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高三生物二輪復習:5.細胞的生命歷程(含減數分裂)(含解析)
ID:68440 2021-11-28 1 3.00元 7頁 598.63 KB
已閱讀7 頁,剩余0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3.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5.細胞的生命歷程(含減數分裂)                 一、單項選擇題1.(2018全國卷Ⅲ,4)關于某二倍體哺乳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敘述,錯誤的是(  )A.有絲分裂后期與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都發(fā)生染色單體分離B.有絲分裂中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都發(fā)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C.一次有絲分裂與一次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復制次數相同D.有絲分裂中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體都排列在赤道板上2.下列有關高等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敘述,錯誤的是(  )A.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中都有核膜、核仁的消失和再現(xiàn)B.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后期分別出現(xiàn)赤道板和細胞板C.動植物細胞在分裂后期均有著絲點的分裂和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D.高等植物細胞從兩極發(fā)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動物細胞在兩組中心粒的周圍發(fā)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3.(2021湖南婁底期中)在高等動物的某一器官中,發(fā)現(xiàn)了下圖所示的細胞分裂圖像。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的細胞是初級精母細胞,含有2個四分體,既能進行有絲分裂以增加自身數量,又可進行減數分裂B.圖乙細胞中含有4條染色單體,無同源染色體,是次級精母細胞或極體C.在圖丙所示的時期,人的細胞中含有46條染色體,92條染色單體D.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過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4.(2021四川綿陽期末質檢)下列關于人體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所有細胞都會發(fā)生分裂、衰老、凋亡B.造血干細胞與成熟紅細胞的酶存在差異C.細胞凋亡不出現(xiàn)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D.癌細胞分裂迅速,細胞周期變長5.(2021天津模擬)下圖是4種植物細胞的細胞周期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的b→a→b表示細胞增殖過程的一個細胞周期B.圖甲的b→a與圖丙的b→a所用的時間可能一樣長C.從a→b,由于DNA的復制使染色體數目增加一倍D.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材料最好是選植物甲6.如圖表示某二倍體雄性動物性原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細胞內染色體數目等指標的變化情況,其中圖1中的乙曲線表示減數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數目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1中EF段與圖2中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B.圖2中的CD段與圖3中的HJ段細胞所處的分裂時期相同,圖1中EF段、圖2中BC段和圖3中GH段變化的原因相同C.圖2中DE段和圖3中JK段變化的原因不同D.基因重組的過程可發(fā)生在圖1中的CE段和圖3中的JK段7.某哺乳動物的基因型為AABbEe,如圖是該哺乳動物的一個精原細胞在產生精子過程中的某個環(huán)節(jié)的模式圖。據此可以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示細胞為次級精母細胞,細胞中含有2對同源染色體B.該精原細胞產生的精子基因型只有ABe、aBe兩種C.圖示細胞中,基因a來自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D.圖示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該精原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相等8.如圖顯示成纖維細胞在調控過程中的定向轉化,關于①②③過程中細胞發(fā)生的變化,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①過程中可發(fā)生的變異類型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B.由圖推測在調控過程中細胞分化可逆C.在③過程中,細胞的遺傳物質發(fā)生了改變D.成纖維細胞中的蛋白質與神經細胞中的完全不同9.(2021福建三明模擬)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壽命短的細胞一定能分裂 B.經細胞分化形成的植物表皮細胞,細胞質中含葉綠體,細胞壁上形成角質層C.正常染色后的神經細胞比癌細胞更容易觀察到染色體D.電離輻射既能損傷DNA,又能讓水產生自由基,攻擊細胞內的生物分子,導致細胞衰老10.(2021江蘇南京、鹽城一模)人的成熟紅細胞經過幾個階段發(fā)育而來,各階段細胞特征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階段階段1階段2階段3階段4特征無血紅蛋白,有較強的分裂能力核糖體豐富,開始合成血紅蛋白,有分裂能力核糖體等細胞器逐漸減少,分裂逐漸減弱無細胞核、核糖體、線粒體等,血紅蛋白含量高,無分裂能力A.核糖體增多有利于紅細胞大量合成血紅蛋白B.不同階段的紅細胞均通過有氧呼吸合成ATPC.紅細胞不同階段的特征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D.失去細胞核有利于紅細胞更好地執(zhí)行運輸O2的功能二、不定項選擇題11.