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自然地理綜合練習題精選1.(2021.濟寧二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我國廣東省的石門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左圖),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保護區(qū)內部分山頂或山脊處,分布有斑塊狀草地,草地與森林的交界處,被稱為“假林線”。下右圖為該保護區(qū)內“假林線”在不同海拔分布頻次。研究表明,石門臺“假林線”的形成與長期以來的人類活動及山頂效應(山頂或山脊處的強風、較低的氣溫、貧瘠的土壤不利于森林的發(fā)育)關系密切。(1)描述該保護區(qū)內“假林線”在不同海拔的分布頻率特征。(2)簡述該保護區(qū)內“假林線”的形成過程。(3)調查發(fā)展,保護區(qū)內“假林線”在山地北坡的高度大于山地南坡,且近年來有上升趨勢。推測其自然成因。第13頁共13頁
2.(2021.濟寧二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多石在溝為黃河一級支流沙溝河的上游,位于青海省貴南縣。河岸西側為木格灘沙帶,谷坡上密布沙丘(沙壟),河道中排列多個新月形沙丘鏈(圖1)。該區(qū)域屬于高寒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秋季(單次降水量少,偶有暴雨,形成洪水)。研究表明,當?shù)厥⑿械奈鞅憋L和雨季降水共同影響著河道沙丘的形態(tài),河道沙丘在風力和流水綜合作用下不斷變化。圖2示意該區(qū)河谷制面。(1)簡述多石在溝中河道沙丘形成過程。(2)降水會使河道沙丘體積減小,但受圖2所示河谷地形影響,雨季偶發(fā)暴雨使河道沙丘體積減小更加明顯,試說明原因。(3)長期來看,該區(qū)域河道沙丘體積不斷增大。請從風力與流水綜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第13頁共13頁
3.(2021.濱州二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天橋泉位于黃河中游河口鎮(zhèn)至吳堡區(qū)間河段,以北有多個泉群,其補給區(qū)統(tǒng)稱為天橋泉域。該河段巖溶地貌發(fā)育,其碳酸鹽巖層中富含地下水。經專家考證,地質歷中時期,天橋泉并不存在,其形成時間較晚。當?shù)匦藿颂鞓蛩畮觳⒂?975年蓄水,其壩體位于天橋泉南側。后來該河段又修建了兩座水庫,三座水庫蓄水后,河口鎮(zhèn)至吳堡區(qū)間的黃河徑流量大幅減少。下圖分別為天橋泉城范圍及其河口鎮(zhèn)至吳堡區(qū)間水系圖、天橋水庫蓄水前地下水—黃河水補給關系剖面圖。(1)從外力作用角度說明天橋泉泉水出露的原因。(2)天橋水庫蓄水后,該河段黃河水與地下水補給關系發(fā)生了變化,請在下圖方框中用箭頭示意水庫蓄水后的地下水運動方向。(3)分析水庫蓄水后河口鎮(zhèn)至吳堡區(qū)間黃河徑流量大幅減少的原因。第13頁共13頁
4.(2021.濱州二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梅雨異常會給我國江淮地區(qū)帶來嚴重的旱澇災害。研究發(fā)現(xiàn),梅雨期雨帶的位置與下圖中A氣壓中心密切相關,而降水強度往往與B氣壓中心的發(fā)展有一定聯(lián)系。A氣壓中心是一個永久性存在于太平洋之上且自下而上的深厚氣壓系統(tǒng),范圍一般采用588百帕等壓線包圍的區(qū)域為代表。B氣壓中心是從地面至6000米高空的一個暫時性冷氣柱,在其活動期間,能夠引起北方干冷空氣南侵。下圖為梅雨期B氣壓中心形成后部分區(qū)域的平均氣壓分布圖和江淮地區(qū)平均雨量逐日演變圖。(1)解釋A氣壓中心形成原因。(2)描述B氣壓中心形成后江淮地區(qū)降水量的變化。(3)說明B氣壓中心活動影響江淮地區(qū)降水強度變化的過程。第13頁共13頁
