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初中九年級化學上學期期末測試卷02(人教版)(解析版)
ID:63087 2021-11-16 1 1.00元 22頁 261.05 KB
已閱讀10 頁,剩余12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1.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2020-2021學年九年級化學上學期期末測試卷02(人教版)(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班級姓名學號分數(shù)注意事項:1.考生答題全部在答題紙上,答在本試卷上無效2.相對原子質量:H-1C-12O-16F-19Na-23Mg-24Al-27Ca-40Fe-56Zn-65一、選擇題(本題共20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40分)1.我國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下列生產(chǎn)白酒過程中,主要屬于化學変化的是(  )A.粉碎谷物B.淀粉發(fā)酵C.蒸餾取酒D.白酒裝瓶【答案】B【解析】A、粉碎谷物,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淀粉發(fā)酵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蒸餾取酒,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D、白酒裝瓶,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B。2.下列物質由原子構成的是()A.氦氣B.氧氣C.氯化鈉D.水【答案】A【解析】A、氦氣是稀有氣體中的一種,它是由氦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符合題意;B、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物質,不符合題意;C、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不符合題意;D、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不符合題意。故選A。3.下列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硫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試液后溶液變成藍色【答案】C【解析】A、硫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是實驗結論而不是實驗現(xiàn)象,故選項說法錯誤;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故選項說法錯誤;C、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故選項說法正確;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試液,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溶液變成紅色,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4.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A.硫酸鋁——AISO4B.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C.3個鐵離子:3Fe2+D.氯化鉀——KClO3【答案】B【解析】A、書寫元素符號時應注意,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字母要小寫,鋁的元素符號是Al?;瘜W式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零,硫酸鋁中鋁顯+3價,硫酸根顯-2價,因此硫酸鋁的化學式是Al2(SO4)3,選項A不正確;B、氯元素是17號元素,原子核帶正電,核中含有17個質子,核外有17個電子,核外電子根據(jù)能量高低的不同排布在三個電子層上,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上電子數(shù)分別為2、8、7,選項B正確;C、一個鐵離子帶三個單位正電荷,因此3個鐵離子為:3Fe3+,選項C不正確;D、氯化鉀的化學式是KCl,KClO3是氯酸鉀的化學式,選項D不正確。故選B。 5.下列物質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單質順序排列的是( ?。〢.84消毒液、二氧化硫、氧氣B.海水、氯酸鉀、金剛石C.冰水混合物、氧化銅、水銀D.消毒酒精、氯化鈉、鐵【答案】A【解析】A、84消毒液屬于混合物,二氧化硫屬于氧化物,氧氣屬于單質,選項A正確;B、海水屬于混合物,氯酸鉀屬于鹽,但不是氧化物,金剛石屬于單質,選項B錯誤;C、冰水混合物屬于純凈物,選項C錯誤;D、消毒酒精屬于混合物,氯化鈉屬于鹽不是氧化物,選項D錯誤。故選A。6.下圖是一種處理汽車尾氣的反應微觀示意圖,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〢.反應前后分子總數(shù)不變B.反應前后原子種類發(fā)生變化C.反應前后均為純凈物D.