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學年重慶市渝中區(qū)巴蜀中學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
ID:71977 2021-12-08 1 3.00元 29頁 699.50 KB
已閱讀10 頁,剩余19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3.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2014-2015學年重慶市渝中區(qū)巴蜀中學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 一、選擇題:每個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個小題3分,共36分.1.如圖所示,用釣魚桿釣魚的時候,魚鉤已經(jīng)鉤住了魚,魚還在水中時,感覺魚很輕,剛把魚從水中拉離水面就感覺魚變“重”了.對釣魚過程的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魚離開水后,失去了水的浮力,使人感覺魚變重了 B.魚離開水后,魚的重力增大,使人感覺魚變重了 C.魚離開水后,釣魚線對釣魚桿的拉力會增大 D.釣魚桿是一種費力杠桿 3.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動物身上的各種器官不斷地完善,以適應生存的環(huán)境,我們所了解的以下事例中,有減小壓強功能的是( ?。.人口腔中的牙齒根據(jù)咀嚼功能的不同,分出了切牙和尖牙等 B.駱駝的體重比馬的體重大不了一倍,腳掌的面積卻是馬的三倍 C.動物世界中咬力巨大的鱷魚,其鋒利的牙齒,能輕松咬斷角馬的骨骼 D.啄木鳥長有細長而又堅硬的尖喙,便于剝開樹皮 4.一個普通中學生雙腳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最接近于( ?。.103帕B.105帕C.104帕D.106帕 5.游泳的人由河邊走向深水處的過程中,如果河底布滿碎石子,則( ?。.腳越來越疼,因為水對腳的壓力越來越大 B.腳疼得越來越輕,因為河底對人的支持力越來越小 C.腳越來越疼,因為水對人的浮力越來越大 D.腳疼得越來越輕,因為人受到的重力越來越小 6.目前醫(yī)院在體檢抽血時普遍采用如圖所示的真空采血管.使用時將導管一端的針頭插入被檢者的靜脈,另一端的針頭插入真空試管內(nèi),血液便會自動流入試管,此時血液是(  ) A.靠自身重力流入試管B.被真空試管吸入試管 C.由血壓壓入試管D.通過吸氣把血液壓入試管 7.如圖,小魚口中吐出的氣泡在升至水面的過程中,體積會逐漸變大,則氣泡受到的浮力和氣泡內(nèi)氣體壓強的變化情況是( ?。┑?9頁(共29頁)  A.浮力變大,壓強變小B.浮力變小,壓強變小 C.浮力變大,壓強變大D.浮力不變,壓強不變 8.在遠洋輪船的船舷上,都漆著五條“吃水線”,又稱“載重線”,如圖所示.其中標有W的是北大西洋載重線,標有S的是印度洋載重線.當船從北大西洋駛向印度洋時,輪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與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關(guān)系,有( ?。.浮力增大,ρ1=ρ2B.浮力減小,ρ1=ρ2 C.浮力不變,ρ1>ρ2D.浮力不變,ρ1<ρ2 9.如圖所示,重為5N的木塊A,在水中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繩子的拉力為3N,木塊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8N,豎直向上B.5N,豎直向下C.3N,豎直向上D.2N,豎直向上 10.在制糖工業(yè)中,常用沸騰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糖汁中的水汽化變成水蒸氣跑掉).為了使糖在沸騰時不變質(zhì),沸騰的溫度要低于100℃(溫度過高,糖會變焦,不但不甜,而且對人體還是有害的).為此,在運用沸騰法去除糖汁水分的過程中,應當采取的辦法是( ?。.用文火(小火焰)慢慢加熱 B.使糖汁液面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 C.用猛火加熱,減少加熱時間 D.使糖汁液面氣壓大于標準大氣壓 11.如圖所示,在三個相同的容器中裝有質(zhì)量相同的水,將木塊A、金屬塊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靜止時,三個容器中木塊下表面所受的壓強相比較,正確的是( ?。.P甲>P乙>P丙B.P甲=P乙>P丙C.P甲<P乙=P丙D.P甲=P乙=P丙第29頁(共29頁)  12.深海探測器利用“深海潛水器無動力下潛上浮技術(shù)”,其兩側(cè)配備多塊相同的壓載鐵,當其到達設定深度時,拋卸壓載鐵,使其懸浮、上浮等,并通過探測器觀察窗觀察海底世界.其深海探測器在一次海底科考活動中,經(jīng)過下潛、懸浮、上浮等一系列操作后,順利完成任務.如圖所示,是該探測器觀察窗所受海水壓強隨時間變化的P﹣t圖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探測器在AB、BC、CD三個階段,所受浮力的大小關(guān)系是F浮AB<F浮BC=F浮CD B.探測器在下滑的最深處處于懸浮狀態(tài),受到重力、浮力和海水對探測器的壓力的作用 C.探測器在第3h、第5h和第8h的三個時刻,觀察窗所受壓力大小的關(guān)系是F5h>F3h>F8h D.探測器在下潛、懸浮、上浮三個階段,在豎直方向的速度大小關(guān)系是V懸浮<V下沉<V上浮 13.用同種鋁合金制成質(zhì)量相等的金屬盒和金屬球各一個,若把球放在盒內(nèi)密封后,它們恰能懸浮在水中,如甲所示:若把球和盒用細繩相連,放進水里靜止后,盒有體積露出水面,此時細繩對球的拉力為20N,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盒內(nèi)最多能裝重50N的水 B.這種鋁合金的密度為3.0×103kg/m3 C.圖乙中若剪斷細繩,盒靜止時有一半體積露出水面 D.圖甲中球?qū)械膲毫?0N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14.歷史上著名的      實驗第一次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而且很大. 15.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寫道“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一個“卷”字用得恰到好處,風將茅草卷起來,因為屋頂空氣流動速度大于屋內(nèi)的空氣流動速度,屋外空氣的壓強     ?。ㄌ睢按笥凇被颉靶∮凇保┪輧?nèi)空氣的壓強,屋內(nèi)外產(chǎn)生的壓力差將茅草吸上去.第29頁(共29頁)  16.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對于提高中國海軍綜合作戰(zhàn)力量現(xiàn)代化水平、增強防衛(wèi)作戰(zhàn)能力,發(fā)展遠海合作與應對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能力,有效維護國家主權(quán)、安全和發(fā)展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如圖所示,當一艘航母的艦載機飛離航母后,航母底部受到的水的壓強      ,航母受到的浮力     ?。ㄟx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17.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時,某同學作了如圖所示的三個實驗:(1)通過觀察三次實驗時泡沫塑料      ,顯示壓力作用的效果.(2)比較      兩圖所示實驗,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3)比較a、b兩圖所示實驗,說明     ?。?8.將重力為20N的鋁球慢慢地浸沒在一個盛滿水的容器中,從容器中溢出了12N的水,鋁球受到的浮力是      N;由此可以判斷,這個鋁球是      (選填“空心”或“實心”)的.(已知ρ鋁=2.7×103kg/m3) 19.由于水土流失,使得江河中河水的密度      ,河堤受到的水壓強也      ,所以堤壩更要做成上面窄,下面寬.(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0.金屬塊重10N,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當它全部浸在水中(金屬塊不接觸盛水容器)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8N.若金屬塊有一半體積露出水面,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應該      N.如果把金屬塊全部浸沒在酒精中,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是      N. 21.如圖所示為一個紫砂壺,它工藝考究,做工精細.在壺蓋上開有一個小孔,其作用是在倒水時內(nèi)外的      相等.由于壺身和壺嘴構(gòu)成      ,為方便裝水和倒水因而要求它們的高度相平. 22.如圖所示,把一個小球分別放入盛滿不同液體的甲、乙兩個溢水杯中,甲杯中溢出的液體質(zhì)量是40g,乙杯中溢出的液體質(zhì)量是50g,則:小球質(zhì)量是      g,甲、乙兩杯中液體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      4:5(選填“>”“=”或“<”)第29頁(共29頁)  23.