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語文專題復習:古詩鑒賞 專項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
ID:65956 2021-11-24 1 9.99元 52頁 102.28 KB
已閱讀10 頁,剩余42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9.99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2022年中考語文專題復習:古詩鑒賞專項練習題匯編精選2021年江蘇省中考真題分類匯編(2021·江蘇蘇州·中考真題)下面是著名詩人聶紺弩先生讀《水滸傳》后寫的一首詩,根據要求完成相關題目。董超薛霸聶紺弩解罷林沖又解盧,英雄天下盡歸吾。誰家旅店無開水,何處山林不野豬?魯達感悲齊幸免,燕青義憤乃駢誅。佶京俅貫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1.概括第二聯(lián)涉及的故事情節(jié),并根據此聯(lián)簡析詩人對“林、盧”所處社會的認識。2.尾聯(lián)中“佶京俅貫”和“超霸二公”代表了封建社會中的哪兩類人?(2021·江蘇鹽城·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各題。瓜洲渡王士禛昨上京江北固樓,微茫風日見瓜洲。層層遠樹浮青薺①,葉葉輕帆起白鷗。(注釋)①薺:薺菜。3.詩歌一、二兩句寫詩人登樓眺望,視線由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推移。4.請從煉字角度賞析詩歌三、四兩句。(2021·江蘇淮安·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詞,完成各題。第18頁共52頁 漁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5.明代的瞿佑在《歸田詩話》中說:“予久羈關外,每誦此詞,風景宛然在目,未嘗不為之慨嘆也?!痹~中,“宛然在目”的風景有怎樣的特點?6.“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一句中蘊含了哪些情感?(2021·江蘇南通·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與趙菖①茶宴(唐)錢起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②醉流霞③。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注釋)①趙莒:錢起的朋友。②羽客:道士。③流霞:傳說中天上神仙的飲料。7.結合詩句,說說詩人茶宴時的環(huán)境有什么特點。8.這首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9.(2021·江蘇無錫·中考真題)詩詞鑒賞。登賞心亭陸游蜀棧秦關歲月遒,今年乘興卻東游。第18頁共52頁 全家穩(wěn)下黃牛峽,半醉來尋白鷺洲。黯黯江云瓜步雨,蕭蕭木葉石城秋。孤臣老抱憂時意,欲請遷都涕已流。(注釋)此詩寫于陸游奉詔回臨安路上,經建康登亭有感而作。作者曾建議遷都至建康,有利于抗金,但朝廷置之不理。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第一首詩的感情脈絡,由首聯(lián)的“________”字引出,到尾聯(lián)的“________”字收束;中間寫景,主要渲染秋天________的氛圍。(2)第一首詩的尾聯(lián)與第二首詞,表達的情感有哪些共通之處?(2021·江蘇泰州·中考真題)閱讀張琰①的《出塞曲》,完成小題。腰間插雄劍,中夜②龍虎吼。平明登前途,萬里□□□。男兒當野死,豈為印如斗③。忠誠表壯節(jié),燦爛千古后。(注)①張琰,南宋廣陵人。②中夜:半夜。③印如斗:斗大的印章,喻高官厚祿。10.請將“首”“不”“回”三個字按恰當順序填入頷聯(lián)空格中。11.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生命價值觀?(2021·江蘇鎮(zhèn)江·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第18頁共52頁 梅嶺三章(一)陳毅斷頭今日意如何?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別云間夏完淳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xiāng)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12.從《梅嶺三章》“________________”和《別云間》“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這兩首詩均屬絕命詩。(各填一句詩)13.《梅嶺三章》中,“百戰(zhàn)多”寫戰(zhàn)斗之頻繁,“旌旗十萬”言犧牲之巨大,表現斗爭歷程之艱難。那么,《別云間》一詩又是怎樣表現斗爭歷程之艱難的?請結合首聯(lián)分析。14.兩首詩,一首想象人去陰間,一首想象魂歸人間。請結合“去”“來”的目的,說說兩位詩人表達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2021·江蘇徐州·中考真題)閱讀古代詩歌,完成下面小題。中秋月①蘇軾暮云收盡溢清寒②,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注:①該詩是蘇軾任職徐州時與其弟蘇轍中秋相聚所作。②清寒:這里指月光清亮。第18頁共52頁 15.簡要賞析“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這兩句詩。16.詩的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2021·江蘇宿遷·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各小題。小園(其一)①陸游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柘②陰陰一徑斜。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注]①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陸游在浙江山陰三山居住時,寫的一首田園詩。②柘(zhè):樹名,其葉可養(yǎng)蠶。17.這首詩前兩句通過寫“煙草”“___________”“斜徑”等景物,營造一種______的氛圍。18.“臥讀陶詩未終卷“中“臥”字歷來為人稱道,請簡要賞析其妙處。19.請你從下面兩個選項中選擇。項填入尾句□□處(填序號),并說出理由。A.捉蝦B.鋤瓜你的選擇是(_____),理由:(2021·江蘇蘇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中宵①杜甫西閣百尋馀,中宵步綺疏。飛星過水白,落月動沙虛。擇木知幽鳥,潛波想巨魚。親朋滿天地,兵甲少來書。第18頁共52頁 (注)①此詩是大歷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作。中宵,半夜。②綺疏,指雕花的窗戶。2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西閣百尋余”,“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這一句與“飛來山上千尋塔”一樣,是以夸張手法寫建筑物之高B.“中宵步綺疏”寫詩人被壯麗景色吸引而無心入睡,直至半夜還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詩人寓居他鄉(xiāng)時難得的歡愉之情。C.“飛星過水白”寫詩人看見一道白影從水掠過,其中“飛”“白”兩字從速度、顏色的角度描寫了流星經過時的情景。D.詩歌第三聯(lián),詩人以“幽鳥、巨魚”尋求安居之地來暗示自己沒有理想的環(huán)境可供棲身,委婉表達了他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21.詩歌最后一聯(lián)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在你讀過的杜甫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兩句意思和它相近。(2021·江蘇揚州·中考真題)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宋]辛棄疾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注]這首詞為辛棄疾賦閑隱居江西上饒一帶時所作,22.簡要概括“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渲染了什么氣氛。23.下片采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請賞析。24.(2021·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閱讀岑參的兩首詩歌,完成賞析任務。(甲)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乙)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參岑參第18頁共52頁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兩三家。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知背景)甲詩略。乙詩:天寶元年(742)春,作者游梁園。這首懷古詩寫于游園之后。(析場景)甲詩前兩句寫出重陽之際,流落在外的詩人內心愁苦,勉強去登高賞菊,卻無人送酒,無人相伴。(繪畫面)乙詩前兩句(賞寫法)甲詩后兩句乙詩后兩句2021年江蘇中考模擬卷分類匯編(2021·江蘇·蘇州市彩香實驗中學一模)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臨江仙·高詠楚詞酬①午日陳與義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②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③。(注釋)①酬:指過、對付、打發(fā),這里有度過之意。②戎葵:即蜀葵,夏日開花,花開五色,似木槿,有向陽特性。③湘中,湘江水中。1.古人有“酹酒”習俗,即以酒澆地,祭奠先人。詩人“試澆橋下水”的舉動是要祭奠哪位先人?2.“戎葵凝笑墻東”一句賦予了“戎葵”人的情感。結合“戎葵”的特性,聯(lián)系語境,發(fā)揮想象,寫出花與人的對話。3.結合詩句內容,探究詩人的多種情感。(2021·江蘇南通·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與夏十二登岳陽樓①第18頁共52頁 [唐]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②,天上接行杯③。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④。(注)①此詩當是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時登岳陽樓而作。②連下榻:為賓客設榻留住。③行杯:謂傳杯而飲。④回:回蕩,擺動。4.“樓觀岳陽盡”一句中的“盡”字用得好,請說出其中的妙處。5.同是寫岳陽樓,李白的這首詩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抒發(fā)了怎樣不同的情懷?(2021·江蘇南通·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①王安石天末海門橫北固②,煙中沙岸似西興③。已無船舫猶聞笛,遠有樓臺只見燈。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風吹水雪崩騰。飄然欲作乘桴④計,一到扶桑⑤恨未能。(注釋)①這首詩是王安石早期的作品。次韻:猶言步韻,依原詩韻腳而作。平甫:王安石的長弟。金山:金山寺,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西北。②天末:猶言天邊。海門:大海的門戶。北固:北固山,在鎮(zhèn)江東北。③西興:浙江杭州蕭山西興鎮(zhèn)。④乘桴:乘小筏。⑤扶桑:古代神話中海外的大樹,據說太陽從這里出來。6.這首律詩描寫金山寺夜景生動而別致,請從修辭角度品析詩歌頸聯(lián)的妙處。7.詩歌尾聯(lián)抒發(fā)的情感與蘇軾《水調歌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第18頁共52頁 8.(2021·江蘇·無錫市南長實驗中學二模)閱讀上面的一首詞,回答問題。鷓鴣天石門道中(南宋)辛棄疾山上飛泉萬斛珠。懸崖千丈落鼪鼯①。已通樵逕行還礙,似有人聲聽卻無。閑略彴②,遠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廬。莫嫌杖屨頻來往,此地偏宜著老夫。(注釋)①鼪(shēng):俗稱黃鼠狼。鼯(wú):俗稱飛鼠。②略彴(zhuó):小橋。(1)請賞析首句“山上飛泉萬斛珠”的妙處?(2)本詩最后一句“莫嫌杖屨頻來往,此地偏宜著老夫”與《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抒情方式是否相同?抒發(fā)的情感是否相同?請簡要分析作答。(2021·江蘇·南通市通州區(qū)育才中學二模)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送紫巖張先生①北伐(南宋)岳飛號令風霆②迅,天聲③動北陬④。長驅渡河洛⑤,直搗向燕幽。馬蹀⑥夭閼氏⑦血,旗裊可汗頭。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注)①紫巖張先生;指抗金名將張浚。②風霆;疾風暴雷。形容迅速,雷厲風行。③天聲:指宋軍的聲威。④北陬:大地的每個角落。⑤河洛;泛指金人占領的土地。⑥蹀:踏。⑦閼氏:代指金統(tǒng)治者。9.詩歌頷聯(lián)中加點的“長驅”和“直搗”有什么表達效果?10.下面兩句詩都運用了想象,各表達了什么情感?(甲)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岳飛《送紫巖張先生北伐》)(乙)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夏完淳《別云間》)第18頁共52頁 (2021·江蘇·蘇州市立達中學校二模)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各題。聞武均州①報已復西京目陸游白發(fā)將軍亦壯哉,西京昨夜捷書來。胡兒②敢作千年計,天意寧知一日回③。列圣④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⑤疾風雷。