5.(2021.菏澤二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黃河中游禹門口至潼關河段簡稱小北干流(下圖),其平面形態(tài)呈啞鈴狀,上下兩段較寬,中間河段較窄。該河段水流散亂,心灘、漢流十分發(fā)育,主流擺動頻繁,為典型的堆積游蕩型河道。小北干流中段有罕見的“揭河底”現(xiàn)象,河床被通過的高含沙洪水劇烈沖刷,厚達1米左右的成塊河床淤積物被掀起露出水面,然后在短時間內破碎、塌落被沖散帶走。一次“揭河底”過程可將河床沖深幾米乃至十幾米,對小北干流和下游河段產生較大影響。(1)分析小北干流成為堆積游蕩型河道的原因。(2)分析小北干流中段發(fā)生“揭河底”現(xiàn)象的原因。(3)評價“揭河底”現(xiàn)象對小北干流和下游河段的影響。第13頁共13頁
6.(2021.臨沂一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暑期,某高中地理研學小組赴新疆開展了以“新疆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為主題的考察活動。他們先從霍爾果斯出發(fā),沿218國道穿越三面環(huán)山、水源充足的伊犁河谷,這一段國道中的部分路段每年冬、夏季常因天氣影響導致交通中斷。沿途還經過了位于天山深處海拔1776米的中國科學院天山積雪和雪崩研究站(K地),該站是我國目前唯一的山地積雪及其災害治理觀測實驗站,這里冬季降雪頻繁,是雪崩的危險地段,也是觀察和研究雪崩的絕佳地段。研學小組繼續(xù)向南翻越天山,抵達研學終點-庫爾勒。這里有大片農田和聚落分布。左圖示意研學線路,右圖示意天山山前洪積扇。(1)從地形角度,分析在K地布局“積雪與雪崩研究站”的原因。(2)218國道伊犁河谷段每年冬、夏季常因天氣影響導致部分路段交通中斷,分別推測其形成的原因。(3)研學小組發(fā)現(xiàn)塔里木盆地農田、聚落多位于沖積扇的邊緣低地。分析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第13頁共13頁
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溫帶氣旋是活躍在中高緯度地區(qū)的天氣系統(tǒng),又稱為鋒面氣旋。在鋒面氣旋中,當冷鋒移動速度較快,冷鋒趕上暖鋒時,兩鋒間暖氣團被冷氣團抬離地面錮囚到高空,近地面由原來的兩個鋒面合并后形成的新鋒面,叫錮囚鋒。圖8示意鋒面氣旋中錮囚鋒的形成過程。(1)繪出T3時刻AB之間的錮囚鋒天氣示意圖。(4分)(2)與單一的冷鋒或者暖鋒過境相比,指出圖中錮囚鋒過境時的降水特點,并說明原因。(4分)(3)我國華北地區(qū)的春季多錮囚鋒,解釋其原因。(4分)第13頁共13頁
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雷暴天氣是伴有雷擊、閃電、暴雨、冰雹、大風的強對流天氣,強烈的垂直運動是其顯著的環(huán)流特征。在單體雷暴中,上升和下沉氣流的熱力性質、位置、運動特征等,是影響雷暴形成、發(fā)展、消亡的關鍵性因素。強雷暴過境時,在其單體下方,濕冷空氣下沉到地面形成雷暴“冷堆”,并向四周流出,與低空氣流交匯而形成“微型冷鋒”,稱為陣風鋒。它是推動雷暴天氣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圖11為強雷暴天氣時,單體雷暴的低空氣流(局部)示意圖。圖11(1)推測圖中A、B區(qū)氣流的熱力性質(冷暖)及運動特征。(6分)(2)用鋒面符號在圖中適當位置繪制出陣風鋒。(2分)(3)說出陣風鋒對雷暴天氣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4分)第13頁共13頁