該反應可以減少二氧化氮的排放【答案】D【解析】A、據(jù)圖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個數(shù)發(fā)生了改變,選項錯誤;B、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選項錯誤;C、據(jù)圖可知,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含有多種分子,屬于混合物,選項錯誤;D、二氧化氮是反應物,該反應可以減少二氧化氮的排放,選項正確。故選D。7.下列有關水的說法錯誤的是()A.硬水中含有較多的Ca2+和Mg2+B.自來水廠常在水中加入適量的明礬進行消毒C.用肥皂水可以檢驗硬水和軟水 D.凈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答案】B【解析】A、含有較多的鈣鎂化合物的水是硬水,故硬水中含有較多的Ca2+和Mg2+,不符合題意;B、明礬只起到加速沉降的作用,不能消毒,故錯誤,符合題意;C、用肥皂水可以檢驗硬水和軟水,方法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水是軟水,反之是硬水,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凈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8.下列實驗操正確的是(  )A.將蒸發(fā)皿直接加熱B.取液后的膠頭滴管平放在桌面上C.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酒精燈D.將混合液倒入過濾器過濾【答案】A【解析】A、蒸發(fā)皿可以直接加熱,蒸發(fā)時,應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圖中所示操作正確。B、為防止腐蝕膠頭滴管,使用滴管的過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取液后的膠頭滴管不能平放在桌面上,圖中所示操作錯誤。C、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酒精燈,圖中所示操作錯誤。D、過濾液體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圖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圖中所示操作錯誤。故選A。9.下列對有關事實的微觀解釋,不合理的是( ?。? A.過氧化氫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種分子B.水變?yōu)樗魵鈺r體積變大--水分子體積變大C.電解水屬于化學變化--分子種類發(fā)生了改變D.水與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不同--分子構成不同【答案】B【解析】A、過氧化氫溶液是混合物,是因為溶液中含有過氧化氫分子和水分子,是由不同種分子構成的,故選項解釋正確。B、水變成水蒸氣體積變大是因為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故選項解釋錯誤。C、電解水屬于化學變化,水分子變?yōu)闅錃夥肿雍脱鯕夥肿樱肿臃N類發(fā)生了改變,故選項解釋正確。D、水與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的緣故,故選項解釋正確。故選B。10.關于下列符號或圖示的說法正確的是( ?。貽2??②Mg2+??A.①表示兩個氧原子B.由⑥可知鉻的相對原子質量為52.00gC.②和④均表示陽離子D.③和⑤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通常顯-1價【答案】D【解析】A、①表示一個氧分子;B、由⑥可知鉻的相對原子質量為52.00,單位不是g;C、④的核內(nèi)質子數(shù)小于核外電子數(shù),表示陰離子;D、③和⑤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通常顯-1價;故選D。11.燃料和能源與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〢.石油是一種清潔能源,也是一種可再生能源 B.炒菜時油鍋著火,應立即用水澆滅C.燃氣灶火焰出現(xiàn)黃色,鍋底出現(xiàn)黑色時,可增大灶具進風口D.“鉆木取火”的原理是通過摩擦生熱提高木材的著火點【答案】C【解析】A、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B、炒菜時油鍋著火不能用水澆滅;C、燃氣灶火焰出現(xiàn)黃色,鍋底出現(xiàn)黑色時,說明燃燒不充分,可增大灶具進風口,增加氧氣的量;D、“鉆木取火”的原理是通過摩擦生熱提高木材的溫度,而不是著火點。故選C。12.建立模型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確的是( ?。〢.原子結構模型B.物質分類模型C.燃燒條件模型D.空氣組成模型【答案】D【解析】A、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模型中質子不在原子核內(nèi),故錯誤;B、純凈物包括化合物和單質,模型中化合物沒包括在純凈物中,故錯誤; C、燃燒需要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并與空氣接觸,模型中可燃物專指固體是片面的,對氣體未予具體說明,故錯誤;D、按體積計算空氣由78%N2和21%O2還有1%其他成分組成,模型描述與事實相符,故正確。故選D。13.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〢.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多種B.溶液上層的密度小,下層的密度大C.長期放置不分層的液體就是溶液D.