懸知寒食朝陵使⑥,驛路梨花處處開。(注釋)①武均州:武巨,即下文的白發(fā)將軍。當時武巨任果州團練使,知均州,兼管內安撫使,節(jié)度忠義軍。②胡兒:指金人。③天意:指冥冥中上天的意向?;兀夯匦霓D意。指上天又決定幫助趙宋王朝。④列圣。宋王朝已故到代皇帝。⑤赦令:大赦天下的詔令。⑥懸知:預測,推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11.根據你的知識積累,詩歌中的“西京”應該是指今天的()A.河南開封B.河北大名C.河南洛陽D.河南商丘12.賞析詩歌頸聯(lián)的寫法。13.小立同學讀到這首詩后,興奮地對你說:“原來課文《驛路梨花》(彭荊風)就引用了詩歌的最后一句?。∵@個引用感覺很好,但又說不出它的好處來?!闭埬憬Y合上面陸游的詩和課文《驛路梨花》的相關內容,向小立說說彭荊風引用陸游詩句的妙處或者是失當之處。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保ㄅ砬G風《驛路梨花》)(2021·江蘇·蘇州市金閶實驗中學校二模)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陽關引寇準塞草煙光闊,渭水①波聲咽。春朝雨霽②輕塵歌。征鞍③發(fā)。指青青④楊柳,又是輕攀折。動黯然⑤第18頁共52頁 ,知有后會甚時節(jié)。更盡一杯酒,歌一闋。嘆人生,最難歡聚易離別。且莫辭沉醉,聽取陽關徹。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注釋)①渭水:即渭河。②霽:雨停。輕塵:即塵土。③征鞍:旅人遠行所乘之馬。④“指青青”兩句;即折柳相送。⑤黯然:心神沮喪容色慘郁之狀。14.請從寫景的角度賞析“塞草煙光闊,渭水波聲咽”。15.有評論家說:“這首詞在選取意象表達情感上有多處與其他詩人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請你從學過的詩歌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并分析。(選擇一處分析即可)(2021·江蘇·蘇州中學二模)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拙政園圖詠·若墅堂①明·文徵明會心何必在郊坰②,近圃分明見遠情。流水斷橋春草色,槿籬③茅屋午雞聲。絕憐④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不負昔賢⑤高隱地,手攜書卷課童耕。(注釋)①明代拙政園初建時的主要景點之一,原為陸龜蒙故宅。②會心:領悟。郊坰(jiǒng):郊野。③槿籬;木槿籬笆。④憐:憐惜、喜愛。⑤昔賢:指陸龜蒙。16.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近圃分明見遠情”一句中“近”與“遠”相對,點出了若墅堂近中見遠的最物特色,將景與情融于一體,意趣悠遠。B.頷聯(lián)中的流水、斷橋、一片綠色的春草,以及籬笆、茅屋、午間雄雞的啼叫,表明拙政園雖身居喧囂的市城,但充滿著山野樂趣。C.詩人用獨特的視角、濃重的筆墨,應實相濟,動靜結合,細致入微地描繪出若墅堂外一幅寂靜幽清的圖畫,令人神往。D.拙政園址原為晚唐隱逸詩人陸龜蒙之宅,尾聯(lián)發(fā)“不負昔賢”陸龜蒙高隱地之感慨,表現出退隱歸閑生活的愜意。17.詩的頸聯(lián)化用了陶潛“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暄”的詩意,請簡要分析其表達作用。第18頁共52頁 (2021·江蘇·蘇州市振華中學校二模)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踏莎行①秦觀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②,魚傳尺素③,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注)①本詞大約寫于紹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因黨爭被貶初抵郴州,寄居旅舍之時。②③“梅花”“尺素”代指遠方的問訊。18.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A.上闋中,“霧失樓臺,月迷津渡”的“迷”“失”二字,不僅描畫出月色暮靄的凄婉迷茫,也寫出了詞人的失意惆悵。B.上闋中,在“孤館、春寒、杜鵑、斜陽”前用“可堪”去面對,表現了詞人雖身處逆境卻矢志不渝的堅毅。C.下闋中,借“驛寄梅花,魚傳尺素”,表達了詞人在被貶途中收到來自遠方的問訊時,感到了些許慰藉。D.下闋中,“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寄托了詞人對郴江自由奔流的羨慕之情。19.請賞析詞中的畫線句。20.詞人慨嘆“砌成此恨無重數”,請結合全詞,分析詞中包含哪些“恨”?(2021·江蘇·景山中學一模)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各題。鷓鴣天辛棄疾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壯歲旌旗擁萬夫,錦檐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①銀胡簶②,漢箭朝飛金仆姑③。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注釋)①夜娖(chuò):夜里握著。娖:整理。②銀胡簶(lù):銀色或鑲銀的箭袋。③金仆姑:箭名。21.詞的上片和下片分別寫什么內容?請簡要概括。第18頁共52頁 22.請簡要分析下片詞中“追往事,嘆今吾”的作用。(2021·江蘇句容·一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葛溪驛①(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②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注)①宋仁宗皇祜二年(公元1050年),兩浙路大饑荒,饑民流移,道有餓殍,詩人從故鄉(xiāng)江西臨川赴杭州,途經弋陽葛溪驛正患病,身體虛弱時寫下此詩。②漏:古代計時的儀器。23.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首聯(lián)所展現的畫面。24.詩人的心緒主要表現在“亂”字上,結合全詩說說詩人為何心亂?(2021·江蘇亭湖·一模)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①。(注)①樓蘭:這里泛指侵擾西北的敵人。25.折柳在詩中有哪兩重含義?第18頁共52頁 26.詩的開頭寫五月寒,結尾則寫斬樓蘭,這樣寫有什么用意?27.(2021·江蘇宿城·一模)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夜歸鹿門歌孟浩然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①。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②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注]①鹿門,山名,在襄陽。②龐公指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1)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前兩句詩所呈現的圖景。(2)請賞析“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中“忽”的妙處。(3)對于這首詩的理解分析,下列錯誤的一項是()A.巖扉松徑與前句棲隱處相照應,是表現隱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場景。B.人向江村,余歸鹿門,這樣的比照暗含著詩人隱逸的志趣。C.詩歌開篇兩句寫渡頭的喧鬧,是為了反襯鹿門山中的幽靜和詩人內心的孤獨。D.詩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塑造了一個孤高的隱者形象。(2021·江蘇江都·二模)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江村①[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注釋]①江:指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稱浣花溪。詩人經過四年的流亡生活,來到此地。28.“清江一曲抱村流”一句有何妙處?請做簡要分析。第18頁共52頁 29.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30.(2021·江蘇廣陵·二模)有寄(宋)蘇軾為向東坡①傳語,人在玉堂②深處。別后③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注:①東坡:指貶謫黃州時的舊居以及鄰人。②玉堂:指翰林苑。寫作此詞時,蘇軾在翰林院任職。③別后:指蘇軾于元豐七年離開黃州。(1)根據你所積累的詞的知識判斷,這首詞的詞牌名應是()A.浣溪沙B.相見歡C.卜算子D.如夢令(2)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1.(2021·江蘇儀征·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小題。峽口送友人①[唐]司空曙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跍I沾巾。來時萬里同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①峽口:兩山夾水的地方,這里指西陵峽口,為長江出蜀的險隘。②去?。褐缸叩娜撕土舻娜恕#?)“峽口花飛欲盡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三、四句簡要分析。第18頁共52頁 (2021·江蘇興化·二模)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題目。蘇武廟溫庭筠蘇武①魂銷漢使前,古祠②高樹兩茫然。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厝諛桥_非甲帳③,去時冠劍是丁年④甲。茂陵⑤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⑥。[注]①蘇武:西漢大臣,漢武帝時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堅貞不屈,漢昭帝時始被迎歸。②古祠:指蘇武廟。茫然:渺然久遠之意。③非甲帳:意指漢武帝已死。④丁年:壯年。⑤茂陵:漢武帝陵。蘇武歸漢時武帝已死,此借指漢武帝。⑥逝川:比喻逝去的時間,這里指往事。32.第二聯(lián)描寫了胡地獨特的風景,請問有什么作用。33.“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中的“哭”和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中的“涕”都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請分別體會其妙處。34.(2021·江蘇江都·二模)詩歌閱讀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①(唐)韋應物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ㄗⅲ贀P子:指揚子津,在長江北岸。元大:未詳何人。校書:官名。唐代的校書郎,掌管校書籍。(1)“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被認為是“含蓄不盡,愈見情深”的佳句,請簡要賞析。(2)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第18頁共52頁 35.(2021·江蘇江陰·三模)書憤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注:(1)樓船,指采石之戰(zhàn)中宋軍使用的車船,車船在宋代盛極一時。因這種戰(zhàn)船高大有樓,故把它稱之為樓船。(2)瓜洲,在今江蘇邢江南長江邊,與鎮(zhèn)江隔江相對,是當時的江防要地。(3)塞上長城,比喻能守邊的將領?!赌鲜贰ぬ吹罎鷤鳌份d,宋文帝要殺大將檀道濟,檀臨刑前怒叱道:“乃壞汝萬里長城!”閱讀上面詩歌,回答下列問題。(1)詩歌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舉一例分析。(2)結合詩句分析詩人在詩歌中表現了哪些情感?36.(2021·江蘇姜堰·二模)閱讀沈與求①的詩歌《舟過荻塘》,完成小題。野航春入荻芽塘,遠意相傳接渺茫。落日一篙桃葉浪②,熏風③十里藕花香。河回遽失青山曲,菱老難容碧草芳。村北村南歌自答,懸知歲事④到金穰⑤。[注釋]①沈與求,宋代大臣,曾向高宗建議遷都,“以圖恢復”,結果被逐出朝廷,派往地方,后來與朝廷官員意見不合,一度被迫去職。②桃葉浪,指落日余暉映照下的波浪。③熏風,和暖的南風,多指夏風。④歲事,農事。⑤金穰,指豐收之年。(1)請從寫景的角度賞析頷聯(lián)的妙處。(2)這首詩尾聯(lián)蘊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第18頁共52頁 第18頁共52頁 2022年中考語文專題復習:古詩鑒賞專項練習題匯編解析版精選2021年江蘇省中考真題分類匯編(2021·江蘇蘇州·中考真題)下面是著名詩人聶紺弩先生讀《水滸傳》后寫的一首詩,根據要求完成相關題目。董超薛霸聶紺弩解罷林沖又解盧,英雄天下盡歸吾。誰家旅店無開水,何處山林不野豬?魯達感悲齊幸免,燕青義憤乃駢誅。佶京俅貫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1.概括第二聯(lián)涉及的故事情節(jié),并根據此聯(lián)簡析詩人對“林、盧”所處社會的認識。2.尾聯(lián)中“佶京俅貫”和“超霸二公”代表了封建社會中的哪兩類人?【答案】1.董超、薛霸受人指使,用相同的方法加害林沖、盧俊義:先在旅店用開水燙傷兩人的腳,后在山林動手想結果兩人性命。當時社會黑暗險惡,到處都可以成為害人的地方。2.統(tǒng)治者;奴才、幫兇?!痉治觥?.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結合《水滸傳》的內容分析即可?!罢l家旅店無開水,何處山林不野豬”的意思是“他們用開水燙林沖的腳,野豬林里差點殺了林沖,而在那個時代這樣的旅店、樹林到處都是”。寫出了當時社會黑暗險惡,到處都可以成為害人的地方2.本題考查對人物的認識。在理解的基礎上分析。“佶京俅貫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的意思是“在宋徽宗趙佶以及大奸臣蔡京、高俅、童貫的江山里,這樣作惡的小吏,是少不了的”。