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三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一、基本實驗要求1.實驗原理互成角度的兩個力F1、F2與另外一個力F′產生相同的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與F′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是否相等.2.實驗器材木板、白紙、圖釘若干、橡皮條、細繩套(兩個)、彈簧測力計(兩個)、三角板、刻度尺.3.實驗步驟(1)用圖釘把一張白紙釘在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2)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兩個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如實驗原理圖所示.(3)用鉛筆描下結點O的位置和兩個細繩套的方向,并記錄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4)只用一個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與前面相同的位置O,記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F′和細繩的方向.(5)比較F′與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得的合力F,看它們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是否相等.二、規(guī)律方法總結
1.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1)將兩只彈簧測力計調零后水平互鉤對拉過程中,讀數(shù)相同,可選;若不同,應另換或調校,直至相同為止.(2)使用時,讀數(shù)應盡量大些,但不能超出范圍.(3)被測力的方向應與軸線方向一致.(4)讀數(shù)時應正對、平視刻度.2.注意事項(1)位置不變:在同一次實驗中,使橡皮條拉長時結點的位置一定要相同.(2)角度合適:用兩個彈簧測力計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時,其夾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為宜.(3)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條彈性限度內形變應盡量大一些.細繩套應適當長一些,便于確定力的方向.(4)統(tǒng)一標度:在同一次實驗中,畫力的圖示選定的標度要相同,并且要恰當選定標度,使力的圖示稍大一些.3.誤差分析(1)誤差來源:除彈簧測力計本身的誤差外,還有讀數(shù)誤差、作圖誤差等.(2)減小誤差的辦法:①實驗過程中讀數(shù)時眼睛一定要正視彈簧測力計的刻度盤,要按有效數(shù)字位數(shù)要求和彈簧測力計的精度正確讀數(shù)和記錄.②作圖時使用刻度尺,并借助于三角板,使表示兩力的對邊一定要平行.考點一實驗原理及實驗操作例1、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彈簧測力計A掛于固定點P,下端用細線掛一重物M.彈簧測力計B的一端用細線系于O點,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結點O靜止在某位置.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shù),并在貼于豎直木板的白紙上記錄O點的位置和拉線的方向.
(1)本實驗用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單位為N,圖中A的示數(shù)為________N.(2)下列不必要的實驗要求是________.(請?zhí)顚戇x項前對應的字母)A.應測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彈簧測力計應在使用前校零C.拉線方向應與木板平面平行D.改變拉力,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使O點靜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實驗中,該同學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A的指針稍稍超出量程,請您提出兩個解決辦法.①;②(4)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號)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變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考點二數(shù)據(jù)處理及誤差分析例2、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某同學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1)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果畫出的力的圖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論值,F(xiàn)′是力F1和F2合力的實際測量值B.圖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論值,F(xiàn)是力F1和F2合力的實際測量值C.在實驗中,如果將細繩也換成橡皮條,那么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D.在實驗中,如果將細繩也換成橡皮條,那么對實驗結果有影響(2)若F與F′的__________基本相等,________基本相同,說明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得到了驗證.例3、某同學在坐標紙上畫出了如圖所示的兩個已知力F1和F2,圖中小正方形的邊長表示2N,兩力的合力用F表示,F(xiàn)1、F2與F的夾角分別為θ1和θ2,下列關于F1、F2、F、θ1、θ2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 ?。〢.F1=4NB.F=12NC.θ1=45°D.θ1<θ2考點三 實驗拓展與創(chuàng)新例4.某同學嘗試用橡皮筋等器材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他找到兩條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鉛筆、細繩、白紙、釘子,設計了如下實驗:將兩條橡皮筋的一端與細繩連接,結點為O,細繩下掛一重物,兩橡皮筋的另一端也都連有細繩.實驗時,先將一條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細繩固定在墻上的釘子A上,另一條橡皮筋任其下垂,如圖甲所示;再將另一條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細繩固定在墻上的釘子B上,如圖乙所示.(1)為完成實驗,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__.a.兩橡皮筋的另一端連接的細繩a、b長度要相同
b.要測量橡皮筋的原長c.要測量圖甲和圖乙中橡皮筋的長度d.要記錄圖甲中結點O的位置及過結點O的豎直方向e.要記錄圖乙中結點O′的位置及過結點O′的豎直方向(2)對該實驗“兩條相同的橡皮筋”的要求的理解正確的是________.a.橡皮筋的材料和原長相同即可b.橡皮筋的材料和粗細相同即可c.橡皮筋的材料、原長和粗細均要相同(3)釘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現(xiàn)有器材,改變條件再次驗證,可采用的方法是.例5.某同學通過下述實驗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步驟:①將彈簧秤固定在貼有白紙的豎直木板上,使其軸線沿豎直方向.②如圖所示,將環(huán)形橡皮筋一端掛在彈簧秤的秤鉤上,另一端用圓珠筆尖豎直向下拉,直到彈簧秤示數(shù)為某一設定值時,將橡皮筋兩端的位置標記為O1、O2,記錄彈簧秤的示數(shù)F,測量并記錄O1、O2間的距離(即橡皮筋的長度l).每次將彈簧秤示數(shù)改變0.50N,測出所對應的l,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F(N)00.501.001.502.002.50l(cm)l010.9712.0213.0013.9815.05③找出②中F=2.50N時橡皮筋兩端的位置,重新標記為O、O′,橡皮筋的拉力記為FOO′.④在秤鉤上涂抹少許潤滑油,將橡皮筋搭在秤鉤上,如圖所示.用兩圓珠筆尖成適當角度同時拉橡皮筋的兩端,使秤鉤的下端達到O點,將兩筆尖的位置標記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記為FOA,OB段的拉力記為FOB.
