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單元測試卷考試范圍:第二單元;考試時間:90分鐘;總分:100分一、單選題(共25題,每題2分,共計50分。)1.北魏孝文帝以身作則,鼓勵胡漢通婚。他曾娶漢族貴女為妃,如范陽盧敏之女、清河崔宗伯之女、滎陽鄭羲之女、太原王瓊之女、隴西李沖之女。這推動了()A.拓跋氏政治地位的提高B.北魏皇族正統(tǒng)地位的確立C.鮮卑族生活習慣的改變D.鮮卑族與漢族之間的交融2.梳理時間線索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式。觀察《三國兩晉南北朝朝代更替》線索,其中①②③分別為()A.東晉、西晉、南齊B.東晉、西晉、北涼C.西晉東晉前秦D.西晉、北周、東晉3.下面是古代某時期北方形勢圖。該圖主要反映出()A.漢朝北部邊疆形勢危急B.魏晉時期少數(shù)民族大量內遷C.西晉統(tǒng)一全國時機成熟D.東晉十六國民族紛爭的形勢4.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最早是北朝民歌《木蘭詩》記錄了花木蘭的形象?!白蛞挂娷娞?,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這反映了當時()A.女子替父從軍是普遍現(xiàn)象B.儒家思想影響人們觀念行為C.國家從戰(zhàn)亂走向統(tǒng)一穩(wěn)定D.社會上嚴重的重男輕女現(xiàn)象5.第7頁共8頁
有學者指出,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漢服的同時,胡服卻在漢人中流傳開來。這反映出()A.孝文帝改革亡廢除了漢族的舊俗B.胡服禁令遭到了各族的反對C.民族融合是孝文帝改革的前提D.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融合6.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主要內容:男丁授露田四十畝,桑田二十畝;婦人授露田二十畝;奴婢和耕牛也相應授田。據(jù)此可知,均田制()A.加快了少數(shù)民族生產(chǎn)方式轉變B.杜絕了土地兼并現(xiàn)象C.導致了中原地區(qū)租佃關系盛行D.限制了官僚貴族利益7.天寶十四年(755年)二月,安祿山“使副將何千年入奏,請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漢將”。玄宗本著“祿山,朕推心待之,必無異志”,答應了安祿山的請求。這一事件()A.標志著藩鎮(zhèn)割據(jù)的正式形成B.說明唐朝的民族矛盾尖銳C.消除了各地藩鎮(zhèn)謀反的心理D.加速了安祿山叛逆的進程8.馬端臨在《文獻通考》中說:“五代十國,皆節(jié)鎮(zhèn)之流裔而合兵者也?!逼湟罁?jù)應是()A.五代政權除后唐外多定都于開封B.唐后期藩鎮(zhèn)割據(jù)紛爭愈演愈烈C.唐末黃巢起義威脅統(tǒng)治者的利益D.五代十國政權的更迭過于頻繁9.唐蕃和親促進了漢藏經(jīng)濟文化交流,唐蕃會盟使唐蕃之間基本停止了紛爭。唐與吐蕃“和同為一家”是指()A.唐朝實現(xiàn)了對吐蕃的有效管轄B.漢藏兩族最終實現(xiàn)了民族交融C.唐蕃之間建立了牢不可破同盟D.唐蕃之間友好關系得到了鞏固10.觀察下列圖片,我們從中得出的重要信息是()A.西方國家模仿能力強B.唐朝時和歐美國家開始交往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D.在歐美有許多用唐姓命名的街道11.“貞觀之初,率土荒儉,一匹絹才得一斗粟?!晕濉⒘暌詠?,頻歲豐稔,一匹絹得十余石粟。”對以上材料的確切理解是()A.農(nóng)產(chǎn)品數(shù)量增長,糧食價格逐級下降B.唐政府壓制手工業(yè)發(fā)展,絲織品產(chǎn)量下降C.農(nóng)產(chǎn)品和手工業(yè)品大量投入市場,成為商品第7頁共8頁