溶液一定是無色、澄清的【答案】A【解析】A、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多種,故A說法正確;B、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上層的密度與下層的密度一樣,故B錯;C、長期放置不分層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餾水不是溶液,故C錯;D、溶液可以有顏色,例如硫酸銅溶液是藍色,故D錯。故選A。14.電解水實驗如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〢.試管1中得到的氣體為O2B.產(chǎn)生氫氣與氧氣的質量比為2:1C.可用燃著的木條檢驗生成的氫氣D.該實驗可說明水由H2和O2組成【答案】C【解析】A、試管1與電源負極相連,產(chǎn)生的氣體體積多,是氫氣,故選項說法錯誤;B、產(chǎn)生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為2:1,質量比為1:8,故選項說法錯誤;C、氫氣具有可燃性,燃燒產(chǎn)生淡藍色火焰,可用燃著的木條檢驗生成的氫氣,故選項說法正確; D、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和氧氣分別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15.下列關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正確的是()A.金剛石和石墨都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質B.過量二氧化碳可導致酸雨的形成C.一氧化碳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屬氧化物【答案】D【解析】A、金剛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質,石墨質軟,故A錯誤;B、過量二氧化碳可加劇溫室效應,不能形成酸雨,故B錯誤;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著的木條能點燃一氧化碳,故C錯;D、誤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都是非金屬氧化物,故D正確。故選D。16.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一半授予弗朗西斯·阿諾德,她首次進行了酶的定向進化研究。脯氨酸(C5H9NO2)是人體合成蛋白質的十八種氨基酸之一。下列有關脯氨酸(C5H9NO2)說法正確的是A.脯氨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15gB.脯氨酸屬于氧化物C.脯氨酸的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大于氫的質量分數(shù)D.一個脯氨酸分子由5個碳元素、9個氫元素、1個氮元素和2個氧元素組成【答案】C【解析】A、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寫,故錯誤;B、該物質是由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不屬于氧化物,故錯誤;C、脯氨酸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5):(1×9)=60:9,可見其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大于氫的質量分數(shù),故正確;D、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不是由元素組成的,一個脯氨酸分子由5個碳原子、9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故錯誤。 故選C。17.氫化鎂(MgH2)固體與水可作氫動力汽車的能源提供劑,它與水反應的生成物為( ?。〢.Mg(OH)2、H2B.Mg(OH)2、O2C.Mg、H2D.MgO、O2【答案】A【解析】氫化鎂(MgH2)和水(H2O)反應,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則生成物中應該含有鎂、氫、氧三種元素。則可以排除C、D選項。根據(jù)A、B可知,氫化鎂和水生成的氫氧化鎂,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個數(shù)不變,則氫化鎂和水反應后,還應該生成氫氣。故選A。18.實驗室中區(qū)別下列各組物質,所選擇的試劑或方法錯誤的是()A.銅絲和鐵絲——觀察顏色B.稀鹽酸和蒸餾水——紫色石蕊試液C.氫氧化鈣和氯化鈉——嘗味道D.氫氧化鈉固體和硝酸銨固體——水【答案】C【解析】A、銅絲呈紫紅色,鐵絲呈銀白色,通過觀察顏色可以區(qū)別,選項A正確;B、紫色石蕊溶液遇稀鹽酸變紅,遇蒸餾水不變色,紫色石蕊試液可以區(qū)別稀鹽酸和蒸餾水,選項B正確;C、實驗室中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選項C不正確;D、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硝酸銨固體溶于水吸熱,用水可以區(qū)別氫氧化鈉固體和硝酸銨固體,選項D正確。故選C。19.一定條件下,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密閉容器中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丁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B.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分解反應C.