戰(zhàn)勝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證據(jù)是:“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故選B。81.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A)中的鄒忌暮寢自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尋找妻、妾、客人贊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將生活小事與國大事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說明鄒忌有著自知之明并且勇于進諫善于進諫,是個賢能的臣子。而(B)文中的鄒忌因為與田忌感情不和,“鄒忌以為然”寫他聽信了公孫闬的挑撥,向齊王進獻讒言,致使田忌逃離齊國,可以看出其是一個嫉賢妒能、不顧全大局,心胸狹隘的人,他的行為也導致齊國逐漸失去了強國的地位?!军c睛】譯文:第75頁共75頁
(A)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艷美麗。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呢?”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麗,于是又問他的小妾說:“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妾說:“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和他坐著談話。鄒忌問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啊?!庇诌^了一天,徐公前來拜訪,(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他美麗;再照著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小妾認為我美,是懼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庇谑青u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墒俏业钠拮悠珢畚遥业逆獞峙挛?,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麗。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厲害了?!饼R威王說:“說得真好?!庇谑窍铝艘坏烂睿骸八械拇蟪肌⒐倮?、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獎賞?!闭顒傄幌逻_,所有大臣都來進言規(guī)勸,宮門庭院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一年以后,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之中不戰(zhàn)自勝。(B)成侯鄒忌是齊國的相國,田忌是齊國的大將,兩人感情不和睦,互相猜忌。公孫闬獻計給鄒忌說:“閣下為何不策動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勝仗,那是您策劃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戰(zhàn)敗,田忌就不會再威脅您了;如果田忌僥幸在戰(zhàn)場上沒有死,回國也必定枉死在軍法之下。”鄒忌認為他說得有理,于是勸說齊威王派田忌討伐魏國。誰料田忌三戰(zhàn)皆勝,鄒忌趕緊找公孫闬商量對策,公孫闬就派人帶著二百兩黃金招搖過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紹道:“我是田忌將軍的臣屬,如今將軍三戰(zhàn)三勝,名震天下,現(xiàn)在欲圖大事,麻煩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兇如何?”卜卦的人剛走,公孫闬就派人逮捕賣卜的人,在齊王面前驗證這番話。田忌于是逃跑避禍。(2021·遼寧阜新·九年級)閱讀下面甲、乙兩段選文,完成各題。(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岳陽樓記》)(乙)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①。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钡?5頁共75頁
(選自《孟子·梁惠王下》)(注)①雪宮:齊宣王的離宮(古代帝王在正宮以外臨時居住的宮室,相當于當今的別墅之類)。②非:認為……非,即非難,埋怨。③非:不對,錯誤。8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2)微斯人微:(3)樂民之樂者樂:(4)然而不王者王:8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2)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84.(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是()A.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B.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C.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D.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85.(甲)(乙)兩文都闡釋了古代賢人的憂樂觀,(甲)文用“_____________”表達;(乙)文用“____________”表達。(請分別用文中原句回答)【答案】82.(1)曾經(2)如果沒有(3)以……為樂(4)稱王83.(1)處在高高的廟堂上(在朝),則為平民百姓憂慮;處在荒遠的江湖中(被貶),則替君主擔憂。(2)以人民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的人,人民也會以他的憂愁為他們的憂愁。84.B85.【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疽摇俊皹芬蕴煜拢瑧n以天下”?!痉治觥?2.(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嘗:曾經。(2)微斯人:如果沒有這種人。微:如果沒有。(3)樂民之樂者:國君以人民的快樂為快樂。樂:以……為樂。(4)然而不王者: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王:稱王。83.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此句中重點的詞有:第75頁共75頁
(1)居廟堂之高,處在高高的廟堂上(在朝);處江湖之遠,處在荒遠的江湖中(被貶)。(2)第一個和第三個“憂”,以……為憂愁;第二個和第四個“憂”,憂愁。84.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的前提是對文意的領會。首先通讀全文,了解文意,依據(jù)語境斷句。可借助標志性詞語斷開比較明顯的地方,分清謂語動詞的界限,注意對稱句式,常見虛詞的位置及詞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斷句。本句意思是:作為人民的領導人而不與民同樂。因此斷句為: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故選B。8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找到含有“憂樂觀”的句子回答即可。甲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意為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后才快樂,體現(xiàn)了范仲淹先憂后樂的憂樂觀;乙文,“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意為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憂愁,體現(xiàn)了孟子的與天下共憂樂的觀點?!军c睛】譯文:【甲】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這是什么緣故呢?是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雖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乙】齊宣王在別墅雪宮里接見孟子。齊宣王說:“賢人也有在這樣的別墅里居住游玩的快樂嗎?”孟子回答說:“有。人們要是得不到這種快樂,就會埋怨他們的國君。得不到這種快樂就埋怨國君是不對的;可是作為人民的領導人而不與民同樂也是不對的。國君以人民的快樂為快樂,人民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快樂。國君以人民的憂愁為憂愁,人民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憂愁。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憂愁,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是沒有過的。86.(2021·廣西梧州·中考真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甲)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滬,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第75頁共75頁