D.唐政府獎勵開墾荒地,促進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12.在美國作家邁克爾·H·哈特撰寫的《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一書中,隋文帝楊堅名列第八十二位。楊堅能夠人選的理由主要是()A.完成國家統(tǒng)一B.加強中央集權C.開通大運河D.完善科舉制度13.《資治通鑒》載: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儀為后,猶豫未決,直恐宰臣異議耳。唐高宗所顧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A.政事堂議事的宰相B.御史大夫C.參知政事D.通判14.唐太宗時期,假設國家要修建一項大型交通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涉及眾多機構,按照當時的制度規(guī)定,其運作程序應是()A.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C.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工部D.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15.東漢時期的民謠說:“舉秀才,不識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辈牧戏从沉耍ǎ〢.世官制的沿革B.察舉制的弊端C.科舉制的興起D.出身門第成為選才唯一標準16.吳起治楚,規(guī)定“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廢公族疏遠者”;商秧治秦,規(guī)定“獎勵軍功,按軍功受爵,貴族無軍功不再受爵。”下列史實發(fā)揚了這一做法的是()A.封國制B.科舉制C.恩蔭制D.旗人制17.唐代進士的出身71%是士族子弟。唐代宰相中科舉出身的占50%,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屢顯的家族,如崔氏、盧氏等。這反映了當時()A.九品中正制影響十分深遠B.科舉制旨在選拔士族子弟C.世家大族壟斷了官員選拔D.門閥士族仍具有較大影響18.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職官設置的政體,三省是對中央權力的劃分,將以前屬于宰相的政府決策和執(zhí)行權分開,由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承擔……其工作運轉受到了皇帝的嚴密控制,其權力完全是皇帝所賦予。這表明三省六部制()A.削弱了三省長官權限B.擴大了宰相行政權C.加強了君主專制D.降低了行政效率19.詩歌創(chuàng)作在唐朝進入了黃金時代。盛唐時,詩風開朗奔放、剛健清新;中唐時,詩風平實淺近,諷喻詩作大量涌現(xiàn);而晚唐時,詩風凝重濃郁,有時凄婉悲愴。據(jù)此可知()A.文學作品可以直接證史B.唐詩風格各異類型眾多第7頁共8頁
C.唐詩真實再現(xiàn)社會全景D.社會變遷影響唐詩創(chuàng)作20.山西恒山懸空寺是北魏時期建立的國內現(xiàn)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其中的三教殿正中供奉的是釋迦牟尼,左邊是孔子,右邊是老子。據(jù)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是當時()A.儒道佛三教融合趨勢加強B.統(tǒng)治者推行三教并立政策C.思想多元導致了民族交融D.佛教成為了社會主流意識21.明代同財生活在蘇州的祝枝山和文徵明雖為好友,但二者書法風格迥異,祝枝山書法瀟灑風流,文徵明的書法溫潤秀勁。這體現(xiàn)出明代書法()A.強調個性化創(chuàng)造B.世俗化趨勢增強C.開始形成士人群體D.開拓奔放的時代精神22.“詩仙”李白的詩作風格豪邁、浪漫,語言明快生動,而“詩圣”杜甫的詩作則充滿著沉郁真實而深刻的感情。形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A.李白性格放蕩不羈,杜甫性格沉郁頓挫B.李白出身于大地主家庭,杜甫出身于農(nóng)民家庭C.李白生活于盛唐時期,杜甫生活于由盛轉衰時期D.杜甫和李白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各有千秋23.唐代,許多士人對佛道思想持較為開通的態(tài)度,如白居易就主張“上遵周孔訓,旁鑒老莊言”,“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釋教治其心”。這表明當時()A.三教合一成為潮流B.理學思想開始形成C.儒學正統(tǒng)受到挑戰(zhàn)D.思想活躍體現(xiàn)多元24.章懷太子墓在1971年被打開,墓內的壁畫異彩紛呈,其中《打馬球圖》《客使圖》就是代表作。馬球發(fā)源于波斯,畫面上有20匹各色駿馬,騎士均穿白色或褐色窄袖袍,腳蹬黑靴?!犊褪箞D》描繪的是鴻臚寺官員接待使臣的場景。這些材料對研究大唐盛世的史料價值是()A.研究唐代服飾、飲食資料B.最早的中國馬球運動場景第7頁共8頁
