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一第一單元:《4.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ppt課件
ID:1252 2021-08-17 1 3.00元 23頁 2.45 MB
已閱讀10 頁,剩余13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3.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統(tǒng)編版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課程標準通過漢朝的削藩、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舉措,人事大一統(tǒng)國家的建立及鞏固中國歷史上的意義;通過了解兩漢時期的社會矛盾,認識其衰亡的原因。,漢武帝時期西漢的強盛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東漢的興衰兩漢的文化,導入新課“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到這個惠及亞歐非三大洲、幾十國家、幾十億人口的倡議中。這充分體現(xiàn)了東方大國中國在維護和平、推動世界經(jīng)濟增長方面的強勁動力。你們知道“絲綢之路”是什么時候開始連接東西世界的嗎?,前207前202前1419年25220劉邦建漢秦朝滅亡曹丕滅漢劉秀重建王莽覆滅楚漢戰(zhàn)爭東漢武帝即位西漢王莽新朝23兩漢時間軸王莽篡漢,(1)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2)“漢承秦制”:西漢初年的各種制度基本沿襲秦朝。(3)地方體制:郡國并行制1、西漢的建立一、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1)背景①漢初:社會殘破,經(jīng)濟凋敝。②漢初統(tǒng)治集團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③尊奉黃老無為思想,采取“與民休息”政策。(2)措施:減輕賦稅、徭役和刑罰,提倡節(jié)儉,減少財政支出。(3)作用:文帝、景帝在位期間,經(jīng)濟得到了明顯恢復,社會穩(wěn)定,史稱“文景之治”。3、七國之亂:漢初郡國并行,諸國尾大不掉。景帝削藩,七國之亂。,材料一吳有豫章郡銅山,乃招致天下亡命者盜鑄錢。又有海鹽之饒。不賦于民,而國用足。如是者三四十年,國力既盈,遂生他意。材料二(吳國)敝國雖狹,地方三千里。人雖少,精兵可具五十萬。——《告諸侯書》——《史記·吳王濞列傳》“七國之亂”史料研究,材料三黃老之學兼容并包,認為“貴清靜而民自定”。主張君主治國“無為而治”,掌握政治要領即可,不要作過多的干涉。——《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材料四黃老政治最主要的特點是清靜無為,主要內容是勸課農(nóng)桑、輕徭薄賦、減免苛刑、節(jié)約皇室與國家開支、少修土木工程等。這些措施無疑對恢復社會經(jīng)濟和安定人民生活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劉澤華主編《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史料研究,2、文景之治:(1)背景①漢初:社會殘破,經(jīng)濟凋敝。②漢初統(tǒng)治集團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③尊奉黃老無為思想,采取“與民休息”政策。(2)措施:減輕賦稅、徭役和刑罰,提倡節(jié)儉,減少財政支出。(3)作用:文帝、景帝在位期間,經(jīng)濟得到了明顯恢復,社會穩(wěn)定,史稱“文景之治”。3、七國之亂:漢初郡國并行,諸國尾大不掉。景帝削藩,七國之亂。,1、政治上:加強集權(1)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勢力。(2)設立中外朝制度:提升尚書令,削弱相權,加強皇權。(3)建立察舉制:作為新的官吏選拔制度。(4)設刺史制度:負責對轄區(qū)(13州)巡視監(jiān)察。(5)任用酷吏治理地方,嚴厲鎮(zhèn)壓豪強、游俠等社會勢力的不法行為。漢武帝劉徹二、漢武帝時期西漢的強盛,2、經(jīng)濟上:國家控制(1)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2)實行鹽鐵官營,由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產(chǎn)和銷售。(3)推行均輸平準,國家插手并經(jīng)營商業(yè)貿(mào)易,增加收入,平抑物價。(4)抑制工商業(yè)者,頒布算緡、告緡令,向他們征收財產(chǎn)稅。二、漢武帝時期西漢的強盛,(1)采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公元前136年,設五經(jīng)博士;前124年,建立太學。