為了給立方體工件表面均勻地涂上某種油,需要豎直向下的力F把漂浮在油面上的工件緩緩地壓入油內(nèi),如圖甲所示,工件的下底面與油面的距離為h,力F為負值時,表明它的方向與原來的方向相反了.(1)分析BC段:隨著h的減小,工件所受的浮力大小將     ?。ㄌ睢白兇蟆?、“變小”或“不變”);(2)若A點的坐標為(﹣400,0),C點的坐標為(600,0.5),利用圖象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計算,這種油的密度是      kg/m3.(3)若柱形容器的底面積為5000cm2,將工件從漂浮開始用F力壓至油里浸沒(工件不接觸容器底部),柱形容器的底部受到油的壓強增加      Pa.  三、作圖、實驗探究題24.請畫出F1的力臂. 2)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小明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調(diào)節(jié).小明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除了排除杠桿重力對杠桿平衡的影響,還有原因是      .(2)探究過程中,在杠桿左端某一固定位置掛4個鉤碼,在杠桿右端不同位置處施加不同的豎直向下的力F,保證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多次測量的F、L數(shù)據(jù),畫出F和的圖線如圖乙,由圖乙可得出F與L成     ?。ㄟx填“正比”或“反比”),并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畬嶒炦^程中要多次測量的目的是     ?。?)其他條件都不變,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左傾斜時,圖丙,使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將     ?。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第29頁(共29頁)  26.有兩只相同的燒杯,分別盛有體積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沒有標簽,小李采用聞氣味的方法判斷出無氣味的是水.小唐則采用壓強計進行探究:(1)若壓強計的氣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論輕壓還是重壓橡皮膜時,發(fā)現(xiàn)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差變化     ?。ㄟx填“大“或“小“).小唐把調(diào)節(jié)好的壓強計放在空氣中時,U形管兩邊的液面應該     ?。?)小唐把金屬盒分別浸入到兩種液體中,發(fā)現(xiàn)圖(甲)中U形管兩邊的液柱高度差較小,認為圖(甲)燒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結(jié)論是不可靠的,因為沒有控制金屬盒在液體中的      相同.(3)小唐發(fā)現(xiàn)在同種液體中,金屬盒離液面的距離越深,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差就越      ,表示液體的壓強越     ?。?)小唐還發(fā)現(xiàn)在同種液體中,金屬盒距液面的距離相同時,只改變金屬盒的方向,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差     ?。ㄟx填“不變“或“變化“).表明在相同條件下,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     ?。?7.如圖甲,底面積為80cm2的圓筒形容器重5N內(nèi)裝有適量10cm深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積為60cm2,高為12cm的實心圓柱形物體A用細線拴好并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小王要探究圓柱形物體A逐漸浸入圓筒形容器內(nèi)的水中時(水沒有溢出容器),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圓柱形物體A下表面與水面的距離h的關(guān)系.(不計細線重)(1)除圖中的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2)小王從圓柱體接觸水面至接觸容器底之前,分別記下九組F,并將測量的結(jié)果填寫在下面的表格中.①依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乙中的方格紙中畫出F與h關(guān)系的圖象.實驗次序123456789h/cm0246810121416F/N9.07.86.65.44.23.01.81.81.8②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A的重力為      N.③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觀察圖象,可以得出結(jié)論:在物體A沒有浸沒之前,當h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     ?。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由此可知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與浸入深度     ?。ㄟx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④從表格可知:在做次序3的實驗時,物體A受到的浮力為      N.第29頁(共29頁) (3)物體A在h=8cm時與未放入物體A前比較,容器對地面的壓力增加      N.(4)物體A在容器內(nèi)浸沒后與未放入物體A前比較,水對容器底產(chǎn)生的壓強增加了      Pa.  四、論述與計算題: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步驟和公式,只寫出最后結(jié)果的不給分.28.邊長是10cm的實心立方體木塊輕輕地放入盛滿水的大燒杯內(nèi).待木塊靜止時,從杯中溢出600g水,如圖所示:求:(1)木塊受到的浮力;(2)木塊的密度;(3)木塊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強(g取10N/kg) 29.2014年4月14日,為尋找失聯(lián)的MH370航班,啟用了“藍鰭金槍魚﹣21”(簡稱“金槍魚”)自主水下航行器進行深海搜尋,其外形與潛艇相似(如圖所示),相關(guān)標準參數(shù)為:質(zhì)量750kg,最大潛水深度4500m,最大航速7.4km/h(不考慮海水密度變化,密度ρ取1.0×103kg/m3,g取10N/kg).(1)當它在海水中2000m處時,問承受海水的壓強為多少?(2)假設“金槍魚”上有面積為20cm2的探測窗口,“金槍魚”在最大深處時,探測窗口承受的壓力為多少? 30.有一個足夠深的容器底面積為100cm2,內(nèi)裝有深4cm的水,將一個長10cm、橫截面積50cm2的圓柱形實心塑料塊掛于彈簧秤上,當塑料塊底面剛好接觸水面時,彈簧秤示數(shù)為4N第29頁(共29頁) ,如圖所示.已知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彈簧受到1N的拉力時伸長1cm,g取10N/kg.若往容器內(nèi)緩慢加水.(1)求未往容器內(nèi)加水時容器底部所受的液體壓強;(2)求塑料塊的密度;(3)當塑料塊受到的浮力為2N,所加水的體積為多少?  第29頁(共29頁) 2014-2015學年重慶市渝中區(qū)巴蜀中學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每個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個小題3分,共36分.1.如圖所示,用釣魚桿釣魚的時候,魚鉤已經(jīng)鉤住了魚,魚還在水中時,感覺魚很輕,剛把魚從水中拉離水面就感覺魚變“重”了.對釣魚過程的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 A.魚離開水后,失去了水的浮力,使人感覺魚變重了 B.魚離開水后,魚的重力增大,使人感覺魚變重了 C.魚離開水后,釣魚線對釣魚桿的拉力會增大 D.釣魚桿是一種費力杠桿考點:浮力的利用;杠桿的應用.專題:浮力.分析:(1)魚離開水面,魚只受重力和拉力作用,釣魚線對魚的拉力等于魚的重力.(2)魚在水中時,魚受到豎直向上的拉力和浮力、豎直向下的重力,釣魚線對魚的拉力等于重力和浮力的差.(3)釣魚時,雙手一前一后握住釣魚竿,手和釣魚竿尾部的接觸點是支點,前面的手和釣魚竿接觸點是動力點,魚是杠桿的阻力.畫出力臂,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判斷是釣魚竿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解答:解:(1)魚在水中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和拉力,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釣魚竿對魚的拉力等于魚的重力和浮力的差.當魚離開水面,魚只受重力和拉力作用,釣魚線對魚的拉力等于魚的重力.所以釣魚竿對魚的拉力增大.魚在水里和離開水面,魚的質(zhì)量不變,魚的重力不變,但魚離開水后,失去了水的浮力,使人感覺魚變重了,故選項AC正確,B錯誤.(2)如圖,釣魚竿的尾部是杠桿的支點,前面的手作用在杠桿上的點是動力,魚對杠桿的作用是杠桿的阻力,作出動力臂和阻力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釣魚竿是費力杠桿.