(2021湖南長沙月考)下列關于“①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和“②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實驗①在能看到約5個細胞的高倍視野中統(tǒng)計不同時期細胞數,以比較各時期時長B.實驗②在誘導加倍成功的細胞內可見散亂排列的染色體C.實驗①和實驗②的裝片制作流程相同D.實驗①和實驗②中根尖解離不充分會導致細胞重疊12.(2021湖南常德聯(lián)考)豌豆種群中偶爾會出現(xiàn)一種三體植株(多一條1號染色體),減數分裂時1號染色體的任意兩條移向細胞一極,剩下一條移向另一極。下列關于某三體植株(基因型為AAa)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植株來源于染色體變異,這種變異會導致基因種類增加B.該植株在減數分裂時,含兩個A基因的細胞應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C.三體豌豆植株自交,產生基因型為AAa的子代的概率為5/18D.三體豌豆植株能產生四種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為1/4三、非選擇題13.(2021四川綿陽第一次診斷)如圖是某雌性動物(2n=6)體內一個細胞正常分裂過程中的圖像。請回答下列問題。(1)細胞分裂是多細胞生物生長、發(fā)育、    和    的基礎。?(2)根據細胞分裂特點可判定圖示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理由是                                 (答出2點即可)。?(3)參照圖示,在下面方框中畫出該動物的次級卵母細胞分裂后期的圖像?!                  ?14.(2021廣東珠海期末質檢)JS-K是一種新合成的抗癌藥物。研究者研究了JS-K對胃癌細胞的抑制效應及其機制,并對其在體內的抗癌效應進行了評估。(1)環(huán)境中的致癌因子會損傷細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        發(fā)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根據大量的病例分析,癌癥的發(fā)生并不是單一基因突變的結果,至少在一個細胞中發(fā)生5~6個基因突變,才能賦予癌細胞所有的特征。據此,你對癌癥發(fā)生的基本認識是:癌癥是                。?(2)胃癌細胞在適宜條件下,可     增殖,且細胞膜上     (物質)減少,使其容易擴散和轉移。?(3)研究者檢測不同條件下胃癌細胞存活率,結果如下圖所示。圖示結果表明:                                                   。?(4)研究者進一步研究了JS-K誘導胃癌細胞凋亡的機制。NAC是一種活性氧的清除劑。研究者用            處理胃癌細胞,發(fā)現(xiàn)其與不做任何處理的胃癌細胞存活率相似,但比單獨用JS-K處理的胃癌細胞存活率        ,證明JS-K通過促進活性氧的產生誘導胃癌細胞凋亡。?參考答案5.細胞的生命歷程(含減數分裂)1.B 解析著絲點分裂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A項正確。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是減數分裂過程中特有的染色體行為,B項錯誤。一次有絲分裂和一次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均復制1次,C項正確。有絲分裂中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D項正確。2.B 解析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中,核膜、核仁均會消失和再現(xiàn),A項正確;赤道板不是真實存在的結構,B項錯誤;有絲分裂后期著絲點的分裂和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是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共同特點,C項正確;高等植物細胞中不存在中心體,其從兩極發(fā)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 動物細胞在兩組中心粒的周圍發(fā)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D項正確。3.C 解析由于圖丙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細胞質均等分裂,因此該動物為雄性。圖甲細胞為初級精母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含有2個四分體,只能進行減數分裂,A項錯誤;該動物為雄性,圖乙細胞中含有4條染色單體,無同源染色體,是次級精母細胞,B項錯誤;圖丙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時期人的細胞中含有46條染色體,92條染色單體,C項正確;減數分裂時發(fā)生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二者都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D項錯誤。4.B 解析癌細胞一般不會衰老和凋亡,A項錯誤;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細胞器,與造血干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存在穩(wěn)定性的差異,則酶也存在差異,B項正確;胚胎發(fā)育過程中也會有細胞凋亡的情況,C項錯誤;癌細胞由于無限增殖而細胞周期變短,D項錯誤。5.B 解析圖甲中的a→b→a表示細胞增殖過程的一個細胞周期,A項錯誤;不同植物細胞周期不同,故盡管圖甲的b→a與圖丙的b→a所占細胞周期的比例不同,但是所用的時間可能一樣長,B項正確;從a→b,由于DNA的復制使得DNA含量加倍,但染色體數目并未加倍,C項錯誤;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材料最好是選植物丁,因為其分裂期所占一個細胞周期的比例最大,D項錯誤。6.B 解析分析圖1可知,甲曲線中BC段的“上升”是因為DNA復制,且在整個分裂過程中甲曲線對應的物質一直都存在,再根據題干中“乙曲線表示減數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數目變化情況”這一信息,并結合甲、乙曲線變化規(guī)律,可判斷EF段對應的時期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因著絲點分裂,一條染色體上的DNA分子由2個變?yōu)?個,由此判斷甲曲線表示減數分裂過程中一條染色體上的DNA分子數目變化。分析圖2,其縱坐標表示同源染色體對數,由曲線CD段“加倍”現(xiàn)象可判斷,曲線AE段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對數的變化,DE段同源染色體對數減半是因為細胞有絲分裂完成,形成2個子細胞,A項錯誤。