愿陛下托巨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①,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②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绷撂槠唬骸俺几医吖呻泞壑Γе邑懼?jié),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xiāng)侯,開府治事。傾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南中諸郡,并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fā),上疏《出師表》。(節(jié)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注釋)①病篤:病重。②嗣子:此指劉禪。嗣:繼承。③股肱:比喻輔佐之臣。(1)下列對乙文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B.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C.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D.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2)下列對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庶竭駑鈍庶:表示期望。B.以彰其咎彰:表彰。C.屬以后事屬:通“囑”,囑托。D.效忠貞之節(jié)效:貢獻,獻出。(3)下列句子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報先帝而忠陛下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B.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殘年余力C.召亮于成都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D.繼之以死公將鼓之(4)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甲文說明出師北伐勢在必行,交代出師后朝政事宜,叮嚀后主牢記“先帝遺詔”。B.乙文以時間為線,主要敘寫劉備托孤,諸葛亮盡心輔佐后主、以圖大志等事宜。C.在寫法上,甲文以敘事為主,輔以描寫;乙文則以議論為主,融以敘事和抒情。D.甲乙兩文,一“表”一“傳”,體裁各異,但都表現(xiàn)了諸葛亮忠于蜀漢之情。(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第75頁共75頁
②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敬鸢浮浚?)D(2)B(3)A(4)C(5)①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不知道該說些什么話。②政事無論巨細都由諸葛亮決定。【分析】(1)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語句“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的意思是:所需要的軍費(就由這幾個郡來出),蜀國因此而富足了起來。(諸葛亮)于是訓練軍隊、講習式備,等待大舉出兵北伐。據(jù)此,正確的句讀為: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故選D。(2)考查對文言文詞語的理解。B.有誤,“彰”應該解釋為:彰顯、揭示,不是“表彰”。故選B。(3)本題考查虛詞的用法。A.而:表并列/表并列;B.以:介詞,把/介詞,憑借;C.于:介詞,在/介詞,給;D.之:助詞,補語的標志/助詞,補足音節(jié);故選A。(4)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C.甲文以敘事為主,輔以抒情;乙文則以敘述為主,輔以描寫。C項“甲文以敘事為主,輔以描寫;乙文則以議論為主,融以敘事和抒情”的分析是錯誤的。故選C。(5)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1)句中的“臨(面對)、涕零(流淚,落淚)、言(說)”幾個詞是重點詞語。第75頁共75頁
(2)句中的“無(無論)、巨細(大事小事)、咸(全,都)”幾個詞是重點詞語。【點睛】參考譯文:【甲】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唯恐先帝托付給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xiàn)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員裝備已經充足,應當激勵、率領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漢朝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于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希望陛下能夠把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的任務托付給我,如果沒有成功,就懲治我的罪過,從而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振興圣德的建議,就責罰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自行謀劃,征求、詢問治國的好方法,采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我感激不盡。今天我將要告別陛下遠行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不知道該說些什么話。【乙】章武三年的春天,劉備在永安病得很厲害,傳命召見當時還在成都的諸葛亮,將后事囑托給他,對諸葛亮說:“您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國家安定,最后統(tǒng)一全國。如果我的繼承人劉禪能夠輔助的話,就輔助。如果他不具備作為一個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敝T葛亮哭泣地說:“我當用盡自己輔助的能力,獻出忠君不二的氣節(jié),一直到死!”劉備又下詔書命令劉禪說:“你和丞相一起處理事務,要像父親一樣侍奉他?!苯ㄅd元年,冊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開始治理國家的事務。后來,又加封諸葛亮為益州牧。政事無論巨細都由諸葛亮決定。南部和中部的幾個郡聯(lián)合起來叛亂,諸葛亮因為劉備剛剛去世,沒有輕易用兵作戰(zhàn),而是讓使者去吳國下聘禮,和他們結親,成了友好鄰國。建興三年(公元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這年秋天叛亂全部平定。所需要的軍費就由這幾個郡來出,蜀國因此而富足了起來。諸葛亮于是訓練軍隊,講習式備,等待大舉出兵北伐。建興五年(公元把227年),諸葛亮率領各軍向北前進,軍隊屯駐在漢中。臨出發(fā)時,上書了《出師表》。第75頁共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