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發(fā)生了改變D.該反應中乙、丙的質量比為3:17【答案】D【解析】A、丁的質量分數(shù)在反應前后沒有改變,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是不參與反應的物質,不符合題意;B、由圖表可知,反應前丙的質量分數(shù)為1-70%-14%-10%=6%,反應后乙的質量分數(shù)為1-42%-40%-10%=8%,反應后,甲的質量分數(shù)下降28%,乙的質量分數(shù)下降了6%,丙的質量分數(shù)上升了34%。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該反應可表示為:甲+乙→丙,該反應為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反應類型為化合反應,不符合題意;C、任何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會改變,不符合題意;D、反應中,乙的質量分數(shù)下降了6%,丙的質量分數(shù)上升了34%,兩者的質量比為3:17,符合題意。故選D。20.一定質量的Zn加入到含有Fe(NO3)2和AgNO3兩種物質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液仍為淺綠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贋V液中一定有Zn2+、Fe2+②濾液中可能有Ag+③濾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答案】B【解析】由金屬活動性順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屬可以將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將一定質量的Zn加入到Fe(NO3)2、AgNO3兩種物質的混合溶液中,鋅會先與硝酸銀反應,然后再與硝酸亞鐵反應,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液仍為淺綠色,所以溶液中的硝酸亞鐵可能被置換部分,也可能沒有被置換,所以: ①濾液中一定有Zn2+、Fe2+,說法正確;②濾液中可能有Ag+,說法正確;③濾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說法正確。故選B。二、填空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31分)21.(4分)用下列物質的序號填空。A.鐵粉B.紅磷C.氫氣D.氮氣E.氧氣(1)未來理想的燃料是_____;(2)可用于制煙幕彈的是_____;(3)食品包裝中常用作雙吸劑的是_____;(4)可用于充填燈泡的是_____?!敬鸢浮?1).C;(2).B;(3).A;(4).D。【解析】(1)氫氣燃燒的產(chǎn)物是水,無污染,發(fā)熱量高,是未來的理想燃料,故填C;(2)紅磷燃燒生成大量的白煙,可用于制煙幕彈,故填B;(3)鐵粉易與氧氣和水反應,可用于食品包裝中常用的雙吸劑,故填A;(4)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于充填燈泡,故填D。22.(6分)燃燒、能源、環(huán)境等問題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1)下圖可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請你根據(jù)圖示回答問題:①銅片上的紅磷不燃燒,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②燒杯中熱水的作用一是提供了熱量,另一方面是______。(2)天然氣是比較清潔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3)煤燃燒過程中某些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①生成物屬于________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②為了提高煤的燃燒利用率,在反應物中應増加的微粒是____(填名稱)。③煤燃燒會產(chǎn)生的空氣污染物有____(填字母)。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PM10d.PM2.5【答案】(1)①溫度沒有達到紅磷的著火點②隔絕空氣(2)CH4+2O2CO2+2H2O(3)①混合物②氧氣分子③abcd【解析】(1)①銅片上的白磷、紅磷都與空氣接觸,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故填:溫度沒有達到紅磷的著火點;②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達到著火點,這時熱水起到提供熱量的作用,銅片上的白磷燃燒,水底的白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空氣(或氧氣),這時水的作用是隔絕空氣(或氧氣),故填:隔絕空氣;(2)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CO2+2H2O(3)①由圖可知,生成物是由兩種物質混合而成,屬于混合物;②為了提高煤的燃燒利用率,可提供充足的氧氣,使煤充分燃燒,故在反應物中應増加的微粒是氧分子;③煤主要含有碳元素,還含有硫、氮、氧等元素,故煤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還會產(chǎn)生粉塵等固體顆粒物。故選abcd。23.