這兩個惡吏在《水滸傳》中特別有象征意義,他們押解過梁山第一個重要人物林沖,又押解了最后一個重要人物盧俊義,也就是說,無論軍官林沖還是員外盧俊義,都是朝廷逼迫當強盜的。而在此歷程中,小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據此分析,“佶京俅貫”是統(tǒng)治者;“超霸二公”是奴才、幫兇。(2021·江蘇鹽城·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各題。第52頁共52頁 瓜洲渡王士禛昨上京江北固樓,微茫風日見瓜洲。層層遠樹浮青薺①,葉葉輕帆起白鷗。(注釋)①薺:薺菜。3.詩歌一、二兩句寫詩人登樓眺望,視線由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推移。4.請從煉字角度賞析詩歌三、四兩句?!敬鸢浮?.近景北固樓遠景瓜洲4.示例:“浮”“起”二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遠景層層的樹木如同漂浮的薺菜,江面上航行的帆船如同飛翔的白鷗,表達出詩人對眼前景色的喜愛之情,同時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淡泊?!痉治觥?.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詩歌第一句“昨上京江北固樓”寫登上北固樓,這是詩人觀景的立足點,是近景;第二句“微茫風日見瓜洲”是詩人登樓所見的瓜洲全景,是遠景。4.本題考查賞析詩句中的重點詞語。注意題干要求“從煉字角度”并結合三、四句詩賞析?!皩訉舆h樹浮青薺,葉葉輕帆起白鷗”意思是:一層層樹木像只有幾寸高的青青的薺菜一樣,浮在天際,而江中的一只只小船,正在揚起輕帆,像白鷗一樣在水上翔游。這是詩人登樓所見的瓜洲全景。從煉字角度賞析的話,可以選擇疊詞,上句的“層層”,下句的“葉葉”,分別描繪出遠觀之下景物的特點,“層層”寫出樹木的茂密且層次錯落,“葉葉”寫出帆船的多而輕盈。站在北固樓遠眺,這是一幅多么開闊宏大而又空明淡遠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對眼前景色的喜愛之情,同時也能表達詩人內心的淡泊。(2021·江蘇淮安·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詞,完成各題。漁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5.明代的瞿佑在《歸田詩話》中說:“予久羈關外,每誦此詞,風景宛然在目,未嘗不為之慨嘆也?!痹~中,“宛然在目”的風景有怎樣的特點?6.“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一句中蘊含了哪些情感?第52頁共52頁 【答案】5.寥廓荒僻、蕭瑟悲涼。6.抒發(fā)了詞人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表現了將士們對戰(zhàn)爭的厭惡和無奈,以及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心情?!痉治觥?.本題考查概括景物特點。作答此題,要抓住詞句中的意象進行分析。“四面邊聲連角起”,軍中的號角聲響起,形成了濃厚的悲涼氣氛;“長煙落日”,寫出塞外的壯闊風光,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氣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長煙、落日,這是所見;邊聲、號角聲,這是所聞。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是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景色。從“邊聲“角起”“落日”“孤城”可見荒僻、凄涼、蕭瑟,從“千嶂里“長煙”可見寥廓。6.本題考查詞句蘊含的情感。注意題干關鍵詞“哪些”,表明蘊含多種情感。“人不寐”,人難以入睡,表明徹夜未眠,原因是什么呢?聯(lián)系上文“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zhàn)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由詞句可知,表達了詞人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將軍白發(fā)征夫淚”,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頭發(fā),只好默默地流淚。白發(fā)未歸,是因為戰(zhàn)爭,與家人久別,一定有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也暗含對戰(zhàn)爭的厭惡和無奈。(2021·江蘇南通·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與趙菖①茶宴(唐)錢起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②醉流霞③。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注釋)①趙莒:錢起的朋友。②羽客:道士。③流霞:傳說中天上神仙的飲料。7.結合詩句,說說詩人茶宴時的環(huán)境有什么特點。8.這首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答案】7.翠竹林下,蟬鳴聲中,夕陽西下,呈現出幽靜清雅的特點。第52頁共52頁 8.體現了詩人試圖在自然山水的幽靜清雅中拂去心靈的塵土,舍棄一切塵世的浮華,與清風明月、浮云流水、靜野幽林相伴,求得心靈的凈化與升華?!窘馕觥?.此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時,須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竹下”“蟬聲”“影斜”得出答案。示例:在翠竹的遮蔽下,聆聽“吱吱”的蟬鳴聲,太陽漸漸西斜,營造出清新雅致幽靜的環(huán)境。8.此題考查對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及創(chuàng)作情感的分析。詩里描繪的是一幅雅境啜茗圖,除了竹林、夕陽外,詩人還以蟬為意象,蟬與竹都是古人用以象征峻清高志的意象之一,這樣,使全詩所烘托的閑雅志趣愈加強烈;“塵心洗盡興難盡”中“塵心”指的是心為世俗事務所牽累,可見詩人想擺脫塵世間的一切煩惱,求得心靈的凈化,表現作者遠離世俗事務之擾,享受內心的清靜,大有“劉禹錫獨居陋室之感”。9.(2021·江蘇無錫·中考真題)詩詞鑒賞。登賞心亭陸游蜀棧秦關歲月遒,今年乘興卻東游。全家穩(wěn)下黃牛峽,半醉來尋白鷺洲。黯黯江云瓜步雨,蕭蕭木葉石城秋。孤臣老抱憂時意,欲請遷都涕已流。(注釋)此詩寫于陸游奉詔回臨安路上,經建康登亭有感而作。作者曾建議遷都至建康,有利于抗金,但朝廷置之不理。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第一首詩的感情脈絡,由首聯(lián)的“________”字引出,到尾聯(lián)的“________”字收束;中間寫景,主要渲染秋天________的氛圍。(2)第一首詩的尾聯(lián)與第二首詞,表達的情感有哪些共通之處?【答案】(1)興憂肅殺凄涼(2)猶憶當年忠勇,然而英雄遲暮,壯志難酬?!窘馕觥浚?)考查梳理詩歌的感情脈絡及環(huán)境描寫。第52頁共52頁 第一空根據“蜀棧秦關歲月遒,今年乘興卻東游(八年陜川生涯匆匆過了,順流而東我的興致特好)”得出有關情感的字為:興;第二空根據“孤臣老抱憂時意,欲請遷都涕已流(心中無限憂時意,欲語遷都不覺涕淚先掉)”得出有關情感的字為:憂;第三空由“黯黯”“蕭蕭”可見秋景的肅殺凄涼。(2)考查分析詩詞蘊含的情感?!肮鲁祭媳n時意,欲請遷都涕已流”的意思為:孤忠憂時,而朝廷避戰(zhàn),又能有何結果。如今登上建康城頭,念及遷都之事,不禁涕淚交流,不能自已;表現作者已然年老,回憶往事,仍壯心未已;第二首詞作者通“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過對早年抗金部隊豪壯的陣容和氣概以及自己沙場生涯的追憶,表達了作者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抒發(fā)了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由此概括即可。(2021·江蘇泰州·中考真題)閱讀張琰①的《出塞曲》,完成小題。腰間插雄劍,中夜②龍虎吼。平明登前途,萬里□□□。男兒當野死,豈為印如斗③。忠誠表壯節(jié),燦爛千古后。(注)①張琰,南宋廣陵人。②中夜:半夜。③印如斗:斗大的印章,喻高官厚祿。10.請將“首”“不”“回”三個字按恰當順序填入頷聯(lián)空格中。11.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生命價值觀?【答案】10.“不”、“回”、“首”11.全詩體現出詩人的剛烈之氣和報國之志。【分析】10.考查詩歌的對仗。根據韻腳,“吼”“斗”“后”,可以判斷最后一個字應為“首”,根據“中夜龍虎吼”平仄關系:為平仄平仄仄,“萬里”平仄關系:仄仄平平仄,所以“首”“不”“回”三個字按恰當順序應是“不回首”。第52頁共52頁 11.考查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這首軍旅生活詩,展現出一位以身報國而不計較個人名利、勇猛頑強、武藝超群、有膽有識的英雄形象,讀來慷慨悲壯。解答時,抓住重點詩句進行概括作答?!澳袃寒斠八?,豈為印如斗。忠誠表壯節(jié),燦爛千古后?!币鉃楹媚袃豪響獞?zhàn)死沙場,哪里是由于高官厚祿的引誘?為了表明自己的忠誠壯節(jié),讓它光耀于千古之后。由此可知,全詩體現出詩人百折不撓的剛強氣質和赤膽忠心的報國之志。(2021·江蘇鎮(zhèn)江·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梅嶺三章(一)陳毅斷頭今日意如何?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別云間夏完淳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xiāng)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12.從《梅嶺三章》“________________”和《別云間》“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這兩首詩均屬絕命詩。(各填一句詩)13.《梅嶺三章》中,“百戰(zhàn)多”寫戰(zhàn)斗之頻繁,“旌旗十萬”言犧牲之巨大,表現斗爭歷程之艱難。那么,《別云間》一詩又是怎樣表現斗爭歷程之艱難的?請結合首聯(lián)分析。14.兩首詩,一首想象人去陰間,一首想象魂歸人間。請結合“去”“來”的目的,說說兩位詩人表達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2.斷頭今日意如何(或“此去泉臺招舊部”);已知泉路近。13.首聯(lián)敘述了詩人三年輾轉飄零、艱苦卓絕的抗清生活。其中“羈旅”一詞將詩人從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敵手這三年輾轉飄零、艱苦卓絕的抗清斗爭生活作了高度簡潔的概括,深含著詩人滿腔心酸和深切感嘆。14.人去陰間,是為了“招舊部”“斬閻羅”,以此表達同敵人斗爭到底的決心(或“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意志”);魂歸人間,是為了看戰(zhàn)旗在空中飄揚,以此表達壯志未酬的悲憤(或“表達對山河故鄉(xiāng)的無限留戀”,或“表達對勝利的渴盼”)第52頁共52頁 【分析】12.考查比較閱讀。第一首詩中的“斷頭今日意如何?”的意思是即將犧牲,我在想些什么呢?“此去泉臺招舊部”的意思是我這一去黃泉,定經召集舊部。第二首詩中的“已知泉路近”的意思是已經知道了黃泉之路不遠。這三句話點明了這兩首詩歌都是絕命詩。13.考查對重點詩句的理解?!叭炅b旅客,今日又南冠”的意思是三年為抗清兵輾轉飄零,今天兵敗被俘成為階下囚。“三年”寫時間之長,“羈旅客”點明自己的身份,多年漂泊,為了反清四處奔走;“又”說明作者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捕了,“南冠”,運用典故,抒發(fā)了詩人苦戰(zhàn)被捕后的沉痛、憤懣之情。這兩句自敘抗清斗爭經歷,從中可見詩人激越翻滾的情感波瀾,亦可見其滿腔辛酸與無限沉痛。14.考查賞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據第一首詩中的“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可知作者身去陰間也不會放棄斗爭,而是會召集舊部,一起把陰間的統(tǒng)治者閻羅斬于馬下。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戰(zhàn)斗意志和誓與反動派斗爭到底的決心。根據第二首詩中的“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可知作者毅魄歸來,是為了在空中看一看靈旗。生前未能完成大業(yè),死后也要親自看到后繼者率部起義,恢復大明江山。既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悲憤,也表達了作者對勝利的渴望。(2021·江蘇徐州·中考真題)閱讀古代詩歌,完成下面小題。中秋月①蘇軾暮云收盡溢清寒②,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注:①該詩是蘇軾任職徐州時與其弟蘇轍中秋相聚所作。②清寒:這里指月光清亮。15.簡要賞析“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這兩句詩。16.詩的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答案】15.這兩句描寫了中秋月圓的美景。“溢”本來寫水,此處用來寫月光,寫出了月光如水滿而流出的動感,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動態(tài)美;“轉”字寫出了月亮的運行狀態(tài),“玉盤”則通過比喻寫出了月亮的渾圓,突出了月亮的形態(tài)美。詩人寓情于景,表達了對中秋月圓人團圓的歡樂喜悅之情。16.表達了詩人對親人團聚的珍惜和對未來相聚的渴求(期盼)憂慮(擔憂)、哀傷。【分析】第52頁共52頁 15.考查詩句賞析。“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是說,夜幕降臨,云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句中并無“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積水空明的感覺。月明星稀,銀河也顯得非常淡遠?!