分析圖3,其縱坐標表示一個細胞中染色體組數,再根據曲線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染色體組數先加倍,分裂結束后組數與分裂前相等,即“終點”與“起點”相同,可推斷圖3中的曲線對應有絲分裂過程,進一步推斷HJ段對應有絲分裂后期、末期,與圖2中CD段對應細胞分裂時期相同;圖1中EF段、圖2中BC段和圖3中GH段變化的原因都是著絲點的分裂,B項正確。圖2中DE段和圖3中JK段變化的原因都是細胞一分為二,C項錯誤?;蛑亟M的過程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期,對應圖1中的CE段,但是圖3中的曲線(F~K)對應有絲分裂過程,故圖3中的JK段不可能發(fā)生基因重組,D項錯誤。7.D 解析結合題干信息分析題圖,圖示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無染色單體,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據此判斷該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為次級精母細胞,A項錯誤。根據題干已知,該生物的基因型為AABbEe,其產生的配子中含基因a,則可推斷基因a的出現(xiàn)是基因突變的結果,再根據減數分裂的特點,可推斷該精原細胞產生的精子基因型有ABe、aBe、AbE3種,B、C兩項錯誤。因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圖示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該精原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相等,都是4條,D項正確。8.B 解析①有絲分裂過程中可發(fā)生的變異類型有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不會發(fā)生基因重組,A項錯誤;由題圖可知,在調控過程中,成纖維細胞經處理,變成了干細胞,最終又被定向誘導成神經細胞,實現(xiàn)了可逆,B項正確;③過程為細胞分化過程,遺傳物質并未發(fā)生改變,C項錯誤;成纖維細胞與神經細胞有相同的蛋白質,如呼吸酶等,D項錯誤。9.D 解析壽命短的細胞不一定能分裂,例如漿細胞,A項錯誤;植物表皮細胞的細 胞質中不含有葉綠體,B項錯誤;癌細胞比神經細胞更容易觀察到染色體,因為神經細胞不再分裂,其中有細絲狀的染色質,沒有染色體,C項錯誤;電離輻射既能損傷DNA,又能讓水產生自由基,攻擊細胞內的生物分子,導致細胞衰老,D項正確。10.B 解析血紅蛋白的合成場所是核糖體,核糖體增多有利于紅細胞大量合成血紅蛋白,A項正確;階段4中紅細胞無線粒體,只能通過無氧呼吸產生ATP,B項錯誤;人的成熟紅細胞的形成分為4個階段,不同階段的特征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C項正確;失去細胞核、核糖體、線粒體等,能給紅細胞騰出更多空間,容納更多血紅蛋白,有利于紅細胞更好地執(zhí)行運輸O2的功能,D項正確。11.BCD 解析實驗①在能看到約50個細胞的高倍視野中統(tǒng)計不同時期細胞數,以比較各時期時長,A項錯誤;由于低溫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細胞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從而使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加倍,該細胞再次進行分裂的前期,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且染色體散亂排列,B項正確;實驗①和實驗②的裝片制作流程相同,均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C項正確;實驗①和實驗②中根尖解離不充分會導致細胞重疊,從而影響觀察,D項正確。12.ABD 解析三體豌豆植株的形成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這種變異會導致基因數目的增多,不會導致基因種類增加,A項錯誤;三體豌豆植株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含2個A基因的細胞應為減數第二次分裂各時期(若Aa移向一極,則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細胞有2個A基因;若AA移向一極,則減數第二次分裂結束形成的細胞有2個A基因),B項錯誤;三體豌豆植株產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a∶A=1∶2∶1∶2,因此三體豌豆植株自交,產生AAa基因型子代的概率為1/6×1/6×2+2/6×2/6×2=5/18,C項正確;三體豌豆植株能產生四種類型的配子,即AA∶Aa∶a∶A=1∶2∶1∶2,其中a配子的比例為1/6,D項錯誤。13.答案(1)繁殖 遺傳 (2)有同源染色體且正在進行著絲點分裂;每極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3)解析(1)細胞增殖是重要的生命活動,是多細胞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繁殖、遺傳的基礎。(2)圖示細胞中有同源染色體且正在進行著絲點分裂;每極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據此可以判斷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3)該雌性動物的次級卵母細胞分裂后期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染色體數為2n=6,此時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且細胞膜向內凹陷,細胞質不均等分裂,細胞模式圖見答案。14.答案(1)抑癌基因 基因突變不斷累積的結果 (2)無限 糖蛋白 (3)在一定范圍內隨著JS-K劑量的增加和處理時間的延長,對胃癌細胞存活的抑制效果也隨之增強 (4)JS-K和NAC同時 顯著升高解析(1)致癌因子會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由題干可知,癌癥的發(fā)生并不是單一基因突變的結果,至少在一個細胞中發(fā)生5~6個基因突變,才能賦予癌細胞所有的特征,說明癌癥是基因突變不斷積累的結果。(2)癌細胞在適宜條件下可以無限增殖,且其細胞膜表面糖蛋白(粘連蛋白)減少,利于癌細胞的轉移擴散。(3)分析題圖可知,在一定范圍內隨著JS-K劑量的增加和處理時間的延長,對胃癌細胞存活的抑制效果也隨之增強。(4)分析題目中實驗設計可知,為證明JS-K通過促進活性氧的產生誘導胃癌細胞凋亡,實驗組設置 為單獨JS-K處理和JS-K和NAC同時處理的組別,不做任何處理的為對照組。若JS-K通過促進活性氧的產生誘導胃癌細胞凋亡,則JS-K和NAC同時處理的胃癌細胞存活率應比單獨用JS-K處理的胃癌細胞存活率顯著升高。
同類資料
更多
2022屆高三生物二輪復習:5.細胞的生命歷程(含減數分裂)(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