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高級中學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階段考試高三生物一、單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14題,每題2分,共計28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2020年6月,科研人員借助掃描隧道顯微鏡首次實現(xiàn)了對單個多糖分子的成像。右圖亮度的六個峰,可以對應左圖的六個單體圖,下列有關糖類的敘述正確的是()A.生物體內的糖類主要以多糖形式存在B.脂肪與糖類的組成元素不同C.圖中箭頭所示的單位是葡萄糖,它的排序與多糖種類有關D.膜上糖蛋白的識別作用與蛋白質有關,與糖側鏈無關2.肺炎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損傷、過敏及藥物等因素引起的炎癥,可分為細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體肺炎(如支原體肺炎等)、病毒性肺炎(如新冠肺炎)。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〢.細菌、支原體和新冠病毒都含有糖類且都不具有細胞核和細胞器B.細菌、支原體和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徹底水解得到的堿基都是四種C.細菌、支原體和新冠病毒的蛋白質都是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上合成的D.抑制細胞壁合成的藥物對非典型病原體肺炎有效,對病毒性肺炎無效3.如圖為細胞部分結構和相關生理過程的示意圖,A~E為細胞內結構,①~⑨為物質運輸途徑。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血漿中的LDL(低密度脂蛋白)與其受體結合成復合物以胞吞方式進入細胞B.溶酶體是由內質網(wǎng)形成囊泡而產生的C.溶酶體中的多種水解酶從合成到進入溶酶體的途徑是:B→A→D→溶酶體D.若將RNA聚合酶的抗體注射到體外培養(yǎng)細胞的E區(qū)域中,會發(fā)現(xiàn)細胞中的核糖體數(shù)量減少4.人體的骨骼肌纖維可分為慢肌纖維和快肌纖維兩大類,慢肌纖維含有更高密度的線粒體和肌紅蛋白,血液的供應較充足,更能抵抗疲勞;快肌纖維無氧代謝能力強,有較高的糖原儲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〢.快肌纖維無氧呼吸會產生大量乳酸、CO2以及少量ATPB.慢肌纖維中產生的ATP主要來自線粒體中葡萄糖的分解C.慢肌纖維和快肌纖維在細胞代謝過程中都可以產生丙酮酸和NADHD.與非耐力項目運動員相比,耐力項目運動員骨骼肌中快肌纖維的占比較高5.下圖為光合作用暗反應的產物磷酸丙糖的代謝途徑,研究表明,磷酸丙糖轉移蛋白(TPT)的活性是限制光合速率大小的重要因素,CO2
充足時,TPT活性降低。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Pi輸入葉綠體減少時,磷酸丙糖從葉綠體輸出減少B.暗反應中磷酸丙糖的合成需要消耗光反應產生的ATPC.葉肉細胞的光合產物主要是以蔗糖形式運出細胞的D.農業(yè)生產上可通過增加CO2來提高作物中淀粉和蔗糖的含量6.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腫瘤細胞能釋放一種叫“微泡”的泡狀結構,其攜帶一種特殊的“癌癥蛋白”。當“微泡”與血管上皮細胞融合時,“癌癥蛋白”作為信號分子促進新生血管異常形成,并向著腫瘤方向生長。下列與此相關的敘述不合理的是A.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相比,細胞內的多個基因會發(fā)生基因突變B.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相比,多種酶活性降低,細胞核的體積增大C.“微泡”與血管上皮細胞融合的過程體現(xiàn)了生物膜結構的統(tǒng)一性D.新生血管向著腫瘤方向生長后其上皮細胞的細胞周期會變短7.黑尿癥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該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大約為百萬分之一?;颊咭蛉狈δ蚝谒嵫趸?,使得尿黑酸不能被氧化分解而導致尿液呈黑色。下圖是該遺傳病的某家系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〢.該實例說明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而直接控制性狀B.控制黑尿癥的基因為隱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體上C.Ⅱ4和Ⅱ5婚配,所生男孩患黑尿癥的概率約為1/3003D.