(8分)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見的物質之一。(1)小明同學用秦淮河水樣制取蒸餾水的流程如下:①進行過濾操作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有_________________a.濾紙邊緣低于漏斗邊緣 b.液面高于濾紙邊緣c.漏斗下端尖嘴緊靠燒杯內(nèi)壁d.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輕輕攪動以加快過濾速度②利用活性炭的____性,除去水樣中的色素和異味。③取少量制得的蒸餾水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肥皂水,振蕩,可觀察到產(chǎn)生較多________。(2)若要配制110g質量分數(shù)為7%的NaCl溶液,需要質量分數(shù)為14%的NaCl溶液(密度為l.lg/ml)____ml。主要實驗步驟有:計算、量取、_____、裝瓶貼標簽。若用量筒量水時俯視讀數(shù),其余操作均正確,則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3)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①40℃時,M物質的溶解度是______。②t℃時,將40g的M、N兩種物質分別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燒中,充分攪拌結果如圖2所示,加熱到40℃結果如圖3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______(填字母)。a.圖2中甲的上層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b.乙中溶解的是Mc.t可以是介于20至40之間的任一數(shù)值d.將圖3中兩溶液降溫至20°C時,析出M的質量大于析出N的質量【答案】(1)①ac②吸附③泡沫(2)①50②混勻③大于(3)①50g②CD【解析】【詳解】(1 )①過濾時,應遵循“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即一貼:濾紙要緊貼漏斗內(nèi)壁;二低:濾紙的邊緣要稍低于漏斗的邊緣;濾液的液面要低于濾紙邊緣。三靠:燒杯嘴要靠在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層濾紙一邊;漏斗的下端尖嘴要緊靠接收濾液的接受器的內(nèi)壁。玻璃棒不能在漏斗中攪拌,以防使濾紙破損。故選ac;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故填:吸附;③通常用肥皂水來檢驗硬水和軟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軟水中泡沫較多,蒸餾水屬于軟水,故取少量制得的蒸餾水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肥皂水,振蕩,可觀察到產(chǎn)生較多泡沫;(2)設若要配制110g質量分數(shù)為7%的NaCl溶液,需要質量分數(shù)為14%的NaCl溶液的質量為x,根據(jù)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110×7%=14%x,x=55g,體積為:55g1.1g/ml=50ml;用濃溶液配制稀溶液的步驟有:計算(計算所需的溶液的體積和水的體積)、量?。咳∷枞芤汉退捏w積)、混勻(將濃溶液和水混合均勻)、裝瓶貼標簽;俯視讀數(shù),讀取數(shù)值大于實際數(shù)值,會使量取水的體積偏小,溶液質量偏小,從而溶質質量分數(shù)大于7%;(3)①由圖可知,40℃時,M的溶解度是50g;②A、圖2中甲的杯底有固體不溶物,所以上層液體是飽和溶液,不符合題意;B、讀題可知,t℃時,甲燒杯中固體形成飽和溶液,且有固體析出,乙燒杯中,固體完全溶解,所以一種物質的溶解度在t℃時大于等于40g,—種物質小于40g。所以甲對應的是N,乙對應的是M,不符合題意;C、由B可知,t大約介于20℃~40℃之間,但不是任一數(shù)值,選項錯誤,符合題意;D、冷卻到20℃時,兩種物質溶解度相同,所加溶質的質量相等,溶劑質量相等,所以析出晶體質量相同,符合題意。故選CD。24.(13分)“中國制造”“一帶一路”等基礎建設都需要用到大量鋼鐵。(1)認識鐵及其應用①從微觀角度看,鐵是由____(填化學符號)構成,其在地殼中的含量居所有元素第____位。②生鐵和鋼均是生活中常見的金屬材料,它們都屬于_____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③鐵鍋可用以烹飪,利用了鐵的_____性。很多人認為:鐵鍋炒菜過程中會有少量鐵進入人體,與胃液中的鹽酸反應,請寫出鐵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用鐵鍋炒菜能“補鐵”,這里的“鐵”指______(填“原子”“單質”或“元素”)。(2)鐵的冶煉某化學實驗小組利用下圖裝置模擬鐵的冶煉并測定某赤鐵礦石中氧化鐵的質量分數(shù)(假設赤鐵礦中雜質不參與反應)。 ①實驗開始時,先進行的操作是____(填字母)。a通入一氧化碳b加熱②實驗過程中觀察到裝置A中玻璃管內(nèi)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______。③寫出B裝置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④從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看此實驗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⑤實驗前稱量赤鐵礦石的質量為20g,通入足量一氧化碳充分反應,測得B裝置總質量增加13.2g。