C.研究唐代中外文化的交流D.體現(xiàn)中華文明海外的影響25.唐朝要求弘文館生、崇文館生研習經(jīng)史須用官方正音“讀文精熟”;科舉考試須使用官方頒布的韻書;吏部將“言辭辯正”作為銓選四項標準之一。這些規(guī)定有利于()A.文化交流B.擴大選官基礎C.澄清吏治D.推動方言傳播二、綜合題(3題,共50分)26.(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廣度和影響而言,可與商鞅變法相媲美。材料一 東方文化較高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積染既深,種種因襲牽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歷史,較之東方諸國,亦遠為落后,故轉得為種種之創(chuàng)新。其實商鞅變法之重要內容,在東方各國,本已早為推行,商鞅不過攜帶東方之新空氣,使西方人迎頭趕上一步。而結果則后來居上,新制度之創(chuàng)建,惟秦為最有功焉?!R非百《秦集史》材料二 魏初風俗至陋……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民族根柢,莫如語言,語言消滅,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國文化之故,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其改革之心,可謂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即如何處理這一廣大地區(qū)的民族關系,其中包含如何對待漢族的先進生產(chǎn)方式、漢族的文化問題。是繼續(xù)保存拓跋氏舊的社會制度和舊有的文化習慣,還是捐棄舊俗,接受先進的文化,在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中獲得新生,北魏的統(tǒng)治者必須作出抉擇。——白壽彝《中國通史》(1)據(jù)材料一,指出商鞅變法的有利條件。這些條件使秦國變法呈現(xiàn)怎樣的特點?(2)據(jù)材料二,歸納孝文帝“遷都”對改革的作用。從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堅定的原因是什么?(3)據(jù)材料三,與商鞅變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27.(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第7頁共8頁
(姚)崇曰:“垂拱(武則天年號)以來,以峻法繩(糾正)下,臣愿政先仁恕,可乎?朝廷覆師青海(唐朝軍隊在青海被吐蕃打?。从袪繌椭冢ǚ词⊙a救),臣愿不倖邊功.可乎?比來(近來)壬佞冒觸憲網(wǎng)(奸佞觸犯法綱),皆得以寵自解,臣愿法行自近,可乎?后氏臨朝,喉舌之任出閹人(宦官)之口,臣愿宦豎不與政,可乎?戚里貢獻以自媚于上,公卿方鎮(zhèn)浸亦為之.臣愿租賦外一絕之,可乎?外戚貴主更相用事,班序荒雜,臣請戚屬不任臺省,可乎?先朝褻狎(不尊重)大臣,虧君臣之嚴,臣愿陛下接之以禮可乎?燕欽融、韋月將(唐朝官員)以忠被罪,自是諍臣沮折,臣愿群臣皆得批逆鱗(意指敢觸犯皇帝),犯忌諱.可乎?武后造福先寺,上皇(指睿宗)造金仙、玉真二觀,費鉅百萬,臣請絕道佛營造,可乎?漢以祿、莽、閻、梁(漢代專權的外戚)亂天下國家為甚.臣愿推此鑒戒為萬代法,可乎?”帝(唐玄宗)曰:“朕能行之?!薄浴缎绿茣Τ鐐鳌罚?)將姚祟列舉的弊政逐條列出(不得摘抄原文)。(2)唐玄宗接受姚崇的建議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3)姚崇當時最擔憂的問題是什么?28.(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王位的世襲,由于宗法制度的完善,奉行“立嫡以長不以賢,立予以貴不以長”的信條。因為有了確定的王位繼承制度,所以西周的王權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比較穩(wěn)定的?!獡?jù)《公羊傳》改寫材料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圖)(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對西周社會和后世有什么影響?(2)材料二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職責分別是什么?有何作用?29.(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第7頁共8頁