般y漢無聲”并不是簡單的寫實,它似乎說銀河本來是應該有聲音的,但由于遙遠,也就無聲了,天宇空闊的感覺由此傳出。“玉盤”寫出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而“轉”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它的圓。兩句并沒有寫賞月的人,但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16.考查賞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詩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按松艘共婚L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是說,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明月圓,更值兄弟團聚,所以詞人才會贊嘆“此生此夜”之“好”。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離在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嘆“此生此夜”之短?!按松艘埂币痪涫惆l(fā)了作者對親人此時團聚的珍惜之意?!懊髂昝髟隆笔惆l(fā)了詩人對明年相聚的期盼?!昂翁幙础北磉_了詩人的憂慮哀傷之情,不知明年還能否與親人相聚。(2021·江蘇宿遷·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各小題。小園(其一)①陸游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柘②陰陰一徑斜。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注]①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陸游在浙江山陰三山居住時,寫的一首田園詩。②柘(zhè):樹名,其葉可養(yǎng)蠶。17.這首詩前兩句通過寫“煙草”“___________”“斜徑”等景物,營造一種______的氛圍。18.“臥讀陶詩未終卷“中“臥”字歷來為人稱道,請簡要賞析其妙處。19.請你從下面兩個選項中選擇。項填入尾句□□處(填序號),并說出理由。A.捉蝦B.鋤瓜你的選擇是(_____),理由:【答案】17.桑柘清麗寧靜18.“臥”寫出詩人生活的閑適,悠閑地躺著讀著陶淵明的詩作,這是作者心情閑適的表現。陶淵明的許多田園詩頗能引起陸游的共鳴,因此他閑居期間特別愛讀陶淵明的詩。一個“臥”字更顯出他悠閑自得的情態(tài)。19.鋤瓜;根據題目《小園》,可知在園子里的勞作只能是“鋤瓜”。第52頁共52頁 【詳解】1.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與賞析。茂盛的青草在風中搖動一片青綠,望去像籠罩在蒙蒙的煙霧里,園中種著許多桑柘,枝葉濃密,郁郁蔥蔥,遮掩著小宅,一條彎曲小路斜通向遠處。由此可知,這首詩前兩句通過寫“煙草”“桑柘”“斜徑”等景物,營造一種田園風景清麗寧靜的氛圍。2.本題考查詩歌字詞賞析?!芭P”表示躺或趴,“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這兩句大意是:躺著閱讀陶淵明的詩沒有完卷,又乘著細雨去田里鋤瓜?!芭P”字,更顯出他悠然自得的情態(tài)。當時作者五十七歲,正罷官家居。這兩句寫的是當時的生活情景?!芭P讀陶詩”,這是作者心情閑適的表現。據此分析作答即可。3.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和寫作背景的把握。這首詩寫于公元1181年,當時作者五十七歲,正罷官家居。這兩句寫的是當時的生活情景。前一句寫“臥讀陶詩”,這是作者心情閑適的表現。陶淵明的許多田園詩頗能引起陸游的共鳴,因此他閑居期間特別愛讀陶詩。詩歌的題目是《小園》,所以在園子里,天忽然下起雨來時,為了不誤農時,乘著微雨去只能去鋤瓜,而不是去捉蝦。(2021·江蘇蘇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中宵①杜甫西閣百尋馀,中宵步綺疏。飛星過水白,落月動沙虛。擇木知幽鳥,潛波想巨魚。親朋滿天地,兵甲少來書。(注)①此詩是大歷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作。中宵,半夜。②綺疏,指雕花的窗戶。2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西閣百尋余”,“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這一句與“飛來山上千尋塔”一樣,是以夸張手法寫建筑物之高B.“中宵步綺疏”寫詩人被壯麗景色吸引而無心入睡,直至半夜還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詩人寓居他鄉(xiāng)時難得的歡愉之情。C.“飛星過水白”寫詩人看見一道白影從水掠過,其中“飛”“白”兩字從速度、顏色的角度描寫了流星經過時的情景。D.詩歌第三聯(lián),詩人以“幽鳥、巨魚”尋求安居之地來暗示自己沒有理想的環(huán)境可供棲身,委婉表達了他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21.詩歌最后一聯(lián)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在你讀過的杜甫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兩句意思和它相近?!敬鸢浮?0.B第52頁共52頁 21.親人朋友流落在天下不同的地方;因為戰(zhàn)爭,很少能收到他們的書信。寄書長不達/烽火連三月況乃未休兵/家書抵萬金【分析】20.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情感的理解。詩首聯(lián)“中宵步綺疏”半夜在窗下散步,總起全文,交代當時的時間,頷聯(lián)為作者窗下所見“飛星”“落月”“水白”“沙虛”渲染出當時冷清凄冷的氛圍,頸聯(lián)用“幽鳥”“巨魚”來自比,有“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之意,暗示自己沒有理想的環(huán)境可供棲身,尾聯(lián)“親朋滿天地,兵甲少來書”親朋好友四處離散,因為戰(zhàn)事,書信也極少。整首詩體現了作者寓居西閣,夜半難眠,對自己處境的感傷以及對家人的思念。B項中“被壯麗景色吸引而無心入睡”“寓居他鄉(xiāng)時難得的歡愉之情”分析錯誤,故選B。21.本題考查詩句理解和積累。親朋:親朋好友;滿天地:到處;兵甲:泛指兵器,這里代指戰(zhàn)爭;書:書信。故尾聯(lián)意思是:親朋好友四處離散,各地都有,但因為戰(zhàn)事,很少能收到親朋的書?!洞和分械摹胺榛疬B三月,家書抵萬金”,《月夜憶舍弟》中“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與本詩尾聯(lián)一樣都寫出了因戰(zhàn)爭與家人失去聯(lián)系的現狀,表達對家人的思念。(2021·江蘇揚州·中考真題)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宋]辛棄疾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注]這首詞為辛棄疾賦閑隱居江西上饒一帶時所作,22.簡要概括“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渲染了什么氣氛。23.下片采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請賞析?!敬鸢浮?2.詞人通過環(huán)境的蕭索破敗,渲染了荒涼孤獨的氣氛。23.從塞北輾轉江南,如今歸隱山林,已是容顏蒼老,滿頭白發(fā)。這是詩人回顧自己的一生經歷,是實寫;詞人突然從夢中驚醒,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遼闊河山,則是虛寫;虛實結合的寫法,表現詩人即使年邁,也不忘收復失地、一統(tǒng)國家的大業(yè)?!痉治觥?2.本題考查詩歌內容分析。第52頁共52頁 詞句意思是:狂風夾帶著松濤,猶如洶涌波濤般放聲呼嘯;大雨瓢潑而下,急促地敲打著屋頂;糊窗紙被風撕裂,發(fā)出呼啦啦的聲音,仿佛在自言自語。通過“狂風”“急雨”“破紙”等意象,作者描繪了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的蕭瑟破敗,渲染了孤寂荒涼的氣氛。23.本題考查寫作手法分析。下片意思:從塞北輾轉江南,如今歸隱山林,已是容顏蒼老,滿頭白發(fā)。一陣凄冷的秋風吹透了單薄的布被,突然驚醒,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萬里江山。作者用“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布被秋宵夢覺”實寫自己一生為國盡忠盡力的經歷和現在年事已高、雨夜難眠的遭遇,而用“眼前萬里江山”虛寫眼前恍惚竟然還是萬里江山,表現自己赤誠為國之心。24.(2021·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閱讀岑參的兩首詩歌,完成賞析任務。(甲)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乙)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參岑參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兩三家。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知背景)甲詩略。乙詩:天寶元年(742)春,作者游梁園。這首懷古詩寫于游園之后。(析場景)甲詩前兩句寫出重陽之際,流落在外的詩人內心愁苦,勉強去登高賞菊,卻無人送酒,無人相伴。(繪畫面)乙詩前兩句(賞寫法)甲詩后兩句乙詩后兩句【答案】日暮時分,群鴉亂飛,叫聲嘈雜;極目遠眺,只有兩三戶人家。梁園一派蕭條破敗的景象。甲詩:運用聯(lián)想,想象了故園菊花在淪陷的都城開放的場景,虛實結合,表達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寄托了對飽經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乙詩:運用以樂景寫哀情(反襯)的手法,用庭院中春花盛開情景反襯詩人憑吊古人的傷痛之情。或運用擬人的手法,庭樹不知道已人去樓空,春花依然盛開,襯托了詩人憑吊古人的傷痛之情。【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意境和表達技巧的能力。(1)乙詩前兩句的意思是,夕陽已西下,梁園之中只有點點亂飛的烏鴉,叫聲嘈雜,放眼望去滿目的蕭條,零零落落三兩戶人家。這兩句描畫出兩幅遠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亂鴉聒噪;平視前方,一片蕭條,唯有三兩處人家。當年園中各色飛禽不見了,宮觀樓臺也已蕩然無存,只有亂飛的烏鴉的聒噪聲,極目遠眺,只有兩三戶人家,梁園一派蕭條破敗的景象。第52頁共52頁 (2)甲詩后兩句,“遙憐故園菊”句開頭一個“遙”字,渲染自己和故園長安相隔之遠,更見思鄉(xiāng)之切。“應傍戰(zhàn)場開”運用聯(lián)想,想象故園菊花在淪陷的都城開放的景象。詩人扣住詩題中的“行軍”二字,只是設想故園菊花“應傍戰(zhàn)場開”。這樣的想象使讀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鮮明的戰(zhàn)亂圖:長安城中戰(zhàn)火紛飛,斷墻殘壁間,一叢叢菊花依然寂寞地開放著。表達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寄托著詩人對飽經戰(zhàn)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乙詩后兩句的意思是園中樹木怎能知道,人已散盡失去了繁華,一年一度春風又吹過,依然開著昔日的鮮花。庭園中的樹木,繁花滿枝,春色不減當年。運用以樂景寫哀情(反襯)的手法,用庭院中春花盛開情景反襯梁園極目蕭條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憑吊古人的傷痛之情??忌艋卮疬\用擬人的手法,“不知”“還發(fā)”意為庭樹不知道已人去樓空,春花依然盛開,襯托了詩人憑吊古人的傷痛之情。這樣也是對的。2021年江蘇中考模擬卷分類匯編(2021·江蘇·蘇州市彩香實驗中學一模)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臨江仙·高詠楚詞酬①午日陳與義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②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③。(注釋)①酬:指過、對付、打發(fā),這里有度過之意。②戎葵:即蜀葵,夏日開花,花開五色,似木槿,有向陽特性。③湘中,湘江水中。1.古人有“酹酒”習俗,即以酒澆地,祭奠先人。詩人“試澆橋下水”的舉動是要祭奠哪位先人?2.“戎葵凝笑墻東”一句賦予了“戎葵”人的情感。結合“戎葵”的特性,聯(lián)系語境,發(fā)揮想象,寫出花與人的對話。3.結合詩句內容,探究詩人的多種情感。【答案】1.屈原2.戎葵:你這樣匆匆的一個過客,又已經年老凄涼,還來祭奠屈原做什么?有什么用呢?詩人:戎葵呀,你別嘲笑我的年老,你向東的屬性,無論什么時候都不改變,我無論什么情況,那顆愛國之心也和你一樣,不會改變的。第52頁共52頁 3.對時光流逝、事業(yè)無成的感慨;始終如一的愛國之情;對屈原的緬懷。【分析】1.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結合“高詠楚詞酬午日”可知:我在這里放聲吟誦楚辭,來度過端午。由“楚辭”“端午”可知,詩人“試澆橋下水”的舉動是要祭奠屈原。因傳說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后來人們亦將端午節(jié)作為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楚辭》,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相傳是屈原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詩體。2.本題考查語言表達?!叭挚|”的意思是:墻東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涼。因此,寫“戎葵”要扣住“嘲笑詩人的凄涼”來描寫;“戎葵”有向太陽的屬性,作者借這個屬性來喻自己始終如一的愛國思想,雖然年老流落他鄉(xiāng),但一股豪氣卻始終不渝,因此寫詩人的話應扣住“詩人愛國情感不變”來表述。3.本題考查理解詩人情感。結合詩句分析即可?!