若不考慮實驗過程中水分帶出的影響,則裝置C的作用是________;求該赤鐵礦石中氧化鐵的質量分數(shù)______(請寫出計算過程)。(3)鐵的防護①鐵制品暴露于潮濕的空氣中,易形成鐵銹。由于鐵銹結構特點是______,故鐵制品表面的鐵銹應及時清除,用稀鹽酸適時浸泡是清除鐵銹的方法之一,鐵銹的主要成分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②家庭使用的鐵鍋防銹方法有___________。【答案】(1)①Fe(0.5分)四(或4)(0.5分)②混合物(0.5分)③導熱(0.5分)Fe+2HCl=FeCl2+H2↑置換反應(0.5分)元素(0.5分)(2)①a②紅棕色固體逐漸變?yōu)楹谏跜O2+2NaOH=Na2CO3+H2O④缺少尾氣處理裝置(合理即可)⑤防止空氣中二氧化碳進入B裝置,引起誤差80%(3)①疏松多孔Fe2O3+6HCl=2FeCl3+3H2O②保持鐵鍋表面潔凈、干燥【解析】(1)①從微觀角度看,鐵是由鐵原子構成的,原子用元素符號表示,故填:Fe;地殼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為:O、Si、Al、Fe、Ca,故鐵在地殼中的含量居所有元素第四位;②生鐵和鋼都是由鐵、碳等兩種以上物質混合而成,屬于混合物;③鐵鍋可用于烹飪,說明鐵能導熱,故這是利用了鐵的導熱性;鐵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用鐵鍋炒菜能補鐵,這里的“鐵”通常指的是鐵元素,故填:元素; (2)①實驗開始時,應先通一氧化碳,因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氣,遇明火會發(fā)生爆炸,故應先通一氧化碳,將裝置內(nèi)的空氣排盡。故選a;②赤鐵礦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鐵,呈紅棕色,CO與三氧化二鐵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鐵粉為黑色,故裝置A中玻璃管內(nèi)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紅棕色固體逐漸變?yōu)楹谏?;③氫氧化鈉能與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④一氧化碳有毒,未反應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會污染空氣,應增加尾氣處理裝置,故從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看此實驗存在的缺陷是:缺少尾氣處理裝置;⑤實驗前稱量赤鐵礦石的質量為20g,通入足量一氧化碳充分反應,測得B裝置總質量增加13.2g,一氧化碳與赤鐵礦中的三氧化二鐵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B裝置增加的質量就是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氫氧化鈉不僅能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也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故裝置C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B裝置,產(chǎn)生誤差,故填:防止空氣中二氧化碳進入B裝置,引起誤差;解:設該赤鐵礦石中氧化鐵的質量為x3CO+Fe2O32Fe+3CO2。160132x13.2g160132=x13.2gx=16.0g;Fe2O3%=16.0g20g×100%=80%(3)①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氧氣、水接觸,鐵銹的結構是疏松多孔,有利于未生銹的鐵與氧氣、水接觸,從而使鐵進一步被銹蝕,故鐵銹應及時清除,鐵銹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鐵,三氧化二鐵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從而除去鐵銹,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6HCl=2FeCl3+3H2O;②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氧氣、水接觸,防止鐵生銹,可以隔絕氧氣或水,故家庭使用的鐵鍋防銹方法有:保持鐵鍋表面潔凈、干燥,刷食用油等。三、實驗題(本題包括1小題,共8分)25.(8分)同學們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氣體的制備實驗(A~F為裝置編號) (1)用C裝置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化學方程式為_____,其中二氧化錳起_____作用;收集氧氣可以選擇_____(填裝置編號)。(2)實驗室制取CO2通常選擇下列藥品中的_____(填藥品序號)。A.稀鹽酸B.熟石灰C.塊狀石灰石D.稀硫酸檢驗CO2氣體時用澄清石灰水,其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表示為_____。(3)常溫下,可用固體硫化亞鐵(FeS)和稀硫酸反應制取硫化氫(H2S)氣體,硫化氫是一種有毒的氣體。若要控制反應速率并得到平穩(wěn)的氣流,可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填裝置編號),收集裝置可選用如圖裝置,硫化氫氣體從_____端導入(填“a”或“b”)。(4)制取氣體前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若按F圖所示操作,結果在導管口未看到氣泡,其可能原因與下列因素無關的是_____(填序號)A.