故D正確.第29頁(共29頁) 故選B點評:本題有兩個點容易混淆:(1)魚在水中和在離開水面時,魚的重力不變.(2)兩個手和釣魚竿接觸,前面的手的動力,后面的手是支點. 3.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動物身上的各種器官不斷地完善,以適應生存的環(huán)境,我們所了解的以下事例中,有減小壓強功能的是(  ) A.人口腔中的牙齒根據(jù)咀嚼功能的不同,分出了切牙和尖牙等 B.駱駝的體重比馬的體重大不了一倍,腳掌的面積卻是馬的三倍 C.動物世界中咬力巨大的鱷魚,其鋒利的牙齒,能輕松咬斷角馬的骨骼 D.啄木鳥長有細長而又堅硬的尖喙,便于剝開樹皮考點: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專題:壓強、液體的壓強.分析:壓強大小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guān).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在受力面積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在受力面積一定時,通過減小壓力來減小壓強.解答:解:A、人口腔里的尖牙也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的.故A不符合題意.B、駱駝通過其過大的腳掌面積,減小了對沙漠的壓強,所以被稱為沙漠之舟.故B符合題意.C、鱷魚鋒利的牙齒,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能輕松咬斷角馬的骨骼.故C不符合題意.D、啄木鳥長有細長而又堅硬的尖喙,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便于剝開樹皮.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掌握壓強大小的影響因素,利用控制變量法解釋生活中有關(guān)增大和減小壓強的問題. 4.一個普通中學生雙腳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最接近于(  ) A.103帕B.105帕C.104帕D.106帕考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專題:壓強、液體的壓強.第29頁(共29頁) 分析:根據(jù)估測一個中學生的體重大約是50kg,雙腳的面積大約是0.05m2,然后根據(jù)壓強公式計算出他對地面的壓強,最接近該數(shù)值的答案即為正確答案.解答:解:中學生雙腳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即:F=G=mg=50kg×10N/kg=500N,人兩只腳掌的總面積大約是0.05m2,根據(jù)p===104Pa.故選C.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的掌握情況,同時考查了學生對常見物體的初步估測能力. 5.游泳的人由河邊走向深水處的過程中,如果河底布滿碎石子,則( ?。.腳越來越疼,因為水對腳的壓力越來越大 B.腳疼得越來越輕,因為河底對人的支持力越來越小 C.腳越來越疼,因為水對人的浮力越來越大 D.腳疼得越來越輕,因為人受到的重力越來越小考點:浮力的利用.專題:應用題;浮力.分析:游泳的人由河邊向深水走的過程中,如果河底布滿石子,要判斷出人腳的感受,首先知道人受到浮力作用,且能判斷出向深水走的過程中浮力大小的變化,從而解出人受到的支持力的變化.解答:解:人向深水中走的過程中,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人此時受到三個力重力G、支持力F支、浮力F浮,滿足F浮+F支=G,人重力不變,浮力逐漸增大,所以支持力逐漸減小,腳疼越來越輕.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壓強變化的判斷,知道腳的疼痛由人受到的支持力大小決定,此題存在三力平衡F浮+F支=G. 6.目前醫(yī)院在體檢抽血時普遍采用如圖所示的真空采血管.使用時將導管一端的針頭插入被檢者的靜脈,另一端的針頭插入真空試管內(nèi),血液便會自動流入試管,此時血液是( ?。.靠自身重力流入試管B.被真空試管吸入試管 C.由血壓壓入試管D.通過吸氣把血液壓入試管考點:壓強.分析:我們身體血管中的血液是液體,存在著壓強.根據(jù)我們對血壓的了解來作答.解答:解:我們身體內(nèi)部的血液是有壓強的.將導管一端的針頭插入被檢者的靜脈,另一端的針頭插入真空試管內(nèi),真空試管中是沒有壓強的,所以血液就會在血壓的作用下將血液自動的壓入試管.第29頁(共29頁) 故選C.點評:此題考查的是生活常識,我們要知道我們血管中的血液是有壓強的. 7.如圖,小魚口中吐出的氣泡在升至水面的過程中,體積會逐漸變大,則氣泡受到的浮力和氣泡內(nèi)氣體壓強的變化情況是( ?。.浮力變大,壓強變小B.浮力變小,壓強變小 C.浮力變大,壓強變大D.浮力不變,壓強不變考點:液體的壓強的特點;阿基米德原理.專題:壓強和浮力.分析:根據(jù)公式p=ρgh可知氣泡內(nèi)氣體受到的壓強的變化,根據(jù)公式F浮=ρgV排可知氣泡內(nèi)氣體受到的浮力的變化情況.解答:解:氣泡在上升過程中,距離液面越來越近,根據(jù)公式p=ρgh可知氣泡內(nèi)氣體受到的壓強在不斷減小,氣泡的體積在不斷變大,根據(jù)公式F浮=ρgV排可知氣泡受到的浮力在不斷變大.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液體壓強公式和浮力公式的靈活運用,關(guān)鍵知道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是液體的密度和物體的深度,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難點是知道氣泡內(nèi)氣體所受壓強減小的情況下,體積在變大. 8.在遠洋輪船的船舷上,都漆著五條“吃水線”,又稱“載重線”,如圖所示.其中標有W的是北大西洋載重線,標有S的是印度洋載重線.當船從北大西洋駛向印度洋時,輪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與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關(guān)系,有(  ) A.浮力增大,ρ1=ρ2B.浮力減小,ρ1=ρ2 C.浮力不變,ρ1>ρ2D.浮力不變,ρ1<ρ2考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阿基米德原理.專題:推理法.分析:輪船都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輪船受到的重力;得出了受到浮力的大小關(guān)系,由載重線知道排開水的體積的大小關(guān)系,再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河水和海水密度的大小關(guān)系.解答:解:由于輪船漂浮,所以F浮=G,所以輪船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輪船受到的重力G,第29頁(共29頁) 即:ρ液gv排=G,設北大西洋與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輪船排開北大西洋與印度洋的海水的體積為v1、v2,標有W的是北大西洋載重線,標有S的是印度洋載重線,輪船排開海水的體積:v1<v2,所以海水的密度:ρ1>ρ2.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利用好輪船漂?。‵浮=G)是解此類題目的關(guān)鍵. 9.如圖所示,重為5N的木塊A,在水中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繩子的拉力為3N,木塊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8N,豎直向上B.5N,豎直向下C.3N,豎直向上D.2N,豎直向上考點:力的合成與應用;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專題:壓軸題.分析: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物體受平衡力作用;木塊在水中靜止時,在豎直方向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作用;再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可得,豎直向下的力等于豎直向上的力,而物體受到的重力和拉力方向都是豎直向下,因此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和拉力的大小之和,并且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解答:解:因為物體受到重力、拉力以及浮力作用,并且重力和拉力的方向均豎直向下,而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因此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可得,浮力大?。篎浮=G+F=5N+3N=8N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二力合成與應用以及二力平衡條件的掌握情況,本類題的關(guān)鍵是會對物體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 10.在制糖工業(yè)中,常用沸騰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糖汁中的水汽化變成水蒸氣跑掉).