完成下列作圖和填空:(1)利用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坐標紙上畫出F-l圖線,根據(jù)圖線求得l0=________cm.(2)測得OA=6.00cm,OB=7.60cm,則FOA的大小為________N.(3)根據(jù)給出的標度,在圖中作出FOA和FOB的合力F′的圖示.(4)通過比較F′與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實驗結論.例6.小明通過實驗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1)實驗記錄紙如圖所示,O點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長到的位置,兩彈簧測力計共同作用時,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別過P1和P2點;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橡皮筋時,拉力F3的方向過P3點.三個力的大小分別為:F1=3.30N、F2=3.85N和F3=4.25N.請根據(jù)圖中給出的標度作圖求出F1和F2的合力.
(2)仔細分析實驗,小明懷疑實驗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彈性發(fā)生了變化,影響實驗結果.他用彈簧測力計先后兩次將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長度,發(fā)現(xiàn)讀數(shù)不相同,于是進一步探究了拉伸過程對橡皮筋彈性的影響.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將一張白紙固定在豎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點,下端N掛一重物.用與白紙平行的水平力緩慢地移動N,在白紙上記錄下N的軌跡.重復上述過程,再次記錄下N的軌跡. 兩次實驗記錄的軌跡如圖所示.過O點作一條直線與軌跡交于a、b兩點,則實驗中橡皮筋分別被拉伸到a和b時所受拉力Fa、Fb的大小關系為________.(3)根據(jù)(2)中的實驗,可以得出的實驗結果________.(填寫選項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長度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兩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時,橡皮筋第2次的長度較長C.兩次被拉伸到相同長度時,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較大D.兩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時,拉力越大,橡皮筋兩次的長度之差越大(4)根據(jù)小明的上述實驗探究,請對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提出兩點注意事項.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中的“萬變不離其宗”1.器材的變化(如圖甲、乙、丙所示)
2.合力、分力的變化(1)分力的獲得:彈簧測力計的拉力→鉤碼的重力.(2)合力的獲得:彈簧測力計的拉力→重物的重力→鉤碼的重力.【能力展示】1.對于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某同學有以下認識:A.實驗中兩個分力的夾角取得越大越好B.細繩以及彈簧秤所在平面必須與木板平行C.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用鉛筆畫出兩個定點的位置時,應使這兩個點的距離盡量遠些D.作圖要用細芯鉛筆,圖的比例要盡量大些,要用嚴格的幾何作圖法作出平行四邊形,圖旁要畫出表示力的比例線段,且注明每個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上操作可以減小誤差的是________.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時,先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帶有繩套的兩根細繩.實驗時,需要兩次拉伸橡皮條,一次是通過兩細繩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另一次是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1)實驗對兩次拉伸橡皮條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________(填字母代號).A.將橡皮條拉伸相同長度即可B.將橡皮條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長度C.將彈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將橡皮條和繩的結點拉到相同位置(2)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對減小實驗誤差有益的說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號).A.兩細繩必須等長
B.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C.用兩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秤示數(shù)之差應盡可能大D.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3.“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1)部分實驗步驟如下,請完成有關內容:A.將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貼有白紙的豎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拴上兩根細線.B.其中一根細線掛上5個質量相等的鉤碼,使橡皮筋拉伸,如圖甲所示,記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將步驟B中的鉤碼取下,分別在兩根細線上掛上4個和3個質量相等的鉤碼,用兩光滑硬棒B、C使兩細線互成角度,如圖乙所示,小心調整B、C的位置,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記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得到驗證,那么圖乙中cosα∶cosβ=________.4.小明同學在學完力的合成與分解后,想在家里做實驗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他從學校的實驗室里借來兩只彈簧測力計,按如下步驟進行實驗:A.在墻上貼一張白紙用來記錄彈簧彈力的大小和方向.B.在一只彈簧測力計的下端懸掛一裝滿水的水杯,記下水杯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F.C.將一根大約30cm長的細線從杯帶中穿過,再將細線兩端拴在兩只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在靠近白紙?zhí)幱檬謱ΨQ地拉開細線,使兩只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相等,在白紙上記下細線的方向和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如圖甲所示.