9.(2021·青島二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2017年2月20~22日青海地區(qū)經歷來自北疆地區(qū)的一次強冷空氣過程,對青海湖周圍牧業(yè)產生影響。該冷空氣受祁連山脈的影響分為東西兩股,一股是經南疆盆地后,逐漸溢入青藏高原西側阿爾金山山口進入青海西北部的"西路冷空氣";另一股是經河西走廊南下,在青藏高原東北部河谷地區(qū)向西回流倒灌的"東路冷空氣"。這兩股冷空氣在青海湖附近迎面相遇,形成青海湖G鋒。圖8示意21日20時青海湖G鋒位置。(1)判斷此時兩股冷空氣勢力的差異,并用"強"或"弱"標注在答題卡的相應方框內。(2分)(2)從地形角度,分析造成此時兩股冷空氣勢力差異的原因。(4分)(3)有人認為,青海湖G鋒對青海湖周圍牧業(yè)的危害較大,有人認為危害較小。表明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4分)第13頁共13頁
1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2021年2月,受極地寒流影響,美國得克薩斯州部分地區(qū)夜間開始遭遇降雪、冰凌、凍雨等天氣,造成路面結冰、道路被封以及大面積停電,氣溫最低降到-20℃。天然氣、煤炭發(fā)電機組因介質水結冰,風電機組因風力過大,均大部分停運。此外,當?shù)仉娋W相對獨立,并沒有同美國其他地區(qū)相連接,且輸配電線路老化,目前,電力供應恢復困難,電價飆升。下圖分別為得克薩斯州位置示意圖及電力生產能源結構比例圖。(1)試從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美國得克薩斯州本次雨雪災害天氣的產生原因。(6分)(2)指出本次低溫和雨雪天氣造成當?shù)卮竺娣e停電的原因。(4分)(3)鑒于此次美國得克薩斯州大規(guī)模停電,試為其電力系統(tǒng)提出合理化建議。(4分)第13頁共13頁
參考答案1、(1)隨著海拔的升高,“假林線”出現(xiàn)頻次先升高后降低;主要分布在海拔700-1200米處。(2)伐術、開荒種植、引發(fā)火災等人類活動使原有森林遭到破壞;被破壞處因山頂效應森林難以恢復,亞熱帶地區(qū)的山頂(山脊)處水熱,土壤等條件仍能滿足草類大量生長,形成林草分界線,即假林線。(3)北坡為陰坡,蒸發(fā)較弱,土壤水分條件較南坡好,森林恢復速度快于南坡。2.(1)在西北風作用下,木格灘上的沙丘就地起沙;沙粒隨風向東南方向(河道、河沒灘)搬運;風沙流到達河漫灘時,受地形阻擋,風速減緩,風沙堆積形成河道沙丘。(2)降水侵蝕河道沙丘,使河道沙丘變??;暴雨引發(fā)洪水,河水水位猛漲,河岸西陡東緩,洪水向東側大量漫出,強烈沖刷沙丘,搬運泥沙,沙丘體積明顯減小。(3)該區(qū)域降水量少,流水侵蝕作用較弱,偶發(fā)暴雨會對河道沙丘產生的較大侵蝕、搬運,但發(fā)生頻次低;當?shù)厥⑿形鞅憋L,風力搬運、沉積作用持續(xù)時間長;風力作用大于流水作用,使沙丘不斷增大。3.(1)黃河水不斷向下侵蝕,上覆的隔水巖層被切穿,含水的碳酸鹽巖出露;碳酸鹽巖中的地下水在黃河河道附近溢出(涌出)。