為了使糖在沸騰時不變質(zhì),沸騰的溫度要低于100℃(溫度過高,糖會變焦,不但不甜,而且對人體還是有害的).為此,在運用沸騰法去除糖汁水分的過程中,應當采取的辦法是( ?。.用文火(小火焰)慢慢加熱 B.使糖汁液面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 C.用猛火加熱,減少加熱時間 D.使糖汁液面氣壓大于標準大氣壓考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guān)系.專題: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分析:沸點與氣壓有關(guān),氣壓越低,沸點越低.根據(jù)沸點和氣壓的關(guān)系作出解答.第29頁(共29頁) 解答:解:要降低水的沸點,可以降低水上方氣體的壓強,壓強減小,沸點就會降低;縮短加熱的時間和降低加熱爐火的溫度都不能降低水的沸點.故選B.點評:此題考查的沸點和氣壓關(guān)系的應用,是一道基礎題. 11.如圖所示,在三個相同的容器中裝有質(zhì)量相同的水,將木塊A、金屬塊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靜止時,三個容器中木塊下表面所受的壓強相比較,正確的是(  ) A.P甲>P乙>P丙B.P甲=P乙>P丙C.P甲<P乙=P丙D.P甲=P乙=P丙考點:壓強大小比較;液體的壓強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專題:壓軸題.分析:木塊A和金屬塊B在甲、乙兩圖中都是處于漂浮狀態(tài),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們的總重力,甲、乙兩種情況中A、B兩物體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們排開水的體積相等,圖丙中木塊A處于漂浮狀態(tài),木塊A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塊的重力,金屬塊B下沉,金屬塊B受到的浮力小于金屬塊的重力,則圖丙中A、B兩物體受到的浮力和小于它們的重力和,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他們排開水的體積的大小,再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求出木塊下表面所受壓強的大?。獯穑航猓河蓤D可知木塊A和金屬塊B在甲、乙兩圖中都是處于漂浮狀態(tài),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們的總重力,甲、乙兩種情況中A、B兩物體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們排開水的體積相等,則甲圖中木塊A排開水的體積等于乙圖中金屬塊B和木塊A排開水的體積和,所以甲圖中木塊A排開水的體積大于乙圖中木塊A排開水的體積,甲圖中木塊下表面所處的深度大于乙圖中木塊下表面所處的深度,所以甲圖中木塊下表面所受的壓強大于乙圖中木塊下表面所受的壓強;由圖丙可知,圖丙中木塊A處于漂浮狀態(tài),木塊A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塊的重力,金屬塊B下沉,金屬塊B受到的浮力小于金屬塊的重力,則圖丙中A、B兩物體受到的浮力和小于它們的重力和,所以丙圖中排開水的體積小于乙圖中排開水的體積,在乙、丙兩種情況下B排開水的體積相等,所以丙圖中A排開水的體積小于乙圖中A排開水的體積,所以乙圖中木塊下表面所處的深度大于丙圖中木塊下表面所處的深度,所以乙圖中木塊下表面所受的壓強大于丙圖中木塊下表面所受的壓強.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物體所受浮力大小和受液體壓強大小的比較,關(guān)鍵是分析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還要會靈活應用液體壓強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12.深海探測器利用“深海潛水器無動力下潛上浮技術(shù)”,其兩側(cè)配備多塊相同的壓載鐵,當其到達設定深度時,拋卸壓載鐵,使其懸浮、上浮等,并通過探測器觀察窗觀察海底世界.其深海探測器在一次海底科考活動中,經(jīng)過下潛、懸浮、上浮等一系列操作后,順利完成任務.如圖所示,是該探測器觀察窗所受海水壓強隨時間變化的P﹣t圖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9頁(共29頁)  A.探測器在AB、BC、CD三個階段,所受浮力的大小關(guān)系是F浮AB<F浮BC=F浮CD B.探測器在下滑的最深處處于懸浮狀態(tài),受到重力、浮力和海水對探測器的壓力的作用 C.探測器在第3h、第5h和第8h的三個時刻,觀察窗所受壓力大小的關(guān)系是F5h>F3h>F8h D.探測器在下潛、懸浮、上浮三個階段,在豎直方向的速度大小關(guān)系是V懸?。糣下沉<V上浮考點:壓強大小比較;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阿基米德原理.專題:壓強、液體的壓強;浮力.分析:A、根據(jù)F浮=ρgV排可比較探測器在AB、BC、CD三個階段,所受浮力的大小關(guān)系;B、潛水器在水下懸浮,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C、根據(jù)3h、第5h和第8h的三個時刻所受的壓強關(guān)系,利用壓強公式變形分析觀察窗所受壓力大小的關(guān)系D、p=ρgh,p與時間成正比,h就與時間成正比,根據(jù)AB段是勻速運動,代表下沉階段;類似地,CD段也是勻速運動,代表上浮階段;而BC段代表靜止,表示懸浮階段來分析.解答:解:A、探測器在AB、BC、CD三個階段,都是浸沒,V排=V物,故由F浮=ρgV排可知,在AB、BC、CD三個階段,所受浮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故A錯誤;B、潛水器在水面下處于懸停時,它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與浮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C、由圖象可知,3h所受壓強為7.5×104Pa,5h所受壓強為10×104Pa,8h所受壓強為4.5×104Pa,根據(jù)p=可得F=pS,則5h所受壓力大于3h所受壓力,3h所受壓力大于8h所受壓力,即F5h>F3h>F8h,故C正確;D、p=ρgh,p與時間成正比,h就與時間成正比,所以,AB段是勻速運動,代表下沉階段;類似地,CD段也是勻速運動,代表上浮階段;而BC段代表靜止,表示懸浮階段.因為P相同,就代表h相同,AB段所用時間較長,所以速度小于CD段,而BC段靜止速度為零,則速度最小,故D正確;故選:CD.點評:牛頓動力學問題是中考考查的重點,而與中國科技進步相關(guān)的高科技問題更能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本題借助最新的物理情景,考查了牛頓動力學問題,解題的關(guān)鍵是會將實際問題轉(zhuǎn)換為物理模型. 第29頁(共29頁) 13.用同種鋁合金制成質(zhì)量相等的金屬盒和金屬球各一個,若把球放在盒內(nèi)密封后,它們恰能懸浮在水中,如甲所示:若把球和盒用細繩相連,放進水里靜止后,盒有體積露出水面,此時細繩對球的拉力為20N,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盒內(nèi)最多能裝重50N的水 B.這種鋁合金的密度為3.0×103kg/m3 C.圖乙中若剪斷細繩,盒靜止時有一半體積露出水面 D.圖甲中球?qū)械膲毫?0N考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專題:錯解分析題;浮沉的應用.分析:(1)首先選圖甲中盒與球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兩者之間相互作用力為內(nèi)力,對于整體只受浮力和重力,甲乙兩種情況,一次懸浮,一次漂浮,均有F浮=ρ水gV排,即兩次排開水的體積相同,據(jù)此可得V球;(2)由甲乙兩種情況,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條件即可求出鋁合金的密度;(3)對甲乙兩圖,分別對盒和球、金屬球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受力平衡即可求出盒的體積,根據(jù)漂浮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若剪斷細繩盒靜止時浸入水的體積,然后求出露出水面的體積,最后與總體積比較即可判斷;(4)根據(jù)V空=V盒﹣V實求出盒的容積,利用G=ρgV即可求出盒內(nèi)能裝的水的重力.解答:解:設金屬盒的體積為V盒,金屬球的體積為V球,二者的質(zhì)量為:m(二者質(zhì)量相等),(1)甲乙兩種情況,一次懸浮,一次漂浮,均有F浮=ρ水gV排,即兩次排開水的體積相同,可得:V盒=(1﹣)V盒+V球,所以V球=V盒;而F浮=G,即:ρ水gV排=2mg,則ρ水gV盒=2ρ鋁gV球,所以有:ρ鋁=3ρ水=3×103kg/m3,故B正確;(2)對甲乙兩種情況,進行受力分析:金屬盒懸浮時有:2mg=ρ水gV排,(V盒=V排),金屬球懸在金屬盒下面時:對金屬盒進行受力分析有mg+20N=ρ水g(1﹣)V盒;對金屬球進行受力分析有:mg=20N+ρ水gV球解之:V盒=6×10﹣3m3,m=3kg,V球=1×10﹣3m3;球?qū)械膲毫壓=G球=mg=3kg×10N/kg=30N;故D錯誤;(3)當繩子剪斷后,金屬盒處于漂浮,G=F浮′,即:mg=ρ水gV排1所以,V排1===3×10﹣3m3;所以,露出液面的體積:V露=V盒﹣V排1=6×10﹣3m3﹣3×10﹣3m3=3×10﹣3m3;第29頁(共29頁) 由于V露=V排1,所以盒靜止時有一半體積露出水面,故C正確;(4)又V空=V盒﹣V實=V盒﹣=6×10﹣3m3﹣=5×10﹣3m3,則盒內(nèi)裝水重為:G水=ρ水gV水=1.0×103kg/m3×10N/kg×5×10﹣3m3=50N,故A正確.