(3)使儒學獨尊地位確立,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3、思想上:獨尊儒術二、漢武帝時期西漢的強盛,4、軍事上:開拓疆域二、漢武帝時期西漢的強盛(1)北擊匈奴,設置河西四郡:漢武帝任用衛(wèi)青、霍去病為將,控制了陰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區(qū)域;在河西走廊設立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2)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進了西域與中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中國的絲織品沿著這條道路傳向中亞、西亞、歐洲和北非,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3)行政管理:公元前60年,在烏壘城設置西域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4)加強對東南沿海和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治理。,1、東漢建立(1)西漢末年,政治黑暗,農(nóng)民破產(chǎn)。(2)王莽篡位,奪取皇位,國號為新。王莽新政,不切實際,引發(fā)農(nóng)民起義。(3)率臨、赤眉起義,推翻王莽政權。(4)25年,西漢宗室劉秀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三、東漢的興衰,2、“光武中興”(1)政治上①加強中央集權,嚴格控制外戚干政。②裁并機構,裁減地方官吏,提倡節(jié)儉。③整頓吏治,懲處貪污腐敗。(2)經(jīng)濟上①恢復西漢的三十稅一制。②實施度田,清查全國墾田、戶口數(shù)量。③六次下詔釋放奴婢。(3)思想上提倡文教,重視儒學,以“柔道”治天下漢光武帝劉秀三、東漢的興衰,3、東漢衰亡(1)外戚干政、宦官專權與“黨錮之禍”①東漢中期以后,出現(xiàn)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致使政治腐朽黑暗。②一些正直官員和士人遭受“黨錮之禍”。三、東漢的興衰,(2)土地兼并、農(nóng)民起義與軍閥割據(jù)①豪強地主勢力發(fā)展迅速,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日益尖銳。②“黃巾起義”起義軍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③地方長官趁機擁兵自重,出現(xiàn)了軍閥割據(jù)局面,東漢政權名存實亡。三、東漢的興衰,1、史學與文學(1)史學成就:《史記》與《漢書》。①司馬遷撰寫的《史記》,首創(chuàng)了紀傳體通史體裁,是一部兼具史學和文學特色的不朽名著,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②班固撰寫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2)文學成就:漢賦、樂府詩。四、兩漢的文化,史料研究材料六若夫終日馳騁,勞神苦形,罷車馬之用,抏士卒之精,費府庫之財,而無德厚之恩,務在獨樂,不顧眾庶,亡國家之政,貪雉兔之獲,則仁者不繇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材料七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樂府《江南》材料八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云萬余里,各在天一涯。——《行行重行行》談談你對上述詩賦的感受?,2、科技(1)成書于戰(zhàn)國至西漢之間的《黃帝內經(jīng)》奠定了中醫(yī)理論的基礎。(2)東漢時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藥物學專著。(3)105年,東漢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為中國和世界文化的傳播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4)《九章算術》在代數(shù)和幾何學上貢獻突出,在中國數(shù)學史乃至世界數(shù)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兩漢(前202—公元220年)漢初的統(tǒng)治劉邦建漢文景之治七國之亂西漢的強盛政治上經(jīng)濟上思想上軍事上東漢的興衰王莽新朝光武中興黨錮之禍兩漢的文化史學文學科技,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對共建“一帶一路”的有哪些啟示?合作探究(1)經(jīng)濟的進步和繁榮既是絲綢之路形成的基礎,也是絲綢之路持久興旺的動力源泉。(2)政府支持與多元主體參與的共同作用,是絲綢之路繁榮發(fā)展的基本保障,二者缺一不可。(3)和平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和共同發(fā)展的共贏理念,是推動絲綢之路走向繁榮的關鍵因素,也是絲綢之路的本質屬性。(4)開放包容是沿線各國人民之所以能共同創(chuàng)造古代絲綢之路輝煌的核心理念。(5)多種文明匯聚而成的價值底蘊,是古代絲綢之路充滿活力的動力源泉。
同類資料
更多
高中歷史必修一第一單元:《4.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ppt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