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講話:冬至大過年,你知多少
ID:75034 2021-12-18 1 1.00元 2頁 16.96 KB
已閱讀2 頁,剩余0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1.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xué)們,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十二班的趙悅,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冬至大過年,你知多少?”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正一點一點淡出我們的視線,例如今天我要講的冬至。相信同學(xué)們大多數(shù)都不太了解這個節(jié)日吧?在我國古代其實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jié)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為什么冬至的影響這么大呢?究其原因首先是先民們最容易直接觀察到這些氣象的變化,畢竟這一天晝最短、夜最長,太陽升得最低;也因此,冬至的極寒對于先民們是最危險的。而過了冬至,陽氣反生,下一個循環(huán)就開始了。老人又過了寒冬,孩子又長了一歲;太陽要高起來了,冰雪要化下去了;天要亮起來了,水要動起來了。因此,冬至是輪回的起點,是值得慶賀的大吉之日。《漢書》中也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冬至還有許許多多的傳說,過去老北京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jīng)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lǐng),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而另外一個傳說是這樣子的,吃"捏凍耳朵",這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為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y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xiāng)那時正好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xiāng)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guān)東搭起醫(y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qū)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后,鄉(xiāng)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后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艺J為,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我們中華文明的一大傳承,通過這些節(jié)日,我們能和先人們對話,了解他們當時的一些歷史環(huán)境,體會他們留給我們的精神傳承,這是扎根與我們血脈的東西,是埋藏于我們靈魂之中的,我們不能忘,也絕不可以忘記。感受著冬至的氣息。我醉心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氛圍,更熱切地盼望每個中國人都能謹記自己的歷史使命,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  我的演講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同類資料
更多
國旗下講話:冬至大過年,你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