案咴伋~”,由“楚詞”可想到屈原,屈原是愛國詩人,品行高潔,“南渡之后,流寓湖南、湖北一帶”的詩人在午日高詠楚詞,透露了作者的感傷之情和壯闊胸襟?!叭f事一身”卻已身老,“傷老”感慨時光流逝,而自己卻依然報國無門、事業(yè)無成,這里寫出了詩人對時光流逝,自己事業(yè)無成的感慨;“戎葵凝笑墻東”中“葵”的特點是向陽的,作者借蜀葵向太陽的屬性來比喻自己始終如一的愛國思想;“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寫出作者借酒祭奠屈原,借古抒懷,面對湘江虔誠祭酒,聯(lián)想這杯中之酒肯定會流到汨羅江,深深地顯示出詞人對屈原的憑吊。(2021·江蘇南通·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與夏十二登岳陽樓①[唐]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②,天上接行杯③。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④。(注)①此詩當是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時登岳陽樓而作。②連下榻:為賓客設榻留住。③行杯:謂傳杯而飲。④回:回蕩,擺動。4.“樓觀岳陽盡”一句中的“盡”字用得好,請說出其中的妙處。5.同是寫岳陽樓,李白的這首詩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抒發(fā)了怎樣不同的情懷?【答案】4.“盡”字,形容登上岳陽樓,將岳陽一帶的自然景色一覽無余,從側面體現岳陽樓的高聳。第52頁共52頁 5.①本詩抒發(fā)了作者曠達、灑脫的情懷;②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則抒發(fā)了憂國憂民的情懷。(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分析】4.本題考查對古詩詞重點字的賞析能力。解題時,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作答。結合全詩可知,一二句的意思是登上岳陽樓覽盡四周風光,洞庭湖水,廣闊無垠,依稀看見與長江相接。一個“盡”字,形容登上岳陽樓,俯瞰下界,岳陽一帶的自然景色一覽無余。“川迥洞庭開”一句緊承“盡”字而下,具體展示八百里洞庭浩渺無垠、橫無涯際的景象。這一“盡”字,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這是一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綜上分析即可作答。5.本題考查對詩歌感情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本題,要求學生看注釋,這是解題鑰匙。結合注釋可知,創(chuàng)作本詩時,李白剛剛遇赦,此刻登樓飽含著遇赦后的喜悅、歡快之情,同時詩中“愁心去”“好月來”等內容也恰到好處地描繪了秋風明月下的浩蕩無邊的洞庭夜景,表達了詩人流放獲釋以后的喜悅、歡快、灑脫的心情;結合背景可知,《岳陽樓記》是范仲淹對被貶友人滕子京的鼓勵和安慰,既是鼓勵朋友,也是勉勵自己。全篇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后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2021·江蘇南通·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①王安石天末海門橫北固②,煙中沙岸似西興③。已無船舫猶聞笛,遠有樓臺只見燈。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風吹水雪崩騰。飄然欲作乘桴④計,一到扶桑⑤恨未能。(注釋)①這首詩是王安石早期的作品。次韻:猶言步韻,依原詩韻腳而作。平甫:王安石的長弟。金山:金山寺,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西北。②天末:猶言天邊。海門:大海的門戶。北固:北固山,在鎮(zhèn)江東北。③西興:浙江杭州蕭山西興鎮(zhèn)。④乘桴:乘小筏。⑤扶桑:古代神話中海外的大樹,據說太陽從這里出來。6.這首律詩描寫金山寺夜景生動而別致,請從修辭角度品析詩歌頸聯(lián)的妙處。7.詩歌尾聯(lián)抒發(fā)的情感與蘇軾《水調歌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第52頁共52頁 6.巧用比喻。頸聯(lián)將松林間月光比作寫出“金破碎”,寫出了月光的斑駁;將江間白浪比作“雪崩騰”,寫出了白浪的騰涌,描繪了一幅高曠明麗的山月江水圖。7.蘇軾的詞表達了作者渴望擺脫煩惱,卻又怕“高處不勝寒”,留戀人間美好的矛盾心理。本詩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陶醉眼前美景,而生飄然出世的情感,但“恨未能”,從想象回到現實,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態(tài)度。。【分析】6.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排比、擬人、夸張、反問、設問、反復、對偶等?!吧皆氯胨山鹌扑?,江風吹水雪崩騰”意思是松林中斑駁的月光,像是片片碎金;江間白浪騰涌,猶如積雪崩落。用了兩個形象的比喻來刻畫月色和江水,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一幅曠遠明麗的山月江水圖。7.本題考查詩歌情感的比較閱讀。本詩尾聯(lián)“飄然欲作乘桴計,一到扶桑恨未能”意思是突然想乘著木筏輕快出游,去到那扶桑看一看,可惜不能實現。詩人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真想拋棄世間的一切名韁利鎖,遨游于神仙世界。然而“恨未能”三字,又令詩境從想象跌回到現實,表達作者積極用世的態(tài)度。蘇軾《水調歌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中,天上的“瓊樓玉宇”雖然富麗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難耐,不可久居。詞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來堅定自己留在人間的決心?!跋腚x去又懼怕”這是作者矛盾心理的體現,更表露出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8.(2021·江蘇·無錫市南長實驗中學二模)閱讀上面的一首詞,回答問題。鷓鴣天石門道中(南宋)辛棄疾山上飛泉萬斛珠。懸崖千丈落鼪鼯①。已通樵逕行還礙,似有人聲聽卻無。閑略彴②,遠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廬。莫嫌杖屨頻來往,此地偏宜著老夫。(注釋)①鼪(shēng):俗稱黃鼠狼。鼯(wú):俗稱飛鼠。②略彴(zhuó):小橋。(1)請賞析首句“山上飛泉萬斛珠”的妙處?(2)本詩最后一句“莫嫌杖屨頻來往,此地偏宜著老夫”與《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抒情方式是否相同?抒發(fā)的情感是否相同?請簡要分析作答。【答案】(1)比喻,把石門山泉水紛紛灑落水珠比作散落人間萬顆珍珠;一個“飛”字化靜為動;形象生動的寫出泉水從山上飛濺落下,隨風飄灑,凌空飛舞,象萬斛珍珠散落人間,晶瑩剔透靈動美麗。(2)都是直抒胸臆;前者抒發(fā)了作者喜愛大自然、寄情山水的情趣。后者抒發(fā)了作者想要收復失地建功立業(yè),但卻年老體邁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痉治觥康?2頁共52頁 (1)本題考查句子賞析。(1)翻譯。山上飛泉萬斛珠:山上飛泉似萬斗珠玉傾瀉。(2)賞析。結合句意可知,把石門山泉水紛紛灑落水珠比作散落人間萬顆珍珠,由此判斷運用了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石門山泉水灑落時的美麗,珍珠是晶瑩美麗的,由此可知這個比喻寫出了泉水的晶瑩、剔透、美麗。“飛”是動詞,用“飛”來形容石門山泉水的水珠,好似水珠是主動在飛翔,化靜為動,使畫面具有動態(tài)感、線條美。(2)本題考查寫作手法。(1)翻譯。莫嫌杖屨頻來往,此地偏宜著老夫:別嫌我杖屨常來往,此地偏偏適宜老夫。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一心想為君王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yè),為自己生前死后留下美名??上聵I(yè)未成,自己已成了白發(fā)人?。?)賞析手法和情感?!耳p鴣天·石門道中》這首詞,抓住山、水、聲音、橋、佛寺、修竹茅廬寫出了此地景色的美麗,結尾寫自己要常來,因為這個地方適合自己,直接表達了自己對此地美麗景色的喜愛之情。方法是直抒胸臆?!镀脐囎?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結尾這幾句直接表明自己想要完成收付國家失地大業(yè)、青史留名的愿望,又寫出了事業(yè)未完成卻年老體衰的現實,流露出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方法同樣是直抒胸臆。(2021·江蘇·南通市通州區(qū)育才中學二模)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送紫巖張先生①北伐(南宋)岳飛號令風霆②迅,天聲③動北陬④。長驅渡河洛⑤,直搗向燕幽。馬蹀⑥夭閼氏⑦血,旗裊可汗頭。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注)①紫巖張先生;指抗金名將張浚。②風霆;疾風暴雷。形容迅速,雷厲風行。③天聲:指宋軍的聲威。④北陬:大地的每個角落。⑤河洛;泛指金人占領的土地。⑥蹀:踏。⑦閼氏:代指金統(tǒng)治者。9.詩歌頷聯(lián)中加點的“長驅”和“直搗”有什么表達效果?10.下面兩句詩都運用了想象,各表達了什么情感?(甲)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岳飛《送紫巖張先生北伐》)(乙)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夏完淳《別云間》)第52頁共52頁 【答案】9.“長驅”、“直搗”,勢如破竹,表現了戰(zhàn)爭的順利,戰(zhàn)事的成功。10.【甲】官軍勝利歸來,把好消息報告皇帝,收復了失地,祖國又得到了統(tǒng)一。想象凱旋的情景,其發(fā)自內心的喜悅,也正與“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相似,表達了岳飛長期的夙愿,也是他和張浚的共同理想。充滿著濃厚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和豪邁雄壯的英雄主義氣概?!疽摇勘磉_了作者抱著此去誓死不屈的決心,又流露出對行將永別的故鄉(xiāng)無限的依戀和深切的感嘆。【分析】9.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長驅”意為迅速地向很遠的目的地行進;“直搗”意為長驅直入地進攻。“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意為軍隊長驅直入,必將迅速收復河洛一帶失地,一直攻打到幽燕一帶。所以“長驅”和“直搗”在這里表達了紫巖張先生北伐勢如破竹,非常順利,戰(zhàn)事成功。10.本題考查對文章情感主旨的把握?!皻w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一句意為官軍勝利歸來,把好消息報告皇帝,收復了失地,祖國又得到了統(tǒng)一。此句描述的場景還沒有發(fā)生,屬于虛寫,作者極力想象戰(zhàn)爭結束,戰(zhàn)將凱旋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于祖國統(tǒng)一這件事情無比欣喜,表現出作者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與豪邁的英雄主義氣概?!秳e云間》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作者夏完淳在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夏,因魯王遙授中書舍人之職而上表謝恩,為清廷發(fā)覺,遭到逮捕。《別云間》就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臨別松江時所作?!耙闫菤w來日,靈旗空際看”一句意為:鬼雄魂魄等到歸來那一日,靈旗下面要將故鄉(xiāng)河山看。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山和的無比留戀和誓死不屈的決心。(2021·江蘇·蘇州市立達中學校二模)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各題。聞武均州①報已復西京目陸游白發(fā)將軍亦壯哉,西京昨夜捷書來。胡兒②敢作千年計,天意寧知一日回③。列圣④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⑤疾風雷。懸知寒食朝陵使⑥,驛路梨花處處開。(注釋)①武均州:武巨,即下文的白發(fā)將軍。當時武巨任果州團練使,知均州,兼管內安撫使,節(jié)度忠義軍。②胡兒:指金人。③天意:指冥冥中上天的意向?;兀夯匦霓D意。指上天又決定幫助趙宋王朝。④列圣。宋王朝已故到代皇帝。⑤赦令:大赦天下的詔令。⑥懸知:預測,推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11.根據你的知識積累,詩歌中的“西京”應該是指今天的()A.河南開封B.河北大名C.河南洛陽D.河南商丘第52頁共52頁 12.賞析詩歌頸聯(lián)的寫法。13.小立同學讀到這首詩后,興奮地對你說:“原來課文《驛路梨花》(彭荊風)就引用了詩歌的最后一句??!這個引用感覺很好,但又說不出它的好處來?!闭埬憬Y合上面陸游的詩和課文《驛路梨花》的相關內容,向小立說說彭荊風引用陸游詩句的妙處或者是失當之處。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彭荊風《驛路梨花》)【答案】11.C12.頸聯(lián)運用“疾風雷”的比喻,形象地寫出了國家中興的的赦令會像風雷一樣迅速頒布到收復的西京,安撫歸順后的臣民。表達了詩人的喜悅之情。13.妙處:引用了陸游的詩句,詩句本意是表達陸游得到收復失地的消息后的喜悅之情,這里用作文章標題,也體現了作者對于軍民深厚情誼的贊美,并且使文章內涵深刻,更有深意。【解析】1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西京是封建王朝國都的“京號”,意為西邊的京城,當一個朝代實行兩京制度或者多京制時,根據都城相對方位將首都和陪都進行的命名。該詩中西京指的是今天的河南洛陽。故選C。