若用該致病基因制作的探針檢測,則Ⅰ1、Ⅰ2、Ⅱ4一定會出現(xiàn)雜交帶8.下圖表示控制DNA甲基化轉移酶(Dnmt)合成的基因內部堿基組成及其表達過程中的對應關系。圖中數(shù)字的單位為千堿基對(kb),基因長度共8kb,已知該基因轉錄的直接產物mRNA中與d區(qū)間相對應的區(qū)域會被切除,而成為成熟的mRNA。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起始密碼子對應位點在該基因的非編碼區(qū)B.由該基因控制合成的Dnmt由299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C.控制Dnmt合成的基因徹底水解產物最多有4種D.翻譯時成熟mRNA在核糖體上移動9.在蝗蟲精原細胞分裂過程中,核DNA
和染色體的數(shù)目會隨細胞分裂的進行而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〢.核DNA數(shù)目與染色體的數(shù)目相等時,細胞不可能處于分裂中期B.核DNA數(shù)目與染色體的數(shù)目相等時,細胞內不會發(fā)生基因重組C.核DNA數(shù)目是染色體數(shù)目的兩倍時,細胞中一定存在染色單體D.核DNA數(shù)目是染色體數(shù)目的兩倍時,細胞內一定存在同源染色體10.下面的圖1為某突觸結構示意圖,圖2、圖3分別為圖1結構浸泡箭毒(一種毒素)前、后給予突觸前神經(jīng)元相同刺激后,測得的突觸后神經(jīng)元的電位變化。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〢.a為突觸小泡,其中的神經(jīng)遞質可能是興奮性遞質,也可能是抑制性遞質B.神經(jīng)元從產生興奮到恢復靜息狀態(tài),同一種離子會出現(xiàn)不同的跨膜運輸方式C.刺激一段時間后才檢測到電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興奮在突觸部位存在信號形式的轉換D.箭毒可能是通過阻礙神經(jīng)遞質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的結合來抑制突觸后神經(jīng)元產生興奮11.紅葉石楠在園林景觀綠化中應用非常廣泛。研究人員將紅葉石楠插條分別培養(yǎng)在含不同濃度生長素的培養(yǎng)液中,以探究促進其生根的最適生長素濃度。實驗結果顯示,與低濃度相比,在高濃度生長素的培養(yǎng)液中插條生根數(shù)量少,乙烯含量高。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〢.結果說明,生長素在低濃度時促進插條生根,高濃度時抑制插條生根B.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對促進紅葉石楠插條生根的效果一定不同C.高濃度生長素促進乙烯生成,二者調節(jié)插條生根具有協(xié)同作用D.在預實驗中,應該設置不含生長素的一組實驗作為空白對照組12.利用纖維素解決能源問題的關鍵是獲取高性能的纖維素酶,某科學研究小組將產生纖維素酶的菌株,通過誘變處理獲得能產生高性能纖維素酶的新菌株,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操作前用70%左右的乙醇對雙手進行消毒處理B.圖中1號培養(yǎng)基中所顯示的接種和計數(shù)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C.用1號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的目的是獲得單個菌落D.由于誘變后的菌株突變方向是不定向的,因此需要用2號培養(yǎng)基進行篩選13.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主要包含核酸檢測、抗體檢測、抗原檢測等幾種方法。其中利用實時熒光RT-PCR技術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核酸序列是最常用的方法。RT-PCR是將逆轉錄(RT)、PCR以及熒光標記等相結合的技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與抗體檢測方法相比,核酸檢測能夠檢測到早期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B.利用上述技術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時,PCR的模板實際上是逆轉錄得到的cDNAC.利用上述技術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時,逆轉錄酶在每次循環(huán)中都能夠發(fā)揮作用D.RT-PCR反應中需加入樣品、脫氧核苷酸、耐高溫DNA聚合酶、引物、逆轉錄酶等14.以四倍體(基因型為AAaa)植株的花藥為外植體經(jīng)植物組織培養(yǎng)獲得植株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①②③過程均要進行嚴格的滅菌處理B.