故選D.點評:此題為一道難度較大的推理計算題,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為:①選定的研究對象并進行受力分析(最好畫出受力分析圖).②設定未知量一般為選項或題目所求物理量.③把兩個物體視作整體,即整體法列一個方程.④再將兩個物體分別作為研究對象,即隔離法再列兩個方程.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14.歷史上著名的 馬德堡半球 實驗第一次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而且很大.考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專題:氣體的壓強、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分析:能夠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有很多,但只要提到著名和首先的實驗,那就確定了是哪一個.解答:解:由課本中提到的物理史實可知,第一次證明大氣壓存在而且很大,最著名的實驗是馬德堡市的市長奧托?格里克做的馬德堡半球?qū)嶒灒蚀鸢笧椋厚R德堡半球.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大氣壓強的存在證明實驗﹣﹣馬德堡半球?qū)嶒?,屬于識記性內(nèi)容,比較簡單. 15.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寫道“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一個“卷”字用得恰到好處,風將茅草卷起來,因為屋頂空氣流動速度大于屋內(nèi)的空氣流動速度,屋外空氣的壓強 小于?。ㄌ睢按笥凇被颉靶∮凇保┪輧?nèi)空氣的壓強,屋內(nèi)外產(chǎn)生的壓力差將茅草吸上去.考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專題:氣體的壓強、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分析:流體的壓強跟流速有關(guān),流速越大壓強越?。容^屋頂上下的空氣流動速度,比較屋頂上下受到的壓強,再比較屋頂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壓力.解答:解:風刮過屋頂,屋頂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大,壓強小;屋內(nèi)空氣流動速度小,壓強大,屋頂受到向上的壓強大于向下的壓強,受到的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產(chǎn)生一個向上的壓力差,將茅草吸上去.故答案為:小于.點評:掌握流體壓強跟流速的關(guān)系,能用流體壓強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注意挖掘古詩中蘊含的物理知識. 16.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對于提高中國海軍綜合作戰(zhàn)力量現(xiàn)代化水平、增強防衛(wèi)作戰(zhàn)能力,發(fā)展遠海合作與應對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能力,有效維護國家主權(quán)、安全和發(fā)展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如圖所示,當一艘航母的艦載機飛離航母后,航母底部受到的水的壓強 變小 ,航母受到的浮力 變小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第29頁(共29頁) 考點:液體的壓強的特點;阿基米德原理.專題:壓強、液體的壓強;浮力.分析:判斷液體的壓強,利用公式p=ρgh,本題中,液體密度不變,只要根據(jù)航母底部所處水深的變化,就可判斷所受壓強的變化.由圖片知,航母處于漂浮狀態(tài),浮力等于重力,根據(jù)重力的變化分析浮力的大小變化.解答:解:艦載機飛離航母后,整個航母會上浮一些,也就是航母底部所處水深減小,從公式p=ρgh知,ρ一定,h減小,所以p變小.艦載機起飛前后,航母都處于漂浮狀態(tài),浮力始終等于重力,艦載機飛離航母,航母總重減小,所以浮力相應變?。蚀鸢笧椋鹤冃。蛔冃。c評:分析液體壓強大多數(shù)情況下用p=ρgh;漂浮的物體分析浮力變化,把握住物重變化. 17.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時,某同學作了如圖所示的三個實驗:(1)通過觀察三次實驗時泡沫塑料 被壓下的深淺程度 ,顯示壓力作用的效果.(2)比較 ac 兩圖所示實驗,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3)比較a、b兩圖所示實驗,說明 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键c: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專題:實驗探究題;控制變量法;轉(zhuǎn)換法.分析:(1)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畨毫σ欢〞r,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大;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大.(2)研究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采用控制變量法和轉(zhuǎn)換法.解答:解:(1)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物體的形變就越大.實驗時,小桌是壓在泡沫塑料上,通過泡沫塑料的被壓下的深淺程度或形變程度來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2)研究壓力作用效果大小跟壓力大小的關(guān)系時,保持受力面積不變,改變壓力的大小,觀察泡沫的凹陷深淺和壓力大小的關(guān)系,實驗ac說明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大.(3)研究壓力作用效果大小跟受力面積大小的關(guān)系時,保持壓力大小不變,改變受力面積的大小,觀察泡沫的凹陷深淺和受力面積大小的關(guān)系,實驗ab說明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大.故答案:(1)被壓下的深淺程度、(2)ac、(3)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點評:此題是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考查的是我們對于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能力.還要掌握物理學用壓強表示壓力作用效果.掌握壓強大小的影響因素,掌握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第29頁(共29頁)  18.將重力為20N的鋁球慢慢地浸沒在一個盛滿水的容器中,從容器中溢出了12N的水,鋁球受到的浮力是 12 N;由此可以判斷,這個鋁球是 空心?。ㄟx填“空心”或“實心”)的.(已知ρ鋁=2.7×103kg/m3)考點:浮力大小的計算;密度公式的應用.專題:計算題;密度及其應用;浮力.分析:知道鋁球排開水的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鋁球受到的浮力、利用重力公式和密度公式求排開水的體積;再假設鋁球是實心的,求出鋁球的體積,和排開水的體積比較得出答案.解答:解: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G溢=12N,由F浮=ρ液gV排得:V排===1.2×10﹣3m3;若鋁球是實心的,由G=mg=ρVg得:鋁球體積為V===2×10﹣3m3;由于鋁球體積大于鋁球排開水的體積,則鋁球處于漂浮,所以鋁球是空心的.故答案為:12;空心.點評:本題考查了密度的計算、重力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涉及到球是否是空心的判斷,知識點多,屬于難題. 19.由于水土流失,使得江河中河水的密度 變大 ,河堤受到的水壓強也 變大 ,所以堤壩更要做成上面窄,下面寬.(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考點:液體的壓強的特點.專題:壓強、液體的壓強.分析: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加,根據(jù)公式ρ=可知密度的變化,河水密度變化,根據(jù)公式p=ρgh可知河水對堤壩的壓強的變化.解答:解:泥沙含量增加,水的體積不變,根據(jù)公式ρ=可知河水的密度變大,在深度一定的情況下,河水的密度變大,根據(jù)公式p=ρgh可知,河水對堤壩的壓強變大.故答案為:變大;變大.點評:本題考查密度和液體壓強公式的應用,關(guān)鍵知道影響密度和液體壓強的因素. 20.金屬塊重10N,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當它全部浸在水中(金屬塊不接觸盛水容器)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8N.若金屬塊有一半體積露出水面,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應該 9 N.