1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可從意思及作者情感方面入手分析?!傲惺ト识魃钣曷叮信d赦令疾風雷”譯為:大宋列圣仁澤深如雨露普降,大赦詔令快似疾風迅雷。經過長期的戰(zhàn)斗收復西京,盼望宋朝繁榮昌盛,皇帝大赦天下的詔令,體現了皇恩浩蕩,表現安撫臣民之心;“疾風雷”將詔令下達之快,傳遍祖國各地的速度之快,表現得淋漓盡致;表現了作者因國事向好,內心喜悅。13.本題考查詩文理解及運用?!绑A路梨花處處開”譯為:一路春風處處梨花盛開;內容及情感:聯(lián)系首聯(lián)“白發(fā)將軍亦壯哉,西京昨夜捷書來(白發(fā)將軍虎老雄心猶在,收復西京捷報昨夜傳來)”可知:詩文表現了作者因為收到收復失地捷報的狂喜,料想著朝陵使寒食節(jié)祭掃陵墓的盛景,想象著驛路梨花的盛開,展現作者的豐富想象力,寄寓著國家由衰轉盛的愿望;《驛路梨花》引用詩句,既有眼前盛開著的梨花,也有梨花一樣具有助人為樂精神的人,更是希望這種精神能巡布祖國的四面八方;都是借景傳情,寄寓了美好的祝愿;所以彭荊風引用陸游詩句使文章更具風采。(2021·江蘇·蘇州市金閶實驗中學校二模)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第52頁共52頁 陽關引寇準塞草煙光闊,渭水①波聲咽。春朝雨霽②輕塵歌。征鞍③發(fā)。指青青④楊柳,又是輕攀折。動黯然⑤,知有后會甚時節(jié)。更盡一杯酒,歌一闋。嘆人生,最難歡聚易離別。且莫辭沉醉,聽取陽關徹。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注釋)①渭水:即渭河。②霽:雨停。輕塵:即塵土。③征鞍:旅人遠行所乘之馬。④“指青青”兩句;即折柳相送。⑤黯然:心神沮喪容色慘郁之狀。14.請從寫景的角度賞析“塞草煙光闊,渭水波聲咽”。15.有評論家說:“這首詞在選取意象表達情感上有多處與其他詩人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請你從學過的詩歌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并分析。(選擇一處分析即可)【答案】14.①“塞草”“渭水”選取典型景物,點明送別地點;②“煙光閣”“波聲咽”視聽結合,描摹了邊關壯闊、渭水涌動的塞外風光;③“波聲咽”用了擬人手法,渲染離別的氛圍,為全詞奠定感情基調。15.示例:“更盡一杯酒,歌一闋”和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倍紕裼讶撕染?,表現了分別在即時的感慨?!痉治觥?4.本題考查詩歌詞句賞析。這兩句選取了典型的意象“塞草”與“渭水”,讓我們得知了送別的地點;“煙水閣”為見到之景,見到云煙光照一片遼闊之景?!安曆省笔锹牭降?,渭水的濤聲滾滾,像是在嗚咽。所以有視聽結合的手法,寫出了邊塞壯闊之景。另外“波聲咽”是說渭水的濤聲像是在嗚咽,是用了擬人的手法,說波濤之聲像是人在哭泣,渲染了離別的感傷氛圍,奠定了感情基調。15.本題考查詩歌情感表達。審題時需要注意,“這首詞在選取意象表達情感上有多處與其他詩人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抓住關鍵詞:“意象”“多處”“其他詩人的作品”“異曲同工”,考查學生課外的積累,從本詞的意象詩句出發(fā),結合曾經學過的詩詞,分析情感;另外題目要求分析一處即可,所以可以參考以下分析作答:示例一:“春朝雨霽輕塵歌。征鞍發(fā)。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幾句化用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詩句“渭城朝雨浥輕塵??蜕崆嗲嗔隆痹娨?,也就是說春雨漲潮,雨后出發(fā)時,馬蹄揚起飛塵,表達對送別友人的不舍。示例二:“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和蘇軾的《明月幾時有》的“明月幾時有,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寫出了分別之后共賞明月來寄托情感,表達祝福。第52頁共52頁 示例三:“更盡一杯酒,歌一闋”寫?zhàn)T別敬酒,繼續(xù)化用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詩意,飲酒餞別,由眼前的離別,聯(lián)想到人生苦短,別時容易見時難,表達了詩人人生聚散的感傷和離別之后的對朋友的牽掛。(2021·江蘇·蘇州中學二模)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拙政園圖詠·若墅堂①明·文徵明會心何必在郊坰②,近圃分明見遠情。流水斷橋春草色,槿籬③茅屋午雞聲。絕憐④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不負昔賢⑤高隱地,手攜書卷課童耕。(注釋)①明代拙政園初建時的主要景點之一,原為陸龜蒙故宅。②會心:領悟。郊坰(jiǒng):郊野。③槿籬;木槿籬笆。④憐:憐惜、喜愛。⑤昔賢:指陸龜蒙。16.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近圃分明見遠情”一句中“近”與“遠”相對,點出了若墅堂近中見遠的最物特色,將景與情融于一體,意趣悠遠。B.頷聯(lián)中的流水、斷橋、一片綠色的春草,以及籬笆、茅屋、午間雄雞的啼叫,表明拙政園雖身居喧囂的市城,但充滿著山野樂趣。C.詩人用獨特的視角、濃重的筆墨,應實相濟,動靜結合,細致入微地描繪出若墅堂外一幅寂靜幽清的圖畫,令人神往。D.拙政園址原為晚唐隱逸詩人陸龜蒙之宅,尾聯(lián)發(fā)“不負昔賢”陸龜蒙高隱地之感慨,表現出退隱歸閑生活的愜意。17.詩的頸聯(lián)化用了陶潛“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暄”的詩意,請簡要分析其表達作用?!敬鸢浮?6.A17.化用前人的詩意寫明即使在人來人往的地方,依然沒有車馬的喧囂,增強詩句的真實性,易于讀者理解。照應首聯(lián)內容,突出拙政園環(huán)境的幽靜,表達出作者對拙政園的喜愛及在此歸隱的向往?!驹斀狻?.A.“近圃”指城市中的園圃,“遠情”指歸隱生活的志趣?!敖睂懗隽巳羰弥械木吧?,而“遠”則是作者隱逸生活的情懷,并非指景物特色。故選A。第52頁共52頁 2.本詩頸聯(lián)意為:我喜愛這沒有車馬喧囂的人世,使人相信城市中也有靜謐的山林。化用前人創(chuàng)設的意境,利用讀者對前人所寫詩句的了解,可以便于讀者想象理解本詩所描寫的幽靜環(huán)境。以前人詩句為作證,也增強了本詩的真實性和讀者的認可度。“人境無車馬”對應詩人陶潛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暄”,寫明了在人來人往的地方依然沒有車馬的喧囂,突出拙政園景色的清幽,照應“會心何必在郊坰,近圃分明見遠情”所寫的拙政園雖在鬧市,但卻是適合隱居的地點,表明作者對退隱歸閑生活的熱愛和向往。(2021·江蘇·蘇州市振華中學校二模)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踏莎行①秦觀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②,魚傳尺素③,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注)①本詞大約寫于紹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因黨爭被貶初抵郴州,寄居旅舍之時。②③“梅花”“尺素”代指遠方的問訊。18.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A.上闋中,“霧失樓臺,月迷津渡”的“迷”“失”二字,不僅描畫出月色暮靄的凄婉迷茫,也寫出了詞人的失意惆悵。B.上闋中,在“孤館、春寒、杜鵑、斜陽”前用“可堪”去面對,表現了詞人雖身處逆境卻矢志不渝的堅毅。C.下闋中,借“驛寄梅花,魚傳尺素”,表達了詞人在被貶途中收到來自遠方的問訊時,感到了些許慰藉。D.下闋中,“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寄托了詞人對郴江自由奔流的羨慕之情。19.請賞析詞中的畫線句。20.詞人慨嘆“砌成此恨無重數”,請結合全詞,分析詞中包含哪些“恨”?【答案】18.A19.運用典故,表現了一個屢遭貶謫的失意者的悵惘之情和對前途的渺茫之感。20.①通過“失”“迷”表達出被貶后的“失意”;②借“孤館”“春寒”“杜鵑”,抒發(fā)了身在異鄉(xiāng)的“孤獨”;③借“梅花”“尺素”“此恨”,表達了無盡的“思鄉(xiāng)”之情?!痉治觥?8.本題考查詩歌的理解與賞析。B.“可堪”是“怎堪”“那堪”之意,以“可堪”二字領起一種強烈的凄冷氣氛,好像他整個的身心都被吞噬在這片充斥天宇的慘淡愁云之中。“表現了詞人雖身處逆境卻始志不渝的堅毅”有誤;第52頁共52頁 C.寄梅傳素,結合下句“砌成此恨無重數”可知,每一封裹寄著親友慰安的書信,觸動的總是詞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響的是對往昔生活的追憶和痛省今時困苦處境的一曲曲凄傷哀婉的歌。每一封信來,詞人就歷經一次這個心靈掙扎的歷程,添其此恨綿綿。因此,“感到慰藉”有誤;D.這兩句好像詞人在對郴江說:郴江啊,你本來是圍繞著郴山而流的,為什么卻要老遠地北流向瀟湘而去呢?關于這兩句的蘊意??梢岳斫鉃椤俺唤膊荒蜕匠堑募拍?,流到遠方去了,可是自己還得呆在這里,得不到自由”或“自己好端端一個讀書人,本想出來為朝廷做一番事業(yè),正如郴江原本是繞著郴山而轉的呀,誰會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爭漩渦中去呢?”因此,“寄托了詞人對郴江自由奔流的羨慕之情”表述錯誤;故選A。19.本題考查詞句的賞析?!疤以赐麛酂o尋處”意思是望盡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無處覓尋。“桃源”是陶淵明心目中的避亂勝地,也是詞人心中的理想樂土,著一“斷”字,讓人體味出詞人久佇苦尋幻想境界的悵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的心情。20.本題考查詩詞情感的理解?!办F失樓臺,月迷津渡”,“失”“迷”二字,既準確地勾勒出月下霧中樓臺、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寫出了作者無限凄迷的意緒?!翱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詞人以“可堪”二字領起“孤館”“春寒”“杜鵑”“斜陽”等,給人以一種強烈的凄冷之感,好像他整個的身心都被吞噬在這片充斥天宇的慘淡愁云之中,兼以杜鵑“不如歸去”的啼叫悲鳴,更使人覺得孤獨無奈。“驛寄梅花,魚傳尺素”,寫遠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引出詞人的無盡思鄉(xiāng)之情。(2021·江蘇·景山中學一模)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各題。鷓鴣天辛棄疾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壯歲旌旗擁萬夫,錦檐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①銀胡簶②,漢箭朝飛金仆姑③。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注釋)①夜娖(chuò):夜里握著。娖:整理。②銀胡簶(lù):銀色或鑲銀的箭袋。③金仆姑:箭名。21.詞的上片和下片分別寫什么內容?請簡要概括。22.請簡要分析下片詞中“追往事,嘆今吾”的作用?!敬鸢浮康?2頁共52頁 21.上片詞人回憶當年領導義軍進行抗金斗爭的情形;下片詞人感嘆如今志不得伸的處境。22.內容上:一“追”一“嘆”,今昔對照,突出了詞人經歷的歲月之長及遭受的挫折之多。結構上:承上啟下,從上片的憶舊引出下片的敘今?!痉治觥?1.本題考查理解詩意。這首詞的上片寫的是作者青年時期那段傳奇般的出色經歷?!皦褮q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鄙暇鋵懽髡吣昵鄷r參加領導抗金義軍,曾率領過上萬人的隊伍;下句寫自己率領精銳錦衣騎兵渡江南來。“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仆姑?!本唧w描寫南奔時突破金兵防線,和金兵戰(zhàn)斗的場面:金兵晚上準備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曉便發(fā)起了進攻。作者回憶青年時代自己殺敵的壯舉和抗敵的戰(zhàn)斗,豪情壯志溢于筆端,他懷著一片報國之心南渡歸宋,滿懷希望地打算為宋殺敵建功,但卻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納他的平戎之策,長期被閑置不用,使他壯志沉埋,無法一展懷抱。因此在轉入下片后,追懷往事,不免深深地嘆息:“追往事,嘆今吾?!薄按猴L不染白髭須”申明“嘆今吾”的主要內容。草木經春風的吹拂能重新變綠,人的須發(fā)在春風中卻不能由白變黑。感嘆青春不再,韶華易逝的可惜;“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上萬字的平戎策毫無用處,倒不如向人換來種樹書,還有一些生產上的實用價值。以最鮮明、最典型最生動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與現實的尖銳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劇,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為深化、極端沉痛的地步。22.本題考查詩句的作用。從結構和內容上分析?!白吠?,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弊窇浿?,難平翻滾的心潮,感嘆著今天,不禁滿腹牢騷。二句今昔對照,一“追”一“嘆”,突出了經歷的歲月之長及遭受的挫折之多?!白吠隆睂懽髡呋貞浨嗄陼r代自己殺敵的壯舉和抗敵的戰(zhàn)斗,豪情壯志溢于筆端,他懷著一片報國之心南渡歸宋,滿懷希望地打算為宋殺敵建功,“嘆今吾”寫他長期被閑置不用,使他壯志沉埋,無法一展懷抱,不免深深地嘆息;結構上,又靈活地從上片的憶舊引出下片的敘今。即“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2021·江蘇句容·一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葛溪驛①(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②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注)①宋仁宗皇祜二年(公元1050年),兩浙路大饑荒,饑民流移,道有餓殍,詩人從故鄉(xiāng)江西臨川赴杭州,途經弋陽葛溪驛正患病,身體虛弱時寫下此詩。②漏:古代計時的儀器。23.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首聯(lián)所展現的畫面。