將燒杯換成水槽B.先將導管伸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試管壁C.將水換成冰水D.先用手捂住試管壁,再將導管另一端插入水中【答案】(1)2H2O22H2O+O2↑催化E(2)ACCa(OH)2+CO2=CaCO3↓+H2O(3)Ca(4)AB 【解析】(1)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二氧化錳做催化劑起到催化作用,氧氣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D裝置導氣管未到集氣瓶底部裝置錯誤,故用裝置E收集氧氣。(2)實驗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鑒別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3)常溫下,用固體硫化亞鐵(FeS)和稀硫酸反應制取硫化氫(H2S)氣體,若要控制反應速率并得到平穩(wěn)的氣流,可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C,硫化氫密度大于空氣密度,故收集硫化氫氣體從a端導入。(4)A項,將燒杯換成水槽與檢查裝置氣密性無關,故a項符合題意。B項,先將導管伸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試管壁,屬于正確操作,與導管口未看到氣泡無關,故b項符合題意。C項,水溫變低,氣體遇冷,內(nèi)外氣體壓強差減小,從而導致導管口沒有氣泡冒出,故c項不符合題意。D項,先用手捂住試管壁,再將導管另一端插入水中,將會導致試管內(nèi)氣體提前逸出,試管內(nèi)外壓強變化不大,導管口沒有氣泡冒出,故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B。四、推斷題(本題包括1小題,共4分)26.如圖是初化學中常見的六種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其中A、B兩種物質的組成元素相同,C是密度最小的氣體,固體D在氣體F中燃燒時火星四射并生成E,圖中“→”表示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或生成物已略去。(1)物質C的化學式:_____;物質E的化學式:_____。(2)工業(yè)上通過化學反應從含D元素的礦物中獲取D的主要設備是_____。(3)D→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答案】(1).H2(2).Fe3O4(3).高爐(4).Zn+H2SO4=ZnSO4+H2↑【解析】初化學中常見的六種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其中A、B兩種物質的組成元素相同,C是密度最小的氣體,所以C是氫氣,A生成的B會生成氫氣,所以A是過氧化氫溶液,B是水,固體D在氣體F中燃燒時火星四射并生成E,鐵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鐵,所以D是鐵,F(xiàn)是氧氣,E是四氧化三鐵。 (1)由分析可知,C為氫氣,其化學式是H2,故填H2;物質E為四氧化三鐵,其化學式是Fe3O4,故填Fe3O4。(2)工業(yè)上通過化學反應從含D(鐵)元素的礦物中獲取D的主要設備是高爐,故填高爐。(3)D→C反應是鋅粒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Zn+H2SO4=ZnSO4+H2↑。五、探究題(本題包括1小題,每空1分,共9分)27.(9分)某學習小組同學在用高錳酸鉀做實驗時不慎沾到手上,導致皮膚變成了棕褐色,老師提供草酸溶液給同學洗手,棕褐色立刻消失。同學對草酸產(chǎn)生了興趣,經(jīng)請教老師獲知,草酸(H2C2O4)在通常狀況下為固體,是一種易溶于水的酸,廣泛存在于植物源食品中。草酸固體在濃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受熱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小組同學對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的種類進行了如下探究?!咎岢鰡栴}】生成物中有哪幾種碳的氧化物?【進行猜想】猜想1:只有CO:猜想2:只有CO2;猜想3:同時含有CO和CO2。【查閱資料】氧化碳不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濃硫酸有吸水性?!緦嶒炋骄俊客瑢W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1)實驗時,當觀察到裝置A中的現(xiàn)象為_____,說明草酸的分解產(chǎn)物中有CO2氣體存在。(2)為了實驗安全,在實驗開始應先通一會兒氣體,再_____;實驗完應該待玻璃管冷卻后再停通入氣體,目的是為了_____。實驗過程中,觀察到C中現(xiàn)象是_____,由此得出草酸分解產(chǎn)物有CO氣體有在;同學甲認為,這時也可以根據(jù)D中清石灰水變渾濁了,而得出草酸分解產(chǎn)物中含有CO氣體的結論,同學們經(jīng)討論后認為甲的判斷不正確,理由是_____。【實驗結論】(3)通過實驗,可得到的結論是猜想3正確。請寫出草酸在濃酸的催化下,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締栴}討論】 (4)裝置B的作用是_____。裝置D的作用是_____(答一條即可)。