如果把金屬塊全部浸沒在酒精中,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是 1.6 N.考點:浮力大小的計算.專題:浮力.第29頁(共29頁) 分析:(1)稱重法測浮力:金屬塊所受浮力等于金屬塊的重力減去金屬塊在水中測力計的示數(shù);一半浸沒時,受到的浮力減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重力減去此時受到的浮力;(2)根據(jù)已求出的金屬塊受的浮力(全浸入),求出排開水的體積(金屬塊的體積),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金屬塊受到酒精的浮力.解答:解:(1)全部浸沒所受浮力F浮=G﹣F′=10N﹣8N=2N,一半浸沒時,受到的浮力減半,F(xiàn)浮′=F浮=1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應為F1=G﹣F浮′=10N﹣1N=9N;(2)由F浮=ρ水gV排;可得,金屬塊的體積:V=V排===2×10﹣4m3,浸沒酒精中受到的酒精的浮力:F浮′=ρ酒gV排=0.8×103kg/m3×10N/kg×2×10﹣4m3=1.6N.故答案為:9;1.6.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稱重法測浮力的掌握和運用,利用好隱含條件:物體浸沒液體中,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 21.如圖所示為一個紫砂壺,它工藝考究,做工精細.在壺蓋上開有一個小孔,其作用是在倒水時內(nèi)外的 大氣壓 相等.由于壺身和壺嘴構(gòu)成 連通器 ,為方便裝水和倒水因而要求它們的高度相平.考點:大氣壓的綜合應用;連通器原理.專題:壓強、液體的壓強;氣體的壓強、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分析:茶壺是一個典型的連通器,在水不流動時,壺嘴與壺身中的液面應是相平的,壺蓋上的小孔起到了將壺內(nèi)氣壓與大氣壓連通的作用.解答:解:壺蓋上的小孔連通了內(nèi)外的空氣,使壺內(nèi)外氣壓相等,從而使壺中的水能順序倒出;壺身與壺嘴構(gòu)成了一個連通器,因為水靜止時水面相平,所以制作時高度應相同才行.故答案為:大氣壓;連通器.點評:茶壺是常見的生活用品,它里面包含了連通器的知識、大氣壓的知識,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尤其是壺蓋上的小孔,在這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不應被我們忽略的. 22.如圖所示,把一個小球分別放入盛滿不同液體的甲、乙兩個溢水杯中,甲杯中溢出的液體質(zhì)量是40g,乙杯中溢出的液體質(zhì)量是50g,則:小球質(zhì)量是 50 g,甲、乙兩杯中液體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 < 4:5(選填“>”“=”或“<”)第29頁(共29頁) 考點:阿基米德原理;密度的計算;重力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專題:計算題;壓軸題.分析:從甲圖看出小球下沉,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小球受到的浮力;從乙圖看出小球漂浮,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小球受到的浮力,再用漂浮條件和重力公式求小球的質(zhì)量;知道在兩種液體里受到的浮力和排開液體的體積關(guān)系,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兩種液體的密度關(guān)系.解答:解:甲圖所示,小球下沉,F(xiàn)浮=G排=m排g=40×10﹣3kg×10N/kg=0.4N,乙圖所示,小球漂浮,F(xiàn)浮′=G排′=m排′g=50×10﹣3kg×10N/kg=0.5N,又∵F浮′=G球=m球g,小球的質(zhì)量:=50g,兩小球受到的浮力之比:F?。篎浮′=ρ甲v排g:ρ乙v排′g=0.4N:0.5N=4:5,∴兩種液體的密度:∵v排>v排′,即<1,∴ρ甲:ρ乙<4:5.故答案為:50,<.點評:本題考查了密度的計算、重力的計算、浮力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條件),知識點多,屬于難題. 23.為了給立方體工件表面均勻地涂上某種油,需要豎直向下的力F把漂浮在油面上的工件緩緩地壓入油內(nèi),如圖甲所示,工件的下底面與油面的距離為h,力F為負值時,表明它的方向與原來的方向相反了.(1)分析BC段:隨著h的減小,工件所受的浮力大小將 變大?。ㄌ睢白兇蟆?、“變小”或“不變”);(2)若A點的坐標為(﹣400,0),C點的坐標為(600,0.5),利用圖象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計算,這種油的密度是 0.8×103 kg/m3.第29頁(共29頁) (3)若柱形容器的底面積為5000cm2,將工件從漂浮開始用F力壓至油里浸沒(工件不接觸容器底部),柱形容器的底部受到油的壓強增加 2.4×103 Pa.考點:阿基米德原理;液體的壓強的計算.專題:壓強、液體的壓強;浮力.分析:(1)根據(jù)浮力公式F浮=ρ油gV排,用控制變量法,F(xiàn)與V排有關(guān),判斷出浮力的變化;(2)A點的坐標為(﹣400,0),表示物體在液面以上h=0時,施加的拉力等于物體的重力;C點的坐標為(600,0.5),表示物體完全浸沒,即物體的邊長為0.5m時,施加的壓力與物體重力之和等于受到的浮力.(3)由圖象知,C點所對應狀態(tài),即工件剛好完全浸入h=0.5m,則浸沒入油中的深度變化△h=0.5m﹣0.2m=0.3m,再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p=ρ油gh即可求得油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化.解答:解:(1)根據(jù)浮力公式F浮=ρ油gV排,和壓強公式P=ρ油gh,隨著h的增大,工件排開油的體積也隨之增大,所以,受到的浮力將變大.(2)由圖象知,物體受到的重力G=400N,物體完全浸沒時施加的壓力為F=600N,物體的邊長為a=0.5m當物體完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油ga3即ρ油ga3=400N+600N解得ρ油=0.8×103kg/m3.(3)由圖象知,C點所對應狀態(tài),即工件剛好完全浸入h=0.5m,則△h=0.5m﹣0.2m=0.3m,△p=ρ油g△h=0.8×103kg/m3×10N/kg×0.3m=2.4×103Pa.故答案為:(1)變大;(3)0.8×103;(3)2.4×103.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浮力、壓強的變化、密度的計算,要求能熟練運用公式分析和計算;關(guān)鍵是正確讀圖,知道圖中各點表達的信息,考查了學生的讀圖能力. 三、作圖、實驗探究題24.請畫出F1的力臂.考點:力臂的畫法.專題:簡單機械.分析:力臂即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找到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即可.第29頁(共29頁) 解答:解:反向延長得F1的作用線,從支點O向F1的作用線作垂線段,即為F1的力臂L1.如圖所示:點評:畫力臂的方法是:找到點(支點O),找到線(力的作用線﹣﹣力所在的直線),由點向線作垂線即可.我們還可以用口訣來記:一找點(支點),二作線(力的作用線),點向線作垂線. 2)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小明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 調(diào)節(jié).小明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除了排除杠桿重力對杠桿平衡的影響,還有原因是 方便測量力臂?。?)探究過程中,在杠桿左端某一固定位置掛4個鉤碼,在杠桿右端不同位置處施加不同的豎直向下的力F,保證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多次測量的F、L數(shù)據(jù),畫出F和的圖線如圖乙,由圖乙可得出F與L成 反比?。ㄟx填“正比”或“反比”),并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F2L2 .實驗過程中要多次測量的目的是 避免出現(xiàn)偶然現(xiàn)象?。?)其他條件都不變,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左傾斜時,圖丙,使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將 變大?。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考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專題:探究型實驗綜合題.分析:(1)若左端偏高,則需將平衡螺母向左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就是力臂,因此在此實驗中我們應首先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測量力臂.