24.詩人的心緒主要表現在“亂”字上,結合全詩說說詩人為何心亂?第52頁共52頁 【答案】23.一鉤殘月掛在天空,月色昏昏,漏聲滴答,黑夜正長;油燈忽明忽暗,寂寂地照著我的床。24.①身在病中;②思念故鄉(xiāng);③感慨時世(或感時傷世、憂時、憂國憂民);④漂泊天涯(或獨宿驛館);⑤秋景凄涼。【分析】23.本題考查描繪詩歌畫面?!叭痹禄杌杪┪囱?,一燈明滅照秋床”的意思為:一輪被云霧遮蔽的昏暗殘月掛在天上,更漏滴答一直響個不停,忽明忽暗的一盞油燈夜不能寐的詩人躺著的冷寂的床上。據此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缺月、漏、孤燈、秋床等意象,烘托了一種凄涼、孤寂的氣氛,表現出作者獨眠客舍的思鄉(xiāng)之情即可。24.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安∩碜钣X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多病的身子,最早感覺到風霜的寒意;做夢回到家鄉(xiāng),夢中不知道遠隔千山萬水,道路漫漫)”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xiāng)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白袣q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披衣而坐,紛擾的世事亂人心胸,禁不住慷慨高歌;起床徘徊,俯仰天地,只見到一片孤寂凄涼)”轉寫憂國之思,以天地凄涼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煩亂的心情更加推進一層?!傍Q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那凄切的鳴蟬聲傳入耳中,使我的心更亂;它緊抱著蕭疏的梧桐樹,樹上的葉子已經半黃)”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皝y”字形容蟬聲的嘈雜煩亂,正襯托詩人心情的百無聊賴。“亂”字之前著一“更”字,足見“亂”之深重。據此寫出原因即可。(2021·江蘇亭湖·一模)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①。(注)①樓蘭:這里泛指侵擾西北的敵人。25.折柳在詩中有哪兩重含義?26.詩的開頭寫五月寒,結尾則寫斬樓蘭,這樣寫有什么用意?【答案】第52頁共52頁 25.一是反映出樂曲(《折楊柳》)的名稱,二是聯(lián)想到折柳送別的習俗,讓人不由得產生思親思鄉(xiāng)之情。26.開頭寫五月寒點明了邊塞的蒼涼與苦寒,而結尾寫邊塞將士們在此處奮勇抗敵形成鮮明對比,用環(huán)境的荒涼來反襯戰(zhàn)士的殺敵報國的英勇精神。更突出了邊塞將士的愛國激情?!窘馕觥?5.本題考查理解詩歌關鍵詞語。首先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詞句。頷聯(lián)“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中“折柳”為《折楊柳》為樂府橫吹曲,多寫行客的愁苦;詩人寫“聞折柳”,當中亦包含著一層蒼涼寒苦的情調,作者借聽笛來渲染氣氛;“折柳”與古代的送別習俗“折柳贈別”息息相關,聯(lián)系文題“塞下曲”,在邊塞的詩人內心更容易泛起對家鄉(xiāng)思念的愁思。26.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解答本題需要學生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這首詩歌是詩仙李白的《塞下曲》詩歌在開頭部分寫出“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飄灑,看不見花朵開放只有刺骨的嚴寒)”此時的內地正是五月春暖花開的美好時節(jié),邊塞卻是一片荒涼,極其鮮明地凸顯出環(huán)境的苦寒,邊塞生活的艱苦;結尾一句“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白天隨金鼓之聲作戰(zhàn),晚上枕著馬鞍入眠,只愿揮起腰下的寶劍,過關斬將,打敗敵人)”表現將士們即便身處惡劣環(huán)境艱苦作戰(zhàn)也毫不畏懼,只要能夠為國奮勇殺敵,報效祖國就心甘情愿,表達出一種氣勢磅礴的精神力量,與開頭形成鮮明的對比,以荒涼之景襯豪邁之情,凸顯出在苦寒之地的將士們建功立業(yè)的豪邁情懷,突顯邊塞將士的愛國之情。27.(2021·江蘇宿城·一模)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夜歸鹿門歌孟浩然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①。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②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注]①鹿門,山名,在襄陽。②龐公指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1)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前兩句詩所呈現的圖景。(2)請賞析“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中“忽”的妙處。(3)對于這首詩的理解分析,下列錯誤的一項是()A.巖扉松徑與前句棲隱處相照應,是表現隱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場景。第52頁共52頁 B.人向江村,余歸鹿門,這樣的比照暗含著詩人隱逸的志趣。C.詩歌開篇兩句寫渡頭的喧鬧,是為了反襯鹿門山中的幽靜和詩人內心的孤獨。D.詩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塑造了一個孤高的隱者形象?!敬鸢浮浚?)天色昏暗,山寺里的鐘聲已經響起,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2)“忽”是忽然的意思,鹿門山的月亮照清了朦朧的樹影,作者不覺中忽然來到龐公隱居的地方。這表現了作者忘情于山水的隱逸的情趣和內心喜悅。(3)C【詳解】(1)本題考查詩句內容的理解。分析詩句,詩的前兩句作者描繪了是一幅江邊之景?!吧剿络婙Q”和“漁梁渡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晝已昏”交代時間已經是傍晚了,“爭渡喧”則說明渡口上還有人們在熙熙攘攘地忙碌著。詩人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鐘聲,望著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場景。這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顯出了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詩人的聯(lián)想,也表現出了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和瀟灑超脫的情懷。據此簡單描繪兩句詩呈現的圖景即可。(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先分析詩句,這句詩的含義為:鹿門山的月亮照清了朦朧的樹影,我不覺中忽然來到龐公隱居的地方。所謂昔日的“龐公棲隱處”現在也是“我”的棲隱處?!褒嫻币徽Z雙關,有自指之意。夜光下的鹿門的美妙景致使詩人沉浸于其中,渾然不知世事紛擾,進入一種物我交融的溫馨和融的氛圍中去。“忽”即忽然,是詩人微妙心境的表現,也表達出了詩人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超然境界,表現出隱逸的情趣。(3)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C.詩歌前兩句寫出了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鐘響和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將“山寺”與“世俗”的聲音作對比,表現的是詩人悠然自得、超然豁達的情懷,“詩人內心的孤獨”表述有誤;故選C。(2021·江蘇江都·二模)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江村①[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注釋]①江:指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稱浣花溪。詩人經過四年的流亡生活,來到此地。28.“清江一曲抱村流”一句有何妙處?請做簡要分析。第52頁共52頁 29.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答案】28.運用擬人手法,“清江”“抱村流”寫出了江水的可愛、江村的和美,表達了詩人對江村景色的喜愛,顯現出詩人此時內心的愜意與悠閑;照應詩題,奠定全詩的溫馨的基調。29.江村生活的閑適美好和親情的溫暖給他帶來的滿足和欣然,同時也潛含詩人對人生起伏的悲苦和酸辛?!痉治觥?8.本題考查句子賞析?!扒褰磺Т辶鳌币痪涿枥L了一幅美好的情景:在初夏時節(jié)的村莊,一條曲曲折折的江水環(huán)繞著村子靜靜流淌,水色清澈,有魚兒在水中戲耍、來去無聲,整個村莊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靜。一曲清江,給村落帶來了安寧和清幽,詩人以“清江”稱之,表達出的是喜愛它悠悠然繞村而流,為它的可愛而給出的一個美稱?!氨Т辶鳌庇脭M人的手法寫出了它的可愛,同時也照應了“江村”的詩題。開頭兩句,就定下了全詩的氛圍,挈領了全詩的旨意。萬事悠悠,歷經磨難的詩人不再有擔憂和愁煩,且自怡然欣賞這村中的景色。29.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本詩描繪了作者杜甫飽經離鄉(xiāng)背井的苦楚、備嘗顛沛流離的艱虞的詩人,終于獲得了一個暫時安居的棲身之所。從“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知,詩人從眼前和樂安寧的生活場景中發(fā)出感嘆:有老朋友贈送我糧食和他的俸祿,我這個平凡卑賤的人還有什么可求的呢?這兩句看似慶幸、表示滿足的話,仔細讀來,其實不知潛含著多少悲苦和酸辛?!白匀プ詠硖蒙涎?,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這樣的場面大概是村中常可見到的,可是對于經歷了安史之亂,屢受挫折、顛沛半生的作者杜甫來說,是他少有的珍貴的福氣,令他心頭為之一暖。他何曾想象過這樣溫馨的時刻。這兩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畫面,傳達出一種普遍的親情的溫暖和生活的閑適美好。綜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30.(2021·江蘇廣陵·二模)有寄(宋)蘇軾為向東坡①傳語,人在玉堂②深處。別后③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注:①東坡:指貶謫黃州時的舊居以及鄰人。②玉堂:指翰林苑。寫作此詞時,蘇軾在翰林院任職。③別后:指蘇軾于元豐七年離開黃州。第52頁共52頁 (1)根據你所積累的詞的知識判斷,這首詞的詞牌名應是()A.浣溪沙B.相見歡C.卜算子D.如夢令(2)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敬鸢浮浚?)D(2)表達了蘇軾對黃州的懷念之情,以及歸耕東坡之意(或“歸隱之意”)。【分析】(1)考查文學常識。A.浣溪沙: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B.相見歡:雙調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后段四句兩仄韻兩平韻。另有雙調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后段四句一葉韻-疊韻兩平韻;雙調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后段三句兩平韻等變體;C.卜算子,又名“卜算子令”“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以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為正體。另有雙調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雙調四十五字,前段四句兩仄韻,后段四句三仄韻等變體。D.如夢令:單調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疊韻。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韻,三十三字四仄韻一疊韻,三十三字五平韻一疊韻,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韻一疊韻的變體;閱讀詞的內容可知,全詞共三十三字,平仄格律為:中(可平可仄)仄中平仄仄(韻),中仄中平平仄(韻)。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韻)。平仄,平仄(韻)(疊句),中仄中平平仄(韻);由此可知,該詞的詞牌名為“如夢令”;故選D??疾閷υ娫~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解答時,結合具體詞句進行分析?!盀橄驏|坡傳語”意思是:請代我,向東坡舊鄰問候,表達詩人對黃州東坡的懷念之情;“別后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意思是“自從我走以后,又有誰來過?是否雪壓小橋,這斷了來路?是詩人對自己離別后東坡情境的設想;“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意思是:我將歸去啊,我將歸去,徜徉東坡,沐浴催耕的春雨,則又透露出詩人有“不如歸去”的歸隱之情。31.(2021·江蘇儀征·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小題。峽口送友人①[唐]司空曙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跍I沾巾。來時萬里同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①峽口:兩山夾水的地方,這里指西陵峽口,為長江出蜀的險隘。②去?。褐缸叩娜撕土舻娜恕5?2頁共52頁 (1)“峽口花飛欲盡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三、四句簡要分析?!