秋水仙素作用于細胞分裂前期抑制紡錘體形成C.②③過程培養(yǎng)基中的激素比例不同D.經(jīng)④過程形成的植株中純合子占1/3二、多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5題,每題3分,共計15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全選對者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15.如圖表示小麥育種的幾種方式,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Eddtt植株A.獲得①和⑥的育種原理是基因重組,②和③的育種原理是染色體變異B.獲得④⑤的育種方式是誘變育種,得到的變異個體全都符合生產需要C.獲得⑥的育種方式可定向改變生物性狀,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D.秋水仙素作用的結果是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加倍,可通過顯微鏡觀察判別16.某農田棄耕一段時間后,逐漸出現(xiàn)雜草、灌木及小型動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由于灌木叢遮擋草本植物,導致群落對光能利用率降低B.經(jīng)過漫長的演替過程,該地區(qū)可能會形成穩(wěn)定的森林群落C.群落演替過程中,不適應變化的種群數(shù)量減少甚至被淘汰D.構建人工林以縮短演替時間,對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有積極作用17.苯丙酮尿癥(PKU)是一種由致病基因決定的氨基酸代謝病,常造成新生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而智力低下,下圖1是某家族中該病的遺傳系譜圖。為避免再生下患兒,該家族成員去醫(yī)院進行了基因檢測,已知被檢測的PKU基因為142bp(bp表示堿基對).檢測人員用特定限制酶酶切部分家庭成員(I1、II2、III3)的PKU基因,產生了大小不同的幾種片段.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苯丙酮尿癥是單基因遺傳病由一個基因決定B.若III2與III3近親結婚,生-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0C.III1的每個PKU基因中共有2個該特定限制酶的酶切位點
D.可以在患者家系中調查該遺傳病的發(fā)病率18.下列實驗操作過程中,需要設置對照或本身存在對照的是( )A.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分離與計數(shù)B.用新鮮菠菜的葉片進行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C.探究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對插條生根的影響D.用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觀察質壁分離及復原現(xiàn)象19.農桿菌Ti質粒上的T-DNA可以轉移并隨機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染色體DNA中。研究者將下圖中被侵染植物的DNA片段連接成環(huán),并以此環(huán)為模板,利用PCR技術擴增出T-DNA插入位置兩側的未知序列,以此可確定T-DNA插入的具體位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注:子鏈從引物的3′端開始延伸A.進行PCR擴增的依據(jù)是DNA分子雙鏈復制的原理B.進行PCR擴增需要的酶有解旋酶和熱穩(wěn)定DNA聚合酶C.利用圖中的引物②、③組合可擴增出兩側的未知序列D.通過與受體細胞的基因組序列比對,可確定T-DNA的插入位置三、非選擇題:本部分包括5題,共計57分。20.(11分)光呼吸是指在光的驅動下將碳水化合物氧化生成CO2和水的一個生化過程(如圖1),C3植物在環(huán)境中CO2比較少、O2比較多時容易發(fā)生光呼吸,會損耗掉光合產物從而造成減產??茖W家們利用水稻自身的五個基因,即GLO(乙醇酸氧化酶)、OXO(草酸氧化酶)和CAT(過氧化氫酶),成功構建一條新的光呼吸支路,簡稱GOC支路。通過多基因轉化技術成功將GOC支路導入水稻并定位至葉綠體中減少對光合產物的損耗(如圖2)。(1)根據(jù)圖1可知Rubisco酶具有雙重活性,一方面可催化暗反應中▲的過程;另一方面可以催化C5與O2結合成▲,發(fā)生的場所是▲。研究發(fā)現(xiàn),1/3以上的光合產物要消耗在光呼吸底物上。據(jù)此推測,細胞中CO2濃度倍增可以使光合產物的積累量增加,原因是▲。(2)在光照條件下,研究人員檢測了GOC型水稻的光呼吸代謝物水平,結果如圖3所示,結合圖1、2分析,你認為GOC型水稻是否構建成功?▲。回答并簡述理由:▲。