(5)草酸與高錳酸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H2C2O4+2KMnO4=K2CO3+2MnO2+3H2O+5CO2↑;又知在化學反應中,有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物為還原劑,有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物為氧化劑,則此反應中的氧化劑是_____?!敬鸢浮浚?)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點燃酒精噴燈防止高溫的鐵被重新氧化紅色粉末逐漸變成黑色澄清石灰水中氫氧化鈣的溶解度較小,除去二氧化碳不徹底(3)H2C2O4CO2↑+CO↑+H2O↑(4)干燥二氧化碳氣體檢驗有二氧化碳生成,收集一氧化碳(5)高錳酸鉀【解析】(1)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所以實驗時,當觀察到裝置A中的現(xiàn)象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草酸的分解產(chǎn)物中有CO2氣體存在,故填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一氧化碳和空氣的混合氣點燃可能發(fā)生爆炸,所以為了實驗安全,在實驗開始應先通一會兒氣體,再點燃酒精噴燈,故填點燃酒精噴燈;實驗完成后應該待玻璃管冷卻后再停通入氣體,目的是為了:防止高溫的鐵被重新氧化,故填防止高溫的鐵重新被氧化;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所以實驗過程中,觀察到C中現(xiàn)象是:紅色粉末逐漸變成黑色,所以得出草酸分解產(chǎn)物中含有CO氣體的結論,故填紅色粉末逐漸變成黑色;同學們經(jīng)討論后認為甲的判斷不正確,理由是:澄清石灰水中氫氧化鈣的溶解度較小,除去二氧化碳不徹底,故填澄清石灰水中氫氧化鈣的溶解度較小,除去二氧化碳不徹底;(3)草酸在濃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加熱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H2C2O4CO2↑+CO↑+H2O↑。(4)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氣體中的水分,干燥氣體,故填干燥二氧化碳氣體;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一氧化碳難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裝置D的作用是檢驗有二氧化碳生成,收集一氧化碳,故填檢驗有二氧化碳生成,收集一氧化碳。(5 )在化學反應中,有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物為還原劑,有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物為氧化劑,高錳酸鉀中錳元素的化合價是+6,二氧化錳中錳元素的化合價是+4,所以此反應中的氧化劑是高錳酸鉀,故填高錳酸鉀。六、計算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8分)28.(3分)屠呦呦因創(chuàng)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獎。青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82,每個分子由15個碳原子、5個氧原子和n個氫原子構成。請計算:(1)n為________________。(2)28.2g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質量為_________________g?!敬鸢浮浚?)22(2)8【解析】(1)青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82,每個分子由15個碳原子、5個氧原子和n個氫原子構成,則12×15+16×5+1×n=282,n=22(2)28.2g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質量為:28.2g×5×16282×100%=8g。29.(5分)有一份銅鋅合金粉末樣品(設只含銅、鋅),為認識其組成等,某學習小組進行了以下探究,請參與并完成有關計算:(1)取樣品20g和足量稀硫酸充分混合,待反應完全后過濾,將濾渣洗滌,干燥后稱得其質量為13.5g。該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shù)為 。(2)再取三份不同質量的樣品,分別加入到三份100g相同濃度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應后,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實驗序號①②③樣品的質量/g102030生成氣體的質量/g0.10.20.25試計算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01%)?!敬鸢浮拷猓海?)由于剩余的是銅,所以該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shù)為13.5g20g×100%=67.5%(2)設硫酸質量為x。Zn+H2SO4=ZnSO4+H2↑982x0.25g 982=x0.25gx=12.25g硫酸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2.25g100g×100%=12.25%答:硫酸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2.25%。
同類資料
更多
2020-2021學年初中九年級化學上學期期末測試卷02(人教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