(2)如下圖所示(3)水庫蓄水后,該河段黃河水位升高,黃河水補給地下水增多;黃河水面擴大,蒸發(fā)量增加;黃河兩岸地區(qū)用水增多。4.(1)A地所緯度分布副熱帶高氣壓帶;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夏季陸地溫度較海洋高,形成熱低壓;副熱帶高氣壓帶被陸地熱低壓切斷,副熱帶高氣壓保留在海洋上,即A氣壓中心。(2)B氣壓中心形成后,當日和次日江淮地區(qū)降水量變化小(小幅增加),兩天后降水量明顯增多,隨后降水量逐漸減少。(3)B氣壓中心形成后,利于北方干冷空氣南侵,約兩天后到達江淮地區(qū);增強江淮地區(qū)(準靜止鋒北側)冷氣團強度,利于暖濕氣團抬升,降水強度增大;隨著B氣壓中心強度減弱,冷氣團勢力減弱,降水強度減弱。5.第13頁共13頁
(1)小北干流含沙量大,河道淤積嚴重,原有主河道廢棄:夏季高含沙洪水流速快,侵蝕能力強,常沖出新的主河道。(2)夏季暴雨,形成高含沙洪水;上游的汾河、涺水匯入干流,中段流最增大;中段河道突然縮窄,流速增大,侵蝕力強。(3)有利:形成河床深槽,有利于小北干流泄洪排沙。不利:造成小北干流主河道擺動,加大了對河道整治工程的威脅,使防洪搶險的壓力增大:河水攜帶的大量泥沙,進入下游水庫和河道,增加其泥沙淤積。6.(1)K地位于西風迎風坡,降雪量大;海拔高,氣溫低,多積雪;地勢起伏大,易發(fā)生雪崩。(2)冬季降雪(或雪崩)、道路結冰等自然因素影響道路通行;夏季冰需融化量加大(或山區(qū)暴雨),可能引發(fā)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影響道路通行。(3)地下水出露地表,水源充足;地形較為平坦;土壤厚度大、肥力高;遠離山口,受山洪影響小。7.(1)繪圖(4分)(2)降水特點∶降水量大、降水區(qū)域廣原因∶由于錮囚鋒是冷鋒趕上暖鋒,使得暖氣團上升更高,上升區(qū)域范圍更大,導致云層更厚且云層控制范圍更廣。(4分)(3)華北位于中緯度地區(qū),春季冷暖氣團交替活動頻繁,易形成鋒面氣旋;當冷鋒趕上前面的暖鋒時,形成錮囚鋒。(4分)8.(10分)(1)A區(qū)為暖氣流,近地面氣流由四周向中心(低壓中心)輻合上升;B區(qū)為冷氣流,空氣下沉至近地面向四周輻散。(4分)(2)畫圖要求:如下圖所示,鋒線位置正確1分,冷鋒符號正確1分。(3)推動暖濕空氣持續(xù)上升;為雷暴單體發(fā)展提供更多的暖濕空氣,使該地雷暴持續(xù)強烈發(fā)展;可能觸發(fā)新生雷暴。(4分,答出2點即可)9.(1)左側方框∶弱;右側方框∶強。(2)西路冷空氣受高大山脈的阻擋,阻擋作用強,勢力較弱;東路冷空氣經過地勢低平的河西走廊和河谷地區(qū),阻擋作用弱,且有峽谷效應,勢力較強。(3)贊同∶出現(xiàn)劇烈降溫、大風、暴雪等天氣,破壞牧業(yè)設施,使牲畜患病或凍死;第13頁共13頁
阻斷交通,影響牧業(yè)飼料供應和牧產品外運。不贊同∶不處在放牧期,牲畜多為圈養(yǎng),便于采取防災減災措施;牧民已提前儲備越冬飼料,減輕災害危害。10.(14分)(1)極地寒流強度大,溫度低;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開闊,冷空氣南下暢通無阻;南下寒流與來自墨西哥灣的暖濕氣團相遇,形成雨雪天氣。(6分)(2)天然氣、風力等發(fā)電受影響,電力的生產減少;輸電線路老化、凝凍,電力輸送中斷;低溫天氣,居民用電需求猛增,負荷較大,供給不足。(任答2點,共4分)(3)對外連接其他電力網絡;更新升級抗凍線路、抗凍發(fā)電機組;制定預案,對電力設備進行除冰抗凍作業(yè);建設大規(guī)模儲能裝置。(任答2點,共4分)第13頁共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