(2)由F和的圖線知,F(xiàn)和成正比,可以推斷F﹣L成反比;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用實驗探究物理問題時要進行多次實驗,有的是為了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有的是多次測量發(fā)現(xiàn)變化規(guī)律;有的是為了使實驗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3)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彈簧測力計傾斜,動力臂變小,動力變大.解答:解:(1)小明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低左端高,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便于測量力臂;(2)如乙圖,F(xiàn)和成正比,為定值,所以FL為定值,可以推斷F﹣L成反比.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只有一次實驗總結(jié)實驗結(jié)論是不合理的,一次實驗很具有偶然性,要多進行幾次實驗,避免偶然性.第29頁(共29頁) (3)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時,拉力力臂為OC,彈簧測力計傾斜拉杠桿,拉力的力臂小于OC,拉力力臂變小,拉力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大.故答案為:(1)左;方便測量力臂;(2)反比;F1L1=F2L2;避免出現(xiàn)偶然現(xiàn)象;(3)變大.點評:此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主要考查了杠桿的調(diào)平,同時考查了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及圖象的分析. 26.有兩只相同的燒杯,分別盛有體積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沒有標簽,小李采用聞氣味的方法判斷出無氣味的是水.小唐則采用壓強計進行探究:(1)若壓強計的氣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論輕壓還是重壓橡皮膜時,發(fā)現(xiàn)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差變化 小 (選填“大“或“小“).小唐把調(diào)節(jié)好的壓強計放在空氣中時,U形管兩邊的液面應該 相平?。?)小唐把金屬盒分別浸入到兩種液體中,發(fā)現(xiàn)圖(甲)中U形管兩邊的液柱高度差較小,認為圖(甲)燒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結(jié)論是不可靠的,因為沒有控制金屬盒在液體中的 深度 相同.(3)小唐發(fā)現(xiàn)在同種液體中,金屬盒離液面的距離越深,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差就越 大 ,表示液體的壓強越 大 .(4)小唐還發(fā)現(xiàn)在同種液體中,金屬盒距液面的距離相同時,只改變金屬盒的方向,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差 不變 (選填“不變“或“變化“).表明在相同條件下,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 相等?。键c: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專題:探究型實驗綜合題.分析:(1)液體壓強計就是利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體現(xiàn)壓強的,壓強越大,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2)壓強計測量液體壓強時,就是通過橡皮膜來感知壓強的,通過橡膠管中氣體壓強的變化來改變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若液體壓強計漏氣,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會變化;(3)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有:液體的密度和浸入液體的深度,在探究與其中的一個因素時,就要控制另一個因素一定.解答:解:(1)若壓強計的氣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論輕壓還是重壓橡皮膜時,就會有漏氣現(xiàn)象,因此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差變化?。徽{(diào)節(jié)好的壓強計放在空氣中時,橡皮膜不受液體的壓強,因此U形管兩邊的液面應該相平.(2)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有:液體的密度和浸入液體的深度,實驗中沒有控制金屬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無法得出正確結(jié)論.(3)液體密度相同時,壓強與深度有關(guān),金屬盒離液面的距離越深,壓強越大,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第29頁(共29頁) (4)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因此金屬盒距液面的距離相同時,只改變金屬盒的方向,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差不變.故答案為:(1)小、相平;(2)深度;(3)大、大;(4)不變、相等.點評:這是一道綜合實驗題,此題的難點是液體壓強計的有關(guān)知識,我們要了解壓強計的原理,知道液體壓強計的操作要求等. 27.如圖甲,底面積為80cm2的圓筒形容器重5N內(nèi)裝有適量10cm深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積為60cm2,高為12cm的實心圓柱形物體A用細線拴好并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小王要探究圓柱形物體A逐漸浸入圓筒形容器內(nèi)的水中時(水沒有溢出容器),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圓柱形物體A下表面與水面的距離h的關(guān)系.(不計細線重)(1)除圖中的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刻度尺?。?)小王從圓柱體接觸水面至接觸容器底之前,分別記下九組F,并將測量的結(jié)果填寫在下面的表格中.①依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乙中的方格紙中畫出F與h關(guān)系的圖象.實驗次序123456789h/cm0246810121416F/N9.07.86.65.44.23.01.81.81.8②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A的重力為 9 N.③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觀察圖象,可以得出結(jié)論:在物體A沒有浸沒之前,當h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 減小?。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由此可知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與浸入深度 無關(guān)?。ㄟx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④從表格可知:在做次序3的實驗時,物體A受到的浮力為 2.4 N.(3)物體A在h=8cm時與未放入物體A前比較,容器對地面的壓力增加 4.8 N.(4)物體A在容器內(nèi)浸沒后與未放入物體A前比較,水對容器底產(chǎn)生的壓強增加了 900 Pa.考點: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專題:探究型實驗綜合題.分析:(1)由題要測量物體A下表面與水面的距離h的關(guān)系可知還需要的測量工具;(2)①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描點連線畫出圖象;②根據(jù)圖象知道在未浸入水中之前,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物體重力;第29頁(共29頁) ③物體浸入水中到完全浸沒;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化可以從數(shù)據(jù)中得出;③由表格第3次實驗,根據(jù)F浮=G﹣F計算浮力;(3)物體A受到水的浮力,根據(j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體對水有向下的壓力,由此得到容器對地面增加的壓力;(4)已知物體的底面積和高度,可以得到體積;物體完全浸沒排開水的體積等于它的體積;已知物體的體積和容器的底面積,可以得到放入物體排開水的深度;已知水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水的深度,利用P=ρgh可以得到水對容器底部增加的壓強.