(3)科研人員研究高施氮量條件下Rubisco酶(a)及碳反應速率(b)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4所示。①NO3-和NH4+是土壤中主要的氮素,可被植物吸收進入植物根系運送到各個部位,用來合成含氮物質,如暗反應階段中所需的▲等(至少寫出兩種化合物名稱)。②據(jù)圖4推測,在高施氮量條件下,隨著施氮量的增加,Rubisco酶催化碳反應的效率▲。21.(12分)俗話說“苦盡甘來”,但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即便在苦藥里加糖,仍會感覺很苦。這是為什么呢?科學家通過研究揭開了其中的奧妙。原來,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舌面和上顎表皮上專門的味細胞(TRC)識別,經(jīng)信號轉換后,傳遞至匹配的神經(jīng)節(jié)神經(jīng)元。然后.這些信號再經(jīng)腦干孤束吻側核(NST)中的神經(jīng)元突觸傳導,最終抵達味覺皮層。在味覺皮層中,產生甜昧和苦味的區(qū)域分別稱為CeA和GCbt(如下圖)(1)味細胞上受體的基本組成單位是▲。(2)神經(jīng)沖動在①處傳遞和②處傳導形式分別為▲、▲,最終傳到▲產生甜味和苦味的感覺,該過程是否發(fā)生了反射?▲。(3)據(jù)上圖中的信息解釋“甜不壓苦”和“苦盡甘來”的生物學機制是:當動物攝人甜味物質,能在CeA產生甜的感覺,但該信息▲(能、不能)傳至苦味中樞GCbt,所以甜不壓苦;但如果攝入苦味物質,在GCbt產生苦的感覺,會▲(正、反)反饋作用于腦干中苦味神經(jīng)元,感覺更苦;同時▲腦干中甜味神經(jīng)元,因此“苦盡”才能“甘來”(4)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的相互作用有兩種情況,如下圖1所示。Sy17基因與圖示兩種方式有關,科學家檢測了野生型(WT)和Sy17基因敲除(Sy17-KO)的細胞兩種神經(jīng)遞質(CA和ATP)的釋放量,結果如下圖2所示。據(jù)圖1可知同一種遞質不同釋放方式的釋放量是▲(相同、不相同);據(jù)圖2可推測CA囊泡融合方式在WT中為▲,而在Syu7RO中為▲;Sy17基因缺失▲(影響、不影響)神經(jīng)遞質ATP的釋放量。22.(11分)為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減少農業(yè)生產中的環(huán)境污染,增加農民收入,某地農村因地制宜開創(chuàng)了“稻田養(yǎng)龍蝦、魚”為主體的生態(tài)農業(yè),其運作模式如下圖。請回答:
(1)與傳統(tǒng)的水稻田相比,在水稻田中增養(yǎng)龍蝦、魚等,依據(jù)的生態(tài)工程原理是▲。在養(yǎng)雞的基礎上,將雞糞處理后作為飼料用于養(yǎng)豬和蚯蚓,減少環(huán)境污染,依據(jù)的生態(tài)工程原理是▲。(2)從蚯蚓的食物看,蚯蚓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成分屬于▲。水稻和雜草之間的關系是▲。(3)從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角度分析,流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和▲。(4)養(yǎng)殖龍蝦要注意水溫和水體的酸堿度,龍蝦只有在水溫高于20℃的弱堿性水體中才會開始交配和繁殖,在此過程中龍蝦接受的信息類型是▲。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信息傳遞的作用是▲。(5)該生態(tài)農業(yè)增加了蚯蚓、雞、豬的養(yǎng)殖,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從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6)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用箭頭補全該生態(tài)農業(yè)系統(tǒng)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能量流動關系。消費者分解者生產者23.(11分)某種昆蟲的性別決定方式是XY型,X和Y染色體既有同源部分,又有非同源部分,同源部分存在等位基因。該昆蟲的長翅和短翅、七彩體色和單體色分別由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對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蒲腥藛T將長翅七彩體色雌性昆蟲與短翅單體色雄性昆蟲進行雜交,得到F1全為長翅單體色,F(xiàn)1雌雄個體交配,得到F2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請回答:(1)七彩體色和單體色一對相對性狀中,屬于顯性性狀的是▲,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是▲,其位于X和Y染色體的▲(填“同源”或“非同源”)區(qū)域。