D.在白紙上按一定標度作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彈力的圖示,如圖乙所示,根據(jù)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可求出這兩個力的合力F′.(1)在步驟C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________N。(2)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5.有同學利用如圖的裝置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在豎直木板上鋪有白紙,固定兩個光滑的滑輪A和B,將繩子打一個結點O,每個勾碼的重量相等,當系統(tǒng)達到平衡時,根據(jù)勾碼個數(shù)讀出三根據(jù)繩子的拉力TOA、TOB和TOC,回答下列問題:ON1N2N3BCA(1)改變勾碼個數(shù),實驗能完成的是()A.勾碼的個數(shù)N1=N2=2,N3=4B.勾碼的個數(shù)N1=N3=3,N2=4C.勾碼的個數(shù)N1=N2=N3=4D.勾碼的個數(shù)N1=3,N2=4,N3=5(2)在拆下勾碼和繩子前,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是()A.標記結點O的位置,并記錄OA、OB、OC三段繩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繩子的長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根繩子之間的夾角D.用天平測出勾碼的質量(3)在作圖時,你認為下圖中圖是正確的.(填“甲”或“乙”)
F1F合F3F2圖乙F1F合F3F2圖甲
6.完成以下“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的幾個主要步驟:(1)如圖甲,用兩只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記下結點位置O和兩測力計的示數(shù)F1、F2以及兩細繩套的方向。(2)如圖乙,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鉤住細繩套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___________,記下細繩套的方向(如圖丙中的c),讀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_________。(3)如圖丙,按選定的標度作出了F1、F2的圖示,請在圖丙中:a.按同樣的標度作出力F的圖示;甲OF1=3NF2=4NOc丙O乙b.按力的平行定則作出F1、F2的合力F′。
實驗三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答案例1、(1)3.6 (2)D?。?)①減小彈簧測力計B的拉力;②減小重物M的質量(或將A更換成較大量程的彈簧測力計、改變彈簧測力計B拉力的方向等)(4)B例2、(1)BC?。?)大小 方向例3、BC例4.(1)bce?。?)c(3)更換不同的小重物例5.(1)如左下圖所示10.0(9.8、9.9、10.1均正確)?。?)1.80(1.70~1.90均正確)(3)如右上圖所示(4)FOO′例6.(1)(F合=4.6~4.9N都算對)(2)Fa=Fb (3)BD(4)橡皮筋拉伸不宜過長;選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過大;選用彈性好的橡皮筋;換用彈性好的彈簧.)
【能力展示】1.BCD2.(1)BD?。?)BD3.(1)B鉤碼個數(shù)(或細線拉力) 橡皮筋與細線結點的位置O 細線的方向(說明:能反映細線方向的其他記錄也可以)C.橡皮筋與細線結點的位置與步驟B中結點位置O重合 鉤碼個數(shù)和對應的細線方向(2)3∶44.(1)3.00(2)F′近似在豎直方向,且數(shù)值與F近似相等5.(1)BCD(2)A(3)甲6.(2)同一位置O;4.0N(3)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