解答:解:(1)探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圓柱形物體A下表面與水面的距離h的關(guān)系,由圖可知還需要刻度尺;(2)①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描點連線畫出圖象,如圖所示:;②分析圖象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結(jié)論:在物體A沒有浸沒之前,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9N,即物體重力為9N;③在物體A沒有浸沒之前,當h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減??;在物體A浸沒后,當增大h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不變;由此可知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與浸入深度無關(guān).④由表格第3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圓柱形受到的浮力為F浮3=G﹣F3=9N﹣6.6N=2.4N;(3)由表格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圓柱形浸入深度h=8cm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5=G﹣F5=9N﹣4.2N=4.8N,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圓柱體A對水有向下的壓力,由此可知容器對地面的壓力增加4.8N;(4)物體完全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為V排=VA=SAhA=60cm2×12cm=720cm3水面上升高度為h===9cm=0.09m,水對容器底部增加的壓強為p=ρgh=1.0×103kg/m3×10N/kg×0.09m=900Pa.故答案為:(1)刻度尺(2)①圖象見上圖;②9;③減?。粺o關(guān);④2.4;(3)4.8;(4)900.點評:探究F與h的關(guān)系時,在未浸沒之前,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物體重力,有的同學錯誤的認為,浮力與深度有關(guān),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因為忽視了深度變化引起排開液體體積的變化. 四、論述與計算題: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步驟和公式,只寫出最后結(jié)果的不給分.28.邊長是10cm的實心立方體木塊輕輕地放入盛滿水的大燒杯內(nèi).待木塊靜止時,從杯中溢出600g水,如圖所示:求:(1)木塊受到的浮力;(2)木塊的密度;(3)木塊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強(g取10N/kg)第29頁(共29頁) 考點:阿基米德原理;密度的計算;液體的壓強的計算.專題:計算題;密度及其應用;壓強、液體的壓強;浮力.分析:(1)知道溢出水(木塊排開水)的質(zhì)量,利用重力公式求木塊排開水的重力,再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求木塊受到的浮力;(2)知道正方體的邊長求出木塊的體積;根據(jù)漂浮條件求出木塊重,再利用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求出木塊的質(zhì)量;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木塊的密度;(3)根據(jù)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物體上下表面產(chǎn)生的壓力差),求出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再根據(jù)壓強公式求木塊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強.解答:解:(1)木塊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0.6kg×10N/kg=6N;(2)木塊的體積:V木=(0.1m)3=1×10﹣3m3,∵木塊漂浮,∴G木=F浮=6N,∵G木=m木g=ρ木V木g,∴木塊的密度:ρ木===0.6×103kg/m3;(3)木塊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力:F=F浮=6N,∵S=0.01m2,∴木塊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強:p===600Pa.答:(1)木塊受到的浮力為6N;(2)木塊的密度為0.6×103kg/m3;(3)木塊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強為600Pa.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密度公式、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壓強公式的掌握和運用,雖難度不大,但知識點多、綜合性強,屬于難題. 29.2014年4月14日,為尋找失聯(lián)的MH370航班,啟用了“藍鰭金槍魚﹣21”(簡稱“金槍魚”)自主水下航行器進行深海搜尋,其外形與潛艇相似(如圖所示),相關(guān)標準參數(shù)為:質(zhì)量750kg,最大潛水深度4500m,最大航速7.4km/h(不考慮海水密度變化,密度ρ取1.0×103kg/m3,g取10N/kg).(1)當它在海水中2000m處時,問承受海水的壓強為多少?(2)假設“金槍魚”上有面積為20cm2的探測窗口,“金槍魚”在最大深處時,探測窗口承受的壓力為多少?第29頁(共29頁) 考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液體的壓強的計算.專題:壓強、液體的壓強.分析:(1)知道水下航行器所處的深度,根據(jù)p=ρgh求出承受海水的壓強;(2)知道水下航行器的最大潛水深度,根據(jù)p=ρgh求出承受海水的壓強,利用F=pS求出探測窗口承受的壓力.解答:解:(1)當它在海水中2000m處時,承受海水的壓強:p1=ρgh1=1.0×103kg/m3×10N/kg×2000m=2×107Pa;(2)“金槍魚”在最大深處時,承受海水的壓強:p2=ρgh2=1.0×103kg/m3×10N/kg×4500m=4.5×107Pa,由p=可得,探測窗承受的壓力:F=p2S=4.5×107Pa×20×10﹣4m2=9×104N.答:(1)當它在海水中2000m處時,承受海水的壓強為2×107Pa;(2)“金槍魚”在最大深處時,探測窗口承受的壓力為9×104N.點評:本題考查了液體壓強公式和固體壓強公式的應用,看清題意﹣﹣﹣兩次液體壓強不同是關(guān)鍵. 30.有一個足夠深的容器底面積為100cm2,內(nèi)裝有深4cm的水,將一個長10cm、橫截面積50cm2的圓柱形實心塑料塊掛于彈簧秤上,當塑料塊底面剛好接觸水面時,彈簧秤示數(shù)為4N,如圖所示.已知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彈簧受到1N的拉力時伸長1cm,g取10N/kg.若往容器內(nèi)緩慢加水.(1)求未往容器內(nèi)加水時容器底部所受的液體壓強;(2)求塑料塊的密度;(3)當塑料塊受到的浮力為2N,所加水的體積為多少?考點:密度的計算;液體的壓強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專題:密度及其應用;壓強和浮力.分析:(1)知道未往容器內(nèi)加水時水的深度,根據(jù)p=ρgh求出容器底部所受的液體壓強;(2)當塑料塊底面剛好接觸水面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即為塑料塊的重力,根據(jù)G=mg求出其質(zhì)量,然后根據(jù)V=Sh求出塑料塊的體積,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塑料塊的密度;第29頁(共29頁) (3)知道塑料塊受到的浮力,根據(jù)稱重法求出彈簧秤的示數(shù),根據(jù)彈簧受到1N的拉力時伸長1cm求出,物體下表面上升的高度,根據(jù)F浮=ρgV排求出塑料塊浸入水中的體積,利用V=Sh求出塑料塊浸沒在水里的深度,最后即可求出需要加入的水的體積.解答:解:(1)未往容器內(nèi)加水時容器底部所受的液體壓強:p=ρ水gh=1.0×103kg/m3×10N/kg×4×10﹣2m=400Pa;(2)由G=mg可得,圓柱形實心塑料塊的質(zhì)量:m===0.4kg,塑料塊的體積:V=Sh=50cm2×10cm=500cm3=5×10﹣4m3,塑料塊的密度:ρ===0.8×103kg/m3;(3)當塑料塊受到的浮力為2N時,由F浮=G﹣F′可得,彈簧秤的示數(shù):F′=G﹣F浮=4N﹣2N=2N,因彈簧受到1N的拉力時伸長1cm,所以,當彈簧秤的示數(shù)由4N變?yōu)?N時,物體下表面會上升h′=2cm,由F浮=ρgV排可得,塑料塊浸入水中的體積:V排===2×10﹣4m3=200cm3,塑料塊浸沒在水里的深度:h浸===4cm,則需要加入水的體積:△V水=S容器h′+(S容器﹣S塑料)h浸=100cm2×2cm+(100cm2﹣50cm2)×4cm=400cm3.答:(1)未往容器內(nèi)加水時容器底部所受的液體壓強為400Pa;(2)塑料塊的密度為0.8×103kg/m3;(3)當塑料塊受到的浮力為2N,所加水的體積為400cm3.點評:本題考查了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液體壓強公式的應用,關(guān)鍵是知道塑料塊的重力等于當塑料塊底面剛好接觸水面時的示數(shù),難點是塑料塊上升高度和浸入水中深度的計算. 第29頁(共29頁)
同類資料
更多
2014-2015學年重慶市渝中區(qū)巴蜀中學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