F1雄昆蟲的基因型是▲。(2)F2長翅單體色雄性個體中雜合子占▲,讓F2中長翅單體色雌雄果蠅隨機交配,F(xiàn)3中短翅單體色雌性個體所占的比例為▲。(3)研究表明,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位置相距非常遠的兩對等位基因,與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時的比例很接近而難以區(qū)分。已知在減數(shù)分裂時,雌昆蟲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fā)生交叉互換,而雄昆蟲不發(fā)生。假設控制昆蟲翅無斑和有斑的等位基因(D、d),與控制昆蟲長翅和短翅的等位基因(A、a)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相距非常遠。研究小組通過以下雜交實驗證實了該假設是正確的,但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出現(xiàn)兩種結果,見下表:
①請在答題紙上標出結果I所對應的親本雄昆蟲中控制這兩種性狀的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②結果II的表現(xiàn)型比例為▲。24.(12分)Cre/loxP重組酶系統(tǒng)是對轉基因受體細胞DNA上的特定序列進行定點切割和重新連接,從而在基因或染色體水平上對生物基因進行遺傳改造的一種技術。其原理是重組酶Cre能識別loxP位點(特定的DNA序列),并使loxP位點間的基因序列被重組或刪除。受此啟發(fā),科學家在檢測抗蟲基因成功導入煙草細胞后,嘗試用Cre/loxP重組酶系統(tǒng)刪除轉基因煙草細胞內的抗除草劑基因,其技術過程如下圖所示(其中■表示啟動子)。(1)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載體除質粒外,還有▲等;loxP是一種含34個堿基對的小型DNA片段,由一個不對稱的間隔區(qū)和兩個反向重復序列組成。Cre酶能特異性地識別反向重復序列并于特定位置切開▲鍵,類似于基因工程中的限制酶,從遺傳學角度分析,Cre酶改變質粒的原理是▲。(2)經(jīng)Cre酶處理后,質粒中的兩個loxP序列分別被切開,得到圖中右側的兩個環(huán)狀DNA分子。研究發(fā)現(xiàn),抗除草劑基因在煙草細胞中不再表達,試分析其可能的原因:▲。若經(jīng)Cre酶作用使得2個loxP位點間的序列發(fā)生反轉,構建成了抗除草劑基因的反義表達載體,其原因可能是▲。該種情況處理后的抗除草劑基因在煙草細胞中也不表達,其原因是▲。(3)通常用▲法把攜帶抗蟲基因的重組質粒甲導入煙草細胞,而重組質粒甲的受體細胞最好選擇煙草幼苗的▲(填“分生區(qū)”或“成熟區(qū)”)細胞,原因是▲。
江蘇省如皋高級中學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階段考試高三生物答案1-5ABBCD6-10BCBDA11-14DBCA15-19ACDADBCACDAD20.(11分)(1)CO2的固定乙醇酸(C2)和1C3酸(2分)葉綠體基質高濃度CO2可減少Rubisco與O2結合,減少光呼吸(2)是與野生型水稻相比,GOC型水稻乙醇酸明顯降低,草酸明顯升高,說明GOC型水稻不僅減少了光呼吸,并轉移了乙醇酸代謝途徑(2分)(3)酶、ATP、NADPH(2分)下降21.(12分)(1)葡萄糖和氨基酸(2)電信號一化學信號—電信號電信號大腦皮層否(3)不能正抑制(4)不相同全部融合接觸后離開不影響22.(11分,除注明的外,每空1分)(1)物種多樣性原理物質循環(huán)再生原理(2)分解者競爭(3)(稻雜草、蔬菜、浮游植物等)生產者固定太陽能人工輸入的能量(4)物理信息和化學信息有利于種群的繁衍(5)實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6)(2分)23.(11分,除注明的外,每空1分)(1)單體色B、b同源AaXbYB(2)5/61/24(2分)(3)①(2分)②5∶1∶1∶1(2分)24.(12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1)λ噬菌體的衍生物、動植物病毒等(2分)磷酸二酯鍵基因重組(2)質粒乙的抗除草劑基因前沒有啟動子(2分)兩個loxP序列方向相反反義除草劑基因轉錄的mRNA能與煙草細胞內的除草劑基因轉錄的mRNA互補配對,從而抑制基因的表達(翻譯)(2分)(3)農桿菌轉化法分生區(qū)分生區(qū)細胞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強,全能性更容易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