敬鸢浮浚?)描繪了悲涼的畫面:微風拂過,峽口的花隨風飄落,春天即將過去。(2)來的時候我們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這個“客人”倒變成了主人來送別自己的朋友了,淋漓盡致地表露了作者送客的惆悵心情。【分析】(1)本題考查描繪詩句展現的畫面。這句詩中“峽口”表示地點?!盎w”就是飛花?!坝M春”則直接表明季節(jié)是暮春。因此。這里寫的是暮春時節(jié),主要描寫的景物是西陵峽口的花在飄落。據此分析,展開想象,用更優(yōu)美的語言把畫面描述出來即可。(2)本題考查理解詩人情感。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來的時候(我們)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這個“客人”倒變成了主人來送別自己的朋友了。結合“同為客”可知詩人當時是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送故人”可知寫的是送別,在異鄉(xiāng)送別難得結交的摯友,不舍之情更加明顯。作者身為客人卻反客為主,淋漓盡致地表露了自己送客的惆悵心情?!皝頃r”這里還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據此整理作答即可。(2021·江蘇興化·二模)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題目。蘇武廟溫庭筠蘇武①魂銷漢使前,古祠②高樹兩茫然。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回日樓臺非甲帳③,去時冠劍是丁年④甲。茂陵⑤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⑥。[注]①蘇武:西漢大臣,漢武帝時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堅貞不屈,漢昭帝時始被迎歸。②古祠:指蘇武廟。茫然:渺然久遠之意。③非甲帳:意指漢武帝已死。④丁年:壯年。⑤茂陵:漢武帝陵。蘇武歸漢時武帝已死,此借指漢武帝。⑥逝川:比喻逝去的時間,這里指往事。32.第二聯(lián)描寫了胡地獨特的風景,請問有什么作用。33.“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中的“哭”和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中的“涕”都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請分別體會其妙處。第52頁共52頁 【答案】32.第二聯(lián)描寫胡地風景,其中第一句形象地表現了蘇武在音訊隔絕的漫長歲月中對故國的深長思念和欲歸不得的深刻痛苦,第二句展現了蘇武單調、孤寂的牧羊生活,表現出貧賤不能移其愛國之志的胸懷。33.“哭”一詞抒寫了蘇武歸國后對武帝的追思,表達了他忠貞不屈的愛國之情?!疤椤笔橇鳒I的意思,表達了詩人因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孤寂和悲傷之情(或: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分析】32.本題考查景物描寫的作用。頷聯(lián)追思蘇武當年望雁思歸、荒塞牧歸兩幅畫面,概寫蘇武幽禁在異域的漫長歲月?!霸七呇銛嗪煸隆泵枥L的是望雁思歸圖。在寂靜的夜晚,天空中高懸著一輪帶有異域情調的明月。望著大雁從遙遠的北方飛來,又向南方飛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漸消失在南天的云彩中。這幅圖畫,形象地表現了蘇武在音訊隔絕的漫長歲月中對故國的深長思念和欲歸不得的深刻痛苦,不僅敘出了蘇武被流放北海時與國音訊斷絕的史實,而且表現出蘇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園,每天希望鴻雁傳書于國、直盼到月上中天的愛國忠心。這句主要寫蘇武思國的心境?!半]上羊歸塞草煙”描繪了一幅荒塞歸牧圖。在昏暗的傍晚,放眼遠望,只見籠罩在一片荒煙中的連天塞草,和丘隴上歸來的羊群,主要寫他胡地牧羊時環(huán)境的艱辛、荒涼,表現出貧賤不能移其愛國之志的胸懷。這幅圖畫,形象地展示了蘇武牧羊絕塞的單調、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環(huán)境、經歷、心情相互交觸,渾然一體。根據上述分析,概括作答即可。33.本題考查關鍵詞句的理解分析?!懊瓴灰姺夂钣。障蚯锊奘糯ā眱删渲^蘇武歷經生死苦難而不失漢節(jié),回來后竟不得封侯,只能空向秋波悲嘆年華已逝。武帝已經長眠茂陵,再也見不到完節(jié)歸來的蘇武封侯受爵了,蘇武只能空自面對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經逝去的漢武帝,所以,這里的“哭”也體現對故君之思,是對自己是融忠君與愛國為一體的感情?!澳钐斓刂朴?,獨愴然而涕下”兩句,作者三慨嘆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幾十年真如白駒之過隙,轉瞬之間就消失了。這里的“涕”有因感到人生短暫而消沉頹唐,表達了詩人因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孤寂和悲傷之情。據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军c睛】蘇武初遇漢使,悲喜交集感慨萬端;而今古廟高樹,肅穆莊嚴久遠渺然。羈留北海音書斷絕,頭頂胡天明月;荒隴牧羊回來,茫茫草原已升暮煙。回朝進謁樓臺依舊,甲帳卻無蹤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劍,正是瀟灑壯年。封侯受爵緬懷茂陵,君臣已不相見;空對秋水哭吊先皇,哀嘆逝去華年。34.(2021·江蘇江都·二模)詩歌閱讀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①第52頁共52頁 (唐)韋應物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ㄗⅲ贀P子:指揚子津,在長江北岸。元大:未詳何人。校書:官名。唐代的校書郎,掌管校書籍。(1)“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被認為是“含蓄不盡,愈見情深”的佳句,請簡要賞析。(2)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1)船漸行漸遠,詩人忍不住凝望著廣陵城外迷蒙的樹林,寺廟熟悉的鐘聲悠悠響起,似在訴說綿綿情意。這兩句表面平淡,不著情語,卻處處透出依依惜別之情,融情于景,含蓄有味。(2)表達了詩人對廣陵、對摯友的依戀;流露了與友人再難重逢,以及漂泊不定、世事難料的感慨。【分析】(1)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皻w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十個字非常著名。詩人和元大分手,心情很悲傷。可是船終于開行了。船兒飄蕩在煙霧之中,他還不住回頭看著廣陵城,那城外的樹林變得愈來愈模糊難辨,這時候,忽又傳來在廣陵時聽慣了的寺廟鐘聲,一種不得不離開而又舍不得同朋友分離的矛盾心情,和響鐘的裊裊余音、城外迷蒙中的樹色交織在一起了。詩人沒有說動情的話,而是通過形象來抒情,并且讓形象的魅力感染了讀者?!皻堢姀V陵樹”這五個字,感情色彩是異常強烈的。(2)本題考查對詩人情感的理解。此詩寫作者在乘船離開廣陵(今江蘇揚州)赴任洛陽(今屬河南)的途中,對友人元大的離別之情。此詩前四句寫離情?!捌嗥嗳ビH愛”,詩人與朋友分離,感到很悲傷。詩中以“親愛”二字相稱,可見彼此友誼很深,一旦分別,自然依依不舍。頷聯(lián)寫友人乘舟歸去,他還不住回頭看著廣陵城,看著模糊的樹色,聽著熟悉的鐘聲,詩人對友人、對廣陵的依戀全部蘊含其中。接著后四句抒發(fā)感慨。詩人望著滾滾東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嘆道:“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分別容易重逢難,這后會之期就難以預料了?!笆朗虏ㄉ现郏劁О驳米?!”意謂:自己的身世飄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要么給流水帶走,要么在風浪里打轉,世事怎能由個人作主呢?末兩句蘊含身世之感。后四句流露了與友人再難重逢,以及漂泊不定、世事難料的感慨。35.(2021·江蘇江陰·三模)書憤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第52頁共52頁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注:(1)樓船,指采石之戰(zhàn)中宋軍使用的車船,車船在宋代盛極一時。因這種戰(zhàn)船高大有樓,故把它稱之為樓船。(2)瓜洲,在今江蘇邢江南長江邊,與鎮(zhèn)江隔江相對,是當時的江防要地。(3)塞上長城,比喻能守邊的將領。《南史·檀道濟傳》載,宋文帝要殺大將檀道濟,檀臨刑前怒叱道:“乃壞汝萬里長城!”閱讀上面詩歌,回答下列問題。(1)詩歌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舉一例分析。(2)結合詩句分析詩人在詩歌中表現了哪些情感?【答案】(1)對比,把早年中原北望氣如山和鏡中衰鬢已先斑做對比,“塞上長城”之理想與“世事多艱”之現實進行對比,諸葛亮之積極進取與南宋統(tǒng)治者之茍且偷安進行對比。(或用典,用歷史上的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赤膽忠心和宋大將檀道濟被殺的典故來批判統(tǒng)治者的茍且偷安,昏庸無能,表現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憤。)(2)抗金收復失地的豪情壯志;壯志未酬,年事已高的悲憤;對時事艱難的感嘆;對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的諷刺和批判;向諸葛亮學習,至死也不會放棄收復中原的自勉?!窘馕觥浚?)本題考查分析詩歌表現手法。本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對比與用典,任選一例分析即可。示例一:“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尾聯(lián)用典意在表明自己有諸葛武侯一樣恢復中原河山的壯志,但環(huán)顧朝廷上下主降派猶如跳梁小丑,把持朝政,自己想要建立這樣的孔明一樣的功德是異常困難的,這表明的正是作者壯志難酬的苦悶與憤懣之情。示例二:對比手法,由“中原北望氣如山”與“鏡中衰鬢已先斑”可知,詩人把年輕時候北望中原,收復故土堅定如山的豪邁氣概與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的情景做了對比,也有將“塞上長城”之理想與“世事多艱”之現實對比,還有將諸葛亮堅持北伐,雖“出師一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天宇的積極抗敵與南宋統(tǒng)治者之茍且偷安進行對比。(2)本題考查把握詩歌主旨情感。第52頁共52頁 理解詩文含義,從內容中體會情感?!霸鐨q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想當年,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詩人北望中原,內心有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涌,大有氣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游蹤所至——作者三十七歲在鎮(zhèn)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內心豪情滿懷;“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歲月不居,年事已高,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愴便為郁憤;“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用歷史上的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赤膽忠心的典故來批判統(tǒng)治者的茍且偷安,表明的正是作者壯志難酬的苦悶與憤懣之情。36.(2021·江蘇姜堰·二模)閱讀沈與求①的詩歌《舟過荻塘》,完成小題。野航春入荻芽塘,遠意相傳接渺茫。落日一篙桃葉浪②,熏風③十里藕花香。河回遽失青山曲,菱老難容碧草芳。村北村南歌自答,懸知歲事④到金穰⑤。[注釋]①沈與求,宋代大臣,曾向高宗建議遷都,“以圖恢復”,結果被逐出朝廷,派往地方,后來與朝廷官員意見不合,一度被迫去職。②桃葉浪,指落日余暉映照下的波浪。③熏風,和暖的南風,多指夏風。④歲事,農事。⑤金穰,指豐收之年。(1)請從寫景的角度賞析頷聯(lián)的妙處。(2)這首詩尾聯(lián)蘊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敬鸢浮浚?)頷聯(lián)虛實結合(或視覺和嗅覺結合),描寫了兩種迥然不同的景象,夕陽余暉映照在粼粼的碧波之上,閃現出動人的光彩(從視覺角度描寫眼前所見之景),亭亭的荷葉和荷花,暖風輕坲,到處飄散著醉人的芳香(從嗅覺角度描寫自己想象之景),由春而夏,通過水上美景,抒發(fā)了作者愉悅的心情。(2)尾聯(lián)“村北村南歌自答,懸知歲事到金穰”描寫村民的率真自然,他們用歌聲表達對豐收在望的歡快心情,隱含著作者對農家生活的熱愛和向往,寄寓了歸隱之意?!痉治觥浚?)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詩句賞析可以從寫作手法、修辭手法、煉字、等角度加以分析。注意結合詩句內容進行賞析。頷聯(lián)“落日一篙桃葉浪,熏風十里藕花香”意思是撐一篙,落日余暉映照下,水面蕩漾起粼粼的碧波,溫暖醉人的風兒仿佛吹來了十里之外的陣陣藕花香。例如:頷聯(lián)虛實結合眼前春日的落日、桃葉浪,想象到夏日的藕花香。虛實相生,描繪了一幅由春而夏的美景,通過水上美景,抒發(fā)了作者愉悅的心情。第52頁共52頁 視覺、嗅覺、觸覺結合,落日、桃葉浪是眼前所見,暖風是觸覺,藕花香是嗅覺。多種感官結合,描繪了一幅由春而夏的美景,通過水上美景,抒發(fā)了作者愉悅的心情。(2)本題考查詩歌的情感意蘊。在理解詩句內容,理解詩人和寫作背景的基礎上作答。尾聯(lián)“村北村南歌自答,懸知歲事到金穰”意思是村子里到處都唱響著慶祝豐收的歌聲,村歌互答,豐收在望。詩的最后兩句構成了一幅民間風情畫,村民率真自然,用歌聲來表達豐收在望的喜悅之情,這疑情景感染了詩人,便在字里行間寄寓了歸隱之意。第52頁共52頁
同類資料
更多
2022年中考語文專題復習:古詩鑒賞 專項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