酈道元,北魏杰出的地理學家。在北魏先后擔任過尚書主郎中、治書侍御史、太守、刺史等職。他經(jīng)歷了孝文帝改革與遷都洛陽,曾隨孝文帝出巡。這些經(jīng)歷給酈道元考查各地人情風貌以及接觸大量文獻的機會,為他著書立說奠定基礎。酈道元喜愛山川地理,但覺得之前的著述不夠周詳,遂決定選取三國魏人寫的《水經(jīng)》為藍本,為之作注,將河流流經(jīng)地區(qū)的古今歷史、地理、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習俗等盡可能詳細描述,從而達到“因水以證地,即地以存古”的目的?!端?jīng)注》是我國第一部綜合性的地理著作,除了在地理學上成就突出外,在文學、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等方面也卓有成就。書中引文多達375種,這些文獻如今大多已失傳,因而其價值愈加顯得珍貴。由于《水經(jīng)注》的內容十分豐富,后世學者紛紛從中汲取營養(yǎng),進行廣泛研究。經(jīng)歷代學者的深入研究,形成一門學問,叫做“酈學”,不僅在中國發(fā)展壯大,而且在國外有所發(fā)展,出現(xiàn)許多著名的“酈學”專家?!幾园讐垡汀吨袊ㄊ贰?、李憑《酈道元的生平與學術成就》(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酈道元作《水經(jīng)注》的歷史背景。(2)根據(jù)材料,概括酈道元作《水經(jīng)注》的影響。第7頁共8頁
參考答案1-5.DCBBD6-10.ADBDC11-15.AAABB16-20.BDCDA21-25.ACDCA【26.(1)條件:東方諸國的變革經(jīng)驗;落后的秦國受傳統(tǒng)束縛較少。特點:注重創(chuàng)建新制度;變法徹底,功效明顯。(2)作用:減少改革阻力,為徹底移風易俗(如禁鮮卑語、講漢話等)創(chuàng)造條件。原因:北魏風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漢族文化,改革熱情高。(3)問題:民族關系問題(或鮮卑族與漢族文化的差異)。27.(1)濫施刑法;對吐蕃進行武力討伐;對觸犯法綱的奸佞過分寬寵;宦官參政.賄略之風日益盛行,外戚受重用,仗勢弄權;皇帝對大臣不能以禮相待;進諫忠臣被治罪,敢講話的官員心寒;武后和唐睿宗建造佛寺道觀,耗資巨大。(2)唐玄宗統(tǒng)治時期,任用姚崇、宋璟為相,采納正確意見,勵精圖治,使唐朝出現(xiàn)了“開元盛世”的局面,中國封建社會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3)姚崇最擔心的問題是外戚弄權,告誡唐玄宗永遠不要忘記東漢的教訓。28.(1)核心:嫡長子繼承制。影響:對西周,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地位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內部穩(wěn)定和團結。對后世,有利于家庭和諧;增強民族凝聚力;過于強調家庭本位,人情關系;重男輕女思想、傳宗接代觀念等。(2)職責: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審議、批駁,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作用:分工明確,行政效率高;互相監(jiān)督,互相牽制;分散了相權,加強了皇權。29.(1)魏晉南北朝,政權分裂,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動北魏文化的繁榮;酈道元個人官宦經(jīng)歷以及興趣志向的影響;前人著述不夠完備和詳實。(2)影響:為我國古代地理學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保存大量文獻史料;推動文學、歷史學、民族學等發(fā)展;后世影響巨大,產(chǎn)生國際影響。第1頁共8頁